高考历史复习
高考历史有哪些复习方法
⾼考历史有哪些复习⽅法⾼三要⾼考的时间所剩下不多了,⽽⾼三的历史复习关系着⾼考历史考试的⽔平,所以作为⾼三学⽣需要有⼀定的⾼考复习⽅法,那关于⾼考历史复习⽅法有哪些呢?下⾯是⼩编给⼤家整理的⾼考历史有哪些复习⽅法_⾼三历史复习⽅法与技巧,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录▼▼⾼考历史复习的⽅法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
多看书、常复习、采⽤⼀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法,如:⽐较记忆⽅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如时间联想法、⼈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
如⽂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个孤⽴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场以⼈⽂主义为核⼼的⽂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场的发展;⽽⽂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主义创世精神,⼜极⼤地⿎舞着当时的⼈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也受到了⼈⽂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反封建⽃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
⽂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与地理⼤发现及宗教改⾰从不同⾓度⽤不同的⽅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
当我们理解了⽂艺复兴与资本主义⼿⼯⼯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全⽅位多⾓度地掌握史实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学⽣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如中国近代的每⼀个变化⽆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每年⾼考出什么样的题,学⽣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可以做到"有备⽆患",就是将知识全⽅位、多⾓度地掌握。
2024年天津市历史高考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天津市历史高考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位期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C、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郡县制,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从咸阳迁至洛阳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这样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选项A中的国家顺序错误,选项B中的汉朝建立时间错误,选项D中的都城迁移方向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描述不正确的是:A、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江东,刘备占据益州B、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战役,奠定了三国的基础C、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局面答案:D解析:选项D中的描述不正确。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这一事件发生在221年,确实是三国鼎立局面的一部分,但并不能说是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局面,因为此时魏、蜀、吴三国已经各自建立了政权,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形成。
选项A、B、C都是关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正确描述。
因此,正确答案是D。
3、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改造完成D、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即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
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项改革开放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因此,正确答案是C。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
(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11、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12、用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高考历史复习题型
高考历史复习题型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法家思想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万里长城答案:ABC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强化了中央集权C.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D. 加强了地方势力答案:ABC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________年。
答案:公元前139年-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在公元________年。
答案:公元1368年三、简答题4. 简述清朝乾隆年间的“康乾盛世”的特点。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段繁荣时期,其特点包括: - 政治稳定:清朝政权稳固,社会秩序良好。
-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 文化繁荣: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均有显著成就。
- 疆域扩张:领土面积达到历史最大,边疆地区得到有效管理。
四、材料分析题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 政治变革:结束了长期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 思想启蒙:推动了民主、科学、法治等现代思想的传播。
- 社会进步:为后续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论述题6. 论述明清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明清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交流:西方商人来到中国,带来了新的商品和贸易方式。
- 文化交流:西方的宗教、科学、艺术等文化元素传入中国。
- 科技交流:西方的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医学等传入中国。
- 社会影响:这些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多元化,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在科技和军事上的落后,为后来的鸦片战争等事件埋下了伏笔。
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计划4篇
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精选4篇〔一〕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历史作为一门文化科目,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知识点纷繁复杂,难度系数高,复习需要时间和方案。
为了让考生顺利通过高考,下面介绍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
根据高考时间,最后一周集中复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复习方案。
其中前六个月主要突出重点,后三个月重视真题和模拟测试,尤其是配合模拟考试专项复习。
假期和周末时间也要用到极致。
针对各个知识点进展分类复习,使思路更加明晰,复习效果更加明显。
复习期间有一定节奏感,提早制定方案,有针对性地复习,每天完成任务,而不是等到临近高考才想着补缺补漏。
1.古代历史古代历史作为历史科目的重点之一,掌握好古代历史的每一个知识点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包括唐朝与宋朝、明清时期以及其它诸多重要历史事件。
在进展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全面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和意义,尤其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可无视。
2.近代史近代史是一个阶段性的历史事件,起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近代史的复习需要对各个时期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进展掌握。
一般关注的重要事件是辛亥____、五____、抗日战争等等。
因此,在复习时要着重分析每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强调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的联络,汲取历史教训,从而更好地掌握“近代史”的整体轮廓。
3.现代史现代史主要是指1949年以来的历史事件。
掌握与学习现代史的知识点其实和我们近年来接收的新闻完全一样,因为现代历史还是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根基,因此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就显得特别繁杂。
为此,总的来说,需要掌握它的根本思想、重度历史事件以及书面表述方法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通这一门文化学科。
4.合理安排时间,完善各类资料在复习过程中,时间很重要,不要过于着急,最好是以饱满精力进展复习,安排好每个时间节点,为自己留出空间。
此外,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制作资料,如有些历史图片、历史事件的思维导图,以及一些历史知识点、时代特征和史料阅读等纸质材料,印刷出来并分门别类地归档,让资料更直观、明晰,便于复习。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关注新教材 拓展新视野 1.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 (1)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中国从封建专制走 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 时期。 (2)1906年,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再次提出:由“军法之 治”经“约法之治”达“宪法之治”,将中国建设为一个独立富强、 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1914年《中华革命总章》中正式提出实 现宪政民主须经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4)1924年,他在《国民政府建设大纲》中集中阐发了“军政、训 政、宪政”三阶段的宪政建设思想。
(3)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①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 辟帝制。 ②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③孙中山为救国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 ②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2)提出 ①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 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③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误区警示]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非倾向社会主义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没有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 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要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
[构图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信息提取:
实质:反映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 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 正确方向。
04两汉风云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原文版)
04两汉风云一、单选题1.(2024·浙江·高考真题)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
”“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以上史料反映的是()A.相地而衰征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摊丁入亩2.(2024·江苏·模拟预测)下表为西汉《蛮夷律》的部分条文。
这些条文旨在()A.消除民族矛盾B.发展边疆经济C.稳定边疆统治D.推广汉族文化3.(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东汉初期既然在洛阳立高庙,合祭西汉五帝,作为刘氏后裔,将世祖及以后历代皇帝神主纳于高庙中序昭穆、享祭祀,属于合乎情理的举措。
但汉明帝为光武帝单独立世祖庙,随后诸帝又皆立神主于世祖庙,却似乎隐隐含有与西汉帝系截然有别的蕴意,此举被后世视为违礼之举而加以掊击。
”这表明()A.宗法观念已被摒弃B.儒学影响政治伦理C.皇权传承缺乏规范D.祖先崇拜源远流长4.(2024·山东·模拟预测)汉武帝时期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
白鹿皮币专门针对王侯宗室,每张皮币售价40万钱;白金币由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面向富商豪民发行。
这一改革旨在()A.垄断货币发行B.削弱地方势力C.增加政府收入D.维护政治统一5.(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汉昭帝时,朝廷组织召开关于现行经济政策的辩论大会,其中心议题是“民所疾苦,教化之要”。
会上,贤良文学之士指责均输、酒榷等政策“与民争利”,并导致民风败化,把官营工商业视为民众疾苦的根源,主张抑制官营工商业。
这次会议的召开()A.反映出盐铁官营政策存在着明显缺陷B.意在宣扬统治者的学术包容胸襟C.体现出国家对汉武帝治理政策的反思D.说明汉朝君主开始具备民本思想6.(2024·河南·模拟预测)汉初,贾谊提出:“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06大唐盛世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原文版)
06大唐盛世一、单选题1.(2024·全国·高考真题)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
由此可知,该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B.城市能源问题突出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市镇经济开始兴起2.(2024·湖北·高考真题)唐朝后期,一位河朔藩镇幕僚述及本镇节度使更替时称,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之后才正式任命本镇推举的节度使。
而具体的任命,通常由宦官传达。
这说明此时()A.藩镇的独立性受限B.官员任免程序规范C.外重内轻局面出现D.宦官权力有所扩大3.(2024·辽宁·高考真题)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
其所强调的是()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4.(2024·广东·高考真题)两税法以田地、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税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
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在其所属五县,“自立条制,自田地、奴婢,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税钱,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4千9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这说明两税法()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赋予官员加征权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5.(2024·浙江·高考真题)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
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①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①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①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6.(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隋唐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绢马贸易频繁,形成了常规的互市和稳定的比价,到了唐中后期,一匹马可以换绢四十匹。
高考总复习历史学学习题与答案
高考总复习历史学学习题与答案
题目一
1. 什么是黄河文明?
答:黄河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古代中华文明。
2. 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答: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特点是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利工程发达。
3. 商代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
答:商代的政治制度是以王室为中心的封建制度。
题目二
1. 什么是三皇五帝时期?
答: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最早时期,包括三皇和五帝。
2. 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对历史的研究有哪些意义?
答: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可以反映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宗教。
3. 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地位如何?
答:三皇五帝时期在历史上没有确凿的实证,更多是神话传说的范畴。
题目三
1. 什么是封建社会?
答:封建社会是以封建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特点是土地私有制和农奴制度。
2.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答: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由儒家思想与儒家传统与汉族农耕文化相结合发展起来的。
3. 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怎样的?
答: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主要分为皇帝、官吏、地主、农民和奴隶等。
以上是一些高考历史学的学习题与答案,供您参考复习使用。
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浙江卷1月)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该中心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④处于埃及亚历山大城,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
故选D项。
2.(2023年湖南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成员包括执政官、行政长官等官员以及多名元老。
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这个议事会讨论。
这一机构的设立()A.推动了民主进程B.颠覆了寡头统治C.削弱了元首权力D.保留了共和因素【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罗马。
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屋大维执政时期,屋大维组建元首顾问议事会,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然后在元老院议决。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成为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
材料中元首顾问议事会有权商讨国家大事,保留了某些共和因素,D项正确;这一机构加强了元首的权力,不利于民主进程,排除A项;这一机构是罗马贵族寡头统治的产物,排除B项;这一机构加强了元首的权力,排除C项。
故选D项。
3.(2023年全国甲卷)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
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
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
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B.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
2023高考历史要怎么复习,经验分享
2023高考历史要怎么复习,经验分享2023高考历史要怎么复习1、整理背景对于历史来说,高考文综肯定不会直接考察课本上的知识点,必然从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思考分析着手,来考察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先读懂看透历史书,按照历史的时间脉络,将每个时代的背景梳理清楚;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外,还应该整理出在课本上出现过的重大历史事件。
比如看到15至18世纪,我们应该马上在脑海中浮现出: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殖民掠夺、物种交流、文化交流、自然科学、启蒙思想、民主政治和工业革命等等,当然还应该包括每个事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决定着我们思考问题的广度;而把历史试题和相关背景结合在一起的程度则决定着我们分析问题的深度。
因此,不管我们是高一还是高三,我们都应该立即着手,把每个历史时代的背景整理出来。
然后怎么复习呢?在做题的时候,看到任意一个时代或事件,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时代活时间的背景是什么,前后几十年都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定位方向政治、地理和历史,都需要在答题时定位方向。
政治需要首先定位是哪本书,然后确定主体思想和相关理论;地理需要快速定位地点,然后把相关的自然、人文和地理要素全都列出来。
历史需要快速定位时代,先确定背景,再结合背景去思考题设条件,确定答题思路。
题目中可能说的是某时代的人、事物或是事件,不管看到什么,我们都必须像条件反射一样,想到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才能在答题时找到头绪和方向。
3、审清题意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把题设材料看懂,审清题意呢?因为对于历史题目来说,首先要抠字眼,把题设条件看明白,才能确定答题方向。
a、题设材料上的每句话和每个字词,都有可能隐藏着命题老师的深意。
b、题设材料中会明示或暗示很多限制条件,你如果看不懂、找不到,在答题时没有涉及,那就不得分。
c、题设材料会给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在答题时没有把挖掘出的信息全部用到、用完,肯定得不了高分。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孙中山 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革命运动高涨,据材料可知,1902—1911年,民 变的口号多为“官逼民反”等,农村民变仍具有迫于生存被迫起义、借助宗 教、盲目排外等旧式农民起义的特点,折射出民主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故 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据材料“七部长官皆为满人……剥夺了地方督抚……权力”可知,清政 府建立皇族内阁,暴露了其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部分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使清廷政治处境更加孤立,故选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此时公益团体的建立显然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国,通过各项法律维护民众的集会、结社等自由,政
策环境相对宽松,故选C项;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故排除A项;民
族工业迅速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排除B项;D项错把公益团体
解读为民族工业团体,因而错误地关联到实业救国思潮,故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据材料“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 等”可知,晚清民初白话文迅速推广,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进步思想更容易为 民众所接受,这说明当时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故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23广东湛江二模)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图后,感慨道:“国 家以全力图之,何施不可。宁若我垦牧公司之初建也,有排抑之人,有玩弄 之人,有疑谤之人,有抵拒扰乱之人,消弭捍圉,艰苦尤甚。”这折射出清末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明确备考目标高三学生要明确备考目标是什么。
历史高考考查的内容繁多,包括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多个方面。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实际情况,明确备考目标,确定自己的备考重点,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
二、建立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是备考历史高考的第一步。
学生可以根据历史高考大纲和考试内容,制定每周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计划中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复习内容、时间安排等。
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节奏,灵活调整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效果。
三、拟定复习策略历史高考考察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备考历史高考时,学生要注重复习策略的制定。
可以通过整理笔记、做题练习、模拟考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历史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四、合理安排时间高三学生备考历史高考时,要合理安排时间,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设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拖延症的出现。
五、强化考点训练历史高考考查的内容广泛,但是每年的考题都有其固定的考点。
高三学生要注重对历年高考真题和考点的分析,强化考点的训练。
可以通过练习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考试等方式,熟悉考试题型和提升解题能力。
六、加强错题复习在备考历史高考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和错误题目。
在错题本中记录下这些错题,并及时进行复习,找出错误原因,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七、注重知识的串联历史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科目,考生应该注重知识的串联和联系。
在备考历史高考时,可以通过建立知识框架、梳理知识脉络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八、保持积极心态备考历史高考是一个漫长而繁重的过程,高三学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辛苦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必修一必背历史简答题梳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必修一必背历史简答题梳理1.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的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新兴社会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为明治维新提供了社会基础。
(2)武装倒幕后,改革派实际上控制了国家政权,为改革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3)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全面学习西方国家的近代文明成果,对日本社会的落后因素进行改造,加快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4)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集中力量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2.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经济上: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政治上:引起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提高,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社会基础。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冲击了日本封建自然经济,导致自然经济的瓦解,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同时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人地位逐渐上升,而中下级武士逐渐没落,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变革。
3.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答案】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掀起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运动。
4.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实行了什么共同的政治体制?(2)简述为维护这一制度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
(3)通过这一制度的不断演变,从中可看出其呈现什么趋势?【答案】(1)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或中央集权体制)。
(2) 措施 :汉武帝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等;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明太祖废丞相,亲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答教材上可给分)(3) 呈现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2025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现状
4、选考历史班的生源原来越差了,为什么啊?好学生都跑哪了? 5、我们这一届宝宝们又是在“疫情”背景下长大的,在上网课期间学到两项功夫,
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
【答案】 辨析与考证:材料一出自时人的军事著作,多参考当时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但受到时代、作者个人立场、参考资料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事件真 实性需要更多资料印证;材料二来自战争亲历者的口述,是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但受到 个人立场、记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事件真实性需要更多资料印证;材料三是现代专业考古 人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联合多方技术力量完成的考古研究新成果,对致远舰沉船事 件认识更全面,可信度高。
陈胜 吴广 秦朝 刘邦 起义 灭亡 建汉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209年 207年 202年
秦朝
(咸阳) 楚汉 之争
张骞第 一次出 使西域
公元前 138年
设置西 西汉 东汉 域都护 灭亡 建立
公元前 60年
公元前 公元 9年 25 年
西汉
(长安)
新莽
黄巾 东汉 起义 灭亡
公元 公元 184 年 220 年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一、2025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现状
1、高一上学期几乎每天都在“赶课”的节奏下度过紧张的上半学期,《中外史纲要》 理论上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可学生脑子里是一团糟,感到啥也没学到……
2、高一下学期又分选考班了,历史课由周课时2节突然增至4到5节,又松弛下来了, 高一的宝宝们真的是无法适应这节奏耶!
高考前历史如何复习冲刺_怎样高效备考
高考前历史如何复习冲刺_怎样高效备考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1、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
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
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
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3、浓缩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高考历史如何备考1、对教材进行整合:高中历史所学过的课程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换句话说就是高中历史知识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各位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复习时可以先将教材知识进行整理。
使其形成新的模块,减少各位高三需要复习的量。
变相的降低了各位同学的复习难度。
2、重点在思维培养上: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复习时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三学生想要提升这一能力,可以对自主命题的试卷的材料题进行自我总结。
或者是从多个角度分析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3、用多元史观进行复习:高中历史大概可以分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史史观等几大类,近几年的高考出题也对这几项内容进行了重点考察,所以各位高三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复习时要对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4、关注热点新闻:社会中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也应被各位高三同学所关注,将其与书中的知识点进行结合。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内阁大学士缺乏实权,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 构,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2)史料二表明内阁地位提高和明朝后期宦官专权。
[探究] (1)据史料一,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提示: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 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原因:内阁始 终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1.构图解史——明朝中央集权框架示意图
2.史学新论——郑和下西洋对朝贡贸易的破坏 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既是为了营造“天朝”的气势,也是中央
集权政府打击东南沿海民间贸易和海上流民的措施,其结果是,因国 库告罄而无力继续,“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随之烟消云散,宋元时 期国人方兴未艾的海外拓殖也为之中断。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
为盟长、旗长。 ④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①清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康熙时赐予五世班禅 “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②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 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5.欧洲殖民者侵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 权。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6.边疆治理 (1)明朝与蒙古地区的关系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②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 维持了和平局面。 (2)明朝对西藏的管辖 ①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②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 士进行管理。 (3)明朝对东北管理: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 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05魏晋更迭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
05魏晋更迭一、单选题1.(2024·辽宁·高考真题)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
该表反映了当时()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
根据表格中的关键信息“母义”“肃穆”“德”“柔恭”“女节”“妇道”可知,墓志撰写者对北魏皇族女性道德形象的刻画反映出儒家知识分子对女性道德伦理的期许,共同塑造符合社会期许的女性道德形象:德、孝、贤、仪等。
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自上而下的进行封建化改革,推广儒家文化,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和以儒家道德伦理为主导的社会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突出门第等级等内容,无法得出门第观念得到强化,排除A项;因俗而治政策即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治理,材料所述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礼仪规范的传承和延续,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4·全国·高考真题)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的方式实现,禅让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大批官僚集团的心理需求,他们也希望皇帝把这个位置让给那些权臣们,这样不仅仅能使政治局面和平过渡,同时根本上也维护了官僚集团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C项正确;“保障了”的说法太过绝对,不能依赖禅让方式就实现政治的和平稳定,排除A项;“放弃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封建社会政权的延续仍是家天下,排除B项;皇帝下诏主动退位,本质上是被迫的行为,权臣实质上仍是夺取了皇帝的权力,这不符合儒家思想中的“忠”,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
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法家思想的认识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
法家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法家这套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上的以法律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法术势相结合、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治国模式很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口味和需要,因此很快成为秦国的治国路线和统治工具。
秦在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巩固统一,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重赋税、严苛法、滥用民力的政策,远远超出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那些本来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实际上并未起到应的作用。
法家的思想导致了秦朝的早亡。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荣,这主要是因为:(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即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逐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社会的动荡使得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这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社会的大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列国纷争,社会剧变,战争动荡,这些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存在,而且使得当时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因而思想也就空前活跃。
(4)社会动荡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中获胜,纷纷重用有才学之士,一大批文化人被网罗在诸侯、大臣门下,他们为各国的争霸斗争和社会改革出谋划策,这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大国争霸,社会的动荡,一方面使得民族融合加快。
由于战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各族之间的地域界线被打破,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丰富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还有两个突出原因,即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如何认识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必要性和进步性?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一方面,秦建立在灭六国的基础上,秦把一切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有利于加快对原六国的控制,避免地方权力膨胀威胁中央,这有利于统一,也是巩固统一的需要。
另一方面,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来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护封建经济的基础。
因此,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对于战国以前分封诸侯制是一个历史的大进步,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对焚书坑儒的认识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专制,它表明秦朝不仅要取缔与当局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高压手段所能统一的。
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
《中国古代史》第三章★为什么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必然会逐渐汉化?(1)落后民族在军事上征服先进民族,政治上统治先进民族不等于文化上比先进民族先进。
在文化上,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反过来征服,而且是采用被征服的先进民族的那套政治制度来统治国家。
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和人口数量上都居于领先地位,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学习先进文化。
(2)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
落后民族在先进经济地区建立政权,进行统治,终归要适应比较发展的经济基础,从而引起本身的改造,为被统治阶级所同化。
少数民族的汉化,从根本上说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过程,汉化就其本质来讲就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社会进步,生活幸福,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只有汉化,才能得人心,才能统治下去。
★两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
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
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
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无不打上佛教影响的烙印。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中国古代史》第四章★结合史实分析隋统一的社会条件(1)三国时江南初步开发。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北魏统一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南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南北之间的相互交流,从经济上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础。
(2)北方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重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东晋以来,南方士族地主占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
南朝时,士族势力逐渐衰落,这也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唐文化繁荣原因唐文化繁荣,除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还有一些:如唐代文化政策比较开明,如唐太宗实行三教(儒、释、道)并行政策;唐代科举制的实行;且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唐代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农业民族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和兼收并蓄。
《中国古代史》第五章★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是指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是我国古代的经济中心。
但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促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主要有: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⑤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如何认识辽宋、夏宋之间的和议?公元1005年和公元1044年,北宋分别与辽、西夏达成和议,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岁币。
这些和议是北宋统治阶级以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的产物,每年的岁币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同时也加剧了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
但如果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达成和议也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夏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边疆地区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状态,有利于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所以说宋辽、宋夏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战争,也有和平,在长时期里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友好交往,共同发展是历史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第六章★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手工工场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何区别?前者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后者为封建的生产组织形式。
前者规模较大,苏州有些机户开设的机房有几十台织机,内部分工也较细,所谓"工匠各有专能"即指此种情况;后者规模较小。
前者早期工人与资本家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人出卖劳动力,计日领取工资,对资本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后者的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有时也带几个学徒、帮工,学徒、帮工"衣食于主人",对作坊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学徒没有工资,帮工除衣食外,工资徽薄,等等。
关于明朝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
到清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
这期间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发展十分缓慢。
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它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
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