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文言文阅读(4)(七)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顺、随)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D.在昼.犹昏(夜晚)2.下列每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本文先总体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和山之、的特点,让人充分领略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在写山之奇时,分别从觉和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郦道元《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6.作者通过描绘富春江的山水,寄予了什么情感?(八)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 )2.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阅读一百天100含解析试题

中考阅读一百天100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阅读一百天100年月日班级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承受突厥部投降而知名。

1.以下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假设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5.将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苏秦:楚王:7.文中苏秦提醒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如今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的句子进展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展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三好生〞陈庆苞上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HY营,HY营子女就成了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HY。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教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最新整理)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最新整理)

阅读一百天100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苏秦:楚王:7.文中苏秦揭示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行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三好生”陈庆苞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火线100天】(全国版)2015中考语文第七部分滚动测试卷(四)

【火线100天】(全国版)2015中考语文第七部分滚动测试卷(四)

【火线100天】(全国版)2015中考语文第七部分滚动测试卷(四)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滚动测试卷(四)\\[第13讲~第19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温馨提示:本卷考点:①课内古诗词鉴赏;②课外古诗词鉴赏;③课内文言文阅读;④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⑤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古诗词鉴赏(22分)(一)(2015·原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5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这首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2分)2.这首诗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3分)(二)(2015·原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第三、四两句意蕴丰富,请问它包含了哪几层含义?(2分)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儿?(3分)(三)(2015·原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诗中画波浪线的诗句与你曾经学过的什么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6.请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3分)(四)(2015·原创)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7-9题。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13)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13)

3. 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

4. 选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5. 选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议论文阅读(2015·原创科学探索无止境——嫦娥落月的启示文 /王海① 2013年 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

从嫦娥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②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广寒宫”和“玉兔”,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③探索世界,探索宇宙,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的使命。

人类对于地球之外整个宇宙的好奇和探索, 从来没有停止过。

“万户” 这个西方文献中记载的古代中国人, 制造了人类第一枚载人火箭 “飞天”。

飞天是人类自古的梦想,万户决意行之,并因此殒命。

今天,人类终于能够飞天,正是一代代 “万户式”梦想的驱动。

所以,万户是中国人的英雄,也是人类的英雄。

④郭守敬是我国和世界上著名的古代天文学家。

在遥远的元代,他带领科研团队行千里万里, 奔波于蛮荒的世界,来观测天体,把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历法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这些成果,很快在农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显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⑤在对地外宇宙的认知和探索方面, 中国人有很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面。

那个时候, 中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一个中心,也是我们民族在世界上最为强盛的时期。

⑥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就争相开展探月工程。

尽管事件背后是有两个国家的军备竞争,但不能否认两个国家的探月实践对人类的认知水平以及现实民生福祉, 都起到了巨大的持久的正面作用。

⑦这一过程, 将人类的航天技术水平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也产生了月球科学与行星科学, 带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新型的工业群体, 全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

⑧所以, 如果历史地看中国人的一系列航天行动, 不是多余而是要抓紧赶超,同时中国人在科技各个领域稳步前进,也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必然。

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天天练 四(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天天练 四(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天天练四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李慧①今年两会期间,央视热播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在观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②不仅仅囿于古文字、古典诗词,传统文化已悄然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收获200万次点击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那些平时身居深宫埋头修复文物的故宫工匠们,一时间成了“90后”“00后”心中的新“男神”,精美绝伦的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

③比纪录片更火的,则是故宫紧跟时尚推出的“萌”系列文创产品。

在故宫掌门人单霁翔看来,故宫文创之所以火,是因为博物馆不再“高冷”,故宫的秘诀是“萌”,让皇家文化更接地气。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感受传统文化也是如此。

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时下,越来越多的国人陶醉于古典诗词的芳华流韵、国家宝藏的博大精深,并以此涵养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着自己的文化生活。

⑤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精神、中国风度。

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这些传统文化往往被束之高阁,无论是摆放在博物馆还是故纸堆里,这些文化总是向外界展示着略显保守和僵硬的“面孔”。

将其文化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成为更为现代的文化转化方式。

可以说,我们从来不缺少传统,而是缺少把传统带入现代生活的创意。

⑥在新媒体与创新创意时代,这两个“新”字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更要以一种更加润物细无声而又令人惊喜的方式走近我们。

当人们感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时,一种全新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正在用创意把昔日亭台楼阁中的“大雅”还俗于民间。

面对传统文化,年轻人的思维、年轻人的活力、年轻人掌握的现代信息和技术,会打开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传统文化。

202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百日冲刺天天练(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百日冲刺天天练(解析版)

中考语文基础冲刺天天练建议用时:30分钟���自测用时: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提.防(tí)猥琐妇孺.皆知(rú)微不足道B.憔悴.(cuì)陡峭截.然不同(jié)歇撕底里C.虐.待(nüè)汹涌至死不懈.(xiè)赫赫扬扬D.辟.邪(pì)旁骛面面相觑.(qù)随机应变【答案】CA.提.防(tí)——(dī);B.歇撕底里——歇斯底里;D.辟.邪(pì)——(bì);故选C。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____________,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____________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____________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它不再迷信海市蜃楼,____________不羡慕轰轰烈烈,它从从容容,而又坦坦荡荡。

A.光辉喜形于色洗刷又B.光泽察言观色清洗又C.光泽喜形于色清洗也D.光辉察言观色洗刷也【答案】D第一空:光辉:闪烁的耀眼的光彩;光泽:物体表面反射出来的亮光。

前面的词语的是不刺眼的,所以这个空应该填:光辉。

第二空: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前面的词语是对别人,所以这个空应该填:察言观色。

第三空:洗刷:除去(耻辱、污点、错误等)。

清洗:清除(不能容留于内部的人)。

后面的中心词是淡漠,所以这个空应该填:洗刷。

第四空:又,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一般用在形容词前面;也,这里有表示同样的意思,一般用在动词前面。

所以应该是不迷信,也不羡慕。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每一位市民都是主人,都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12)中考热点十二自然环境热点直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因此,“亲近自然”不仅成为社会的焦点,也成为中考的热点。

纵观近年中考试题,选用爱护环境、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材料越来越多。

如2014年贵州遵义中考卷《电磁辐射污染》运用列图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介绍了电磁辐射的污染;2014年四川资阳中考卷《为什么要保护海洋》从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人类对海洋无节制地污染掠夺性地开发两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应该保护好海洋的重要意义。

从考点设置上,命题人重点考查学生透过自然环境的种种现象领悟本质的能力,提升学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日益关注,以及对保护自然责任心的不断增强,在今后的中考命题中,命题人将会以不同的形式反复突出这一主题,所以广大考生应密切关注这一社会热点。

热点精炼滚动组合训练(一)议论文阅读(2015·原创)雾霾面前人人都应反省文/佚名我国多地近日又遭受大范围“霾伏”,气象部门连续5日发布空气污染预警。

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在连续多日的“橙色预警”之后,直逼“爆表”巅峰。

如果要追究始作俑者,对于这漫天的浓浓雾霾,我们每个人都有“贡献”。

要想抗污治霾,人人都要深刻反省。

早在1943年,美国洛杉矶的人们就遭受光化学污染的毒害。

最初,从政府到民众,均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后来,在民怨沸腾之下,政府关闭了一些企业,又出台了一些禁止垃圾焚烧的政策,但还是未能扭转雾霾压城的局面。

1955年,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污染事件,两天之内,因为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的老人达400多人。

直到发生了这样极端的环境灾难,政府才开始痛定思痛,下决心根治空气污染问题。

到了60年代,民众对环境权利的诉求已经成为社会浪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直接促成了197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出台。

实力雄厚的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作出妥协,汽车被强制安上净化器,炼油企业被迫提高成本,改进工艺,大幅度降低成品油中烯烃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5)中考热点五战胜挫折热点直击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考试上的失利、工作上失败、生活的穷困、家庭的离散、身体的疾病伤残等。

面对挫折,有的人积极面对,乐观坚强;有的人消极逃避,颓废萎靡。

纵观近年中考语文试题,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困难、失败、挫折、痛苦等的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直面苦难的品质,战胜挫折的信念,自立自强的勇气,逐渐成为中考阅读试题关注的热点。

如2013年湖南长沙中考卷《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提出了“磨难使人进步,磨难使人坚强,磨难使人超越”的观点,旨在鼓励学生笑对磨难,战胜挫折;2014年北京中考卷通过列举袁隆平、贝利、邓亚萍的事例论证了“只有战胜困难才能成就梦想”的论点;2014年重庆中考卷《喜旺的年》通过记叙留守儿童喜旺等待父母回家过年的故事,表现了喜旺历经心境磨难后的成长、成熟。

这类作品主题积极励志,情感温暖阳光,较适合中学生阅读,所以在中考阅读中往往受到命题者的垂青。

热点精炼滚动组合训练(一)议论文阅读(2015·原创)麦子的磨难文/钟芳①记得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看到麦子结实累累,非常开心。

一位农夫看到上帝说:“仁慈的上帝!您可不可以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有大风雨、烈日干旱和虫害?”上帝说:“好吧,明年不管别人如何,一定如你所愿。

”第二年,这位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的麦穗,因为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虫害,麦穗比平常还多了一倍,农夫兴奋不已。

②可等到收获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农夫的麦穗里竟是瘪瘪的,没有什么籽粒。

农夫含着眼泪跪下来向上帝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您是不是搞错了什么?”上帝说:“我没有搞错,因为你的麦子避开了所有的磨砺,麦子变得十分无能。

对于一粒麦子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风雨是必要的(风能传播花粉使小麦受精结果,雨能滋润营养它);烈日更是必要的(小麦要经阳光的光合作用才能长大,通过烈日的暴晒才能耐严寒);甚至蝗虫也是必要的(小麦经过与蝗虫的搏斗才能增强抗病害能力)。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2)中考热点二感悟人生热点直击曾子一日三省其身,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也要不断地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和感悟。

近年来,有关“人生感悟”的内容不时出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内容主要涉及为人处世、智慧哲思、品格修养、人生态度、生命感悟、心情随笔等。

从近两年的中考命题来看,有关人生感悟的阅读材料包括:一、对生命的思考,这类文章一般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由对动植物的观察体味过渡到对人生的感悟。

如2014年贵州遵义中考卷《野百合的春天》,用拟人的手法描绘野百合,从中感悟到“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生道理。

二、借叙写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人或事,得到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

如2013年河北中考卷《雪一化就有路了》,通过叙写“我”找“仇人”兴师问罪途中与领路老大娘的对话,感悟到“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能够宽恕和融化它”的人生启迪。

感悟人生的阅读内容,在今后的中考试题中将会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应当引起广大考生的密切关注。

热点精炼滚动组合训练(一)议论文阅读(2015·原创)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文/易中天①最近,反对虐待动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呀?②当年,孟子讲“恻隐之心”,举出的例证,就是齐宣王对一头将死的牛表示“不忍其觳觫(吓得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

牛如此,狗和熊,也一样。

③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把虐待当回事,下一步,就有可能以此为乐。

这时,他就会完全丧失了人性。

所以,必须反对虐待,反对虐杀。

比方说,在不得不保留死刑时,坚决废止凌迟、腰斩、砍头等方式;在无法避免战争和执刑时,决不虐待俘虏和犯罪嫌疑人。

当然,也不虐待动物,哪怕它丑恶如老鼠。

④只有彻底到连老鼠都能同情,才真正是有恻隐之心。

⑤我想起刘瑜的一篇文章,标题叫“老鼠,作为证据”。

文章说,有一只老鼠,在厨房里被粘板粘住了,垂死挣扎。

这让她想起了另一只也是被粘住的老鼠叫了两天才死去。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中考热点四读书学习热点直击读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人类生存除了需要物质食粮,还需要精神食粮,即通过读书学习接受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接受文明的教养和文化的熏陶。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好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读书学习的话题备受关注。

如2014年河南中考卷《阅历与读书》“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的观点;2014年湖南郴州中考卷《抓住你的暗时间》,通过大量的事例论证了“高效学习的有效路径——抓住你的时间”的观点;2014年广东卷《读书与境遇》从“顺境、逆境、闹境”三个角度阐释了“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的中心论点。

该类阅读材料的考查点集中在对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对读书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对优秀学习态度的鉴赏评价,对高效学习方法的汲取借鉴上。

考查的文体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

热点精炼滚动组合训练(一)议论文阅读(2015·原创)读书之“见”文/赵畅①依我之见,读书得有“见”,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

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

②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

“识见”即知识与见闻。

一个人的知识和见闻,有些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极其有限,主要的途径靠读书。

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沟通古今,将古人和今人留下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知识和见闻。

又鉴于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我们必须做到勤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提倡越界而读,书读多了、读杂了,一个人的知识与见闻的视野自然开阔了。

③读书得有“主见”。

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8)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8)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8)中考热点八成长路上、青春飞扬热点直击有关成长的内容,一直是中考语文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有关成长的阅读材料包括:一、以记叙文为主。

如2014年广州中考卷《一块烫石头》,这篇小小说讲述了一个叫伊凡的小男孩去沼泽地挖石头的故事,反映伊凡对幸福的理解由浅入深的心路历程。

二、以议论文为主。

如2013年福建福州中考卷《一切皆有可能》,通过列举莫言、孟非的成功事例真实有力地论述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只要充满自信顽强拼搏,一切皆有可能”的论点。

从考点的设置上,命题人注重对事件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对论点的提取和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的梳理、对语言的品析上,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丰富多彩,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发。

成长之路永远是中学生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话题,在今后的中考试题中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因此应引起广大考生的关注。

热点精炼滚动组合训练(一)议论文阅读(2015 •原创)孩子要去面对风雨文/郭立场①据了解,许多孩子因为学校对做家务活的要求以及父母的教育,可谓家务达人;而部分..孩子, 因为父母的溺爱,懒于动手,甚至要求家长实行有偿劳动。

②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没有任何人是不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就成功的。

“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

”古今一理。

在西方,孩子自主选择是一种必须呵护的权利。

为人父母者当知,有些爱本身即是一种伤害。

父母不要总是以为孩子永远“长不大”,也应该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该放手时就放手。

③鲁迅早于八十多年前就在《我们现在怎样做家长》一文中,对家长本位的封建家长制予以了不留情面的理性批判,并主张大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独立人格,强烈反对凡事由家长包揽的育人方法。

如今,孩子沦为大人幸福的工具,必须在家长的欲望中上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研究生但是,学成之后,却变成了一个缺少自主能力的人。

这正说明了,没有原则的爱对孩子个性的扭曲是无法估量的。

2022届中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100天(3)

2022届中考语文复习阅读训练100天(3)

2022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第 4 天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照应的是:“________〞【答案】枯藤、老树、西风,昏鸦。

【解析】树叶枯萎,刮西风是秋天的典型景物特征,“昏〞即黄昏,与“夕阳〞照应。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答案】A【解析】“秋思〞的意思是秋天对家乡的思念,【答案】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感情。

【解析】“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地方,“断肠人〞是因思念家乡而孤寂愁苦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4、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下词语的意思〔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答案】〔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做题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5、翻译以下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20云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五部分 阅读滚动组合练 滚动组合练(四)

2020云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五部分  阅读滚动组合练 滚动组合练(四)

滚动组合训练(四)议论文阅读(2019·宿迁)谈谦虚朱光潜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

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

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

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

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

“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

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

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

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

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

“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

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

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

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

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

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

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

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

【火线100天】(广西专版)2015中考语文 第六部分 滚动测试卷(四) 语文版

【火线100天】(广西专版)2015中考语文 第六部分 滚动测试卷(四) 语文版

滚动测试卷(四)[第11讲~第23讲]温馨提示:本卷考点:①说明文阅读;②议论文阅读;③散文阅读;④小说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12分)(2015·预测)会飞的船①近一个月里,某某某某湾的游客们会在海边发现这样一个“两不像”:它长着飞机的样子,有机翼,有客舱,却又能在水里自由航行;说它是船,可它又能快速起飞,在海浪上方掠海飘过,它究竟是什么?它就是我国首型商用“海上飞船”——“翔州1”地效翼船,俗称“会飞的船”。

是利用机翼地面效应原理实现贴近地面高速飞行的高性能船,在海中能飞能游、身手不凡。

②地效翼船航行时,它先以船的“姿态”加速航行。

然后在海面滑行三分钟左右,它的发动机的响声逐渐加大,航速加快,船体渐渐跃出水面,离开海面0.5米、1米,直至在2米左右,找到地效飞行的合适高度,就保持平稳飞行,速度逐渐上升至160公里/小时。

当遇到水面正常行驶的船舶时,它可以采取“绕飞”的方式,驾驶员也可以拉升动力,采取爬升飞越,越过前方障碍物后,继续降到合适高度接着飞行。

③那么,是什么力量将飞机托着使它保持在一定的高度飞行呢?空气动力学家给出了答案: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离平静的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

这可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现象,升阻比代表了运行的效率。

充分利用这种现象,地效翼船越贴近平静的水面,飞行速度性能越能达到最佳发挥。

④我国从1967年就开始研制地效翼船,目前已研制10余艘,多集中在内河区域。

而“翔州1”地效翼船海上实验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地效翼船正式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它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它的使用也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种变化。

⑤首先,它将提升海洋航行速度。

长期以来,人们热衷于提升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飞机和火车的速度节节提高,但船舶提速始终是个问题。

据了解,目前装载集装箱的船舶航速大约在30公里/小时,军用船舶的作战使用航速约60公里/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中考热点四读书学习热点直击读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人类生存除了需要物质食粮,还需要精神食粮,即通过读书学习接受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接受文明的教养和文化的熏陶。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好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读书学习的话题备受关注。

如2014年河南中考卷《阅历与读书》“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的观点;2014年湖南郴州中考卷《抓住你的暗时间》,通过大量的事例论证了“高效学习的有效路径——抓住你的时间”的观点;2014年广东卷《读书与境遇》从“顺境、逆境、闹境”三个角度阐释了“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的中心论点。

该类阅读材料的考查点集中在对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对读书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对优秀学习态度的鉴赏评价,对高效学习方法的汲取借鉴上。

考查的文体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

热点精炼滚动组合训练(一)议论文阅读(2015·原创)读书之“见”文/赵畅①依我之见,读书得有“见”,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

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

②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

“识见”即知识与见闻。

一个人的知识和见闻,有些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极其有限,主要的途径靠读书。

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沟通古今,将古人和今人留下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知识和见闻。

又鉴于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我们必须做到勤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提倡越界而读,书读多了、读杂了,一个人的知识与见闻的视野自然开阔了。

③读书得有“主见”。

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

有位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

”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本质与灵魂。

在此基础上,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才能有自己的见地。

④读书亦须有“灼见”。

“灼见”是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独到的见解。

读书中若能用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利于消化书的内容,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

学者陈平原从小就背诵《明日歌》,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他对此歌“据说乃明代状元钱福所撰”产生了怀疑。

怀疑这原本就是谐谑体的民间歌谣,在流传过程中,为增强说服力,便靠上了一位名人。

虽说,陈平原的怀疑亦只是一种说法,但有理有据的推论,对于帮助我们养成“在读书中质疑、在质疑中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无裨益。

⑤读书还得有“预见”。

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甚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去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

东汉的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当时不可能出版。

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为躲避宦官的迫害,“亡命江海,远踪吴会”。

避险中的蔡邕,更能理解《论衡》对于社会弊端的批判,当其重获自由后携此孤本回到京师,与文化精英交谈中频频传布王充的见解,他便成了《论衡》的传播者。

与其说,是蔡邕发现和传播了《论衡》,倒不如说,是蔡邕的才识和人生阅历令他从《论衡》的字里行间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

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当是预见之功。

⑥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

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选自2013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包含哪几个分论点?2.选文第②③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选文第③段中加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的“两脚书柜”是比喻的说法,把只读书没有“见”的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出来。

B.第④段用陈平原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读书亦须有“灼见”。

C.第⑤段加着重号的词“往往”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

D.第⑥段“桃源梦境”“伊人”都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掌握读书要诀的重要。

记叙文阅读(2015·原创)少年读文/许东林①回眸处,是一段葱绿葱绿的时光..,潭水一样宁静,青草一样蓬勃。

那是一段悠长的少年时光,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②唐诗,宋词。

《红楼梦》,《简·爱》。

席慕蓉,三毛。

是那些美妙的书香将我的少年岁月浸染,浸染得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

每每回忆,内心充满感激。

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

③犹记当年读宋词。

读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

那个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风里,在流水上,到了远方。

后来又读苏轼,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门前的浑浊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种景致!那么多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绎。

从此,我看到的长江,不再只是空间上的长江,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江,是飘散着酒香墨香的长江。

它苍茫,雄浑,深邃,风雅,我摇曳激荡。

④大雪天,读《红楼梦》,真的是拥炉夜读啊。

记得老师曾偶然说过,中国人不读《红楼梦》,都算不得中国人。

寒假一开始,就借了《红楼梦》回来。

晚上,母亲早给准备了个手炉,是那种红陶的手炉,里面盛了碎碎的炭。

手搭在手炉的拎手上,书也搁在上面,一夜夜地翻阅,连书也添了木炭火的香。

就着那一炉温暖,一个寒假,读一本《红楼梦》。

读到黛玉焚稿,然后病死,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

窗外寒风萧萧,只觉得满世界苍凉空旷孤独,再读不下去了。

一部《红楼梦》,写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写了。

那时这样以为。

换夜再继续读,又读到宝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里一个人,在船头躬身拜别父亲。

这一回,倒没落泪,可是心上却是闷闷沉痛好久。

是岁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际。

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那种辽阔无涯的哀伤,和空寂,仿佛没懂,又似乎懂得了。

⑤后来,又抄席慕蓉的诗歌在小本子上,一首又一首。

书依然是借来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好几大本诗集,抄得满心欢喜又沉醉,哪里嫌累!然后,自己的枕头底下便多了个湖蓝封面的本子,那里面有我写的诗歌,席慕蓉体的诗歌。

偶尔借给体己的女同学看,她也给我看她写的诗。

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

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读三毛。

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呀?荷西是个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吗?长大后,我们也一道远走天涯吧!那时,我们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已在密谋大计。

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都想到那远走天涯的队伍里,一定会添加新成员,他是我们各自的荷西。

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⑥如今,回头想这些读书的琐碎细节,深感文字的魅力,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活了几辈子,大悲大恸大欢喜,小忧小愁小甜蜜。

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沧海桑田;窗外阳光刺进来,啊,世上已千年。

⑦是啊,世上已千年。

每每看到现在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我总禁不住心底苍老地一叹。

当我在一所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海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欢的文字时,忽然有一种血液倒流的激动,仿佛回到青涩年少。

“唐诗四季”,“魏晋风度”,豪放派词,婉约派词,《红楼梦》《简·爱》……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青草离离处鸟飞。

(选自2014年1月22日《滁州日报》,有改动) 1.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时光”指什么时候?2.选文中“我”读李清照和苏轼时心境有何不同?3.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作者在第⑤段写“我”与“体己的女同学”密谋与“各自的荷西”远走天涯有何作用?5.选文结尾段加波浪线的句子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名句?滚动组合训练(二)议论文阅读(2015·原创)漫谈读书文/梁实秋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

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

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

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

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

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②物以稀为贵。

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

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

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

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

《太平御览》采集群书1600余种,分为55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

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③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个人的兴趣和需要。

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的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

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

晚,比永远不读强。

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书是非读不可的。

这与行业无关。

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

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

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

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④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⑤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

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