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德军重新崛起之原因探析
一战后德军重新崛起之原因探析剖析_new
一战后德军重新崛起之原因探析一战后,德军受到极不公正之《凡尔赛条约》的宰割和束缚。
但是德军官兵和德国国防科技与工业界人士励精图治,重整军备。
最终以短短二十年时间,使德军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第一流之劲旅,并在二战初期获得辉煌战绩。
笔者试图通过对德军重整军备之军事努力方面的分析,以探寻其成功摆脱困境获得主动之经验,从而为我军以劣势而求得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作为同盟国的核心,它受到战胜国严厉残酷的制裁。
由于惧怕德国强悍的军事力量和发动战争的雄厚实力,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做了全面具体的限制。
德国被野蛮剥夺了基本的国防权力,德军遭到肢解和严重削弱。
然而仅隔20年,德军便浴火重生,再次崛起成为欧洲最强之劲旅,并且在二战初期所向披靡取得辉煌战果。
从军事角度来讲,德军的确创造了奇迹。
虽然一战后在病态的复仇心理和反动的军国主义、纳粹思想驱使下德军逐步走上穷兵黩武的侵略道路,但是德军从严酷逆境中披荆斩棘重新振作的过程却显现了德意志民族卓越的精神品质和优秀的军事才能,在世界军事历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笔。
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对于我军推进新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沉重的制裁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和复兴情绪一战的战败和《凡尔赛条约》的制裁,使德国陷入其近代史上经济最困难、政治最混乱、军事最弱小的时期。
为了解除德国的武装,《凡尔赛条约》规定:莱茵河右岸50至60公里内地区划为非军事区,德国无权设防;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分区占领5-15年,德国必须拆除赫耳果兰岛的工事,永不恢复。
德国军队遭到严格限制。
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其中军官最多为4000名);海军不得超过 1.5万(军官最多1500人),不得保留空军。
总参谋部等类似组织均应解散;战争部人数限制在300人以内;废除义务兵役制,代以志愿兵制;士兵和士官要连续服役12年,旧军队军官必须服役到45岁,新任命之军官要至少服役25年;退役军官不得参加预备役训练,不得再次从事军事勤务;地方官员和人员不得参加军训。
德国为什么会崛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但是5年后,1950年的德国经济已经复苏, 吃饭问题早已解决。反观战胜国英国还在 经济管制,食品还在配给。
这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1 2 3
德国市场经济复苏的第一站:占领军军人合作社 第二站:香烟作为临时货币 第三站:币制改革
1948年,接手德国经济的艾哈德,坚定推行自由市场经 济。 结果:物价飞涨,1949年鲁尔区工人大罢工;降低关税, 而左派呼吁要保护民族工业。但是这些因素并没有影响艾 哈德推行市场经济的强硬态度。 而到1950年,德国经济开始复苏,从此一飞冲天。
1.一个集体的发展与繁荣最坚实的底座和基础是什么 一个一个的人,以及他们在长期协作关系中,积累出来的经验和知识, 和构建起来的协作关系。 2.管理者维持集体稳定 一个集体需要有管理者,来保障整个集体的稳定。若是群龙无首,集 体会变得很混乱。 3.务实的想法 个人的想法要务实,不要有任何的幻想。而我们现在比较务实的想法 就是好好学习。 4.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德意志民族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以至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都要艰苦奋斗。 5.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维持一个集体以致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战后的德国
1 当时英法美苏的占领军政策: 不得启动任何旨在恢复德国经济的步骤;德国将 永久被视为战败国而不是被解放的国家来对待。 “4D”政策(去纳粹化,去军事化,要民主化、去 工业化)。 2 粮食匮乏 东德农业区被苏联占领,粮食无法补给到西德工 业区,战败德国能够被分到的食物不到1000大卡 的热量(正常成年人消耗2400大卡),工业国的 德国商店空空如也,经济萧条如此。
为什么德国能够完成经济上的崛起呢? 1 德国本身是工业国 尽管基础设施被摧毁,但是,几百万的工程师,上千万的熟练工, 经营企业的经验。这才是促成德国经济起飞的真正财富。 2 政治上的疲惫感和幻灭感 “老子不干”成为德国流行词,不相信政治家的空话和大词,能 听得进理性和务实的话。 德国一战失败,希特勒给了德国人政治幻想。像当年中国的文化 大革命也是这样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输得心服口服, 再也没有了任何政治幻想。 3. 政治秩序的维持 1945年的德国,占领军保障了德国政治秩序的底线。 4. 艰苦奋斗的精神 德意志人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战的失败和之后各战胜国对德国 的惩罚对德国民众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民 族主义情绪此时在德国陡然激增。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政法与历史学院2010级2班卢金兰20100642007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继拿破仑战争后第一次大型战争,这场战争席卷了当时每一个大国,并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新的一页。
德国作为战败国,面临巨大的战争赔款,被重新划分疆界,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殆尽,这一系列近乎掠夺性的惩罚促使一战后的德国在内外困境中寻求生存空间。
然而,在如此残酷的《凡尔赛和约》的压榨下,德国却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重新崛起,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对此类问题主要从经济方面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德国一战崛起德国自完成统一后便迅速强大起来,但一战的失败使德国失去了往昔的辉煌。
“德国从煊赫一时的高处跌落到无权和贫困的深渊”。
【1】但是,在几十年后,德国有奇迹般地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对这其中的原因的探究,总结其经济发展经验,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一、德国自身我们知道主观原因是根本原因,德国崛起的根本原因还是要从德国来自身分析。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十分好战的民族,德国人有着较高的劳动素质,他们艰苦奋斗,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一战的失败和之后各战胜国对德国的惩罚对德国民众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他们身为德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此时在德国陡然激增。
1、德国人民德国人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认真,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优良品质才能使德国在战后迅速恢复,经济得到快速的复苏。
凡尔赛体系使德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受到压抑,激发了德国人民的爱国复仇情绪,这客观上起到了统一聚合德国民众的精神作用,增强了德国潜在的战略优势。
2、德国政府鲁尔危机的爆发使德国经济受到重创,因此斯特莱斯受上台后,魏玛德国放弃了对抗政策,开始对西方实施和解政策。
斯特莱斯受认为“维护和平是总政策的基本思想”,“修正政策决不能影响到维持和平欧洲的和平是恢复确立德国大国地位的前提”。
【2】斯特莱斯曼展开了积极灵活的外交活动。
首先接受英美提出的道威斯计划,他还表示德国“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的情况下展开活动的”【3】同时也借着道威斯计划实施的有力时机,斯特莱斯曼主动提出了一个安全保障公约,并在洛加诺会议上获得通过。
德国复兴的历史原因和重要事件分析
德国复兴的历史原因和重要事件分析德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一颗耀眼明珠,曾经是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也因此遭受了无尽的战争和破坏。
然而,德国经过全面的恢复和再建,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国家。
本文将从历史原因和重要事件的角度,对德国复兴进行分析。
历史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1914到1918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了德国的失败和贫困。
根据战后和平条约及其附加协定,德国失去了西普鲁士、波兰以及一些领土,向盟国支付了数十亿马克的赔款。
此外,德国军队在人数和武器等方面的规模也受到了限制。
这种限制和惩罚,使得德国的经济和财政陷入长期的萧条和不景气。
战后社会和政治的骚乱在战后的德国,社会和政治上经常发生骚乱。
1918年至1919年间,红军革命者和自由军队在柏林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最终自由军队胜利。
同年,威玛共和国成立,但德国共产党和纳粹党对政权不满,于是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骚乱。
这些骚乱对德国的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的挫败在威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尝试实行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
但是,由于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不利,这种尝试最终失败了。
在政治上,盟国和占领军的干涉及国内对各种意识形态的争斗使得议会民主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
在经济上,萧条和通货膨胀成为了导致威玛共和国崩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重要事件德国统一德国统一是德国复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1990年,德国两个国家正式实现统一。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分裂和冲突之后,德国终于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此次统一为德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推动了德国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的作用和影响力。
欧洲废死刑欧洲废死刑是德国在军事、人权等领域逐步崛起的标志之一。
1997年,欧洲理事会通过《废除死刑协议》。
这一法案迅速获得了许多欧盟成员国的支持。
作为德国的法律底线,废死刑标志着德国的人权价值和法治体系被更多的国家所认可,并为德国在欧洲议会和联合国等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崛起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及其所领导的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苦难。
然而,要理解希特勒与纳粹德国的崛起,并寻找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回顾20世纪初德国社会政治环境的变革。
一、战后德国的动荡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政治、经济与社会混乱之中。
签署了凡尔赛条约的德国被迫承担巨额赔款,导致通货膨胀激增,并导致了经济的严重衰退。
失业率飙升,社会秩序崩溃,人民生活不断恶化。
这种政治与经济危机为极端主义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二、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成立于1920年,但在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中失败。
然而,希特勒通过演讲与宣传技巧赢得了大众的支持,并决心夺取权力。
他利用了德国民众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尤其是对凡尔赛条约的愤懑,使得纳粹党在1928年的选举中获得了立法会议种子席的第二多数席位。
此后,希特勒逐渐加强了对纳粹党的控制,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
三、纳粹德国的实施1933年,希特勒成功当选德国总理,德国迅速走向独裁主义。
希特勒以推翻凡尔赛条约、重新建立德国的荣耀为口号,通过集权和镇压反对派控制了政府、军队和媒体。
他采取措施加强国家安全,如建立秘密警察机构盖世太保,限制新闻自由,以及大规模的审查和恐怖统治手段。
此外,纳粹德国的意识形态铸造也在全社会投放重要影响力。
四、纳粹意识形态纳粹意识形态基于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信仰。
希特勒及其追随者宣扬着“优生学”,主张种族纯洁和优秀的种族基因。
他们鼓励德国人相信雅利安人是“超人种”并呼吁对不同民族和宗教群体进行歧视与迫害。
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动大规模的反犹太主义,并以这一理念为基础制定了种族灭绝政策。
五、德国民众的心理状态在德国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动荡与失望中,许多德国人寻找一种“救世主”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希特勒和纳粹党提供了一个简单、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他们通过宣传与大规模集会激发了人们的希望和自豪感,同时将德国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如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其他国家。
德国能在一战后崛起原因
德国能在一战后崛起原因
德国能够在一战结束后崛起,与多重原因有关。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原因:
1. 工业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积极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之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 知识和教育:德国注重知识和教育的普及,建立了世界顶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使得德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3. 国家组织和管理:德国具有高度组织性和管理性,工业生产、科研等活动能够高效地被组织和实施,这种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对德国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统一的国家意识:德国在一战后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统一意识,国家和人民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这种信念和精神支持也是德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总之,德国在一战后能够崛起,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但德国人民和政府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繁荣和发展,成为了世界主要的经济和科技大国之一。
德国的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重建
德国的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重建20世纪,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对该国和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痛苦。
然而,德国在战后展示了强大的重建能力,并成为了一个经济和政治强国。
本文将探讨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并分析战后重建的历程以及其成功的原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根深蒂固的问题德国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于对战争的各种不满,德国在战争结束后签署了《凡尔赛条约》。
这个条约对德国施加了沉重的经济和政治负担,使其感到极度屈辱。
这些不公平对待使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与德国的侵略政策有关。
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在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并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德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欧洲的主导力量。
然而,这种崛起导致了与其他国家的冲突,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争的破坏与人民的痛苦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遭受了空前的轰炸,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几乎被夷为平地。
战争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
德国人民经历了战争带来的恐惧、痛苦和贫困。
三、战后的重建与经济奇迹然而,在战争的废墟中,德国迅速展示了惊人的重建力量。
战后,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重建计划,鼓励市民参与国家建设。
重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住房和经济产能的恢复上。
德国的战后经济重建也受益于国际援助和外国投资。
马歇尔计划和其他援助方案为德国提供了财政和技术支持。
外国投资和技术合作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并为战后重建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四、成功的原因:全民参与和市场经济德国战后重建的成功有两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德国人民的全民参与。
政府通过鼓励公民进行自主创业和参与国家建设来激励经济增长。
人们的努力和奉献精神为战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德国采用了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激发了企业家精神。
市场经济鼓励竞争和创新,为德国的经济奇迹奠定了基础。
纳粹德国崛起
纳粹德国崛起纳粹德国(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的崛起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纳粹党在1920年代末期至1945年期间掌握了德国的政治权力,推动了德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巨大转变。
本文将探讨纳粹德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其对德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1918年的战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得德国陷入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混乱之中。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施了严厉的赔款和领土削减,导致德国贫困和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
同时,政府在大萧条时期未能有效管理经济,导致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合法性。
二、希特勒的兴起阿道夫·希特勒于1919年加入纳粹党,很快成为该党的领袖。
他利用党内激进主义者的支持,利用演讲和宣传来扩大党的影响力。
在经济困境和政府的无能之下,希特勒的纳粹党利用了人民的不满情绪,承诺通过强硬的政策来恢复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声誉。
希特勒在1923年试图夺取政权的慕尼黑军事政变中失败,并被判入狱。
然而,这一事件使得希特勒成为国内外的焦点,为他在纳粹党内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三、大萧条的崩溃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困境。
失业率飙升,工人们的抗议行动愈演愈烈,政府试图通过调节财政政策和限制国内支出来克服经济困境,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同时,德国党派们争夺政权导致政府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这使得纳粹党有机可乘。
四、选举胜利和掌权在大萧条的背景下,纳粹党在1930和1932年的选举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希特勒的演讲才华和广泛宣传帮助他赢得了中下阶层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成功当选为德国总理,并设法建立了专制的纳粹政权。
希特勒很快中央集权,镇压政治对手,并推行排犹主义政策,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力。
五、纳粹德国的社会转变纳粹德国的政策引导了德国社会的巨大转变。
纳粹党通过恐怖和宣传手段来控制媒体,并将失业率下降视为其成功的象征。
德国崛起
绝处逢生——一战至二战期间的崛起1.世界大战开始前的铺垫德意志的统一,德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昭告着日耳曼人崛起和欧洲大陆德国的来临.虽然德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不完善的,含有大量封建残余的,但是,日耳曼人天生的服从与严谨,从另一个侧面填补了这一不足,德国走上了自己的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之后的德国,工业产值几乎在一夜之间超越英国,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军事方面,德国凭借着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与优异的冶炼技术,尤其是以鲁尔区煤铁行业为代表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军备实力.另外,普鲁士统一德国的三次对外战争的全部胜利,也为德国军队提供了宝贵的战争经验与胜利信心.外交方面,德国利用英国外交的制衡原则及绥靖政策,悄无声息地发展、壮大自身力量,并且与意大利和奥地利建立同盟国军事阵营,一起称霸欧洲乃至称霸世界。
德国通过上述准备,终于在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一战简介及战后的实际国情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分赃战争,通过一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了世界。
德国作为战败国,几乎丧失了作为主权国家的一切权利。
庞大的战争赔款,刻薄的占领条约,领土的丧失,这一切都仿佛预示着,强大的日耳曼人即将推出历史舞台。
然而,让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不到的是,德国,几乎再次在一夜之间崛起。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崛起,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首先,德国失去对本国工业的控制权,经济面临崩溃。
依据凡尔赛条约,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如盖尔森基兴等,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同时法国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法国,德国失去赖以壮大的工业基础,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
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其次,德国丧失了大部分的殖民地,凡尔赛条约中说到,英国希望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以加强英国。
希特勒的崛起
希特勒的崛起在20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希特勒的崛起是一段令人震惊且令人深思的时期。
这个法西斯主义独裁者不仅改变了整个德国,也对全球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希特勒的崛起原因,他的政治手段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背景与社会动荡希特勒的崛起与一战后的德国社会动荡密切相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经济崩溃和政治混乱的境地。
《凡尔赛条约》的苛刻条件使德国沉重负担,导致通货膨胀、失业问题严重。
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为希特勒崛起创造了土壤。
二、希特勒的政治手段希特勒借助演讲和宣传拓展了自己的影响力。
他利用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仇外心理,将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作为替罪羊,将德国人对内外困境的不满转化为支持他的力量。
此外,希特勒还建立了德国劳工党(后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并通过夺权和掌握军队等手段,逐渐实现了他的政治野心。
三、希特勒的控制与改革希特勒上台后,迅速夺取了权力,建立了极权主义统治体制。
他废除了自由民主制度,打压政治反对派,控制了德国的政府、媒体、教育机构等重要领域。
他还推行一系列军国主义与种族优越主义的措施,通过改革经济、改善就业、提升军备等手段,试图恢复德国的国家威望。
四、希特勒对世界的影响希特勒的崛起不仅对德国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军事扩张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
希特勒的种族政策和大屠杀行为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引起了全球对人权的关注与反思。
同时,希特勒所代表的法西斯主义思想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激起了反法西斯运动和抗争。
五、希特勒的崛起的启示与反思希特勒的崛起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我们应当认识到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危险性,同时时刻警惕人权侵犯和种族歧视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社会的公平与发展,以避免出现经济动荡和社会不公的情况,为国家的稳定与进步做出努力。
总结起来,希特勒的崛起是一个令人痛惜且反思的历史事件。
德国魏玛共和国战后重建与纳粹崛起的背景
德国魏玛共和国战后重建与纳粹崛起的背景德国魏玛共和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一个新政权。
然而,这个新生共和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战后重建和日益增长的极右翼势力。
本文将探讨德国魏玛共和国战后重建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对纳粹崛起的影响。
一战结束后,德国魏玛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战争造成的破坏和战争赔款让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攀升,社会失序和内乱不断。
此外,魏玛共和国还必须应对来自民族主义和极右翼组织的压力。
1920年代初,德国进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
外国投资、新技术和市场的刺激使得经济逐渐恢复。
然而,经济复苏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使得德国再次陷入深重的经济困境。
失业率飙升,贫困和社会不满情绪加剧。
除了经济问题,政治局势也一直不稳定。
魏玛共和国的政府选举制度使许多小型政党兴起。
然而,由于政党分裂和不稳定的联合政府,政府无法有效地应对问题。
这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和共和国的稳定性。
在这种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极右翼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纳粹党,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
纳粹党的崛起与德国受到的苦难和不满情绪密切相关。
纳粹党利用了德国人民的困境和对共和国的不满,通过宣传和承诺国家的“伟大复兴”来吸引支持。
除了经济和政治问题外,还有一系列因素促成了纳粹党的崛起。
失去了一战的战争,被迫接受《凡尔赛条约》的德国人民普遍感到屈辱和不满。
加之战后的政治和社会不稳定,这种屈辱感被深深地加剧。
另一方面,道德沦丧和人们追求强烈领导的需求也为纳粹党提供了机会。
德国社会对共和国政府和政治精英的失望,使得人们寻求一种更强硬和强大的领导形式。
纳粹党利用了这种需求,通过希特勒的演讲和承诺,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纳粹党在整个魏玛共和国的发展背景下崛起,但是没有这种发展背景,纳粹党不可能如此成功地吸引大量支持者。
总结起来,德国魏玛共和国在战后重建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德国纳粹的崛起
德国纳粹的崛起德国纳粹党的崛起是20世纪最令世界震惊和痛心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二战后,人们对于纳粹党的起源、原因和影响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以及成因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德国纳粹的崛起。
1. 历史背景德国纳粹党兴起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
战争的失败让德国民众对政府和外界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恐慌,这为纳粹党的崛起创造了温床。
此外,德国人民对《凡尔赛条约》感到极度不满,他们认为这个条约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剥夺了他们的尊严和国家利益。
2. 政治环境纳粹党的崛起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关。
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政治局势非常分裂,各个政党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削弱了政府的稳定性。
纳粹党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了人们对于安定和领导者的渴望,通过大规模宣传和策划的政治暴力事件吸引了大批追随者,逐渐壮大起来。
3. 成因和影响德国纳粹党的崛起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纳粹党成功地建立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和民众对复兴的渴望。
他们通过煽动国家自尊心和民族主义情绪,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转化为对特定群体的仇恨和暴力行为。
其次,纳粹党有效地利用了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失业率的上升和通货膨胀等,来吸引那些受到经济危机困扰的德国民众。
最后,纳粹党还成功地利用了大众传媒,特别是广播和电影,来广泛传播他们的观点和理念。
德国纳粹党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引发了二战这场全球性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类灾难。
其次,纳粹党推行的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思想对人类的尊严和平等构成了巨大威胁。
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了数百万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的惨遭屠杀,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总结:德国纳粹党的崛起是由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和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对德国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智慧,警惕和防止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危险再次出现,维护人类的尊严和和平。
希特勒崛起纳粹德国的崛起与扩张
希特勒崛起纳粹德国的崛起与扩张希特勒崛起——纳粹德国的崛起与扩张简介: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希特勒崛起的原因、纳粹德国的扩张政策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一、希特勒崛起的原因纳粹党成立于1919年,希特勒于1921年成为该党领袖。
希特勒崛起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经济危机与政治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
战后赔款和经济崩溃导致了人民的失业和生活贫困,政府无力解决问题,民众对现状感到不满。
2. 失败的《凡尔赛条约》特别是《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使得德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
作为国家主权的侵害,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成为纳粹党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普鲁士军国主义的传统德国早期的军国主义传统导致了政府在社会经济危机面前的无能为力。
崩溃的政治体系为纳粹党提供了崛起的机会。
二、纳粹德国的扩张政策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试图通过征服和吞并其他国家来实现其"德意志千年帝国"的梦想。
1. 波兰入侵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这一事件标志着二战的爆发。
纳粹德国使用了先进的战争技术,迅速占领了波兰。
2. 战争的持续扩张随后的几年里,纳粹德国继续进行扩张,并侵略了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丹麦、挪威、法国等国家。
3. 犹太人大屠杀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和屠杀。
六百多万犹太人被杀害,这成为二战的罪恶之一。
三、纳粹德国的影响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扩张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扩张政策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战争罪行的揭露和审判纳粹德国的战争罪行得到了揭露和审判,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被追究责任,这是国际刑事法的重要历史事件。
3. 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纳粹德国的崛起促使各国审视自身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并进行改革,以防止类似的极端主义和独裁统治再次发生。
一战后德国为何又能迅速崛起
一战后德国为何又能迅速崛起内容摘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初期,德国不仅政治局势动荡,而且经济上也是山穷山尽,每况愈下。
但是在经过短短二十来年时间后,德国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为什么德国能够如此迅速地崛起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崛起,除了它自身努力发展的原因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在这里,我仅从自己的理解来论述德国能够如此迅速崛起的几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德国、“道威斯计划”、国联、赔款(一)接受“道威斯计划”一战后的德国因为赔款、战争消耗等等原因,国内经济一度陷入崩溃局面。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引起了协约国的不安。
在协约国看来,如果不稳定德国的经济形势,那么德国就无力偿付赔款。
而英国等大国也不希望德国就此衰落下去,使得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基于这些原因,在美、英的积极策划下,赔款委员会制定了“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德国政府实行货币改革,以稳定德国通货;向德国政府贷款8亿金马克,以偿付赔款;德国政府则以关税、简接税、铁路和工业债券的收入作为抵押。
该计划首先给了德国8亿金马克的贷款,协助了德国稳定了通货和平衡预算。
接着,计划又提出由德国发行铁路和工业公债160亿金马克,公债一半以上销往美国,1/4以上销往英国。
计划规定是逐年增加的办法支付。
“道威斯计划”实行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解决了德国恢复工作中资金欠缺的燃眉之急,从而使德国经济好转。
据统计,从1924年至1929年,外国对德国贷款和投资共有326亿马克,超过了德国在同期应偿付的赔款数,①这些贷款和投资的90%被大垄断和大公司所占有,使德国实现工业现代化有了可能。
这个计划的签定减轻了德国的赔款义务,促进了德国的复兴。
(二)“工业合理化”除了接受贷款和投资外,德国还大量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其具体表现是在全国开展“工业合理化”运动,在生产领域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大力提倡科学进步。
德国统 一欧洲的巨人重新崛起
德国统一欧洲的巨人重新崛起在欧洲的历史长河中,德国一直是一个充满影响力的重要角色。
从曾经的分裂与战火,到如今在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的强大表现,德国宛如一位巨人,重新崛起,并在欧洲的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国的统一,是其崛起的重要基石。
1990 年 10 月 3 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正式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国实现了统一。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德国人民对于团结和和平的渴望得以实现,更为德国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德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以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为代表,其产品以高品质、高精度和高技术含量而闻名于世。
德国的汽车品牌,如宝马、奔驰、大众等,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份额。
机械制造业更是德国工业的核心支柱,为全球提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解决方案。
化工产业也不断创新,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德国的经济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德国高度重视教育和职业培训。
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企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更是德国的一大特色,使得年轻人能够在毕业之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德国企业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
它们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以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德国企业还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在市场变化中提前布局,抓住发展的机遇。
在政治领域,德国也逐渐成为欧洲的重要引领者。
德国积极参与欧盟的事务,为欧盟的发展和稳定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在面对欧洲债务危机、难民危机等重大挑战时,德国展现出了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协调各方,寻求解决方案。
德国在外交政策上也秉持着务实和合作的原则。
与其他欧洲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注重与世界其他大国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科技领域是德国崛起的又一关键因素。
德国统一欧洲强国的崛起
德国统一欧洲强国的崛起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重要国家之一,近年来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影响力。
这种崛起是德国自1990年统一以来的成果,也是德国以及欧洲整体在全球舞台上寻求更大影响力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德国统一欧洲强国的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崛起德国的经济崛起可以追溯到二战后。
经历了战后破败和分裂之后,德国通过积极的重建和经济改革,逐渐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德国的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化工等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德国企业如大众、戴姆勒、西门子等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德国政府实施的高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经济的强势崛起为国家的整体实力提供了支撑。
二、政治崛起德国统一后,国内政治相对稳定,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德国逐渐成为欧洲事务中的核心国家之一,积极参与并主导欧盟的决策。
德国在欧洲议会的议席和欧洲委员会的重要职位上占据主导地位,为欧洲的决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德国还以其对乌克兰危机以及难民危机的处理方式显示了自己在欧洲事务中扮演的领导角色。
德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军事崛起德国的军事崛起主要表现在其国防实力和参与外国军事行动的能力上。
德国作为北约的核心成员国之一,在国防领域拥有相对先进的武器和装备,并且采取积极的国防政策。
德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军事行动,如在阿富汗、摩洛哥等地区派遣军队执行维和任务,展示了其军事实力和国际责任。
德国的崛起给欧洲和国际社会带来了许多影响。
首先,德国的经济崛起为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欧洲提供了更强的支持。
其次,德国的政治崛起和参与其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了欧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并且为解决重要国际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最后,德国军事的崛起为国际安全和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通过参与军事行动和维和任务,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
总结起来,德国统一以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崛起,使得德国成为欧洲乃至全球舞台上的重要国家之一。
德国为什么很快两次崛起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战败者,但为什么德国总是很快崛起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是一个铁与血的历程。
那是以武力为后盾,以战争为武器,借助铁腕手段,自上而下实行强制统一的过程。
但是,任何民族的统一历程,战争不是其唯一的有效的手段。
如果说,普鲁士德国依靠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那么它的崛起和强大,绝不单单是依靠战争,依靠枪杆子。
更有其丰富复杂的内涵,并给后人以启迪。
第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以合纵连横之术,远交近攻,孤立敌人,实施各个击破。
首先在外交上立于不败之地。
俾斯麦明白,妨碍德意志统一的不仅是各邦国的领主势力,封建贵族。
还有从国家利益出发,不希望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出现的法国、丹麦、奥地利和俄国等。
而事实上,只有战胜这些列强,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才可以消除与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宪法纠纷”,使其建立议会制,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共和民主期望落空,并借此强化王权,以无比的权威,赢得容克地主和百姓的支持拥护。
历史赋予了俾斯麦这样的时机。
因为1860年前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土耳其背后的英法削弱,一向由俄国扶持,对抗普鲁士的奥地利在战争中没有支持俄国,转而支持英法,双方关系恶化。
英国深恐路易·波拿巴独霸欧洲,于是支持普鲁士。
波拿巴则坐等普奥之战,以坐收渔翁之利。
俾斯麦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各国之间这样的矛盾,分化瓦解敌人,予以各个击破,先后对丹麦、奥地利、法国开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树立了空前威望,促成了国内反对派的噤声和内部空前的团结统一。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建立在共有的利害关系,统一的经济物质基础上的政治联合体,才有可能成为稳固的,相互不可或缺的统一国家。
这一改革的关键是以普鲁士为领导的关税同盟的建立。
德国各邦权衡切身利益,不得已做出这一决定。
首先是各邦的财政需要,国库空虚和财政赤字造成大多数邦国严峻的维系难题。
为了消除关税壁垒,实行税制改革,增加税收,促进商品流通和工业发展,德意志各邦国意识到,必须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机构,在邦国内实行统一的税制、税率,以协作互惠,互利互赢。
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为何总能从战后快速崛起?
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为何总能从战后快速崛起?众所周知,历史上德国曾经发动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这个国家每次都能够从战争的废墟中再次崛起,令人感到惊叹。
那么,德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过程,19世纪,由于德国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因此经济落后于英法两国。
然而,德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到1913年,德国经济已经在世界占比14.8%,超过了英国的13.6%,仅次于美国的32%。
德国在贸易上,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仅次于当时的英国,并呈现出超越之势。
得益于大规模工业化的推进,德国人口也同步快速增长,从1871年的4100万增长到1910年的6400万。
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贸易的扩展,使得德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有着诸多海外殖民地,这些市场可以充分消化英国的产品,从而推动英国经济增长。
德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就必须从英法这些老牌殖民地国家手中抢夺殖民地和市场。
因此德国就打着反对殖民主义的口号,与英国对抗,双方矛盾也愈演愈烈。
出于各方利益,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一方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同盟国,成员国有奥匈帝国、意大利;另一方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协约国,成员国有英国、法国、俄国。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该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紧接着德、俄、英、法等国均进入战争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在4年多的时间里,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欧洲工业发展至少倒退了8年以上。
由于德国的盟友意大利立场不坚定,关键时刻背叛了德国,投入协约国阵营,再加上凡尔登战役的失利,使得德国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实际上是几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利益而引发的战争。
《凡尔赛条约》将战争责任全部推给德国,并且对德国实施了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
德国,如何从二战的废墟中重新站起来?
德国,如何从二战的废墟中重新站起来?1871年,普鲁士军队打败了当时欧洲大陆最强大的法国之后,德意志帝国正式诞生。
在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大陆国家,英国则是最强大的海上国家。
欧洲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力量的中心,而美国没有值得一提的陆军和引人注目的海军,甚至还没有进入世界政治的舞台。
1918年,德意志帝国因战败而覆灭,但《凡尔赛和约》没能阻止德国的再次称霸。
希特勒于1933年攫取政权后,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并开始疯狂的复仇行动,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种族屠杀。
最后, 1945年5月初,纳粹德国战败。
英、美、法、苏四国分别占领德国,索要巨额战争赔偿。
这是欧洲大陆有史以来最惨的一次亡国。
然而,仅仅用十年的时间,德国不仅重新恢复了主权,而且以西欧自由社会的重要成员,重返国际大家庭。
九十年冷战结束后,再次实现了德国统一,并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德国从二战废墟中重新崛起的历史值得世人铭记。
占领并肢解德国纳粹德国发动的战争夺去了5500万人的生命,1945年等待它的是最严厉的惩罚。
1945月6月5日,盟国公布了未来对德政策的四项宣言,宣布美、英、法、苏四大国接管德国的最高统治权和全部地方行政管理权力,解除德国武装和逮捕战犯等,把德国划分为四个占领区,四大国共管大柏林。
东普鲁士地区并入波兰和苏联,1938年在慕尼黑割让给德国的苏台德地区归还捷克斯洛伐克。
为了彻底废除德国的武功,盟国决定从地图上抹掉“普鲁士”这个名字。
普鲁士曾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
19世纪,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普鲁士国王因此而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普鲁士是万恶之源”,三次欧洲大战都因普鲁士而起。
因此,抹掉“普鲁士”就成为盟国计划的一部分。
二战结束后,盟国把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及其周边地区补偿给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
东普鲁士的剩余部分则被划给波兰。
德国统一欧洲的巨人重新崛起
德国统一欧洲的巨人重新崛起德国,毫无疑问是欧洲的巨人。
从历史的长河中,德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多次引领着欧洲的命运。
然而,随着二战后德国遭受的巨大挫折和国家分裂的痛苦历史,德国成为了欧洲的“病夫”。
然而,近年来,德国以其雄厚的实力和领导地位,再次展现出重新崛起的迹象。
本文将从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
政治层面上,德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的重要角色。
二战后,为了避免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德国选择了欧洲一体化的道路。
这一战略决策让德国不仅成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之一,还使得德国得以重新发挥其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力。
例如,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时,德国以其经济实力和领导能力,承担起了救助欧洲国家的责任,稳定了整个欧洲金融市场。
同时,德国也通过推动欧洲集体防务和共同外交政策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欧洲的影响力。
经济层面上,德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的经济引擎。
德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和汽车工业,以及全球知名的企业如大众、宝马、西门子等。
这些企业不仅为德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为整个欧洲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动力。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能够从德国的高质量产品和技术中受益。
除此之外,德国还是欧洲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产品远销至全球各地。
德国的强大经济实力使得其在欧洲的地位日益重要。
文化层面上,德国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科学创新而闻名于世。
德国孕育了许多世界级的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家,如歌德、贝多芬和巴赫等。
德国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显著的。
此外,德国也以其严谨的科学精神和高度发达的科研水平而备受赞扬。
德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使得德国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为其重新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德国重新崛起的现象在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都体现出来。
作为欧洲的巨人,德国在欧洲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以其领导地位引领欧洲的走向。
经济上,德国成为欧洲的经济引擎,为整个欧洲带来稳定的增长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战后德军重新崛起之原因探析一战后,德军受到极不公正之《凡尔赛条约》的宰割和束缚。
但是德军官兵和德国国防科技与工业界人士励精图治,重整军备。
最终以短短二十年时间,使德军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第一流之劲旅,并在二战初期获得辉煌战绩。
笔者试图通过对德军重整军备之军事努力方面的分析,以探寻其成功摆脱困境获得主动之经验,从而为我军以劣势而求得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作为同盟国的核心,它受到战胜国严厉残酷的制裁。
由于惧怕德国强悍的军事力量和发动战争的雄厚实力,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做了全面具体的限制。
德国被野蛮剥夺了基本的国防权力,德军遭到肢解和严重削弱。
然而仅隔20年,德军便浴火重生,再次崛起成为欧洲最强之劲旅,并且在二战初期所向披靡取得辉煌战果。
从军事角度来讲,德军的确创造了奇迹。
虽然一战后在病态的复仇心理和反动的军国主义、纳粹思想驱使下德军逐步走上穷兵黩武的侵略道路,但是德军从严酷逆境中披荆斩棘重新振作的过程却显现了德意志民族卓越的精神品质和优秀的军事才能,在世界军事历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笔。
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对于我军推进新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沉重的制裁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和复兴情绪一战的战败和《凡尔赛条约》的制裁,使德国陷入其近代史上经济最困难、政治最混乱、军事最弱小的时期。
为了解除德国的武装,《凡尔赛条约》规定:莱茵河右岸50至60公里内地区划为非军事区,德国无权设防;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分区占领5-15年,德国必须拆除赫耳果兰岛的工事,永不恢复。
德国军队遭到严格限制。
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其中军官最多为4000名);海军不得超过1.5万(军官最多1500人),不得保留空军。
总参谋部等类似组织均应解散;战争部人数限制在300人以内;废除义务兵役制,代以志愿兵制;士兵和士官要连续服役12年,旧军队军官必须服役到45岁,新任命之军官要至少服役25年;退役军官不得参加预备役训练,不得再次从事军事勤务;地方官员和人员不得参加军训。
对德军的教育训练体制,《凡尔赛条约》规定每兵种只得有一所军官学校,关闭包括军事学院在内的其他军校,为杜绝军队以外其他组织的军事训练,禁止一切训练班、高校和各种协会从事与军事有关的活动。
[1]除此之外,《凡尔赛条约》更是对德军陆军的体制编制,所用武器数量和海军的舰艇数量、吨位做出了极端细致的规定。
可以说德军被削弱到连维持国内稳定和秩序都力所不及的地步。
协约国企图通过这种严厉的限制彻底消除未来德国可能带来的军事威胁。
然而物极必反,事与愿违。
苛刻而沉重的掠夺性制裁严重挫伤德国人民的感情,从而激起了全国各界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
遭受打击最重的德国军人、军工企业家和军事科学家更是从条约签订的一刻起便不约而同的朝着反抗条约、重振德军的目标开始奋斗。
他们逐步走向联合,密切协同,默契合作。
同时复仇之心也驱使他们渐渐走向极端。
所以正如协约国军控委员会美国代表团一位成员所言:“《凡尔赛条约》不是和平条约”,“这里面至少孕育了11场战争。
”[2]仗剑而行豪侠气,长歌吴越百丈锋。
锐藏千古刺白日,对酒峥嵘铸鱼肠。
奔啸辉烟凝铁血,三千强弩射云低。
戈东镝南天山靖,可死不败斩楼兰。
2007-12-28 11:40:00举报帖子使用道具二、总结经验教训,继承优秀传统,大胆革新军事思想一战惨败和《凡尔赛条约》的苛刻束缚,迫使德军不得不放弃其几乎全部的,然而却是陈旧和过时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机构。
同时也迫使德军上下有识之士认真总结一战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谋求革新作战方式的新军事思想。
这反而给德军的重振带来绝佳的契机。
一战后立足现实,对传统军事思想进行总结、继承和锐意创新是德军得以迅速摆脱被动,重现强悍实力的根本原因。
首先,军事战略思想上,德军保持了一贯的进攻战略,同时大胆突破,与东方结盟,妥善解决两线作战问题。
一战后以汉斯·冯·西克特将军为代表的德军高级将领深深体味到德国资源匮乏、战争持续能力不足的无奈和消耗战、两线作战的痛苦。
西克特将军,职业军人出身,亲自参与了一战,立有显赫功勋。
身为战后魏玛共和国国防军总司令,他肩负恢复德军荣誉,重振德军声威的重任。
为了在下一场战争中迅速击败对手,避免陷入持久战,西克特主张坚决贯彻快速进攻和速战速决的战略,以灵活顽强而迅速有力的进攻击败对手,这继承了德国传统的以进攻为主导的作战理论。
然而,与此同时西克特大胆突破了施利芬单凭军事实力施行两线作战的军事战略。
迫于现实德军实力不足,从未来战争考虑,西克特认为德国必须向东联合处境同样特殊的苏联,求得安稳之后背。
所以在他的极大努力下,德国一改过去以军事手段同东方打交道的惯例,而是采用政治外交手段同苏联展开友好合作,达到了与俄“军事联姻”的目的。
正是西克特在军事战略上的这一重大突破使得苏德两国展开了长达近二十年的领域广泛的亲密合作。
它们一拍即合,互通有无,各得其所。
可以说新生的苏联对德国经济特别是军事的快速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联广阔的空间为德军规避《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开展新武器和军事人才的科研培训提供了安全而隐蔽的基地。
所以西克特联苏的战略为德军短时期内恢复元气,创造了条件。
其次,在作战思想上,抛弃阵地战,锐意实践新型机械化战争和诸兵种协同作战方式,把握先机取得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堑壕战,消耗战和要塞防御的顶峰。
其作战人员、物资和时间的消耗令人不堪回首。
一战结束,以西克特和古德里安为代表的一批德军具有远见卓识的军官都把目光投向了一战中的新发明——坦克及其机械化战争新理论。
艰难的现状和惨败的教训刺激这批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的军队精英夜以继日的思索,如饥似渴的学习利德尔·哈特、富勒和戴高乐等人关于机械化战争的新学说和坦克装甲车指挥使用的新技术。
他们已经看到从一战堑壕和铁丝网的废墟中脱胎出一种打赢下一场战争的新的战争形态。
只是在各大列强的军方高层皆对坦克将主导战争发展理论不屑一顾的保守氛围中,要抛弃旧有的成熟的作战理论,尝试前途未卜之新学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严谨的智慧和同顽固保守斗争的坚韧品质。
作为德军总司令的西克特对确立机动作战思想在德军中的统治地位贡献极大。
在1921年他指出:“未来的战争在于调动人数少但素质甚高的机动部队。
若配以飞机,则作战效果更高。
”[3]他对速度和机动性的重视是德国闪电战的萌芽。
在国内外众多理论纷争不已的时候,他力排众议,吸收国外的先进军事思想,提出军事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结果不是阵地战而是机动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模式的观点。
这一思想成为德军建设和训练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在武器装备上并不占绝对优势,德军之所以能在欧洲所向披靡,就军事思想而言,首先应归功于魏玛共和国时期以西克特为首的一批德军将领所一贯强调的机动作战思想。
从重重束缚中浴火重生的德军同当时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国、波兰等国家军队的保守落后形成强烈反差。
历史证明军事的伟大胜利首先源于军事理论的创新和领先。
机动作战思想为德军重振指明了道路。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虽没有坦克、飞机和其他先进武器,但胸怀复兴激情的职业军人们却用精心制作的模型默默演练着机动作战和诸兵种协同的先进战法。
二战初期驾驶战车指挥千军纵横驰骋的德军将帅就是这样练就出一身本领。
第三,在建军思想上,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小型职业化军队,锻造“领导者的队伍”。
《凡尔赛条约》将德军限制在很小的规模。
陆军只能有10万人,海军也只得保有1.5万。
然而这为德军组建一支优质高效的小型职业军队创造了机会。
西克特将军领导德军的建设,他极力主张质量建军,使德军成为精英云集的培养军队乃至全德意志民族优秀领导者的摇篮,成为德国民族和社会的脊梁。
为了保留在未来战争需要时迅速扩充为一支庞大军队所必需的全部结构和框架,德军在人员教育训练和部队编制上都极力谋求建设一支基干军团。
经过精心设计,从最高统率机构到基层分队,从轻武器到重型武器,一支军队的基本构成要素都在改名换姓之后,在各种名目的掩护下得到保留。
同时,为了吸引经济困难的德国社会中的优秀分子投身军队谋求发展,德军以优厚的待遇和高出欧洲他国几倍的报酬确立了国防军极高的社会职业价值及令人倾慕的社会地位。
这样逐步建立起一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出类拔萃的基干型军队。
首先,建立精简高效、健全完备的领率机关。
1919年3月6日,魏玛共和国发布组建临时国防军(陆军)的法令,4月16日发布组建临时海军的法令。
1919年11月8日,德国成立帝国国防部,下设陆军部和海军部、陆军部设5个局(处),即人事局(负责军官、士官的晋升、退役、退休和遗属事宜);部队局(担负原总参谋部的全部工作);陆军训练处;特殊事务处,下设军事和平委员会和航空和平委员会;监察处,下设步、炮、骑、工等8个兵种监察科,以及教育训练监察和武器装备监察科。
1920年建设陆军管理部,下设4个局(处),即管理局(负责文职人员、营房、训练场、预算、薪金、供给、被服等项工作);兵器局(负责武器、弹药、器材和原料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卫生监察处和兽医监察处。
[4]在上述这些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军官,在二战爆发后均成为德国军队的核心人物。
其次,德军采取降低部队级别的方式,保留部队骨干。
1919年7月,组建2个“集群司令部”,以替代过去的军司令部,下辖20个旅。
集群司令部由1名将军和上校(任参谋长)以及约30名军官和数名文职人员组成。
集群司令的军衔相当于步兵上将或炮兵上将。
其任务是监督所属部队的训练,部队的使用,以及所辖地区的要塞和本土防御。
师司令部(相当于过去的军司令部)也称军区司令部,由1名参谋长,8—11名参谋军官、2名医务军官和若干名文职人员组成。
师长同时是各军区的最高指挥官。
这种基干型的司令部体制极易扩编为战时司令部。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德军运输部队,由汽车营和运输营组成。
每个步兵师编1个汽车营和1个运输营。
根据德军将汽车部队改编成摩托化战斗部队的设想,1921年建立了“摩托化部队监察部”,后改名为“摩托化运输监察部”,由古德里安任参谋长。
该部于1928年开始以一个连的规模在组织和战术上进行战斗试验。
1932年一直为组建装甲战斗部队而奋斗的古德里安被调任第3汽车营长,加快了改组工作的步伐。
[5]1934年初,古德里安在库纳斯多弗演习中向希特勒展示了以坦克为主导的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构想。
他的新理论深得希特勒的欣赏,同年6月,德军便正式成立了“装甲司令部”。
次年,德军便组建了装甲师,标志德国“闪电战”理论成型。
为了规避凡尔赛条约对建立军事院校的限制,德军在连和团级单位建立起军事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