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主题活动教学设计
国学课礼仪幼儿园教案

国学课礼仪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应该能够: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概念;2.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和仪式;3.通过模拟互动学习,理解和感受礼仪的重要性;4.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课程1:仪容仪表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向幼儿介绍仪容仪表的重要性,包括形象的基本要素、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要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习惯。
课程2:场合礼仪介绍场合礼仪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在家中、公共场合、朋友间、服务场所、节日庆典等场合中的应有姿态和礼貌行为。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和讲解,给幼儿具体的场合加以说明,并引导幼儿重视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
课程3: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和互动方式,向幼儿介绍在餐桌上表现礼貌、懂得用餐规则等内容,并且在班级中开展简单而有趣的模拟餐桌,切实让幼儿体会到餐桌礼仪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互动游戏等方式,真实地再现各种场景中幼儿应如何表现的情境,让幼儿以身体参与的方式来感知、理解礼仪教育的实际意义。
2.课堂互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教学,让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从思维与行动上全面实现个别差异化,并通过互动体验中实现知情、知行、知感的完美结合。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记录、测试等多种形式评价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内容包括幼儿的活动参与度、自主行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礼仪意识等方面。
并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引导幼儿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

“八礼四仪,文明你我”主题班会设计活动目的: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了解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基本礼仪。
2.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知礼仪,行礼仪。
培养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3.利用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寓情于乐,在情境中理解礼仪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1.制作课件。
2.准备道具。
3.排练歌曲,小品,朗诵等节目。
4.收集八礼四仪的资料以及身边的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
活动过程:一、热身主持人A: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年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主持人B:“八礼四仪,文明你我”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你说我说一起说主持人A:随着国内经历越来越发达,出国旅游已经很普遍了,大量国民出国旅游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把不文明行为带出国外,比起乱丢垃圾,随意攀爬,大声喧哗等行为,有一种行为最损害国人形象,那就是“到此一游”。
主持人B:对于这些人的这些行为,你有什么看法?说一说你身边文明或者不文明的行为。
同学们组内讨论,班级内发言。
某同学总结发言。
主持人A:大家都知道这些人的不文明的行为,大家可不要像他们一样哦,我们应该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为国人争光的中国人!三、小品《讲文明必须行》主持人B: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把文明礼貌当成我们人生中一个重要课题。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身边处处绽放!下面请欣赏小品《讲文明必须行》。
主持人A:这个小品取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你也曾经遇到过,也曾经迷茫过,下面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的?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只要我们人人严于律己,做好自己,那么我们身边的文明之花会越发美丽!四、歌曲《文明礼仪歌》主持人B:文明礼仪,常伴左右。
请大家齐唱《文明礼仪歌》,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把文明礼仪付诸于行动之中,争做文明小能手!全班齐唱,用心体会。
五、“八礼四仪”知识竞赛主持人A:谢谢同学们真诚的演唱。
仪容仪表礼仪教案

仪容仪表礼仪教案仪容仪表礼仪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使学生知道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礼仪。
2.了解仪容礼仪,并能按照学到的仪容礼仪来要求自己。
3.心中树立礼仪小使者形像,能够随时提醒自己要律己敬人。
教学过程:一、礼仪小使者师:我国号称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从周朝时期便制定有做人的规范。
《尚书》中详细记载了许多人人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典章制度。
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史记》)。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势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
仪容仪表是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仪容仪表吗?生:疑惑师:仪容主要是指人的容貌,仪表即指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姿态、服饰、风度、个人卫生等。
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其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映其审美情趣。
穿着得体,不仅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相反,穿着不当,举止不雅,往往会降低自己的身份,损害自己的形象。
中、小学生的仪容仪表在追求美的同时应符合学生的身份和特点,达到仪表美与心灵美的高度统一。
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小学生的仪容仪表。
师: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仪容仪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师:仪容仪表主要有两方面:(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持个人清洁。
师: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生: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生: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生: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 生: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及早治疗。
师:说到洗手,那你们知道怎样洗手,才叫真正的洗手呢?学生茫然。
老师讲解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可以预防流感。
而大多数人没有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地洗手。
怎样才算是正确科学的洗手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
礼仪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种类、原则及重要性,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下的礼仪表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礼仪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基本概念、种类、原则及重要性2.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座次礼仪、送礼礼仪等3. 礼仪在职场、校园、家庭等场合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礼仪宣传片,引起学生对礼仪的关注。
(2)提问:什么是礼仪?礼仪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讲授(1)介绍礼仪的基本概念、种类、原则及重要性。
(2)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如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座次礼仪、送礼礼仪等。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礼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礼仪表现。
(2)讨论案例中的礼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礼仪处理方法。
4.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礼仪表演,如自我介绍、握手、递名片等。
(2)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运用所学礼仪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加深对礼仪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礼仪,反思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礼仪知识,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念、种类、原则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礼仪问题,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3. 实践操作法: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运用所学礼仪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礼仪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校园、职场等场合的礼仪表现。
4.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教学设计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进行“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的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准备1.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2.提前准备好讲解材料和示范动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展示一段关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礼仪的兴趣,并引出“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的话题。
2.介绍“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10分钟)解释“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的含义和由来,让学生了解这一礼仪动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3.讲解动作要领(15分钟)分别讲解从容立、端正、揖、深圆和拜的动作要领,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每个动作的要点。
4.示范演练(20分钟)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示范演练:先示范全身动作,然后分别示范每个动作要领。
在示范的过程中,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互相观摩和模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5.练习巩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巩固。
每个小组互相指导和纠正动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的动作。
6.总结和小结(5分钟)综合总结学习的内容,强调“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的礼仪动作,并进行了反复的练习巩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这一礼仪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示范和指导,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礼仪之邦教学设计

“礼仪之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礼仪之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礼仪文化,认识“礼仪之邦”的美誉。
2.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践行礼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礼仪之邦的起源与文化内涵2.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融合3.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与实践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实践。
重点: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及PPT课件2.礼仪示范视频资料3.实物展示:如茶具、服饰等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认知情况。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礼仪文化。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等实践活动,体验不同场合的礼仪要求。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o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起学生对礼仪文化的兴趣。
o提问导入:你们知道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吗?2.讲授新课(30分钟)o介绍“礼仪之邦”的起源与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o分析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融合点,引导学生理解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o讲解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与实践,结合示范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礼仪要求。
3.巩固练习(20分钟)o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合(如家庭、学校、商务等),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中的礼仪实践。
o教师对每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出改进建议。
4.归纳小结(5分钟)o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o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鼓励他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
5.布置作业(5分钟)o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言行举止,指出其中符合或不符合礼仪规范的地方,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o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
初中礼仪课备课教案

初中礼仪课备课教案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言行举止得体,具有良好的社交礼仪。
三、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3. 校园礼仪4. 社交礼仪5. 礼仪修养的提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礼仪?”引起学生对礼仪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如问候、自我介绍、握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礼仪的具体表现。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校园礼仪和社交礼仪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做到言行举止得体。
5.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礼仪不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7.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礼仪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
4. 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礼仪不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活动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完成质量。
3. 礼仪实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表现,如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礼仪知识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片、案例等。
3. 视频:有关礼仪的短视频,用于示范和案例分析。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建议: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语速适中,表达清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中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中华传统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文明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 视频资源:《中华礼仪之道》- 学生手册:中华礼仪常识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中华传统礼仪的图片和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用一句相关的古代名言,如孔子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激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
探究(15分钟)1. 观看视频资源《中华礼仪之道》,让学生了解中华礼仪的起源、发展和内涵。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认为中华礼仪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拓展(20分钟)1. 分发学生手册,让学生阅读其中的中华礼仪常识。
2. 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总结出中华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3.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并进行展示。
实践(15分钟)1.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礼仪的应用。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总结的中华礼仪规范,表演一段场景,如迎宾、致辞、敬茶等。
反思(5分钟)1. 学生自我反思:你在本次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教师总结:强调中华礼仪对个人修养和社交交往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中华礼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中华礼仪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中华传统节日,进行相关礼仪的研究和展示。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中华礼仪,如尊敬长辈、友善待人、注重仪容仪表等。
教学评估-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学生对中华礼仪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效果参考资料- 中华礼仪手册- 《中华礼仪之道》视频资源。
中华礼仪-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中华礼仪教学计划(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学生大多接受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有一些同学学习还是比较吃力,针对以上情况,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文明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公共礼仪等方面做得很好,在校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认真刻苦,课上勇于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遵守校规校纪。
在家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主动帮家人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听从父母教导。
二、教学目标1、学“规范”用“规范”,使“规范”深入人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力求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2、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掌握文明礼仪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礼仪的要求,来指导、约束自己日常生活学习、行为和习惯。
3、教育学生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4、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体验型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文明礼仪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5、通过评选“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少年”活动,在班内学生中树立榜样,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争做模范班级。
三、教学措施1、创建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根据每日工作重点布置有关墙饰、展牌、宣传标语或警示语;在语言角设放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图片,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
2、将规范训练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
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把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放在首位,关注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与习惯。
以平时仪表、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训练,把《文明伴我成长》的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让他们从中受到影响,得到锻炼,养成习惯,进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的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文明礼仪规范教育。
传统礼仪进校园教学设计

传统礼仪进校园教学设计摘要:在现代社会,尽管礼仪规范越来越被忽视,但传统礼仪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社交能力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礼仪纳入校园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绅士风度。
导言:礼仪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有章有序、井然有序。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传统礼仪的重视日益减弱。
因此,将传统礼仪纳入校园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传统礼仪的意义1. 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传统礼仪是一种端正的行为准则,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如尊重和谦虚。
学生应该懂得尊重他人,不仅是在言辞上,更是在行为上。
同时,传统礼仪也强调谦虚,学生应该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学习传统礼仪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懂得与人相处的技巧。
礼仪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沟通能力和影响力。
在社交场合中,学生能够通过传统礼仪展现出自己的品格和魅力,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二、将传统礼仪纳入校园教学的必要性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将传统礼仪纳入校园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2.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生在校园中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影响,有时会表现出一些不雅的行为。
通过加强传统礼仪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校园中做到有礼貌、有秩序。
三、传统礼仪进校园的教学设计1. 设立专门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传统礼仪专题课程,包括关于传统礼仪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礼仪的分类与基本原则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2. 组织传统礼仪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传统礼仪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乐器演奏、传统服饰展示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礼仪的魅力,进而积极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3. 制定校园礼仪规范学校可以制定校园礼仪规范,规范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
2024年国学礼仪亲子活动方案

2024年国学礼仪亲子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国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和了解,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国学礼仪亲子活动,可以增强亲子关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使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和了解;2. 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文明礼仪;3. 加强家庭教育,提升亲子关系;4. 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国学知识讲座通过邀请专业国学老师,向家长们讲解国学知识,介绍国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激发家长对国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亲子教育。
2. 国学经典朗诵组织亲子朗诵比赛,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进行朗诵表演。
通过比赛形式,培养孩子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组织手工制作活动,教导孩子们制作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扎染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手工艺的了解和认知。
4. 传统礼仪教育邀请礼仪专家进行传统礼仪教育,在活动中向孩子们介绍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教导他们如何正确行为礼仪,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
5. 国学文化游戏组织各种国学文化游戏,如成语接龙、诗词对对碰等,通过游戏形式,增加孩子们对国学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6. 家庭传统文化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家中举办传统文化日,可以进行传统文化书法、烹饪等活动,加强亲子关系,让孩子们在家庭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暖和力量。
四、活动安排1. 前期准备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日期和地点,邀请专业人士参与活动,并宣传活动内容,吸引家长和孩子们参与。
2. 活动周期活动周期为一个月,每周举办一次活动,持续四次。
3. 活动时间安排第一周:国学知识讲座(2小时)第二周:国学经典朗诵比赛(3小时)第三周:传统文化手工制作(2小时)第四周:传统礼仪教育+国学文化游戏(3小时)4. 活动地点安排国学知识讲座和传统礼仪教育可以选择社区文化中心、学校或文化馆;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和传统文化手工制作可以选择小剧场或活动室;国学文化游戏可以选择户外场地或室内游乐场。
国风礼仪活动策划方案

国风礼仪活动策划方案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之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计划举办一场国风礼仪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将传统礼仪融入现代生活,让参与者深刻体验到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活动主题和时间:活动主题定为“传承礼仪,共享文明”,活动时间定于XX年xx月xx日。
二、活动内容:1. 开幕式:由学校师生合唱团演唱传统民歌《茉莉花》,展示传统礼仪和音乐的魅力。
2. 礼仪展览:搭建展示区域,展示和介绍中国传统礼仪的历史、特点和演变,包括婚嫁、祭祀、宴会等方面的礼仪。
3. 教育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开展礼仪讲座和培训课程,教授如何进行正式场合的礼仪应对和行为规范。
4. 表演节目:安排传统乐器演奏、舞蹈、武术等表演节目,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表达。
5. 体验活动:设置互动区域,组织参与者体验传统礼仪,如茶道、传统写意书法、绘制面具等,让参与者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6. 义工服务:招募一批热心志愿者,提供活动现场的引导、咨询和礼仪服务,为参与者提供周到的帮助。
7. 结束式:举办盛大的闭幕式,由学校舞蹈团表演经典古典舞蹈《千手观音》,向观众展示中国古代舞蹈的优雅和庄重。
三、宣传推广:1. 制作宣传海报和传单,张贴于校园内外,提前预告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
2. 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学生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
3. 邀请新闻媒体进行活动现场报道,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
四、预算及资源:活动预算需要包括场地租赁、表演者费用、宣传物料制作、礼品采购以及志愿者的补贴和饮食费用等。
五、预期效果: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热爱。
2. 提高参与者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
通过这次国风礼仪活动,我们期望能够传递出传统文化的深厚。
观赏之礼教案设计(八礼四仪)

八礼四仪系列活动--观赏之礼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礼仪的核心就是尊重。
2.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的意识。
3.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遵守秩序爱护环境。
二、教学过程
师:为了积极响应号召,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我们学校举行了八礼四仪主题教育活动,全面了解八礼四仪的主要内容,这周班会课的主题就是学习第六项礼仪--观赏之礼,要我们学会文明观赏勿打扰。
1.明确怎样观看电影或演出
同学们都在电影院观看过电影或在剧院观看过演出,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又应该避免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呢?
(1)PPt播放不文明行为的图片。
(2)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
(3)教师观看电影和演出时要做到六不:不在校园内追逐嬉闹,不擅离座位,不随便进出,不准谈笑,不大声讨论问题,不影响别人。
2.读背儿歌
3.交流感受
(1)说一说观看演出遇到下面情况要怎么办呢?
(2)你还知道哪些观赏的礼仪呢?
三、结束部分
师:文明礼仪从小做起,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牢记观赏之礼,从现在做起遵守秩序、爱护环境。
争做文明人!。
国学基本礼仪舞蹈教案中班

国学基本礼仪舞蹈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国学基本礼仪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
2.学习国学基本礼仪舞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
1.国学基本礼仪的意义和内涵。
2.学习国学基本礼仪舞蹈的动作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国学基本礼仪舞蹈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力。
2.培养学生的舞蹈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
1.音乐设备、音乐。
2.教学道具,扇子、丝绸、花束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操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国学基本礼仪舞蹈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国学基本礼仪舞蹈的魅力和意义。
2.学习基本礼仪(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国学基本礼仪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了解国学基本礼仪的重要性,并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基本礼仪的动作和姿势。
3.学习舞蹈动作(3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国学基本礼仪舞蹈的动作和节奏,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会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4.练习舞蹈动作(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动作和节奏。
5.舞蹈排练(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排练,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和舞蹈技巧。
6.表演展示(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学生展示所学的国学基本礼仪舞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技巧。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国学基本礼仪的意义和内涵,学会了国学基本礼仪舞蹈的动作和节奏,提高了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技巧。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文明礼仪,用国学基本礼仪舞蹈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4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2-1.以礼制欲

谈话: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小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尚仪习礼,做一个文明小学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礼仪的传统文化。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诵读《以礼制欲》
引导学生谈自己对题目“以礼制欲”的理解
老师范读选文
全班齐读选文
男女生比赛读
分组比赛读
指名读
2.结合注释和温馨点击理解文章的内涵。
指名学生谈对选文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见解。
3.引导学生背诵,并检查背诵。
三、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礼”的解释和“礼”的成语
学生熟读并理解成语
四、课堂反馈
谈话:在本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说出几个“礼”的成语
学生回答
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并填写评价量表
五、布置作业:
把学过的经典语句背诵给家长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懂礼貌的文明好学生。
六、教后制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背诵选文。
2.让学生积累关于“礼尚往来”的名言,感受古人以礼相交的品格。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礼尚往来”的理解,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理解选文内涵并背诵选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实际行动加深对“礼尚往来”的理解,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这几年不断地学习领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同学们已经喜欢上这门开阔视野、重温历史的课。学生的理解力有所提高,对于经典作品都能结合自身知识水平加以理解。学生的记忆水平很高,一部分学生能当堂背诵。
教学方法
诵读、讲解、讨论、探究等
幼儿园春节节日礼仪教育教案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节日意识和礼仪教育。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春节节日礼仪教育,使幼儿们了解春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能力,倡导文明礼貌、温馨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提高幼儿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会尊重传统、珍爱文化,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内容1.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通过朗诵和故事讲解,让孩子了解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如过年、守岁、吃年夜饭、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2.春节的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亲身体验春节的欢乐,如制作春联、窗花、对联等。
3.春节的歌舞表演: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春节的欢腾和热闹,如合唱《欢乐的春节》、舞蹈《小苹果》等。
4.春节礼仪教育:通过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孩子学会拜年、给长辈送礼、聚餐礼仪等,塑造幼儿的文明礼貌形象。
三、教学过程1.春节知识教育通过图说、视频、朗诵等,让孩子了解春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引导孩子体验春节带来的欢腾和热闹气氛。
2.春节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体验春节的传统文化,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制作红包、剪纸、窗花等。
3.春节歌舞表演通过音乐、歌曲和舞蹈,让孩子感受春节的欢腾和热闹氛围,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和舞蹈表现能力。
4.春节礼仪教育通过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孩子理解春节礼仪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塑造幼儿文明礼貌、和谐相处的形象。
四、教学评估1.呈现评估: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呈现幼儿在春节活动中的表现。
2.个别或小组交流评估:通过个别或小组交流,评估幼儿对春节活动的理解、体验和表现。
3.整体评估:评估幼儿整体参与活动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行为举止、感受表达等方面。
五、教学体会1.孩子们非常喜欢参加春节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以及良好的参与度和自我表达能力。
小班舞蹈国学礼仪教案

小班舞蹈国学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2. 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优美形体和良好的仪态;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
1. 国学礼仪的基本知识。
通过讲解国学礼仪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 舞蹈基础训练。
通过基本的舞蹈训练,包括舞姿、步伐、节奏等,培养学生的优美形体和良好的仪态。
3. 国学礼仪舞蹈创作。
以国学礼仪为主题,创作舞蹈作品,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国学礼仪的内涵和魅力。
4. 国学礼仪舞蹈表演。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礼仪舞蹈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过程。
1. 国学礼仪的基本知识讲解。
通过讲解国学礼仪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国学礼仪的起源、发展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国学礼仪的兴趣和认识。
2. 舞蹈基础训练。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包括舞姿、步伐、节奏等,培养学生的优美形体和良好的仪态。
3. 国学礼仪舞蹈创作。
在学生掌握了舞蹈基础训练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礼仪舞蹈创作,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国学礼仪的内涵和魅力。
4. 国学礼仪舞蹈表演。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礼仪舞蹈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通过讲解国学礼仪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示范法。
老师通过示范和指导,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包括舞姿、步伐、节奏等。
3. 创作法。
让学生参与国学礼仪舞蹈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表演法。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礼仪舞蹈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学习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舞蹈技能的提高情况。
2. 学生的态度和表现。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
民俗礼仪教案幼儿园

民俗礼仪教案幼儿园
一.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幼儿应该能够:
1.了解中国传统民俗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2.认识和了解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礼仪活动。
3.了解家庭、学校等社交场合中的礼仪要求。
4.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俗礼仪?
–民俗和礼仪的定义。
–民俗和礼仪的特征。
–民俗和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2.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礼仪活动。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3.社交礼仪。
–家庭礼仪:如拜访亲友等。
–学校礼仪:课堂礼仪、宿舍礼仪等。
–社交礼仪:如就餐礼仪、送礼礼仪等。
三.教学重点
1.传统中国民俗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2.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礼仪活动。
3.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相关礼仪要求。
四. 教学方法
1.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介绍民俗礼仪的相关内容。
2.讲解解说:老师讲解民俗礼仪和相关知识,配合实例加深学生理解。
3.互动体验:学生们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进行礼仪操作和模拟演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角色扮演:学生们进行礼仪对话、社交场合互动等小场景的演练,积
极掌握礼仪技能。
五. 总结
民俗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幼儿教育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民俗礼仪的传承和理解,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和自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礼仪主题活动教学设计七年级(1)班班主任:李昌林活动目的:1、通过阅读材料、讨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1、开班会前,做好前期铺垫:搜集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等资料。
2、关于中学生礼仪的材料。
3、环境布置(黑板、场地等)。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班主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一)、家庭文明礼仪。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听历史故事:《孔融让梨》(赵江)、《黄香诚心敬父母》(何恩会)。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他九岁时,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
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体温使他父母的被子暖和,让父母睡得暖和。
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看到这两个小故事,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二)、校园文明礼仪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礼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做人要懂得礼貌谦让,因此中国被称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
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不断发展改革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在校园这个既庄严又活泼、既紧张又文明的环境中,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文明少年。
礼仪举止包含了许多内容,你知道那些校园礼仪吗?学生发言。
(吴秋燕、刘泽惠、张美兰)校园文明礼仪歌谣(一)进校门,守秩序,单人行,不拥挤。
见师长,先问好,懂礼让,要热情。
课堂上,要动脑,写作业,要仔细。
课间操,认真做,眼保操,要做好。
十分钟,备学具,不喧哗,不追跑。
放学时,路队齐,出校门,守交规。
新世纪,好少年,懂文明,有礼貌。
(二)讲文明,懂礼貌,从我做起最重要;尊老师,敬家长,同学之间要友好;不打架,不骂人,有了争执不要吵;遵纪律,守秩序,各项守则要记牢;爱树木,护花草,时时刻刻重环保;要爱幼,要尊老,残弱病孕须帮忙;有外宾,有客人,见到客人要问好;要出行,乘公交,礼貌让座要做到;讲卫生,保健康,早早起床早睡觉;勤洗手,勤换衣,预防疾病身体好;五千年,文明史,细细品味细细嚼;好传统,要继承,发扬光大育新苗!(三)学做人,讲礼貌,礼仪之邦人知晓。
有礼节,互尊重,礼貌待人好品行。
“您好”“谢谢”“对不起”,文明语言通情理。
坐立走,要端庄,举止文明有修养。
常洗澡,勤换衣,仪表文明好风纪。
同学间,邻里情,民族习惯要尊重。
见外宾,要大方,彬彬有礼树形象。
重礼节,讲礼仪,社会生活铺路基。
三、中国传统礼仪学生阅读( 杨韦林、张彩虹、马文举、武朋、张雕)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
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
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
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
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
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
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
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
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
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四、活动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礼仪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做到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五、班主任讲话:亲爱的同学们,文明礼貌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们的礼仪传统,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只要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美好!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我们真正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们把文明的种子撒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之花越开越盛,开遍家庭、校园、社会!六、活动结束。
文明礼仪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相待的人们喜悦。
那么就让我们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文明礼仪与我们同行!“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201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