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安全困境_概念辨析
安全生产新困境
安全生产新困境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相关法律法规也得到了完善。
然而,尽管安全生产形势有了一定改善,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境。
首先,企业重利益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会采用低成本的设备和材料,缺乏有效的安全设施和培训,这给员工和社会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新兴行业的发展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
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传统生产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存在着新的安全风险。
虚拟网络世界的安全问题、大数据的隐私保护、无人机的飞行安全等,都是新兴行业面临的安全难题。
再次,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企业的安全生产也面临新的挑战。
跨国企业在各个国家都设有生产基地,面临着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差异大的问题。
一些企业可能会在某些国家利用法律漏洞,降低安全投入,从而对员工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人为因素依然是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从业人员,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意识不强、负责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从业人员麻痹大意,忽视安全规程,一些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盲区,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针对这些新的困境,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安全生产的现状。
首先,企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新兴行业的监管和引导,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和措施。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化安全生产标准的统一。
此外,企业和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人员管理。
总之,安全生产面临着新的困境,但也有着新的机遇。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困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确保安全生产,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员工和社会的安全。
安全困境的概念辨析
安全困境的概念辨析/h1“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世界政治的所有困境中,安全困境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对“安全困境”这一概念也有所述及,但迄今仍缺乏对其全面而又详细的分析。
笔者不揣冒昧,试在此方面作一尝试以求教于学界。
一、“安全困境”的界定“安全困境”所描述的情形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有文献记载的公元前五世纪。
其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名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正是“雅典力量的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斯巴达的恐惧使得战争无法避免”。
按照学术界的共识,首先对“安全困境”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的则是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led)和美国政治学家约翰·赫兹(JohnHerz)。
巴特菲尔德称之为“霍布斯主义的恐惧”(Hobbesian fear),赫兹则是学术界用“安全困境”这一术语概括此类情势的第一人。
两位学者一致认定“安全困境”这一概念的本质是一个“悲剧”(tragedy)。
巴特菲尔德在《历史与人类关系》中认为:“即使没有任何一个蓄意出来危害世界的大恶人的干涉,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也可能爆发。
它最有可能在两个急于避免任何冲突的两个大国之间爆发。
”由于安全困境的存在,均无意伤害对方的两方最终却走向战争,巴特菲尔德将此描述为“现代国际冲突中的悲剧因素”。
同样,赫兹也认为,“正是安全困境的一种悲剧含义使得原本可能从未存在的相互恐惧最终可能产生最可怕的结果”。
在巴特菲尔德和赫兹提出这一概念后,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以及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在理论界的主导地位,“安全困境”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发挥显赫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这一领域涌现出诸如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杰克·史奈德(Jack Snyder)、阿兰·柯林斯(Alan Collins)等一批着名的学者,并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福利国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英格兰独立公投国际秩序核供应集团简答简述全民公决制度及其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意义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的宪制意义就国际层面整体而言,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冲突为何层出不穷简述摩根索帝国主义政策三种典型手段极其内容论述民族国家概念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解释力如何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分析近年来西方民族民粹主义缘何上升并举一列说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名词解释相互依存国际仲裁特别提款权超越遏制理论科索沃战争脱欧公投脱欧公投二十国集团二十国集团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简答简答2015年难民危机对当前欧洲政治的影响年难民危机对当前欧洲政治的影响种姓制度对印度当前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种姓制度对印度当前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你对亚洲安全观的理解你对亚洲安全观的理解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为何调整“倚美抗中”的对外战略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为何调整“倚美抗中”的对外战略论述论述简述现今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背景与取得成果简述现今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背景与取得成果有人说中国近年来在深化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也有人说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你赞同哪种观点,论述原因。
身份出现?你赞同哪种观点,论述原因。
外交学院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933年国际经济会议年国际经济会议1954巴黎协定巴黎协定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奥斯陆协定奥斯陆协定简答简答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演变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演变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特点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特点论述论述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验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验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政治学综合政治学综合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国家元首国家元首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防御现实主义防御现实主义国际安全国际安全现实建构主义现实建构主义简答简答英国学派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看法英国学派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看法政治统治存在何种心理基础政治统治存在何种心理基础论述论述结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评析软制衡理论结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评析软制衡理论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论述经济间相互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论述经济间相互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外交学外交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非战公约非战公约位次位次外交承认外交承认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最佳谈判协议替代方案最佳谈判协议替代方案论述论述当代外交方式产生的背景条件动因当代外交方式产生的背景条件动因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制定内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制定内容外交史外交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间地带理论中间地带理论戈尔巴乔夫访华戈尔巴乔夫访华论述论述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演变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演变试论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创新试论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创新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简答简答 简述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简述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简述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述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述两德统一2+4会议会议分析马克马洪线由来及其性质分析马克马洪线由来及其性质论述论述分析三个世界的划分及对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义分析三个世界的划分及对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义论述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年代的美苏关系论述1930-1940年美国孤立主义年美国孤立主义欢迎补充欢迎补充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第二次柏林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问题大规模报复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简答简答道威斯计划的起因经过结果道威斯计划的起因经过结果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论述论述旧金山和约的内容及其影响旧金山和约的内容及其影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专业综合专业综合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全球治理全球治理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美国选举人团制度TPP 朝鲜第五次核试验的动因及对东北亚的影响朝鲜第五次核试验的动因及对东北亚的影响G20的组织形式及意义的组织形式及意义论述论述分析西方国家为何存在反全球化现象分析西方国家为何存在反全球化现象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简答简答美苏中英二战前对国际秩序的构想及反映的问题与启事美苏中英二战前对国际秩序的构想及反映的问题与启事王阳明政治思想对中国改革的启示王阳明政治思想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述论述民粹主义的根源有哪些,全球一体化赋予了它哪些新的涵义民粹主义的根源有哪些,全球一体化赋予了它哪些新的涵义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分析总统制与议会制的优劣,并分别说明其分别面临哪些困境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分析总统制与议会制的优劣,并分别说明其分别面临哪些困境欢迎补充欢迎补充南开大学南开大学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航海条列航海条列神圣同盟神圣同盟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论述论述世界命运共同体该如何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该如何构建20世纪以来国际体系演变及特点世纪以来国际体系演变及特点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渐进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社群主义社群主义总统共和制总统共和制治理治理全球化全球化概念辨析题概念辨析题规范性政治概念和实证性政治概念规范性政治概念和实证性政治概念程序性正义与实证性正义程序性正义与实证性正义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权威主义国家和极权主义国家权威主义国家和极权主义国家简答题简答题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有哪些主要概念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有哪些主要概念何为政治参与,其方式和途径是什么何为政治参与,其方式和途径是什么比较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观比较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论述题论述题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比较说明不同政治波流行的优势与特点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比较说明不同政治波流行的优势与特点现代思想家围绕“平等”的争论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现代思想家围绕“平等”的争论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请结合具体问题予以说明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请结合具体问题予以说明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安全困境安全困境制度自由主义制度自由主义集体安全集体安全暴力外交暴力外交主体间世界主体间世界简答题简答题分析国际行为体进行合作与表现的收益分析国际行为体进行合作与表现的收益 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差异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差异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原则及其在实践上的特点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原则及其在实践上的特点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作用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作用理性行为体模式的基本假定和对外决策过程理性行为体模式的基本假定和对外决策过程论述题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问题、特点与未来展望联系实际分析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问题、特点与未来展望从“杭州共识”看中国推动20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及深远意义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及深远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责任内阁制官僚自主性非正式制度结构功能主义 否决型政体审议民主简答题美国政党政治的现状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危机比较分析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新媒体环境对国家治理的政治影响论述题利用利益集团理论分析我国强力反腐的政治涵义。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
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是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当一个国家采取提升自身安全的措施时,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不安和反应,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都采取了自我保护的措施,但最终导致整体安全环境的恶化。
安全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国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各国难以准确判断其他国家的意图和行动,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猜疑。
2. 零和游戏思维:各国倾向于将安全视为零和游戏,一国的安全提升被认为是对其他
国家安全的威胁。
3. 霸权争夺:当一国或一组国家试图争夺或维持霸权地位时,其他国家往往会视其为
威胁,因而采取自卫行动。
解决安全困境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互信与合作:通过增加国家之间的互信度和合作程度,减少误解和猜疑,从而
打破安全困境。
2. 多边安全机制:建立多边的安全机制,提供国家间的交流渠道和合作平台,减少单
边行动和不信任。
3. 共同安全观念:倡导和推行共同安全观念,使各国从竞争转向合作,通过共同努力
维护整体安全。
总之,安全困境是国际关系中的常见问题,解决安全困境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增加互信与合作,减少误解和猜疑,以实现共同安全。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国际政治论文.doc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_国际政治论文nbsp;Glaser)和巴里·布赞(BarryBuzan)就是此类定义的代表。
例如,杰维斯认为当一国寻求增加自身安全而采取的大多数手段具有不经意间损害他国安全的效果时,安全困境就会发生。
(注:RobertJervis,“Realism,Gametheory,andCooperation”,WorldPolitics,40/3(1988),p.317.)布赞也同样认为,“当国家为自己寻求权力与安全时,很容易威胁到其他国家对权力与安全的追求”(注:BarryBuzan,People,StatesandFear:anagendaforinternationalsecuritystudiesinthepost—ColdWarera(HemelHempstead:HarvesterWheatsheaf,2nded.,1991),p.295.)。
(2)所有各方安全的减损。
这类定义主要关注“安全困境”的“自我挫败”(self-defeating)特性。
罗伯特·莱伯(RobertLieber)认为,通过增加它们的权力,国家“并不必然增加它们自身的安全,因为它们的邻国和对手也会诉诸同样的手段。
实际上这种加强军备的行为倾向于使得所有国家更不安全,因为它提高了所有各方面临的潜在威胁的水平”。
(注:RobertLieber,NoCommonPower:understandinginternationalrelations(NewYork:1991),pp.5—6.)巴里·波森(BarryPosen)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把安全困境定义为一种情形,在这种情形里“一国为加强自身安全所做的一切招致反应,最终使得该国与以前相比而不安全”。
(注:BarryPosen,“TheSecurityDilemmaandEthnicConflict”,Survival,35/1(1993),p.28.)(3)意图的不确定性。
安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
安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一、安全存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
然而,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安全问题进行的分析。
1.1 数据泄露风险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量个人和机构数据被存储在各种网络环境中。
然而,由于网络攻击和技术漏洞,这些数据容易受到泄露风险。
个人敏感信息、商业机密以及政府机构的重要文件都可能暴露给未授权者。
数据泄露不仅会造成个人财产损失和身份盗窃,还可能导致经济混乱和社会不稳定。
1.2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黑客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用户账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并进行非法转账或盗取资金。
此外,恶意软件、虚假广告等也常用于欺骗用户获取利益。
网络诈骗不仅导致了财产损失,还破坏了人们对于互联网安全的信任,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1.3 智能设备漏洞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许多智能设备存在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使其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汽车等都有可能被远程操控或窃取个人敏感信息。
这些漏洞对用户隐私和个人安全构成了威胁。
二、安全存在的不足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些导致安全不足的因素。
2.1 缺乏安全意识许多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
他们可能过分相信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或随意点击链接,容易成为网络攻击和欺诈的目标。
此外,一些企业和机构也没有将安全教育列为重要事项,员工缺乏相关培训与知识。
2.2 技术发展速度过快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安全保障带来很大挑战。
新技术推出速度快于安全措施的跟进,导致原有的安全策略和系统逐渐失效。
黑客不断利用新技术漏洞进行攻击,使我们难以赶上并有效应对。
2.3 缺乏法律和监管机制在互联网和数字领域,法律和监管机制相对滞后。
由于缺乏相关规定,网络犯罪分子可以依靠网络匿名性盗取信息和实施违法行为。
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兼论东亚的安全困境共3篇
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兼论东亚的安全困境共3篇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兼论东亚的安全困境1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兼论东亚的安全困境安全困境是指一国或多国在决策和行动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其中任何一方寻求提高自己的安全水平,却反而加剧了其他方的威胁和不安全感。
因此,这种困境常常导致长期的对抗和冲突,甚至会取代经济利益成为主导因素。
在国际政治中,安全困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客观存在并需要得到重视。
在“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这个话题下,我们将着重分析目前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
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在东亚地区,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是导致地区分裂和冲突加剧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钓鱼岛问题和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一直困扰着中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甚至危及东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双方都在不断地进行军事动员和部署,加大了军事压力和战略威胁,从而导致了对方国家的不安和疑虑,产生了较大的安全困境。
二、核武器的拥有和核扩散问题核武器在东亚地区是极其敏感的话题,成为这个地区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美朝的核威胁和韩朝、印巴、印中等核武器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加剧了这个地区的安全困境。
美国一直以来对朝鲜的核器持不信任态度,并且不断地进行军事演习,导致朝鲜加紧研究核武器。
而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争端,更加表明核武器无论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还是对整个地区的安全稳定,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困境面对迅速增长的社会经济和巨大国际贸易流动,东亚地区的发展迅速而稳健。
然而,国际贸易在本质上是国家利益的交换和竞争,因而这种快速发展的现象其实暗含了日益增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地缘和历史因素,东亚的近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互信难题,导致地区国家不断通过贸易掩盖彼此间的宿怨问题。
而无论是在贸易中还是在其他领域,安全问题的存在使得地区关系变得紧张并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
网络空间的安全困境与出路
网络空间的安全困境与出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于网络空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网络空间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匿名性、不对称性等特征使得过于依赖于这一载体势必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隐患。
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到国家安全的重要的安全隐患。
一、安全困境的理论分析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及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重要理论。
安全困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境况: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主权国家行为体间因互信缺乏和彼此猜疑、出于各自安全目的而扩充实力(军备)的国家行为,最终却导致国际关系中安全普遍缺失的危险境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安全困境理论得到不同的理论学派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上的发展。
按照现实主义学派的逻辑安全困境是由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决定的。
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认为,无政府状态引起各国相互猜疑,国家行为体最终无法摆脱安全困境。
由于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处于国际体系的主权国家之上没有更高的权威使它们互不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从而卷入安全竞争的恶性循环中,其必然的逻辑结果是导致安全困境。
新自由制度主义也将安全困境概念作为自己的基础理论之一,并把安全困境产生的根源亦归结于无政府状态。
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领军人物小约瑟夫奈指出的:安全困境的产生,同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即无政府状态,或国家之上缺少一个政府是密不可分的,在无政府状态之下,一个国家追求安全的独立行为可能导致所有的国家更不安全。
与现实主义所不同的是,新自由主义认为在无政府条件下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合作是可以达成的。
建构主义认为,安全困境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建构主义看来安全困境为一国增强自身实力、给他国造成威慑感,从而他国选择以增强自身实力进行回应而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
但是,建构主义却认为安全困境的产生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国家互动的行为造成的。
建构主义代表亚历山大?温特指出:无政府状态并不像现实主义所描述的那样。
对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认识和理解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以加强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分析。
一、国际安全环境持续复杂化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呈现出多变和复杂的特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另国际社会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诸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地区冲突等问题持续存在,给国际安全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对此,我国应深刻认识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国内安全挑战不容忽视在国内安全领域,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社会治安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加大了社会治安维护的难度。
恐怖主义、特殊主义等特殊思潮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应对。
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犯罪行为频发,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风险。
为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制度,强化社会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素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三、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安全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安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不断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四、加强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面对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
首先是完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国民安全素质。
其次是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布局和体系,加强国家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潜在安全风险。
还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安全困境11
?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国家作为国际关系中 的个体始终处于相互疑惧的状态,因为在无政府状 态的环境中国家就像单个的个人在霍布斯所描述的 “自然状态”之下,人人都欲保持个人的自由,但 是同时又都想得到支配别人的权力,于是,国家与 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一种相互恐惧的关系,即 时刻担心着对方对自己的威胁。
?中国崛起能否超越“安全困境”? ?从西方国际政治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来考察
?西方国际政治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正是因为可以 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建立国际制度,比如创建世界 性的或区域性的国际政府间组织,通过谈判缔结多边 的国际条约,形成国际法等,所以处于国际体系中的 各国政府就能因这些制度的存在而关注先例,注重在 安全领域内的合作,从而避免由“安全困境”所导致 的无限度的“安全竞争”。
?从西方国际政治的建构主义来考察
? 西方学术界发展迅速的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则从“社会共有观念建构了国际体系的结构并使这 种结构具有动力”的观点出发,讨论了国际体系的 无政府状态以及超越“安全困境”的问题。
从中西方文明对比来考察
两种不同的世界主义
西方的世界主义是外向和扩张的 中国的世界主义是内向和融合的
“安全困境”、中国崛起与 “安全困境”超越
一、“安全困境”的历史考察
1、什么是“安全困境”
?“安全困境”或“权力与安全困境”是 一种社会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当权 力单元(比如在国际关系中的国家或民族 国家)比肩共存时会发现不存在凌驾于它 们之上,能规范它们行为和保护它们免 受攻击的权威。在这样的条件下,从相 互怀疑和相互恐惧而来的不安全感迫使 这些单元为寻找更多的安全而进行权力 竞争,由于完全的安全始终无法最终求 得,这样的竞争只能导致自我失败。”
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兼论东亚的安全困境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国家安全判断视野瞎的安全困境——兼论东亚的安全困境作 者:**导 师:张发岭副教授系别、年级: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2002级学科、专业:法学国际关系完成日期:2005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目录第一章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 (1)第一节安全困境分析 (1)第二节信任的培育——解决安全困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11)第二章冷战后东亚的安全环境 (13)第一节 冷战后东亚安全环境概况 (13)第二节 安全困境:现今东亚安全环境最显著的特征 (16)第三章超越东亚安全困境——两种可能的路径 (20)第一节 信任的培育(1):多边安全合作 (20)第二节 信任的培育(2):自我束缚 (25)结语 (29)参考文献 (31)第一章 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第一节安全困境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安全环境是区域内各国战略互动的结果,换言之,一个区域的安全环境是由区域内的所有国家建构的。
一国的安全目标和安全政策不仅从主观上改变了其本身的安全环境,而且也将客观地改变了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安全环境。
反过来,这些国家对这种安全环境变化的反应又影响了第一国的安全环境。
安全环境就是在国家间的这种战略互动中形成的。
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是一种特殊的安全环境,它是指这样的一种情境,即A 国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而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而B国却会将A国的这种举动视为对自己安全的威胁,也会相应地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这反过来又会刺激A国基于同样的考虑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由此引发一系列作用——反作用的恶性循环。
安全困境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性论题。
追溯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谱系,我们可以发现安全困境一直是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争论的中心问题之一。
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萨战争史》到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各个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学者都试图对安全困境问题予以分析,并期望能找到根治安全困境问题的良方。
安全工作成效与困难分析
安全工作成效与困难分析一、引言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全面负责安全工作的规划和管理,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所取得的成效和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安全工作成效分析1. 安全意识提升: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以及宣传活动,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
大部分员工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能主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安全培训与教育:组织了一系列的安全培训和知识普及活动,如应急救援培训、消防演练等。
员工的安全技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3.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程序。
通过审核、改进和落实安全制度,有效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施性,保障了岗位安全。
4.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纠正。
通过这些措施,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5. 事故处理和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并完善了应急预案,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经验总结和演练,有效减少了事故造成的损失。
6. 安全设施和装备:对工作场所进行了改善和升级,增加了安全设施和装备。
优化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三、安全工作面临的困难分析1. 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尽管经过培训和宣传,仍有部分员工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遵守规程的自觉性。
2. 安全培训需求差异化:公司内部员工从事的岗位各异,对安全培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需要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计划,满足不同岗位员工的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3. 安全设施更新和维护: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旧有的安全设施可能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需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 应急预案应对性有待提高:虽然建立了应急预案,但在实际应对突发事件时发现,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还有待提高。
浅谈现实主义“安全困境”及其化解之路
浅谈现实主义“安全困境”及其化解之路发表时间:2009-10-30T16:58:58.013Z 来源:《新学术论坛》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吴楼平(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导读] “安全困境”是反映了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关系的观点【摘要】“安全困境”是反映了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关系的观点,但受到了来自理想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批评。
在现实主义看来,“安全困境”是国际政治关系不可克服的矛盾;而理想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确信世界和平的实现,它们指出了化解“安全困境”之路。
【关键词】“安全困境” 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化解作为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焦点之一,“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家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关系、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
对于国际关系如何超越“安全困境”,理论家们长期争论不休,并且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现实主义的“安全困境”理论“安全困境”思想最初萌芽于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已有所述,“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力量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1。
尔后,许多现实主义政治哲学家在描述国际政治现状和解释国际政治关系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安全困境”的思想。
近代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阐述了国家学说,他认为政治家的职责在于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以此论证了统治者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合法性,从而把政治和道德分离开来。
霍布斯继承了马基雅维利现实主义的传统,认为强大的权威是终止人类无休的斗争的有力武器。
马克斯·韦伯也深入研究了政治和国家理论,他把对权力的追求当做政治理论的核心。
可以说,现实主义先驱们的国际安全理论为后来现实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来源,并且使现实主义成为国际关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首先对“安全困境”概念进行详细阐述的是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Herbert Butterfield)和美国政治家约翰·赫兹(John Herz)。
试析大国崛起与“安全困境”的关系
试析大国崛起面临的安全困境摘要:回顾大国崛起的历史,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基于国际无政府状态,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安全困境的加剧从而引发国际动荡乃至战争。
对于能否超越安全困境实现大国的和平崛起,国际关系理论各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现实主义认为无法摆脱大国崛起所面临的安全困境,而建构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这种安全困境是可以超越的。
关键词:大国崛起;安全困境;无政府状态回顾大国崛起的历史,几乎每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都会导致“安全困境”的加剧从而引发全球动荡乃至战争,这似乎已成为西方传统大国崛起理论的一个铁律。
但随着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各学派对于大国崛起面临的安全困境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试图通过在讨论安全困境及它与大国崛起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大国崛起过程中超越安全困境的可能性。
一、国际关系中的安全困境:理论分析(一)安全困境概念的提出“安全困境”(security delemma),亦常译为“安全两难”,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世界政治的所有困境中,安全困境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
”①安全困境所描述的情形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有文献记载的公元前五世纪。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正是“雅典力量的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斯巴达的恐惧使得战争无法避免”。
②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首先对“安全困境”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是美国政治家约翰•赫兹(John H. Herz)和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eld)。
约翰•赫兹在1950年发表的《自由主义者的国际主义与安全困境》一文中首次提出“安全困境”的概念。
他把安全困境看作一种社会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当权力单元(比如在国际关系中的国家或民族国家)比肩共存时会①Alan Collins.The Security Delemma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M].Edinburgh:Keele University Press, 1997,p.9.转引自尹树强:《“安全困境”概念辨析》,《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期。
试析大国崛起与_安全困境_的关系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试析大国崛起与“安全困境”的关系叶 江 【内容提要】 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导致大国频繁崛起,大国的频繁崛起又往往加剧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中的“安全困境”。
然而,新自由制度主义提出,国际制度能为大国崛起过程中避免加剧“安全困境”创造条件;建构主义则指出社会共有观念能建构起康德的无政府状态从而使大国崛起不会导致“安全困境”;但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却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大国的崛起必然加剧“安全困境”。
在当前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似乎更应重视国际制度对超越“安全困境”的作用。
【关键词】 现代世界体系;大国崛起;“安全困境”【作者简介】 叶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际关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上海 邮编:200030)【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5)02-0037-06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看,任何国际体系,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只要它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就必然产生“安全困境”,即该国际体系中的某一行为者增强自我安全的行为会不自觉地导致其他行为者的疑虑和不安全,以致其他行为者会为了自身的安全而增加自己的实力,由此造成恶性的安全竞争。
当人类历史进入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后,国际体系中的“安全困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大国的崛起成为重要的变量,并往往导致“安全困境”的加剧乃至战争。
进入21世纪之后,“安全困境”和大国崛起依然是客观的现实存在,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就十分值得研究,因为这对我们维持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此,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现代世界体系、大国崛起以及“安全困境”这三者的历史考察,讨论大国崛起与“安全困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分析大国崛起过程中超越“安全困境”的可能性及其所需要的条件。
一 现代世界体系与大国崛起众所周知,现代世界体系是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欧洲世界经济体系发展而来的。
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困境
新形势下⼤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困境新形势下⼤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困境本⽂从⽹络收集⽽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如果您需要使⽤本⽂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活愉快,⼯作顺利,万事如意!⼀、相关概念的界定“安全”和“国家安全”两个概念是解读国家安全教育的核⼼。
所谓“安全”是指某⼀安全指涉对象处于没有危险或者虽有危险但有充分的应对⼿段的状态,具体包括安全的指涉对象,威胁的来源、应对威胁的⼿段、应对威胁的⾏为主体等⼏个因素,简单地说就是谁的安全、威胁是什么、应对威胁的⼿段、谁来应对威胁。
“国家安全”是⼀国最根本的国家利益,是指⼀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或者有充分的应对⼿段来应对危险的客观状态。
国家安全的指涉对象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化等各个领域的国家核⼼利益。
国家安全威胁的来源包括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安全威胁。
传统安全威胁指的是外部武装⼊侵或者武装⼊侵威胁,应对⼿段主要为军事、政治⼿段,⾏为主体是国家。
⽽⾮传统安全威胁则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化安全、粮⾷安全、环境安全、⽣态安全等各个领域,如果说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来⾃于外部敌对军事⼒量,那么,⾮传统安全威胁则既可能来⾃于外部,也可能来⾃于内部,甚⾄内部⾮传统安全威胁与外部威胁的勾结。
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主要⼿段则为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硬实⼒和软实⼒,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为主体也相应的多元化,每个公民、每个企业、每个公民组织都应担负着应对各类⾮传统安全威胁,以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
⼆、新形势下⼤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技术的⾼速发展,民族、宗教、国际⾦融风险、互联⽹⿊客等长期以来被列为“低政治”范畴的⾮传统安全问题⽇益威胁着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化等多领域的国家利益。
应对此类⾮传统安全威胁的⼿段亦有所改变,由原有的单⼀军事⼿段渐渐扩展到政治、经济、⽂化等各领域软、硬实⼒的增强,每个公民,特别是作为信息技术时代主⾓的⼤学⽣都已成为国家安全的⾏为主体。
安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
安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十分严重的问题。
随着各种新型网络攻击的频繁出现,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网络安全。
本文将对安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重点探讨网络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密码安全在现代互联网社会中,密码安全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许多网站要求用户注册账号并设置密码,但是这些密码经常会被人轻易地破解,因为人们通常将重要密码设置为容易被他人猜到的组合。
另外,一些人甚至会使用同样的密码在不同的网站上,这是非常不安全的行为。
因此人们需要加强自己密码的保密性,采用一些加密安全性较高的密码,并将密码定期更换,以确保自己的账户安全。
二、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欺诈行为,犯罪分子通过伪造电子邮件、伪造网站等手段来欺骗用户输入个人信息,从而达到盗窃账户密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的目的。
为了避免这类网络攻击,人们需要远离可疑或不信任的电子邮件和网站,保持警惕。
三、公共WiFi公共WiFi使用的是共享网络环境,以便顾客可以随时连接。
然而,使用公共WiFi时,您的计算机将处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缺乏必要的加密和安全措施,黑客可以利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环境对您的隐私进行攻击。
因此,在使用公共WiFi 时,您需要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确保自己的浏览记录、个人信息等很好的保护。
四、虚拟专用网络(VPN)VPN是一种安全连接,可以将您的网络数据传输加密和匿名传输。
当您使用VPN时,您的网络信息将会被加密,黑客无法接触您的网络信息。
因此,匿名浏览器可以有效地保护您的隐私。
用户需要注意的是,VPN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您需要确保自己选择安全或熟悉的VPN服务商,避免将数据发送到那些不良的服务器上。
五、社交媒体安全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上的个人信息非常丰富,包括生日、地址、联系电话、个人照片等等。
由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流较为开放,攻击者可以轻易地获取这些信息来进行攻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困境 概念辨析尹树强(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内容提要] 安全困境 是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巴特菲尔德和赫兹共同提出了这一概念。
善良的意图、无法决断的不肯定性、自我挫败或矛盾的政策以及 悲剧 含义是判定一种情势是否为 安全困境 的参照标准。
国际政治中存在着 体系引导型 和 国家引导型 两类安全困境,二者的运行过程是相同的,但在缓解和逃逸问题上存在着重要区别。
[关键词]安全困境 缓解和逃逸 体系引导型 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 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世界政治的所有困境中,安全困境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对 安全困境 这一概念也有所述及,但迄今仍缺乏对其全面而又详细的分析。
笔者不揣冒昧,试在此方面作一尝试以求教于学界。
一、 安全困境 的界定安全困境 所描述的情形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有文献记载的公元前五世纪。
其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名著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中写道,正是 雅典力量的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斯巴达的恐惧使得战争无法避免 。
按照学术界的共识,首先对 安全困境 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的则是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 巴特菲尔德(Herbert B utterfiled)和美国政治学家约翰 赫兹(John Herz)。
巴特菲尔德称之为 霍布斯主义的恐惧 (Hobbesian fear),赫兹则是学术界用 安全困境 这一术语概括此类情势的第一人。
两位学者一致认定 安全困境 这一概念的本质是一个 悲剧 (tragedy)。
巴特菲尔德在 历史与人类关系 中认为: 即使没有任何一个蓄意出来危害世界的大恶人的干涉,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也可能爆发。
它最有可能在两个急于避免任何冲突的两个大国之间爆发。
由于安全困境的存在,均无意伤害对方的两方最终却走向战争,巴特菲尔德将此描述为 现代国际冲突中的悲剧因素 。
同样,赫兹也认为, 正是安全困境的一种悲剧含义使得原本可能从未存在的相互恐惧最终可能产生最可怕的结果 。
在巴特菲尔德和赫兹提出这一概念后,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以及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在理论界的主导地位, 安全困境 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发挥显赫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这一领域涌现出诸如罗伯特 杰维斯(Robert Jervis)、杰克 史奈德(Jack Sny der)、阿兰 柯林斯(Alan Collins)等一批著名的学者,并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但人们为 安全困境 所下的定义也越来越多,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如何界定 安全困境 的问题。
根据英国学者阿兰 柯林斯对以往学者对 安全困境 所下定义的总结, 常见的以下这段论述请参阅Alan Colli ns,The Se curity Dile mma and the End o f the Cold W ar,Edinburgh:Keele Uni versity Press,1997,pp.11-14,注 均转引自该书,不再注明。
Paul R oe, M i spercepti on and Ethnic Conflict:Trans ylrania s so cietal security drlemma ,Re vie w o f Internat ional Studie s,28/1(2002),p.58.John Herz,Inte 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Atomic Age(Chicago,IL: Chicago Unirersity Pres s,1966),p.241.Herbert Butterfield,History and Human Re lations,pp.9-36.Herbert Butterfield,History and Human Relations,pp.19-20, quoted from Paul Roe, Misperceprion and Ethnic Conflict:Trans yl rania s societal security dilemma ,Revie 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8/1(2002),p.59.以下注 、 转引同处。
See Herbert Butterfield,History and Human Re lations(London: Collins,1951);John Herz,Political Realism and Political Ide alism(Chica go,IL:Chicago Universi ty Press,1951).Robert Lieber,No Commone Powe r: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re lations,Ne w York:Harper Collins,1991,p.6.Nicholas Wheeler and Ken Booth, The Securi ty dilemma ,in John Baylis and N.S.Rengger(eds.),Dilemmas o f W orld Politics:inte rnational issue s in a c hanging worl d(O xford:1992),p.29,quoted fro m Alan Collins, The Sec urity Dilemma and the End o f the Cold War,Edinburgh:Keele Uni ver si ty Press,1997,p.9.大致有以下四种:(1)对别国安全的损害。
这类定义关注因安全困境的运行所产生的结果,强调一国如何因其所采取的行动而无意间损害了邻国的安全。
罗伯特 杰维斯、查尔斯 格拉泽(Chales Glaser)和巴里 布赞(Barry Buzan)就是此类定义的代表。
例如,杰维斯认为当一国寻求增加自身安全而采取的大多数手段具有不经意间损害他国安全的效果时,安全困境就会发生。
布赞也同样认为, 当国家为自己寻求权力与安全时,很容易威胁到其他国家对权力与安全的追求 。
(2)所有各方安全的减损。
这类定义主要关注 安全困境 的 自我挫败 (self-defeating)特性。
罗伯特 莱伯(Robert Lieber)认为,通过增加它们的权力,国家 并不必然增加它们自身的安全,因为它们的邻国和对手也会诉诸同样的手段。
实际上这种加强军备的行为倾向于使得所有国家更不安全,因为它提高了所有各方面临的潜在威胁的水平 。
巴里 波森(Barry Posen)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把安全困境定义为一种情形,在这种情形里 一国为加强自身安全所做的一切招致反应,最终使得该国与以前相比而不安全 。
(3)意图的不确定性。
此类定义主要侧重于解释 安全困境 这种现象的起源,关注于国家间的互动。
赫伯特 巴特菲尔德在阐释 安全困境 的机理时写道, 你知道你自己无意加害于他,除了寻求对自身安全的保障外,你对他一无所求;你绝无可能完全认识或记得这么一点,即他无法透视你的心灵,因而他对你的意图就决不可能像你对这意图一样放心 。
尼古拉斯 惠勒和凯恩 布思(Nicholas Wheeler and Ken B ooth)则认为, 当一国的军备行为在另一国的思想中造成关于它们是用于防御目的(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加强自身的安全)还是用于进攻目的(改变现状以使其对己有利)而无法决断的不肯定时,安全困境就会存在 。
惠勒和布思还把这种无法决断的不肯定性(unresolvable uncertainty)视为界定安全困境的首要特性。
(4)缺乏合适的政策。
这种定义强调国家所处的绝望的境地,无论采取哪种选择,一个令人无法满意的解决方法是唯一的结果。
理查德 斯莫克(Ric hard Smoke)在述及此点时写道, 在本质上, 安全困境 的观念认为,如果一国在保卫自己安全上无所作为,它不会感到安全,但是任何保卫自己安全的努力必然威胁到他国或多国的安全,结果该国面临着一个困境:如果它不采取行动,它将不会感到安全,而假如它那样去做仍然感到不安全 。
很显然,上述学者均是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来诠释 安全困境 ,这难免有顾此失彼之憾。
不可否认,这些定义都涉及到 安全困境 的不同侧面,但它们各自均无法充分地界定 安全困境 。
只有将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才能理解安全困境的动力学, 即任何一方均无意于侵略,它们行为的目的是加强防御,然而,它们不知道其他国家也仅仅是出于防御的目的而作出应对,结果它们的行为只是使事情更为恶化了。
由此可以发现传统安全困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善良的意图(benign intention);无法决断的不肯定性(unresolvable uncertainty);自我挫败或矛盾的政策(self-defeating/paradoxical policies)。
这三个特征再加上安全困境的本质 悲剧 ,是判定一种情势是否为 安全困境 的参照标准。
安全困境 概念的进一步演变和应用也只有在忠实于其原来这些基本价值时才有意义。
二、两种类型上文所述的、由巴特菲尔德和赫兹共同提出的 安全困境 ,人们一般称之为 经典安全困境 或 传统安全困境 。
它的发生在现实主义学派看来是与国际体系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国际体系是Ibid.,pp.23-24.Alan Collins,The Securit y Dile mma and the End o f the Cold War, p.15.Richard Smoke, A Theory of Mutual Security ,in Rober Smoke and Andrei Kortunov(eds.),Mutual Sec urity:a ne w a pproach to Soviet-America re lations(London:1991),p.76.Wheeler and Booth, The Securi ty Di lemma ,p.30.Herbert Butterfield,History and Human Re lations,p.21.Barry Posen, The Securi ty Dile mma and Ethnic Conflic t ,Sur vival,35/1(1993),p.28.Robert Lieber,No Common Po wer:understanding inte rnational re lations(Ne w York:1991),pp.5-6.Barry Buzan,Peo ple,State s and Fear:an agenda f o r inte rnational se curity studie s in the post-Cold War e ra(Hemel Hempstead:Harves ter Wheatsheaf,2nd ed.,1991),p.295.Robert Jervis, Realis m,Game theory,and Cooperation ,W orld Politics,40/3(1988),p.317.一个无政府的自助体系,缺乏一个超越各主权国家之上的最高权威,国家间互信不足,一国在寻求安全时必须依靠自己,遵循 理性自私 的原则行事,结果正如巴里 波森所写的那样, 往往...(决策者)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们的邻国着想;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行为可能看上去很有威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