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项检测卷(四).pptx[1]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小测试(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小测试(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小测试(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14分)材料一:5月21日,是小满。

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所谓“小满”,在南方与北方的含义并不相同。

在南方,小满是指雨水之盈。

小满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一般降雨多、雨量大。

此时节,如果雨水偏少,即农谚中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就是说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在北方,小满则是与小麦相关。

在小满节气,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降雨量很小或无雨,反倒是气温的快速上升更令人印象深刻。

我国北方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时至小满节气,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因而小满之“满”,在北方,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

小满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有了足够的阳光和雨水的刺激,颗粒会更加饱满。

古人根据这些特点,演绎出很多有趣的习俗。

比如,祭车神。

“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民谚所说的“三车”是指水车、油车和丝车。

古人信仰万物有灵,“三车”对应三位车神。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农家车水前,在水车基上放鱼肉、香烛等进行祭拜,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祈愿水源涌旺之意。

还有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的“抢水”。

举行这种仪式时,多由年长执事者召集各户,在确定的日子,于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众人同时踏动小河汊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转动,把河水引灌入田,以缓解旱情。

这些习俗,都充分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

中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

纺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丝为主。

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材料二:立夏过了,小满姗姗而来。

此时节,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真正进入了物候意义上的夏季。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

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

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名字。

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

曾听某省的民政厅干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兵到了台湾后一直没能回到大陆,身体不好不能回到家乡,就让孩子回来寻根,寻找他生活过的地方。

孩子归来,根据地名按图索骥,却难以找到,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

最后,孩子找到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原来的地名。

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民政厅的同志,并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说得多好!地名,在海内外华人眼里,在所有寻找乡愁的人们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路。

即便不在这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在一起。

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

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

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

陕西汉中的勉县,是武侯墓和武侯祠的所在地,因汉水称作沔水,历史上曾叫沔县。

20世纪50年代初,因考虑到“沔”字不好写,便改为“勉”。

汉水流至湖北,一个县叫沔阳,和沔县的“沔”是同一个字,前些年改名叫仙桃市。

远远近近的人,都熟悉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可如今,一个“仙桃”,令“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

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衡阳,会想到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试想,如果将“襄樊”“荆沙”“黄山”在诗句中予以替换,今人与后人的感受,又该如何?幸好衡阳、泰安等地名依然安在,不然,多少经典诗词将从此失去地名带来的历史内涵和美感。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学业水平检测题(四)(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我国的法学教育出现了法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细的新情况,把原来一个法学院拆分为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律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等等。

这样的设置所培养的学生很难避免知识领域不够广泛的弊端,教师长期在这样的专业分工下从事教学和研究,也很难避免学术视野愈来愈狭窄的缺陷。

著名法学家杨兆龙教授,在《新法学》月刊1948年第1期上发表了《法学界的贫乏》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法律的人最容易犯两种毛病。

一是对于与法学有关的非法学科目缺乏必要的了解。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等与法学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我们当然不能希望各个学法之士对于这些科目都有相当研究,但一个专业的法学家至少应该对与他的法律专业有关的几种科目有适度的认识。

二是对于法学科目仅有局部的研究。

法律的分门别类,本为研究之方便,并不是彼此间有何严格的界限存在而各自独立。

学法之人应该对于整套法律有全面的认识。

杨兆龙先生对上个世纪40年代法学界的批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由于目前法学教育分工过细,杨先生过去批评的“法学界的贫乏”更有可能愈来愈严重。

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已要求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即古今通、中外通、交叉通、名实通等。

所谓“古今通”,就是要打通中华法系到今日中国依法治国的隧道,寻求中国法治的历史脉络。

所谓“中外通”,就是要进行中国和西欧法治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试图弄清楚中国和西欧的法治究竟是一种文明类型的差异,还是一种发展阶段的差异。

而且,西欧的历史在世界范围才是特殊的,希腊罗马那样的奴隶制社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西欧中世纪采邑分封制、城市制度和教权、王权二元并立制度,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从封建母体里正常“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道路,在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四)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四)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四)一、基础(27分)每日时时学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文本中,“小人物”的故事,让我们读出《台阶》中“父亲”的朴实坚①韧.的品质,读出《老王》中作者的悲天②悯.人的情怀。

在“英雄人物”的故事中,探险者同不可战胜的③(èyùn)英勇搏击,这种伟大让我们难忘;战士们与蜂拥而上的敌人誓死相拼,这种顽强令我们④(qīn pèi)在网络里有语文的奇花,在广告中有语文的智慧,⑤在山水间有语文的图画。

学语文,就要读灿烂⑥且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又含蓄的⑦中国话,用⑧规范与典雅的中国词。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请你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一“我的语文生活”,并完成相关任务。

1.给①②处加点字注音,依据拼音在③④横线上写词语。

①韧②悯③④2.请判断语段中⑤⑥画线词语的词性,⑦⑧画线短语的类型。

⑤⑥⑦⑧3.仿照文中“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续写两句与之构成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语文生活·网络][A]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B]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确认过眼神”“内卷”“躺平”等成为人们热议的词语;[C]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中考考试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有些网络语言因为很不文明。

[D]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4.语段中偏离中心的一句是()5.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语文生活·招牌]招牌是指挂在店铺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

高中 第一专题现代文部分 必修4 试题(共6页)

高中 第一专题现代文部分 必修4 试题(共6页)

必修(bìxiū)四第一专题专题复习总合本专题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经世济民〞含?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两篇文章。

?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次谈话。

孔子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附的主张。

?寡人之于国也?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详细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本专题的复习重点是积累词汇,掌握文言句式,背诵默写重点文段,理解孔子和孟子的政治主张。

第二板块“英名与事业〞,复习时要抓住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要掌握演讲辞的写法。

现代文局部知识分项列举一、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繁茂芜.杂wú诬蔑..fěi bàng 诅.咒zǔ悼.念 dào ..wū miè诽谤束缚. fù兑.现 duì戳.子 chū pān 蜕.变 tuì猖獗..chāng jué后嗣.sì崎岖..péng ..(q..í.q.ū.).qí qū祈祷.. qí dǎo 温馨. xīn 义愤填膺.yīng 澎湃pài枷.锁jiā镣.铐liào 骇.人听闻hài 缔.造dì奢侈..shē chǐ凿.záo大放厥.词juē嫉恨jí煎熬jiān áo2.多音字辨析lùn论证dé得知论得lún论语děi我得走了jǐ人才济济mā抹布济抹mǒ抹黑jì同舟一共济mò抹墙zhèng挣开挣zhēng挣扎二、近义词辨析1.观念·观点观念: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主要指思想意识。

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5

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5

现代文阅读(测试)-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满分:150分(16分)(2023·四川广安·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签名书徐建英①本城大作家来给大家上课,顺便安排了新书签名活动。

②他本来是不想去要签名的,书便放在宿舍里没拿。

下楼的时候,遇上两位朋友,手里都抱着那本《世间》。

看到他空着的手,其中一人问:“喻老师,你怎么不带上书,不打算要签名吗?”③他笑:“我就算了吧,把机会让给大家。

”④对方笑:“不必谦让,都有安排的。

”⑤他还是摇摇头。

其实心里是难受的,天知道他是多么喜欢这位大作家。

⑥他是省里的文学骨干,学校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本就是一个爱看书的人,遇上自己喜欢的作家,讨个签名也是常有的事。

有时文友出书,人家还签好名,恭恭敬敬地递来,一声“喻老师,请多指点”,这书不但要收,收下还得认真读,有时还得写几句读后感。

也常有省里、市里组织的研学培训、颁奖礼等活动,每回参加完,他也会捧些书回家。

⑦可妻子不爱看书。

⑧她以前并不是这样的。

只是婚后换了新单位,似乎不受重用,还总被有意无意地打压,这让她工作热情渐失,看一切都变得不耐烦起来,尤其是回家后看到满屋子的书更是恼火。

尽管他再三强调,好多书是珍藏版的签名书,妻子仍很生气:“家里总共就这么点大,你看看这屋,哪处堆的不是你的书?以后参加活动,不要再带签名书回来了!”⑨课堂上,大作家讲了一个关于文学情怀的小故事:⑩《世间》在北方某个县城发行的时候,一天夜里,县委一位重要领导的秘书突然来找他要签名,当时匆忙,他也没来得及问秘书为何深夜求签名。

后来秘书来送行时告诉他,那书是送给当地一个很有文学情怀的拆迁户,那是一个所有人出动都做不通劝迁工作的“钉子户”。

但在这个拆迁户收到签名书的第二天,他却主动打电话给秘书说,他们家同意搬迁,无须别的条件。

⑪课间休息时,院长在群里提醒:“课后签名,大家排着队,从一组开始到三组,轮着去。

”他立时有种想跑去宿舍拿书的冲动。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1.“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A.特殊含义B.特定称谓C.讽刺和嘲笑D.强调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描写,是说___________。

3.“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雨衣和盒子的“安安静静”反衬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心中的桥故乡的木桥,实在朴实无华。

倾斜的桥身,标志着它的古老;粗大的桥墩铺满厚厚的青苔,流水冲得它们伤痕累累;圆木柱搭成的桥面,高高低低,留着很多的空隙,几根锈黑的长条钉子紧紧咬着它们。

桥下的江水悠然东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唱着一曲单调古朴的歌谣,像摇响了老祖母破旧的纺车。

第一次走到桥头,看到急急而过的江水,听到“哗哗”喧腾的水声,我就吓得闭上了眼,赖着要母亲背我过桥。

全国专用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专项作业课件新人教版20221203117

全国专用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专项作业课件新人教版20221203117

4.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3分) 贵族是什么?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
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
答案
4.【答案示例】 示例1:这个语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贵族是什么”的问题, 引发读者思考,然后从三个方面予以回答,使读者对“真正的贵族”的印象鲜明而深刻。 示例2:这个语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贵族是什么”的问题,强调 了“真正的贵族”的含义,增强了语言气势。(3分,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②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 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一米八二,高大俊朗,才华横溢 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 马王子了。当地人说,方志敏很讲生活质量,他喝的咖啡,那是要从外国进口的。
⑦贵族是什么?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 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这个当 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 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 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掌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
⑥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 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 他在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拍的。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 的手势,让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 透露着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 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现代文阅读理解与赏析考核试卷

现代文阅读理解与赏析考核试卷
C.文采飞扬
D.情真意切
9.以下哪些词语可以用来表示转折关系?()
A.然而
B.但是
C.尽管
D.不过
10.下列哪些句子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A.风儿轻轻抚摸着我的脸。
B.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C.河水欢快地流淌。
D.雨点在窗户上敲打。
11.以下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文章内容?()
A.言简意赅
B.内容丰富
C.深入浅出
D.引人入胜
12.下列哪些词语可以用来描述人的性格?()
A.热情
B.内向
C.坚韧
D.懒惰
13.以下哪些句子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A.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B.她跑得比兔子还快。
C.天空湛蓝湛蓝的。
D.这个西瓜有车轮那么大。
14.以下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文章结构?()
A.层层递进
B.环环相扣
C.高潮迭起
4.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可以在任何段落出现。()
5. “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6.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只有记叙和议论两种。()
7.《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8.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这句话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9.现代文中,所有的标点符号都有固定的用法。()
10.文章的主题思想只能有一个。()
A.轻松愉快
B.富有哲理
C.生动活泼
D.满纸空言
注意:请在答题纸上填写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文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请结合具体词语或文句进行分析。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在文段中有何作用?(3)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用上括号里的词语,思想健康,表意明确,句式大致相同。

2.现代文阅读塞北之春刘富田①当北京的樱花在和风中漫天飞舞、姹紫嫣红之时,塞北站立的那几株枯杨仍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②是的,此时主宰塞北大地的是西北狂风。

它从上年的穷冬一直肆意到第二年的季春。

于是田野中不时有打着卷的狂风叫嚣,农人们捆着的玉米秸刮得满野乱跑,吃草的小羊蜷缩着奔到塄下,任凭牧羊人狂风骤雨般落下的皮鞭的抽打和歇斯底里的叫喊。

③也正因为如此,在我的情感世界中,我从不喜欢春天,要不蜗居在斗室中翻翻书,要不去球室中打打乒乓球,而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④今年三月下旬的一天,远道而来的一个朋友探望我,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早便催我与他一块儿到田野中踏青,我说塞北的春天有什么转头呢,满野的枯黄与萧疏,寻思了半天,离上班时间还有两个钟头,便领他去最近的一处郊野散步。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最后一堂语文课曾颖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

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

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辞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

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

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

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

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

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

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卷——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练习。

(35分)盲孩终于上学了,可是家里的人都没有时间送他到学校,于是他要强地决定自己走了。

那天,他起得很早,拎着竹竿出了门,心里念着路线:“出门向右拐,过马路……”他向右走去,忽然,竹竿触到了墙。

路呢?他着急起来。

怎么办呢?他听到皮鞋声。

“叔叔,盲校怎么走?”“不知道。

”同情而又无可奈何。

他又听到高跟鞋的声音。

“阿姨,盲校怎么走?”盲孩问,“你知道吗?”“盲校?没听说过。

”声音由近而远。

他又听到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你知道盲校怎么走吗?”声音低得像对自己说。

可是,没有回答。

他只觉得竹竿的另一头被抬起来了,并且轻轻地向前走着,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走。

“你知道盲校吗?”盲孩兴奋了。

没人回答。

“你要送我去哪儿?”又是无言。

他急了,忙问:“你要带我去哪儿?”还是没有回音。

他突然想起盲孩子被骗的故事,下意识地用另一只手顺着竹竿摸了摸,竹竿的另一头低一些。

他想: 。

竹竿的另一头被放在地下了。

他愣了一下,耳边响起了铃声。

啊,到学校了。

他正想说声谢谢,细碎的脚步声远去了。

放学了,他的竹竿又被抬起来,还是轻轻地,另一头低一些。

他们还是一句话也没说。

就这样,他们走过清晨,走过黄昏;走过春天,走过冬天。

有一天,盲孩突然感到那人的脚步声与平时的不一样,是那么沉重,竹竿另一头也高了许多,牵竿的力量也大了许多。

盲孩急了,大声说:“不,你不是,我要跟他!”“他不会来了。

他到河里去救人……本来,他那么小,应该喊大人,……可他……他喊不出声……”传来的是一个低沉的父亲的声音。

沉默良久,盲孩突然失声地痛哭起来。

他扔开竹竿,发疯似的跑着。

他要去寻找那位默默无言的带路人……1.结合短文内容,下面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是( )。

(5分)A.盲孩的故事B.盲孩与哑童C.上学路上D.默默无言的带路人2.体会第5自然段中盲孩的心理活动,并在横线上写出来。

(4分)3.第5自然段盲孩遇到引路人后,心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先是,接着是,最后是。

质量检测语文试卷4

质量检测语文试卷4

寒假语文试题(四)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

黑龙江省大庆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检测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检测试题含解析

某某省某某市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检测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本试卷分两部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现代学术不断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追求“高精尖”对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

相比之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显得有些简单。

无论在学者的科研项目里,还是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普及都是一个不那么“高大上”的领域。

有意思的是,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却空前强烈——他们期待了解科技新发展,希望掌握经济、法律、心理相关知识,愿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界的“高冷”和大众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反映出当前我国学者撰写的科学普及读物缺乏。

在科学领域,以天文学为例,在近年译介的普及读物中,我们看到包括引力波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等一大批科学家的名字。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近年来我们取得不小进步,但仍有较大提高空间。

比如,目前学者撰写的汉字普及读物中,影响较广的是瑞典学者林西莉的《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我国作者在创作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文化科学普及是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关乎文化传承、科学普及的树人大计,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

在这样一个领域上,亟待中国当代学者投入更多精力,拿出更多高水平作品。

学术大家从事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

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向大众的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担当。

不少名家,如朱自清、顾颉刚、王力、朱光潜、李长之、陆宗达,他们笔下的科普读物篇幅不大、内容平易、语言轻松,却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教育热忱。

朱自清《经典常谈》,用朴素清晰的笔触介绍经史子集中的经典著作,为初学者娓娓讲述传统文化要义与精神;李长之《孔子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孔子生平,展现孔子在风雨飘摇中的理想与坚持;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从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方法与世界观……无论“常谈”“故事”还是“纵横谈”,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科学普及的优良传统。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43现代文七上第四单元测试含解析试题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43现代文七上第四单元测试含解析试题

现代文课文复习之微测试七〔上〕第四单元分值:30分时间是:30分钟1.〔2021届中考〕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指导HY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从楼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业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局部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符合句意,B“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者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者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D“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不符合句意。

故答案为C,“按图索骥〞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才能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021届龙东地区中考〕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综艺节目深受欢送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B.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惯用品。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加强了平安教育和管理。

D.在教师的帮助下,他很快有了进步。

【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辨析或者修改病句。

才能层级为表达运用E。

3.〔2021届中考〕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引发国人对河西走廊的关注,开展以“关注河西走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大学,即使中文系的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也数倍于学中文及其他课程, 更没有余暇去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

(2)中小学生的语言显出了怎样的“苍白和乏味”?请概述。
词语贫乏;网络用语一类的生造词比比皆是;成语、俗语难得一见,更不用说 完全文后,对于保护“美丽”的中国语文你有什么建议?

(2)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的书香才会更浓郁,飘得更久远。
指在网络时代,读书和捧着读书的人更多,氛围更浓厚,书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更深。

10、作者认为哪三类书是需要我们提高辨别能力的?
第一类:各种畅销书、排行榜上的书; 第二类:东拼西凑,连蒙带唬,错误百出,甚至于宣扬迷信、危害青少年心理 健康的书; 第三类:所谓职场生存手册、人际关系什么诀窍之类的书。
人生如笔

11、作者是怎样分不同阶段来阐述“人生如笔”这个主要观点的? 人生如笔,年少时你是一支铅笔;人生如笔,成年后你是一支钢笔;
人生如笔,年老时人是一支毛笔。


12、仔细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1)“你总是不断地写,不断地擦”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年少时,人不断的犯错误,不断改正错误。

(2)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人生遭遇? 年少时,人总是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可是人们并不认为你真正成熟了。

13、仔细阅读五六段,说说作者认为成年人该注意些什么? 作者认为作为成年人,应该慎重,“习惯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注意通 过学习“不断地给自己注入新的资源”,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14、怎样理解“而更多的人,只会画上一个大大的圆圈”? 指大部分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圆满,不留下什么遗憾。

15、你会把人生比做什么呢?仿照文本简要说说。 示例:人生如书。年少时是一本童话书,充满了各种天真的梦想;青年时是一 本武侠小说,充满了激情与戏剧性;老年时是一本哲学书,充满了智慧。
现代文阅读专项检测卷(四)
议论文阅读
中国语文的美丽与挑战

有感于沪上几所名牌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取消语文考试,写了篇《当今语文,为何失宠? 》。其实,这 也并非我个人的杞人忧天与危言耸听,2008年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报道过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等有识之士, 有感于如今“美丽的中文”不仅“美丽”尽失,而且国文教育在台湾已到了令人“惨不忍睹”的地步,已在台 湾发起了一场“拯救国文”的运动。 中国语文的“美丽”,首先在于她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少有的形、音、义结合得十分完美的象形文字, 令任何拼音文字黯然失色。例如“雨”字,英语rain,法文pluie,都无法在字面上使人产生形象的联想,但汉 字的“雨”,正如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所形容:“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 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 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 中国语文的“美丽”,其次在于她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声、韵、调格外丰富的语种之一,不仅普 通话里有“四声”之别,古诗词中有“平仄”之分,在某些方言,如粤语中至今还保留着古音的“九声”之多 ,所以中文念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宛转!加上汉语特有的双声、叠韵、叠音等修辞手法,在听觉上天生富有音 乐性和节奏感,令人不禁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 由如此形象、动听的语言文字组成的中文能不美丽吗?作为一个堂堂中国人,能不以学好中文为自豪吗? 然而,进入21世纪的中国语文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且不说“全球一体化”浪潮席卷之下,英语等国际通用语 种的语言霸权通行无阻,中文“失宠”之势愈益明显。据统计:如今大学中文系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数 倍于学中文其他课程,有的甚至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考英语四、六级或是托福、雅思上,还有什么余暇去阅读 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中小学的情形似乎好些,至少目前,“语文”还是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但实际上现状 仍然不容乐观,在青少年中间,“美丽的中文”正逐渐显出苍白和乏味。君不见报载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 作文中,竟使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等等,词语贫乏得令语文教师汗颜;君不见孩子 们网上聊天时 “菜鸟”(新手)、“恐龙”(丑女)早已司空见惯,“偶不稀饭(我不喜欢)”、“酱紫”(这样子)“bs”( 鄙视)之类生造词语比比皆是,以致在生活中跟人再见,也是脱口而出 “3166”(日语 “沙扬娜拉”)。报载郑州 某中学一位语文老师曾对30篇《我爱我家》的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仅内容大同小异,而且所用词语 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难得一见,更不用说独抒性灵的个性化语言了。长此以往,中国语文丰富的表意功 能与独特的文采性灵必将丧失殆尽。



中国语文的美丽与挑战

1、本文为什么要从“沪上几所名牌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取消语文考试”和余光中先生等人发起 的“拯救国文”运动写起?
由这两个实例证明中国语文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从而引出下文。

2、第二段引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的句子,意在证明什么?
意在证明汉字是世界上少有的形、音、义结合得十分完美的象形文字,能在字面 上使人产生形象的联想,是其他拼音文字所不能比的。
人生如笔
① ②

④ ⑤




人生如笔,年少时你是一支铅笔。 你的心过于率直、简单,你宁折不弯,你一次次地被折断,又一次次地重新开 始。你不必为你做的事情负责,你的行为都可以不算数,你可以尽情地描绘人生的 草稿,即便是错了也可以用橡皮立即擦去,了然无痕。 你总是不断地写,不断地擦。为了节省橡皮,你努力地不重复犯错。当你的青 春越来越短,当你不再频繁地使用橡皮,你觉得你简直就像一支钢笔,可是你仍然 是一支铅笔,没有人会太认真地看待你。 人生如笔,成年后你是一支钢笔。 你将得到别人的承认,可是你应该慎重,因为你需要习惯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仍然有权力犯错,你也仍然有机会改正,可是你已经不再是一支铅笔,你的错 是那样的显著,改正错误需要更大的成本和努力。一个笔误就会是你人生的污点, 改正它们,你会擦破你人生的白纸,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你可以尽情展示你的才华,可是你别忘记了,你肚子里 的墨水其实很有限,在闲暇的时候,你需要不断地给自己注入新的资源。否则,你 的痕迹会越来越淡,淡得让人无法看清。 人生如笔,年老时你是一支毛笔。 这是人生最为浓墨重彩的时候,你满腹经纶,你已经看到了白纸的尽头。你会 看见,那些曾经的铅华淡漠了,你曾经用钢笔写下的字迹,只占据了人生白纸的一 隅。人生如此宽广,留下的空白太多了,你还有太多的事情没做,可是你已经没有 太多的时间了。 你饱含人生的沧桑,面对白纸,你思绪万千,你想在短暂的晚年泼洒出人生最 闪光的华彩,这时,你或许会写一个“福”字,或许会写一个“寿”字,或许会写 一个“神”字,而更多的人,只会画上一个大大的圆圈。
示例:首先,国家、社会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中文教育、母语教育;其次,要进一 步规范中文,保持其纯洁性;最后,要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能够 用美丽的、丰富的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书是要捧着读的
① ②

④ ⑤


网络上的浏览,从广义上说也算是阅读的一种。但是,它跟阅读印刷品的书 籍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一本书在你手里,它有一种相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你读 起来会相对比较认真,思考也会比较多。 当你拿着一本书看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道理,一种经验,一种智慧, 需要更多唤起你去消化,用我的语言说就是“互证”,是一种跟它掰扯的愿望, 这个是网络上所没有的。 书的作用特别多,但我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是“互证”,就是说用你的人生经 验去补充那个书,来说明这个书,同时用那个书上的叙述和描写来比照你的人生 经验,加深你对人生的理解。在我看来,在书里边发现人生,在人生里发现书, 是最快乐的事情。 尽管网络提供的强大的查找、搜索功能是书没法比拟的,但是我所说的阅读 、体味、思考、互证,这个要捧着书才行。 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网络上看一看是为了接触一下,一看这个书确实值 得看,他就去买。相反,一看,北京话叫“臭大粪”,他就不去买了。因此,网 络阅读和纸质图书阅读并不存在想象中的尖锐矛盾,也并不能互相代替。一个爱 读书的人不会因为有网络就不去买书,不去读书,同样一个爱浏览网络的人,如 果他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知识的基础,他也照样会去买书。 当然,现在的书也是越来越多样了,各种畅销书、排行榜层出不穷。但是, 如果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光吃冰棍,或者光喝甜水,吃着也很舒服,可营养 不够。还有一些书,东拼西凑,连蒙带唬,错误百出,甚至于宣扬迷信、危害青 少年的心理健康。比如说,有过一些关于气功的书,说得特别悬,最后证明是骗 子。还有一些所谓职场生存手册、人际关系什么诀窍之类的书,如果它们说的都 是真的,那个作者就不需要写这个书了,他早就成功得没法再成功了。 因此,把书捧着读的同时,还得提高对书的辨别与鉴赏能力。只有把这二者 结合起来,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的书香才会更浓郁,飘得更久远。

3、汉字声、韵、调的“格外丰富”和“双声、叠韵、叠音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分别能营造出怎 样的美感?
汉字声、韵、调的“格外丰富”使得汉字“念起来抑扬顿挫”;
“双声、叠韵、叠音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介汉字在听觉上天生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4、阅读第四段,回答问题。 (1)对于中文学习,大学中文系的状况是怎样的?

8、对于阅读来说,网络是不是一无是处?
不是,网络可以为阅读提供“强大的查找、搜索功能”,可以让读者更方便 简捷地接触书。

9、结合语境,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加点部分的含意。 (1)但是,如果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光吃冰棍子,或者光喝甜水,吃着也很舒服,然而 营养不够。
这里指这些书内容较吸引人,较好看,但思想深度或给人的教育意义不够。
书是要捧着读的

6、相对于网络浏览,把书捧在手里的“安定感”和“归属感”会对读者起到什么作用?
会让读者更认真阅读,思考也会比较多,也会促使读者产生与书“掰扯的 愿望”。

7、对于读者来说,什么是书的“互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