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简介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
初中文凭打天下
• ,当初初中毕业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正奋发前进时,家里 遭了火灾。华罗庚的父亲叫华瑞栋(字祥发),人称“华老 祥”。华老祥13岁当学徒,学做生意,非常精明能干,后来自 己开小店,规模渐大,扩展到几间门面,却不幸遭了火灾,烧 个干净。他收拾残局,在金坛“清河桥”东侧开了个号为“乾 生泰”的小店,主要是代卖棉花,从中拿点佣金,顺便卖点棉 线、火柴、蜡烛、香烟之类日用杂货。 • 这场大火烧掉了华老祥的生意场,也破灭了华罗庚的求学梦。 华罗庚辍学回家后,成天在那间小店里协助父亲忙进忙出。已 经爱上数学的他告诫自己:“绝不能这样沉沦下去!”于是, 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学数学,白天数铜钱,晚上算习题,抱着 王老师留下的几本数学书,入迷如痴,有时怠慢了顾客,有时 忘记了记账、收钱。有一次他终于把父亲惹火了,老头子把那 一大堆演算稿和书籍撕的撕、烧的烧,急得华罗庚抱着破书和 残稿满屋子团团转。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华罗庚的个人简介
•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江苏 省常州市金坛市人,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 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 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 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 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 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 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 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 “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 “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 “华—王方法”等。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 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 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1985年6 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 逝。
谢谢观看!
华罗庚的学生————陈景润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的贡献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研究了多 复变函数的积分表示和全纯域的性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的成果。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贡献包括:全纯域的几何理论、 积分表示、全纯映射等,这些成果对于多复变函数论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罗庚在几何学领域的贡献
深远的影响。
培养人才
华罗庚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的学生包括陈景润、王元等一
批杰出的数学家。
对华罗庚的纪念和评价
纪念活动
为了纪念华罗庚的卓越贡献,中国数 学会举办了华罗庚数学奖,该奖项是 中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评价
华罗庚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他的数学成就和贡献被国际数学界广泛 认可,他的一生也是中国数学发展的缩 影。
3
培养人才
华罗庚不仅致力于自己的研究工作,还非常注重 培养数学人才,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华罗庚的师德风范
关爱学生
华罗庚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经常为学生 答疑解惑,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言传身教
华罗庚在教育学生时不仅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 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培养良好学风
华罗庚对中国数学教育的贡献
推动普及教育
华罗庚非常重视数学普及教育,他通过撰写通俗易懂的小 册子和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向广大民众普及数学知识。
改革教材
华罗庚亲自参与编写教材,他主张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思 想来改造传统的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培养师资力量
华罗庚不仅注重学生的培养,还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他 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等方式,为中国数学教育界培养了一 大批优秀的教师。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9月12日),中国现代数学家,翻译家、科学普及家和社会活动家。
华罗庚早年生活在中国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年代,经历了艰苦的求学历程。
他自学数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数学系,师从丘成桐、南步庵和曾兴言等先进教授。
于1933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前往法国深造,师从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小弟子,也是丘成桐的恩师,希尔伯特问题的解决者Henry Cartan教授。
他在法国科学院研究中心攻读博士,于1936年获得数学博士学位。
华罗庚于1942年回到国内,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都十分显著。
他于1946年创办了中国数学会,并任第一届理事长。
1950年,他和同事李政道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原子能研究机构——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
1960年代初,他曾经主导过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重建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华罗庚受到迫害,并被关押、审查多年,直到1971年才得以重返教育事业。
华罗庚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分析和代数学方面。
他曾经通过广泛的阅读西方数学文献,将现代数学理论带回中国,对推动中国数学学科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也是运用代数方法解析数学问题的开拓者之一。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华罗庚发布了数百篇论文和数部书籍,涵盖了从数学基本理论到高等数学的各个分支。
其中,著名的论文包括1936年发表的《论代数域的赋值理论》、1949年发表的《关于雅可比矩阵之一拓逝始终的证明》等。
除了学术贡献之外,华罗庚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也非常重要。
他长期致力于推广科学知识和数学教育,曾经参与编辑《大众数学》杂志,并主编了多本数学教材和普及读物。
1958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被授予国务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1979年,他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99年,华罗庚被评选为“人民教育家”和“中国数学家”。
华罗庚简介
( 1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 年11 月12 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 年 6 月12 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华罗庚1924 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 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了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 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 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 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 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 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 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等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 2 )一些著名数学家对华罗庚的评价华裔旅美数学家(Filds 奖得主) 丘成桐在《数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说:“中国近代数学能超越西方或与之并驾齐驱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陈省身教授在示性类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冯康在有限元计算方面的工作……华先生在数论方面的贡献是大的,可是华先生在数论方面的工作不能左右全世界在数论方面的发展,他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是从外面引进来的观点和方法,可是他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贡献比西方至少早了十年, 海外的数学家都很尊重华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简介华罗庚(1910年– 1985年),中国数学家、教育家,著名的代数学家和数论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代数学之父”,是中国数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
他经历了动荡的时代,但一直坚持并发扬光大中国数学事业。
本文将依次从他的生平、学术成就、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平华罗庚于1910年10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家境贫寒。
1929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师从陈省身。
1931年,他因家庭经济原因,辍学回到家乡。
1932年,华罗庚应聘到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开始了他的数学教育生涯。
1937年,日军独占南京,华罗庚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南京,经过波折,最终逃到了内地。
1945年,华罗庚与家人一同赴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学习,受到了良好的学术环境的熏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回国,并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等职务。
1985年4月华罗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学术成就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涉及代数学、数论等多个学科。
他的代数几何学成果和雅可比证明问题,对国际代数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中华罗庚定理更被誉为“近世代数几何的第一定理”。
在数论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七十年代数问题和四平方和猜想证明、多项式同余定理,这些都让华罗庚在数学史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此外,华罗庚还积极投身于中国数学的推广与普及工作,通过编写高等数学教材等方式丰富了中国数学教育的版图。
影响华罗庚对数学界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着很高的声望。
他常年在海外学术界活动,曾多次担任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主席,并是美国数学学会的会员。
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成就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坚持原创、勇攀高峰、勇闯新路的精神,也使学界对华罗庚非常推崇。
总结华罗庚是一位既有学术成就,又非常注重数学教育的杰出学者,他无愧于“中国数学之父”,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的先驱和开拓者才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数学。
回顾华罗庚的一生,不仅对他个人出色的学术成就慨叹不已,更让我们感受到他不屈不挠、执着不断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面丰功伟绩的数学学术旗帜,对我们今天潜心学习数学并攀登学术高峰也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
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基点。
■早年学习时期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简介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 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 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 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 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 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 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 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 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 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 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 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 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 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 华大学.
三、华罗庚的名言积累
关于天才
(1)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 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 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3)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我最喜欢的数学家华罗庚
”人有华了罗知庚识很,不就甘华会心具罗地备说庚各道种:早分“析年能能否的力想,出研一究种办领法来域计是算一解下呢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 他”回顽家 强乡地一自面学帮到其助18父岁广亲。为在“人乾生知泰,”这国个只际有间一间颇小门具面盛的杂名货店的里“干活中、记国账解,一析面继数续论钻研学数学派。”即华罗庚 他他的回故 家事乡-一打面破帮砂开助锅父创问亲到的在底“学乾生派泰,”这该个只学有派一间对小门于面质的杂数货店分里布干活问、记题账与,一哥面继德续巴钻研赫数学猜。想做出了许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 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 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 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 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 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 法”等。
成就贡献(一)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 和开拓者。
多重大贡献。 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 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 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
”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华罗庚小时候家境贫寒,决心努力学习。
学术著作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爿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1927年秋,和吴筱之结婚。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
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
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
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
1931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的资料
1 华罗庚
华罗庚(1893-1976),原名华景山,号秉棋。
是中国近代杰出的
科学家、教育家,“元老级”科学家。
和平重建时期,华罗庚以其出色的科学技术及雄厚的知识力量,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尊称为“中国科学的精神领袖”和“两大象”
之一(另一位是钱学森)。
2 主要成就
1920年至1976年,华罗庚陆续从事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进行学术
研究和访问学者工作。
他在1960年被聘任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68年他又成为新加坡南洋大学退休教授。
除此之外,华罗庚还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协和医院董事长、
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等一系列职务,他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北
京大学在九十年代崛起,成为国内顶尖的研究型高校。
3 有关著作
著有《现代物理学》、《华罗庚物理学讲义》、《自然史诗》等,终身编著《自然科学史》,受全国学术共同奖,获有《华罗庚力学理论》、《化学层状结构》、《分子应变定律》等一系列独创性理论。
4 个人形象
华罗庚一生被称为模范人物,知行合一,严于文学,仁厚待人,谦逊而有博大胸怀,通透入微,教书育人,受到了国内外公众的尊敬和赞赏。
1976年,华罗庚去世,华罗庚爵士的荣誉称号和“元老级”的崇高荣誉被颁布给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对他伟大精神的永恒铭记。
数学家简介-华罗庚
杂货店生意不好,他父亲帮人收购蚕丝, 白天收购,晚上算账.有一晚算错了一千多元, 算不清明天就不能开工.金坛有“拜狐仙” 的迷信风俗,有人就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 可是求了狐仙,还是算不清账目.华罗庚在屋 子里闻得香气,出来说道,不要求狐仙了,让 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不相信儿子有这本 领,但抱着姑且让他一试的心情,把两大本账 薄交给他.结果华罗庚牛刀小试,没花多少时 间就把账目算清了.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 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 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 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 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 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 哈代与J.E.李特 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 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 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 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 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 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 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 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 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 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 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 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 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
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
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三个月。
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
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
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
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
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
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数学之神华罗庚读后感小报
数学之神华罗庚读后感小报
摘要:
一、华罗庚简介
二、华罗庚的数学成就
三、华罗庚的学术精神
四、华罗庚的人生经历
五、读后感想
正文:
一、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1910-1985)是我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出生于湖南,从小就显示出对数学的极大兴趣和天赋。
二、华罗庚的数学成就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成就斐然,他主要从事组合数学、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的研究,发表了100 余篇学术论文,并撰写了多部专著。
他提出的“华罗庚三角”和“华罗庚代数”等理论,对数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华罗庚的学术精神
华罗庚教授大胆质疑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他敢于怀疑数学权威苏家驹的理论,并大胆否定其错误论断。
此外,他对学术研究非常严谨,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面临困难和压力也不屈服。
四、华罗庚的人生经历
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他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对数学却很感兴趣。
他曾是一个杂货店的店主,后来通过自学,逐渐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
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数学界的传奇。
五、读后感想
读完《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被华罗庚的学术精神和人生经历深深感动。
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使得他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追求,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热情和毅力,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华罗庚简介
•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 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入宝山而 空手回,原因在此。
•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 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 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 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 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 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 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 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 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 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 理”。
华罗庚进入中学后,因为顽皮,字写得不太好,有时常常会受到语 文教师的指责。但是,华罗庚的数学教师王维克却对他另眼相看。有 一次,金坛中学的几位教师在一起讨论自己的学生,一位语文教师带 着轻蔑的语调说道:“成绩好的学生都到省城里念书去了,剩下来的 基本都是些蠢蛋!”王维克听后立即反驳道:“不见得吧,依我看, 华罗庚同学就很不错!”“哼,华罗庚!就凭他写的那像蟹爬一样的 字,也谈得上前程远大?”“当然喽,华罗庚的字写得确实不好,将 来成为书法家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他在数学方面却天赋很好,很有 培养前途。”“何以见得呢?维克兄。”“起初,我和诸位的观察一 样,也发现他的字写得歪歪扭扭,很潦草。数学的作业本子也写得很 不整洁,常常乱涂乱改;后来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现,许多涂改的地 方正是反映了他在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王维克不仅发现了华罗 庚的数学天分,而且经常有意地培养他。王维克本人博学多才,家里 藏书丰富,华罗庚成为他家的常客,他或是借书,或是请教问题,每 次都受到热情款待和耐心的指点。在恩师的教导下,华罗庚渐渐丢掉 了贪玩的缺点,一心一意钻研数学问题。到年终考试时,王维克和蔼 地对他说:“你不必考了,因为考你的问题别人做不出,考别人的问 题不值得你做,我给你拟一个论文题目,你回家去做吧。你的数学终 归是一百分,终归是第一。”
小学语文新部编人教版 【拓展阅读】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 11月 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 6月 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
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简介学院:理工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11级学号:30号姓名:许艳春华罗庚(1910—1985)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
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
我国著名大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
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基点。
往事略集一.早年学习时期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
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
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便深深爱上了数学。
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
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
当时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得写……”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
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
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辛酸得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
”顽强地自学到18岁。
1927年秋,和吴筱之结婚。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
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
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集合》和一夯0页的《微积分》。
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
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
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
“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
”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
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
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
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
《堆垒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
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二.回国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决心偕家人回国。
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
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
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
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
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
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
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 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
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
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空气,开展学术讨论。
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参加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活动。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
他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
他还出席了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
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
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1964年初,他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同年3月18日,毛主席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
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
1965年毛主席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三.文革斗争时期“文革”开始后,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
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
”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这之后,他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小分队共去过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叶剑英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