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四部分 第一讲 专题二 断句和翻译

合集下载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三部分 第一讲 专题一 对象、特征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三部分 第一讲 专题一 对象、特征

专题一对象、特征(2013·安徽)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西塘古镇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

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

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

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

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圩。

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曰: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

西侧联曰: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

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

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

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

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了“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

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

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中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

陕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考点突破:七年级上下册4份

陕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考点突破:七年级上下册4份

陕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考点突破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考点突破 (1)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5)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考点突破 (9)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13)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考点突破一、知识点归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痴.想(chī)凝.成(nínɡ)诱惑.(huò)屡.次(lǚ) 耸.立(sǒnɡ) 喧腾.(ténɡ)一瞬.(shùn) 目眩.(xuàn) 迂.回(yū)嘲.笑(cháo) 啜.泣(chuò) 迸.溅(bènɡ)沉淀.(diàn) 琼.浆(qiónɡ) 纳罕.(hǎn)嶙峋.(xún) 枯槐.(huái) 伫.立(zhù)酒酿.(niànɡ) 伶.仃(línɡ) 熄.灭(xī)缀.连(zhuì) 船舶.(bó) 盘虬.(qiú)倔.强(jué) 弧.线(hú) 珍珠链.(liàn)洗濯.(zhuó) 黎.明(lí) 掷.地(zhì)蜕.化(tuì) 抖擞.(sǒu) 发髻.(jì)镶.上(xiānɡ) 水藻.(zǎo) 弥.漫(mí)绫.纱(línɡ) 化石吟.(yín) 崩塌.(tā)憔悴.(cuì) 榆.杨(yú) 诅.咒(zǔ)峰峦.(luán) 冰雹.(báo) 诀.别(jué)荡漾.(yànɡ) 吐蕾.(lěi) 丫杈.(chà)恍.然(huǎnɡ) 焕.然(huàn) 羚.羊(línɡ)怦.怦(pēnɡ) 犄.角(jī) 玷.污(diàn)脊.梁骨(jǐ) 碌.碌(lù) 绽.开(zhàn)2.给多音字注音。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讲 语段综合 专题一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讲 语段综合 专题一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第四讲语段综合句。

题目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变换考查关联词语、词语衔接排序。

题量3道,分值3分。

提升解答本题型的能力,要重点掌握《说明》中提到的几种常见的语病类型,还有常用标点的运用,特别是易混标点的辨析。

,真题体验) 1.(2014·陕西5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

②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③就像一个人一样,使一个人富裕起来是容易的,给一个人一百万就富裕起来了。

④________,使一个人有文化、有气质是很难的。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或: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3)第④句的横线上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但是(或:可是)2.(2013·陕西5题)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

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

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__B__、__C__、__A__的回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3)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③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无悔B.充实C.持久点拨:所填的词语要与前文相对应:“激情奋斗的青春”对应“充实”;“顽强拼搏的青春”对应“持久”;“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对应“无悔”。

陕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 综合性探究学习 专题一 口语交际

陕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 综合性探究学习 专题一 口语交际

专题一口语交际,经典回放) 1.(2014·长沙)下列陈述(或做法)不得体的一项是()A.为了欢迎来访的兄弟省教师代表参观团,学校挂出了欢迎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B.毕业了,张小明在王丽丽的毕业留言本上写下一则赠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D.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答案】 C2.(2014·襄阳)每次家里来客人,谈到萧峰时,妈妈总爱说萧峰的缺点,虽然是半开玩笑似的,但让萧峰很不好意思。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过后会怎样对妈妈表达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妈妈,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不要老是当着人说我的缺点,其实我的优点比缺点多得多,您要多鼓励我,这样我才会越来越有信心,也会越来越优秀啊。

3.(2014·达州)根据如下材料,完成活动内容。

据央视报道,5月29日,杭州的一名普通客车司机吴斌驾驶着由无锡开往杭州的长途客车,正平稳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车外飞来一铁块穿透挡风玻璃后,击中了他的腹部。

为防止客车失控,吴师傅忍着极度疼痛,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一系列制动程序:扶稳方向盘,手动刹车,打开汽车双闪灯,将车安全地停靠路边,并提醒车上的乘客不要随意下车。

短短二十几秒的时间,保证了车上24位乘客安然无恙。

三天后,吴师傅却因伤势过重,离开了我们。

如果你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推荐人,请为创造这一“伟大瞬间”的吴师傅拟写30字以内的褒奖词。

陕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 第一讲 专题三 概括、探究、感悟

陕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 第一讲  专题三  概括、探究、感悟

• 二、探究写作目的的方法: • 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式直接表达出 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从文章的关键语句中就 能找到。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 描述(说明、议论)中显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隐蔽又分散在各 部分之中,这就需要在领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去综合概括作者的 观点和态度。注意从选文的开头句、中心句、结尾句入手,把作者对 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评价或事理的分析的句子找出来,以此为突破 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三、文言文感悟的方法: • 1.认真阅读选文。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 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 2.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 ,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 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 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
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答案】 要点: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 【点拨】 做好这一题,首先要搞清楚陶渊明的经历和写作本文时的 背景。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 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他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于是他坚决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长期隐居田园,并借助创
专题三 概括、探究、感悟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四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综述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四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综述

,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容易失分的题型。

因此,掌握此专题的命题规律和复习要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近年试卷可以看出:从选材上讲,课内外兼顾。

2012、2014两年均为课内外对比阅读,2013年虽选择了纯粹的课外文言文,但同学们看到文章人物并不陌生,该文与课内文章《晏子使楚》又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

从考查要点上讲,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翻译、归纳概括中心这几个考点从顺序、分值比重、出题方式上都比较稳定。

因此,同学们要分析和掌握这些命题规律,打好文言文的基本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方能在考场上坦然应对。

, 真题体验)一、(2014·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世家赞 《史记》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高山仰.止 仰望,敬仰 (2)不能去.云 离开 (3)没则已.焉 停止,消失 (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恨 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 A.⎩⎪⎨⎪⎧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 B.⎩⎪⎨⎪⎧然.心乡往之烨然.若神人 C.⎩⎪⎨⎪⎧当时则.荣入则.无法家拂士 D.⎩⎪⎨⎪⎧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难度中等。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四部分 第二讲 诗词鉴赏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四部分  第二讲 诗词鉴赏

第二讲 诗词鉴赏外篇目,或者为课内诗歌作者的课外篇目(如2013年考查的岑参);所选诗歌以绝句居多(2012、2014年均为七言绝句),也包含律诗(2013年为七言律诗)。

从题材上看,田园诗、送别诗、感怀诗近年来考查的几率要高一些。

在考点分布上,同学们要注意多从炼字、意境、作者态度等几方面去练习提升。

, 真题体验)一、(2014·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 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蘼芜(mí wú):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蘼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2013·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

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示例:同意。

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2015陕西中考语文复习备考

2015陕西中考语文复习备考

2015陕西中考语文复习备考语文教学头绪多,复习起来可谓是千头万绪,而且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也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到。

一般在结束新课后,我们会进行四个阶段的复习,分册复习,夯实基础;板块复习,突破考点;套题训练,能力养成;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这一方面估计和各位老师的做法大同小异,因此这方面不再赘述。

今天,我主要会把我们在中考复习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近五年陕西中考的语文试题(正、副题)这几样资料,我们会在九年级开学初进行研读、研讨。

新的《课程标准》重视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这些都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

通过分析近五年的中考试题,我们会对中考试卷的试题结构、命题内容、题型、题量、分值等方面的特点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这样在平常上课、复习、测试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字音字形的复习《课标》中对字的要求是:“识字量能达到3500个左右(能认准、能注音、能释义);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字。

”《中考说明》中明确:“重点考查我省所使用的教材中涉及到的常用汉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

(见附录一)近五年的试题中所考字词均出自附录一。

生字词的复习我们在九年级第一学期就已展开。

范围就是附录一中的2500个生字,按音序进行复习,时间上以周为单位。

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①明确任务,学生自查。

②组成四人生字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进行互相听写。

③小组制卷,班内测试,小组展开竞争。

然后年级上,每月进行一次总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样到了第二学期中考大复习的时候,这一块的任务量就小了,我们会根据以前的测试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特训。

(这里面主要包括多音字、形声字、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异、形近字、同音字尤其是同音异形字)如:去年中考字形题中出现的得意洋洋(扬扬)。

2015届中考语文考点知识总复习教案23

2015届中考语文考点知识总复习教案23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说明文阅读陕西中考考情分析与复习指南我省中考说明文的选材,一直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如2010年的《秦岭》、2011年的《古蜀栈道》、2012年的《丝路织锦》、2013年的《丰图义仓》,无不渗透着陕西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近年来的选文看,均为注重人文事物类的文化说明文,字数1000字左右。

2014年的选文《中国珠算》,仍然为文化事物类,选材背景却有些改变,从文化热点出发,命题思路与前些年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关于题型,填空、选择、简答,较为灵活。

同学们在平时课外阅读中应多选取一些有陕西地方特色的文化类说明文,同时留意文化热点,从阅读中提升提取信息、整合文意及概括的能力等。

,真题体验)一、(2014·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珠算王渝生①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

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

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

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插图记载是上1珠,下5珠。

午荣的《鲁班经》是上2珠,下5珠,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③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

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

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

201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俯瞰.(.kàn) 混.沌(hùn)胚.胎(pēi)影影绰.绰(ch uò)B.唱和.(hâ)遒劲.(jìn)灯盏.(zhǎn ).苦心孤诣.(zhǐ)C恣.情(zī)苋.菜(xiàn)屏.气(bǐng )不卑不亢.(háng)D.追溯.(shuō)薄.暮(bó)浸.润(qīn)自力更.生(gēng)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 合拢能奈如火如荼重峦叠障B. 嘹亮温训司空见贯郑重其是C. 隽永号淘开天辟地昂首挺立D. 调剂辐射一泻千里融会贯通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凝练表达。

校训中传递的价值观念,(结合契合融合)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2)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优势明显,文化先行(不言而喻无懈可击责无旁贷),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2)兴,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其真无马耶?。

(韩愈《马说》)(4),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5),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6),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7)客路青山外,。

(王湾《次北固山下》)( 8) 望长城内外,。

(毛泽东《沁园春雪》)(9),是跳舞,是音乐,是诗!(郭沫若《雷电颂》)(10),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①接受帮助是成长的便捷之路。

陕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_第1讲_字音与字形

陕西省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_第1讲_字音与字形

3.(2013· 资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C) A.面对不法分子肆无忌惮 的犯罪行为,公安干警临危不惧,殚 精竭虑,守 . . 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 地开展,而他却袖手旁 . 观,在一边喝凉茶 。 . B.这首诗写得太拗 口了,但他执拗 不改。/在中央大力发展畜 牧业的方针政 . . . 策指引下,川南的乡村,养殖业得到大力发展,家家户户牲畜 成群。 . C.他骑着骏 马在高山峻 岭中奔驰。/九曲河的浚 河工程,于去年年底圆满竣 . . . . 工。 D.他与官兵在大街上对峙 着,一副有恃 无恐的样子。/看你乳臭 未干的样子, . . . 却一身充满了铜臭 味。 .
• D.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 7.(2012·嘉兴、舟山)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寻(mì )觅春天的踪迹,感受色彩斑 斓的大自然;走进戏曲天地,品味民族文化悠长的(yùn)韵味;追寻人 类起源,体会古代神话永恒的(mèi)魅力;共话千古风流人物,激发心 中的仰(mù)慕之情……
8.(2014· 南京)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初夏,花园里一片烂漫。大小的蝴蝶翩 .piān 然起舞,令人 陶醉。 (2)社区组织亲子活动,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表演,让人忍俊不 禁 .jīn。 (3)报上登出招募“青奥志愿者”的启 shì事后,年轻人纷纷 前往报名。 (4)老人们聚会时谈笑风 shēnɡ 生,说起家乡的美食,更是赞 不绝口。
• (3)结构推形:有些词语结构比较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
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关系,它们或相反相对,或相互对照。
如“纷至沓来” , “纷”和“沓”字的意思一样 , 都是 “纷繁”。 • (4)探索来源:大部分成语都有来源,把握它们的形体,应 结合其最初来源和典故。如“程门立雪”成语中 , “程 ( 颐)”是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故不能写成“城”。 • (5)注意特殊:如“憔悴”与心理有关,故不能把“悴”写 成“瘁”。有些词语有固定的搭配 , 不能随意书写1)以《汉语拼音拼写规则》为依据来判断和书写字音。 • (2)形声字防止见字读半边。 • 如:“莘莘学子”的“莘”不读“xīn”,而读“shēn”; “吮”不读“yǔn”,而读“shǔn”。 • (3) 形 近 字 防 止 走 眼 而 误 读 。 如 “ 病 入 膏 肓 ” 的 “ 肓 (huānɡ)” 易 读 成 “ 盲 mánɡ” 、 “ 饮 鸩 止 渴 ” 的 “ 鸩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讲 语段综合 专题二 标点符号的运用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讲 语段综合 专题二 标点符号的运用

专题二标点符号的运用,经典回放) 1.(2014·扬州)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答案】 C2.(2014·随州)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

但关键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B.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

”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答案】 C3.(2014·泰安)下列句子中冒号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B.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C.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D.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答案】 A,思路点拨) 1.A选项虽然有疑问词“什么”,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没有问的意思,应该将问号改为逗号;B选项引号里面的内容不独立,只是整个句子的一部分,逗号应该放在引号的外面;D选项“高山青”是歌曲名称,不用引号,而应该用书名号。

2015届中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复习教案2

2015届中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复习教案2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跨界大课堂语文登山型创感学道读精美作品塑完美灵魂【自研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15分钟)自读自悟《成功》,15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通读全文,积累以下词语:“言简意赅(gāi)、繁琐(suǒ)、囊(náng)萤、焚(fén)、晷(guǐ)、嬉(xī)、蓦(mò)然回首、阑珊(lán shān)”等词的音与形。

晨读课(目标)(25分钟):1、全班同学齐读《成功》一遍,掌握以下词语的音与形:(15分钟)言简意赅(gāi)、繁琐(suǒ)、囊(náng)萤、焚(fén)、晷(guǐ)、嬉(xī)、蓦(mò)然回首、阑珊(lán shān)2、反复诵读课文第10段,尝试背诵。

(10分钟)【展示课导学】(课题:《成功》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晨读成果展示:1.内容:听写晨读识记的重点词语。

检效方式:在小黑板上听写。

检效时间:5分钟。

·学习主题:1、准确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训练课导学】巩固提升三级达标反馈训练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让人,乃众妙之门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

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

”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

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2015届中考语文考点知识总复习教案44

2015届中考语文考点知识总复习教案44

第三讲名篇名句默写陕西中考考情分析与复习指南名篇名句默写是陕西近年中考的必考题型,也是最为基础的考点之一。

从近三年考查形式来看,均为直接型默写,相比其他省份理解型、归类型默写,我省关于本专题的考查难度不算太大。

从考查内容来看,涉及古诗词曲、经典文言文、现代文及现代诗三大类。

其中,以古诗词为考查的重点。

相对难度又降低之处在于,10道题中可以相应选择6道作答,学生可以排除没有把握的题目,提高命中率。

2015年预测本部分的分值与考查模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不仅要能默写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而且要加强对其的理解与归类。

,真题体验)1.(2014·陕西4题)经典诗文默写。

[第(1)~(7)题,任选五题。

第(8)~(10)题,任选一题](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6)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8)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泰戈尔《金色花》)(9)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2.(2013·陕西4题)经典诗文默写。

[第(1)~(6)题,任选五题。

第(7)~(10)题,任选一题](1)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观刈麦》)(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陶渊明《桃花源记》)(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第二讲-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第二讲-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讲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在陕西近三年的中考试题中均有体现,且考查规律鲜明。

第(1)题为三个二字词语,且其中一个字相同;第(2)题为意思相近的三个四字成语。

解决这一类题目,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弄清各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同时更要掌握这几个近义词之间细微的差别,看在不同的语境下运用哪个词更为合适。

纵观全国中考,关于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考查许多地方均有涉及,且热度不减。

因此,在备战2015年中考时,同学们要重视对近义词的理解与辨析。

,真题体验) 1.(2014·陕西3题)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丧失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迷离迷惘迷醉)。

(2)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莫衷一是默不作声漠不关心),而焦裕禄同志却是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好干部。

2.(2013·陕西3题)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历史蕴含(蕴藏蕴含蕴蓄)着兴盛衰亡的深刻哲理,历史图片展《复兴之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

(2)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别具匠心(别开生面别出心裁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点拨: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1)题“蕴藏”指蓄积未显露或未发掘,运用范围比“蕴蓄”广,既可指抽象事物,如:群众~着极大的积极性;又可指具体事物,如:这里~着极其丰富的石油。

“蕴含”指蕴藏、包含,如:~哲理等。

“蕴蓄”指积蓄而未表露,常指人的某种情感,如:~怨气、~愤恨。

(2)题“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别开生面”指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3.(2012·陕西3题)请从括号里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三部分 第二讲 专题二 主题与标题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教学案:第三部分 第二讲 专题二 主题与标题

专题二主题与标题(2014·武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张安稳的睡床秦珍子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

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

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②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

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

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

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③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

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

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④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

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

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⑦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

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⑧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

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断句和翻译,经典回放)一、(2014·连云港)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周处刘义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①,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版)【注释】①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答案】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点拨】断句的关键是要弄清“俱”“皆谓”“更”的意思,“俱”,都、一起。

“皆谓”,都认为。

“更”,轮番、轮流。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2)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点拨】第一句要注意关键词“谓为”“横”“剧”的意思。

“谓为”,称为。

“横”,形容词作名词,祸害。

“剧”,厉害。

第二句要注意关键词“患”“令名”“彰”的意思。

“患”,担心。

“令名”,好名声。

“彰”,显露,传扬。

翻译时还要注意“志之不立”是宾语前置句,最后一句是反问句。

二、(2014·温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东坡[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筇杖:竹枝。

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答案】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点拨】“苏公”是人名,指苏东坡。

“像”指塑像,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好像”。

“乌”“紫”分别形容“帽”和“裘”,“乌帽紫裘”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戴着“乌帽”、穿着“紫裘”。

“是”是指示代词,“为”翻译为“是”。

此屋因“四壁皆画雪”而名为“雪堂”。

弄懂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断句就容易了。

2.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答案】 B【点拨】“布”是名词作动词,放置。

“增广”为“扩建”之意。

“为”表示“成为”。

“覆”即盖,覆盖,引申为建造。

“以”是“用”的意思。

对“颇败”二字的理解非常关键,必须根据语段中的断句来理解,如果认为破败的是木桥或木屋,则“人意”二字就难以理解了。

,解题技巧)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例:①已而/夕阳在山;②中/轩敞者为舱。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

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例: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例: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

例: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1.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

二、文言文翻译:1.特殊句式(1)判断句。

翻译时要加上“是”。

常见的句式有:①……者,……也②……者,……③……,……也④……,……者也。

此外还有“为”“则”“乃”“皆”等表示肯定判断。

(2)被动句。

文言文里,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有“被”的意思。

例:则人之食于虎,无怪矣。

(3)倒装句。

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如:何陋之有?②定语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

③状语后置。

如:战于长勺。

④谓语前置。

如: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

①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宾语:上使(之,指公子扶苏)外将兵。

④省量词: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都可省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我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

(6)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名题强化)一、(2014·江西)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立即,就,便) (2)比(等到)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士兵。

(把“三千”和“数万”翻译为“少量”和“众多”也可。

)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少时读书“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

后治学“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

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1)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

(2)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提升自我。

(3)学习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二、(2013·南京)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久而俱化[宋]洪迈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

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③独无俦④。

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

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