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docx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内环境稳态5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内环境稳态5教案.doc
出示课本 “问题 探讨 ”中的血液生化 六项检查化验单。先 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 康状况的关系,然后 提问:
1.每种成分的参 考值(正常值)都有 一个变化范围,这说 明什么?
时补充。 机体对稳态 进行调节的 能力是有限 的,当外界环 境变化过于 剧烈,或人体 自身的调节 功能出现障 碍,内环境稳 态就会遭到 破坏。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
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遭破
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呢?
请同学列举几个 稳态失调的病例,说 明症状和危害。在同 学充分列举的基础 上,教师给予适度的 补充和修正。
为什么内环境稳 态失调后,会对机体 造成危害?引导学生 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 质和条件进行分析, 最后总结出:内环境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
满足代谢的需要。
学生体
内环境的成分和
验体温
作用是什么?
的相对
上次课结束前布
稳定情
置作业:按照课本上
况。
的要求完成 “体温的 学生汇报调 学生形
日变化规律 ”的调查。 查结果,回答 成获取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请同学汇报体温 调查的结果,并根据 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 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 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 特点?
根据以上内容, 学生总结稳
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 态概念。
念。
教师强调:( 1)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
动态变化;( 2)这种 由学生边展
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 示、边讲解。
范围内。简要介绍稳
学生利
态概念的提出和发
用课件
展,并说明稳态概念
讲解,锻
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
炼表达
大基本概念。
能力,创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用示意图表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3)内环境的成分①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②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内环境的作用(1)完善下图所示内容(2)总结内环境的功能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归纳整合]1.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2.正确区分存在和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3.明辨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思维探究]下面是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A 、B 、C 为细胞或结构,a 、b 、c 、d 为液体。

(1)B 、C 分别为什么结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B是毛细血管,C是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两端都是开放的,一端连着动脉,另一端连着静脉;毛细淋巴管只有一端是开放的,起始端是盲端。

(2)a、b、c、d分别为什么液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组织细胞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内的液体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

2.图2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体液的哪一部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因此都是双向箭头。

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因此,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箭头。

[教材深挖]1.教材必修3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新人教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新人教

误。]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 血红蛋白和氨基酸 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②③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⑦
D.③⑤⑦
A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
血浆蛋白、O2 和葡萄糖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属于内环境的成 分,③正确;激素和氨基酸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
成分,④错误;胃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因此进入胃中的牛奶也不属于内环境的
成分,⑤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
答案:(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考法 2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3.(2014·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 错误。] 4.(2018·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一模)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 回答下列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问题: (1)细 胞 代 谢 活 动 异 常 会 影 响 内 环 境 稳 态 , 如 组 织 细 胞 代 谢 异 常 旺 盛 时 , 代 谢 产 物 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引起局部组织液浓度________,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2)某患者出现新陈代谢异常旺盛、情绪易激动等症状,医生判断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Ca2+ 内流,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兰伯特伊顿患者的“神经—肌 肉接头”处兴奋传递异常,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的抗体与突触前膜上的________特异性结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docx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1.填写体液组成示意图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据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图)填空(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表示的液体名称:a.血浆, b.组织液,c.细胞内液, d.淋巴。

(2)内环境是由图中a、b、d等共同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3.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麦芽糖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

(填序号)4.判断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2015·海南卷,T2-D)(2)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2015·海南卷T16-C)(√)(3)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2015·海南卷T16-B) (4)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2013·海南卷T20-B)(5)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6)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1.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点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易误提醒]关注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血浆: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教案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高考要求: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一、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内液(2/3)1. 体液(体内的液体)细胞外液(1/3)2. 内环境是一个整体特殊细胞的内环境:肝细胞(组织液)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3. 内环境的化学组成(1)血浆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 HCO3-)蛋白质(血浆蛋白)糖类脂质气体激素维生素代谢废物(尿素)抗体酶思考:血浆中不含有哪些成分?(血红蛋白胃蛋白酶细胞呼吸酶神经递质)(2)组织液的成分:与血浆相比,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少。

(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很相近。

例: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例: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成氨基酸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二、内环境的功能:物质交换的媒介辨析: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错)消化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思考: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肌肉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多少层生物膜?思考: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三种途径,哪种途径见效最快?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 温度:37℃左右。

2. 酸碱度:pH7.2—7.4。

3. 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NaCl)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归纳: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水肿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增高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毛细淋巴管壁堵塞局部组织代谢旺盛过敏肾小球肾炎四、内环境稳态1. 稳态的概念: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 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第八单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先整合温顾教材——全面夯实基础(4讲内容)再重点深化学习——综合融会提能(2讲内容)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5讲神经调节中膜电位变化分析与相关实验探究第2讲 神经调节第6讲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模型的构建与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判断 第3讲 体液调节 第4讲 免疫调节第 1 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轮注重整合大概念1.人体内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内液体都属于体液。

(√) 2.人体内细胞外液只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

(×) 3.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5.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

(×)6.人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7.人体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对,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 8.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9.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系统学习(一)细胞生活的环境(释疑点)基础知识·全面掌握(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的构成及成分间的相互关系(1)内环境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3.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二)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T1改编)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学案.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学案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1内环境及其稳态知/识/梳/理►—————————————1.体液及其相互转化关系(1)体液的组成(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中各标号表示的液体名称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

②内环境是由图中a+b+d等共同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3)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2.(1)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水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内环境成分:②③④⑤⑦⑧(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 有限的 。

原因⎩⎪⎨⎪⎧① 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 自身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4.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材/研/析 ►————————————— ■必备语句——记一记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三种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

2.三种细胞外液组成成分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人体O2浓度最高的地方为肺泡,O2浓度最低的地方为线粒体基质。

■教材拓展——做一做1.(教材P3相关信息)长期不参加劳动,手和脚有时会在劳动时磨出“水泡”或“血泡”,你知道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而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还有血细胞。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重难深化类]一、体液的概念与组成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二、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及作用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

(2)酸碱度:血浆pH 为7.35~7.45。

与HCO -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2018·浙江卷,T11D) (2)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2018·浙江卷,T11C) (3)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2016·海南卷,T19A)(4)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2015·四川卷,T5B) (5)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2015·海南卷,T16B) (6)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2013·海南卷,T20D)(7)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8)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2.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麦芽糖⑤激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⑪神经递质⑫淋巴因子⑬受体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⑪⑫。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doc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doc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5第15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三维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三【教学难点】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细胞生活的环境1.1.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1.2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1.1.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

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变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

(2)具体表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1.2.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与体内HCO -3,HPO 2-4等离子有关,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实现。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新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理解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而且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

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而本节又是这一章的基础,可见其重要性。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关于人体生理的许多知识都已经遗忘,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尿液形成、消化吸收以及呼吸过程等知识补充给学生,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发展思辩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过程与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四、教学方法: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拟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七、板
书设
计:
一、体
内细胞
生活在
细胞外
液中
二、细
胞外液
的成分
三、细
胞外液
的理化
性质
——渗
透压、
酸碱
度、温

四、内
环境是
细胞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体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人体内环境的特点:温度、pH值、电解质平衡内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的理解和认识设计问题问卷,测试学生对内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稳态的概念与意义2.1 教学目标理解稳态的定义和意义掌握稳态的调节机制2.2 教学内容稳态的定义: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意义: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肾脏调节等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稳态调节机制的实际操作2.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稳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稳态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3.1 教学目标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掌握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具体作用3.2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神经元传递、反射弧构成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3.3 教学方法通过动画演示,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神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内分泌调节与内环境稳态4.1 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激素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糖调节、生长发育调节等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内分泌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分泌调节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五章: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5.1 教学目标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水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调节等5.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肾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6.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掌握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外部环境变化、生理功能障碍等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影响:生理功能紊乱、疾病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机制6.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7.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掌握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展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药物治疗、透析治疗等7.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活中的内环境稳态维护8.1 教学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8.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理解和经验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保持内环境稳态生活习惯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9.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掌握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保持内环境稳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平衡等9.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方法和原则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内环境稳态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教学目标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等研究热点未来发展趋势:纳米医学、再生医学等新兴领域10.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未来研究方向的理解和展望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研究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重点环节: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

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学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学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基础知识预习】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从外界获得必需的养料和氧。

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必须依靠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他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2.体液包括(约占2/3)和(约占1/3),后者包括、、和等。

这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

4.体液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2.⑴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1⑵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其相对稳定的维持与血浆中的存在有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

【练习】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BC D3.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尿素B.淀粉C.激素D.维生素4.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5.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7.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8.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考纲明细]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组成及关系(1)体液与内环境(2)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3)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的转化深挖教材(1)血液、血浆、血清的关系? 提示(2)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区别? 提示 ①细胞液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液体。

②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等。

③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脑脊液等。

2.内环境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01水、□02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03蛋白质。

3.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01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02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03Na +和Cl -。

(2)酸碱度(pH)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 为□047.35~7.45。

血浆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05HCO -3、HPO 2-4等离子有关。

(3)人体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0637_℃左右。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1)内环境功能: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0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参与系统:消化系统、□0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1.(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

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

2.(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的浓度为质量分数是0.9%的NaCl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的原因是该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考点突破素养达成考点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分的关系(国考5年4考)(全国卷:2017全国卷Ⅲ;2015全国卷Ⅰ;2014全国卷Ⅰ、Ⅱ;地方卷:2018海南、浙江卷;2015海南、江苏卷;2014福建、山东、江苏卷)【师说考问】考问1内环境各组分的判断图示为A、B、C、D四种液体之间的关系,请分析推断:(1)判断B为组织液,依据为组织液与血浆间的物质交换为双向的,与细胞内液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双向的,则A为细胞内液,C为血浆。

(2)判断D为淋巴,依据为组织液中的物质单向进入淋巴,淋巴中的物质随淋巴循环单向进入血浆。

(3)若图中a为A与B之间间隔的屏障,则a为细胞膜。

(4)若D液体需经d过程汇入C液体,则d为淋巴循环。

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来源①消化道吸收②组织液回渗③淋巴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透出毛细血管的血浆②细胞内液外渗进入毛细淋巴管的部分组织液生活在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绝大多数体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所含化学成分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考问4细胞名称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考问5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归类填在表格中的横线上:①无机盐 ②淋巴因子 ③氨基酸 ④血浆蛋白 ⑤呼吸酶 ⑥维生素 ⑦葡萄糖 ⑧神经递质 ⑨激素 ⑩抗体 ⑪二氧化碳 ⑫血红蛋白 ⑬尿素 ⑭甘油 ⑮DNA 聚合酶 ⑯脂肪酸 ⑰消化酶 ⑱麦芽糖 ⑲糖原⑳纤维素2122考问6 将下列生理过程的序号归类填在表格中的横线上: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特别提醒(1)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①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如载体;②胞内酶:如呼吸酶、RNA 聚合酶、解旋酶等;③消化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doc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doc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应该让学生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章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

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

章引言则就这3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内环境”的概念比较抽象,教材这样做,是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现象入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章内容的功能。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探讨”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因为对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细胞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一、内环境的组成、分布及转化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线)3.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关系二、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2.判断下列①~⑩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水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胃蛋白酶⑧抗体⑨血浆蛋白⑩胰淀粉酶上述物质中①⑥因其只能存在于细胞内,不能视作内环境成分;而⑦⑩存在于消化道中,因其与外界直接相通,也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②③④⑤⑧⑨属于内环境成分。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三、内环境的作用据内环境与组织细胞和外界环境关系图回答: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是:[d]皮肤、[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

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四、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 1.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原因⎩⎪⎨⎪⎧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基础微点全练]1.判断正误(1)NaCl 中Na +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 -不参与(×)(2016·海南卷,T19A)(2)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2015·海南卷,T11C)(3)人体细胞内O 2/CO 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2015·山东卷,T4B)(×)(4)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2015·四川卷,T5B)(×)(5)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6)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7)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选A 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O2、CO2、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学科素养】 1.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

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

知识点1 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基础回顾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根据提示表示出内环境。

3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线)(4)填写内环境三大理化性质的概念图方法规律1.比较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体液≠内环境①体液指生物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②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内环境=细胞外液)(2)血液≠血浆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3)血红蛋白≠血浆蛋白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2.总结归纳内环境的三类成分(1)血浆运送的气体及各种营养物质:如O2、水、蛋白质、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无机盐等。

(2)血浆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CO2、尿素、尿酸、氨等。

(3)血浆和组织液中的各种功能性物质:如血浆蛋白、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3.归纳不属于内环境的两类成分(1)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呼吸酶、H2O2酶以及与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2)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中存在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知识点2 内环境的稳态基础回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d]皮肤、[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e]循环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3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答案血浆组织液淋巴2.内环境:指细胞__外__液,主要包括__血浆__、__组织液__、__淋巴__等。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蛋白质__。

2.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__溶质微粒__对水的吸引力。

②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__溶质微粒__的数目。

③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__蛋白质__的含量。

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离子是__Na+和Cl-__。

(2)酸碱度①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__7.35~7.45__。

②稳定因素:与__HCO-3、HPO2-4__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__37_℃__左右。

3.作用:__内环境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1)关系:__内环境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参与系统:消化系统、__循环系统__、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三、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__调节作用__,使__各个器官、系统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__化学成分__和__理化__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3.调节机制:__神经—体液—免疫__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有一定限度__的,当__外界环境的变化__过于剧烈,或__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5.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正常生命活动__的必要条件。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构成的缓冲体系。

( ×)(1)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2)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 √)(3)纤维素、维生素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 ×)(4)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5)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 √)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解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3.(经典高考题)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D)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A项正确;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故B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故C项正确;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故D 项错误。

一内环境成分的判断1.内环境的成分3.(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定。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例1]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解析由表中信息可以判断,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因为②的蛋白质含量比③多,而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所以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稳定不变的。

二内环境中物质转化关系判断1.各组分间的关系2.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关系的判断两个单箭头之间的一定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的一定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

[例2] (2018·衡水名师原创题)下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肝细胞、甲、乙三部位氧气浓度大小关系乙>甲>肝细胞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A项正确;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B项正确;O2运输过程中,从血浆经自由扩散到组织液,再到肝细胞,故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C项正确;CO2运输过程中,从肝细胞经自由扩散到组织液,再到血浆,故C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D项错误。

三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1.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如图)。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1)各指标稳态的意义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组织水肿成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3)理化性质失调后果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③体温失调——发热。

(4)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后果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

③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

④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

⑤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

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

[例3] 下图所示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有多对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在7.35~7.45,对溶液酸碱度起调节作用的缓冲物质有__H2CO3/NaHCO3__、__NaH2PO4/Na2HPO4__等。

(2)下表为图中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不同部位主要电解质的含量(单位:mmol/L):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血浆中阴离子浓度和阳离子浓度的关系是__相等__,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含量的关系是__相近__。

(填“大于”“小于”“相等”或“相近”)细胞需要生活在渗透压稳定的溶液中,表中数据能否说明这一点?为什么?__能。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的多少有关。

表中数据表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溶质微粒数目大致相等__。

(3)夏天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升高__,水将从细胞__内__(填“内”或“外”)向细胞__外__(填“内”或“外”)转移。

在身体缺水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__增加__。

(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__神经、内分泌和免疫__等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解析(1)图中②为血浆,其中的H2CO3/NaHCO3、Na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2)表格中的②表示血浆,②的阳离子浓度和阴离子浓度均为149.9 mmol/L,二者相等。

图中①为组织细胞,③为组织液,表中①的电解质含量代表细胞内液的电解质含量,数值为152.6+152.6=305.2 mmol/L;③的电解质含量代表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含量,数值为152.9+152.9=305.8 mmol/L,说明二者的大小关系是相近。

(3)大量出汗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细胞失水,此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即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调节下实现的。

[例1] (2014·全国卷Ⅰ)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以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

(2)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规范答题] (每空2分)(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消化系统,Ⅲ表示泌尿系统,Ⅳ为皮肤,①表示人体的吸收作用,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