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A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c32101cc17552707220845.png)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政党制度3、社会监督4、政治改革二、选择题1、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 兵家B 儒家C 法家D 道家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 经济秩序B 阶级状况C 政治力量分布D 政治秩序3、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
A政治权利 B 财产权 C 平等权 D 自由权4、()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A 权力制约原则B 法治原则C 监督原则D 人民主权原则5、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认同之上的合作。
A 法律B 平等C 公共利益D 市场原则6、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A 弹劾B 选举C 监督D 罢免7、舆论监督以其()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
A 评价性B 广泛性C 及时性D 公开性8、宪政的核心是()。
A 形成公民社会B 依法治国C 保障自由 D民主政治9、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 平等原则 B宽容和理性精神 C 自由原则 D 秩序原则10、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的民主化改造。
A 政府职能B 政府体制C 政府结构D 政府管理三、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3、民主的限度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
2、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与答案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b8cda65022aaea998f0f87.png)
《政治学原理》一、选择题1、( C 道德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B 德治 C 礼治 )。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B 法自然 )为思想核心。
4、孙中山先生是( A 管理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5、美国政治学家( B 戴维·伊斯顿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 亚里士多德 ) 7、 1880 年美国( D 哥伦比亚大学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B 康奈尔大学C 哈佛大学 8、根据(D 亚里士多德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柏拉图)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BCD )。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BCD )。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经济秩序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A 法 B 势 C 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权力研究途径 )。
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C 历史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 。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D 治国之道 )而展开。
17、 1949 年— 1978 年,中国基本上实施( D 民众主义 )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B 无政府主义C 精英主义 18、 1978 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精英主义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 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1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 国家)。
2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D 社会伦理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 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d5d26da45177232e60a206.png)
1.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合法性基础与权利的制约结构。
2.政治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制度研究,对分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行为主义革命,后行为主义。
3.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精英理论,多元主义,政治系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4.民主国家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
(1)城邦国家,(城邦是最早的国家形式。
)(2)封建国家及城市的兴起,(3)绝对君主制国家,(4)现代民族国家。
5.国家政体形式:(1)君主制【在专制君主国家,最高权力完全属于君主】(2)共和制6.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联邦制,帮联制,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和融合。
7.公民社会理论的经历的发展阶段。
古典公民社会理论,进代公民社会理论,现代公民社会理论,当代公民社会理论。
8.中国属于哪种社会关系模式?——发展型国家9.最小国家是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的国家模式。
10.代议民主制度的基本类型:议会制【英国是最早从等级会议制度中确立了近代的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总统制,半总统制。
11.当代各国议会的结构,从其内部行使立法权的实体数量上可分为:一院制,两院制【两院制议会源于英国的一个“历史的偶然”】。
12.议会党团:议会中同一政党的议员或政治倾向相近的政党的议员通常组成一个团体,统称为议会党团,作为党在议会内的基本组织。
13.行政监督权:质询,不信任投票【如何行使倒阁权:明示和暗示】,调查,14.现代国家行政体制的类型。
(1)总统制的行政体制,总统一人同时兼任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是一种单头制或一元行政体制。
特征:1)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之外;2)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
(2)议会制的行政体制,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分立,是一种双头制或二元行政体制。
特征:1)元首“虚位”;2)议会主权;3)责任内阁。
(3)半总统制的行政体制,特点:1)总统由议会制政体中的“虚位”元首变成了一个大权在握、凌驾于其他国家权力机构之上的“仲裁者”。
2)与议会制政体相比较,议会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2a28d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2.png)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学原理: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强制、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面。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习惯等,它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于政治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4、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组织形式,它规定了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5、民主制度:是指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大众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1、请简述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础。
2、请简述政治权力的特点。
答: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引导性、控制性和支配性等特点。
它可以通过强制手段迫使他人服从,也可以通过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3、请简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到社会群体的政治文化背景。
同时,政治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群体对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4、请简述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答:民主制度的优点包括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促进社会公正、提高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积极性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社会成本、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等。
5、请简述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的影响。
答: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都可能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同时,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会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82d8b7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7.png)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第⼀章政治与政治学⼀、政治的含义(⼀)⼀般的解释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种社会价值追求,是⼀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1)中国的例⼦: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如孔⼦⽈:“政者,正也。
⼦帅以正,孰敢不正?”这⾥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为符合这些规范,则天下当治。
(2)西⽅的例⼦: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个“理想国”就是⼀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亚⾥⼠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的善”,认为它是⼈相互间的⼀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
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3)不⾜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轻社会现实,⽆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活,也不能深刻揭⽰社会政治的本质。
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种超⾃然、超社会⼒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起,⼈们凭借对超⾃然⼒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定义政治。
(1)中国的例⼦:在中国的殷周时期就盛⾏着“君权神授”的思想。
汉朝的董仲舒创造了“天⼈合⼀”、“天⼈感应”学说,⿎吹“天⼦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使神权政治观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
(2)西⽅的例⼦:在西⽅的中世纪也有⿎吹神权政治的⼈,其代表⼈物是托马斯·阿奎那,他认为,尘世的⼀切都是神的安排,⽽“国王是上帝的⼀个仆⼈”,“没有权并不是出于神的”。
(3)不⾜之处:曾经迷惑⼈,但最终经不起理性思维的检验。
3、权⼒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的追求、运⽤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政治观。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63d96d20242a8956bece439.png)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压迫、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是阶级统治具有公权力的机器。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通过成员的需要在形式普遍中建立起来的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法律制度以及维护他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的联合。
4、议会君主制:是指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5、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政权由掌管内阁的任命控制国家行政权的君主和掌握立法的议会共同掌握但君主为国家中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6、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7、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指世界自16世纪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的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是工来化渗透到政治领域并引起深刻变革折过程和发展目标,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参与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有强烈的政治认识和较高的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民主政治制度相一致。
9、寡头政治铁律:指由少数人充当领导所有社会以实施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10、共和制:共各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12、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是指那些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但是其本身并不谋求组织政府的组织。
13、政治合法性:现代意义的合法性是批政治体系客观上获得了社会成员给予的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从反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共认理念,并以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认可、赞同和忠诚作为第一要件。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1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700bc2e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0.png)
1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答案及答案所在教材页码答案及答案所在教材页码) )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 的社会。
政治化 P3 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社会价值P103.“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时期。
社会时期。
奴隶 P10 4.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关系P12 5.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民众主义P36 6.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上的王道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霸道 P34 7.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理想主义 P58 8._____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马基雅维利 P45 9.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基雅维利 P44 1010.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行为和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
行为。
涉己、涉他 P63 1111..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03e83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8.png)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关注政治权力、政府组织、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等。
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指的是社会中关于权力的分配和运用的活动。
2.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3. 政治权力: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
4. 政府:是指执掌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
5. 政治制度:是指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6.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模式。
7. 政治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
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传统政治学:主要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规范性和制度性。
2. 行为政治学:强调对政治行为的实证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3. 制度政治学:重点研究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的影响。
4. 文化政治学:关注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5. 批判政治学:强调对现有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批判和改革。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 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政治现象的历史演变来理解其本质和规律。
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政治系统和政治行为的比较来揭示其异同和规律。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现象进行观察、实证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
4. 理论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理论的构建和推理来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
5. 模型构建法:通过建立数学或逻辑模型来研究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
五、政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政治理论:研究政治权力、政府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2. 政治制度:研究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3. 政治行为: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4. 国际关系:研究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国际组织的角色。
5. 公共政策:研究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全)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9b0ede6b561252d380eb6eed.png)
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政治学是指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政治权利: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6、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国家: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8、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09bebbc1711cc7930b71656.png)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考试复习资料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苏哥拉底 D 西塞罗2.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BA孔子 B 韩非 C庄子 D 荀子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B CA 法B 势 C术 D 权4.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A B C DA 经济分析方法 B历史研究方法C 利益分析方法D 阶级分析方法5.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 BA 政治哲学研究B 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 D 政治法律研究6.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DA 城市B 城邦C 法律D 国家7.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A B CA城市国家的观念 B 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 D 直接民主理论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CA 民粹主义B 民本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9.()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CA 科学主义B 经验主义C 现实主义D 理想主义10.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CA 说服方式B 命令方式C奖酬方式 D 规范方式11.()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A B C DA 组织 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 D 理论与策略12.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
在此方面,德国学者()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DA 叔本华B 黑格尔C 康德D 哈贝马斯13.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和居住等权利。
A B C D A 受教育权利 B健康C 选择职业D 保持最低生活标准14.“守夜人”的小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是()A B C DA 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安全B 提供一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C 保卫国家不受侵犯D 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15.一般说来,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A B C DA 行政机构B 国家元首C 司法机构D 立法机构16.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体现了法治原则。
《政治学原理》复习全套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全套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721ce8e009581b6bd9eb3d.png)
一、填空题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5、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6、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7、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8、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9、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0、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1、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12、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1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14、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
1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16、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17、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18、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19、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20、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2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2、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2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24、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A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A](https://img.taocdn.com/s3/m/1fb0316fa5e9856a561260d2.png)
政治学原理阅读分析1.在13世纪时,英国的议会……(1)根据上文,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点?答: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来看,英国是议会内阁制。
主要特点:1)国家元首为虚位元首,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但不掌握实际的政治权力,通常也不承担政治责任;2)内阁与议会相结合。
多数议会内阁制国家中,内阁成员本身即是议员,但也有少数国家中内阁成员不得兼任议员;3)内阁与议会存在制衡关系。
若议会反对内阁的政策,议会可以提出不信任议案,要求内宅辞职;新一届议会再次对内阁担出不信任案,那么内阁必须辞职;4)内阁集体对议会负政治责任。
若议会对内阁表示不信任,而内阁必须辞职时,内阁必须集体辞职。
(2)根据上文,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点?答: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英国是民主政体。
主要特点:1)竞争性的选举制度,在这种政府形式下中,政治权力与权威主要掌握在由选举产生的民意机构和政府首脑手中;2)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力部门之间的互相制衡。
政府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分立和制衡就成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主要内容;3)公民社会的独立性。
公民社会主要是指由家庭、经济领域、文化活动和政治互动等社会生活领域构成的社会自组织系统;4)在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多元价值并存。
以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公民社会的独立为前提,必然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2.被统治阶级参加统治阶级的对外战争……(1)该段资料说明了政治学的哪个基本原理?这段资料答:这个例子说明了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
(2)请对该原理进行全面阐述。
答: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即国家在形式上脱离阶级冲突而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分析了产生国家相对自主性的两种情况:1)国家处于某种危机状态时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
阶级的统治是以这种国家形式的存在为前提的。
这种努力的最根本目的还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利益;2)国内各阶级的斗争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时,国家也会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5ecec82ee06eff9aef807da.png)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01.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 官本位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 权力本位02. 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他认为政治学是人类的最高学问( A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哥拉底D 西塞罗03. 政治学的创始人、学科分类的创始人是:( A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哥拉底D 西塞罗04. 道德政治观(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性的道德。
05.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06.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它具有(ABCD)的美德。
A 智慧B 勇敢C 节制D 正义07. 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他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08. 《为人者天》的作者是董仲舒,他创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09. 权力政治观的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10. 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学者有:马克思·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
11. 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B 神权C 道德D 权力12.美国政治学家( B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A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C汉密尔顿 D 哈罗得·拉斯韦尔13.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A 经济的集中体现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14.1880年美国( D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B 康奈尔大学C哈佛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15.政治学研究容可以分为(AB )。
A 政治哲学研究B 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 D 政治法律研究16. 权力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权力展开的。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48d0095f0e7cd184253672.png)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填空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最大的特点在于作为其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根据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4.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5.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问题。
7.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8.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
9.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10.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11.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12.马克思主义对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13.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
14.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的诉求。
15.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6.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
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 )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C.宪政民主 D.人民民主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 )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
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C.间接选举原则 D.普遍选举原则4.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阅读分析1.在13世纪时,英国的议会……(1)根据上文,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点?答: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来看,英国是议会内阁制。
主要特点:1)国家元首为虚位元首,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但不掌握实际的政治权力,通常也不承担政治责任;2)内阁与议会相结合。
多数议会内阁制国家中,内阁成员本身即是议员,但也有少数国家中内阁成员不得兼任议员;3)内阁与议会存在制衡关系。
若议会反对内阁的政策,议会可以提出不信任议案,要求内宅辞职;新一届议会再次对内阁担出不信任案,那么内阁必须辞职;4)内阁集体对议会负政治责任。
若议会对内阁表示不信任,而内阁必须辞职时,内阁必须集体辞职。
(2)根据上文,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点?答: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英国是民主政体。
主要特点:1)竞争性的选举制度,在这种政府形式下中,政治权力与权威主要掌握在由选举产生的民意机构和政府首脑手中;2)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力部门之间的互相制衡。
政府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分立和制衡就成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主要内容;3)公民社会的独立性。
公民社会主要是指由家庭、经济领域、文化活动和政治互动等社会生活领域构成的社会自组织系统;4)在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多元价值并存。
以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公民社会的独立为前提,必然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2.被统治阶级参加统治阶级的对外战争……(1)该段资料说明了政治学的哪个基本原理?这段资料答:这个例子说明了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
(2)请对该原理进行全面阐述。
答: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即国家在形式上脱离阶级冲突而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分析了产生国家相对自主性的两种情况:1)国家处于某种危机状态时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
阶级的统治是以这种国家形式的存在为前提的。
这种努力的最根本目的还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利益;2)国内各阶级的斗争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时,国家也会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
掌权的阶级独立于各阶级或各派别之外,使阶级或派别的冲突得到缓和。
国家相对自主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
任何一个政权要实现稳定的政治,都必须代表一定阶级的整体利益; 2)在形式上,国家是以第三种力量的面目出现来实施阶级统治的。
国家表面上是以第三种力量的面目出现的;3)国家利益不仅在形式上,而且一定程度上在实质上也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性质。
国家利益具有公共利益的性质与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并不矛盾。
3.二战之后……(1)从该段资料中分析韩国是那种政体?答:威权政体(2)该种政体有何特点?答:主要特点:威权政体的关键特征在于它否定民众对统治者的有效控制,统治者要求的是政治上的消极与服从,而非热情参与和动员。
这种政体既非民主又非极权,是中间形式。
(3)该种政体有哪些亚类型?答:一般可进一步划分为五种亚类型:君主统治型。
个人统治型。
支配政党型。
宗教控制型。
军人政权型。
(4)请评价该种政体?答:按照民主政治的标准,威权政体显然是一种糟糕的政治形式,但是八十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现代化的巨大压力而又同时维持社会秩序,亚非拉国家多数都选择了威权政体,这一选择看来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在众多采取了威权政体的发展中国家中,成功的实现追赶式的经济发展的只有东亚地区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和地区。
4.当代世界各国都面临改革问题……(1)这段资料说明了政治发展的什么特性?答:政治发展的特殊性(2)全面阐述这个特性。
答:(1)政治发展模式的特殊性。
第一,政治发展模式的特殊性体现在空间上的多样性;第二,政治发展模式的特殊性还体现在政治发展途径的多样性;第三,政治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对于中国的改革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2)政治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政治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指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发展的任务和目标是不同的。
其原因在于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发展所依据的经济生活规律是不同的;(3)影响政治发展因素的特殊性。
第一,偶然性因素导致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政治发展存在差异;第二、偶然性对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加速作用,二是延缓作用;第三、是否能够正确把握偶然性因素,体现了政治发展能力的差异;(4)政治发展程度的特殊性。
第一,政治发展具有普遍性与长期性;第二,政治发展是由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因素和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决定的,其中以经济物质条件为决定性力量。
第三,政治发展程度的特殊性还意味着,政治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是全方位的。
5.英国光荣革命后……(1)该资料印证了政治参与哪一类功能?答:政治参与的宏观功能。
(2)详细阐述政治参与的这类功能。
答:第一,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1)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政治参与推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3)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健康运行的保障;第二,有助于促使政治稳定。
1)政治参与有助于对政治权力施加控制2)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体系的新陈代谢3)政治参与有助于维护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第三,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现代民主政治时代,每一个正常在执政纲领中都宣称要为民众谋取利益。
决策中的选择与执政绩效直接挂钩,会迫使公职人员的政策行为要合乎经济效益的原则。
政治参与也获得了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
第四,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
案例分析题1.孙志刚案……请运用政治参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答:修改了法规,体现了政治参与宏观功能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
依法惩处了加害孙志刚的人员,体现了政治参与微观功能的公民对政府的制约监督功能。
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否正确,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政治领导者是否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否按照一定的行为规则行事,如此种种,都构成了政府活动过程中令人忧心的重要问题。
除了可以运用国家权力机构内部监督来加以约束和控制外,公民和公民团体围绕政治权力展开的政治参与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监督。
1)政治参与可以减少政治决策上的失误2)政治参与有利于克服权力滥用现象。
2.从“阿拉伯之春”看政治参与的方式与功能答:民众采用了什么类型利益表达方式?答:间接表达,即利益集团利用间接的手段如大众传播媒介影响政府的决策。
大众传播媒介是为决策者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对利益表达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示威抗议,工人罢工、商人罢工、学生罢课以及静坐、集会、游行等形式,这种表达形式可能是非正规利益集团的自发行动,而大多数则是由正规的利益集团使用的非常手段。
体现了政治参与的那些功能?答:(1)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是其基本实施方式。
在国窖和社会管理越来越具有专业化特点的现代社会,人民作为社会的住人,主要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的方式,将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代表,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这就是间接民主制货代表议民主制,这种体制意味着在政治权力的持有与政治权力的行使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分离。
(2)政治参与推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至少可以得到两点结论,政治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政治参与,政治民主的正常运转也同样有赖于政治参与。
3.从“表叔事件”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答:从世界防务看,近些年来,这种以互联网和其他新兴大众传媒为信息传递手段的民众自发性仁济动员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动员模式,对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些国家的政局和政治稳定。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动员模式,如果能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出现,它有助于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政治,协助政府解决某些社会问题。
可见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新发展给传统的政治参与带来了活力,但是同时又有可能激发政治参与的负面功能。
我们必须强化其正面的功能,同时尽可能将其负面作用减少到最低点,必须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引导,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即要保护和发挥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又要加强正确的引导,引导各个社会利益群体,社会阶层和不同方面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愿望和意见。
4.“倒扁”案请结合此事件并运用政治学相关原理分析台湾地区的政治文化类型及特点。
答:多元文化,是一种社会的多数成员的政治信念和价值之间存在着相当差异,对国家认同、政治权威合法性的接受、政府的治理能力、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感及民族意识皆不太一致。
这种社会的政治文化呈现多极分布状态。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作为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
实践型政治文化,表现为政治信念较开放,在致力追求政治目标之际,讲究手段与过程的理性、制度化,着重与社会民众的磋商,讲究多数同意。
这是一种较民主的政治文化,今天大部分民主国家就是这种类型。
5.美国大选案请运用政治文化相关原理对2008年美国大选发表评价。
答:黑人、女性参选和当选,说明美国政治文化多元性,包容性,多元文化,是一种社会的多数成员的政治信念和价值之间存在着相当差异,对国家认同、政治权威合法性的接受、政府的治理能力、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感及民族意识皆不太一致。
这种社会的政治文化呈现多极分布状态。
投票人数多,说明政治文化的参与性。
利用网络竞选,属于政治社会化途径的大众传播媒介途径。
其特点是其无处不在地与社会成员接触,其形式纷繁和易于接受。
传播媒介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人们的政治观念与态度都有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政治知识的传播者,并通过经常的传播诱发和提高人们的政治兴趣,致使社会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特别是两代人之间的讨论,从而产生政治社会化的直接后果。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是其无处不在地与社会人员接触,其形式纷繁和易于接受,是其他途径所在所难以比拟的,传播媒介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人民的政治观念与态度都有影响。
另外,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政治知识的传播者,并通过经常的传播诱发和提高人民的政治兴趣。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政治信息,致使社会成语之间经常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特别是两代人之间的讨论,从而产生政治社会化的直接后果。
媒体通过各类政治事件特别是如总统竞选、战争、政变等重大政治事件的大量报道和分析评论,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关心程度和了解程度,进而引导公众的政治心理发展方向,同事直接宣传某种政治态度、观念和政治感情,当然大众传播媒体对于每个人的政治方面的影响往往因人的年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等有所不同,人民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政治信息并不是全部接受,而是经过个体的删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