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手法
论《看不见的人》在黑人文学中的独特性
拉尔夫 ·埃里森 是美国著名 的黑人 小说家 ,其作品《看不 见 的人 》也是美 国黑人 小说 的典 型代表 ,并 被誉 为美 国文学 中的名著 。小说 的主人公是一 个无名无姓 的美 国黑人 ,从 小 说对主人公 生活经历 的描述 中 ,读者 不难 感受到黑人 生活状 况的窘迫 和当时社会种族矛盾 的激化 ,但 作者关注 的重 点并 非停 留在此 ,小说 的作 者从存在主义 的角度抒写和刻 画了一 个被现 实社会所 忽 略的黑人 个体 的精 神 内核 以及 主人公失 去 自我 和力 图 寻 找 自我 的艰 难 思 想 历 程 ,以此 来 暗示 和 隐 喻 现代社 会 中个人 的社 会异化 和 自身的精 神异化 。正是 这一 点凸显 了存 在主义的文学特征 ,使作 品具 有 了存在 主义 的特 色 。此外 ,作为 2O世纪 50年代 的一名黑人作 家 ,拉尔夫并 没 有完全继承前 辈作家 的现 实主义和 自然 主义 的写作手法 ,而 是在文 学走 向后现代 主义 的大背景 下 ,从 存在 主义 的角度 , 运用现 实主义 、表 现主义 和超现 实主义 相结合 的手法 ,努力 创 作 出了一部超 越种族 、阶级和 宗教信仰 的作 品 ,向读者展 现 了当时美 国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的真实 画面 ,揭示 了现代 社会人类 的多元 化生存境遇 ,这正是后 现代语境下 的作 品所 共 同关注 的问题 ,使小 说具有 了一定 的后 现代性 。通观 整篇 文章 ,小说 采用第 一人称 的叙事 方式 ,让人 物 自己来讲述 自 己的故事 ,通过娓娓 道来 的故事表现他 的成长经历 和人 生感 悟 ,反 映出主人公思想从 不成熟到成熟 的变化过程 。这样 的 叙 事方式 ,很容易使读者 把此篇小说理解 为是一部 自传体小 说 ,这也是 许多其 他 的黑 人作家 通常使 用的一种 写作 手法 , 但其实 不然 。小说 的作者 出生在美 国 中南 部的俄 克拉何 马 州 ,而小说 的主人公 却是美 国南 方人 ,当然 这并不是 最重要 的原因 ,最重要 的原 因是 作者的意 图并不 是仅仅抒发一个个 体的 自我感受 ,而是 通过个体来代表 整个 美 国社会乃 至整个 人类社会总体 的精神 困境 和生存境 遇 。因此 ,从传统 的美 国 成长小说 的角度来讲 ,此 篇小说也具有超 越时代 、空间 、种族 和文化 的文学艺 术价值 ,这在美 国黑人小说 中可 以说是独一 无 二 的 。
《看不见的人》中人物的象征性研究
《看不见的人》中人物的象征性研究
饶雪雁
【摘要】拉尔夫·埃里森在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中不在局限于直接描述美国黑人的悲惨遭遇,而是采用大量的象征性意向来反映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问题。《看不见的人》以一个相对客观中立的立场描述了美国社会中一个黑人青年的遭遇,通过人物象征主义手法细致入微地反映出美国社会不同人种之间的相处态度。相比于注重意识形态的种族抗议文学,其更关注于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更易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推进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9
【总页数】2页(P76-77)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象征主义手法;种族
【作者】饶雪雁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黑人文学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美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他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的问世,标志着黑人文学超越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风[2],它将黑人文学从描述黑人种族的悲惨遭遇引向到了探索黑人自身文化觉醒方向,这一转变在整个美国黑人文学
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看不见的人》这部作品中,艾里森通过象征主义手法深刻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使读者能够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来了解美国社会中错综复杂的种族问题。因此,对该作品中的人物象征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二十世纪,许多美国黑人作家尝试着揭示黑人的命运,为黑人争取自由。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被忽略到被认同的几个阶段[3]。比较具有代表性分别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由海瑞特·比彻·斯托夫人引导的妥协阶段,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理查德·赖特带领的种族暴力抗议阶段,其代表作是《土生子》。这两部作品所宣扬的文学观点在诞生之初都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然而,汤姆叔叔的形象太过软弱无力,《土生子》中比格的形象又太过极端暴力,这两个极端化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社会中的黑人形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削弱了主流社会的认可度。拉尔夫艾里森冷静地认识到现实抗议小说的不足,认为艺术表达必须超越种族束缚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而接受[4]。因此,他在文学作品的人物角色塑造中脱离意识形态,采用一种理性客观的口吻,进而在平和如实的描述中实现对民族权益的倡导。在《看不见的人》,艾里森塑造了一个黑人知识分子主人公形象,通过对主人公的遭遇以及自我成长觉醒过程的描述既反映出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也反映出黑人文化的觉醒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赏析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赏析
摘要:本文试对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祖父”、“混战”和“玩偶”的象征意蕴进行探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这些象征手法的艺术蕴涵,最终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象征手法象征意蕴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看不见的人》是著名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成功、最重要的作品。该小说发表于1952年,刚一出版,就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同时受广大读者的青睐,被誉为一部以寻找自我为主题的现代预言小说,是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作品。《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个无名无姓、土生土长的南方黑人青年,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逐渐失去自我、寻找自我、求证身份,最后顿悟的心路历程。他的经历不但反映了20世纪黑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整个西方世界现代人的命运。一开始,小说的主人公在白人面前恭顺、谦卑,得到白人好评。他在他家乡社区的白人要人的聚会上,发表了题目为《进步的秘密在于谦卑》的演说,获得了一张州立黑人学院的奖学金证书。在州立黑人学院,主人公犯了一个“错误”——不经意间让白人校董看到了黑人的真实的困顿生活,黑人校长十分恼火,立即将他开除,在他离开学院之际,黑人校长为他写了七封介绍信,主人公怀揣这些介绍信,到纽约寻找工作谋生,但他的求职却一次次失败,后来,他才明白,校长根本就没有
推荐他,而是说了他许多坏话。几经周折,他在一家油漆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却因爆炸而受伤住院,在医院里,又成了新医疗设备的试验品,曾一度失忆。出院后,得到好心的黑人大妈的悉心照料,身体逐渐康复。后因口才出众,他成了“兄弟会”的一员,重新获得了自我,但他的行为却遭到了黑人民族主义分子的强烈反对,为了躲避这些黑人民族主义分子的追杀,他不得不东躲西藏,乔装打扮,却被误认为是莱因哈特——一个集牧师、情人、赌徒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黑人。后来,在一次暴乱中,他为了躲避追杀,不慎跌入一个废弃的煤窑里。在这个“洞”里,主人公开始反思,反思他的生活,反思他的经历,反思他的人生,反思他的身份,最后,他终于明白,他是一个“看不见的人”。
《看不见的人》视觉象征艺术探析
《看不见的人》视觉象征艺术探析
作者:米保富袁平华
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24期
[摘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作,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尤其是视觉方面的象征更加引人注目,选取小说中黑与白,看不见与看得见以及蒙眼、盲眼与假眼等三对与视觉有关的意象,探讨其象征意义以及艾里森是如何通过运用这些象征来深化主题的。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视觉象征
《看不见的人》由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于1952年发表,是美国黑人小说中的名篇。小说讲述了一位美国南方的黑人男青年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黑人大学读书,却因带一位白人校董参观黑人区而被黑人校长勒令退学,而后不得不北上谋生,其间经历了一系列遭遇,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为躲避追杀,买了一副墨镜和一顶宽边白帽子将自己乔装打扮一番,却被认成了“莱因哈特先生”,获得了流氓、赌棍、情人、牧师等多种身份,这使他开始反思“我究竟是谁”,进而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个看不见的人,即人们看到的只是他不断变化的外表,而他真实的自我却得不到承认。作者一反黑人小说之传统,不局限于批判种族歧视和控诉黑人命运。而是在控诉黑人不幸遭遇的同时,借助一个黑人青年的遭遇折射出整个西方社会的一种丧失自我的精神危机。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一深刻主题,作者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更是贯穿全书,比比皆是。而在象征中,又有视觉、人物、布局等多方面的象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视觉方面的象征。下面着重探讨三对视觉方面的象征意象:
一、黑与白
黑与白是黑人作品中常出现的意象,黑色往往代表黑人,而白色则往往代表白人,通过运用黑色与白色来象征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尤其是通过黑白的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来象征黑人与白人的隔阂以及黑人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马丁·路德·金就曾在其著名演讲《我们向何处去》中幽默地表现黑与白的不平等:“A white lie is better than a black lie.”在《看不见的人》中,黑与白对比象征的例子很多,最为突出和形象的一个例子便是主人公工作的油漆厂因能够生产全国最纯白的“光学白”油漆而闻名,而这种油漆之所以能够如此之白,其关键是要在白漆中加入适量的黑色滴剂,因为这些黑色滴剂能使白漆更加亮白。然而工厂却打出口号“光学白,才是真正的白!”以此来掩盖白漆里滴有黑色滴剂的事实。在这里,主人公工作的油漆厂是美国社会的象征,在这个社会中,黑人在为白人的资本主义发展发挥着作用,使得美国社会
小说《看不见的人》中视觉等象征手法的应用
Y 怔 NH u u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边疆经济与 文化 2 0 年 第2期 07
T e o e E o o y n u ue o2 2 0 h r r cnm dC l r N . 。 0 7 Bd A t
样 ,叫人捉摸不定 ,容易把两者混淆起来。就是因为是 “ 黑人” ,主人公发现黑人不过是别人的眼睛和意
20 0 7年 第2期 ( 总第 3 8期 )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T HE BORDER ONOMY EC AND CUL TUR E
N . 0 7 n 2 20 G n 1N . 8 e ia. o 3
【 文化论坛】
镳
宋 金 花
臻
( 大庆 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7 2
愿所创造出来的幻觉 ,他被看作是一个 “ 角色” ( 爵士乐手或黑人搞笑戏子 )或一 种功能 ( 清道夫或佣 人) ,或一种面具 ( 隐藏着愤怒的谄笑 ) ,却未被 当作 一个有血有 肉有灵性 的人来 看待。可见黑色与白色
有着多么广泛的象征 ,这与种族歧视是分不开的。从格斗场的那段描写我们更能看 出:白人蒙住黑人的眼 睛 ,不允许黑人看清这个世界 ,甚至把黑人看作他们的玩物。 白人把 自己称作 “ 明人” 白色”在美国文化 中被认为是 “ 文 ,“ 高贵” 纯洁 ”和 “ 、“ 优美” 的象征 , 等同于美 国,白人 WA P ( S 白人盎格鲁 一 撒克森新教 )的标准也成为美国的标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 方面白色都被赋予许多无形的特权 , “ 白色”象征 一种反映社会权利的难 以捉摸的标记 ,他 排斥 和忽视 “ 白色” 非 ,这也正是美国社会种族与文化 冲突的根源。 . 2 .黑暗 与光 明的象 征 众所周知 ,黑暗象征愚昧、堕落、罪恶 ,而光明则象征文明、进步 、真理。主人公在小说的一开始就 宣称 , 纽约的百老汇、帝国大厦虽然灯火通明,“ 其实是我们整个文明中最 为黑暗的场所” ,而他那共装 了1 6 盏灯的地窖才是全纽约最明亮的地方 。所以他说 :“ 9 3 以往我被人追逐到黑暗之中,我也就生活在这 黑暗之 中。现在 ,我可以看见东西了。我照亮了我那看不见的状态 的黑暗 ,也显示 了黑暗的看不见的状态 ”光明也象征着主人公在令人产生错觉的黑暗中生活摸索了 2 年后心灵的觉醒 。真正看不见黑 暗的 O 是那些生活在地上 , 生活在光明之处 的主人公所谓 的梦游者。又如,主人公看到 “ 自由神 的铜像依稀可 辨 ,只是晨雾淹没了她手中的火炬 。 自由神是民主、 自由的象征 , ” 而她手 中的火炬却被雾淹没了,人们 不难理解作者的寓意 : 在美国这样一个所谓高度 民主 、自由的国家里 ,往往没有什么光明可言 , 人们总是
9《看不见的人》读书笔记
《看不见的人》读书笔记
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一部揭示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深刻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作品展现了一个黑人青年在美国社会中的挣扎与成长,让我对种族问题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品的主题聚焦在种族问题上,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揭示了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作为一个黑人青年,他在学校、工作和社会各个层面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斥。他努力追求平等和尊重,但却始终难以摆脱“看不见”的命运。这种“看不见”不仅指他在社会中的无足轻重,更指他在人们心中的被忽视和被歧视。
在《看不见的人》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困境。例如,作品中出现的“地下人”形象,隐喻着黑人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和被排斥的地位。同时,主人公的“看不见”也象征着黑人在社会中的无声无息和被忽视的命运。这些意象和象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种族歧视对于个体的巨大影响。
此外,作品还通过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面对种族歧视和社会压力时,主人公经历了从愤怒、反抗到妥协、接受的心理变化。他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但最终发现真正的自我认同来自于内心的坚持和勇气。这种对于人性的刻画让我看到了每个个体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成长。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感到震惊和愤怒。作品中揭示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现象让我深感不公和愤慨。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人性的
光辉和希望。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他虽然遭受了无数的挫折和打击,但始终保持着对平等和尊重的追求。他的坚持和勇气让我看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无限可能。
独特的象征王国
独特的象征王国
摘要:《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富含象征的小说,从小说、情节、人物和结构处处可见象征,就像是一个独特的象征王国。国内学者从象征主义这
一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了一些解读,遗憾的是没有对《看不见的人》中的视觉象征作一个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本文拟从色彩,视
觉和物体三方面对视觉象征作一个详细的对比分析,并从中探究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如此精心而大量使用象征的意图。
关键词:象征主义;《看不见的人》;视觉;对比;
《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带有浓厚象征意义的作品。作者艾里森成功地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运用不同的象征,从不同层面彰显了主题,使得作品内容丰富而深厚,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颠覆传统,象征在《看不见的人》中并非只出现在局部、个别的地方,而是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精髓。艾里森通过意象、隐喻等手法,让象征充当了表达某种意义的手段,这也是读者深入挖掘艾里森作品意义的关键所在。
一、色彩上的象征
综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黑色与白色多次出现在小说中。艾里森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黑与白,意在突出黑人与白人的对立、隔离关系。黑色是笼罩全文的主色调,它意味着“看不见”,很好地照应了作品的主题。
“光学白”油漆这一插曲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主人公曾经工作过的油漆厂生产白油漆的关键是往油漆里加入十滴(既不能多,也不能少)黑色滴剂。这种油漆的制作过程,象征着黑人在白人社会中如同那黑色添加剂所严格限制的剂量一样,其思想行为也如同黑色添加剂一样必须严格控制在白人手中,这样他们才能被白人所利用,使白人文明更加发达;又可像白漆中的黑色添加剂一样,不被看见,不会影响到白人的任何利益。白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黑人只是社会的辅助力量,仅仅起到衬托的作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艾里森敏锐地观察到,美国社会试图用白人文化去掩盖黑人的身份,去忽视差异,把有色人种看做“纯洁”的白色上面的“污渍”。
《看不见的人》中的场景象征-最新资料
《看不见的人》中的场景象征
1、简介
拉尔夫?埃利森是一位伟大的美国小说家、散文家、短篇小说家、批评家以及编者。他凭借着一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被誉为美国最具有潜力和造诣的作家之一。而他潜心创作七年而完成这部小说,自1952年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获得了1953年度美国1953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两项大奖。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二三年代南部的美国黑人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时种种荒诞不经的遭遇。
2、象征主义
《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充满了象征意义的小说。埃利森与浪漫主义学派有着很深远的联系,尤其是精通于象征主义的大师们。他将象征主义描述为一种带有双重功能的方法,它是指作者通过一系列简单的象征手法来表达他们复杂的情感,消除了时间的观念,将现实和幻想联系起来。
这篇文章介绍了场景这个意象来分析象征主义在《看不见的人》运用,希望通过这个方面读者将会对整个故事的主题和埃里森对象征主义的运用有着深刻的理解。
3、场景的象征意义
3.1 拳击赛
主人公第一次接触社会是在一场拳击比赛。主人公从小受
到的教育都是黑人传统的折衷主义思想,在他的思想里认为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取悦那些白人的权势,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同。因此主人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取悦是一种必要手段。在他们毕业那天,他因为一篇关于谦虚是一种秘诀以及获得进步的要素的演讲,得到了嘉奖并得了一次在聚集了城里主要白人的地方进行演讲的机会。在这里的“聚集地”变成了一个烟雾弥漫之地,他实际象征
了一个混乱复杂的社会。
在这场血腥的,令人心烦意乱的争斗之后,主人公吞了吞自己嘴上的血,带着全身的疼痛上台开始了他的演讲。但是台下只是一片的骚动和叫嚷。无论他表现的多么的富有激情,都没有人关注他的演讲。但是主人公误将“社会责任”说成了“社会平等”时,台下却顿时一片死一样的寂静。直到他不得不承认他犯了一个错误并且被警告应该时刻明白他所处的社会地位。这个场景象征一个黑人竟然敢要求这一在白人做主导的社会里是不能被容忍的―“平等”。同时它也显示出黑人想用他们的谦卑和服从换取白人那些虚幻和不切实际的认可和接受。作者通过这一场景来说明:白人会给予他们一些错误的赞赏和奖赏或者用那些虚无缥缈的各种幸福生活来诱惑和欺骗他们。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手法
摘要
《看不见的人》由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弗.艾里森所写,是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小说的主题是一个黑人寻找自己的身份。作者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国黑人追寻自我,还有在一个种族歧视的社会里人们追寻自我的痛苦的过程。通过记叙、举例、引用和比较,本文想要分析象征主义在《看不见的人》中的运用:视觉上的象征和结构上的象征,以此来探讨作者是如何运用象征主义深化文章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技巧。象征主义贯穿整篇文章。此外,通过分析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象征对文章主旨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黑人、看不见的人、象征主义
Abstract
Invisible Man, written by Ralph Waldo Ellison who is a famous black writer, is a distinguished novel on an African-American’s literature history. The theme of novel is that a black man seeks the identity of his own. What Ellison presents to us is not only an African-American’s pursuing his own identity but an anguish process of man's quest for identity in this society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exemplification, quot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on Invisible Man through visual symbolization,and structure symbolization and so on to discuss how the author used symbolism to deepen the topics and to learn Ellison's writing skills. Symbolism is throughout the whole novel. In addition, by analyz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and symbolic skill used in the book, we can demonstrate how the symbols contribute to developing the theme.
《看不见的人》视觉象征艺术探析
《看不见的人》视觉象征艺术探析
米保富;袁平华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8(000)024
【摘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作,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尤其是视觉方面的象征更加引人注目.选取小说中黑与白,看不见与看得见以及蒙眼、盲眼与假眼等三对与视觉有关的意象,探讨其象征意叉以及艾里森是如何通过运用这些象征来深化主题的.
【总页数】1页(P107)
【作者】米保富;袁平华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小说《看不见的人》中视觉等象征手法的应用 [J], 宋金花
2.论艾里森《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 [J], 张蔚
3.《看不见的人》中人物的象征性研究 [J], 饶雪雁
4.基于象征形态表现的景观雕塑视觉艺术探析 [J], 汤小舟
5.《看不见的人》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J], 黄孜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看不见的人》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语言文学研究
《看不见的人》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黄孜隽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32)
摘要: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讲述一个黑人青年在白人社会充满坎坷的自我寻找之旅。在种族歧视仍在一些地域存在的今天,该作Q具有研究价值。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揭示作品主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作Q中颜色和事物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小说主题%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颜色事物象征
引言
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黑人文学作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叫《看不见的人》一经问世,就在美国文学界引起轰动,现如今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必读经典著作。作品虽然出版于二十世纪但具有很强的跨时代性。时至今日,黑人问题始终是美国本土较热门的问题叫文中涉及的二十世纪美国黑人面临的种种问题—
—种族歧视、自我身黑人民族在当代美国仍然有现%说主要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讲述人公-------的黑人年———在种族歧视的中自的
,最的人最的黑人,人公虽然一个“看不见的人”,但自,脱了人的%艾里森出美国黑人的,读者的视美国
会中错综复杂的种族问题#3$。对作品中象征意义的研究具有重要,不以题的,以一
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本文探讨作品中颜色和事物的1意义。
一、颜色象征的运用
作者在说中种说的题,种具%
是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象征。白色通常象,但在说中面的事%,
色象征了白人黑人的统治。小说开头格斗中人公条蒙住了双眼,人用尽种段蒙蔽黑人,从而渐渐们。除此之外,文中许多的需要黑的映衬得以现。说鲜明的黑比黑人时活在人下的悲惨境遇。主人公读的是黑人大学,教学楼刷%黑人看似获得了平等的教育机会,但仍处于白人形的统治下。油漆工厂的“光学白”油漆的作突出了这一点。将十滴黑色滴剂滴入白色的油漆中就得的油漆%黑滴剂滴入油漆中完全消不见黑人在人世界里逐渐同化,丧失自己的民族身份,沦为看不见的人。黑色滴剂让油漆变这个事实黑人为白人做了不少贡献,i
探寻《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义
《 看不见的人》 在美 国黑人文学 界开创 了一个 全新 的领 ,
域 。这 部 小 说 是 美 国 黑 人 生 活 的 史 诗 , 在 那 个 失 去 人 是 性 的荒 谬 的种 族 歧 视 的 社 会 中 , 人 寻 求 自我 的 痛 苦 过 黑 程 。小 说 连 续 1 6周 登 上 畅 销 书 榜 单 , 且 获 得 了 15 并 93 年 的美 国 国 家 图 书奖 。这 部 小 说 的 巨大 成 功 不 仅 仅 是 埃 里森对美国黑人 生活 的细 腻 的观察体 会 , 更与他 的写 作 手 法 和技 巧是 分 不 开 的 。 小 说 中 的 主 人 公 是 个 无 名 氏 , 他带着对生活 的美好憧憬走上社会 , 是却屡遭 挫折 , 但 处 处 碰 壁 。最 后 , 主人 公 在 绝 望 中顿 悟 , 白 自己 是 一 个 看 明 不 见 的人 。埃 里 森 是 一 个 善 于 利 用 各 种 写 作 手 法 表 现 主 题 的专 家 , 其 是通 过 描 写 具 体 物 体 把 主 要 人 物 呈 现 在 尤 读 者 面前 , 时 表 达 了 人 物 的 内 心 世 界 。 在 小 说 中 他 大 同 量 地 使 用 了象 征 的手 法 , 表 现 作 品 主 题 和 深 化 思 想 。 来 人物 和 其行 动 的 象征 埃 里森 用 人 物 的 行 动 来 代 表 他 们 的 感 情 , 很 大 程 在
美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美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1.从《最后的莫西干人》看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压迫
The Oppression of the Indians by the Colonists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2.浅析《智血》中的女性哥特色彩
On Female Gothic Flavor of Wise Blood
3.论《竞选州长》的写作技巧
The Writing Skills of Running for Governor
4.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孤独主题
The Theme of Loneliness in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5.论《奥吉∙马奇历险记》的反传统风格
On the Unconventional Style of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
6.浅析《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
An Analysis of the Gothic Elements in The Turn of the Screw
7.季诺碧亚和普里西拉的原型分析
Archetypes of Zenobia and Priscilla
8.《推销员之死》中的“美国梦”分析
American Dreams in Death of a Salesman
9.论《榆树下的欲望》中《圣经》场景的投影和颠覆
A Projection and Overturn of Biblical Scene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
10.浅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吸血鬼形象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赏析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赏析
摘要:本文试对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祖父”、“混战”和“玩偶”的象征意蕴进行探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这些象征手法的艺术蕴涵,最终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象征手法象征意蕴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看不见的人》是著名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成功、最重要的作品。该小说发表于1952年,刚一出版,就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同时受广大读者的青睐,被誉为一部以寻找自我为主题的现代预言小说,是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作品。《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个无名无姓、土生土长的南方黑人青年,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逐渐失去自我、寻找自我、求证身份,最后顿悟的心路历程。他的经历不但反映了20世纪黑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整个西方世界现代人的命运。一开始,小说的主人公在白人面前恭顺、谦卑,得到白人好评。他在他家乡社区的白人要人的聚会上,发表了题目为《进步的秘密在于谦卑》的演说,获得了一张州立黑人学院的奖学金证书。在州立黑人学院,主人公犯了一个“错误”——不经意间让白人校董看到了黑人的真实的困顿生活,黑人校长十分恼火,立即将他开除,在他离开学院之际,黑人校长为他写了七封介绍信,主人公怀揣这些介绍信,到纽约寻找工作谋生,但他的求职却一次次失败,后来,他才明白,校长根本就没有
推荐他,而是说了他许多坏话。几经周折,他在一家油漆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却因爆炸而受伤住院,在医院里,又成了新医疗设备的试验品,曾一度失忆。出院后,得到好心的黑人大妈的悉心照料,身体逐渐康复。后因口才出众,他成了“兄弟会”的一员,重新获得了自我,但他的行为却遭到了黑人民族主义分子的强烈反对,为了躲避这些黑人民族主义分子的追杀,他不得不东躲西藏,乔装打扮,却被误认为是莱因哈特——一个集牧师、情人、赌徒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黑人。后来,在一次暴乱中,他为了躲避追杀,不慎跌入一个废弃的煤窑里。在这个“洞”里,主人公开始反思,反思他的生活,反思他的经历,反思他的人生,反思他的身份,最后,他终于明白,他是一个“看不见的人”。
《看不见的人》象征主义手法赏析
活, 看清了美 国黑人 的真实的生活状 态 , 重新定位 了 闩己的
身份 存 在 。 在这 部 小 说 巾 , 利 森 巧 妙 地 采 用 了 象 征 丰 义 手 法来 展 埃 示 出 丰人 公 对 身 份 探 求 这 一 过 程 , 揭 示 了 他 在 这 一 过 程 巾 并
略黑人 的个性和文化的教育无疑迷住 了黑人的眼睛。使他们 不 能 在 社 会 巾寻 找 到 真 正 的 闩身 位 置 。
埃 里 森 作 为美 国 义 坛优 秀 的黑 人 作 家 , 揭 示 黑 人 探 求 在 自我 身份 识 别 的旅 程 巾 , 大 节 的 象 征 _义 元 素 注 入 至 小 说 将 丰
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释 了丰人公 的尤形 是源 F于人们感 知 的扭 曲以及 [人社 会 1 j 所倡导的那 些迂腐 陈词 。 主 人 公 探 寻 自身 身 份 之 旅 始 于 他 少 年 时 期 生 活 的南 方 。 长期 以来 , F 他T 是一步步的遵循着他 所信赖 的黑人教 育家的
教 导 , 照拜 仁 的价 值 观 塑 造 自己 。在 小说 巾 , 者 安 排 丰 人 按 作 公 斗 殴 的这 段 情 节 的描 写实 际 _ 是 具 有 强 烈 的 象 征 意 义 的 。 卜
遇 到 的阻 碍 : ‘ , 人 公 生 活 在 一 个 以 白 人 为 主 导 的社 会 先 丰
黑白意象对比研究——以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为例
《 田师 范专 科 学 校 学 报 》 和
‘
J 1 0 0第 2 第 五 期 u. 1 2 9卷
总第 6 7期
黑 白意象对 比研究
以拉尔夫 ・ 艾里森 《 看不见 的人》为例
韦小岿
—
—
(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云南昆明 60 2 ) 5 22
L 獭 妥 J 本文以 《 看不见的人》中 相关场景描述为 基础, 探讨黑人 文 化教育 ,他 “ 白色 的领 子闪闪发光 ,仿佛 将他的黑脸和 身体一分为 P ) l 学作 品中黑白 运用的象征 意象 寓意。该 意象与叙 述者亲身 经历交织, 隐喻表现 二 (l8 据 黑人青 年回忆,所有的布道 内容不 外乎令他们 明白 自 在
。
白人主流社会中黑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且具有普适性,超越文化 、种族及意 身是 多么地劣迹斑斑却 又不切实际 ,好高 骛远。而宽容慈 悲的 白人 识形态的范畴,揭示出个体生存危机。
L 键 侧j 天 黑白意象;对比;象征:《 看不见的人》
小说的标 题本身就充满 了引人入胜 的悖 论和悬念 ,听起 来似乎 难以置信 ,一 个鲜 活的人何 以变 得隐形 ?又 是什么因素造成 了如此 的隐形性昵?种种的疑问吸引读者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其实这并 非科幻小说 ,而是 以匿名黑人主 人公所作陈述 ,隐晦地反 映黑人在 白人社会 中承 受的种族歧视及所 经历的耻辱 。作家 “ 在对美 国黑人 意识的认识、发掘和表现 上,大量运用 了象 征手法 ” 。。 小说中作者独 具匠心地运用 了大量黑 白对 比意象,形象 生动地 描摹 出一个 颇具雄 心壮 志 的无名 黑人 青年形 象 和其 复杂 的 内心 活 动,突 出表现 白人 社会如何将他所有 的美好梦想 一一粉碎 ,逼 迫他 重新 退回到暗无天 日的地下室生活 ,在那里 ,他 如困兽般 ,独 自舔 舐着无 法愈合的精神创伤 ,开始 与 白人世界永恒 的封闭与逃离 。 在 小说开篇第 二章中 ,踌躇满志 的黑人青年怀 着对未来 的美好 憧憬 ,置身于专为 黑人提 供高等教育 的 T see 技 术学院时 ,映入 ukge 眼帘 的是该学 院创始 人的铜像 。注 目 像时 ,主人 公心中不禁 顿生 铜 疑惑: 跪在奠基人身旁的黑人奴隶, “ 他身披的斗篷是即将被揭去还 是被捂得更加严实呢?” 而此刻 “ ¨ 一群受惊的小鸟飞过, 铜像 那漠然 的双 眼立刻流淌 出白垩壮 的液体 。 这更加 深了主人公 的不解 , 为何被玷污 的铜像竟然 比干净 的看起来更加威仪有度 ? ” ’ 从这 段描 写,黑 白意 向的对 比跃然纸上 。作者本人也 曾经在小说 中的学 院就读 三年 , 院中也同样矗立着奠 基者 B oeT Wa i t 学 okr . s n o h g n的纪 念像 。对 于这位颇 受争议的黑人教育 家,毁誉不一 ,有的认为他 以 出卖 黑人利益 ,推行 奴化 教育而博得在 白人社会 的一席之地 :也有 人认 为他 “ 就地取水 ”的主张为黑人提 供了难得 的教育机会 ,使 他 们更加 文明,具有一技之 长,从而改变 了被动 的生存 状态,更好地 被社会所接纳 。黑人奠基者塑像 ,白色的眼泪 ,实为飞鸟的排泄物 , 这一鲜 明的对 比显示 出黑人文学作家独特 的隐喻思维一 反映 出黑人 学 院假借 为年轻黑人学子 提供难得的教 育机会 ,谎称 帮助他们提 升 自 我素质 ,而实际上却将 白人社会 的价值 观和生活方 式强行灌输 , 使他们在 同化和奴化 中逐 渐丧失 自 我和 民族身份 。主 人公的 困惑也 是黑人群 体面对强势 白人 主流社会所推 行奴化洗脑 的生动写照 ,描 绘 出前者复杂 的情 感反应 ,恐慌 、畏惧 、焦虑 、茫然与屈辱感交织 。 而另 一方 面黑人教育家 眼中居然流 出白色的眼泪 ,象 征着 白人世 界 对黑人 的成功异化 ,他们 所面临种族特 性泯灭 的悲剧 , 已经完全 背 离 了学 院缔造者的美好初 衷,为黑人造福 ,使黑人 受益于教育 。从 某种程度 来看 ,黑人教育 家被伪善的 1人慈善家所 利用,成为他 们 3 沽名钓 誉,提升公众形象 的工具 ,却加 剧 了对黑人 的思想控制和 奴 化进程 。这种无形却有力 的攻势 ,连 黑人最隐秘 的内心世界 ,都无 法幸免 ,他 们完全 失去 了 自我,包括情 绪反映都被看 似对黑人充 满 温情 的资助 人染 白了。而 白人化带给 黑人的必然是 灭项之灾一在 白 人主流社会 中被视为无物 ,沦为 白人视而不见 的牺牲 品。 小 说中学院 白人校董 诺顿先生脚 穿一双 白鞋 ,却 “ 了黑边 ” 沿 (6 p 8) 形象 地揭示黑人在 白人社 会中所承受 的边缘 化威胁 。虽然 奴 隶制度在 16 年得 以废 除, 黑人要争取真 正的社会平等依然任 重 83 但 道远 。 白鞋黑边的意 向说明多数 黑人在 社会阶层 中,犹如装饰 鞋子 的黑边 ,处于边缘化 的悲惨境遇 ,毫无人格 尊严可言。 当主人公参加 学院的晚祷仪式 时,那黑人 牧师正在极力鼓 吹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
Symbolism on Invisible Man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手法
教务处制
Abstract: Invisible Man,written by Ralph Waldo Ellison who is a famous black writer, is a distinguished novel on an African-American’s struggling in the tough and adverse societ y, from blindness to vision, from darkness to light and from losing to identifying himself. Ellison told us about a young black people's fighting story in breaking the edge of race and region rather than in criticizing 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The theme of novel is that the hero seeks the identity of his own. What Ellison presents to us is not only an African-American’s pursuing his own identity but an anguish process of man's quest for identity in this dehumanizing and absurd society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the mental crisis in western countri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exemplification, quot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on Invisible Man through visual symbolization, structure symbolization and ceremony symbolization and so on to discuss how the author used symbolism to deepen the topics and to learn Ellison's writing skills. Symbolism is throughout the whole novel. In addition, by analyz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and symbolic skill used in the book, we can demonstrate how the symbols contribute to developing the theme. The writing style was chan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which extended the space of language and imagination to make us speculate and ruminate.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 gave 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culture.
Key words: African-American, Invisible Man, symbolism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1)
1.1 Introduction about Ralph Waldo Ellison (1)
1.2 Introduction about Ralph Waldo Ellison's works (1)
1.3 Introduction about Invisible Man and its major theme (1)
1.3.1 Invisible Man (1)
1.3.2 Major theme of Invisible Man (2)
2. The concept of symbol (3)
3. Symbolization (3)
3.1 Visual symbolization (3)
3.1.1 Symbolism meaning of black and white (3)
3.1.2 Symbolism Meaning of Darkness and Light (5)
3.1.3 Symbolism Meaning of Blindness (5)
3.1.4 Symbolism Meaning of Visible and Invisible (6)
3.2 Symbolism Meaning of Structure (7)
3.3 Symbolism Meaning of Characters and Behavior (8)
3.4 Symbolism Meaning of Eyes. (9)
3.5 Symbolism in Rituals (9)
4. Conclusion (10)
Bibliography (11)
Acknowledgement (12)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about Ralph W aldo Ellison
Invisible Man, which was first published in Spring of 1952 and it was called "epoch-making novel, we can say that it was a epic of modern African-American’s life ". The author of this novel is Ralph Waldo Ellison (1914---1994). He was a black writer who was born and raised in Oklahoma, a frontier state with no history of slavery in middle south of America. His fellow African—Americans suffered less racial injustices than those in other states. His father, Lewis Ellison, was a native of South Carolina working in Oklahoma as a businessman and construction worker. His mother, Ida Milsap Ellison, was a native of Mississippi and worked as a domestic maid. Ellison's father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 and his mother brought him up all by herself. Though poverty—haunted, the mother tried to keep the son in school. Ellison worked so hard in school that he got a scholarship in 1933 to the well—know Tuskegee Institute which is reflected in his novel as the Eden. The author was interested in literature and music from his childhood.
1.2 Introduction about Ralph W aldo Ellison's works
In order to raise tuition fee, he went to New Y ork to work as a performer, waiter and worker and so on. And there he met Richard Wright who encouraged him to write in 1936. He began to write short stories, essays and reviews from 1939. During those years, he published 9 short stories and more than 10 reviews. Invisible Man was his first novel, which was started from 1945 and it was not published until 1952. Ellison had been working on a second novel for more than 40 years. At his death, the long—waited novel, delayed in part by the destruction of hundreds of pages in a 1967 fire, was left unfinished. Shadow and Act(1964) is a collection of political, social, and critical essays, and the early details set down in it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Invisible Man. Going to the Territory contains his essays and speeches from 1957 to 1985 with a focus on such as racial problems, American culture and black literature. Among Ellison’s much anthologized short stories are Flying Home, about a black pilot whose plane has crashed in Georgia, and King of the Bingo Game, which proves wrong the claim that an unemployed black can win the game if he gets the lucky number.
1.3 Introduction about Invisible Man and its major theme
1.3.1 Invisible Man
Invisible man is Ralph Waldo Ellison’s masterpiece and it gained him the most impor tant American novelists of his generation, a position that was not only maintained in the following decades. It is considered as the best novel after Thomas Mann’s Buddenbrooks. In recognition of its depth and brilliance, a 1965 poll of two hundred American writers, critics, and editors selected Invisible Man as the most distinguished novel published in the twenty years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Invisible man is mainly about the fate of African-American. However, its meaning is not only about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social issues, but the difficulty facing to all human beings. What's more, it's the classic work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 mileston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a book that has continued to encourage readers since it appeared. This work gained the reputation from its first published and never decay so far. So if a similar poll were to be conducted now, it would in all likelihood produce the same result. This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I have chosen the book as the source of my essay. Therefore, I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novel as follow.
Invisible Man is a controversial novel and the various conclusions made by his critics fully demonstrate such a dilemma. Initial reviews of particularly those by white reviewers, w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