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用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用标准

徐水职教中心

Xushuizhijiaozhongxin

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

建设材料

课程标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018)

省市徐水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模式按步骤来实施。(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8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62课时,实践课时为124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10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汽车运行的核心部件。因此,汽车发动机课

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汽车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展开讨论,从发动机原理、结构、工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是指发动机内部的燃烧过程,它是将燃油和空气混合

后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汽车运行。发动机的原理是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掌握发动机的使用和维护技能。

其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包括气缸、活塞、曲轴、连杆、气门等部件。这些部

件共同协作,完成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在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中,学习者需要学习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关系。只有深入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学习者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识别和维修发动机故障。

此外,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是指发动机在运行时的各个阶段,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学习者需要了解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规律。只有深入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学习者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动机故障。

总之,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汽车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学习者将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原理、结构、工作过程等内容,掌握发动机的使用和维护技能,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奠定基础。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内容设置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按项目化模式设计内容。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涉及的汽车结构基础知识内容,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将本课程内容分为 7 个

项目,共 21 个活动内容。在检修活动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并且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二、参考课时

总学时 144 课

时。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发动机组成及各部件连接方式。

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组成部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掌握汽车发动机各部件的常见损伤形式及检修方法。

2.技能目标:

正确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设备

使用。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组成部件的

拆装技能。掌握汽车发动机各部件检

修技能。

3.职业素养目标:

培养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习惯,严格的质量要求。四、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五、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演示和互动,采用知识描述(动画),操作技能(实操视频)、互动训练(虚拟实训)和岗位实训教学模式。

(2)每个项目活动后都有小结,练习和测评来检验学习成效。

2.实训建议

(1)设施设备: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卡罗拉整车,按 45 人的标准班配置。

(2)实训时间:要求每位学生总实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时数。

3.教材编写建议

(1)本课程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建以任务引领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教案

教案标题:汽车发动机构造

教学目标:

1. 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能够描述和解释汽车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3.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知识。

教学重点:

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汽车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解释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知识。

教学准备:

1. 汽车发动机的实物或模型。

2. PowerPoint或白板等教学工具。

3. 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利用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吗?

讲解(15分钟):

1.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a. 引擎缸数和排量的概念。

b. 内燃机和外燃机的区别。

c.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进气、压缩、爆燃、排气。

d. 点燃方式:火花塞点火和压燃点火。

2.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a. 缸体和缸盖:提供气缸和气门的安装位置。

b. 活塞和连杆:将燃烧产生的能量传递给曲轴。

c. 曲轴和凸轮轴:将活塞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

d. 气门和气门机构:控制进气和排气过程。

e. 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提供燃料和点火能量。

f. 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和润滑。

展示与实践(20分钟):

1. 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辨识各个部件。

2. 利用图片或动画演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工作原理。

3.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模拟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二、适用专业

本课程标准适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现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综合维修技能与素质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其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本门课程标准参照此标准编制。

四、教学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等行业的岗位群,能够从事淅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理赔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协调关系,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操作能力和作业组织管理能力,并初步具备汽车发动机维护与维修以及对发动机故障分析诊断、排除能力。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理解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

4.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掌握汽

油泵、喷油器的检修方法,并熟悉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地拆卸、装配汽车发动机,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各种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能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具备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钳工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与绘图能力、机修能力和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为“校外综合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

按照“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围绕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并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综合来看,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检测维修项目技术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与维修、发动机性能检测与调整等,通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基础上,开发以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学习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与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种类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修读学期第 3 学期课程学时64 学时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经过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方式,采

取案例解析、拆装练习、实操故障等授课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汽车

发动机新技术和简单故障的消除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经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

与检测的详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资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检修规范化、标

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想模式。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汽车构造基础知识,

汽车拆装技术和简单的维修知识,同时表现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解析问题和解决实质

问题的能力。主要解说汽车构造原理等知识,包括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性能解析、前沿发动机技术等内容。使学生获取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掌握

汽车拆装的一般方法,对汽车的简单故障拥有初步的解析能力,为今后连续学习和应用

汽车新技术打下必然的基础。同时作为本专业先开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职业涵养养成、职

业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有重视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解说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术,包括机械和电控两部分。通

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详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资料及工具

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想模式,具备按

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汉族要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结构和原理的认识,《汽车构造》课程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所有汽车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也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课程是以国产常用汽车的基本结构为主要对象,结合常见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间隙的作用,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结构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常用国产汽车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的基本结构、原理、维护方面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在“汽车检护”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同时会使用检测仪器对汽车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具备一定的检修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知识目标

1.具有汽车总成体结构知识;

2.具有曲柄连杆机构构造知识;

3.具有配气机构构造知识;

4.具有供给系构造知识;

5.具有冷却系构造知识

6.具有润滑系构造知识

7.具有点火系构造知识

8.具有启动系构造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

XXXX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

修》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初中后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三、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服务于《发动机电控原理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零部件检测与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养成,以适应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

1.专业能力:

(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能够制定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和修复的计划,并实施该计划;

(3)能够分析和描述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机械系统的故障;

(4)能够对发动机机械零部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正确的修复措施;

(5)能够遵守操作规范,使用相关技术资料;

(6)能够按规定使用工具、设备,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

制度;

(7)能够用资料说明、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

(8)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向客户做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方法能力:

(1)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能够查找资料功与文献已取得有用的知识。

“3+2” 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3+2” 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河北省职业院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

(3+2模式)

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2017年12月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二、课程性质 (1)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1)

五、课程的目标 (2)

六、学习情境内容与学时分配 (4)

七、课程实施的建议 (6)

八、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32)

九、教师能力要求 (33)

十、考核评价方式 (33)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2500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学时数:120

1.前续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汽车材料》、《汽车文化》

2.后续课程:《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构造》《汽车维护与保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课程归类:机械类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本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理实一体”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和实物教学手段,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维护的技术规范,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车发动机机的故障进行初步判断和对主要零件进行检修。

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高职学习、就业奠定学习基础,对学生今后对汽车的检修和故障排除提供技术和方法平台。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充分考虑“3+2”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特点,以高职学习够用为原则,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为主线,以理实一体为手段,以岗位为目标,以任务为引领,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任务)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依托教字仿真,虚拟现实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综合、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1.课程说明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06、16508〕承担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制定〔〕制定日期〔2022/10/9 〕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和应用,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与检修,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岗位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检测实训。

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各部分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2)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各部分拆装方法;

3)掌握汽车发动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方法;

3)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的思路;

4)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的工艺知识。

(2)能力目标

1)会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

2)能熟练拆装汽车发动机总成、零部件,并能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情况;

3)能针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

4)能针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

5)能针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

6)能针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1.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加深对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

分析教学任务一一提出教学目标一一进行教学设计一一组织教学条件一一实施课程教学一一不断持续改进

3.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常用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熟练分析。

3)能按装配工艺对发动机进行装配和调整。职业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4.课程内容和要求

5.实施建议

⑴教材编写

1)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将本专业知识分解成若干任务进行

学习。

2)教材在实际使用中,要以实际的师资、学生、场地和设备等条件进行调整,并结合本地区企业生产实际、具体学习任务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⑵教学建议

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维修手册、维修资料等。

3)为保证教学安全和实践效果,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15—20个学生,学生分组控制在4—5人/组。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方案和标准【范本模板】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方案和标准【范本模板】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方案和标准一、课程定位

我校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具有基本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汽车维护、配件管理的中等技能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

1、具有对现代汽车进行整车维护的能力;

2、具有汽车结构拆装和解决汽车一般故障的能力;

3、具有理性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借助工具书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5、获取汽车维修相关等级证书.

在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上,在对汽车维修企业岗位分布情况和岗位人员技能需求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针对各岗位任职中的知识要求和技术要求制定了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确立了各课程的课程标准。采用模块化方式规划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通

过相关企业调查分析,机电维修岗位在岗位设置中占据了很大比重.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属于专业知识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课

程学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润滑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以及发动机检测、维修、调整方法、运行检测等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

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了解发动机各系统之间的关

系;能正确使用常用工具、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对元器件和发动机运行进行检测;具备对发动机各机构进行检测或者排故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完全符合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课程标准-汽车22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课程标准-汽车22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学院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

专业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施性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针对汽车岗位能力进行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文化》等课程的基础上,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检修》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

通过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和训练完成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现代汽车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现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基本方法、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特点及诊断分析方法,具有发动机拆装、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诊断和排除现代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二、学时

48学时

三、课程学分

3 学分

四、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企业工作中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故障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学习领域展开建设,每个学习领域中包括若干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围绕一个客户任务展开,将工作过程、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的组织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步骤进行。

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检修方面的系统知识,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检修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胜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融操作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传授于一体,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五、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基础上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供给系、柴油供给系等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本课程要以《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发动机诊断”工作任务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通过设计曲柄连杆机构的诊断与维修、配气机构的诊断与维修、冷却系的诊断与维修、润滑系的诊断与维修、汽油喷射式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柴油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等项目,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上述单一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技能的同时构建相应系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项目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发动机诊断的技能并构建相应的知识。

项目设计以发动机相关系统的诊断与维修为线索来进行,并最终达到掌握发动机诊断技能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项目教学,对项目评价的重点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课程教学评价以各项目按比例构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下)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下)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下)》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607020201

总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下)》课程的教学以“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标准,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案例教学为核心,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参照汽修专业中、高级专业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标准中有关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根据汽车维修工和汽车维修电工等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设计、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实行“以任务为驱动,以就业为导向”的“导、学、做”一体化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汽车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下)》课程构建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为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及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件的检测及更换等专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下)》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维修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学习情境是在职业学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下)》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尽量覆盖三大车系中的典型车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修读学期第3学期课程学时64学时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分析、拆装练习、实操故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检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汽车结构基础知识,汽车拆装技能和简单的维修知识,同时体现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讲授汽车结构原理等知识,包括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性能分析、前沿发动机技术等内容。使学生获得汽车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拆装的一般方法,对汽车的简单故障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作为本专业先开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包括机械和电控两部分。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

2.1能力目标

(1) 要求学生能够对汽车的汽车发动机总成进行常规保养、初步诊断、简单维修。能够评估汽车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系统,根据客户的陈述和故障的症状,能够制定初步的

诊断和维修计划能够对客户信息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

(2) 能够分析发动机运行状况和性能、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查找并发现系统运行可能产生的故障。检测机械的和电子系统的零件,确定其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3) 能够正确选用工具和量具对各部分进行拆装。能够使用常见的检测仪器。充分考虑利用电子网络、分析利用所查找的数据。

2.2知识目标

(1) 掌握汽车发动机及组成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2) 理解并掌握发动机机械部分和电控部分的相关知识。形成发动机整体概念,解释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油系、点火系、进排气系统等系统的组成及控制过程。

2.3素质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收集汽车发动机总成及相关部件的维修标准、规范等数据、进行分析、计划、实施和监控;独立学习新技术、新知识。通过小组工作,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工作能力;通过项目训练,能够对工作进行整体的组织和寻求解决办法;加强与人沟通的社会能力;注重安全、环保、事故保护和工作案例收集。

3.教学内容

依托与合作企业华阳集团代理奥迪、宝马、丰田、现代、大众等品牌汽车售后服务的资源优势,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本课程。以真实任务为基础,以顾客需求及故障现象为载体,体现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具体性与可操作性。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依据,体现真实工作过程及工作步骤。每一个项目都会体现企业生产作业中从故障现象入手—分析故障产生原因—提出解决故障方案—实施检测维修工作—验收评估维修工作质量等工作流程,将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按照工作流程相关性进行重构,以完整连续的一系列动作体现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体现因材施教,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学方法设计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基础考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实施学习情境的基础保障。具体教学项目描述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

4.实施建议

4.1师资队伍

校内教师需具有相关教学经验3年以上,企业兼职教师须具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

4.2教学组织模式

本课程以突出知识运用、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重点训练训练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课程在教师授课、学生技能训练、专题讨论、课程考核等主要环节上都努力体现这个目标性特征,以汽车服务销售维修相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为载体确定学习项目和课程组织方式,确定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实践具有高职特色的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推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的选取是依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操作演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根据教学对象、教学要求、课程特点及汽车销售相关工作岗位要求,遵从“过程化、真实化、多元化”的原则,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由教学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以学生日常学习状况、个人任务工单完成情况、实践课程表现情况为过程性考核依据,以课程终结性理论试卷考试为专业知识考核最终依据。

汽车发动机课程组

2016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