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1-4课复习提纲
高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3.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2)其他: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7.纸币的发行量应该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国家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8.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2)转账结算。
9.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10.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不等于外币,不等于汇率)1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2.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1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具体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价值规律1.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2.具体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3.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需求弹性)(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替代品、互补商品)6.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水平。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经济经济生活第1-4课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1)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的意义: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生产合格的、高质量的使用价值,是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
●注意:使用价值没有大小之分,质量=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①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②下列条件下的物没有价值:不耗费劳动而得到的东西;虽耗费劳动,但没有凝结在商品中;耗费在无用物上,不被社会承认的劳动。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①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相互排斥。
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
③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④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是“价廉物美”思考:企业为什么都喊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口号?★(二)货币1、货币的产生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形式----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和一切商品交换)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三)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货币也有价值。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价格。
●注意: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是观念的货币(2)流通手段①含义: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注意: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③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2、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四)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必修一经济生活·提纲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2.货币3.纸币4.信用工具5.外汇6.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结果3.价值决定价格4.价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类型3.消费结构4.尼格尔系数5.消费心理面面观6.做理智的消费者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2.大力发展生产力3.生产资料公有制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企业2.公司的含义3.公司的组织形式4.公司的组织机构5.公司制的优点6.其他企业形式7.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8.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9.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10.我国的严峻就业压力机促进就业的措施11.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12.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1.储蓄存款的含义2.储蓄存款的利息3.储蓄存款的类型与特点4.商业银行5.股票6.债券7.保险8.四种投资方式的比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的含义3.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5.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6.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7.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8.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1.财政的含义与实现2.财政的作用3.财政的收入4.财政支出5.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6.税收的含义7.税收的基本特点8.税收的种类9.公民应履行的纳税义务10.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11.纳税人意识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和手段2.市场经济3.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4.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5.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6.市场调节的局限性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9.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总体小康的表现、特点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特点3.经济建设的新要求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2.世界贸易组织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的原则。
高中必修一政治《经济生活》1—5课重点归纳
消费率偏低的原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收入差距… 原因: 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差距…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物价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物价水平…; 分析
问题 扩大内需(消费需求)的原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扩大内需(消费需求) 原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如何 增加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增加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解决 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支出 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引导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热点, 消费结构升级 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第五课: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重点归纳2 就业(扩大就业) 重点归纳2:就业(扩大就业)
就业形势严峻,必须把扩大就业 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发现 就业形势严峻,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问题 新增就业人数多…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就业结构不合理…等 新增就业人数多…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就业结构不合理… 不合理 分析 就业严峻的原因: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就业严峻的原因: 问题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
《经济生活》知识提纲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1.商品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消费者)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生产者)2.货币的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3.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①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需现实货币。
“一手交钱一手交换”。
如网购。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商品交换包括物物交换(买卖同时进行)和商品流通(包括先卖后买两个阶段)。
②价值尺度: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只要是商品就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标价、定价、价格。
(2)其它职能:①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银或实实在在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伴随赊账产生而出现。
例: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商品和货币分离。
③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自由兑换的职能。
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
二、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面额由国家规定,但是纸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
货币的价值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比。
2、产生:随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3、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没有贮藏手段。
4、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的原因)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反比)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行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关键词有质量、性能等)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般指价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货币(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产生: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产生了货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4)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还有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三个其他职能。
注意:区分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与支付手段(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等),刷卡消费是流通手段。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 货币流通次数4.纸币(1)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注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无权任意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但无权规定购买力。
5.信用卡广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狭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贷款于一身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6.汇率与外汇(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高中《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属性?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如何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货币的含义及本质:含义:从商品中分享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本质: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①货币的职能的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②货币的基本职能:第一,价值尺度职能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第二,流通手段职能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其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③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纸币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发行的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根本的是发展经济,保障商品的供给;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抑制过热的投资,压缩固定资产规模;减少财政赤字、减少财政支出等。
最新版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重要知识回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1.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用于交换)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1)含义: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统一)任何人无法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用途)和价值(钱)。
(对立)标志词:质量——使用价值,价格——价值(质优价廉)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二、货币: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了解四个阶段)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即金银充当货币的优点)4、本质: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5、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
(2)流通手段: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3)支付手段(赊销,借贷、租金,工资,利息,税款——得到和付钱在时间上是分离)(4)贮藏手段:足值的金属货币。
(5)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美元、欧元、英镑、日元。
三、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优点: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3、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经济生活提纲(全部)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各是什么?(1)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2)注:①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而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③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否固定。
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⑤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纸币的发行规律是什么?(1)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价值)纸币的职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某些国家的纸币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若发行过多,则会发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若过少,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注:①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价值),不是一般等价物。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4. 两种结算方式:现金和转账结算。
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和支票信用卡和银行信用卡区别:信用卡是一种电子支付卡,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有什么优点?(P9)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5.外汇:(1)外汇与汇率的含义:(P10)外汇: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解决方法: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
知识点9:价格变动的影响
4、债券: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流通性渐弱、利率渐高、风险渐大)。
5、保险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意义:(1)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2)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1、储蓄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1—利息税率)
2、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办理结算
3、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特点:高收益高风险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2009年广东高考思想政治复习提纲系列----必修1经济生活整理;杨隽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备相应商品的使用价值2、货币①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3. 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4. 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5.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6.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④此外,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2、消费类型:(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1-4课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考点:前面是知识点,后面是《点金训练》中典型例题
1、判断哪些是商品:含义、属性(3页1题)
2、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的理解,在生活中的表现(4页2题)
3、货币产生的原因、含义、本质(4页下2题)
4、货币的职能:主要为基本职能(3页例2)
5、什么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10页4题)
6、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7、纸币产生的原因,含优点(4页下3题)
8、纸币发行的特点、要求(含发行公式)(5页7题)
9、通货膨胀/紧缩的原因、表现及影响(5页6题)
10、信用卡的优点(8页3题)
11、汇率大小的比较(8页5题)
12、汇率变动的影响(8页7题)
13、影响价格的因素(含决定因素) ( 10页6题)
14、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含:正比、反比关系)(一单元卷8题)
15、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11页4题、一单元卷10题)
16、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11页8题、单元卷14题)
17、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企业生产的影响(12页例1、单元卷16题)
18、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10页1题、15页6题)
19、需求弹性比较(14页4题)
20、替代品与互补品(15页5题)
21、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3页例2)
2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刺激消费的措施 17页5(2)
23、消费类型(17页2题)
24、消费心理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1页1题、7题)
2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5页3、4题;24页6题)
26、大力发展生产力 (24页4题)
27、国有经济主导与公有制经济主体的表现 (28页1、3题)
28、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28页4题)
29、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原因(28页6题、下面5题)
30、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 (27页3题)
31、区别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几种地位(28页上面4、5题)
二、主观题考点: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单元卷26题)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2.价值决定价格。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生产成本)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单元卷26题)
1. 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在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
在互为互补品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价格上涨,扩大产量,价格下降,减少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上涨,减少投入;价格下降,增加投入。
常表现为调节产品结构、增加科技投入等。
(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刺激消费的措施 (17页5题、一单元卷28题)
1、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水平从根本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越大。
措施: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2)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消费信心。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
措施: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3、物价影响消费水平。
价格升高,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
措施:树立正确消费观,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做理智的消费者。
(四)、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二单元卷27题(1)问)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24页6题)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满足需要),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