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套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一、第1章:数的认识1.1 整数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整数的定义及性质;2.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步骤:(1)引入整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2)讲解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1.2 分数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及性质;2. 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步骤:(1)引入分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2)讲解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二、第2章:几何基础2.1 线段与射线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射线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线段、射线的画法。

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性质;2. 射线的定义及性质;3. 线段、射线的画法。

教学步骤:(1)引入线段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2)引入射线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3)讲解线段、射线的画法,并通过例题演示;(4)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2.2 三角形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画法。

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2. 三角形的基本画法。

教学步骤:(1)引入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2)讲解三角形的基本画法,并通过例题演示;(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六、第6章:代数初步6.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数的运算1.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3.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加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2. 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3.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进行证明。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概念的理解;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方法的掌握;3. 通过思考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理解。

1.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2. 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减法概念;2.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3.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律。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减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2. 讲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3.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的运算律,并进行证明。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概念的理解;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3. 通过思考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运算律的理解。

1.3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2.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概念;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3.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2.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3.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进行证明。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概念的理解;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法运算方法的掌握;3. 通过思考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理解。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套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套

第一讲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知识梳理一.几种常见的几何体1.柱体①棱柱体:〔如图(1)(2)〕,图中上下两个面称棱柱的底面,周围的面称棱柱的侧面,面与面的交线是棱柱的棱.其中侧面与侧面的交线是侧棱,棱与棱的交点是顶点.点拨:正方体和长方体是特殊的棱柱,它们都是四棱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②圆柱:图(3)中上下两个圆面是圆柱的底面,这两个底面是半径相同的圆,周围是圆柱的侧面.点拨:棱柱和圆柱统称柱体.2.锥体①圆锥:〔如图(4)〕图中的圆面是圆锥的一个底面,中间曲面是圆锥的侧面,圆锥只有一个顶点.②棱锥:〔如图(5)〕图中下面多边形面是棱锥的一个底面,其余各三角形面是棱锥的侧面.点拨:棱锥和圆锥统称锥体.3.台体①圆台:〔如图(6)〕图中上下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面是圆台的底面,中间曲面是圆台的侧面.②棱台:〔如图(7)〕图中上下两个大小不同的多边形是棱台的底面,其余四边形是棱台的侧面.4.球体:〔如图(8)〕图中半圆绕其直径旋转而成的几何体,球体表面是曲面.二.几何体的展开图1. 圆柱、圆锥、正三棱锥、正四棱锥、正五棱锥、正三棱柱的展开图:2.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11种):三.用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出现的截面形状1.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点拨:用平面去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就是这个平面与几何体每个面相交的线所围成的图形.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即截面边数最多的图形是六边形.2. 几种常见的几何体的截面:点拨:用平面去截圆柱体,可以与圆柱的三个面(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同时相交,由于圆柱侧面为曲面,相交得到是曲线,无法截出三角形.四.识别物体的三视图1.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从正面看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图叫做俯视图.2.几种几何体的三视图(1)正方体:三视图都是正方形.(2)球体:三视图都是圆.(3)圆柱体:(4)圆锥体:点拨:圆锥的主视图、左视图都是三角形,而俯视图的图中有一个点表示圆锥的顶点,因为从上往下看圆锥时先看到圆锥的顶点,再看到底面的圆.3.用若干个小正方体搭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从正面看2列每列1层;从左面看2列每列1层;从上面看2列左列2层右列1层.则三视图是:点拨:①主视图与俯视图列数相同,俯视图中每列的方框内的最大数字即为主视图本列的层数.②左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行数相同,俯视图每一横行的方框内的最大数字即为左视图中的列的层数.五.生活中的平面图形1.多边形的定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都是多边形,它们都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边长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2.多边形的分割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 ,从这个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得到(n-3)条线段,这些线段又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3.扇形与弧的定义及区别(1)弧:圆上两点之间部分叫弧.(2)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3)扇形与弧的区别:弧是一段曲线,而扇形是一个面.二、课堂精讲例题例1常见几何体的特征(1)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②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③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④长方体一定是柱体;⑤正棱柱的侧面一定是长方形.(A)2个(B)3个(C)4个(D)5个【难度分级】A【试题来源】经典试题【解析】n棱柱的数量特征如下:它有3n条棱,(n+2)个面,侧面一定是长方形.对于完全相同的面则需注意.棱柱的侧棱都是相等的但底面边长不一定相等,因此以底面边长和侧棱为长和宽的侧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3.1 代数式(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3.1 代数式(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3.1代数式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1.能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2.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重点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学会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含义.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图3-1,提出问题:(1)按图3-1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_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_根火柴棒.(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4)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教师讲评,并进一步讲解第(4)题的两种思考方法: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上面的一排和下面的一排各用了x根火柴棒,竖直方向用了(x+1)根火柴棒,共用了[x+x+(x+1)]根火柴棒.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二、探究新知1.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教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1)在上面的活动中,我们借助字母表示正方形的个数与小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字母?这些字母都表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汇报答案后,教师讲评:列代数式时,先找出题目中表示运算关系的词,然后理清关系,分清运算顺序,最后按代数式的书写格式规范地列出代数式.2.代数式的概念(1)今年李华m岁,去年李华________岁,5年后李华________岁.(2)a个人n天完成一项工作,那么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为________.(3)某商店上月的收人为a元,本月收人比上月收入的2倍还多10元,本月收人是________元.(4)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是a-1,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分析:像这样用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作代数式.课件出示练习: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代数式.(1)x-1;(2)-2x=1;(3)π;(4)5<7;(5)m.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代数式的概念,那么它与等式、不等式的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3.代数式的书写要求(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用“·”表示或省略不写,并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注:数字与数字相乘,“×”不能用“·”表示,也不可省略.(2)除法运算应写成分数的形式;(3)代数式中相同字母或因式的积用乘方形式表示;(4)代数式为和或差的形式,且后面有单位时,要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78页“随堂练习”.2.填空.(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a,b,c,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2)张强比王华大3岁,当张强a岁时,王华的年龄是(a-3)岁;(3)圆的半径是R厘米,它的面积是πR2.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先让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再简单归纳: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和公式,这样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五、课后作业教材第82页习题3.1第1,2,3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用字母表示数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用实物或生活事例讲解,让学生体会、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感受代数的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本节课讲练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2课时列代数式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重点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学会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含义.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问题:如图为一阶梯的纵截面,一只老鼠沿阶梯的两边A -B -C 的路线逃跑,一只猫同时沿阶梯(折线)A -C -B 的路线去追,结果在距离C 点0.6 m 的D 处猫捉住老鼠,已知老鼠的速度是猫的89 ,你能求出阶梯A -C 的长度吗?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二、探究新知1.列代数式课件出示问题:列代数式,并求值.某景点的门票价格: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1)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 人、学生y 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2)如果该旅游团有37名成人、15名学生,那么他们应付多少门票费?解:(1)该旅游团应付门票费(10x +5y )元.(2)把x=37,y=15代入代数式10x+5y,得10×37+5×15=445.因此,他们应付门票费445元.学生思考后汇报答案,教师追问: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教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同学们思考一下,实际问题中该怎样列代数式呢?关键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进一步指出:(1)列代数式,要以不改变原题叙述的数量关系为原则(代数式的形式不唯一);(2)要善于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成几个基本的数量关系;(3)把用日常生活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是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一定要牢固掌握.课件出示问题:营养学家通常用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衡量人体胖瘦程度,这个指数等于人体体重(单位:kg)与人体身高(单位:m)平方的商.对于成年人来说,BMI在18.5与24之间,体重适中;BMI低于18.5,体重过轻;BMI高于24,体重超重.(1)设一个人的体重为w kg,身高为h m,请用含w,h的代数式表示这个人的BMI.(2)张老师的身高为1.75 m,体重为65 kg,他的体重是否适中?(3)BMI对未成年人的胖瘦程度也有一定参考意义,请计算你的BMI.2.求代数式的值填写下表,并观察5n+6和n2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的变化情况.(1)随着n的值逐渐变大,5n+6和n2这两个代数式的值如何变化?(2)估计一下,哪个代数式的值先超过100?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一步讲解:我们知道,表示数的字母具有任意性和确定性,如5n+6中n可取任何有理数,当给出未知数(字母)的值时,如n=5,则5n+6就是一个确定的值.一般地,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作代数式的值.课件出示练习: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学生解答并写出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并提出问题:求代数式的值应分哪几步?学生: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1)代入;(2)计算.教师点评,并指出求代数式的值时需注意:(1)格式规范;(2)适当添加括号;(3)灵活运用整体代入.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79页“随堂练习”第1~3题.四、课堂小结1.怎样列代数式?2.怎样求代数式的值?3.列代数式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82页习题3.1第2,3,4题.代数式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讲练相结合,使学生深刻了解列代数及求代数式的值的意义.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纠错、归纳、创新中学习新知识.利用实际例子,引出代数式在实际背景下所表示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第3课时整式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2.掌握多项式及其项、次数的概念,会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和次数;3.理解整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整式.重点掌握单项式、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概念.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次数与项数.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问题:请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组合柜如图3-2所示,内部用隔板纵向分隔成5个独立的小柜子(如图3-3),柜门由5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组成.(1)若要在5个柜门的周边都贴上装饰条,则所需装饰条的总长度是多少?(2)若要给柜门外表面喷漆,则需要喷漆的面积是多少(边框缝隙忽略不计)?(3)设柜子的进深为c(如图3-2),则整个柜子的容积是多少(柜门、隔板及背板的厚度忽略不计)?二、探究新知1.单项式教师:观察上面所列代数式,它们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并讲解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5ab,5abc,3v,6p.课件出示问题: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1)abc;(2)b2;(3)-5ab2;(4)y;(5)-xy2;(6)-5.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教师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的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的系数的概念并板书: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作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的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并板书: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作单项式的次数.课件出示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7xy2的系数是7;(2)-x 2y 3和x 3都没有系数;(3)-ab 3c 2的次数是0+3+2;(4)-a 3的系数是-1;(5)-32x 2y 3的次数是7;(6)πr 2h 的系数是π.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强调:(1)圆周率π是常数;(2)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 2,-a 2b 等;(3)单项式的次数只与字母的指数有关.指数是1,省略不写,但求和时不能省略.2.多项式课件出示问题:(1)一个数比x 的2倍小3,则这个数是________;(2)x 的13 与y 的12 的差是________.教师:观察以上两小题所得出的代数式,它们与单项式有何区别与联系?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多项式的概念,并补充完善: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作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作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作常数项.例如,多项式x 2-2x +5有三项,它们是x 2,-2x ,5,其中5是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作几项式.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作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2x2+3x-1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课件出示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多项式a3-a2b+ab2-b3的项为a3,a2b,ab2,b3,次数为12;(2)多项式3n4-2n2+1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学生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强调: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而是最高次项的次数.三、课堂练习1.请列出下列问题中的代数式,并指出其中:①哪些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②哪些是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是多少?(1)如图3-4,一个十字形花坛铺满了草皮,这个花坛草地面积是多少?(2)当水结冰时,其体积大约会比原来增加1/9,x m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少?(3)如图3-5,一个长方体的箱子紧靠墙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a ,b ,c .这个箱子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多少?(4)某件商品的成本价为a 元,按成本价提高15%标价,后又以八折(即按标价的80%)销售,这件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2.教材第82页“随堂练习”.3.填空.(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正方形的面积是a 2;(2)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 ,且这边上的高为h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2 ah ;(3)若正方体的棱长为x ,则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x 2;(4)若m 为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m ;(5)小明每个月从零花钱中储存x 元钱用来捐款,一年下来小明捐款12x 元.【答案】1.(1)ab -4c 2,多项式,次数是2 (2)109 x ,单项式,次数是1 (3)ab +ac +bc ,多项式,次数是2 (4)0.92a ,单项式,次数是1四、课堂小结1.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分别是什么?2.多项式及其次数、项数、常数项分别是什么?3.什么是整式?五、课后作业教材第82页习题3.1第5,6,8,9题.“整式”属于“代数式”的领域,是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整式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式子,是实际的需要,也是今后学习分式、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整式中有些概念,学生刚学时不易理解,比如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等,教学时可通过简单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概念和纯文字的叙述,不要仅追求精确的形式,而是更加去注重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 自探要求 )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进数学第一课:数学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内容:1. 数学故事分享:学生分享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故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建筑设计中的几何学等。

2. 数学猜谜游戏:设计一些数学谜题,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活动过程:1. 开场介绍:简要介绍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数学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数学故事,鼓励他们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数学猜谜游戏:分发谜题,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公布答案并解释解题思路。

第二单元:有理数第二课:有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进行运算的能力。

活动内容:1. 有理数卡片游戏:设计有理数卡片,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和性质。

2. 有理数运算竞赛:学生分组进行有理数运算比赛,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活动过程:1. 开场介绍:简要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 有理数卡片游戏:分发卡片,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有理数的性质。

3. 有理数运算竞赛:分组进行运算比赛,评选出运算速度最快和最准确的小组。

第三单元: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规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整式加减运算的能力。

活动内容:1. 整式加减运算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 实际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

活动过程:1. 开场介绍:简要介绍整式加减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 整式加减运算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讲解运算规则,确保学生理解。

3. 实际应用练习: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进行解答和讨论。

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第四课: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几何图形的能力。

活动内容:1. 几何图形观察:学生观察不同的几何图形,描述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4,-2,-5,+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_,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标题: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3. 运用整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运用整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 教学投影仪;3. 教学课件;4. 教具:整数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整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整数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整数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二、概念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通过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讲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三、加法运算规则的引入与讲解(20分钟)1. 利用教具整数计数器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2. 通过教材上的相关例题,讲解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3.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加深对加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四、减法运算规则的引入与讲解(20分钟)1. 利用教具整数计数器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2. 通过教材上的相关例题,讲解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3.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加深对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五、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1.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解答。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问题解答,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整数的概念、性质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讨论和解答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并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全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类型一】识别立体图形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解:(1)物体a,d,h,i,n易使人联想起长方体;物体b,p易使人联想起正方体;(2)物体g,m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类似于棱锥;物体f,k类似于球.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类型二】立体图形构成的元素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解析:(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线的特点解答;(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顶点情况解答.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类型三】几何体的分类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探究点二:几何体的形成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解析: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方法总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点动成线”.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解析:半圆绕其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球.故选A.方法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静止的点、线、面,就能得到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解答此题可动手操作,也可以空间想象.三、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几何体⎩⎪⎨⎪⎧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图形的构成元素⎩⎪⎨⎪⎧点: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面动成体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1.2 展开与折叠1.通过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棱柱、圆锥和圆柱,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一、情境导入喜羊羊现有涂色方式完全相同的四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涂上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喜羊羊把这四个正方体拼成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并让美羊羊判断红、黄、白三种颜色的对面分别涂着哪一种颜色.你能帮助美羊羊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展开与折叠【类型一】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长春中考)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解析:选项A是“田”字型,选项B是“凹”字型,选项D是“L”型,它们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只有选项C是“一四一”型,符合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式,故选C.方法总结:方法1:根据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逐个进行选项核对;方法2:由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不包括“L”型、“田”字型和“凹”字型,故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几何体,其正确展开图为()解析:选项A、C、D折叠后都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折叠后两个剪去的三角形与另一个剪去的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故选B.方法总结: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考虑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类型二】正方体的相对面杭州市将举办2016年G20峰会,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小威特意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广告牌,并在各个表面上书写了汉字或符号,其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的“州”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是________.解析:将正方体展开图折叠后可知:“杭”与“您”相对,“州”与“迎”相对,“欢”与“!”相对.故填“迎”.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应填的字.【类型三】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立体图形的是()解析: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A答案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C、D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探究点二: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如图是一张铁皮.(1)计算该铁皮的面积.(2)它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若能,画出它的几何图形,并计算它的体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该铁皮的面积为(1×3)×2+(2×3)×2+(1×2)×2=22(平方米);(2)能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3×1×2=6(立方米).方法总结: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就看相对的面的形状是否相同,大小是否相等.三、板书设计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棱柱的展开图圆柱的展开图圆锥的展开图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操作、抽象、感受、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3 截一个几何体1.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一、情境导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接触到被加工过的物体,这种加工一般要对物体进行切割,通过切割得到不同的截面,从而使得几何体在面与体之间转换.为了探究正方体的截面形状,小颖从豆腐店买了一块正方体形状的豆腐(如图①),回家后她用刀去切这块豆腐,试问切面形状不可能为图②中的哪种形状?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截正方体问题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是( )A .①与③,④与②B .③与④C .①与③④D .①与②,③与④解析:根据图形可知图①②的截面都与正方体的面平行,图③④的截面形状都是长为正方体的一个面的对角线的长,宽为正方体的棱长的长方形.故选D.方法总结: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探究点二:截圆柱问题如图所示的圆柱被一个平面所截,其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解析:当截面与轴截面平行时,得到的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当截面与轴截面斜交时,得到的截面的形状是椭圆;当截面与轴截面垂直时,得到的截面的形状是圆,所以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用平面去截圆柱时,常见的截面有圆、椭圆、长方形、类似于梯形、类似于拱形等.探究点三:截圆锥问题一竖直平面经过圆锥的顶点截圆锥,所得到的截面形状与下图中相同的是()解析:经过圆锥顶点的平面与圆锥的侧面和底面截得的都是一条线.如图,由图可知得到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选B.方法总结:用平面去截圆锥,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圆、椭圆等.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操作、抽象、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3.能识别从三个方向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一、情境导入观察图中不同方向拍摄的庐山美景.你能从苏东坡《题西林壁》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验出其中的意境吗?你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让我们一起探索新知吧!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些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解析:这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共有2行,第一行能看到3个小正方形,第二行能看到2个小正方形.故选D.方法总结:从不同方向看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时,关键要看清每个方向有几列,每列有几层,然后画出符合实际的图形.沿圆柱体上底面直径截去一部分后的物体如图所示,它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解析:从上面看可得到两个半圆的组合图形.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从特定的方向观察物体.在解题时要注意,看不见的线画成虚线,看得见的线画成实线.探究点二: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画出如图中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解析:(1)从正面看有三列,每列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2、2.(2)从左面看有两列,每列正方形的个数分别为2、1.(3)从上面看有三列,每列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2、1.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画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技巧:(1)从正面看立体图形时,可以想象为将几何体从前向后压缩,使看到的面全部落在同一竖直的平面内;(2)从左面看立体图形时,可以想象为将几何体从左向右压缩,使看到的面全部落在同一竖直的平面内;(3)从上面看立体图形时,可以想象为将几何体从上向下压缩,使看到的面全部落在同一水平的平面内.探究点三:由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判断几何体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A.圆锥B.圆柱C.圆台D.长方体解析:由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均为等腰三角形,可知该几何体是锥体,又由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是带圆心的圆可知该几何体是圆锥.故选A.方法总结:由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描述几何体的一般步骤:(1)确定形状:根据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想象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大致形状,初步确定该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形状;(2)确定大小:确定轮廓线的位置及各个方向的具体尺寸;(3)综合成型:综合上述两步得到的形状与大小,最后得出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名称.下图是一个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写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并计算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结果保留π)解析:从正面看以及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为正方形,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为圆形,故可以得出该立体图形为圆柱.由三个视图可知圆柱的半径和高,易求体积.解:该立体图形为圆柱.∵圆柱的底面半径r =5,高h =10,∴圆柱的体积V =πr 2h =π×52×10=250π.答:立体图形的体积为250π.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和求圆柱体的体积,同时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探究点四:探究创新题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搭建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最多需要几个小立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体?解析:由于从正面看到的列数与从上面看到的列数相同,从正面看到的每列方块数是从上面看到的该列中的最大数字,所以对于从上面看到的第一列三个方格中至少有一个是3,第二列两个方格中至少有一个是3,而第三列两个方格中必须全是1,所以这样的几何体不唯一,最多需要小立方体的个数如图所示,3×5+2=17(个),最少需要小立方体的个数为3×2+1×5=11(个).解:这样的几何体不唯一.它最多需要17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11个小正方体.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抓住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和特点,即从正面看到的列数与从上面看到的列数相同,从正面看到每列方块数是从上面看该列中的最大数字.三、板书设计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从左面看到的形状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本课时先通过创设情景,跨越学科界限,由苏东坡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小组合作,让学生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2.1有理数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一、情境导入学校组织足球比赛,猛虎队和蛟龙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豆豆所在的猛虎队踢进4个球,失3个球,你能用数学的方式帮助豆豆表示他们队的进失球情况吗?学了有理数的有关知识后,问题不难解决.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类型一】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某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A.0m B.0.5mC.-0.8m D.-0.5m解析:由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故选D.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类型二】用正、负数表示误差的范围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部门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问抽查的产品是否合格?解析:+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解:“500±30(mL)”表示470~530(mL)是合格范围,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 都在合格范围内,故抽查的产品都是合格的.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类型一】 有理数的分类把下列各数填到相应的大括号里. -1,6,-3.14,0,-23,8%,2016.正有理数集:{…}; 负有理数集:{…}; 非负数集:{…}; 整数集:{…}; 分数集:{…}.解析: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可知6,8%,2016都是正有理数;-1,-3.14,-23是负有理数;非负数即0和正数,所以6,0,8%,2016是非负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故-1,6,0,2016是整数;分数有-3.14,-23,8%.解:正有理数集:{6,8%,2016…}; 负有理数集:{-1,-3.14,-23…};非负数集:{6,0,8%,2016…}; 整数集:{-1,6,0,2016…}; 分数集:{-3.14,-23,8%…}.方法总结: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就是正数,正数前面加上“-”号就是负数,再看它们是整数还是分数.【类型二】 对“0”的理解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A .3个B .4个C .5个D .0个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0”的意义不要单纯地认为表示“没有”,其实“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类型三】 和正、负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15个数吗?(1)一列数:1,-2,3,-4,5,-6,______,______,______,…;(2)一列数:-1,12,-3,14,-5,16,____,____,____,….解析:(1)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n ;(2)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1n.解:(1)7,-8,9;第10个数为-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5个数是2015; (2)-7,18,-9;第10个数为1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5个数是-2015.方法总结:像这样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列的特征.三、板书设计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负数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挖掘生活实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2.2 数 轴1.明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会画数轴. 2.能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能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一、情境导入1.欣欣感冒了,医生用体温计测量了她的体温,并说:“37.8度.” 提出问题:医生怎样通过体温计读出任意一个人的体温?2.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中秋节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温度情况(电脑分别显示嘉峪关、长白山、颐和园三个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温度分别为-3℃、0℃、20℃).嘉峪关-3℃ 长白山0℃ 颐和园20℃提出问题:那么要测量气温所需要的温度计的刻度应该如何安排?3.请尝试画出你想像中的温度计,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问题:请找出温度计从外观上看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数轴的概念下列图形中是数轴的是( ) A. B. C.D.解析:A 中没有单位长度,错误;B 中没有正方向,错误;C 中满足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正确;D 中没有原点,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要抓住它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探究点二:在数轴上表示数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0,-312,12,-2,2.5,3,-23解析:先画出数轴,再根据数的正、负及它们到原点的距离标出各数. 解:如图:方法总结: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探究点三: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将有理数-2,+1,0,-212,314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号连接各数.解析: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相应的数,再利用它们对应点的位置来判断各数的大小. 解:如图:由数轴可知-212<-2<0<+1<314.方法总结:一般地,数轴上多个数的大小比较,可利用“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这一性质进行比较.探究点四:点在数轴上的移动问题点A 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当点A 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点B 时,点B 所表示的有理数为( )A.2 B.-6C.2或-6 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点A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①当点A沿数轴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时,点B所表示的有理数为-6;②当点A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时,点B所表示的有理数为2.故选C.方法总结:点A在数轴上移动要注意分两种情况: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不要漏掉其中的一种情况.三、板书设计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桥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3绝对值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2.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一、情境导入动物王国举行了一场乌龟和兔子的竞走比赛,所走路线和方向如图所示,在同一时间里,兔子向西走了20m,乌龟向东走了1m,狐狸宣布乌龟获胜,理由是: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根据正数大于负数可知+1>-20,表明同一时间里乌龟走的路程大于兔子走的路程.你认为狐狸的说法有道理吗?学完了本节内容,你会知道正确的答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求一个数的相反数2016的相反数是()A.2016 B.-2016C.12016 D .-12016解析:2016的相反数是-2016.故选B.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需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即可. 探究点二:绝对值【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________.解析:因为±3的绝对值是3,所以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3.方法总结:绝对值等于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等于0的数为0,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类型二】 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比较大小:-23________-34(填“>”、“<”或“=”).解析:因为|-23|=23,|-34|=34,23<34,∴-23>-34.故填“>”号.方法总结: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方法: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进行判断.【类型三】 绝对值的实际应用检测四个足球,把超过标准重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重量的克数记为负数,从轻重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球是( )解析:因为|+0.9|=0.9,|-2.6|=2.6,|+2.4|=2.4,|-0.8|=0.8,0.8<0.9<2.4<2.6,所以最接近标准的球是D.故选D.方法总结: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近.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为与标准质量的差的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质量.【类型四】 绝对值的非负性已知|x -3|+|y -2|=0,求x +y 的值.解析: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大于或等于0,即为非负数,若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同为0.解:由题意得x -3=0,y -2=0,。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2)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2展开与折叠 (6)3截一个几何体 (8)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11)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3)1有理数 (13)2数轴 (15)3绝对值 (17)4有理数的加法 (19)5有理数的减法 (2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4)7有理数的乘法 (26)8有理数的除法 (29)9有理数的乘方 (31)10科学记数法 (33)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5)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7)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40)1字母表示数 (40)2代数式 (43)3整式 (46)4整式的加减 (48)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 (48)第2课时去括号 (50)5探索与表达规律 (53)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55)1线段、射线、直线 (55)2比较线段的长短 (57)3角 (60)4角的比较 (63)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66)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69)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69)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 (69)第2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 (71)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73)第1课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73)第2课时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75)第3课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77)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78)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80)5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82)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85)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88)1数据的收集 (88)2普查和抽样调查 (91)3数据的表示 (94)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 (94)第2课时频数直方图 (96)4统计图的选择 (98)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2.会指出一个棱柱的棱、侧棱、顶点、侧面、底面.3.能按照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重点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难点正确识别立体图形,能对它们进行分类.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提出问题:(1)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2)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中间的几种立体图形,提出问题:这些基本图形你熟悉吗?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二、探究新知1.认识棱柱(1)课件出示棱柱立体模型:教师: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分别指出它的顶点、侧面、棱、侧棱、底面,并说出它们的数量.学生讨论交流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这个棱柱有12个顶点,18条棱,6条侧棱,2个底面,6个侧面.教师:你能给这个棱柱命名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有12个顶点,6条侧棱,2个底面,6个侧面的棱柱体叫做六棱柱.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教师: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何特点?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棱柱的特点:①所有侧棱长都相等;②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③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教师: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图1-2,提出问题:①图中这两个棱柱体有什么不同?②分别说出图中各个棱柱体的棱、侧棱、面、侧面、顶点的个数.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棱柱可以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斜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教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思考并讨论棱柱与圆柱有什么异同点.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都是柱体;都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有侧面.不同点:①棱柱的底面是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多边形,圆柱的底面是圆;②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③棱柱有顶点,圆柱没有顶点.2.认识棱锥课件出示棱锥立体模型:教师:观察这个立体图形,请指出它的顶点、侧面、侧棱、底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教师: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如何给这个棱锥命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棱锥也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命名几棱锥体主要看底面图形,如:底面是三角形,就叫三棱锥.教师:棱锥跟圆锥有什么区别?学生:棱锥的底面是多边形;圆锥的底面是圆.3.圆锥与圆柱课件出示圆锥与圆柱的立体模型,提出问题:(1)圆柱、圆锥分别由几个面围成?(2)你能描述圆柱、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圆柱由3个面围成,其中2个面是平的,1个面是曲的;圆锥由2个面围成,其中1个面是平的,1个面是曲的.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圆柱有2个相同的底面,并且互相平行;圆锥只有一个底面.4.几何体的分类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习题1.1第3题,提出问题:观察上面的图形,如何将它们分类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立体图形的分类有两种:第一种,根据底面的个数分成三类,即柱体、锥体、球体.如图中的柱体有(1)(2)(4)(6)(7);椎体有(5);球体有(3).第二种,根据面的平曲分成两类.如图中含曲面的有(3)(4)(5);只含平面的有(1)(2)(6)(7).三、练习巩固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第1,2题.四、小结1.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立体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说说棱柱与圆柱的异同点,圆锥与棱锥的异同点,圆柱与圆锥的异同点.3.立体图形如何分类?五、课外作业教材第4~5页习题1.1第1,2,4,5题.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模型及各种生活用品图片互相对比导入新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及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同时调动了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展开与折叠1.了解正方体、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认识几何体展开前后各面之间的关系.2.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重点了解正方体、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难点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一、复习导入问题1: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问题2:如果有若干个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棱柱的特点:(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2)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二、探究新知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师:请同学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立方体纸盒沿某些棱剪开,且使六个面连在一起,然后铺平,你能得到怎样的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后,有意挑选4个不同的展开图作为样本,然后给出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定义:将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后铺平,且六个面连在一起,这样的图形叫做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师: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共有几种情况?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总结本组的情况,出示图形如下:教师:同学们表现得很好!通过探索,同学们能回答下面这两个问题吗?(1)正方体相对两个面在其展开图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正方体的几种展开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由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2.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教师:把从正方体学到的展开折叠知识,引用到棱柱中,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有哪些?(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3.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动手实验,并给出答案,教师点评.三、练习巩固1.教材第11页“随堂练习”第1,2题.2.下面是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A在几何体的下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2)如果F在前面,B在左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3)如果C在右面,D在后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四、小结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有哪些?相对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有哪些?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五、课外作业1.教材第9页习题1.3第2,3题.2.教材第11页习题1.4第1题.本节课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挑战意识,部分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相信学生,释放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能够更加形象地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深刻地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3截一个几何体1.经历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了解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2.体会数学中面与体之间的转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了解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难点从截几何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情境导入教师课件演示切截西瓜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截面的产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学生通过观察切西瓜的过程感知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二、探究新知1.截正方体(1)教师: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呢?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猜测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可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2)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截手中的正方体模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各个小组请代表发言.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教师课件演示截正方体的几种方式:(3)教师:通过刚才的课件动态演示,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吗?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面相交得到的结果.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交线,由这三条交线构成的截面图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产生不同形状的截面的原因,积极肯定学生的正确推理.2.截圆柱与圆锥教师:用圆柱体的木料能否做出如下形状的平面材料?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交流,猜测可能的图形,然后画出图形,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课件演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截面情况.(1)圆柱体的截面:(2)圆锥体的截面:利用课件演示截圆柱、圆锥的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的结论,深化学生对截一个几何体所产生截面形状的直观感受.三、练习巩固1.教材第14页“随堂练习”第1,2题.2.如图,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下列几何体,所得截面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四、小结1.什么叫截面?2.正方体的截面形状有哪些?圆柱、圆锥和球呢?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5第2,3题.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经历了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截的过程中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想象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验证想象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一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会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会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难点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块的数量,画出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图.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庐山风景图,使学生切身感受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苏东坡的诗表现了观察庐山的几种方式: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身处山中看.从不同方向观察庐山可看成“峰”,也可看成“岭”.那么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又能看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二、探究新知1.观察实物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乒乓球、热水瓶、玻璃杯.教师:讲台上有乒乓球、热水瓶、玻璃杯三样物品,现在请三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面、右面和正面观察它们.这三样物品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会一样吗?三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面、右面和正面观察,其余学生想象可能看到的图形.然后让三位学生分别叙述自己所看到的图形.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2.观察几何体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图1-18,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举手展示所画的形状图,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方法:(1)先确定几列(几列就横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2)再确定每列最高有几层(几层就竖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图1-20,提出问题: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和从左面看到的这几个几何体的形状如图所示,请搭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引导学生思考:你搭的几何体由几个小立方块构成.三、练习巩固1.教材第17页“随堂练习”.2.如图,请画出下列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四、小结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一样吗?2.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方法是什么?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7~18页习题1.6第1,2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实物模型、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并得到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的画法,能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图形.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1.进一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会辨别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3.能够对有理数进行简单的分类.重点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难点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区分有理数.一、复习导入问题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用负数表示的量,你能说出一些例子吗?问题2:有了负数,数的运算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后举手回答.二、探究新知1.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课件出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示下列数据:(1)零上3 ℃和零下12 ℃;(2)收入800元和支出500元;(3)增加5 kg 和减少2 kg ; (4)水位升高0.5 m 和降低1.3 m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问题.老师判断对错,并进一步讲解: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用正数表示.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用负数表示.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课件出示填空题:(1)像5,1.2,12,…这样的数叫做________,它们都比________大;(2)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________,如-10,-3等,它们都比________小;(3)0既不是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0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界点,0是________数,也是________数,也是________数.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理解正数和负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②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如-5,-(+7)等都是负数,负数中的“-”号不能省略,如-5省略“-”号就是5,变成正数了;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试将以前学过的所有的数进行分类,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 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 (1)按符号分: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2)按定义分:有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三、练习巩固教材第25页“随堂练习”第1,2题.四、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五、课外作业教材第26页习题2.1第2,3题.本节课是有理数全章的第一节,为以后“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用正负数表示量的经验,但是体会它们的意义却是首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负数的意义及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习中的被动情况.2数轴1.认识数轴,能根据构成数轴的三个要素正确画出数轴.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探索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重点认识数轴,并能正确画出数轴.难点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一、情境导入教师:我们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就能用直线上依次排列的点来表示自然数,它帮助我们认识了自然数的大小关系.教师:能不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零和负数?从温度计上能否得到启发呢?让学生尝试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2,3,-1,0.教师:用直线上的点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二、探究新知1.数轴的概念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温度计的图,提出问题:(1)图中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各是多少?你为什么能准确地说出每一个度数?(2)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完毕后,举手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可以得到数轴.2.画数轴教师:根据观察温度计所给的启示,我们来画一条数轴,你们会画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数轴具体画法:画一条直线(通常画成水平位置),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用这点表示0.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上箭头,而相反方向为负方向.再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画数轴时,需要注意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它们缺一不可.三、举例分析例1 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讲评.例2 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3 2,-3.5,0,5,-4,-3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教师:经过对例题的研究,画出的数轴有哪些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分享结果,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注意分数(或特殊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28页“做一做”.2.教材第29页“随堂练习”.3.下列图形是数轴的是( ).五、小结1.数轴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画数轴? 2.数轴有哪些特点?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又有什么疑问?五、课外作业教材第29页习题2.2第1,3,4题.学生在小学里学习过数与点的对应关系,上一节课又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为数轴概念的建立和进一步学习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积累必要的学习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温度计作为模板学习数轴,使学生更直接形象地理解数轴的概念.同时,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课堂上的气氛不够活跃,可以多设几个活动内容,以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 绝对值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理解绝对值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重点理解绝对值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难点能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一、情境导入教师:3与-3有什么相同点?32与-32,5与-5呢?学生:每组数中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教师:对!像这样,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二、探究新知1.绝对值的定义教师:将上面三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每组数对应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例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2|=2;-3的绝对值等于3,记作|-3|=3.教师:想一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2.绝对值的性质课件出示填空题:|5|=________;|-5|=________;|+7|=________;|-7|=________;|4|=________;|-4|=________;|+1.7|=________;|-1.7|=________;|0|=________.让学生完成填空,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具体数的绝对值的讨论,观察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负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类讨论,归纳出数a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即:若a>0,则|a|=a;若a<0,则|a|=-a;若a=0,则|a|=0.总结: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不论有理数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3.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师:利用数轴我们已经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了,同学们试比较-8和-3的大小.学生完成后举手回答.教师:我们能否用今天所学的绝对值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学问:熟悉简洁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把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力量:通过比较,学会观看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依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洁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乐观参加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教学重点:熟悉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学校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同学设疑让同学自己先思索再提问3.老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同学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分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熟悉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老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怀疑或问题(由同学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同学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学问举例说明生活简洁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老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熟悉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看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分。

二、教学过程: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同学说出熟识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同学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方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根据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学内容2.1 数与代数- 数字与式子-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概念2.2 几何-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 三角形- 四边形- 圆2.3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表- 概率基础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趣味故事或数学游戏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4.2 知识讲解- 讲解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确保学生清晰理解。

- 通过例题展示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3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4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作业布置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5 教学评价定期进行课堂评价、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5. 教学资源- 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辅:配套练习册、参考书-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视频、动画等6. 教学时间安排根据课程标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授课和练习时间。

7. 教学总结与反思课后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conten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有理数- 正数、负数及其表示法- 有理数的比较和排序-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第二单元:代数式与方程-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单元: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与计算第四单元:大数与小数- 大数的读写和比较- 小数的读写和比较- 大数和小数的加减法- 大数和小数的乘除法第五单元:数据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统计和表示-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 创设情境,提供真实的问题和案例,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鼓励学生合作研究,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评估- 使用课堂练、作业和小测验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

-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查学生对各个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研究题集》以上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

通过有序的教学过程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学期教案文案3篇 初一数学北师大版备课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学期教案文案3篇 初一数学北师大版备课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学期教案文案3篇初一数学北师大版备课下面是整理的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学期教案最新文案3篇初一数学北师大版备课,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学期教案最新文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二)能力训练点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美育渗透点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出示投影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生:2℃,-5℃,0℃.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的画法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出示投影1)(1)原点表示什么数?(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2.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依据.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出示投影2)(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对不对?为什么?(2)下列所画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的概念.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4.有理数与上点的关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例1 画一条,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5,0,-2.5,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然后在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出示投影4)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解:A表示-3;B表示; C表示3;D表示;E表 .【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5)①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②将-3,,1.5,-6,,2.25,,-5,1各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三)归纳小结师: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进行的.②掌握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八、随堂练习1.判断题(1)直线就是( )(2)是直线(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4)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5)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5,0,+3.2,-1.4九、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三)思考题: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十、板书设计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学期教案最新文案2教学目标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可编辑全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a、按底面b、按侧面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5、小结: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七、练习设计P4习题九、教学后记第四课时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二、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上节课我们观察和讨论了生活中的一些几何体,今天再一起来寻找构成图形更基本的元素面、线、点。

1.展示投影(建筑、生活实物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

2.你能举出更多生活中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图形的例子吗?(二)、新授1.由观察总结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投影展示正方体和圆柱体议一议: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到:体由面组成,面由线组成,线由点组成。

3.投影展示课本P6想一想图形(动态)与学生共同填写: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

4.你能举出更多反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5.课堂练习:投影展示长方形(矩形),想一想将长方形绕其中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几何体?教师用投影动态演示旋转情况,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化解难度。

(三)、小结1.生活中图形丰富多彩,点、线、面都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七、练习设计P7习题1.2.自己动手用一张白纸经过裁剪围一个三棱柱(不必粘贴),再围一个四棱柱及一个五棱柱。

(注意:可先找一些实物研究)九、教学后记第五课时一、课题§1.2展开和折叠二、教学目标1、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二、导学1.自然界中的数学——数学的存在2.人们身边的数学——数学的应用课堂基础练习1、计算:1–2+3–4+5–6+…–100+101= . 答案:–502、计算:1+2+3+…+2003+2004+2003+…+3+2+1= .答案:40160163、如图1-1-7:这块拼花由哪些图组成?① ②答案: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课后延伸练习1、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2、下面有一张某地区的公路分布图,请你找出从A 至D 的一条最短路线(图中所标最短路线为里程) 答案:A →B 1→C 2→D能力提高训练1.已知等式(1)a +a +b=23,(2)b +a +b=25。

如果a 和b 分别代表一个数,那么a +b 是()(A )2 (B )16 (C )18 (D )142、用如图所示,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将它们的某条边重合,能拼成几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请你画出拼成的图形.答案:如图:八、板书设计A B 1 B 2 B 3 3 10 10 1 2 2 D 3 C 2C 3 6 8 11 4 5 7 9 C 1 3 1九、教学后记第六课时一、课题§1.3截一个几何体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仿课本制作华罗庚的画面,并配音:“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科书第7页的例题: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是2.8米。

学生准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三)、探索数学初步应用,进一步激发兴趣(四)、赋予总结评价权利,丰富“主角”意识课堂基础练习1、从A 地到B 地有两条路,第一条从A 地直接到B 地,第二条从A 地经过C ,D 到B 地,两条路相比( )A.第一条比第二条短B.第一条比第二条长C.同样长 答案:A2、A 、B 两数的平均数是16,B 、C答案:103、小明从1写到100,他一共写了 个数字“1”.答案:21课后延伸练习1、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答案:192、定义运算a ※b =a (a +b ),计算2※3的值.答案:103、设定期储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分别为2.25%,2.43%和2.88%.试计算1000元本金分别参加这四种储蓄,到期所得的利息各为多少(国家规定:个人储蓄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征收利息税,征收的税率为利息的20%).分析结果,你能发现什么?(提示: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答案:1年期利息18元,2年期利息38.88元,3年期利息64.8元,5年期利息115.2元.发现:参加定期储蓄,存期越长,得到利息越大.4、在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8位评委给某选手所评分数如下表,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能力提高训练1、(1)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哪些可以作为正方体的影子?(2)请你尝试一下,如果用手电筒照射正方体,可以得到哪些形状的影子?请把各种影子的形状画出来,并比较两种情形的异同?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①②③;(2)可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梯形形状的影子;① ②③ ④在太阳光照射与手电筒照射下,都能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但在太阳光照射下,得不到梯形,而在手电筒照射下,可得到梯形.理由:太阳光是平行光线;手电筒的光是点光源.九、教学后记第七课时一、课题§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二、教学目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仿课本制作华罗庚的画面,并配音:“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科书第7页的例题: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是2.8米。

学生准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学课堂基础练习1、若“*”是一个对于1和0的新运算符号,且运算规则如下:1*1=0,1*0=0,0*1=1,0*0=0.则下列四个运算结果中是正确的是 ( )A .(1*1)*0=1; B.(1*0)*1=0; C.(0*1)*1=0; D.(1*1)*1=0答案:C2、将0,1,2,3,4,5,6分别填入圆圈和方格内,每个数字只出现一次,组成只有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整数算式(圆圈内填一位数,方格内填两位数)= = ÷答案:3×4=12=60÷53、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2,它们的积是 .答案:36课后延伸练习1、下面图形中哪些可以一笔画成,哪些不能一笔画成的?答案:②与③能一笔画出;①与④不能一笔画出.2、已知有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内紧排着九个等圆和十六个等圆,你认为这两个正方形内空隙哪个大?答案:一样大3、某服装店售出甲、乙两件衣服,各得款120元,其中甲种衣服盈利20%,乙种衣服亏损20%,问这两次买卖盈亏情况.答案:亏10元8、一商店把某种彩电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20%,(进价的20%),已知该品牌彩电每台进价为1998元,求该品牌彩电每台的标价为多少元?答案:2997元能力提高训练1、春节,爷爷有人民币若干,分别给小明,小红,小刚压岁钱.爷爷打算给小明,小红,小刚压岁钱为爷爷钱总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结果爷爷的钱少了50元,爷爷总共有多少钱?答案:600元2、如果今天是星期一,再过7天还是星期一,可用式子“1+7=1”表示,则(1)如果现在是3月,再过11个月是2月,可怎么表示?(2)如果现在是北京时间15时,再过10小时就是北京时间1时,可怎么表示?(3)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类似的问题吗?答案:3+11=2,15+10=1,如:一个运动员在400米的环行跑道上跑了400米又回到原地,则有400+0=0.九、教学后记第八课时一、课题 §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2)① ②④二、教学目标1、通过做数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中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方法.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探求规律的能力.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