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还是宋_玉器收藏的起点在哪里_

合集下载

玉雕的发展历史介绍

玉雕的发展历史介绍

玉雕的发展历史介绍玉雕是中国独有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

1、新石器时代简单玉雕时期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出土文物有两枚绿松石鱼形饰物;较多的玉雕有玉斧、玉铲、玉刀,以生产工具为主;形态简单的玉壁、玉璜、玉珏、玉珠,以岫玉为主。

2、玉石工艺时期--商、周、春秋、战国出现了祭天玉壁、祭地玉琮、传今玉圭、封官爵玉佩等,以玉佩出上较多,它属随身佩戴装饰玉品,亦属礼品。

从新石器晚期的良诸文化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种类较多。

商代出现了玉鸟佩、人首佩、人洛佩等。

玉璜是一种弓形弧状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琐的造型优美,如春秋白玉龙纹璜、战国黄玉龙首璜。

3、装饰盛行期--汉、唐时代河南独山玉始采于西汉,土地文物证实辽宁峭岩玉属于装饰品的主要玉料。

4、飞跃发展期--宋、元时代玉雕工艺已达到质的飞跃,宫廷中设有"玉院",已有浅磨深琢,浮雕圆刻。

元朝开国元勋忽必烈在开国大典宴请群臣盛酒用的"渎山大玉海",就是一件巨型玉雕品。

5、鼎盛期--明、清时代明代苏州玉雕艺人陆子冈最有名,发展了"刀刻法以及"连环会"制作工艺,创造了各种阴阳浮雕于一体的玉雕工艺制品,得到朝廷的赏识,至今仿者不断,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清代玉雕工艺已达到高峰,宫廷设有玉器造办处,督办玉料,宫廷中御用玉器极多。

6、近代玉雕近代玉雕集历史文化之大成,在北京"珍宝馆"还有各种出类拔萃的玉器,品种繁多,作工精湛,被誉为"东方瑰宝"。

近代国玉雕人材虽多,但高精艺人少。

今后除继承传统工艺,古为今用,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中外结合是玉雕界当务之急。

【精】玉文化发展史

【精】玉文化发展史

华夏祖先选择美石磨制玉器,最早见于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

在我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人类生活,社会的变迁,比金、银、铜、铁器不知要早多少年。

从旧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玉器的佩带代表着人们社会地位。

从碾磨的玉器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玉的文化随之更加丰富———新石器时代的玉龙、玉璧,商周的玉刀、玉戈,春秋的剑饰、带钩,汉代的瑞兽,唐宋的花鸟发簪,及元明清的大件玉雕,特别是清代,雕琢艺术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玉雕史的巅峰。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的工匠陆子冈所制作的玉佩,开创了图文并茂、构图新颖、做工精湛的玉佩饰物之先河,至今仍被推崇备至,俗称“子冈佩”。

它为玉的文化添增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美玉得到我们东方人的万般垂爱。

东方人往往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

我国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

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

但我国玉器的起源,应当比这更早。

玉器脱胎于石器的母体,远远超越了石器。

最初只是小玉块钻一孔用作垂饰,或象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较大,比较复杂,可算做工艺品。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加工玉石器的技术是相同的。

制石技术由打制发展到磨制,经历了数千年,制玉技术大致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二者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术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复杂。

玉器不仅要求光洁度比石器高,有的还要镌刻各种花纹图案,这是出于人们审美的需要,是非实用的艺术装饰。

这在石器上很少见。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具有实用价值的有玉斧、玉铲、玉刀、玉戈等生产工具和武器,用作装饰品的有玉环、玉球、玉镯、玉璜、玉玦、玉珠、玉管等。

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

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

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巅峰。

其中,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就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宋朝玉器的发展与特点宋朝时期,玉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艺术品市场上的热门商品。

宋代制作的玉器以精细、工艺考究而闻名,以玉石的纹理自然、颜色纯正和雕刻精细为特点。

宋代玉器多以淡绿色或白色的玉石为主,形制大致上以玉璧、玉佩、玉杯、玉瓶等形式为主。

其中,玉璧是一种圆形或方形的器物,一般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

玉佩则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饰品,多含有祝福、保平安等寓意。

二、宋朝金银首饰的制作与流行与玉器一样,宋朝金银首饰的制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宋代的金银首饰以纯度高、工艺精细而闻名,技艺更加成熟。

宋代金银首饰的款式丰富多样,有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形式。

其中,耳环作为一种常见的首饰,女性在婚嫁等重要场合都会佩戴。

宋代耳环多采用流畅的曲线和镶嵌的宝石来装饰,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而项链、手镯等首饰的制作同样精益求精,不仅注重外观的华丽,还注重佩戴的舒适度。

三、宋朝玉器与金银首饰的鉴赏与珍藏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在当时就颇受推崇,远销世界各地。

如今,这些古代艺术品不仅是收藏家们的心头好,还成为了艺术品市场的热门商品。

鉴赏宋朝玉器与金银首饰时,除了要注意其工艺、材质和纹样外,还要留意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对于收藏家来说,选购时需要确保其版画完整、保存完好,并通过资质鉴定机构对其真伪进行确认。

总而言之,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在艺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展现了当时中国艺术的繁荣与美丽。

无论是玉器的精细雕刻,还是金银首饰的华丽装饰,都彰显了宋朝人对于工艺美术的不懈追求。

对于今人来说,鉴赏和收藏这些艺术品,既能体验宋朝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珍视历史的长河,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玉器收藏

中国古代的玉器收藏

中国古代的玉器收藏在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各类中国古代文物中,玉器的收藏历史最为悠远、最为持久,几乎是伴随着玉器的产生而出现,并持续了玉器发展的全过程,直至今日。

一严格意义上的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种类,主要有各种形制的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佩戴或执持以表征权力的瑞玉、祭祀祖先神灵的祭玉以及专门为殉葬而制作的葬玉等。

这些玉器具有特殊的功能,象征着拥有者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有的还具有深刻的宗教寓意,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此,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就有别于当时的石器、陶器等普通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倍受重视,被当作珍宝加以收藏。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大型墓葬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形制多样,磨制精美,而且在墓中置放有序,如钩云形佩和筒形器主要置于尸骨的胸部或头部,环主要置于腕部,鸟形饰都有可穿缀的小孔,它们不是专为殉葬而制作的,而应是墓主生前使用并收藏的瑞玉和装饰品。

在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的11座墓葬中,出土玉器1100余件(组),单件计数达3200余件,其中部分可能是专为殉葬而制作的,但绝大多数是墓主生前使用和收藏的。

为了让死者在地下过着与生前一样的生活,将其生前使用的玉器一同入葬,是当时人对玉器珍爱与收藏意识的体现。

二夏商周时期,贵族阶层已注意收藏当时制作和使用的玉器,同时对前代流传下来的玉器更为珍视。

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的制玉中心,其玉器流传的地域广,时间久。

在相当于夏代的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多件红山文化玉器,如璧、钩云形器、钩形器、筒形器等,都是红山文化常见的器型,是墓主人生前收藏红山文化玉器的例证。

1976年发掘的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标本964号和标本1120号与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钩形器形制相同,标本948号与辽宁建平牛河梁第二地点9号墓出土的椭圆形带齿玉饰形制相同,均为红山文化遗物;标本350号玉凤与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的团凤造型相似,琢纹工艺相同,应为石家河文化的遗物。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玉、尚玉的国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玉器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贯穿了整个文明史。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玉器的追求和赞美从未停止。

玉器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落,与中国文明史的发展紧密相连,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

一、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至夏朝新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玉器。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主要由手工完成,技法简单,数量较少,主要作为祭祀、记事等活动的礼仪用具。

到了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玉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繁荣起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如玉璧、玉琮等,表明夏朝的玉器制作技艺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商周时期:商朝至春秋战国商周时期,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玉器制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玉器和复杂的组合玉器。

商朝的玉器多以动物形象为题材,如玉龙、玉虎等,富有神秘色彩。

周朝的玉器则更注重礼仪和教化,如玉圭、玉琮等。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人的兴起和学术环境的宽松,玉器制作也呈现出自由化、个性化的趋势。

三、秦汉时期:秦朝至三国秦汉时期,约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19年,玉器制作逐渐统一化和规范化。

秦朝的玉器多为礼仪用具,如玉玺、玉璧等。

汉朝的玉器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如玉杯、玉砚等。

同时,汉朝的玉器制作还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如胡人形象、佛教题材等。

四、隋唐至明清时期:隋朝至清朝隋唐至明清时期,约从公元581年到公元1912年,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样式繁复华丽,功能也逐渐转向了装饰和陈设。

隋唐时期的玉器以生活用品为主,如玉杯、玉盘等,工艺水平高超。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玉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审美趣味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更注重精细的工艺和繁复的装饰。

五、近现代至当代:1912年至今近现代至当代的玉器制作则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世俗风情温故知新——宋代玉器

世俗风情温故知新——宋代玉器

Collection马未都话收藏72HEILONGJIANG PICTORIAL 宋代开始,有一种玉器开始悄悄流行,就是我们常说的玉坠。

什么是“玉坠”呢?就是一块玉疙瘩,穿一个孔,可以攥在手中,俗称“疙瘩件”。

过去古玩行里常说“那儿有一疙瘩件”,指的就是玉坠。

一般情况下,玉坠都是用籽玉来雕刻,它随形。

不管是雕动物,还是雕植物,看上去就是一个玉疙瘩。

也有特好的材料,根本不雕,就是一疙瘩玉,所谓“良玉不雕”。

电影《夜宴》中,葛优扮演的皇上,一开始手里就攥着一个玉疙瘩。

这件玉器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包括皇上发现被投毒以后,玉坠从他手中掉下来的细节描述。

电影中还设置了这样的情节:皇上拿着玉坠给皇后按摩,暗示一种暧昧的色情。

在中国73疙瘩件历史上,确实在按摩中使用过玉器,比如乾隆时期有一些按摩器,就是用玉做成的。

玉在预热的情况下,比如你拿手攥一会儿,它跟身体上的接触感受很舒适。

所以,玉坠这个道具在按摩的功能上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是电影中的这个玉坠出现得过早。

前面说了,宋代开始有玉坠。

而《夜宴》描写的时间有点混乱,但大致是五代时期,时间要早一点儿。

我们当然不能说,五代就比宋代早一点,那时就肯定没有玉坠。

但不幸的是,皇上手中拿的这个玉坠是一个明代的典型器物,那么这个时间就大大的不对了。

所以我觉得文学作品,以及文艺作品当中,应该多注重一些历史的基本常识。

专业上没有错误,作品会更吸引人。

白玉雕卧狗形握 宋代 长7.8cm 观复博物馆藏HEILONGJIANG PICTORIAL74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著名主持人,他很喜欢玉器。

有一次,他拿着一个玉器来找我,让我给他判定一下。

他在电话里说:“马先生,我买了一个玉佩,明天拿给你看。

”他一来,我问:“你的玉佩呢?”他就拿出来给我看。

我告诉他:“你这个不是玉佩,是个玉坠。

”他说:“怎么就不是玉佩呢?这上面有一个眼,可以穿过绳去,挂在身上,这不就是玉佩吗?”我说:“您这块玉是个圆疙瘩,过去不一定是在身上悬挂的,有时候是手中拿的,攥在手里,分量比较重。

中国古代玉器(四)

中国古代玉器(四)

• (二)造型与纹饰特征 • 玉璧 • 玉璧是秦墓中出土较多的 玉器。 • 玉人(俑)
玉 璧 长 沙 左 家 塘
玉人
西安联志村
• 玉琥
• 形似匍匐前行,颈直伸, 尾叠于臀上。
玉虎 秦 西安联志村
双龙首璜
龙首为尖耳,橄榄形眼,上眼 睑为双线,额出尖,口略张, 外出一尖牙。
双龙首纹玉璜 秦 西安联志村


系璧


(二)造型与纹饰 1、器物造型与特征 玉组佩



春秋时期,玉组佩发展成 熟。主要佩件有系璧、璜、 珩、勒、觿、龙形佩等, 组佩饰中各个组件朝中轴 平衡、左右对称的方向发 展。

春秋晚期玉组佩示意图 郭宝钧复原

觿
系璧、玉珩
系璧 春秋晚期 宝鸡益门村秦墓
系璧 春秋晚期 宝鸡益门村秦墓
洛玉 阳瞑 中目 州 路战 国 早 号期 墓
荆玉 州瞑 秦目 家战 山国 号中 墓期
1316
2

“行气”玉仗首 青玉质,作十二面柱形, 内空,每面刻铭文,共45 字。

根据铭文内容,记述了 “行气”的要领,是中国 气功方面较早的理论。
天 津 历 史 博 物 馆 藏
镶嵌玉饰
镶 玉 鎏 金 铜 镜 架 战 国 晚 期 淮 阳 平 粮 台

鸭首形玉带钩
战国中期 长6.9厘米 信阳长台关
蛇首形玉带钩 春秋晚期
龙首形玉带钩 战国中期
长14.5厘米
龙首形玉带钩 战国晚期
鸭首形玉带钩
战国早期
剑首
玉 具 剑 剑 首
剑茎
剑格 剑璏


玉剑佩
曾侯乙墓所出的剑形玉佩, 由5片玉料以金属丝穿连为 一体,造型与铜佩剑大致 相仿。由首、茎、格、璏、 鞘、珌等构件组合成一套 完整的玉具剑。

各时期玉器概述

各时期玉器概述

各时期玉器概述史前玉器概述史前玉器概念包括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中期,也就是整个夏及商代早期这么一个漫长的区间。

这个时期是中国玉文化的起源时期,它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其前期是缓慢的、不明显的,这一阶段包括从旧石器起至商代早期;而其后期则是跳跃式的,飞速发展的,这一阶段包括商代晚期及至西周。

在古玉器栏目的概说里面我们已经提,到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

一般认为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

由于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于是人们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

又由于它有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人们慢慢就用它来做装饰品。

还由于它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又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

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

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宗、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

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

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幕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

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及至到了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也就是周早期,由于受到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的冲击,玉器已不能像在原始社会那样,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继续占主流或垄断地位了。

但它在美身、祭祀、礼仪、殓葬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代妇好墓的玉器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艺术品以及杂品等七类,反映出当时玉器的用途甚广、地位至尊的历史面貌。

其中肖生玉器占很大份量。

中国玉雕工艺发展历程

中国玉雕工艺发展历程

中国玉雕工艺发展历程
中国玉雕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起源于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玉雕工艺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原始时期: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发现玉石的美妙之处,并开始尝试用原始工具进行简单的雕刻。

这些雕刻通常是简单的图案和符号,用于装饰和信仰。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玉雕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玉雕作品开始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主题涉及人物、动物、花卉等多种题材。

同时,玉雕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精细化。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玉雕工艺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多以人物造型为主,大量采用透雕、浮雕等技法,雕刻精细,形象传神。

玉雕作品开始进入皇室和贵族社会,并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重要收藏品。

4.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玉雕工艺继续发展,并逐渐扩大了应用范围。

玉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还被广泛用于饰品、器皿等日常用品。

玉雕技术也进一步精湛,创作风格多样。

5. 现代时期:近百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玉雕工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现代玉雕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工艺和技术,还创新了各种形式,融入了现代审美和艺术表现手法。

总体来说,中国玉雕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雕刻到如今的精湛技艺,代代传承。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关于玉石的古籍

关于玉石的古籍

关于玉石的古籍玉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玉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华夏之宝”。

自古以来,玉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象征、一种信仰和一种审美观念的体现。

古籍记载《礼记·曲礼上》《礼记·曲礼上》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曲礼》是对古代祭祀仪式进行规范和解释的内容。

其中有关玉石的记载表明了古人对玉石的崇拜和重视。

“凡祭祀之器,其材必以玉为尊。

”这段文字表明,在古代祭祀仪式中,玉石被视为最尊贵、最合适的材料。

这反映了人们对玉石纯洁、高贵的认知。

《诗经·周南·关雎》《诗经·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描写了爱情和婚姻等主题。

其中一篇《关雎》中提到了玉石,表现了人们对玉石的追求和喜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段诗歌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身着华丽的衣裳,佩戴着玉石饰品。

这表明在古代社会中,玉石被视为美丽和高贵的象征,是君子追求的对象。

古代玉石的种类古代中国流传下来的有很多种类的玉石,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和田玉和田玉是中国最有名的一种玉石,产于新疆地区。

它以其细腻、温润、色彩优雅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山海经》中就有对和田玉的记载。

“冶铸之工所用者,则以和田之玉为尊。

”这段文字表明,在古代冶铸工艺中,和田玉被视为最尊贵、最合适的材料。

羊脂白玉羊脂白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珍贵的一种玉石,其质地细腻、色泽纯净,通透如羊脂。

这种玉石在古代被视为最为高贵的象征。

鸟蛋青玉鸟蛋青玉是一种颜色呈现淡绿色的玉石,形状犹如小鸟的蛋。

它在古代被人们所喜爱,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器物和饰品。

古代玉石的用途古代人们将玉石应用于各个方面,既有实用价值,也有审美价值。

佩戴饰品古代人们喜欢佩戴玉石饰品,如玉坠、玉环等。

这些饰品不仅能够增添女性的风采和美丽,还被认为具有辟邪、保平安的作用。

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

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
在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0年),我国玉器工艺美术趋向于成长期,出现了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的玉戈、玉刀、玉璋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商代晚期以殷墟出土的玉器最有代表性。器形的刻制、图案等都有很明显的进步,而且玉器产量之大和集中,玉器艺术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表现手法也有变化。所以商、西周时期,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彩石玉器进入了真玉为主的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我国安徽合肥蔡侯墓、湖北随昌曾侯乙墓、河北平山中山国墓等,出土了大批极其优美的玉器。春秋玉器已经由平面向隐起、由简到繁的方面演变,为战国时期玉器的重大演化打下了基础。在出土的玉料中,有青玉、碧玉,纹饰以云纹为主,有单面和双面雕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玉器的优美感。代表作品有《玉四节佩》、《玉龙首璜》等,体现了当时琢玉业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玉器刻得精美细致,善于以综合精密的图案,创作出富有灵性的玉器精品。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特别是汉代的玉器对品种及其组合作了一次较大的调整,现已发现的最早汉玉是玉熊、玉辟邪等,这些玉器玉质温润,琢磨精细,显示了玉料独具的晶莹润泽的魅力。如西汉刘胜墓出土的玉衣、玉枕、玉壁等,都富有曲线流动、精雕细刻的高超技巧痕迹。但是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如以往,这是玉器史上两汉玉器大发展和唐宋玉器大繁荣之间的一次低潮。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581年—公元1273年),这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玉器工艺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出土的玉器有刀、杯、璜、飞天等,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在这基础上,宋、辽、金玉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琢磨技艺上着重与现实主义方面相适应,镂雕技艺更加高超,把绘画用于玉器雕刻之中,富于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时期的玉器已达到了“形神兼备”,真实自然,为后世玉器所不及。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以下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这一
时期的玉器以玉璋、玉琮、玉璧等为主,主要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代使用玉器进
一步发展,玉器种类繁多,包括玉环、玉戈、玉琮等。

玉器的造型和纹饰上也出现了不少创新,如塑造人物形象的玉面具和玉雕。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
的玉器制作技术更加精湛,纹饰更加繁复。

玉器种类增多,包括玉佩、玉璜、玉钺等,玉佩成为显贵身份的象征。

4.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玉
器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

玉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包括玉镯、玉圭、玉琮、玉佩等。

玉器的装饰纹饰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汉代风格。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玉器的制作
技术进一步改进,出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玉器作品。

这一时期的玉器以饰品为主,如玉佩、玉簪、玉珮等。

6. 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这一时期,玉器
的制作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玉器种类繁多,从饰品到器皿都有。

尤以明清时期的玉器最为精美,玉瓶、玉盘、玉镜、玉桌等成为贵族收藏和使用的珍品。

以上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史,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对于古代玉器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和技术,也为懂得中国古代社会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中国玉器的四个时期,包括哪些朝代

中国玉器的四个时期,包括哪些朝代

中国玉器的四个时期,包括哪些朝代中国玉器的四个时期包括:史前时代、先秦时代、西汉时期以及北宋时期。

1、史前时代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若干新石器文化圈内,都或多或少地出土有玉器。

而在国外,早期玉器的出土地点却屈指可数,只有亚洲的贝加尔湖、大洋洲的新西兰及南北美洲等几处,而且出现的时何较晚,延续时间也不长。

新石器时期玉器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各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传承的关系。

代表性的有兴隆洼文化、松泽文化、含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

2、先秦时期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品种及制作工艺有明显的提高。

礼器类的玉器,已出现了“琮、璧、圭、璋、璜、琥”六种“瑞玉”,此外还有生产工具和戈、矛、斧等武器类玉器,出土时,均无使用痕迹,并不是实用之物。

实用器皿有臼、杯、梳、耳勺、带钩等。

有的青铜器配件上还装有玉质部件,成为珍贵的复合器。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了700 多件玉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圆雕或浮雕的人像和各种动物,在造型上既有写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一时期玉器中的珍品。

3、西汉时期从发掘出土的汉代玉器看,西汉前期,由于经过秦末的战乱,玉器手工业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当时的玉器造型和纹饰,主要是承袭了战国以来的传统;汉代中期以后,新的品种和器形陆续出现,玉器制作工艺上逐渐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在雕琢工艺方面,西汉时期透雕、圆雕、高浮雕的玉器增多;在造型、纹饰的风格上,西汉时期也有较大的变化,一些富有现实感和生命力的像生类玉器,把形与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艺术水平大大超过了先秦的玉器。

这一时期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北宋时期北宋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更加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

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金石艺术,这对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

两周相交的历史背景诞生了最精彩的春秋早期玉器

两周相交的历史背景诞生了最精彩的春秋早期玉器

两周相交的历史背景诞生了最精彩的春秋早期玉器公元前771年,周宿敌犬戎攻陷宗周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周王室开始陷入混乱,平王、携王分别称帝,政局不光未稳定,甚至更加混乱。

平王决定东迁洛邑,这期间,晋国、郑国、秦,派兵护送平王,建立功业。

而平王携众匆忙东迁,这也是岐周、宗周留下大量青铜窖藏的历史背景。

平王定都东都洛阳,晋文侯击杀虢国等支持的周携王,周王室稳定住局面,但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则完全丧失,这时的局面是140多诸侯国,各自为政,并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周王室只是一个形象,再无实际作用。

后世往往将两周相交之乱归罪于幽王,烽火戏诸侯更是脍炙人口的荒唐故事。

而事实上了解这段历史,乱之源正是西周建国三代,武、成、康王的分封制度,催化剂则是昭穆的醉心于攻伐,共王之后的强制礼制则是乱的直接原因。

犬戎打完就跑,并未动摇周王朝统治,更无灭国之说,之后20年,则是姬姓宗族内部的权利斗争。

携王、平王,叔侄争斗。

携王的主要支持者,虢国,是周文王同母两兄弟受封的东虢国、西虢国,姬姓。

东虢国被护送平王东迁的郑国所灭,郑国始封国君为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庶弟,携王兄弟,姬姓。

平王的重要支持者,击杀携王的晋国,周成王之弟为起始国君,姬姓。

主要参与者中唯一外姓的秦,则借此而被平王封为诸侯国,并被分封周的发源地之一,岐山以西,就此而渐成霸业。

权利引起的绞杀并非只出现在周王室,包括春秋各诸侯国,同样为了权力而同姓相残。

事实上从共王之后,祖宗崇拜的体系就变得混乱,从西周中后期遗存就可看出,后期青铜器铭文中祖宗崇拜的内容渐少,更多是炫耀自身的功绩,从周王到诸侯,在等级礼制的强化下,权利成为被崇拜的主体,人人争当规则的制定者。

晋王,两周相交时期重要的力量,一方面帮助平王平定了皇室内乱,同时自身内部则斗得昏天黑地,正是这个时期非常典型的代表。

晋文侯,是这个时期晋国的执政者,但其弟同样拥有自己强大的力量,文侯去世,其子昭侯继任,被迫于元年封文侯弟于山西闻喜(古曲沃),事实上形成割据。

中国玉文化最灿烂的组成部分——西周玉器(中)

中国玉文化最灿烂的组成部分——西周玉器(中)

中国玉文化最灿烂的组成部分——西周玉器(中)周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历史上考古学家将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起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至今陕西长安镐京建都,史称西周。

与此同时又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建设东都。

从考古出土的文化遗存看,西周文化可分为三期,早期为武王至穆王;中期为共王至夷王;晚期为厉王至幽王。

我们应该了解到商晚期,武王灭商前,出土的玉器的艺术主流还是商代的特征,武王所在地域所表现的工艺特征及审美意识还不能作为当时整个国家的标准。

所以不能把这一时期作为西周文化的第一期。

《青玉虎》· 西周长6.4厘米河南省信阳地区出土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管会藏早期西周玉器出土的地点,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其次在河南、山西、宁夏、甘肃、四川、浙江、北京等几个地点;中期西周玉器的出土地点,仍以陕西地区为主,其次有山东、山西、安徽、河南、甘肃、北京等少数地点;晚期西周玉器出土地点,以陕西、河南、山西地区为主,其次有山东、福建等个别地点。

西周出土玉器最多的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到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一带,这是因为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在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

《玉夔龙佩》· 西周早期长8.9、厚0.2厘米山东省滕州市庄里西村出土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藏西周晚期玉器纹饰形式的线纹之美,是中国玉器在纹饰、线形、曲线轮廓上的真正发端。

曲线美是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古代纹饰的曲线美,实质是它将玉的温润柔美与内敛品性的高度统一融合。

西周晚期玉器线纹的重要艺术价值是,为春秋和战国玉器纹饰的线纹技法及风格开了先河,并致使它们达到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更多样化的审美情趣。

《玉龙》· 西周最大径6.5、厚0.7厘米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村60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了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表现的淋漓至尽,使得其精到的工艺在玉器碾琢的历史上大放异彩。

收藏知识一问一答(九)干货

收藏知识一问一答(九)干货

收藏知识一问一答(九)干货天籁之音抒情纯音乐纯音乐1.妇好墓出土的玉器是属以下哪种玉:和田玉。

2.妇好墓1976年在哪出发现:河南安阳。

3.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玉琮4.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域在哪里:太湖流域。

5.砣机何时开始作为碾玉的主要工具:商6.商周时期,玉器的形状以哪种为主:片状。

7.玉璜是什么形状的:扇形。

8.玉不琢不成器出自哪部著作:礼记。

9.目前已知的西周玉器都用什么玉制成:本地玉器。

10.俏色玉大概是从什么时期开始出现的:商。

11.珠玉在侧形容貌美,最初是用来形容谁的:卫玠。

12.玉衣的功能是:葬服。

13.历史上玉衣敛尸的习俗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东汉末年。

14.作为葬玉的玉覆面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西周。

15.已知西周时期的玉覆面最多的是几块:7916.玉石不分的含义是什么:好坏不分。

17.和田玉最晚在什么时期开始向其它地区输送:新石器时代。

18.新疆和田玉的摩尔硬度最大的是什么:6.519.汉代的说文解字中玉部的字大概有多少个:10020.商周时期,玉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佩戴21.玉带钩最初的功能是什么:腰带的挂钩。

22.不属于玉器中的礼器:玉扳指。

23.同等直径下,以下三种玉器,哪种孔最小:璧24.哪个地区相对不产玉材:福建。

25.哪种是元代开始出现的器物:帽顶。

26.明代规定几品文武官员公服腰带可佩玉:一品。

27.玉豚的豚原意是什么:小猪。

28.一问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29.乾隆皇帝关于玉器所作的诗大概有多少篇:800多篇。

30.明代皇后在紫禁城居住的寝宫叫:坤宁宫。

31上都是不是北京的别称:不是。

32.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的花儿,最初起源于哪个省:竿肃。

33.不属于钻石盛产国的是:意大利。

34.宋代玉雕鸠车为摆件,最初的功用是什么:玩具。

35.哪种不是元代玉雕典型动物:猪。

36.一问三不知出自哪部著作:公羊传。

37.明代一件标准的玉带板由多少件玉带銙组成:20件。

收藏见证历史(5-2)古玉鉴赏的核心在文化内涵,西周早期玉鱼

收藏见证历史(5-2)古玉鉴赏的核心在文化内涵,西周早期玉鱼

收藏见证历史(5-2)古玉鉴赏的核心在文化内涵,西周早期玉鱼周朝接近800年,而周玉器影响后世数千年,春秋、战国玉器更是被后人推崇,直接文化传承的汉代玉器,被认为是中国古玉的巅峰之作,之后宋仿战汉,明清再仿古人,中国玉文化的传承之路非常明显。

西周玉器可以说是这个传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把这个传承比作一个人,那么商是人首,西周是脖颈,而战汉是躯干,宋元明清则是双腿,其他时间段是双臂,传统文化则是这个人的灵魂!当然我们不能无视文化期古玉,他是高古玉的先人,非同一个人,却血缘相通。

很多玩玉的朋友只关注于一条线的制作,一块料的包浆,事实上这些都能仿。

古人制玉,装备简单,以他山之石而攻玉,或者以介质带动解玉砂而磨玉,原理都是一样,以自然界中硬度超过玉的矿物去研磨玉石,痕迹怎么不能仿?而包浆是氧化膜,只需要有点耐心,再加上适当技巧,高仿包浆也不难,更何况使用球磨、喷砂手段,大多玩家就已经分不清了!诸如此类的独家鉴定秘籍,事实上只是卖家卖货的借口而已,你当真,那就输了。

古玉难仿的是灵魂,也就是文化内涵,八大山人寥寥数笔,就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书画巨匠,并不在于他的绘画技巧难以超越,恰在于他前朝皇族的身份而在书画上表达出的那种孤傲的气质,无数人仿而难以企及,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心境!高古玉同样,制作者本就是巫觋之类及他们的后人,是那个年代权贵阶层中的思想及艺术表现领导者,他们通过形、纹表现贵族阶层的世界观,价值观,后人大多连那个时代历史都搞不清,谈何仿制出灵魂!懂得鉴赏高古玉表现的文化内涵再辅助料、工痕及出土痕迹等,这才是真正的古玉鉴定!周人创立霸业之前并没有精彩的玉文化,作为商的诸侯国,文王三代前迁都周原地区(隶属宝鸡的岐山、扶风地区),并在此从默默无闻到雄踞一方,最终凤鸣岐山而一统天下,文王时期迁都丰镐(西安市长安区),这些地区先周遗迹中难见精彩玉器遗存,周人精品器物大多集中于武王伐商之后。

很明显,商周玉器文化传承非常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ANTIQUES EXPERIENCE古玩・走进古玩
当一件件出土文物展现在眼前时,对古代璀璨的文明我们有惊叹与敬仰,也有痴迷与感悟。

但是,对于那逝去年代的文明,更多的还是疑问。

近日,有朋友参观了首都博物馆“千古探密——考古与发现”的主题特展。

在展览中展示的虢国墓葬出土玉器,引起了朋友极大的兴趣,并得到了一个结论,即“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有了玉器收藏,虢国国君就是其中之一的玉器收藏家。

”对此观点,笔者持有不同意见,就此与朋友展开了一场讨论:
虢国国君是不是一位玉器收藏家?
朋友:收藏数量的多少是界定收藏家的一个标准,在当今社会依然如是。

虢国国君虢季之墓出土了玉石器1752件颗,如此之大的玉器数量在同时期墓葬出土是少见的。

其墓葬保存完整,没有遭到盗墓的破坏与侵扰,因此,出土的随葬品在客观条件下,能准确地反映出墓主人的兴趣爱好等相关信息。

虢季墓出土的玉器种类也非常丰富,如果只有少个藏品,那就无法被称之为收藏家了。

在这些丰富的随葬玉器中,除了其所在年代的玉器外,还包含
◇ 文/贾 嘉
周还是宋,玉器收藏的起点在哪里?
有较多的早期遗物。

在外棺盖板上的玉戚,形制、风格的特点与二里头遗址的璧戚非常接近。

内棺盖上的玉猪龙和鳖形佩则是典型的红山玉。

除此之外,另有一件马首形的玉佩制作年代应是商代,因为,其“臣”字形大眼的线条,琢刻得刚劲有力,符合商代玉器制作工艺的特点。

这些皆早于虢季所处年代(周代宣幽时期),应是他的玉器收藏品。

以上两个因素符合现代的收藏概念,可使虢季成为收藏家的条件,所以说虢国国君是一位玉器的收藏家。

笔者:的确如你所说,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的上村岭,其中,虢国国君虢季墓与梁姬墓、虢太子墓,这三座墓葬均保存完好。

梁姬墓和虢太子墓出土的随葬玉器,数量上都不及虢季墓,只有
其一半左右的数量。

但是,以虢季墓出土的玉器作为其是玉器收藏家的标准,未免有些武断:
一、虢国国君虢季墓葬出土的近两千件玉器包括,服饰用玉、瑞玉和丧葬用玉,这是周代墓葬出土玉器的典型分类。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周代玉器通常具有多种功能,一件玉器可兼作服饰、丧葬甚至礼仪用器。

但是,丧葬用玉却仅能用于墓主人的随葬,它的功能是单一性的。

虢季墓中的葬玉包括:玉覆面1套,由142件组件组成;口内含有玉珠31颗;玉握两手各执玉管1件;两脚各在脚趾间夹玉1组,每组4件;脚端也有2件玉片。

这180多件颗的玉器,属于丧葬用玉类别,显然不能算在墓主生前收藏的玉
器类别之中。

以数量一概而论,是不严谨的。

二、周人遵循的丧礼原则是“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礼记・中庸》),墓葬中的玉器除为墓主所备的丧葬用器外,还有大量的墓主生前用器,如头饰、发饰、服饰等,这些都是佩饰玉器。

虢季墓中的佩饰玉有颈部玛瑙珠、马蹄形玉片项饰1组共118件颗;头部右上方发饰1组73件;脑后发饰1组17件;胸腹部上七璜组玉佩1组374件颗。

墓主人脑后出土的玉发饰中,其中的勾喙鸟形璜和虎形璜已确定为商代玉器,而鹰形佩则是红山文化
玉器。

这些玉器从出土的位置来看,其功能主要用于装饰,属于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使用品,作为使用品,在墓主生前是不会仅有一套的,虢季墓中并无多余相类的佩饰玉,因此,这些大量的佩饰玉是否是墓主生前收藏,有无收藏品的概念,单从现有资料来看是不能确定的,也缺乏“收藏”的说服力。

另外,有如战国时期吴王寿梦,他的墓中出土的玉石器数量有11,280件,包括绿松石珠和孔雀石珠就占有10,209件、玛瑙珠数百件、穿孔玉牌187件,另有其他少量并不丰富的成形玉器。

这些石珠、玉珠都是组佩中的部分零件,虢季墓出土的玉器数量也包含这类零件,成件的玉器并不足1700余件。

墓藏中出土玉器数量的多寡,还不足以证明虢国国君是一位玉器收藏家。

⊙ 首都博物馆展出的虢国墓地出土文物
⊙ 玉双鸟式璜 殷商
51
玉器收藏在西周已经开始?
朋友:那么,假设虢国国君不是一位玉器收藏家,在当时玉器的收藏应该已经开始。

因为,除了虢季墓出土的玉器有早期遗物外,还有许多相近时期的墓葬出土了早期的玉器。

晋侯墓地出土玉器中也有多件早期遗留物,在晋穆侯夫人墓出土的玉鹰、玉熊等器物与妇好墓所出同类器如出一辙,晋献侯墓出土的玉琮是具有典型的良渚玉器风格。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公夫人——芮姜的墓葬出土的玉猪龙也是红山文化的玉器,而玉戚与妇好墓出土玉器的扉牙的制作风格相同,玉戚缘面的刻文,在文辞内容和书体方面的风格可断定为商代。

所以,在当时不管是出于何种收藏目的,人们已经对玉器进行有意识的收藏了。

如果说没有收藏的概念,那这些墓葬中出现的早期玉器遗物又作何解释呢?
笔者:关于这点需要明确一个概念,这些墓葬出土的早期玉器,在周代是以随葬品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它们的功能或者与其原有功能相同,或者已经完全改作它器。

以当今概念而言,“收藏”就是收集与保藏,在其时代中另外出土的一些早期玉器,有许多经过改治,如黄君孟墓中出土的玉人首蛇身佩,就是经过改治的早期玉器,相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这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当时的审美角度不同所造成的,他们对这些早期玉器并没有更深的理解,不能客观地认识其价值,就没有去保藏的理由。

所以,出土的早期玉器,是否是墓主生前收藏,缺少直接的证据。

如果收藏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风气,那么在随后的墓葬出土的信息当中,也应有所表现。

但是在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500余件组玉石器(包括水晶、料器和玻璃器)中,早期遗留玉器甚少。

所以,“收藏”这一概念在当时是不成熟的,它没有在墓葬出土中形成一种延续的现象,单凭墓葬中的少数早期玉器,便下此结论为时过早。

玉器收藏从何时开始?
朋友:周代的出土资料都不能证明其时代已经开始收藏玉器,那
玉器收藏又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呢?
笔者:所谓“收藏”除了必须形成概念,另外就要成为一种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单一阶级不会是完全意义上的收藏。

在郑州二里岗发掘了59座战国墓葬,出土了476件铜珩,铜珩的中孔内还残留有系绳的痕迹,说明它们也是用作佩饰器。

在墓主身体周围还有一些玛瑙环、骨环、骨珠和料珠等器物,应是与铜珩相连组成组佩,这种组佩类似组玉佩。

但是,周代组玉佩和佩戴者的身份地位颇为相关,考古发掘中多见于贵族墓葬,低等级的墓葬非常罕见。

那这些铜珩的组佩说明什么呢?说明这种组佩是组玉佩的仿制品,是一种替代品,广大平民佩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也可认为是一种“时尚”追求。

所以,在当时严格的用玉制度下,收藏玉器不可能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收藏行为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也需要传承有序的发展,并且是要求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平衡。

离我们较近的清代就是玉器收藏的鼎盛时期,不区分贵族平民,而亦形成市场化。

北京西效小西天黑舍里氏墓出土的玉器即为其家族藏玉,有其时期作品,还有一些为唐宋时所制玉器。

乾隆皇帝对古玉的收藏众所周知,他利用皇家政府的财势,对古玉进行收集、考据、研究、制造,并且对古玉进行鉴别。

并多次整理玉器,涉及分类装箱、登记造册等事项,使玉器收藏管理形成条理化、系统化,这时的收藏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

由于帝王的推崇也使得民间形成收藏玉器的风潮。

康熙年间,孔尚任在《享金簿》中记述了他所见和收藏的古玉,名称各异。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记有市场之上玉件的买卖情况。

玉器收藏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成为一种商品不再某一阶级所垄断,并且有系统、有目的收集、保藏与研究。

而清代只是玉器收藏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玉器收藏更趋合理化的阶段,宋代是比之清代更符合玉器收藏条件的起始年代。

宋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对古物有了收集、整理和研究。

吕大临的《考古图》中因详细记录了画家李公麟的藏玉,成为现今为止最早的玉器研究文献。

同时,宋代玉器也摆脱了由统治阶级垄断的局面,真正成为市场的商品。

所以,以目前的资料来看,玉器的收藏应在宋代开始。

 (责任编辑:骆阿雪)
⊙ 玉镂雕鱼莲佩 宋⊙ 玉鹿形佩 西周⊙ 玉人龙凤复合纹柄形器 西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