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复习提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人的思想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刘少奇1951年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正式提出:毛泽东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要素: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教育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教育内容、方法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特点:辩证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向、求实、民主、渗透、层次、激励、主体、示范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特点:客观性和主观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承载性和传导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载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者特征:阶级性主导性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特征:广泛性层次性可塑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理论灌输、实践锻炼、榜样示范、自我教育、比较鉴别、咨询辅导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点:广泛性、动态性、特定性、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社会社会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有关研究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个人与社会、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内化与外化、教育与管理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经济基础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即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人的本质原理:人的本质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规定,其中经济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阶级社会中集中表现为阶级关系人的本质指导意义:是科学地认识教育对象及其思想的基本理论依据、要着力把握人们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从人们所处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去把握人们的思想、要着力把握不同群体和个体所处的不同社会关系,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特点和差异中去把握人们思想的特点和差异、要着力把握人们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从而把握人们思想的发展变化、要注意差异性及自我教育,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原理:含义: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人的发展是指每个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整理)绪论何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与界定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实践性、阶级性、综合性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理论一、西欧⏹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⑴古希腊①斯巴达---军事教育②雅典---民主教育、学校教育⑵罗马①共和时期---以“12铜表法”为内容的家庭教育②帝国时期---利用基督教教育理论柏拉图PLATO“没有教育或受了错误教育的人,是世间最难驾驭的东西”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儿童抓起。
指出讲故事在儿童道德发展中意义特殊。
“儿童的游戏和政治的稳定与否很有关系。
”亚里士多德法治和教育是国家维持社会安定,防止革命发生的两个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遵从国家的政治目的,也要遵从人的心理规律。
认为0-7岁要避免不良道德的影响;7-14岁要培养必要的道德品质;14-21岁要加强政治和道德理论的修养。
中世纪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要是基督教德育理论的发展,围绕基督教义和宗教道德而进行论证和展开.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奥古斯丁奥古斯丁的德育思想是西方德育理论从古代走向中世纪的关键环节,对中世纪宗教德育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他把古希腊教育思想中的启示、指导方式变成了灌输、控制的方式进行道德训化。
强调宗教教育的忏悔作用,但又把忏悔的标准归于教义,认为离开基督教就不可能有道德。
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僵死的东西和基督教学说巧妙拼凑而提出一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强调理性和习惯在德性和行为中的作用。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目的的培养社会成员的德行是社会统治者的天职。
注意通过多渠道来灌输基督教的思想道德。
近代实践——主要围绕反封建阶级的复辟和无产阶级反抗。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复习纲要(1-5章)
绪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区别与联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名称和内涵的界定(一)四组名词的比较:(政治性质、工作涉及领域、工作对象)①政治工作:一定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任务,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锁江乡的党员和组织工作;②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领域中有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③思想工作:做思想领域的工作,帮助人们正确地解决思想上、认识上先进与落后的矛盾;④德育:教育人们遵循和维护社会公德,具有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善恶观、是非观、人生观及其行为,以适应统治阶级和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涵义:1.一般涵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政党或集团组织展开的,对所属成员进行以政治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培育新人,动员大家为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三种模式的比较:①政治工作模式(起源于军队的早起政治工作);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政党、集团、企业);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的区别与联系(一)从实践形态到理论形态1.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贡献;2.中国共产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科学化的贡献。
(二)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的关系1.理论形态是实践形态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2.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的区别与联系:①形态不同;②目的不同;③研究方式不同;④评价标准不同;⑤要求不同。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属性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政治性)(一)“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1.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政治动员职能;2.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结构;3.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者是社会团体;4.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的思想,目标是人的价值观;(二)本质的稳定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功利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政治性(二)思想性:党的思想战线的工作;(三)教育性: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或社会工作的职能;(四)群众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决定普遍性;(五)实践性:现实的社会活动;(六)结合性:通过各种载体存在;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属性(一)社会科学属性;(二)运用科学属性;(三)综合科学属性;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一、研究意义(一)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三)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迫切要求;二、研究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4.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5.思想政治教育历史;6.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三、研究方法(一)历史总结法;(二)现状调查法;(三)比较借鉴法;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概说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背景审视;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理定位;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主体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适合、接近的关系):①思想政治教育架子的客体是指主体的需要对象,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生直接关系;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是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的人;③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所建立的特定的主客体关系;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主体性;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指向是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意义。
政治学复习提纲(DOC)
《政治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政治?古希腊——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国家的活动。
古代中国——统治,“治国之道”。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代表人物: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定义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学基础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轨迹(一)古代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政治学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被视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
2、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论上帝之城》,神学理论的奠基人;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神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政治学复习提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政治学复习提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1(1-4讲)一、政治的涵义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含义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新儒学代表徐复观说:“修己治人,在儒家是看作一件事情的两面,即是所谓一件事情的‘始终’‘本末’。
因之儒家治人必先修己,而修己亦必归结于治人。
内圣与外王,是一事的表里。
所以儒家思想,从某一角度看,主要是伦理思想,而从另一角度看,则是政治思想。
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第二种,从法律角度解释政治。
西方近代以来,自然法学派和纯粹法学派的思想家、法学家、政治学家,都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过程就是制法、守法、执行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
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
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纲要
• 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 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 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 说。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 导内容和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 项基础性工作。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 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叫精神文明,它表现 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 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物质价值 价值 精神价值 满足人的需要
价值:客体越能满足主体的需求价 值越大
客体 物 主体 人 价值 人 人
人生价值
主体
人 满足人的需要 人 人
客体
物
结论: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 “您若喜爱您自己的价值,您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价值观
• • • • • • 集体主义价值观 爱国主义价值观 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人己关系类型
• 完全利己;为他利己;利己以害己;利己以害 他。 • 为己利他;完全利他;利己以害己;利他以害 他。 • 害己以利己;自我牺牲;完全害己;害己以害 他。 • 损人利己;害他以利他;害人以害己;完全害 他。
引自王海明,《理论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P143
利己主义
• 七、主体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 者,应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 分尊重其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 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让教师成为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领会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原则的精神实 质,要变应试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观念,改革传 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等教学方法,由注 入、封闭、吃苦型教育方法向启发、开放、综合 型的教学方法转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和思维能力,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让其主 动、创造性的学习思考。
政治学概论复习提纲 笔记整理 考题知识点
1.政治的涵义:有的从道德的角度解释政治,把政治归结为一种伦理价值,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要求,倡导“德治仁政" ;有的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认为人和国家都是“上帝”或“上天”的创造物,都受“上帝”或“上天”至高无上的意志的支配;有的从权力出发研究和阐释政治,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权力,认为社会政治生活实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研究政治首先就要研究权力问题;有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运用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有的则从权力运作和利益分配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政治,认为政治是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2.西方政治观类型:1)伦理政治观2)权力政治观3)神学政治观:政治是天意或神意的体现4)管理政治观✓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价值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术,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 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 3.权力论解释: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
✓ 4.管理论解释: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 5.决策论的解释: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一定积极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4.主权的内涵:5.行为主义政治学概念:6.阶级概念与内涵:7.国家概念、要素、职能、本质:8.中国国家性质的基本内涵:人民民主专政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体,既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基本内容如下:1)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2)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核心3)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4)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9.国家权力的含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城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知识复习提纲[精品文档]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知识复习提纲1.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答:它是一门研究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为什么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答:①同其他科学门类一样,思想政治工作也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领域;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完整、系统揭示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体系;③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悠久历史和崭新前景;④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被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科学。
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答: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传家宝,党的历代领导核心,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胡锦涛,都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
①毛泽东在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起着开创与奠基作用;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生命线”的位置,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③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一再强调,越是发展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④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生命线”论断提出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答:它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总结而一贯坚持的一个科学的论断。
①1934年2月,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朱德和周恩来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②1937年7月,彭德怀在红军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要保障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保障与加强政治工作的传统、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③1938年1月,周恩来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中指出: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
④1944年4月,毛泽东在《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
政治学复习资料-按提纲整理
相关概念1、马克思主义政治定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2、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4、权威:权威是与权力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权力迫使人服从的一种力量,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权威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
5、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政治文化的特征: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于政治制度具有滞后性。
第四、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内部存在非同质的亚政治文化。
6、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社会资本特征:第一、可以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第二、社会资本需要创造和构建才能形成;第三、社会资本具有自我积累和增强的倾向;第四、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而是社会共享品。
7、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8、民族: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
9、国家:国家是管理社会的公共性权威组织的总体性指称,是一个兼具实证性与规范性的概念。
10、国家失败:又称失败国家,当一个国家不能提供国家安全、国内秩序、基本福利这三项基本功能时,这样的国家就称为失败国家。
11、社会契约说:社会契约说是对国家神权说的否定。
国家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们为了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而订立契约而建立的。
思想政治教育期末复习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期末复习大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2.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3.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法制和道德、心理等方面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4.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5.范畴: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个知识领域中的基本概念。
6.内化: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
7.外化: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转化为稳定的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社会行为。
8.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9.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2.“主旋律”内容:(1)反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2)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好精神(3)反映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好精神(4)反映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好精神3.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性质或特征:普遍性、实践性、阶级性、综合性4.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5.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1)导向功能:理想信念、奋斗目标、行为规范(2)保证功能:政治共识性、思想一致性、行动统一性(3)育人功能(4)开发功能(5)激励功能(6)调节功能(7)转化功能6.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1)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7.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8.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1)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2)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一要关注祖国的政治命运、发展方向,这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中心任务;二要以国家的兴衰为己任,具有为国、为民分忧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三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爱国主义发展的思想纽带,也是加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支柱)(3)道德教育是基础(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4)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9.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1)合目的性(2)合规律性(3)合必然性10.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方式:主体中心模式、客体中心模式、多元主体模式、等级结构模式、双向互动模式1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思想教育—先导(2)政治教育—核心(3)道德教育—重点(4)心理教育—基础1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1)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2)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3)介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4)环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1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构建(1)教育原则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2)教育伦理观: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高度尊重(3)教育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4)教育实践观:理论教育的实践转向14.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1)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2)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1)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2)具体规律:双向互动规律、内化外化规律、协调控制规律16.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方法:社会调查法、观察法、预测法17.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分析方法:矛盾、因果、定量、定性、系统分析18.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1)说理引导法(2)比较鉴别法(3)榜样示范法(4)情感陶冶法(5)自我教育法(6)实践锻炼法(7)心理咨询法三、相关知识点概述(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或基本范畴起点范畴:思想与行为——逻辑起点中心范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逻辑基项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逻辑中项结果范畴:内华与外化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逻辑终点(二)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变迁(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动机合法性;(2)发展就是硬道理——工具合法性;(3)稳定压倒一切——工具合法性;(4)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价值理性(三)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批评与借鉴1)形态概况:教育目标:完美人格理论体系:理论基点:人性论核心理念:仁爱精神主要内容:礼义廉耻认知方法:知行合一方法论:修身养性、内外超越2)主要特征:(1)在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以国家为取向,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将个体品的培育置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最核心。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复习提纲
(一)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
方法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则是客观的。
方法具有目的性(目的决定方法,方法对目的有制约作用,没有离开目的而独立存在的方法)、中介性(任何方法都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中介环节,只有发挥方法的中介作用,主客体才能联系为一个整体)、客观性(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统一与客观)和辩证性(方法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方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方法有三个层次:哲学方法(最高层次);一般科学方法(系统论等);具体的科学方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性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实现教育目的、内容向教育对象思想转化的中介要素;从存在形态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和目的有着完全不同的存在形态,它以知识形态存在和工具形态存在;从形成过程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相生相伴。
(三)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简言之,就是关于方法的学说或理论。
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实际问题,采用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实用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渗透性和交叉性的统一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思想信息收集法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方式(具体方法的实际运用,矛盾分析法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和技巧(说理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①内涵不同②作用不同:方法发挥直接作用,方法论发挥间接作用2.联系: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物②二者互为依存:方法论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方法论对方法其指导作用(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联系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多样化、特色化、综合化、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和理论基础(七)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复习提纲09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复习提纲(09年)题型:简答题:4-5题、论述题:2题、操作题:1题简答题:1、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P52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1.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唤起工农群众,使革命和建设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2.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素质.3.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2、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有哪些?简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和调节功能。
P58一、保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可靠保证二、导向功能:目标导向、政策导向、舆论导向、自主导向三、凝聚功能:靠共同理想凝聚、靠马克思主义理论凝聚、靠爱国主义凝聚、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凝聚。
四、激励功能:激励功能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方法:民主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奖惩激励五、调节功能:心理调适、情绪调控、人际关系调整、利益调节六、转化功能:转化即教育者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帮助人们改造思想,纠正人们既有的错误思想认识,把它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转化过程是曲折前进的,要持之以恒.3、为什么说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P165、164(一)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一、青年发展的本质特征决定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1、青年的特殊需要:需要的多样性、需要的矛盾性、需要的强烈性2、青年的心理发展特征智力因素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3、当代青年思想的时代特征:第一、思想活跃开放第二、竞争意识强烈第三、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第四、思想差异明显二、青年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1、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政治学复习资料-按提纲整理
政治学复习资料-按提纲整理相关概念1、马克思主义政治定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2、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4、权威:权威是与权力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权力迫使人服从的一种力量,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权威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
5、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政治文化的特征: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于政治制度具有滞后性。
第四、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内部存在非同质的亚政治文化。
6、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社会资本特征:第一、可以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第二、社会资本需要创造和构建才能形成;第三、社会资本具有自我积累和增强的倾向;第四、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而是社会共享品。
7、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8、民族: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
9、国家:国家是管理社会的公共性权威组织的总体性指称,是一个兼具实证性与规范性的概念。
10、国家失败:又称失败国家,当一个国家不能提供国家安全、国内秩序、基本福利这三项基本功能时,这样的国家就称为失败国家。
11、社会契约说:社会契约说是对国家神权说的否定。
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复习提纲一、填空题:( 6 题 20 空,共计 20 分)1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可分成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和关系范畴。
2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特征是:党性很强、群众性很强和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
3 .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1、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2 、对群众进行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3、对群众进行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4 、对群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4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包括:实事求是原则、群众路线原则、最佳社会效益原则和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 .政工干部的劳动特点包括:潜在性和周期性比较长,综合性和间接性比较突出,塑造性和奉献性比较强。
6 .经过 90 年的奋斗的主要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7 .回顾 90 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得出的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8 .要认清的四个危险包括: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9 .我们当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二、选择题:( 3 题,共计9 分)1. 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建设 2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建设 3 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为特征的政治文明建设 4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文明建设2.物质与意识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哲学性范畴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原则必须遵循思想与行为的活动规律。
4.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从政治方面说是社会主义思想与非社会主义思想的矛盾。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中哪一种是正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全面、持久、协调发展的可靠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复习资料1940年3月19日,陈云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生毕业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主要是指端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951年刘少奇在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说法。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阐述和运用了它。
到11届3中全会后,我们党基本上只采用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
1、1984年12月党的12届3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1981年6月,党的11届6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1986年9月,党的12届6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4、1990年3月,党的13届6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5、1996年10月,党的14届6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6、20XX年10月,党的15届6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7、20XX年10月,党的16届6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8、20XX年10月,党的17届6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934年2月,周恩来同志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这一科学论断。
(2)1938年1月,周恩来在《关于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中提出:“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和灵魂,(3)1944年4月,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
”(4)1955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著名论断。
政治复习提纲
政治复习提纲随着高考的临近,政治复习成为考生们备战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政治理论、国家制度、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考生们系统地复习政治,下面将提供一份政治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的基础,对于理解政治运行规律、分析政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考生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等。
二、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政府职能等内容。
在复习国家制度时,考生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组织形式:总统制、议会制、内阁制等。
2. 国家权力机构: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3. 政府职能:立法、行政、司法等。
三、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在复习法律法规时,考生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2. 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刑事责任、刑事诉讼等。
3. 行政法: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等。
四、政治实践政治实践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政治实践可以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运行情况,对比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加深对政治学知识的理解。
在复习政治实践时,考生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议会制等。
2.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巴西的总统制、印度的议会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复习提纲1(1-4讲)一、政治的涵义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含义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新儒学代表徐复观说:“修己治人,在儒家是看作一件事情的两面,即是所谓一件事情的‘始终’‘本末’。
因之儒家治人必先修己,而修己亦必归结于治人。
内圣与外王,是一事的表里。
所以儒家思想,从某一角度看,主要是伦理思想,而从另一角度看,则是政治思想。
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第二种,从法律角度解释政治。
西方近代以来,自然法学派和纯粹法学派的思想家、法学家、政治学家,都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过程就是制法、守法、执行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
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
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政治学家吴恩裕先生也说:“政治乃是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第五种,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第一,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第二,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社会生活的强大的统治性和支配性力量,它成为特定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的重要凭借。
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要求和社会目标,都必须掌握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组织体现,因此,国家政权即构成国家组织的政治权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围绕着政治权力展开进行的政治活动就表现为围绕国家政权展开进行的政治活动,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都有其客观内容,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
(3)政治的定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可以对政治进行界定: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一切非马克思政治学分歧的焦点。
列宁的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点的最全面的概括。
列宁的界定包括三层含义: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主要是说明国家存在的时间问题,即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消亡的时间问题,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
同样,国家也将随着阶级、阶级矛盾消灭,自行消亡。
2、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
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的专政。
国家作为产生于社会又自居于社会之上的一种力量,在表面上所采取的形式不是阶级组织的形式,而是一种社会共同体的形式,但是,这种共同体形式外观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特征,它只是国家的一种外观形式,隐蔽在这种外观形式之下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3、国家是个机器:这是指国家是统治阶级手中的工具,而且是个复杂的工具。
它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互相联系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政治权力。
这是国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三、国家职能及其分类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机器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全部国家机器的整体功能。
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的角度上说,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是阶级统治的职能,社会职能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公共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1、剥削者国家的职能:剥削者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内外两方面的职能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内外秩序。
剥削者国家首要的对内职能是政治职能,即阶级压迫的功能,一般来说都要采用暴力的手段。
与此同时,剥削阶级国家还不得不执行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剥削者国家的对外职能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袭和颠覆,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保卫本国的安全。
2、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
其基本职能有三个:(1)镇压破坏和反抗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2)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即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保卫国家,防止外敌入侵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
3、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级上,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具体任务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
当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体系中,它应处于首要的、中心的地位。
四、国家的历史类型1.国家历史类型的概念定义:所谓国家历史类型,是按照国家的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分类。
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建立在同一类型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实质的国家形态。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保护怎样的经济基础。
2、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古代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社会主义制;与之相适应也有四种类型的国家,即奴隶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前三种历史类型的国家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
第四种是社会主义国家,它是最高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国家,是完全新型的国家形态。
3.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理论,不仅把国家分类问题上升为科学,使国家分类学说获得科学的依据,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内在规律性,即一种国家历史类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就必然被另一种历史类型的国家所代替。
具体说,封建制国家代替奴隶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代替封建制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代替资本主义国家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的。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制度的变革,包括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2)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基础的。
即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进一步推动包括政治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变革。
在这过程中,国家政权从旧有阶级转移到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兴阶级手中,旧的国家类型也就被新的国家类型所替代。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个阶段结束,新的阶段开始。
(3)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特殊性。
但在总的趋势上,是符合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一般规律的。
五、奴隶制国家1、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专政。
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占有制。
2、奴隶制国家的统治方式。
奴隶制国家,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资料占有制的方式不同和阶级力量对比不同,他们所采取的统治方式也不同。
奴隶制国家的统治方式:(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和波斯等国,都采用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
(2)在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取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
表现为“人民大会”具有很大的权力和公职人员有选举和抽签产生。
(3)在古罗马和斯巴达,采取的是奴隶主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的贵族组成元老院(古罗马)、长老会议(斯巴达)掌握重要的权力。
六、封建制国家1、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
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主占有制是占有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而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