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笔记九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点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点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随机现象的
规律性和统计规律的研究。
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时,重点笔记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事件的运算规律等内容。
重点理解事件的概率定义、概率的性质和
概率的运算法则。
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重点掌握随机变量的定义、离散随机变
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分布律、密度函数、分布函
数等。
还要重点理解常见的离散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
连续分布(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
3.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重点掌握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
理的表述和应用,理解随机变量序列的收敛性质,以及大样本时样
本均值的渐近正态性质。
4. 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重点
理解最大似然估计、矩估计等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
5. 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步骤,掌握显著性水平、拒绝域、接受域等相关概念,重点理解假设检验的错误类别和势函数的概念。
6. 相关性和回归分析,重点理解相关系数、回归方程、残差分析等内容,掌握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之,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过程中,重点笔记应该围绕着基本概念、常用分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展开,全面理解这些内容并掌握其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笔记(重要公式)
r = A 中样本点数 / Ω 中样本点总数 n
= 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 基本事件总数 条件概率:
对偶律: A B = A B , P ( AB ) 设 A, B 是两个事件, 且 P(B)>0, 称 P(A|B)= 为 贝叶斯公式: P( B) 在事件 B 发生条件下事件 A 发生的条件概率。显然, 当 P(A)>0 时,P(B|A)=
二项分布 X ~ B(n, p): 指数分布 X ~ E(λ) 若随机变量 X 只取两个可能值 0, 1, …, n, 而 X 的分布律为 e x x 0 若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为 f ( x) k k nk pk =P {X= xk }= Cn p q , k=0, 1, 2, …, n, x0 0
设 X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可能取值为 x1, x2, …, xk, … 且 P 概率密度的性质: (1) f(x)≥0 {X= xk }= pk, k=1, 2, …, 则称{pk}为 X 的分布律 表格形式: f ( x)dx =1 (2) X x1, x2, …, xk, … b P p1, p2, …, pk, … (3) P{a<X≤b}= F(b)-F(a)= f ( x)dx , a≤b a {pk}性质: (4) 设 x 为 f(x)的连续点,则 F’(x)存在,且 (1) pk≥0, k=1, 2, … F’(x)= f(x) (2) pk =1 均匀分布 X ~ U (a, b) k 1 若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为 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时,首先要找出其所有可能 1 , a≤x≤b 的取值,然后再求出每个值相应的概率 ba f(x) =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还要求“X 满足某一条件”这样事件的 概率, 求法就是把满足条件的 xk 所对应的概率 pk 相加可得 0, 其他 则称 X 服从区间[a,b]上的均匀分布,其分布函数为 其分布函数 F(x) = pk xk x 0, x≤a 0-1 分布: xa F(x) = , a<x<b 若随机变量 X 只取两个可能值 0, 1,且 ba P {X=1}=p, P{X=0}=q 1, x≥b 其中 0<p<1, q=1-p, 则称 X 服从 0-1 分布. X 的分布律为 设 X ~ U (a, b), a≤c<d≤b,即[a,b] [c,d],则 X 0 1 d c P{c≤X≤d}= P q p b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免费超详细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2.样本空间、随机事件1.事件间的关系 B A ⊂则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指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B }x x x { ∈∈=⋃或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和事件,指当且仅当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积事件,指当A ,B 同时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事件,指当且仅当A 发生、B 不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φ=⋂B A ,则称事件A 与B 是互不相容的,或互斥的,指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基本事件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且S =⋃B A φ=⋂B A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逆事件,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2.运算规则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 )()B (C A A C B A ⋃⋂⋃=⋂⋃)( 徳摩根律B A B A A B A ⋃=⋂⋂=⋃ B —§3.频率与概率定义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 次试验,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A n 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数,比值n n A 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概率:设E 是随机试验,S 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 的每一事件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 (A ),称为事件的概率 1.概率)(A P 满足下列条件:(1)非负性:对于每一个事件A 1)(0≤≤A P (2)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S 1)S (=P(3)可列可加性:设n A A A ,,,21 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有∑===nk kn k kA P A P 11)()((n 可以取∞)2.概率的一些重要性质: (i ) 0)(=φP(ii )若n A A A ,,,21 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有∑===nk knk kA P A P 11)()((n 可以取∞)(iii )设A ,B 是两个事件若B A ⊂,则)()()(A P B P A B P -=-,)A ()B (P P ≥ (iv )对于任意事件A ,1)(≤A P(v ))(1)(A P A P -= (逆事件的概率)(vi )对于任意事件A ,B 有)()()()(AB P B P A P B A P -+=⋃§4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等可能概型:试验的样本空间只包含有限个元素,试验中每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若事件A包含k个基本事件,即}{}{}{2]1k i i i e e e A =,里个不同的数,则有中某,是,,k k n 2,1i i i ,21 ()中基本事件的总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数S }{)(1j A n k e P A P kj i ===∑=§5.条件概率(1) 定义:设A,B 是两个事件,且0)(>A P ,称)()()|(A P AB P A B P =为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2) 条件概率符合概率定义中的三个条件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经管类各专业的基础课,概率论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它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数理统计则从应用角度研究如何处理随机数据,建立有效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
概率论包括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及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共五章,重点第一、二章,数理统计包括样本与统计量,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回归分析。
重点是参数估计。
预备知识(一)加法原则引例一,从北京到上海的方法有两类:第一类坐火车,若北京到上海有早、中、晚三班火车分别记作火1、火2、火3,则坐火车的方法有3种;第二类坐飞机,若北京到上海的飞机有早、晚二班飞机,分别记作飞1、飞2。
问北京到上海的交通方法共有多少种。
【答疑编号:10000101针对该题提问】解:从北京到上海的交通方法共有火1、火2、火3、飞1、飞2共5种。
它是由第一类的3种方法与第二类的2种方法相加而成。
一般地有下面的加法原则:办一件事,有m类办法,其中:第一类办法中有n1种方法;第二类办法中有n2种方法;……第m类办法中有n m种方法;则办这件事共有种方法。
(二)乘法原则引例二,从北京经天津到上海,需分两步到达。
第一步从北京到天津的汽车有早、中、晚三班,记作汽1、汽2、汽3第二步从天津到上海的飞机有早、晚二班,记作飞1、飞2问从北京经天津到上海的交通方法有多少种?【答疑编号:10000102针对该题提问】解:从北京经天津到上海的交通方法共有:①汽1飞1,②汽1飞2,③汽2飞1,④汽2飞2,⑤汽3飞1,⑥汽3飞2。
共6种,它是由第一步由北京到天津的3种方法与第二步由天津到上海的2种方法相乘3×2=6生成。
一般地有下面的乘法原则:办一件事,需分m个步骤进行,其中:第一步骤的方法有n1种;第二步骤的方法有n2种;……第m步骤的方法有n m种;则办这件事共有种方法。
(三)排列(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其中m个排成与顺序有关的一排的方法数叫排列数,记作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关注数学中模型与统计学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多
学科,如金融、制造业、社会研究、生物学等。
该学科通过训练统计学家,使他们能够正
确地估算、模拟、识别实际问题。
概率论的基本思维是发现或认识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
它的概念源自古典概率论,尤
其是科学家蒙特马克的研究,利用统计抽样了解不完全知识的情况。
概率论用来描述不同
事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支配这些事件的规律。
概率论不仅涉及单个事件的概率,也包
括有关许多独立事件及其相关概率的多事件概率论。
数理统计主要用来收集、组织、分析数据,推断一般情况下的规律和趋势,其中使用
了广泛的数理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有意义的结论,从而帮助他们把控不确定性的环境。
数理统计从双重意义上来看,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融合了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的优势,把这些优势应用于许多实际问题,如质量控制、流行病模型、社会研究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们是两个相互渗透和紧密相关的学科。
概率论提供了统计学家用来描述系统未来行为的模型,而数理统计则可以用来理解和控制
数据的变化和潜力。
这两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能够实现精确测量、预测和决策,进而实现
有效的事实分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整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整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随机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对这些规律的推断和决策问题。
在现代科学、金融、医学、工程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概率论:1.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试验、样本空间、事件、概率公理化定义等。
2.条件概率与概率的乘法定理:条件概率的定义、条件概率的乘法定理、独立事件的定义与性质等。
3.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全概率公式的推导与应用、贝叶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等。
4.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概率分布的基本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等。
5.两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数学期望的定义与性质、方差的定义与性质等。
6.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联合分布函数与边缘分布、条件分布等。
二、数理统计:1.统计数据的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度量(均值、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极差、方差、标准差)、数据的分布形态度量(偏度、峰度)等。
2.参数估计:点估计的概念与方法、矩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法、最小二乘估计法等。
3.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显著性水平与拒绝域、假设检验的步骤、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等。
4.统计分布:正态分布的性质与应用、t分布与χ²分布的概念与性质、F分布的概念与性质等。
5.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等。
三、随机过程: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随机过程的定义、状态与状态转移概率、齐次性与非齐次性等。
2.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链的定义与性质、状态空间的分类、平稳分布与极限等。
3.随机过程的描述:概率密度函数、概率生成函数、随机过程的矩、协方差函数等。
4.随机过程的分类:齐次与非齐次、连续与间断、宽离散与窄离散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免费超详细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免费超详细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的数学学科,它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经济金融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主要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1、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我们通常用大写字母A、B、C 等来表示。
随机事件的关系包括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和对立等。
2、概率的定义概率是用来度量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概率的古典定义是:如果一个试验有 n 个等可能的结果,事件 A 包含其中的 m 个结果,则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A) = m / n 。
概率的统计定义是: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频率稳定地接近于某个常数 p,就把 p 称为事件 A 的概率。
3、概率的性质概率具有非负性(0 ≤ P(A) ≤ 1)、规范性(P(Ω) = 1,其中Ω 表示样本空间)和可加性(对于互斥事件 A 和 B,有 P(A∪B) = P(A) +P(B))。
二、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1、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事件 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A 发生的概率,记作P(A|B)。
其计算公式为 P(A|B) = P(AB) / P(B) ,其中 P(AB) 表示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的概率。
2、乘法公式乘法公式有两种形式:P(AB) = P(A|B)P(B) 和 P(AB) =P(B|A)P(A) 。
三、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1、全概率公式设 B₁,B₂,,Bₙ 是样本空间Ω 的一个划分,且 P(Bᵢ) > 0(i =1, 2,, n),则对于任意事件 A,有 P(A) =Σ P(Bᵢ)P(A|Bᵢ) 。
2、贝叶斯公式在全概率公式的基础上,如果已知 P(A) 和 P(Bᵢ)、P(A|Bᵢ)(i = 1, 2,,n),则对于任意事件 Bᵢ(i = 1, 2,, n),有 P(Bᵢ|A) = P(Bᵢ)P(A|Bᵢ)/Σ P(Bₙ)P(A|Bₙ)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随机试验E:(1)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2)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3)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样本空间S: E 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 样本点(基本事件):E 的每个结果. 随机事件(事件):样本空间S 的子集.必然事件(S):每次试验中一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Φ):每次试验中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二. 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1.A ⊂B(事件B 包含事件A )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2.A ∪B(和事件)事件A 与B 至少有一个发生.3. A ∩B=AB(积事件)事件A 与B 同时发生.4. A -B(差事件)事件A 发生而B 不发生.5. AB=Φ (A 与B 互不相容或互斥)事件A 与B 不能同时发生.6. AB=Φ且A ∪B=S (A 与B 互为逆事件或对立事件)表示一次试验中A 与B 必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发生. B=A, A=B .运算规则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德•摩根律 B A B A = B A B A = 三.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 对于E 的每一事件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A),称为事件A 的概率. (1)非负性 P(A)≥0 ; (2)归一性或规范性 P(S)=1 ;(3)可列可加性 对于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A 1,A 2,…(A i A j =φ, i ≠j, i,j=1,2,…),P(A 1∪A 2∪…)=P( A 1)+P(A 2)+… 2.性质(1) P(Φ) = 0 , 注意: A P(A)=0 .(2)有限可加性 对于n 个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A 1,A 2,…,A n ,P(A 1∪A 2∪…∪A n )=P(A 1)+P(A 2)+…+P(A n ) (有限可加性与可列可加性合称加法定理) (3)若A ⊂B, 则P(A)≤P(B), P(B -A)=P(B)-P(A) . (4)对于任一事件A, P(A)≤1, P(A)=1-P(A) .(5)广义加法定理 对于任意二事件A,B ,P(A ∪B)=P(A)+P(B)-P(AB) . 对于任意n 个事件A 1,A 2,…,A n()()()()+∑+∑-∑=≤<<≤≤<≤=nk j i k j i nj i j i ni i n A A A P A A P A P A A A P 11121…+(-1)n-1P(A 1A 2…A n )四.等可能(古典)概型1.定义 如果试验E 满足:(1)样本空间的元素只有有限个,即S={e 1,e 2,…,e n };(2)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相等,即P(e 1)=P(e 2)=…= P(e n ).则称试验E 所对应的概率模型为等可能(古典)概型.2.计算公式 P(A)=k / n 其中k 是A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n 是S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 五.条件概率1.定义 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P(B|A)=P(AB) / P(A) ( P(A)>0).2.乘法定理 P(AB)=P(A) P (B|A) (P(A)>0); P(AB)=P(B) P (A|B) (P(B)>0).P(A 1A 2…A n )=P(A 1)P(A 2|A 1)P(A 3|A 1A 2)…P(A n |A 1A 2…A n-1) (n ≥2, P(A 1A 2…A n-1) > 0) 3. B 1,B 2,…,B n 是样本空间S 的一个划分(B i B j =φ,i ≠j,i,j=1,2,…,n, B 1∪B 2∪…∪B n =S) ,则 当P(B i )>0时,有全概率公式 P(A)=()()i ni i B A P B P ∑=1当P(A)>0, P(B i )>0时,有贝叶斯公式P (B i |A)=()()()()()()∑==ni i i 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P AB P 1. 六.事件的独立性1.两个事件A,B,满足P(AB) = P(A) P(B)时,称A,B 为相互独立的事件. (1)两个事件A,B 相互独立⇔ P(B)= P (B|A) .(2)若A 与B ,A 与B ,A 与B, ,A 与B 中有一对相互独立,则另外三对也相互独立. 2.三个事件A,B,C 满足P(AB) =P(A) P(B), P(AC)= P(A) P(C), P(BC)= P(B) P(C),称A,B,C 三事件两两相互独立. 若再满足P(ABC) =P(A) P(B) P(C),则称A,B,C 三事件相互独立. 3.n 个事件A 1,A 2,…,A n ,如果对任意k (1<k ≤n),任意1≤i 1<i 2<…<i k ≤n.有()()()()kki i i i i i A P A P A P A A A P 2121=,则称这n 个事件A 1,A 2,…,A n 相互独立.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1.在随机试验E 的样本空间S={e}上定义的单值实值函数X=X (e)称为随机变量.2.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x)=P{X ≤x} , x 是任意实数. 其性质为:(1)0≤F(x)≤1 ,F(-∞)=0,F(∞)=1. (2)F(x)单调不减,即若x 1<x 2 ,则 F(x 1)≤F(x 2). (3)F(x)右连续,即F(x+0)=F(x). (4)P{x 1<X≤x 2}=F(x 2)-F(x 1).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 (只能取有限个或可列无限多个值的随机变量)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P{X= x k }= p k (k=1,2,…) 也可以列表表示. 其性质为: (1)非负性 0≤P k ≤1 ; (2)归一性 11=∑∞=k k p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F(x)=∑≤xX k k P 为阶梯函数,它在x=x k (k=1,2,…)处具有跳跃点,其跳跃值为p k =P{X=x k } .3.三种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1)X~(0-1)分布 P{X=1}= p ,P{X=0}=1–p (0<p<1) .(2)X~b(n,p)参数为n,p 的二项分布P{X=k}=()kn k p p k n --⎪⎪⎭⎫ ⎝⎛1(k=0,1,2,…,n) (0<p<1) (3))X~π(λ)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 P{X=k}=λλ-e k k !(k=0,1,2,…) (λ>0)三.连续型随机变量1.定义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x)可以表示成某一非负函数f(x)的积分F(x)=()dt t f x⎰∞-,-∞< x <∞,则称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f (x)称为X 的概率密度(函数).2.概率密度的性质(1)非负性 f(x)≥0 ; (2)归一性 ⎰∞∞-dx x f )(=1 ;(3) P{x 1<X ≤x 2}=⎰21)(x x dx x f ; (4)若f (x)在点x 处连续,则f (x)=F / (x) .注意:连续型随机变量X 取任一指定实数值a 的概率为零,即P{X= a}=0 . 3.三种重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1)X ~U (a,b) 区间(a,b)上的均匀分布 ⎩⎨⎧=-0)(1a b x f 其它b x a << .(2)X 服从参数为θ的指数分布.()⎩⎨⎧=-0/1θθx ex f 00≤>x x 若若 (θ>0).(3)X~N (μ,σ2 )参数为μ,σ的正态分布 222)(21)(σμσπ--=x e x f -∞<x<∞, σ>0.特别, μ=0, σ2 =1时,称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记为X~N (0,1),其概率密度2221)(x e x -=πϕ ,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Φ∞--xt dt e x 2221)(π, Φ(-x)=1-Φ(x) .若X ~N ((μ,σ2), 则Z=σμ-X ~N (0,1), P{x 1<X ≤x 2}=Φ(σμ-2x )-Φ(σμ-1x ).若P{Z>z α}= P{Z<-z α}= P{|Z|>z α/2}= α,则点z α,-z α, ±z α/ 2分别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注意:Φ(z α)=1-α , z 1- α= -z α. 四.随机变量X 的函数Y= g (X)的分布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函数若g(x k ) (k=1,2,…)的值全不相等,则由上表立得Y=g(X)的分布律.若g(x k ) (k=1,2,…)的值有相等的,则应将相等的值的概率相加,才能得到Y=g(X)的分布律.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若X 的概率密度为f X (x),则求其函数Y=g(X)的概率密度f Y (y)常用两种方法: (1)分布函数法 先求Y 的分布函数F Y (y)=P{Y ≤y}=P{g(X)≤y}=()()dx x f ky X k∑⎰∆其中Δk (y)是与g(X)≤y 对应的X 的可能值x 所在的区间(可能不只一个),然后对y 求导即得f Y (y)=F Y /(y) .(2)公式法 若g(x)处处可导,且恒有g /(x)>0 (或g / (x)<0 ),则Y=g (X)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为 ()()()()⎩⎨⎧'=0y h y h f y f X Y 其它βα<<y其中h(y)是g(x)的反函数 , α= min (g (-∞),g (∞)) β= max (g (-∞),g (∞)) .如果f (x)在有限区间[a,b]以外等于零,则 α= min (g (a),g (b)) β= max (g (a),g (b))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一.二维随机变量与联合分布函数1.定义 若X 和Y 是定义在样本空间S 上的两个随机变量,则由它们所组成的向量(X,Y)称为二维随机向量或二维随机变量.对任意实数x,y,二元函数F(x,y)=P{X ≤x,Y ≤y}称为(X,Y)的(X 和Y 的联合)分布函数. 2.分布函数的性质(1)F(x,y)分别关于x 和y 单调不减.(2)0≤F(x,y)≤1 , F(x,- ∞)=0, F(-∞,y)=0, F(-∞,-∞)=0, F(∞,∞)=1 . (3) F(x,y)关于每个变量都是右连续的,即 F(x+0,y)= F(x,y), F(x,y+0)= F(x,y) . (4)对于任意实数x 1<x 2 , y 1<y 2P{x 1<X ≤x 2 , y 1<Y ≤y 2}= F(x 2,y 2)- F(x 2,y 1)- F(x 1,y 2)+ F(x 1,y 1)二.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律1.定义 若随机变量(X,Y)只能取有限对或可列无限多对值(x i ,y j ) (i ,j =1,2,… )称(X,Y)为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并称P{X= x i ,Y= y j }= p i j 为(X,Y)的联合分布律.也可列表表示.2.性质 (1)非负性 0≤p i j ≤1 .(2)归一性 ∑∑=i jij p 1 .3. (X,Y)的(X 和Y 的联合)分布函数F(x,y)=∑∑≤≤x x yy ij i j p三.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联合概率密度1.定义 如果存在非负的函数f (x,y),使对任意的x 和y,有F(x,y)=⎰⎰∞-∞-yxdudv v u f ),( 则称(X,Y)为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称f(x,y)为(X,Y)的(X 和Y 的联合)概率密度.2.性质 (1)非负性 f (x,y)≥0 . (2)归一性 1),(=⎰⎰∞∞-∞∞-d x d y y x f . (3)若f (x,y)在点(x,y)连续,则yx y x F y x f ∂∂∂=),(),(2(4)若G 为xoy 平面上一个区域,则⎰⎰=∈Gdxdy y x f G y x P ),(}),{(.四.边缘分布1. (X,Y)关于X 的边缘分布函数 F X (x) = P{X ≤x , Y<∞}= F (x , ∞) . (X,Y)关于Y 的边缘分布函数 F Y (y) = P{X<∞, Y ≤y}= F (∞,y)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X,Y)关于X 的边缘分布律 P{X= x i }= ∑∞=1j ij p = p i · ( i =1,2,…) 归一性 11=∑∞=∙i i p .关于Y 的边缘分布律 P{Y= y j }= ∑∞=1i ij p = p ·j ( j =1,2,…) 归一性 11=∑∞=∙j j p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X,Y)关于X 的边缘概率密度f X (x)=⎰∞∞-dy y x f ),( 归一性1)(=⎰∞∞-dx x f X 关于Y 的边缘概率密度f Y (y)=x d y x f ⎰∞∞-),( 归一性1)(=⎰∞∞-dy y f Y五.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1.定义 若对一切实数x,y,均有F(x,y)= F X (x) F Y (y) ,则称X 和Y 相互独立.2.离散型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p i j = p i ··p ·j ( i ,j =1,2,…)对一切x i ,y j 成立.3.连续型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f (x,y)=f X (x)f Y (y)对(X,Y)所有可能取值(x,y)都成立. 六.条件分布1.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定义 设(X,Y)是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固定的j,若P{Y=y j }>0,则称},{ji j i p y Y x X P ==P{X=x i |Y=y j }为在Y= y j 条件下随机变量X 的条件分布律. 同样,对于固定的i,若P{X=x i }>0,则称 P{Y=y j |X=x i }为在X=x i 条件下随机变量Y 的条件分布律.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定义随机变量X 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律P{X=x i }= p i ( i =1,2,…) 概率密度f (x)数学期望(均值)E(X) ∑∞=1i i i p x (级数绝对收敛)⎰∞∞-dx x xf )((积分绝对收敛)方差D(X)=E{[X-E(X)]2} []∑-∞=12)(i i i p X E x ⎰-∞∞-dx x f X E x )()]([2=E(X 2)-[E(X)]2 (级数绝对收敛) (积分绝对收敛) 函数数学期望E(Y)=E[g(X)] i i i p x g ∑∞=1)((级数绝对收敛) ⎰∞∞-dx x f x g )()((积分绝对收敛)标准差σ(X)=√D(X) . 二.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1. c 为为任意常数时, E(c) = c , E(cX) = cE(X) , D(c) = 0 , D (cX) = c 2 D(X) .2.X,Y 为任意随机变量时, E (X ±Y)=E(X)±E(Y) .3. X 与Y 相互独立时, E(XY)=E(X)E(Y) , D(X ±Y)=D(X)+D(Y) .4. D(X) = 0⇔ P{X = C}=1 ,C 为常数.三.六种重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E(X) D(X) 1.X~ (0-1)分布P{X=1}= p (0<p<1) p p (1- p),}{},{∙=====i j i i j i p p x X P y Y x X P2.X~ b (n,p) (0<p<1) n p n p (1- p)3.X~ π(λ) λ λ4.X~ U(a,b) (a+b)/2 (b-a) 2/125.X 服从参数为θ的指数分布 θ θ26.X~ N (μ,σ2) μ σ2 四.矩的概念随机变量X 的k 阶(原点)矩E(X k ) k=1,2,… 随机变量X 的k 阶中心矩E{[X-E(X)] k }随机变量X 和Y 的k+l 阶混合矩E(X k Y l ) l=1,2,…随机变量X 和Y 的k+l 阶混合中心矩E{[X-E(X)] k [Y-E(Y)] l }第六章 样本和抽样分布一.基本概念总体X 即随机变量X ; 样本X 1 ,X 2 ,…,X n 是与总体同分布且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样本值x 1 ,x 2 ,…,x n 为实数;n 是样本容量.统计量是指样本的不含任何未知参数的连续函数.如:样本均值∑==n i i X n X 11 样本方差()∑--==n i i X X n S 12211 样本标准差S样本k 阶矩∑==n i k i k X n A 11( k=1,2,…) 样本k 阶中心矩∑-==ni k i k X X n B 1)(1( k=1,2,…)二.抽样分布 即统计量的分布1.X 的分布 不论总体X 服从什么分布, E (X ) = E(X) , D (X ) = D(X) / n . 特别,若X~ N (μ,σ2 ) ,则X ~ N (μ, σ2 /n) .2.χ2分布 (1)定义 若X ~N (0,1) ,则Y =∑=ni i X 12~ χ2(n)自由度为n 的χ2分布.(2)性质 ①若Y~ χ2(n),则E(Y) = n , D(Y) = 2n .②若Y 1~ χ2(n 1) Y 2~ χ2(n 2) ,则Y 1+Y 2~ χ2(n 1 + n 2).③若X~ N (μ,σ2), 则22)1(σS n -~ χ2(n-1),且X 与S 2相互独立.(3)分位点 若Y~ χ2(n),0< α <1 ,则满足αχχχχαααα=<>=<=>--))}(())({()}({)}({22/122/212n Y n Y P n Y P n Y P 的点)()(),(),(22/122/212n n n n ααααχχχχ--和分别称为χ2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3. t 分布(1)定义 若X~N (0,1),Y~ χ2(n),且X,Y 相互独立,则t=nY X ~t(n)自由度为n 的t 分布.(2)性质①n →∞时,t 分布的极限为标准正态分布.②X ~N (μ,σ2 )时, nS X μ-~ t (n-1) . ③两个正态总体相互独立的样本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X~ N (μ1,σ12 ) 且σ12=σ22=σ2 X 1 ,X 2 ,…,X n1X S 12Y~ N (μ2,σ22 ) Y 1 ,Y 2 ,…,Y n2 Y S 22则 212111)()(n n S Y X w +---μμ~ t (n 1+n 2-2) , 其中 2)1()1(212222112-+-+-=n n S n S n S w(3)分位点 若t ~ t (n) ,0 < α<1 , 则满足αααα=>=-<=>)}({)}({)}({2/n t t P n t t P n t t P的点)(),(),(2/n t n t n t ααα±-分别称t 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注意: t 1- α (n) = - t α (n).4.F 分布 (1)定义 若U~χ2(n 1), V~ χ2(n 2), 且U,V 相互独立,则F =21n V n U ~F(n 1,n 2)自由度为(n 1,n 2)的F 分布.(2)性质(条件同3.(2)③)22212221σσS S ~F(n 1-1,n 2-1)(3)分位点 若F~ F(n 1,n 2) ,0< α <1,则满足)},({)},({21121n n F F P n n F F P αα-<=>ααα=<>=-))},(()),({(212/1212/n n F F n n F F P的点),(),(),,(),,(212/1212/21121n n F n n F n n F n n F αααα--和分别称为F 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注意: .).(1),(12211n n F n n F αα=-第七章 参数估计一.点估计 总体X 的分布中有k 个待估参数θ1, θ2,…, θk .X 1 ,X 2 ,…,X n 是X 的一个样本, x 1 ,x 2 ,…,x n 是样本值.1.矩估计法先求总体矩⎪⎩⎪⎨⎧===),,,(),,,(),,,(2121222111k k k k k θθθμμθθθμμθθθμμ 解此方程组,得到⎪⎩⎪⎨⎧===),,,(),,,(),,,(2121222111k k k k k μμμθθμμμθθμμμθθ ,以样本矩A l 取代总体矩μ l ( l=1,2,…,k)得到矩估计量⎪⎪⎩⎪⎪⎨⎧===∧∧∧),,,(),,,(),,,(2121222111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A θθθθθθ,若代入样本值则得到矩估计值. 2.最大似然估计法若总体分布形式(可以是分布律或概率密度)为p(x, θ1, θ2,…, θk ),称样本X 1 ,X 2 ,…,X n 的联合分布∏==ni k i k x p L 12121),,,,(),,,(θθθθθθ 为似然函数.取使似然函数达到最大值的∧∧∧k θθθ,,,21 ,称为参数θ1, θ2,…,θk 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代入样本得到最大似然估计量.若L(θ1, θ2,…, θk )关于θ1, θ2,…, θk 可微,则一般可由 似然方程组0=∂∂i L θ 或 对数似然方程组 0ln =∂∂iLθ (i =1,2,…,k) 求出最大似然估计. 3.估计量的标准(1) 无偏性 若E(∧θ)=θ,则估计量∧θ称为参数θ的无偏估计量.不论总体X 服从什么分布, E (X )= E(X) , E(S 2)=D(X), E(A k )=μk =E(X k ),即样本均值X , 样本方差S 2,样本k 阶矩A k 分别是总体均值E(X),方差D(X),总体k 阶矩μk 的无偏估计,(2)有效性 若E(∧θ1 )=E(∧θ2)= θ, 而D(∧θ1)< D(∧θ2), 则称估计量∧θ1比∧θ2有效.(3)一致性(相合性) 若n →∞时,θθP →∧,则称估计量∧θ是参数θ的相合估计量.二.区间估计1.求参数θ的置信水平为1-α的双侧置信区间的步骤(1)寻找样本函数W=W(X 1 ,X 2 ,…,X n ,θ),其中只有一个待估参数θ未知,且其分布完全确定.(2)利用双侧α分位点找出W 的区间(a,b),使P{a<W <b}=1-α.(3)由不等式a<W<b 解出θθθ<<则区间(θθ,)为所求.2.单个正态总体待估参数 其它参数 W 及其分布 置信区间 μ σ2已知 n X σμ-~N (0,1) (2/ασz n X ±) μ σ2未知n S X μ-~ t (n-1) )1((2/-±n t n S X α σ2 μ未知22)1(σS n -~ χ2(n-1) ))1()1(,)1()1((22/1222/2-----n S n n S n ααχχ 3.两个正态总体(1)均值差μ 1-μ 2 其它参数 W 及其分布 置信区间已知2221,σσ 22212121)(n n Y X σσμμ+--- ~ N(0,1) )(2221212n n z Y X σσα+±-未知22221σσσ== 212111)(n n S Y X w +---μμ~t(n 1+n 2-2) )11)2((21212n n S n n t Y X w +-+±-α 其中S w 等符号的意义见第六章二. 3 (2)③. (2) μ 1,μ 2未知, W=22212221σσS S ~ F(n 1-1,n 2-1),方差比σ12/σ22的置信区间为 ))1,1(1,)1,1(1(212/12221212/2221----⋅-n n F S S n n F S S αα 注意:对于单侧置信区间,只需将以上所列的双侧置信区间中的上(下)限中的下标α/2改为α,另外的下(上)限取为-∞ (∞)即可.。
最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笔记资料
精品文档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随机试验1. 对随机现象的观察、记录、试验统称为随机试验.2. 随机试验E的所有结果构成的集合称为E的样本空间,记为,称S中的元素e为基本事件或样本点.3. 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相同的实验;每次实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实现.2.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1. 对于随机试验,尽管在每次试验之前不能预知试验结果,但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已知的.我们将随机试验E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称为E的样本空间,记为S样本空间的元素,即E的每个结果称为样本点.2. 一般我们称S的子集A为E的随机事件A,当且仅当A所包含的一个样本点发生称事件A发生.如果将S亦视作事件,则每次试验S总是发生,故又称S为必然事件。
为方便起见,记 '为不可能事件,••不包含任何样本点.3. 若A B,则称事件B包含事件A,这指的是事件A发生必导致事件的发精品文档生。
若A B且B A,即A二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精品文档4. 和事件AUB={X |X ^A 或x^A}: A 与B 至少有一发生.5•当AB- '时,称事件A 与B 不相容的,或互斥的.这指事件A 与事 件B 不能同时发生.基本事件是两两互不相容的.A 的逆事件记为 A,{ A A = S ,若{ AU A = S ,则称A ,B 互逆,互斥 AA =0 AB =0 6. 当且仅当A ,B 同时发生时,事件 A^B 发生.A "B 也记作AB . 当且仅当A , B 同时发生时,事件 A n B 发生,A" B 也记作AB .7. 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设A 表示事件 “A 出现”,贝“事件 A不出现”称为事件 A 的对立事件或逆事件. 事件间的运算规律: 设A , B ,C 为事件,则有(1)交换律: A U B 二 B U A , AB 二 BA(2)结合律:(A U B )U C 二 A U (B U C ),(AB )C 二 A (BC )(3)分配律:(A UB) Oc =(APlC)U(BnC)二 ACUBC(4) deMorga n 律: A U B 二 A“B, A“B 二 A U B3. 频率和概率其中n A - A 发生的次数(频数);n -总试验次数. 称f n (A)为A 在这n 次试验中发生的频率.频率f n (A)反映了事件A 发生的频繁程度.2. 频率的性质: 1 O ^fn(A)乞 1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笔记概率论的公理化定义1. 相关基本概念:我们首先定义以下概念:至此,我们将试验、事件等概念与集合的概念相联系,显然,我们会有以下的运算性质:2. 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算(本质为集合运算)经过简单的推导可以得出以下运算性质:3. 事件的运算性质经过以上铺垫,我们可以引出频率、概率的定义:4. 频率 (frequency)定义:设随机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称比值为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的「频率」。
频率越大,事件a发生就越频繁,可以用频率来预测事件a的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当重复试验次数越多,n越大时,频率越逐渐趋于稳定于某个常数。
5.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前苏联柯尔莫哥洛夫首次提出)设是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对于每个事件,赋予一个实数,记为,称为事件a的「概率」,如果集合函数满足一下三个条件:理解:概率的本质一种映射,是一种将每个事件映射给一个实数的映射。
并且满足以上三个性质。
另外,注意一个常记的技巧:由以上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推导出的性质: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2.有限可加性3.逆事件有4.减法公式5.单调性6.容斥原理,可推广至多个事件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古典概型是概率论的经典研究内容。
古典概型是指,如果一个随机试验,其中包含有限个样本点,并且所有样本点的概率都相等,那么我们就称该随机试验为古典概型。
而几何概型与以上定义基本相同,只不过包含了无限个样本点(对于几何图形来说,一块区域也包含了无穷个点)我们很容易就能够得到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由可列可加性)关于古典概型的具体例题与技巧在此不再赘述。
如何定性认识古典概型的概率?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概率代表了一个试验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认为是“ 进行无穷次试验之后事件发生频率的趋近值”。
利用这种可能性,我们可以最优化实际的决策。
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条件概率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某事件已经发生(或者指定某条件)的情况下具体事件的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9)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徐全智吕恕主编。
2004版第6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姊妹学科,概率论是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而数理统计学则是概率论的重要应用.数理统计学是使用概率论和数学的方法,研究如何用有效的方式收集带有随机误差的数据,并在设定的模型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形成统计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 这就不难理解,数理统计应用的广泛性,几乎渗透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 如:农业、生物和医学领域的“生物统计”,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教育统计”,管理领域的“计量经济”,金融领域的“保险统计”等等,这些统计方法的共同基础都是数理统计.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研究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去收集随机数据,即抽样理论和试验设计;其二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使用随机数据对所关心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尽可能精确和可靠的结论,即统计推断.本书主要介绍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在这一章中先给出数理统计中一些必要的基本概念,然后给出正态总体抽样分布的一些重要结论.6.1总体、样本与统计量一、总体在数理统计中,我们将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而把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元素称为个体.二、样本样本是按一定的规定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这里的“按一定的规定”,是指为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有同等的被抽出的机会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取得样本的过程,称为抽样.三、统计量6.2抽样分布统计量是我们对总体的分布规律或数字特征进行推断的基础. 由于统计量是随机变量,所以在使用统计量进行统计推断时必须要知道它的分布. 统计量的分布称为抽样分布.一、三个重要分布二、抽样分布定理6.3应用一、顺序统计量及其应用二、极值的分布及其应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读书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读书笔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很多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在本次阅读中,我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概率论部分1.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概率论是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中,概率是其核心之一,它是一个在0和1之间的数值,反映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一个将事件映射到实数上的函数,一般表示为X,通过它可以对事件空间进行量化和分析。
概率分布是随机变量的取值和对应概率的对应关系,定义了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以及它们发生的概率大小。
3.常见概率分布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
离散型概率分布例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而连续型概率分布则包括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等。
二、数理统计部分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搜集数据和样本,来推导总体特征和情况,推断出总体的性质和规律。
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中,总体和样本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总体是由我们想要分析的所有对象组成的集合,样本则是总体的一个部分。
2.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在统计学中,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的作用不同。
描述统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来探究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等参数,来描述数据集的总体情况;而推论统计则是根据样本数据推论总体特征,来确定整体情况的分析方法。
3.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在推论统计中,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假设检验是一种能够根据样本得到的研究结果,来推论总体特征的方法。
而置信区间则是关于一个参数值的一定程度置信的一个区间,也称为置信水平区间。
综上所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对于我们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功能、场景及一些相关知识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非常实用。
对于学术研究、工程领域及相关行业人员而言,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核心概念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随机试验E:(1)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2)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3)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样本空间S: E 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 样本点(基本事件):E 的每个结果. 随机事件(事件):样本空间S 的子集.必然事件(S):每次试验中一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每次试验中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二. 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1.A ⊂B(事件B 包含事件A )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2.A∪B (和事件)事件A 与B 至少有一个发生.3. A ∩B=AB(积事件)事件A 与B 同时发生.4. A-B(差事件)事件A 发生而B 不发生.5. AB=? (A 与B 互不相容或互斥)事件A 与B 不能同时发生.6. AB=?且A ∪B=S (A 与B 互为逆事件或对立事件)表示一次试验中A 与B 必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发生. B=A, A=B .运算规则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德?摩根律 B A B A I Y = B A B A Y I = 三.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 对于E 的每一事件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A),称为事件A 的概率. (1)非负性 P(A)≥0 ; (2)归一性或规范性 P(S)=1 ;(3)可列可加性 对于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A 1,A 2,…(A i A j =φ, i ≠j, i,j=1,2,…),P(A 1∪A 2∪…)=P( A 1)+P(A 2)+… 2.性质(1) P(?) = 0 , 注意: A 为不可能事件 P(A)=0 . (2)有限可加性 对于n 个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A 1,A 2,…,A n ,P(A 1∪A 2∪…∪A n )=P(A 1)+P(A 2)+…+P(A n ) (有限可加性与可列可加性合称加法定理) (3)若A ⊂B, 则P(A)≤P(B), P(B-A)=P(B)-P(A) . (4)对于任一事件A, P(A)≤1, P(A)=1-P(A) .(5)广义加法定理 对于任意二事件A,B ,P(A ∪B)=P(A)+P(B)-P(AB) . 对于任意n 个事件A 1,A 2,…,A n…+(-1)n-1P(A 1A 2…A n )四.等可能(古典)概型1.定义 如果试验E 满足:(1)样本空间的元素只有有限个,即S={e 1,e 2,…,e n };(2)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相等,即P(e 1)=P(e 2)=…= P(e n ).则称试验E 所对应的概率模型为等可能(古典)概型.2.计算公式 P(A)=k / n 其中k 是A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n 是S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 五.条件概率1.定义 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P(B|A)=P(AB) / P(A) ( P(A)>0).2.乘法定理 P(AB)=P(A) P (B|A) (P(A)>0); P(AB)=P(B) P (A|B) (P(B)>0). P(A 1A 2…A n )=P(A 1)P(A 2|A 1)P(A 3|A 1A 2)…P(A n |A 1A 2…A n-1) (n ≥2, P(A 1A 2…A n-1) > 0)3. B 1,B 2,…,B n 是样本空间S 的一个划分(B i B j =φ,i ≠j,i,j=1,2,…,n, B 1∪B 2∪…∪B n =S) ,则当P(B i )>0时,有全概率公式 P(A)=()()i ni i B A P B P ∑=1当P(A)>0, P(B i )>0时,有贝叶斯公式P (B i |A)=()()()()()()∑==ni i i 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P AB P 1. 六.事件的独立性1.两个事件A,B,满足P(AB) = P(A) P(B)时,称A,B 为相互独立的事件. (1)两个事件A,B 相互独立? P(B)= P (B|A) .(2)若A 与B,A 与B ,A 与B, ,A 与B 中有一对相互独立,则另外三对也相互独立.2.三个事件A,B,C 满足P(AB) =P(A) P(B), P(AC)= P(A) P(C), P(BC)= P(B) P(C),称A,B,C 三事件两两相互独立. 若再满足P(ABC) =P(A) P(B) P(C),则称A,B,C 三事件相互独立.3.n 个事件A 1,A 2,…,A n ,如果对任意k (1<k ≤n),任意1≤i 1<i 2<…<i k ≤n.有()()()()kki i i i i i A P A P A P A A A P ΛΛ2121=,则称这n 个事件A 1,A 2,…,A n 相互独立.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1.在随机试验E 的样本空间S={e}上定义的单值实值函数X=X (e)称为随机变量.2.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x)=P{X ≤x} , x 是任意实数. 其性质为:(1)0≤F(x)≤1 ,F(-∞)=0,F(∞)=1. (2)F(x)单调不减,即若x 1<x 2 ,则 F(x 1)≤F(x 2). (3)F(x)右连续,即F(x+0)=F(x). (4)P{x 1<X≤x 2}=F(x 2)-F(x 1).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 (只能取有限个或可列无限多个值的随机变量)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P{X= x k }= p k (k=1,2,…) 也可以列表表示. 其性质为: (1)非负性 0≤P k ≤1 ; (2)归一性 11=∑∞=k k p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F(x)=∑≤xX k k P 为阶梯函数,它在x=x k (k=1,2,…)处具有跳跃点,其跳跃值为p k =P{X=x k } .3.三种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1)X~(0-1)分布 P{X=1}= p ,P{X=0}=1–p (0<p<1) .(2)X~b(n,p)参数为n,p 的二项分布P{X=k}=()kn k p p k n --⎪⎪⎭⎫ ⎝⎛1(k=0,1,2,…,n) (0<p<1) (3))X~?(?)参数为?的泊松分布 P{X=k}=λλ-e k k !(k=0,1,2,…) (?>0)三.连续型随机变量1.定义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x)可以表示成某一非负函数f(x)的积分F(x)=()dt t f x⎰∞-,-∞< x <∞,则称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f (x)称为X 的概率密度(函数).2.概率密度的性质(1)非负性 f(x)≥0 ; (2)归一性 ⎰∞∞-dx x f )(=1 ;(3) P{x 1<X ≤x 2}=⎰21)(x x dx x f ; (4)若f (x)在点x 处连续,则f (x)=F / (x) .注意:连续型随机变量X 取任一指定实数值a 的概率为零,即P{X= a}=0 . 3.三种重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1)X ~U (a,b) 区间(a,b)上的均匀分布 ⎩⎨⎧=-0)(1a b x f 其它b x a << .(2)X 服从参数为?的指数分布.()⎩⎨⎧=-0/1θθx ex f 00≤>x x 若若 (?>0).(3)X~N (?,?2)参数为?,?的正态分布 222)(21)(σμσπ--=x e x f -?<x<?, ?>0.特别, ?=0, ?2 =1时,称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记为X~N (0,1),其概率密度2221)(x e x -=πϕ ,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Φ∞--xt dt e x 2221)(π, ?(-x)=1-Φ(x) .若X ~N ((?,?2), 则Z=σμ-X ~N (0,1), P{x 1<X ≤x 2}=Φ(σμ-2x )-Φ(σμ-1x ).若P{Z>z ?}= P{Z<-z ?}= P{|Z|>z ?/2}= ?,则点z ?,-z ?, ?z ?/ 2分别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上,下,双侧?分位点. 注意:?(z ?)=1-? , z 1- ?= -z ?. 四.随机变量X 的函数Y= g (X)的分布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函数若g(x k ) (k=1,2,…)的值全不相等,则由上表立得Y=g(X)的分布律.若g(x k ) (k=1,2,…)的值有相等的,则应将相等的值的概率相加,才能得到Y=g(X)的分布律.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若X 的概率密度为f X (x),则求其函数Y=g(X)的概率密度f Y (y)常用两种方法: (1)分布函数法 先求Y 的分布函数F Y (y)=P{Y ≤y}=P{g(X)≤y}=()()dx x f ky X k∑⎰∆其中Δk (y)是与g(X)≤y 对应的X 的可能值x 所在的区间(可能不只一个),然后对y 求导即得f Y (y)=F Y /(y) .(2)公式法 若g(x)处处可导,且恒有g /(x)>0 (或g / (x)<0 ),则Y=g (X)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为 ()()()()⎩⎨⎧'=0y h y h f y f X Y 其它βα<<y其中h(y)是g(x)的反函数 , ?= min (g (-?),g (?)) ?= max (g (-?),g (?)) .如果 f (x)在有限区间[a,b]以外等于零,则 ?= min (g (a),g (b)) ?= max (g (a),g (b))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一.二维随机变量与联合分布函数1.定义 若X 和Y 是定义在样本空间S 上的两个随机变量,则由它们所组成的向量(X,Y)称为二维随机向量或二维随机变量.对任意实数x,y,二元函数F(x,y)=P{X ≤x,Y ≤y}称为(X,Y)的(X 和Y 的联合)分布函数. 2.分布函数的性质(1)F(x,y)分别关于x 和y 单调不减.(2)0≤F(x,y)≤1 , F(x,- ?)=0, F(-?,y)=0, F(-?,-?)=0, F(?,?)=1 .(3) F(x,y)关于每个变量都是右连续的,即 F(x+0,y)= F(x,y), F(x,y+0)= F(x,y) . (4)对于任意实数x 1<x 2 , y 1<y 2P{x 1<X ≤x 2 , y 1<Y ≤y 2}= F(x 2,y 2)- F(x 2,y 1)- F(x 1,y 2)+ F(x 1,y 1)二.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律1.定义 若随机变量(X,Y)只能取有限对或可列无限多对值(x i ,y j ) (i ,j =1,2,… )称(X,Y)为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并称P{X= x i ,Y= y j }= p i j 为(X,Y)的联合分布律.也可列表表示.2.性质 (1)非负性 0≤p i j ≤1 . (2)归一性 ∑∑=i jij p 1 . 3. (X,Y)的(X 和Y 的联合)分布函数F(x,y)=∑∑≤≤x x yy ij i j p三.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联合概率密度1.定义 如果存在非负的函数f (x,y),使对任意的x 和y,有F(x,y)=⎰⎰∞-∞-yxdudv v u f ),( 则称(X,Y)为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称f(x,y)为(X,Y)的(X 和Y 的联合)概率密度. 2.性质 (1)非负性 f (x,y)≥0 . (2)归一性 1),(=⎰⎰∞∞-∞∞-dxdy y x f .(3)若f (x,y)在点(x,y)连续,则yx y x F y x f ∂∂∂=),(),(2(4)若G 为xoy 平面上一个区域,则⎰⎰=∈Gdxdy y x f G y x P ),(}),{(.四.边缘分布1. (X,Y)关于X 的边缘分布函数 F X (x) = P{X ≤x , Y<?}= F (x , ?) . (X,Y)关于Y 的边缘分布函数 F Y (y) = P{X<?, Y ≤y}= F (?,y)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X,Y)关于X 的边缘分布律 P{X= x i }= ∑∞=1j ij p = p i · ( i =1,2,…) 归一性 11=∑∞=•i i p .关于Y 的边缘分布律 P{Y= y j }= ∑∞=1i ij p = p ·j ( j =1,2,…) 归一性 11=∑∞=•j j p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X,Y)关于X 的边缘概率密度f X (x)=⎰∞∞-dy y x f ),( 归一性1)(=⎰∞∞-dx x f X 关于Y 的边缘概率密度f Y (y)=x d y x f ⎰∞∞-),( 归一性1)(=⎰∞∞-dyy f Y五.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1.定义 若对一切实数x,y,均有F(x,y)= F X (x) F Y (y) ,则称X 和Y 相互独立.2.离散型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p i j = p i ··p ·j ( i ,j =1,2,…)对一切x i ,y j 成立.3.连续型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f (x,y)=f X (x)f Y (y)对(X,Y)所有可能取值(x,y)都成立. 六.条件分布1.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定义 设(X,Y)是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固定的j,若P{Y=y j }>0,则称,}{},{jj i j j i p p y Y P y Y x X P •=====P{X=x i |Y=y j }为在Y= y j 条件下随机变量X 的条件分布律. 同样,对于固定的i,若P{X=x i }>0,则称P{Y=y j |X=x i } 为在X=x i 条件下随机变量Y 的条件分布律.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定义随机变量X 离散型随机变量 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律P{X=x i }= p i ( i =1,2,…) 概率密度f (x)数学期望(均值)E(X) ∑∞=1i i i p x (级数绝对收敛) ⎰∞∞-dx x xf )((积分绝对收敛)方差D(X)=E{[X-E(X)]2} []∑-∞=12)(i i i p X E x ⎰-∞∞-dx x f X E x )()]([2=E(X 2)-[E(X)]2 (级数绝对收敛) (积分绝对收敛) 函数数学期望E(Y)=E[g(X)] i i i p x g ∑∞=1)((级数绝对收敛) ⎰∞∞-dx x f x g )()((积分绝对收敛)标准差?(X)=√D(X) . 二.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1. c 为为任意常数时, E(c) = c , E(cX) = cE(X) , D(c) = 0 , D (cX) = c 2 D(X) .2.X,Y 为任意随机变量时, E (X ±Y)=E(X)±E(Y) .3. X 与Y 相互独立时, E(XY)=E(X)E(Y) , D(X ±Y)=D(X)+D(Y) .4. D(X) = 0 ⇔ P{X = C}=1 ,C 为常数.三.六种重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E(X) D(X) 1.X~ (0-1)分布P{X=1}= p (0<p<1) p p (1- p) 2.X~ b (n,p) (0<p<1) n p n p (1- p) 3.X~ ?(?) ? ?,}{},{•=====i ji i j i p p x X P y Y x X P4.X~ U(a,b) (a+b)/2 (b-a) 2/125.X 服从参数为?的指数分布 ? ?26.X~ N (?,?2) ? ?2 四.矩的概念随机变量X 的k 阶(原点)矩E(X k ) k=1,2,… 随机变量X 的k 阶中心矩E{[X-E(X)] k }随机变量X 和Y 的k+l 阶混合矩E(X k Y l ) l=1,2,…随机变量X 和Y 的k+l 阶混合中心矩E{[X-E(X)] k [Y-E(Y)] l }第六章 样本和抽样分布一.基本概念总体X 即随机变量X ; 样本X 1 ,X 2 ,…,X n 是与总体同分布且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样本值x 1 ,x 2 ,…,x n 为实数;n 是样本容量.统计量是指样本的不含任何未知参数的连续函数.如:样本均值∑==n i i X n X 11 样本方差()∑--==n i iX X n S 12211 样本标准差S 样本k 阶矩∑==n i k i k X n A 11( k=1,2,…) 样本k 阶中心矩∑-==ni k i k X X n B 1)(1( k=1,2,…)二.抽样分布 即统计量的分布1.X 的分布 不论总体X 服从什么分布, E (X ) = E(X) , D (X ) = D(X) / n . 特别,若X~ N (?,?2 ) ,则 X ~ N (?, ?2 /n) .2.?2分布 (1)定义 若X ~N (0,1) ,则Y =∑=ni i X 12~ ?2(n)自由度为n 的?2分布.(2)性质 ①若Y~ ?2(n),则E(Y) = n , D(Y) = 2n .②若Y 1~ ?2(n 1) Y 2~ ?2(n 2) ,则Y 1+Y 2~ ?2(n 1 + n 2). ③若X~ N (?,?2 ), 则22)1(σS n -~ ?2(n-1),且X 与S 2相互独立.(3)分位点 若Y~ ?2(n),0< ? <1 ,则满足的点)()(),(),(22/122/212n n n n ααααχχχχ--和分别称为?2分布的上、下、双侧?分位点. 3. t 分布(1)定义 若X~N (0,1),Y~ ?2(n),且X,Y 相互独立,则t=nY X ~t(n)自由度为n 的t 分布.(2)性质①n →∞时,t 分布的极限为标准正态分布.②X ~N (?,?2 )时, nS X μ-~ t (n-1) . ③两个正态总体相互独立的样本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X~ N (?1,?12 ) 且?12=?22=?2 X 1 ,X 2 ,…,X n1 X S 12 Y~ N (?2,?22 ) Y 1 ,Y 2 ,…,Y n2 Y S 22则 212111)()(n n S Y X w +---μμ~ t (n 1+n 2-2) , 其中 2)1()1(212222112-+-+-=n n S n S n S w (3)分位点 若t ~ t (n) ,0 < ?<1 , 则满足的点)(),(),(2/n t n t n t ααα±-分别称t 分布的上、下、双侧?分位点. 注意: t 1- ? (n) = - t ? (n).4.F 分布 (1)定义 若U~?2(n 1), V~ ?2(n 2), 且U,V 相互独立,则F =21n V n U ~F(n 1,n 2)自由度为(n 1,n 2)的F 分布.(2)性质(条件同3.(2)③)22212221σσS S ~F(n 1-1,n 2-1)(3)分位点 若F~ F(n 1,n 2) ,0< ? <1,则满足的点),(),(),,(),,(212/1212/21121n n F n n F n n F n n F αααα--和分别称为F 分布的上、下、双侧?分位点. 注意: .).(1),(12211n n F n n F αα=-第七章 参数估计一.点估计 总体X 的分布中有k 个待估参数?1, ?2,…, ?k .X 1 ,X 2 ,…,X n 是X 的一个样本, x 1 ,x 2 ,…,x n 是样本值.1.矩估计法先求总体矩⎪⎩⎪⎨⎧===),,,(),,,(),,,(2121222111k k k k k θθθμμθθθμμθθθμμΛΛΛ解此方程组,得到⎪⎩⎪⎨⎧===),,,(),,,(),,,(2121222111k k k k k μμμθθμμμθθμμμθθΛΛΛ,以样本矩A l 取代总体矩? l ( l=1,2,…,k)得到矩估计量⎪⎪⎩⎪⎪⎨⎧===∧∧∧),,,(),,,(),,,(2121222111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A ΛΛΛθθθθθθ,若代入样本值则得到矩估计值. 2.最大似然估计法若总体分布形式(可以是分布律或概率密度)为p(x, ?1, ?2,…, ?k ),称样本X 1 ,X 2 ,…,X n的联合分布∏==ni k i k x p L 12121),,,,(),,,(θθθθθθΛΛ为似然函数.取使似然函数达到最大值的∧∧∧k θθθ,,,21Λ,称为参数?1, ?2,…,?k 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代入样本得到最大似然估计量.若L(?1, ?2,…, ?k )关于?1, ?2,…, ?k 可微,则一般可由 似然方程组0=∂∂i L θ 或 对数似然方程组 0ln =∂∂iLθ (i =1,2,…,k) 求出最大似然估计. 3.估计量的标准(1) 无偏性 若E(∧θ)=?,则估计量∧θ称为参数?的无偏估计量.不论总体X 服从什么分布, E (X )= E(X) , E(S 2)=D(X), E(A k )=?k =E(X k ),即样本均值X ,样本方差S 2,样本k 阶矩A k 分别是总体均值E(X),方差D(X),总体k 阶矩?k 的无偏估计,(2)有效性 若E(∧θ1 )=E(∧θ2)= ?, 而D(∧θ1)< D(∧θ2), 则称估计量∧θ1比∧θ2有效. (3)一致性(相合性) 若n →∞时,θθP→∧,则称估计量∧θ是参数?的相合估计量. 二.区间估计1.求参数?的置信水平为1-?的双侧置信区间的步骤(1)寻找样本函数W=W(X 1 ,X 2 ,…,X n ,?),其中只有一个待估参数?未知,且其分布完全确定.(2)利用双侧?分位点找出W 的区间(a,b),使P{a<W <b}=1-?.(3)由不等式a<W<b 解出θθθ<<则区间(θθ,)为所求.2.单个正态总体待估参数 其它参数 W 及其分布 置信区间? ?2已知 n X σμ-~N (0,1) (2/ασz n X ±) ? ?2未知n S X μ-~ t (n-1) )1((2/-±n t n S X α ?2 ?未知22)1(σS n -~ ?2(n-1) ))1()1(,)1()1((22/1222/2-----n S n n S n ααχχ 3.两个正态总体(1)均值差? 1-? 2 其它参数 W 及其分布 置信区间已知2221,σσ 22212121)(n n Y X σσμμ+--- ~ N(0,1) )(2221212n n z Y X σσα+±- 未知22221σσσ== 212111)(n n S Y X w +---μμ~t(n 1+n 2-2) )11)2((21212n n S n n t Y X w +-+±-α 其中S w 等符号的意义见第六章二. 3 (2)③. (2) ? 1,? 2未知, W=22212221σσS S ~ F(n 1-1,n 2-1),方差比?12/?22的置信区间为 注意:对于单侧置信区间,只需将以上所列的双侧置信区间中的上(下)限中的下标?/2改为?,另外的下(上)限取为-? (?)即可.。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结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结笔记
以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总结笔记: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数学学科。
2 .随机现象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试验或观察,结果不确定的
现象。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概率空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边缘分布、条件概率、独立性、随机变量的函数等。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应用范围包括金融、统计、物理、化学、工程
等领域。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用的方法包括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
系数、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
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原则是公理化原则,即要满足一定的数
学条件,如非负性、规范性、可列可加性等。
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
性,以及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下的决策和推断问题。
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这个学科的发
展不仅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也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方法包括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多做练
习题,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理解和应用,以及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考研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
考研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引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考研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档旨在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复习。
第一部分:概率论基础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样本空间: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2. 概率的定义古典定义:适用于有限样本空间,每个样本点等可能发生。
频率定义:长期频率的极限。
主观定义:基于个人信念或偏好。
3. 概率的性质非负性:概率值非负。
归一性:所有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
加法定理:互斥事件概率的和。
4.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条件概率:已知一个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独立性: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乘积。
5.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可能取有限个或可数无限个值。
连续型随机变量:可能取无限连续区间内的任何值。
分布函数:随机变量取值小于或等于某个值的概率。
第二部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概率质量函数: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取特定值的概率。
常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分布等。
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在某区间的概率密度。
常见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3.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联合分布:描述多个随机变量联合取值的概率。
边缘分布:从联合分布中得到的单一随机变量的分布。
条件分布:给定一个随机变量的条件下,另一个随机变量的分布。
第三部分:数理统计基础1.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
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量。
2. 参数估计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单个值。
区间估计:在一定概率下,总体参数落在某个区间的估计。
3. 假设检验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研究问题中的两个对立假设。
检验统计量:用于决定是否拒绝原假设的量。
考研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
f
(z
y,
y) d
y
或
f X Y
(z)
f (x, z x) d x .
记 f X * fY
f X Y (z)
fX (z y) fY ( y) d y
fX
(x)
fY
(z
x)
d
x
,其中除继上述条件,且
X
和 Y 相互独立,边缘密度分别为 fX(x)和 fY(y).
若 X 和 Y 相互独立且 X~N(μ1,σ12),记 Y~N(μ2,σ22),则对 Z=X+Y 有 Z~N(μ1+μ2, σ12+σ22). 1.上述结论可推广至 n 个独立正态随机变量.2.有限个独立正态随机变量的线性组合仍服 从正态分布.
独 立 条 件 或 可 等 价 为 : 连 续 型 : f(x , y)=fx(x)fy(y) ; 离 散 型 : P{X=xi , Y=yj}=P{X=xi}P{Y=yj}.
对于二维正态随机变量(X,Y),X 和 Y 相互对立的充要条件是:参数 ρ=0.
上述概念可推广至 n 维随机变量,要注意的是边缘函数或边缘密度也是多元(1~n-1 元)的.
设 X 密 度 函 数 fX(x) , x , 若
Y=X2
,
则
fY
(
y)
2
1
y
[
f
X
(
y ) fX (
y )], y 0
0,
y0
若设 X~N(0,1),则有
fY
(
y)
1 y1 2e y 2, y 0 2
0,
y0
设 X 密度函数 fX(x),设 g(x)处处可导且恒有 g′(x)>0(或 g′(x)<0),则 Y=g(X)是连续型随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有
E ( Xi ) = 0,
D( Xi )
=
1 12
,
i
= 1,L,1500.
1500
∑ 记 X = Xi ,由题意和定理 1 有 i =1
P{ X > 15} = 1− P{ X ≤ 15} = 1− P{−15 ≤ X ≤ 15}
⎧
=
1
−
P
⎪ ⎨
−15
≤
⎪ ⎩
1500
1 12
X −0 ≤
150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笔记九
(1)若取 1500 个数相加,问误差总和的绝对值超过 15 的概率是多少? (2)可将多少个数加在一起使得误差总和的绝对值小于 10 的概率为 0.90。
解 (1)设每个数的取整误差为 Xi (i = 1, 2,L,1500) ,则
fXi
(
x
)
=
⎧1, ⎨⎩0,
−0.5 < x < 0.5 其它
由定理 1 得
∑ lim
n→∞
P
⎧⎪ ⎨ ⎩⎪
ηn − np
np (1− p)
≤
x⎪⎫⎬ ⎭⎪
=
lim
n→∞
⎧
P
⎪⎪ ⎨
⎪
n
Xk − np
k =1
np (1− p)
≤
⎫ x⎪⎬⎪
⎪
⎩⎪
⎭⎪
∫x
=
1
− t2
e 2 dt
−∞ 2π
上述定理表明,正态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因此当 n 充分大时可利用 (2)式来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
定理 2 棣莫弗-拉普拉斯(De Moivre-Laplace)定理#设随机变量
ηn (n = 1, 2,L) 服从参数为 n, p (0 < p < 1) 的二项分布,则对任意实数 x,恒有
∫ lim
n→∞
p
⎧⎪ ⎨ ⎪⎩
ηn − up
up (1− p)
≤
x
⎪⎫ ⎬
⎪⎭
=
x −∞
1
− t2
e 2 dt
在第四章中我们学习了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和方差等重要概
念。方差反映了随机变量离开数学期望的平均偏离程度。如果随机变量 X 的数
{ } 学期望为 E(X),方差为 D(X),那么对任意给定的正数 ε ,事件 X − E ( X ) ≥ ε
发生的概率 P{ X − EX ≥ ε} 应该与 D(X)有一定的关系,概略地说,如果 D(X)
∑ ∑ E(Yn )
=
E
⎡ ⎢⎣
1 n
n K =1
XK
⎤ ⎥⎦
=
1 n
n K =1
E
(
XK
)
=
µ
∑ ∑ D (Yn
)
=
D
⎡ ⎢⎣
1 n
n K =1
XK
⎤ ⎥⎦
=
1 n2
n
D(
K =1
XK
)
=
σ2 n
由契贝晓夫不等式得
σ2
∑ 1 ≥
P
⎧ ⎨ ⎩
1 n
n
XK
K =1
−µ
<
ε
⎫ ⎬
≥
1−
⎭
n ε2
.
上式中令 n → ∞ ,则有
条件下,n 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当 n 无限增大时,几乎变成一个
常数了。这一定理从理论上说明了大量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具有稳定性。这为实
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在进行精密测量时,人们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
往往要进行若干次重复测量,然后取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定理 2 称为契贝晓
夫定理。
定理 3 贝努里定理(Bernoulli)设 m 是 n 次独立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次数,
差: E ( XK ) = µ, D ( XK ) = σ 2 (k = 1, 2,L) ,作前 n 个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
∑ Yn
=
1 n
n k =1
XK
,
则对 ∀ε > 0 有
{ } ∑ lim P
n→∞
Yn − µ < ε
=
⎧
lim
n→∞
P
⎨ ⎩
1 n
n k =1
Xk
−µ
<
ε
⎫ ⎬
=
1
⎭
证 由于
二、 中心极限定理
本节介绍的中心极限定理研究随机变量之和在什么条件下,其极限分布是正 态分布。直观上看,如果-随机变量所描述的随机现象是由大量相互独立的随机 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而且各因素对总影响的作用相对均匀,则这个随机变量就服 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下述的中心极限定理将以严格的数学形式来表达这一结 果。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笔记九
主 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笔记 学习时间:整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笔记九
一、 大数定律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指出,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发现,虽然随机事件在某次试验 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却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随 着试验次数的增多,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于某个常数。如在 n 重贝努里试验
依照上述定义,贝努里大数定理表明频率
m n
依概率收敛于
P,即
m n
⎯P⎯→
p
(
n
→
∞
)
∑ 契贝晓夫大数定理表明,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
1 n
n k =1
XK
依概率收敛于数学期
望 E( XK ) = µ ,即
∑ 1
n
n k =1
XK
⎯P⎯→ µ
(n
→
∞)
由此可见,大数定律本质上就是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依概率收敛于常数,在 大量随机现象中,这些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一般都具有这种稳定性,也就是说, 现象的具体实现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随机偏差,而大量随机现象共同作用时,由于 这些偏差相互抵消,相互补偿,以至使平均结果趋于稳定。大数定律以严格的数 学形式表达了这种稳定性。
p 是事件 A 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0<p<1),则对任意 ε > 0 ,有
{ } lim P m − p < ε =1
n→∞
n
证
令
XK
=
⎧1 ⎨⎩0
若在第K次试验中A发生 若在第K次试验中A不发生
K = 1, 2,L, n
n
∑ 则 m = XK ,由于 XK 只依赖于第 K 次试验,而各次试验相互独立,于是 k =1
件的概率。
贝努里定理说明了大数次重复试验下所呈现的客观规律,所以也称为贝努里
大数定律,这个定理是最早的一个大数定理,是贝努里在 1713 年的一本著作《猜
测术》中证明的。
在上述契贝晓夫定理和贝努里定理中,形如
∑ lim
n→∞P⎧ ⎨源自⎩1 nn k =1
XK
−µ
<
ε
⎫ ⎬
=
1,
⎭
{ } lim P
n→∞
1 12
⎫
15
⎪ ⎬
1500
1⎪ 12 ⎭
= 1− P ⎧⎨−1.342 ≤ X − 0 ≤ 1.342⎫⎬
⎩
125
⎭
≈ 1− ⎡⎣Φ (1.342) − Φ (−1.342)⎤⎦ = 2 ⎡⎣1− Φ (1.342)⎤⎦ = 2[1− 0.9099] = 0.1802
故所有误差总和的绝对值超过 15 的概率约等于 0.18。 (2)设加数的个数为 n,由题意,求 n,使
定理 1 (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设随机变量 X1, X2 ,L, Xn ,L相互独
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数学期望和方差:
E ( XK ) = µ, D ( XK ) = σ 2 > 0( K = 1, 2,L) ,则随机变量
∑ ∑ ∑ Yn
=
n
XK
K =1
−
E
⎛ ⎜⎝
n K =1
X
K
⎛n ⎞
家属可从保险公司领取 10000 元。
(1) 求保险公司一年获利不小于 200000 的概率?
(2) 保险公司亏本的概率?
解 记一年里这 3000 人中的死亡人数为 X,则
中,若以
m
记
n
次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次数,则
m n
是这
n
次试验中事件
A
发生
的频率,当试验次数
n
充分大时,频率 m 接近于某个固定的常数,这就是所谓 n
频率的稳定性,这固定的常数就是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即:
n
重贝努里试验:频率
m n
⎯n⎯充分⎯大⎯→ P (事件
A
的概率)
由此可见,讨论频率
P{ X
− EX
≥ε}= ∫
f
(
x
)
dx
≤
∫
[
x
− EX ε2
]2
f
( x) dx
x − EX ≥ ε x − EX ≥ 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笔记九
∫ ≤
1 ε2
∞ [x − EX ]2 f ( x) dx
−∞
=
1 ε2
D
(
X
)
.
在上式中,若取 ε = 2 DX ,则有
{ } P{ X − EX ≥ ε} = P X − EX ≥ 2 DX
证明略。 上述定理 1 表明,当 n 充分大时,在定理条件下,Yn 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