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汽车运行的核心部件。
因此,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汽车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展开讨论,从发动机原理、结构、工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是指发动机内部的燃烧过程,它是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汽车运行。
发动机的原理是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掌握发动机的使用和维护技能。
其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包括气缸、活塞、曲轴、连杆、气门等部件。
这些部件共同协作,完成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在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中,学习者需要学习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关系。
只有深入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学习者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识别和维修发动机故障。
此外,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是指发动机在运行时的各个阶段,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
学习者需要了解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规律。
只有深入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学习者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动机故障。
总之,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汽车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学习者将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原理、结构、工作过程等内容,掌握发动机的使用和维护技能,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奠定基础。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汽车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地拆卸、装配汽车发动机,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各种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能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具备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钳工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与绘图能力、机修能力和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为“校外综合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按照“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围绕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设计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并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校企双方共同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综合来看,汽车发动机检测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检测维修项目技术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与维修、发动机性能检测与调整等,通过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基础上,开发以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学习领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与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二、课程目标参考《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概要本课程旨在为汽车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其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正确的检查、诊断和修理。
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调试•发动机故障分析与处理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发动机的概念和结构组成,并掌握各种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发动机调试的方法和步骤,并具备处理常见发动机故障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常规的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的概述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转换燃料能量、产生动力并驱动车辆行驶。
通常情况下,汽车发动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类。
内燃机又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类型。
本课程主要涉及四冲程内燃机的相关知识。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发动机由多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汽门、气门、皮带、链条、曲轴箱等等。
每一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零部件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零部件活塞与连杆发动机的活塞与连杆通常被视为发动机的心脏,它们负责将动力从燃烧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活塞与连杆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曲轴箱和气门曲轴箱和气门是发动机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曲轴箱是一个由连杆和曲轴构成的机械系统,以将活塞从引擎的底部往返移动。
气门是一个调节发动机燃烧过程的重要组件,负责打开和关闭热气门,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学生需要了解曲轴箱和气门的结构组成、特点与功能。
其他关键部件除上述三个部分外,发动机还由多个其他零部件组成,包括进气道、燃油系统、电气系统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重要零部件的构成和特点,以确保他们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调试发动机调试是发动机维修的一项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和调整发动机的各种参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汉族要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结构和原理的认识,《汽车构造》课程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所有汽车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也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课程是以国产常用汽车的基本结构为主要对象,结合常见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间隙的作用,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结构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常用国产汽车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的基本结构、原理、维护方面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在“汽车检护”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同时会使用检测仪器对汽车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具备一定的检修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知识目标1.具有汽车总成体结构知识;2.具有曲柄连杆机构构造知识;3.具有配气机构构造知识;4.具有供给系构造知识;5.具有冷却系构造知识6.具有润滑系构造知识7.具有点火系构造知识8.具有启动系构造知识9.具有传动系的构造知识;10.具有行驶系的构造知识;11.具有转向系的构造知识;12.具有制动系的构造知识。
2、能力目标1.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2.能熟练使用发动机常用的维护、拆装及检测设备;3.能对发动机、底盘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4.初步具备对发动机、底盘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5.初步具备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底盘进行维护、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
XXXX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初中后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服务于《发动机电控原理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零部件检测与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养成,以适应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
1.专业能力:(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2)能够制定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和修复的计划,并实施该计划;(3)能够分析和描述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机械系统的故障;(4)能够对发动机机械零部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正确的修复措施;(5)能够遵守操作规范,使用相关技术资料;(6)能够按规定使用工具、设备,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7)能够用资料说明、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8)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向客户做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方法能力:(1)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4)能够查找资料功与文献已取得有用的知识。
3.社会能力(1)具有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3)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4)遵守职业道德。
4.证书目标获得行业或劳动部颁发的中级技工证书五、参考学时:180课时六、设计思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是:与本地区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开发设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一体、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加深对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分析教学任务一一提出教学目标一一进行教学设计一一组织教学条件一一实施课程教学一一不断持续改进3.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常用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熟练分析。
3)能按装配工艺对发动机进行装配和调整。
职业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4.课程内容和要求5.实施建议⑴教材编写1)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将本专业知识分解成若干任务进行学习。
2)教材在实际使用中,要以实际的师资、学生、场地和设备等条件进行调整,并结合本地区企业生产实际、具体学习任务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⑵教学建议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维修手册、维修资料等。
3)为保证教学安全和实践效果,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15—20个学生,学生分组控制在4—5人/组。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课件、发动机拆装台架及零部件等教学辅助设备。
5)本课程的教学是认知教学,“教”与“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境,尽可能采用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式参观教学模式。
⑶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6506、16508〕承担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9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和应用,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与检修,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岗位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检测实训。
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各部分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2)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各部分拆装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的思路;4)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的工艺知识。
(2)能力目标1)会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2)能熟练拆装汽车发动机总成、零部件,并能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情况;3)能针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4)能针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5)能针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6)能针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7)能针对冷却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8)能针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9)会进行发动机的组装与调试。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发动机总成拆装、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冷却系统检修、润滑系统检修、发动机总成检查等6个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19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理实⼀体课i i: !课程性质[!Ii修读学期第3学期i :1 1课程学时; -1 164学时1 1:|1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理实⼀体化的教学⽅式,采取案例分析、拆装练习、实操故障等教学⽅法使学⽣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法,同时,培养学⽣沟通、协调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通过教、学、做使学⽣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具的使⽤⽅法,建⽴汽车检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作思维模式。
1 . 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汽车结构基础知识,汽车拆装技能和简单的维修知识,同时体现了专业特点;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主要讲授汽车结构原理等知识,包括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性能分析、前沿发动机技术等内容。
使学⽣获得汽车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拆装的⼀般⽅法,对汽车的简单故障具有初步的分析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汽车新技术打下⼀定的基础。
同时作为本专业先开专业课程在对学⽣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
2 .课程⽬标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包括机械和电控两部分。
通过教、学、做使学⽣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具的使⽤⽅法,建⽴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作的能⼒。
2.1 能⼒⽬标(1) 要求学⽣能够对汽车的汽车发动机总成进⾏常规保养、初步诊断、简单维修。
能够评估汽车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系统,根据客户的陈述和故障的症状,能够制定初步的诊断和维修计划能够对客户信息有⼀定的认识和判断。
2.《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学时:162学时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学习领域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继《汽车材料》、《汽车文化》学习领域之后,基于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过程,采用上海大众桑塔纳和丰田5A发动机结构载体,参照汽车修理工的职业标准进行学习训练,使学生达到汽车维修高级职业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根据汽车在使用中表现出的各种现象,分析和诊断故障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维修方法,并为后续《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课程的学习提供职业能力基础。
1.2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掌握发动机组成和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功用,熟悉其组成和类型;(3)了解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与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4)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各机构的基本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5)熟悉发动机主要总成、零部件的维护检修的基本方法;(6)了解发动机常见的故障现象。
2.2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能规范使用发动机维修检测相关的工具、量具和设备,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
(3)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知识的能力。
(4)具有独立获取汽车发动机拆装、检测、调整和维修实践专业技能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化油器的零部件熟悉和装配后调整、故障检修。 学习单元五: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构造与维修 1.教学学时: 8 2.知识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空气供给、 燃油供给、电子控制三个子系统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常用诊断仪的使用性能;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常用诊断仪的使用方法;
任务导向教学法。把每个工作任务分为导向、信息、计划、实施、检查、展 示几部分。导向部分,指明工作的方向和着手点,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思考,确 定需要用到哪方面的理论知识;信息部分,指引学生根据任务自己搜集所需要的 资料及相关维修标准,并要求学生对所需资料进行记录,锻炼学生查找利用资料 的能力;计划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列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准备相应的工具, 此过程体现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部分,根据自己掌握的资 料和制订的计划,实际进行操作,解决问题,此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检查部分,由学生独立进行检查,发现可能存在 的问题或缺陷,及时进行纠正,保证自己能够圆满解决问题;展示部分,对工作 任务的解决进行专业讲解,与其余同学进行讨论,从而锻炼实际工作中解决客户 疑问,与客户沟通,与同事之间进行讨论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基础上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供给系、柴油供给系等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本课程要以《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发动机诊断”工作任务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布置、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通过设计曲柄连杆机构的诊断与维修、配气机构的诊断与维修、冷却系的诊断与维修、润滑系的诊断与维修、汽油喷射式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柴油供给系的诊断与维修等项目,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上述单一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技能的同时构建相应系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项目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发动机诊断的技能并构建相应的知识。
项目设计以发动机相关系统的诊断与维修为线索来进行,并最终达到掌握发动机诊断技能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通过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项目教学,对项目评价的重点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
课程教学评价以各项目按比例构成。
三、课程目标(一)认知目标1. 掌握汽车汽油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及性能参数;3. 掌握汽车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的使用和查询方法;4. 掌握各种工量具、常用设备和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5.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6. 掌握配气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7. 掌握冷却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8. 掌握润滑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9. 掌握汽油喷射式供给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10. 掌握柴油供给系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11. 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试、汽车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
08《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类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 0722019 授课对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试点班)学分: 15.0 先修课: 机械制图、电子电工、机械基础学时: 272 后续课: 汽车底盘制定人: 李振林制定时间: 2008年9月二、课程概述该课程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模块, 配气机构模块、电子控制汽油喷射模块、柴油机供给系模块、发动机冷却系模块、发动机润滑系、点火模块和起动模块等组成。
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中各模块的功用, 构造以及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并在以工学交替的过程中, 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这个能力培养过程中掌握知识, 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的融合。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2)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发动机等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能正确描述发动机工作过程、工作原理以及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掌握检测故障, 排除故障的流程方法。
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四、教材、资料1.教材选用的原则以任务为载体,将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实际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2.推荐教材: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主编扶爱民电子工业出版社3、参考的教学资料:《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主编廖发良电子工业出版社《本田雅阁轿车数据流分析图解》主编鲁植雄电子工业出版社《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技能实训》祁先来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汽车数波形与据流分析》谭本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主编汤定国人民交通出版社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考核方式原则上以教务处公布的要求为标准, 如有特殊的考核设计方案, 可以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修读学期第3学期课程学时64学时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分析、拆装练习、实操故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检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汽车结构基础知识,汽车拆装技能和简单的维修知识,同时体现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讲授汽车结构原理等知识,包括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性能分析、前沿发动机技术等内容。
使学生获得汽车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拆装的一般方法,对汽车的简单故障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作为本专业先开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包括机械和电控两部分。
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
2.1能力目标
(1) 要求学生能够对汽车的汽车发动机总成进行常规保养、初步诊断、简单维修。
能够评估汽车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系统,根据客户的陈述和故障的症状,能够制定初步的
诊断和维修计划能够对客户信息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
(2) 能够分析发动机运行状况和性能、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查找并发现系统运行可能产生的故障。
检测机械的和电子系统的零件,确定其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3) 能够正确选用工具和量具对各部分进行拆装。
能够使用常见的检测仪器。
充分考虑利用电子网络、分析利用所查找的数据。
2.2知识目标
(1) 掌握汽车发动机及组成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2) 理解并掌握发动机机械部分和电控部分的相关知识。
形成发动机整体概念,解释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油系、点火系、进排气系统等系统的组成及控制过程。
2.3素质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收集汽车发动机总成及相关部件的维修标准、规范等数据、进行分析、计划、实施和监控;独立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通过小组工作,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工作能力;通过项目训练,能够对工作进行整体的组织和寻求解决办法;加强与人沟通的社会能力;注重安全、环保、事故保护和工作案例收集。
3.教学内容
依托与合作企业华阳集团代理奥迪、宝马、丰田、现代、大众等品牌汽车售后服务的资源优势,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本课程。
以真实任务为基础,以顾客需求及故障现象为载体,体现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具体性与可操作性。
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依据,体现真实工作过程及工作步骤。
每一个项目都会体现企业生产作业中从故障现象入手—分析故障产生原因—提出解决故障方案—实施检测维修工作—验收评估维修工作质量等工作流程,将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按照工作流程相关性进行重构,以完整连续的一系列动作体现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体现因材施教,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设计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基础考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实施学习情境的基础保障。
具体教学项目描述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
4.实施建议
4.1师资队伍
校内教师需具有相关教学经验3年以上,企业兼职教师须具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
4.2教学组织模式
本课程以突出知识运用、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重点训练训练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在教师授课、学生技能训练、专题讨论、课程考核等主要环节上都努力体现这个目标性特征,以汽车服务销售维修相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为载体确定学习项目和课程组织方式,确定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实践具有高职特色的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推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的选取是依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操作演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根据教学对象、教学要求、课程特点及汽车销售相关工作岗位要求,遵从“过程化、真实化、多元化”的原则,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由教学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
其中,以学生日常学习状况、个人任务工单完成情况、实践课程表现情况为过程性考核依据,以课程终结性理论试卷考试为专业知识考核最终依据。
汽车发动机课程组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