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然说三与他的“滇绗草”——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一

合集下载

哈尼族“阿卡”释义

哈尼族“阿卡”释义

哈尼族“阿卡”释义
张雨龙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族属于雅尼支系,自称“雅尼”或“阿卡”.“阿卡”一词不仅在哈尼族社会中普遍使用,也在国际学术会议中被正式使用,但学术界对“阿卡”依然存在一些误解,有学者认为“阿卡”是傣族对西双版纳哈尼族的蔑称,具有歧视性.事实上,“阿卡”并不是傣族对哈尼族的称呼,“阿卡”也没有“奴隶”等贬义.对“阿卡”的涵义进行辨析从而明确“阿卡”是自称而不是他称,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哈尼族的民族发展史以及哈尼族与傣族的历史关系,消除民族间的误解,也有利于规范学术术语.
【总页数】5页(P48-52)
【作者】张雨龙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2“254”
【相关文献】
1.阿卡然说三与他的『滇绗草』——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一个乡村实践[J], 白永芳
2.浅析空间视角下的哈尼族阿卡人住屋文化——以西双版纳格朗和水河新寨为例
[J], 李舒
3.泰北阿卡基督教传播对我国哈尼族的影响 [J], 俄多
4.中国哈尼族文化研究暨红河学院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 [J], 曹淑芹;杨婷;鲁昕;张媛
5.缅甸哈尼族阿卡支系竹筒舞研究 [J], 何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尼族冷知识

哈尼族冷知识

哈尼族冷知识
1. 白鹇鸟崇拜:哈尼族有一个独特的图腾崇拜文化,他们非常尊崇白鹇鸟,并且有传说讲述白鹇鸟曾救过一位老人的生命,因此哈尼族会模仿白鹇起舞以示纪念。

2. 舞蹈艺术:哈尼族的传统舞蹈中有一种源自上述传说的舞蹈形式,通过芭蕉叶模拟白鹇鸟飞翔的动作,这种舞蹈富有民族特色和故事性。

3. 人口分布特点:哈尼族并非集中在一个区域,而是广泛分布于红河、澜沧江流域以及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两江中间地带的山区,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多个县份,还有思茅、西双版纳等地都有大量哈尼族人口。

4. 节日庆典:除了普遍庆祝的春节外,哈尼族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十月年”(又称长街宴或昂玛突),是哈尼族的重要节庆,以及火把节(矻扎扎)等,期间会举行祭祀祖先、驱邪祈福等活动。

5. 火塘文化:在哈尼族的家庭生活中,火塘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中心,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担着家庭伦理教育、传承文化和神灵对话的功能。

6. 婚恋习俗:哈尼族的一些支系中存在独特的婚俗习惯,例如红河边上的叶车人会在丰年节时通过配对就宴的方式选择恋人。

7. 饮食文化:哈尼族的饮食丰富多样,主食为稻米,也喜食糯米粑粑、玉米制品,菜肴口味浓郁,哈尼豆豉为其特色食品之一。

8. 语言文字: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哈尼语,属于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彝语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哈尼文。

9. 历史渊源: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南迁的羌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西双版纳传统生态习惯规范的内容及其功能简介

西双版纳传统生态习惯规范的内容及其功能简介
是 召 的水 , 土是 召 的土 , 有百 姓都是 召片领 的奴 隶 , 所

生态 规范 中的禁 忌及 规定
康熙朝 《 昌府 志 》 二 十 四 曾记 载 : 里 宣 慰 永 卷 车 司 ……毛其 龄 《 师 志》 : 俗 事 神敬 僧 。道 光 朝 蛮 云 其 《 普洱 府 志》 十八记 载 : 和 尚 , 洱 、 卷 缅 宁 思茅 、 远 优 威 质 , 黄 巾缠 头 , 以 披黄 布 为衣 , 佛 喇 嘛 。所 诵 佛 经 , 仿
长一段 时 间保 护 了西双版 纳 的 自然环境 。
关键 词 : 态 ; 生 习惯 法 ; 禁忌
新 中 国建 立后 , 双 版 纳 的社 会 结 构 发生 变 化 , 西
皆蒲 叶缅文 。喜 畜 猫 、 , 食 不 忌荤 腥 …… 。如卑 鸡 饮 幼为缅 和 尚 , 虽其 尊长 , 献食 亦与凡 人 同其诚 敬 , 若还
层面 , 其影响力不足于解决所有问题 和纠纷 , 村规 民
约等 习惯规 范在 这里仍 普遍存 在 , 间还 保 留着 习惯 民 法规 范 , 管不一 定符 合 国家 法 律规 范 , 们 仍 然 自 尽 人 觉遵守、 运用 习惯 法 规 范 , 一 些 禁 忌 、 ( ) 民 对 乡 村 规 约 、 族戒规 等 家 喻 户 晓 , 少 皆 知 。①这 些 习 惯 法 宗 老 ” 都 是 当地传 统文 化 的一 部分 , 当地老百 姓对 于 自身 是
作 者 简介 : 小华 , 南 大 学 社科 处 助理 研 究 员( 明 60 9 ) 陈 云 昆 5著 : 《巴楚民族文化 圈研究 : 以法律文化 的视 角》, 北京 : 法律 出版社 20 08年版 , 42— 8 第 8 4 3页。 云南省地方志 办公室编 : 云南方志 民族民俗资料琐 编》, 《 昆明 : 云南民族出版社 18 9 6年版 , 15和 1 9页。 第 0 0 云南省地方志办公 室编 :道教和 民族 民间宗教资料琐编》, 《 昆明: 云南民族 出版社 18 9 6年版 , 10页。 第 5 曹成章著: 傣族社会研究》, 昆明: 云南人 民出版社 18 9 8年 , 14—15页。 第 8 8 杨胜能著: 《西双版纳封建制地方性 法规浅析》, 载秦 家华、 周娅编 : 《贝叶文化论 集》, 昆明 : 云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4年版 , 2 1页。 第 9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保护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保护

傣族服饰
傣族佛塔
六国艺术节
傣族泼水节
傣族手工造纸
傣族织锦
三、开发模式以及案例分析
(一)、开发模式
通过不同的功能规划和定位,依托不同投资开发模式,实现村落保护与文化传 承。 1、定位于村落景区,依托旅游行业公司+村民的投资方式,对少数民族村落进 行景观规划和生态维护,大力发展旅游景区以及相关产业。如傣族园、基诺山寨、 中缅第一寨勐景来等。 2、定位于文化艺术创意项目,依托文化创意专业投资公司+合作社的投资方式, 对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技艺进行开发,以文化艺术创新传承发 展为主要功能,形成产业集群,延伸发展旅游产业、手工业等,用以保持村落保护 和文化传承的完整性,规模化持续性发展。如傣可素艺术空间、曼召造纸合作社等。 3、定位于地方特色村落,依托政府政策扶持和村民自筹的投资方式,建设民 俗新村,以民俗文化展示为主要功能,实现农村多产业融合,展示村落文化或原住 产业,如曼掌文化庄园等。 4、定位于文化旅游城市小镇,依托文化旅游地产企业强大实力的投资方式。 依托商业氛围,以文化演艺、文化传播、商业地产为主要功能,主要以满足当地居 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市小镇。 如告庄西双景、万 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等。
4、告庄西双景
基本概况: 告庄西双景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江北,毗邻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扼守进 出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咽喉要道,是千万游客到西双版纳的第一站。以重现古时景洪 盛景为蓝本,规划“一江两门九塔十二寨”,融合大金三角、湄公河流域傣泰文化精 华,筑就大金三角旅游环线上首席文旅大城。 业态构成: 汇聚“文化、休闲、度假、体验、娱乐、旅游、商贸、居住”等功能业态于一体 主要特色: 重现景洪古时盛景,一座繁盛的“景洪城中异域之城”。 社会经济效益: 自2012年开业至今,年接待游客量已经突破400万人次,2016年春节期间,日均 游客人数突破10万人次,已成为云南旅游新地标。 成功经验: 告庄西双景的面世,打破了以往旅游业狭隘、僵化的模式,从城市需求出发,以 国际水准,打造最能代言西双版纳资源、文化、价值、未来的产业。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通知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通知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9.30
•【字号】西政发〔2021〕16号
•【施行日期】2021.09.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试验区管委会,各区管委会,州直各委、办、局:为建立健全西双版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件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西政发〔2018〕51号)要求,在各县(市)、州文化和旅游局及有关部门申报的基础上,州级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申报材料进行了严格评审,经州人民政府同意,将岩宰龙、林艳芳等30人列为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按有关规定将名单予以公布。

2021年9月30日西双版纳州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竹筒舞文化解读

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竹筒舞文化解读

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竹筒舞文化解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竹筒舞文化。

起首,本文将介绍阿卡族的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这是了解阿卡人竹筒舞文化的基础。

其次,本文将对竹筒舞的形式、舞蹈动作和表演方式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竹筒舞以其奇特的形式和舞蹈动作吸引了浩繁观众,也成为阿卡族文化的标志之一。

本文将探讨竹筒舞的演绎形式和内在意义,以及其对阿卡人的象征意义。

第三,本文将从竹筒舞音乐、歌词和服饰等方面解读其文化内涵。

音乐、歌词和服饰等都是阿卡人竹筒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音乐元素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而歌词和服饰则反映出阿卡族奇特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

最后,本文将探讨阿卡人竹筒舞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的联系与差异,以及其在当地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阿卡人竹筒舞;文化解读;形式;内涵;文化遗。

阿卡人竹筒舞是西双版纳地区阿卡族传统的一种舞蹈形式。

该舞蹈的演绎者需要手持不同长度的竹筒,通过敲击和摩擦等方式发出节奏声响,并以特定的舞蹈动作协作音乐演出。

竹筒舞是阿卡族文化的标志之一,不仅体现了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反映了该民族的信仰、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跳竹筒舞的过程中,阿卡族人民通过时而舒展时而收缩的身体动作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感谢和对丰收祈求的心态,呈现出其简易而深厚的情感。

阿卡人竹筒舞的音乐、歌词和服饰等元素也充分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内涵。

其中的音乐元素多接受钢琴、巴乌、木鼓等乐器,通过柔和而明快的旋律呈现出阿卡族的多彩生活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而歌词和服饰则多数以自然界和农耕活动为主题,反映出该民族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力的尊崇。

阿卡人竹筒舞文化在西双版纳地区起到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这种舞蹈形式不仅是阿卡族人民祈求丰收和好运的一种方式,更成为了当地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吸引了浩繁游客,也为该地区的文化沟通和传承起到了乐观的推动作用。

总之,阿卡人竹筒舞是一种充盈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的民族舞蹈形式,通过舞蹈、音乐、歌词和服饰等元素让人们感受到阿卡族深邃、多彩、简易而深刻的文化魅力。

哈尼族的文化常识

哈尼族的文化常识

哈尼族的文化常识哈尼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哈尼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以下将从哈尼族的语言、服饰、建筑、传统节日等方面介绍哈尼族的文化常识。

一、语言: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彝语群的一个分支。

哈尼语是哈尼族人民的母语,它是一种口头传承的语言,没有文字表记。

哈尼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同的地区有轻微的差异,但总体上可以互相理解。

二、服饰:哈尼族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美丽。

男子穿着黑色的长袍,上衣是宽松的长袍,下身是宽松的裤子,腰间系着精美的腰带。

女子则穿着色彩斑斓的长袍,上衣宽松,下摆宽大。

女子头戴花冠,一般由红色绸带、鲜花和珠子组成,非常漂亮。

三、建筑:哈尼族的传统建筑是土楼,也被称为“人类的三维诗歌”。

土楼是哈尼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用泥土、石块、木材等材料建造而成的多层建筑。

土楼外观呈圆形或方形,内部分为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功能。

土楼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能抵御地震,因此在哈尼族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传统节日:哈尼族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皓月节”,也被称为“哈尼族的情人节”。

皓月节是哈尼族人民向月亮祈求丰收和幸福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哈尼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蹈、歌唱、赛龙舟等,人们还会品尝美食、赏月、放孔明灯,共同度过这个欢乐的节日。

五、民俗习惯:哈尼族有许多独特的民俗习惯。

比如,在哈尼族的婚礼中,新郎要带领亲友到新娘家“抢亲”,新郎必须通过各种考验才能娶到新娘。

而在哈尼族的葬礼中,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六、音乐舞蹈:哈尼族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文化。

他们的音乐以管弦乐器为主,如芦笙、笛子、鼓等。

哈尼族的舞蹈形式独特,有手舞、脚舞、器械舞等,舞姿热情奔放,节奏欢快。

哈尼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其语言、服饰、建筑、传统节日、民俗习惯和音乐舞蹈都体现了哈尼族独特的风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范文——西双版纳傣族折苦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范文——西双版纳傣族折苦茶

西双版纳傣族折苦茶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

在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中,最有名的包括长城、故宫和兵马俑等。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处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西双版纳傣族折苦茶。

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的南部边界,是中国最热带的地区之一。

这苦茶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境内,是当地傣族人民珍视的资源之一。

每年春季和秋季是折苦茶的采摘季节,傣族把折来的新鲜茶叶用手揉成坯,再晾晒至半干后,在火上烘焙成型。

经过这种制作工艺,折苦茶不仅具有清香的味道和淡淡甜味,而且有着明显的药用价值。

折苦茶的种植和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是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西双版纳傣族折苦茶于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可,也是对当地傣族人民习俗传承和文化保护的表彰。

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化传承和保护。

西双版纳傣族折苦茶的例子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取得成功。

我们应该珍视并学习从中得到的启示,让自己成为文
化传承的实践者和推动力量。

西双版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傣族章哈艺术特征探微

西双版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傣族章哈艺术特征探微

西双版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傣族章哈艺术特征探微西双版纳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地区,这里生活着丰富的傣族文化,其中章哈(音译)艺术是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章哈艺术是傣族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在西双版纳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将对西双版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傣族章哈艺术特征进行探微,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傣族章哈艺术源于傣族的传统文化,它是一种代表性的手工艺品,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文化特色。

傣族章哈艺术主要包括染织工艺、刺绣工艺和金银饰品工艺。

在这些工艺中,染织工艺是最为重要和独特的,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章哈艺术形式之一。

傣族的染织工艺源远流长,其染织技艺独具特色,其中的几何纹样和几何图案是其最为典型的艺术特征。

这些图案常常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如太阳、月亮、山川、动植物等。

傣族染织工艺还注重用色的艺术性,他们采用的颜料大多来自天然植物,如茜草、蓝青、木蓝等,这些颜料在傣族染织工艺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体系。

傣族的刺绣工艺同样也是其文化遗产中的亮点,早在唐宋年间,傣族人民就已经开始使用刺绣工艺来装饰衣物和家居用品。

傣族刺绣工艺精湛细腻,图案多样,常常以红色、鲜艳的色彩为主,图案多为几何形、植物和动物图案。

傣族的金银饰品工艺也是其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由于天生擅长制作金银饰品,所以久而久之也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特色。

傣族的金银饰品多以铜、银、黄金为原材料,经过设计、铸造、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其图案形状多样,包括花鸟鱼虫、人物形象、器物形象等等,每一件金银饰品都体现了傣族人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傣族章哈艺术不仅在工艺技艺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还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傣族人民视艺术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都与章哈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傣族的信仰内容丰富多彩,他们崇拜自然的力量,尊重生命的平衡,这种信仰观念也渗透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

保护为先 创新机制 让西双版纳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保护为先 创新机制 让西双版纳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保护为先 创新机制让西双版纳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纪事·L I VE□ 文 / 岩香宰 唐燕飞一直以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就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在建设“民族文化强州”过程中,坚持保护为先,创新机制,强化措施,致力于对各民族文化深厚底蕴、深刻智慧的继承与弘扬,不断推动文化记忆和活态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助推公民文化素质提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西双版纳州建立了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名录。

目前共有11个国家级、17个省级(含6个传统文化保护区)、31个州级非遗保护项目,共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基地)25个,其中景洪市勐罕镇傣族园被命名为“西双版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有9名国家级、49名省级、205名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自2012年开展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工作以来,全州共有15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鼓是傣家人的影子 刘扬武 摄景洪市橄榄坝村民欢度泼水节 刘扬武 摄主要做法一是着力夯实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基础保障。

将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本级公共财政预算,与州委深改工作台账“挂图作战”定期督查。

先后颁布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传统建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名州的实施意见》《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专门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以县(市)文化馆为中心搭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平台,举全州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之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

二是着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完成了全州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基本情况调查;开通了全国首家傣文网站并建立了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数字传习馆,对全州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做到家底清、数据档案齐全。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意见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意见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18•【字号】•【施行日期】2007.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意见各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中央、省属驻州各单位:西双版纳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千年的历史成就了丰富的民族茶文化底蕴。

州内世居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彝族、汉族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共同开创了西双版纳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贸茶历史,它与世界民族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宗教图腾相依相伴,源远流长。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最优良的品种,全世界有茶种47个,中国有46个,云南有33个,而西双版纳就有6个茶种和1个变种。

区域性环境优势突出,水源清洁,土壤肥沃,日照雨量充沛,温度适宜,无污染源,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拥有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十二大茶山是历史的见证,澜沧江两岸有名扬天下的江北易武(曼撒)、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六大茶山和江南的佛海、南糯、布朗山、巴达、勐宋(勐海)、勐宋(景洪)六大茶山。

现保存有13万亩百年以上的古茶资源,其中连片、集中的古茶园有8.2万亩,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普洱茶”原产地,是我州悠久植茶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是国之瑰宝,活的文物。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价格的不断攀升,尤其是古茶树价格和台地茶价格的拉大,古茶树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保护好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宝贵财富,更好地造福子孙,现就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原则(一)普遍保护的原则。

辖区内茶树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园、茶树单株和野生茶树群落、茶树单株纳入保护范围。

昆明哈尼族博物馆感受哈尼族的民族风情

昆明哈尼族博物馆感受哈尼族的民族风情

昆明哈尼族博物馆感受哈尼族的民族风情昆明哈尼族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和保护哈尼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游览这个博物馆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哈尼族的民族风情,还能够感受到他们传统生活方式的魅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主题。

1. 哈尼族的历史和文化哈尼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他们居住在云南省的山区地带,以耕作和农耕文化为主要特征。

特色的建筑、服饰和工艺品都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风貌。

参观昆明哈尼族博物馆,游客们能够了解到哈尼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民族服饰、物产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

2. 博物馆的展品和陈列昆明哈尼族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关于哈尼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展品。

这些展品包括传统的农耕工具、纺织品、传统服饰、音乐乐器等。

展品通过巧妙的陈列和解说,生动地展现出哈尼族的丰富文化内涵。

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展品,感受到哈尼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3. 哈尼族的农耕文化哈尼族的农耕文化是其独特的民族风情的重要方面。

他们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特点,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农作物种植和土地利用方式。

博物馆中展示了哈尼族农耕工具和种植方法,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农业的崇尚之情。

哈尼族的农耕文化也是他们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的基础,通过观赏和参与这些活动,参观者更能深入体验到哈尼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4. 哈尼族的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哈尼族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是其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中展示了哈尼族传统服饰的多样性,包括华丽的女子服饰和朴素的男子服饰。

参观者可以欣赏到哈尼族人民精湛的织布工艺和刺绣技艺。

此外,博物馆还陈列了哈尼族的竹木工艺品、陶瓷器具等手工艺品,这些艺术作品体现了哈尼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5. 哈尼族的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博物馆中展示了哈尼族传统音乐乐器和舞蹈形式,游客们可以欣赏到不同寻常的音乐旋律和优美的舞姿。

哈尼族的音乐和舞蹈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他们家族传承和教育后代的重要方式。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哈尼族棕扇舞的传承和发展为例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哈尼族棕扇舞的传承和发展为例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哈尼族棕扇舞的传承和发展为例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代表着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等。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云南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消亡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以哈尼族的棕扇舞为例,探讨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保护一个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更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尊重。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云南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

其次,加强非遗文化的传承教育。

非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后代的学习和传承。

对于哈尼族的棕扇舞而言,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形式,使年轻一代对这种文化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实践和演练,传承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三,加强非遗文化的推广与展示。

云南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拥有众多的非遗文化,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展示和推广。

对于哈尼族的棕扇舞而言,可以通过文化节庆、展览会、演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个独特的舞蹈形式。

第四,加强非遗文化的时代创新。

保护非遗文化不意味着停留在过去,而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对于棕扇舞而言,可以借鉴现代舞蹈的一些表现形式和创新技巧,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最后,注重非遗文化的经济价值。

非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还是一个创造就业和带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通过将哈尼族的棕扇舞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

总之,云南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保护是一项重大的文化使命。

借助以哈尼族棕扇舞为例,我们应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加强传承教育和推广展示,注重时代创新和经济价值,以确保云南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得到长远的传承和发展。

阿卡然说三与他的『滇绗草』——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一个乡村实践

阿卡然说三与他的『滇绗草』——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一个乡村实践

阿卡然说三与他的『滇绗草』——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一个乡村实践白永芳【期刊名称】《今日民族》【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4页(P35-38)【作者】白永芳【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什么是“滇绗草”?在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的语言里,“滇绗”意为平地、广场;“草”是跳舞、舞蹈。

“滇绗草”直译就是在平地上唱歌跳舞。

“滇绗草”是一种歌舞习俗,也是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以前,每个阿卡村寨的村头或寨尾都有专门为青年男女设立的聚会场地。

每当夜幕降临,劳作了一天的阿卡青年男女,吃过晚饭后,就会把自己梳洗干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相约着往“滇绗”里赶,去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歌舞才华和手工技艺。

大概二十多年前,在一份出版物上看到署名“阿卡然说三”的钢笔画,作品取材于西双版纳民族风情,画风是独具一格的夸张式写实,具有浓郁的异域浪漫色彩;后来得知说三开了一家民族服饰店,自己设计制作酷炫的阿卡风格现代民族服饰;再后来,听到说三录制的单曲;再往后,还见到说三教舞蹈的照片……酷爱民族文化的他常常接待海外朋友,英语也顺溜得令我惭愧。

让我再次意外的是,年富力强的他居然退休了!回到自己出生的寨子,有条不紊地做起了“哈尼族传统文化体验式博物馆——滇绗草”。

“滇绗草”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曼冈村委会曼冈村,距离县城约28公里。

计划建盖一栋主楼、七栋副楼,主楼突出博物馆展示功能,附楼突出住居体验功能。

此外,还将在主楼侧边依山搭建一个月牙形舞台,曾经参加“源生乡村音乐歌舞艺术节”的“滇绗草”演唱队的节目会在此推陈出新。

目前,主楼和一栋附楼基本竣工,已陆续有来自国内外的宾朋慕名而来,欣然体验!据我所知,“滇绗”是哈尼族阿卡人传统村落里传承文化、展示才艺、交流情感、游戏娱乐的公共空间。

辛苦劳作了一天的青年男女,吃过晚饭后就会穿戴整齐,陆陆续续来到“滇绗”。

带有山野气息的乐器悠悠扬扬地响起,自然质朴而又婉转深情的歌声此起彼伏地唱起,简单自在却又热烈动人的舞步跳起……节日时则不分昼夜,各种应季的歌舞、游戏、竞技争相上演,热闹非凡。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题目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题目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题目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地球的绿肺”。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一、引言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生活在当地的各族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文化。

这种文化既包含了各民族的传统习俗,也体现在民间艺术和节庆活动中。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以其多样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文化特点1.多样性: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汇集了多个民族的智慧,如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

这些民族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传统技艺等方面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2.包容性:在长期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包容性。

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局面。

3.可持续性: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绿色环保,对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的表现形式1.传统习俗:如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十月年节等,这些习俗既体现了民族特色,又是民族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2.民间艺术:如傣族的剪纸、布朗族的织锦等,这些艺术形式富有创意和美感,展示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3.节庆活动:如傣族的龙舟赛、布朗族的祭祀舞蹈等,这些活动既有竞技性,又有娱乐性,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

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的影响与价值1.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2.对地域文化的传承: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是各民族长期交流与融合的结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对旅游业的促进: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文化传承的扶持力度。

西双版纳阅读题答案

西双版纳阅读题答案

西双版纳阅读题答案《西双版纳》阅读原文在云南境内有一颗醒目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

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捡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大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

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

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

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大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

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

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

每逢春天,很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鲜美艳丽)的花朵,红的、黄的、自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很多。

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自然饮料厂'。

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

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

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很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

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20**年。

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漂亮美化赞美)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

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非常疼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久放射出醒目的光华。

介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文案

介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文案

介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文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的最南端,是中国唯一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动植物王国”的瑰宝。

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承载着深厚的傣族文化,是一个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独特之地。

首先,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无与伦比。

这片土地上覆盖着广袤的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因库。

澜沧江-湄公河从这里流过,滋养着这片土地,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全国最大的植物园,拥有4000多种热带植物,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望天树、桫椤等。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原始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其次,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同样引人入胜。

傣族,这个被誉为“水的民族”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独特的傣族文化。

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傣族会举行盛大的泼水节,这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最欢乐的节日,象征着洗去旧岁的不顺,迎接新年的吉祥。

此外,傣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都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傣族的佛教文化,以其独特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形式,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再者,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也是其魅力所在。

除了傣族,这里还有哈尼族、布朗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各自保留着自己的语言、风俗和习惯,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在西双版纳,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民族美食,如傣族的酸肉、糯米饭,哈尼族的竹筒饭,布朗族的烤鱼等,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除了热带雨林和民族风情,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元阳梯田,以及普洱茶的发源地——普洱市。

这里的茶园连绵起伏,茶香四溢,是茶叶爱好者的天堂。

而曼听公园、傣族园等旅游景点,更是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傣族的历史和文化。

西双版纳,一个充满绿色、生机、和谐的地方,它的美丽不仅仅在于自然的馈赠,更在于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共存。

无论是探索热带雨林的奥秘,还是体验傣族文化的魅力,或是品味民族美食,西双版纳都能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 器 悠 悠 扬 扬 地 响 起 , 自然 质 朴 而 又 婉 转 深 惰 的 歌 声此 起 彼 伏地 唱 起 ,简单 自在 却 又热 烈 动 人 的 舞 步跳
片 …… 酷爱 民族 文 化 的 他常 常 接 待 海外 朋友 ,英 语也 起 …… 节 日时 则 不 分 昼夜 .各 种 应 季的 歌 舞 、游戏 、
个乡
3 5
+ 田野 }F I E L D W OR K
滇 绗 草 哈 尼 族 体 验 式 博 物 馆 主 楼
“ 滇 绗 ” :一 个 意 涵 丰 富 的村 落 文 化 空 问
大 概 二 十 多年 前 ,存 一份 出版 物 上看 到 署 名 “ 阿
卡 然 说 三 ” 的 钢 笔 画 ,作 品 取 材 于 西 双 版 纳 民 族 风
也 在勃 勃生 长 ,茶 林 间还有 一处 露 天的 饮荼 之地 。 泡 荼 是 用 清 洌 的 山泉 ,煮 饭烧 汤 也 用 山 泉 ,洗 脸
洗澡还是用山泉 , “ 滇 绗 草 ” 的 四周 到 处 是 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 关
喜欢 弹 就 抱 起 吉他 ,喜 欢 吹就 拿 起 口琴 。有 古香 古 色 的古 琴 ,还 有各 种 竹 制 、木 制 的 哈尼 传 统 乐 器 。
有 鸟 巢式 吊床 ,有 西为 中用 的 红砖 壁 炉 … …这 里 有太 多妙 趣横 生 的东 西 。
小 桥 上 的 两 片 木 板 ,一 左 一右 ,一 片 绘 的 是 阿 卡 男子 头 像 ,一 片绘 的 是 阿 卡女 子 头 像 ;柱 子 上 看似 不 经意 挂 上 去 的 ,是传 统 工 艺编 织 的 葛藤 包 ;装 在竹 篓 里 的是 哈 尼 阿 卡 人的 传 统 乐 器 。那 一排 背 篓 ,不知 曾 经 为 多 少新 娘 背 着嫁 妆 离 开 娘家 ;那顶 竹编 斗 笠 , 不 知 曾经 陪伴 哪 位 阿卡 新  ̄ f NN: 婆 娑 跨 入 夫家 ;那 些 精 致 的竹 编 收 纳 盒 ,不 知 曾 经装 过 多 少 阿卡 女 子 心 爱 的 物 件 。 每一 件 精 美 的竹 编 ,都 是 阿卡 男 子慧 心 巧手 的 体现 !容 量 或 大或 小 ,色 彩或 金 或 乌 ,花 纹 或 简或 繁 ;或为 装饰 佳 品 ,或 为 生 活 用 品 ,或 为 生产 用 具 , 件 件令人 爱不释 手 。 整个 “ 滇 绗 草 ”最 璀 璨 夺 目的 ,毫 无 疑 问 ,就 是 阿 卡 女子 缀 满 银 饰 、彩 色 料 珠 与绒 球 的 头饰 。至 于 树 皮 的 帽子 , 民间 使用 极 少 ,只 是保 留了 这种 古 老 的 制
惊艳 !

柱 一 檩 ,一 门 一窗 ,木 头 在 这里 温 情 地 诠释 着
顺 溜得 令 我 惭愧 。
竞技争 相 上演 ,热 闹非 凡 。
让 我 再 次 意 外 的是 ,年 富 力强 的 他 居 然 退休 了 !
同到 自己 出 生 的 寨子 ,有 条 不 紊地 做 起 了 “ 哈尼 族 传 统 文 化体 验式 博物 馆— —滇 绗草 ” 。 “ 滇 绗 草 ” 位 于 西 双 版 纳 州 勐 海 县 勐 混 镇 曼 冈 村 委 会 曼冈 村 ,距 离县 城 约2 8 公里 。计划 建 盖 一 栋 主 楼 、七栋 副 楼 ,主 楼 突 出博 物 馆 展 示 功能 ,附 楼 突 出 住 届 体验 功 能 。此 外 ,还将 在 主 楼侧 边 依 山搭 建 一 个 月 牙 形 舞 台 ,曾经 参 加 “ 源生 乡 村 音 乐 歌舞 艺 术 节 ” “ 滇 绗 草 ” 不仅 仅 是 一栋 或 八 栋 房 子 .房 里 屋 外 都 充满 了各 种 奇 思妙 想 以 及 浓浓 的生 活 、生 产 情 趣 。 主 楼 旁 的 凹谷 里 ,哗 哗 的 流 水 声 中是 一 片 “ 迷 你 ” 梯 田 ,秧 苗 正 绿 ;主 楼 周 围 , 比 人 稍 高 的 芭 蕉 随 处 可 见 ,蕉 叶正 翠 ;主楼 后 山上 的 山地 里 ,L I J 谷 、豆 角 、 玉 米 、黄瓜 、南 瓜 以 及花 生 轮 番 播种 ,而 一株 株 茶 树

个体验 哈尼村寨 生活 的博物馆
的 “ 滇 绗 草 ”演 唱 队 的 节 目会 在 此 推 陈 出新 。 目前 ,
_
_

_
_
_
_
_


3 6
, ・ ・ - — — —
纺 线 的腰 筒 ,阿 卡 男人 饰 于 包 头的 羽 毛 ,树 皮 挎 包 ,
竹制 茶具 ,一 件件 用 品 ,鲜 活着 人们 的记 忆 。
的 :半 山上 的 蓄水 池 、梯 田 、环 绕屋 子 的 引水 沟 、传
统 的 引水 竹架 以及 取水 葫芦 瓢 … … “ 滇 绗 革 ” 的 建筑 主 要 使 用 木 材 ,来 自重 庆 的唐
木 匠已 在 这 里兢 兢 业 业 工 作 了 一 年 ,他 把 说 三 的设 计

点点 变 为 现 实 ,无数 个 细 节 ,常常 有 着 令 人 不期 的
主 楼和 一栋 附 楼 基 本竣 工 。已 陆续 有 来 自国 内外 的 宾
朋慕 名 而来 ,欣 然体验 !
据我 所知 , “ 滇 绗 ” 是 哈 尼 族 阿 卡 人 传 统 村 落 里 传 承 文化 、展 示 才 艺 、交 流情 感 、游 戏 娱 乐 的公 共
情 ,画 风 是 独具 一 格 的 夸张 式 写 实 ,具有 浓 郁 的 异 域 空 间 。 辛苦 劳 作 了一 天 的青 年 男 女 ,吃 过 晚 饭 后就 会
浪 漫 色 彩 ;斤 亏 来 得 知 说 开 了一 家 民 族服 饰 店 , 自己 设 计 制 作 酷炫 的 阿卡 风 格现 代 民族 服 饰 :再 后来 ,听 到 说 三录 制 的单 曲 ;再 往 后 ,还 见 到 说 三教 舞 蹈 的 照 穿戴 整 齐 ,陆 陆 续 续 来到 “ 滇 绗 ” 。带 有 【 』 J 野 气息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