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
第一章 税法概论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学习要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根据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上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当者的制约。
五、税法的作用税法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维护经济秩序、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根本法律标准。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那么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2、公平原那么3、民主决策原那么4、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那么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一、税法的制定〔一〕税收立法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二〕税收立法程序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它包括税收执法和税收守法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按以下原那么处理: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税法第一章税法基本原理
第三节 税法的分类
一、税收实体法
▪ 纳税义务人 ▪ 课税对象 ▪ 税率 ▪ 减税、免税 ▪ 纳税环节 ▪ 纳税期限
2024/1/26
第三节 税法的分类
二、税收程序法
▪ 税务登记 ▪ 账簿、凭证 ▪ 纳税申报 ▪ 税款征收 ▪ 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 税款征收中的相关制度
三、税法的效力
▪ 空间效力 ▪ 时间效力 ▪ 对人的效力
2024/1/26
第一节 税法概述
四、税法的作用
▪ 税法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 ▪ 税法是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依据 ▪ 税法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 税法是监督管理的有力武器 ▪ 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
2024/1/26
2024/1/26
第四节 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 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 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税收法律关系 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因此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 特征。
2024/1/26
第四节 税收法律关系
▪ 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五、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 税法与宪法 ▪ 税法与民法 ▪ 税法与刑法
2024/1/26
第二节 税法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 税收法律主义 ▪ 税收公平主义 ▪ 实质课税原则 ▪ 税收合作信赖主义
2024/1/26
第二节 税法原则
二、税法适用原则
▪ 法律优位原则 ▪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简述税法的含义
简述税法的含义税法是指以税收为对象的法律规定和制度的总称。
税法通常由政府或者立法机构制定,用于规范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和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工作。
税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国家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税法的含义也涉及到税收的种类、征税主体、纳税义务和税收征收程序等方面。
税法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资源的分配。
通过税法,国家可以合理确定税收的种类和税率,依法征收税款,规范税务管理,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国家的财政利益和经济稳定。
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种类、税基、税率、纳税主体、纳税义务和税收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税收种类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从纳税人的收入或财产中征收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通过增值税、消费税等逐级征收的税款。
税基是指税收征收的基础,如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可以是个人的工资、薪金和经营所得等;税率是指税收征收的比率,可以根据税收目的和经济状况来确定。
纳税主体是指具有纳税义务的个人或者组织,纳税义务是指纳税主体依法应当履行的纳税责任。
税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征纳税款、检查和审计等工作。
税法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税法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发展,例如通过降低税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提高税率来防止通货膨胀。
其次,税法可以保障纳税人的权益,规范税务管理,防止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违法行为。
同时,税法也可以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
税法还可以通过税收征收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减少社会贫富差距。
总之,税法是以税收为对象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它涉及到税收的种类、征税主体、纳税义务和税收征收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税法的目的是确保国家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税法期末重点总结
税法期末重点总结一、税法概述1.1 税法的概念和分类1.2 税法的特点和功能1.3 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二、税法的基本原则2.1 税法的平等原则2.2 税法的公平原则2.3 税法的便利原则2.4 税法的专一原则2.5 税法的稳定原则三、税法的体系3.1 税法的层次和体系结构3.2 税法的法律适用和时间适用3.3 税法的法律责任和追究四、税法的立法4.1 税法的立法机关和立法程序4.2 税法的法源和法律解释4.3 税法的目标和原则4.4 税法的立法技巧和方法五、税法的解释和适用5.1 税法解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 税法适用的实施规定和依据5.3 税法适用的特殊问题和争议六、税收的基本理论6.1 税收的定义和分类6.2 税收的目的和功能6.3 税收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6.4 税收的税源和税基七、税收的分类和计税原则7.1 税收的直接税和间接税7.2 税收的按税收对象分类7.3 税收的按地域分类7.4 计税原则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八、税收征收的程序和程序保障8.1 税收的征收主体和权力机关8.2 税收的征收程序和环节8.3 税收的征收手续和法律责任8.4 税收的征收程序的监督和纠正九、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收工具9.1 税收的税种和计税方法9.2 税收的征收方式和计税方式9.3 税收的税率和税额9.4 税收的减免和优惠政策十、税收的法定和非法定税收10.1 税收的法定性和非法定性10.2 税收的法定性原则和适用范围10.3 非法定税收的行政征收和民事征收10.4 非法定税收的依据和权力来源十一、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11.1 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定义和要求11.2 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法律责任11.3 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保障制度11.4 税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纠纷解决十二、税收的征管和征管制度12.1 税收的征管对象和征管范围12.2 税收的征管方式和征管程序12.3 税收的征管手段和征管措施12.4 税收的征管制度和征管机构十三、税收的征纳和征纳制度13.1 税收的征纳义务和征纳主体13.2 税收的征纳方式和征纳时间13.3 税收的征纳计算和征纳依据13.4 税收的征纳责任和征纳义务十四、税收的争议解决和纳税评估14.1 税收的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14.2 税收的评估和鉴定的方法和标准14.3 税收的纳税申诉和纳税处理的规定14.4 税收的纳税风险和纳税合规风险十五、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15.1 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的要求15.2 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的机制15.3 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的案例15.4 税收的国际征收和国际合作的挑战以上是税法期末重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税法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2.税法:从狭义上看,税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关于调整和确认在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文件的总称。
从广义上看,税法是指国家有权机构制定或承认的关于调整和确认在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税收属于经济范畴,税法属于法律范畴。
但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税收是内容,税法是形式,没有税收就没有税法,没有税法,税收也无法实现。
税务关系包含:1、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税收经济分配关系;2、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税收程序关系;3、税收权限关系。
税收法律: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针对某特定的税务关系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税收新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授权,制定的关于税收方面的各种法规的总称。
税收部门规章:是指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等根据法律、新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或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发布的关于税收方面规范性决定或命令的总称。
WTO原则:wto原则是wto各成员国立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国际税收协议或者协定:国际税收协议或者协定,是指我国与相关主权国家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关于税收方面的书面协议或协定。
税法的效力:是指税法的适用范围,即税法的约束力所能达到的范围。
税法的效力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效力。
税法的空间效力:是指税法生效的地域范围,包括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
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税法的有效时间,包括税法的生效、终止和有无嗍及力的问题税收管辖权方面,各国一般遵循下列三原则:1、属地原则;2、属人原则;3、这种原则关于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各国立法实践中采用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住所标准;2、居所标准;3、居住时间标准。
关于非自然人居民身份的认定,各国立法实践中采用的标准主要有:1、非自然人注册成立地标准,即以非自然人在何国依法注册成立来确定其居民身份;2、非自然人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3、非自然人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即以非自然人的总机构所在地为标准来确定其居民身份。
第八章 税法
(八)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申 报缴纳税款的地点。
(九)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 和征税对象的各种优待的总称。
减免、免税、退税、再投资抵免、加速折旧、亏损 弥补、延期纳税
(十)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有违反税法行为的纳税人 采取的惩罚措施。 违法行为:欠税、偷税、骗税、抗税 限期缴纳、加收滞纳金、或罚款
(二)增值税法的基本内容
1.纳税人
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 个人。增值税的纳税人可以分为一般纳税人 和小规模纳税人。 2.征税范围
现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销售或者 进口的货物,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税率
我国增值税的税率可以分为三个基本
档次,分别是:(1)基本税率是17%。
关系;另一类是征税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
系。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税法所必须的基本要 件,它是规范纳税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具 体表现。
(一)税法主体
税法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 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二)征税客体
征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一般包括商 品、所得、财产等。
1,005
5
6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0
35
2,75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
级
数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税法税法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是税收制度的最重要法律依据。
税法具有强制性,属于公法的范畴,旨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
二、税法的分类税法按照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两大类。
1. 直接税法直接税法是指对直接税征税对象(一般是个人或企业)所制定的税法。
直接税法的特点是税务主体和税务对象是相同的,纳税人直接承担税收责任。
常见的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 间接税法间接税法是指对间接税征税对象(主要是商品和劳务)所制定的税法。
间接税法的特点是税务主体和税务对象不同,税款由企业收取并代为上缴。
常见的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三、税法的原则税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合理、有效。
1. 合法性原则税法必须依法制定,不得违背宪法和其他上位法规定。
2. 平等原则税法应当平等对待所有的税务主体,不得存在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3. 稳定性原则税法一旦制定,应当保持相对的长期稳定,不得频繁修改,以提供税务主体合理稳定的预期。
4. 公平原则税法应当尽量体现公平,不得存在过度偏袒或压迫某一特定群体的情况。
五、税法的重要性税法作为国家的财政基础和调节经济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维护国家财政收入税法规定了纳税义务和缴税责任,确保了各类税种的征收与追缴,维护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可持续。
2. 调整收入分配税法通过税收的适度调节,可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缩小富贵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3. 促进经济发展税法可以通过减税政策或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4. 规范税务行为税法对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税务行为规范,避免了滥用权力和不公平对待的现象。
六、税法的适用和解释税法的适用和解释是税收实施的关键环节,需要依靠税务机关和相关部门进行具体操作。
《税法(第四版)》
税法(第四版) 目录1.税法简介2.税法的分类3.税法的重要性4.税法的基本原则5.税法的适用范围6.税法的实施过程7.个人所得税8.增值税9.税务管理与税收征管10.税法的变动与发展11.税法的前景展望1. 税法简介税法是一个国家规定纳税义务人应当缴纳的税款的法律体系。
税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实现政府收入的合理分配,促进经济发展,调节财富分配,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的种类、税收的计算方法、纳税义务人的范围、税务机关的职责等。
税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税法的分类税法可以根据税种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等。
每种税法有着不同的征收对象、税率、征收方式等。
可以根据税收对象的不同,税法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可以根据征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可以根据税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财政税法和调节税法。
3. 税法的重要性税法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税法可以通过调节税率和税收政策,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财富分配格局。
税法的制定和实施还可以促使纳税人遵守税法,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
税法的重要性在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 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常见的税法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合理原则、法定原则、便利原则等。
公平原则要求税法的征收应当公平合理,没有歧视性,保证纳税人的平等权益。
合理原则要求税法的税率和税收政策应当合理,不给纳税人造成过重的负担。
法定原则要求税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依法进行,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
便利原则要求税法的征收过程简化,方便纳税人申报和缴纳税款。
5. 税法的适用范围税法的适用范围涵盖了所有纳税义务人和税务机关。
纳税义务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税务机关是负责征收和管理税务工作的机构。
税法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范纳税关系并征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是财政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调节税收的规范体系,来实现国家的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并对社会资源进行调配。
税法具有强制性,纳税人需要根据税法的要求进行纳税,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税法的种类根据法律性质的不同,税法可分为宪法规定的税法和法律规定的税法。
宪法规定的税法是指由国家宪法规定的税收制度和征税大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税收制度有着根本性的规定。
法律规定的税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具体涉及税收征收、管理和使用的法律法规。
三、税收的分类根据税收的性质和用途,税收可分为一般税和专项税。
一般税是指国家依法向全体纳税人征收的用途不特定的税费,如所得税、增值税等。
专项税是指国家为特定目的而征收的税费,如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
四、税收的征收主体税法规定了税收的征收主体,一般来说,税收的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种税务机构。
中央政府是税收的最高主体,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规范。
地方政府是税收的地方主体,负责在本地区范围内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管理和征收。
税务机构是负责具体征税工作的行政机构,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地方税务局等。
五、税收的纳税人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范围和义务,一般来说,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纳税人的资格,根据其经济状况和税收属性,纳税人可以分为全额纳税人、减免纳税人和免税纳税人。
全额纳税人是指按国家税法规定纳税的纳税人,减免纳税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的纳税人,免税纳税人是指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不需要缴纳税费的纳税人。
六、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公平原则和便利纳税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税法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才能征收,税收不得超越法定权限。
普遍性原则是指一切纳税人在同样的情况下都应当受到同样的征税方式。
公平原则是指在征税过程中要体现平等的原则,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相同的征税标准。
税法
税法的结构
税法构成要素
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或征 收额度。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我国现行税率有三种:
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
税法的结构
税法构成要素
税率
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只 规定一个比率征收的税制。(体现横向公平)
单一比例税率(例所得税中采用)
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税率
税目 一、交通运 输业 二、建筑业 三、金融保 险业 四、邮电通 信业 五、文化体 育业 六、娱乐业 七、服务业 八、转让无 形资产 九、销售不 动产
征收范围
税率
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3% 装卸搬运 3% 建筑、安装、修缮装饰 及其他工程作业 5% 3% 3% 歌厅、舞厅、 OK 歌舞厅、音乐茶座、台 球 高尔夫球、保龄球、游艺 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 旅游业、仓储业、 租赁业 广告业及其他服务业 转让土地使用权、专利权 非专利技术、商 标权、 著作权、商誉 销售建筑物及其他土地附着物 5%20% 5% 5% 5%
第二节
税法的原则
1、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1)课税要素法定主义 (2)课税要素明确主义 (3)合法性原则 (4)程序保障原则 2、税收公平主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3、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原则
第三节 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确认和调整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 以及征税主体内部各主体之间发生的税收征纳关系和税 收体制关系的过程中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关系是税收法律关系的经济基础。 特征: 特征: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特殊性。 2)税收法律关系由国家单方面的意志所决定。 3)税收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性。 4)税收法律关系内容具有统一性。
第1章 税法概述
8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2.行政解释
税法行政解释也称税法执法解释,是指国家税
21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3.税率 税率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法定比 例,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 的程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制中最活跃、 最有力的因素。 (1)税率的基本形式 不同税率可细分为若干种税率形式,税率的基 本形式有: ①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 小,均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 ②累进税率。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或相对比例 的增大而逐级提高税率的一种递增等级税率。累进 税率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 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超倍累进税率等。
第一章 税法概述
1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本章要点:
1.税法的概念 2.税法的特征 3.税法的解释 4.税法的效力 5.税法的构成要素 6.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 7.税收管理体制 8.国家税务局系统征收范围 9.地方税务局系统征收范围
2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
第1节 税法的概念
1.1税法的定义
税和法历来是不可分割的,有税必有法,无法便 无税,税法是税的表现形式,税收必须以税法为依 据和保障。
税法是税制的核心,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税法由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 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税务征管机 关和纳税人从事税收征收管理与缴纳活动的法律依 据。
2024版《税法》中国税制PPT课件
• 推进绿色税收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绿色税收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体系。
07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CHAPTER
税务登记与纳税申报
税务登记
01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税率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 结合的方式,根据所得额的不同,
适用不同的税率。
税收优惠与减免政策
企业所得税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企 业等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 税等。
个人所得税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子女教育、继续 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的提高等。
税款征收方式
税款缴纳程序
税务机关根据税法的规定和纳税人的 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征收方式,如 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 期定额征收等。
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和规 定的期限,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税款。 同时,税务机关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其他征收措施,如税收保全措施、 强制执行措施等。
滞纳金与罚款
税收优惠和减免
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房屋,如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宗教寺庙等, 可以享受房产税的优惠或减免。
车船税制度
1 2 3
征税对象和范围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是车辆和船舶,包括机动车辆、 非机动车辆、机动船舶和非机动船舶。
计税依据和税率 车船税的计税依据是车船的吨位或功率。税率则 根据车船的种类和吨位或功率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采用定额税率。
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信息化建设
税法知识大全详解
税法知识大全详解税法是指国家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规定税务活动和税收制度的法律依据。
税法的主要作用是规定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和税收管理部门的权益,确保国家税收的公平、合理和高效。
一、税法的种类税法可以分为宪法性税法、基本税法、一般税法和专门税法四类。
宪法性税法是根据国家宪法规定制定的税法,主要包括宪法、宪法解释和宪法性税法;基本税法是规定税制的基本法律,主要包括税法、税收征收法、税收法律解释等;一般税法是对各种税种进行规范的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等;专门税法是对特定领域进行规范的法律,如资源税法、消费税法等。
二、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税收制度。
税法规定了税收的范畴、税种和税率等重要内容,为纳税人和税务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确定纳税义务。
税法规定了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税务义务,包括申报、缴纳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3.保护纳税人权益。
税法对纳税人进行了权益保护,规定了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和受益。
4.管理税收活动。
税法规定了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式,为税务部门提供了操作指北,保证了税收活动的效率和公正性。
三、税法的原则税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达到公平、合理和高效的税收体系。
1.法定原则。
税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依法进行,且纳税义务的产生和税务处理必须有法可依。
2.税收公平原则。
税法要求税收按照纳税人的经济收入和能力进行征收,确保税收的公平性。
3.税收合理原则。
税法要求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额的确定要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保证税制的合理性。
4.税收经济原则。
税法要求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率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5.税收便民原则。
税法要求税务管理部门为纳税人提供便利的服务,简化纳税程序和缴税手续。
6.税收自律原则。
税法要求纳税人遵守税法,并按时足额地自觉缴纳税款。
四、税法的内容税法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税收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纳税人的认定与申报。
第十章税法
分析:根据规定,粮食白酒适用消费税比例税率 20%,定额税率0.5元/斤。则该笔销售业务应纳 消费税为:
应纳税额=20×2000×0.5+600000×20%
从量计征
从价计征
=20000+120000=140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600000×17%=102000(元)
三、营业税法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 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分析: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本条例 第二条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任何 税款。组成计税价格和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率。” 该企业应缴进口环节增值税为:
(240000+60000)×17%=51000(元)
第十章 税法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和税法的概念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 1.税收主体。 2.征税客体。 3.税率。 目前我国的税率形式主要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
率。 4.纳税环节。 5.纳税期限。 6.纳税地点。 7.税收优惠。 8.法律责任。
各税种中具体规定的应纳税的项目是( )
答案: ABC
我国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 )
A 在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 进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 C 境内提供加工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 在境内提供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答案: ABCD 见P230
下列( )属于增值税的纳税人。
A.为其所在单位修理发生故障的机器的职工 B.加工玉器的某个人独资企业 C.为出口的机械产品到销售地进行安装的某 机械安装公司
税法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例题】税法是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本质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的行政权利向公民进行课税。
()【答案】×【解析】税法调整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而不是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关系,税务机关只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三.税法的构成要素总则纳税义务人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率 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 减税免税 罚则 附则1.纳税人,即一切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2.征税对象,它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3.税率,我国目前税率形式有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定额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目前税率使用情况:【例题】超额累进税率运用假定计税依据为3800元(可以理解为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采用超额累进税率,500元以下的,适用税率为5%。
500~2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0%,2000~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5%,则应纳税额为()。
A.125元B.220元C.445元D.570元【答案】C【解析】应纳税额=500×5%+(2000-500)×10%+(3800-2000)×15%=445(元)税法分类按照基本内容和效力税收基本法按职能作用分税收程序法按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普通法税收实体法对流转额课税对所得额课税对财产行为课税对自然资源课税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辖权限的不同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税法的作用: 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作用 能有效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交往的可靠保证第二节 税法的制定与实施一.税法的制定(表)二.税收立法程序 1.提议阶段 2.审议阶段 3.通过和公布阶段三.税法的实施(一)两个方面:执法和守法(二)实施原则: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2.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3.国际法优于国内法;4.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 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单环节征税 纳税环节 多环节征税
增值税 消费税
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向国家交 纳税款的地点。
七、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免予征税或 者减少征税。 免税:是指税法规定的对应纳税额的全部免征。 减税:是指税法规定的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
第一节 税法的概述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 间在税收征纳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
相对稳定性和相对灵活性相结合 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
调整对象――税收关系
税收征纳实体关系、税收征纳程序关系
一、 税法的分类
1、
税收实体法
个人所得税法
按税法的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法调整而形成的税 收权利义务关系。
特点
由税法确认和保护,产生的法律前提是税法 基于税法事实而产生,一旦发生税法规定的行 为和事件就产生税收法律关系 主体一方始终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税收机 关
1、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1)主体: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 义务的当事人。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 责的国家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海关、财政 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法人、 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2)客体: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 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3)内容:主体在征纳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 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
2、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能 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 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税收法律事实包括事件与行为。 事件是不依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税 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包括 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 行为是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税收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
增值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增值税征 收与缴纳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 环节所创造的新增价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目前,在我国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 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 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 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
累进税率表
级数 1
2 3
计税依据 5000以下
超过5000至10000元 超过10000至30000元
税率 速算扣除 (%) 数
5
10 20
0
250 1250
4
5
超过30000至50000元
50000以上
30
35
4250
6750
计算举例
例1 纳税人甲计税依据为9990元
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全额×该级距适用税率 =9990 ×10%=999(元)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应纳税额=∑(各级距计税依据×该级距适用税率) =5000 ×5%+4990 ×10%=749(元) =计税依据全额×该级距适用税率- 该级距速算扣除数 = 9990 ×10%-250= 999-250= 749(元)
购进 价格
0 150 300 500 800
销售 价格
150 300 500 800 1000
增值额
累计增值额
150 150 200 300 200
150 300 500 800 1000
二、增值税的类型
主要是对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的处理不同 1、消费型增值税:当期购入的固定资 产价款全部一次扣除。 2、收入型增值税:只扣除当期应计入 产品价值的折旧部分。 3、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任何外 购固定资产的价款。
累进税率的运用
全额累进税率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全额×该级距适用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应纳税额=∑(各级距计税依据×该级距适用税率) =计税依据全额×该级距适用税率- 该级距速算 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是指为避免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时 的多级计算,而采取全额累进税率的方法快速计算其应纳 税额所必须扣除的标准数额。 速算扣除数的确定方法:在各级距中,选定相同计税依据, 分别按照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其应纳税额, 两者之差为各级距的速算扣除数。
税收程序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
2、
税收法律
税收法规 税收规章
按税法的效力
税法制定与法律级次
1、税收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 仅次于宪法,税法中最高级次
2、税收法规
①税收行政法规:国务院 ②税收地方法规:地方人大 3、税收规章 ①税收部门规章: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
②税收地方规章:地方政府
二、税收法律关系
累进税率的类别
(1)全额累进税率 是把征税对象按绝对数额划分为若 干等级,对每一等级制定不同的税率,纳税人的全部征 税对象都按照相应级次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是把征税对象按绝对数额划分为若 干等级,对每一等级制定不同的税率,分段计算相应级 次的应纳税额,然后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额的 税率。 (3)全率累进税率 (4)超率累进税率 目前通常使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
三、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法定比例, 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纳税人解 决的是对谁征税的问题,征税对象解决的是对什么征税 的问题,税率解决的是征多少的问题。三者是税制的基 本构成要素。 比例税率 税 率 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 的征收比例的税率。 计算简便,便于征收管理。增值税、 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适用。 2.累进税率:它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 干等级,各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不同的税率,征税对象随着 数量的增加,征收比例也随之升高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土 地增值税适用。 3.定额税率:它是按照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 个固定的征税数额。故又称“固定税额”。 它可视为比例 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比例税率的区别,主要在于计税 依据不同,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从价计征,定额税率则适用 于从量计征。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适用。
例2
纳税人甲计税依据为10001元
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全额×该级距适用税率 =10001 ×20%=2000.2(元)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应纳税额=∑(各级距计税依据×该级距适用税率) =5000 ×5%+5000 ×10%+1 × 20%=750.2(元) =计税依据全额×该级距适用税率 - 该级距速算扣除数 = 10001 ×20%-1250= 2000.2-1250=750.2(元)
三、社会职能:是指税收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过 程中,客观上具有调节社会各集团、各阶层、各 成员收入水平,消除或缓解收入差距过于扩大, 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的功能。
第二章 增值税
第一节 增值税法概述
第二节 征税范围、纳税义务人和税率
第三节 计税依据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五节 征纳管理 第六节 综合案例
练习
计税依据为12万元,采用上面的超 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120000=5000+5000+20000+20000+70000 应纳税额=∑(各级距计税依据×该级距适用税率) =5000 ×5%+5000 ×10%+20000 × 20%+20000 ×30% +70000 × 35%=35250(元) =计税依据全额×该级距适用税率- 该级距速算扣除数 = 120000 ×35% -6750=42000 -6750= 35250(元)
按计税依据为标准分类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分类: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 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五大类。
(二)按税收管理权限归属分类:可以分为中央 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三)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直 接税和间接税。 (四)按计税依据为标准分类:分为从量税和从 价税。 (五)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为价内税 和价外税。
一、纳税义务人:凡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 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 的单位和个人。
八、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 :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所作的处罚。 它是维护国家税法严肃性的一种必要措施,也是税收 强制性的一种具体体现。 偷税、抗税、欠税、骗税
第三节
税收基本知识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 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分配形式。 税收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样, 是由税负转嫁造成的。
扣缴义务人: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负有代扣代缴、代收 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代扣代缴义务人代收 代缴义务人。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也称为课税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 纳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征税对象是区分不 同税种的标志。 计税依据:是税法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 据,是征税对象量的表现。征税对象反映的是对什么 征税,计税依据解决的是如何计量。 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征税对 象的具体化。
例:A企业某月购进固定资产价值 200万元,10年折旧期,购进一般性 生产资料100万元,卖出商品的销售 额为500万元。 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额=500- (200+100) 收入型增值税:增值额=500- 〔200/(10*12)+100〕 生产型增值税:增值额=5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