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陶刻艺术与中国书画艺术结合
陶刻艺术杂谈
1 立共 同的 目标 , 同的追求 。 . 确 共 人和是声合的基 础 。影响人和的因素很复杂 , 千头万绪 。我认为 , 首先
大厅 、 维也纳 大学孔子 学院 、 合 国奥地利 国际会议 联 中心 协办 的 “0 维 也纳 国际中老年合唱艺术节” 21 1 中
获得 了国际合唱金奖 ( OL 、 G D)最佳指挥奖 、 术指 导 艺 奖等 ,得到 了国际专 家的认 可及 国外观众 的一致好 评. 中外备 大媒体都 给予 了宣传报 道 , 江苏 广电公 共 频道成立 专题摄 制组 , 团跟踪 拍摄专题 片 , 随 记录 了
图・ 群 剧影月报 I 博・
草班 登 大堂 金杯耀 夕阳
一
支业余合唱团在金色大厅获 国际合唱金 奖之体会
■ 陈云梅
() 一 人和
江苏省 文化馆 老年文 化大学 “ 春之声 ” 唱团是 合
一
支 纯业余的 中老年女声合唱团。 0 年在 由奥地利 21 1 首都维也纳 市政府 、 界音 乐艺术 教育协会 、 世 奥地利 合唱协会主 办 , 奥地利 中国关系促 进会 、 也纳金 色 维
参赛前后的苦乐过程并 向公 众播出 , 了良好 的社 形成
会影响 . 得了很大成功。 取
一
力 、 于演 唱 民族性 较强 的经典合 唱作 品 、 自身 演 善 有 唱特点 、 在追 求合唱艺术提高 的同声合 唱团。艺术 志 方向 : 出自身 的艺术特 点 , 突 强化艺术欣赏性 , 兼顾 艺 术观赏性 。同时 , 重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 坚持多 榉 l的 艺术表现形式 。 生 2培育合唱 团良好 的团队文化 。这是形成 良好的 . 人文环 境的基础 。业 余合唱 团的组织者 没有行政 资
终生追求 , 需要有乐此不疲的精神。陶艺物件在手 , 没 有感 晤决不能轻易 动刀 。 每每想 起我 的恩师 ,已故 著名 山水画 家张文 俊 先生 ,他每 次在创作 完成一 幅作 品之后 ,总要 观望 多时 而不动 笔题跋 。此 时先生总 是烟不 离手 ,凝神 静气地 审视 作品 。我在一侧 静静 地等待 ,等待着 老
紫砂陶刻——书法与陶艺孕育的明珠
图 1 天 地 玉壶
2 紫砂陶刻是对书法艺术素养的考验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 : “ 中 国之 画 与 书 法 为 缘 ,而 多 含 文 学 之趣味。 ” 可见 . 无论 书法 还 是 绘 画都 不 仅 仅 是 线 条 、 结 构 和 章
法 的 技艺 . 其 间 还包 含 着 文 学 的 素养 和趣 味 . 书 法 和 文 学 的关
陶刻 在 明 代 万 历 年 间就 已风 行 .时 大 彬 之 秀 丽 、沈 子 澈 之 浑 朴、 陈 子 畦之 飘 逸 , 在 当 时 皆有 盛 名 。 到 了清 代 , 陈曼 生 的横 空 出世 更 是 造 就 了 紫砂 陶刻 史 上 的一 座 丰 碑 。 著名的“ 曼 生 十 八 式” 不 仅 造 型精 美 、 制 作精 良 , 是饮 茶 品茗 之上 层 良品 , 更 是 在 壶器 中契 合 了制 作 者 独 特 的思 想 和 感 悟 . 并集诗 、 书、 画、 印 于
紫砂陶刻 . 通 俗说 法 即是 在 紫 砂 器 肛 上 进 行 的书 画 展 示 . 这 需 要 陶 刻 者具 有很 高 的书 法 、 绘 画 功 底 。据 史 料 记 载 , 紫 砂
的 。如 作 品 “ 天地玉壶” ( 见图 1 ) , 在 四方 而 圆平 的 壶 身 上部 用
娟 秀 流转 的 小 楷 雕 镂 了 “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七个小字 , 环 延 壶 肩. 使 整个 壶 透 着 清 秀 的雅 致 。 很有些“ 冰心” 的味 道 。 同时。 又
关 键 词 紫砂 陶 刻 ; 书法笔法; 书 法 艺 术 素 养
从 春秋时期 “ 陶朱 公 ” 起讫 . 紫砂 艺 术 的萌 芽 便 如 星 星 之
陶、 刻玉、 刻瓷 、 刻 匾、 刻竹 、 刻木 、 刻 铜 等 等 发 展 庞 杂 。 而 紫砂 刻字 . 由于 紫砂 特 定 的材 料 、 工具、 技法 、 表 现 内容 和欣 赏所 形 成 的独 特 风 格 特 征 .又 与一 般 的刻 字 艺 术 有 着 不 同 的 表 现 手
浅谈紫砂陶刻的装饰艺术
1前言宜兴紫砂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数百年来,她以独特的造型艺术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紫砂艺人与历代文人墨客合作,使得紫砂的造型和装饰等达到一定的高度。
文人、书画家积极参与和提倡陶刻装饰,将文字、书法、绘画、篆刻融于壶艺之中,使得陶刻装饰成为紫砂陶装饰的主流。
紫砂陶刻在初始之时已是紫砂装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篆刻作者铭款开始就被赋予了极大的意义,时大彬以竹刀画之,直至清朝“西冷八大家”之一篆刻名家陈曼生亲自刻陶,作为一县之长,由于自身喜好,把金石篆刻与紫砂造型艺术结合起来,并带动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参与紫砂陶刻装饰的行列中,对紫砂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紫砂陶刻不是单一地在壶体上进行刻画,它作为在胚体的一种装饰,讲究陶刻的刀法,要求技艺老道娴熟,在构图上要注重陶刻的内容安排,留白与整合,在内容上要切合壶的各方面形、态等,足见情趣和意蕴。
2紫砂陶刻的构图、内容、刀法(1)陶刻的构图紫砂作品可供刻绘的地方很小,如何在方寸之地,展开无尽的想象,篆刻出有独特意蕴的内容来,构图是极其重要的。
一副成功的陶刻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
构图需有章法,有层次,有了理解的构图才能够得心应手。
对于画作构图的处理可以简洁地概括,对于书法的构图可以是满身满面,例如曼生壶。
一般陶刻的构图与国画相似,就是一个山水的基本构图模式。
构图一般是三角形构图,从中有高低错落,有虚与实对比的关系。
在对比上讲求宾主,即陶刻作为装饰,不可本末倒置地盖过了紫砂的风头,其次是线条的曲直、动与静之间的对比等,只有融合了各个方面的构图,才是完整完美的构图。
(2)陶刻的内容陶刻的内容主要以传统的中国书画为题材,极具文人意味的内容,更为符合人们的赏美情趣。
陶刻作品特别讲究各体书法的展示,在书法上可以是篆书、草书、隶书、钟鼎纹等等,也可以是书画结合,工写相融。
凡此种种皆可表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同时整合严谨的构图形式,参差有致,比例协调,体现了陶艺的装饰的严整性。
紫砂陶刻之书画艺术
艺作品的个 性和气质。 将书法作为紫砂陶艺的主体 , 来表现该作品的
思想 、 感 情、 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 而在紫砂陶艺中变现书法艺术, 最 主要的一方面就是通过书法的线条与紫砂壶作品的造型、 色彩 、 材料 等有着内在的一致与融合。作品或古朴端庄、 或高贵典雅、 或霸气十 足, 很多方面都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的。 陶刻艺术的特 是用各种 刀法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的刚柔及墨的韵味 ,在紫砂坯体上巧 妙运用指 、 腕、 肘各部分的力量 自如地刻画 , 章法构图 、 方圆曲直、 刀 路的交叉等诸多变化, 以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意念及思想感情。
因为每—件陶艺作品其实都是包含着一种感睛、 一种思想 、 一种
境界的, 不管是刀法 、 刻法还是表现内容都需要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 感 情、 思想相一致。 紫砂陶刻的思想丰富而深邃 、 感f 青 丰满而浓烈 , 它 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积淀孕育的最宝贵的珍品。 有人曾说“ 一 个民族可以没有传奇 , 但不能没有传承” , 紫砂陶刻 , 就是中国民族千 百年来最好的传承。
的制作工艺同行 , 受到了几乎同样的高度赞誉。宜兴紫砂长盛不衰 , 在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同紫砂陶刻的文化艺 术品位及其内涵是分不开的。 它具有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 、 淳朴雅致 的迷人风采 、 精湛绝伦的手工工艺。 可以通过紫砂陶刻完成陶刻艺术 家与制壶艺术家的相互交流,再在此基础上完成与鉴赏者的心灵交 流。紫砂陶刻是一种情感和生命的形式 , 交流有多种形式, 可以通过 语言作思想交流 , 通过艺术形象作心灵交流。 宜兴紫砂已经成为一种艺术 、 一种文化、 一种实用、 一种欣赏 、 成 为 材料与审美相结合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紫砂壶以素 面为主 , 为了提高它的观赞} 生 和文化品味 , 不少艺人对紫砂壶进行表
论紫砂陶刻挂盘“宏图大展”的艺术之美和美好祝福
论紫砂陶刻挂盘"宏图大展 的艺术之美和美好柷福潘宗健【摘要】除了在紫砂壶的装饰上面可以进行陶刻装饰以外,其他的诸如文房用品、花盆、赏盘等等器具上面,都可以把书 法、绘画等形式以刀代笔装饰其上,在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 同时,还可以把宜兴紫砂艺人心中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一些感 悟和美好祝福都呈现出来。
我的这件紫砂陶刻作品《宏图大 展》挂盘,就是用传统的,颇见功力陶刻艺术把雄鹰的姿态刻 绘于紫砂之上,从画面的铺陈开始采用枯木,到雄鹰优美的姿 势、嘴巴、眼睛、羽毛等等元素都刻画得非常的到位,把陶刻 技艺之中的层次感、立体感和细节的刻画都力求精益求精,最后再用文字点题,把这种宏图大展的豪迈气概和美好祝福展示 得非常到位,是一件难得的紫砂文玩精品。
【关键词】紫砂陶刻挂盘;宏图大展;艺术之美;美好祝福江南水乡宜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山明水秀、风景秀 美之地,在美咖的自然环境之中,也孕育了丰厚的文化 氛围,宜兴是著名的状元之乡,教授之乡,涌现了许许 多多的文化名人,在重视传统基础教育的同时,中国传 统文化也自然而然地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书 法、美术、篆刻等等艺术形式在宜兴这片土地之上都得 到了长足的有效的发展,除了人们为了修身养性、自娱 自乐以外,还可以通过紫砂这一神奇的载体而成为实用 器和陈列品,获得经济的收入和心灵的满足。
除了在紫 砂壶的装饰上面可以进行陶刻装饰以外,其他的诸如文 房用品、花盆、赏盘等等器具上面,都可以把书法、绘 画等形式以刀代笔装饰其上,在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 同时,还可以把宜兴紫砂艺人心中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 一些感悟和美好祝福都呈现出来,在丰富紫砂艺术表现 形式的同时,也把紫砂文化的外延扩大幵来。
我的这件紫砂陶刻挂盘《宏图大展》就是采用了传 统的紫砂赏盘的形态,圆圆的盘子既可以用来欣赏,同 时也可以当做一件实用的茶具来把玩,也是紫砂文化之 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盘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上面 的刻绘装饰,题材是雄鹰展翅,宏图大展的传统内容,却在画面的布局、刻绘的技法、气势的塑造方面独出心 裁,融入了自己非常鲜明的艺术理念和精益求精的艺术 态度,令人观之啧啧称赞。
浅谈紫砂陶刻的装饰艺术
陶刻 的 内容 主要 以传统 的 中国书画 为题材 .极具文
更为符合人们 的赏美情趣 。陶刻作 品特别 参 与紫砂 陶刻装 饰 的行 列 中 ,对 紫砂 的发 展作 出 了极大 人意味 的内容 , 讲究各 体书法 的展 示, 在 书法上 可以是篆 书、 草书 、 隶书、 的贡献 。 也 可以是书 画结合 , 工写相融 。凡此 种种 皆 紫砂 陶刻不是 单一 地在壶体 上进 行刻 画 ,它作 为在 钟鼎纹 等等 , 胚体 的一种 装饰 , 讲 究 陶刻 的刀 法 , 要 求技 艺 老道 娴熟 , 可表现 出其深厚 的文化 内涵来 ,同时整合严 谨 的构 图形
参差有致 , 比例协调 , 体现 了 陶艺 的装 饰的严整性 。 在构 图上要 注重 陶刻 的内容安 排 , 留 白与 整合 , 在 内容 上 式 , 陶刻 内容 可 以是 切题 、 切情 、 切壶、 切茗 , 讲 求怡 情雅 兴 , 要切合 壶 的各 方面形 、 态等 , 足 见情趣 和意蕴 。
( 上接第 5 7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较单 一 。 如果要进 一步发展 紫砂陶艺装饰 , 需要在这基
浅谈 紫砂 陶刻 的装饰艺术
汤建 林
( 宜兴 2 1 4 2 2 1 )
摘 要: 紫砂 陶刻不是 单一地 在壶体 上进行 刻画 , 它 作
为在胚体 的一种装饰 , 讲究 陶刻的刀法 , 要 求 技 艺 老道
浅谈紫砂陶刻与中国画的关系
作 为一 件 陶 刻 作 品 .要 表 现 出浓 烈 的 陶 刻 气 味 。 比如 演 戏, 演员通过灯光、 道具 、 神韵、 唱 腔 和 身 段 等 共 同 交 融 才 能 产 生 足 够 的戏 味 。 所谓刻味, 是在 坯 体 上 通 过 书 画 、 布局、 用 刀 等 手 法共 同作 用 下 产 生 的 陶刻 效 果 .刻 味 不 够 就 像 演 员 脸 上 无 表情、 无神采 。 刻 味 应 简 约 而不 简 单 , 精微而不琐碎 , 粗 放 而 不 粗俗。 ( 3) 紫 砂 陶 刻讲 究刀 功 欣 赏 一 件 陶刻 作 品 , 人 们 往 往 强 调 刀功 。 用 刀 应 表现 为沉 重、 痛快、 爽利 , 呈现古朴、 典雅、 清 逸 的 意蕴 。 一 刀 下 去要 有 内
涵, 深浅 、 节奏恰到其位 , 要 意 到 刀 到 。有 人 称 之 日 : “ 以 刀 代
紫 砂 陶刻 的 内容 和 中国 画 不 谋 而 合 。 中 国 画分 为很 多流 派, 如 山水 画 、 花鸟画、 水 墨画、 工 笔 画 等 等 。 中 国 画 简 洁 的构 图、 洗 练 的笔 墨 、 高雅 的意 境 以及 生 动 的 气 韵 在 思 想 内容 和 艺 术创作上 . 反 映 了 中 国的 社会 意识 和审 美 情 趣 , 集 中体 现 了 中
( 2 ) 紫 砂 陶 刻 对 中 国 画 内容 的 选 择 性
紫 砂 陶刻 表 现 的 内 容很 丰富 .主 要 以传 统 中 国书 画 为 题 材。 倾 向于 简 约 、 清逸的 , 具有文人意味的内容 , 这 是 中 国文 化 的体现 。 也 是 人 们乐 于并 习惯 欣 赏 的 。 但是 , 什 么壶 要 刻 字 画 , 谁刻、 怎么刻 。 壶 艺 家 在 创 作 时不 能不 考 虑 , 应多一些讲究。 只 有 做 到壶 、 铭文、 字画 、 镌刻结合俱佳 , 融为 一 本 , 方能“ 壶 随字 贵. 字 随壶 传 ” 。
张晔,紫砂陶刻展现中国画意境
紫砂陶刻展现中国画意境——浅谈陶刻装饰的构图技巧张晔(宜兴214221)摘要紫砂陶刻,是受成熟的中国画技法影响之后的工美艺术,工艺精湛,题材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
就紫砂陶刻而言,历史并不久远,最早紫砂器所见刀迹陶刻,仅局限于器品底部作为制壶艺人之款识而已。
清代为紫砂之繁盛时段,受江南金石篆刻流派影响,众多书画大家逐步将诗赋书画转载到紫砂陶坯上来,期间最具代表的有子冶、曼生等,在曼生等书画家前,许多紫砂名家,时大彬、陈仲美等大家还都只是用制壶用的竹制工具在紫砂坯上简单划刻,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装饰之用。
紫砂陶刻尤以清末为始,直至民国为百花争鸣之阶段。
越来越多书画家何心舟、任伯年,篆刻家岩如、宾如、若泉等参与到紫砂陶刻这个领域来,奠定了今日的陶刻基础,才有了紫砂陶刻工美艺术在今天的这般繁盛景象。
关键词紫砂陶刻;中国画;传承;布局构图紫砂陶刻以古朴雅致的紫砂“五色土”为创作载体,凭借慧心巧智的表现形式、淳朴古雅的迷人风采、精美绝伦的工艺特色与紫砂壶共誉四海。
宜兴紫砂陶艺长盛不衰,在于它蕴藏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同紫砂陶刻的工艺传承与艺术审美是分不开的。
在今天,紫砂陶刻作为一门独立的工艺美术门类,而备受世人推崇,这足以说明历代陶刻家不断探索并传承下来的艺术成果,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融汇和升华。
在创作陶刻作品时,师习古人笔墨构图,拜读唐末山水画巨匠荆浩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荆浩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更进一步,具有更高的绘画理论价值。
荆浩重视笔墨技法理论,他在山水画中最早提出山石老树构图布景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其作品被奉为中国画之典范。
中国画在宋代达到巅峰,我的陶刻作品大多从宋画中汲取灵感。
早在宋代,紫砂陶器已经在逐步显现雏形。
宋代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紧跟着灿烂辉煌的唐代之后,形成了与当时相适应的“大道至简”的文化特征,那是一种相对封闭、相对内省、色调淡雅,但又不乏炫目亮点的艺术审美。
浅论中国绘画艺术对紫砂艺术的影响和作用
讨 两 者 的关 系 , 以 期 积 累 紫砂 从 业 经 验 , 增加紫砂艺术修为 。
关键词 : 绘画艺术 ; 紫砂艺术 ; 影响 ; 作 用
l 引 言
时至 今 日, 宜 兴紫砂 已形成 了 自成一体 的艺 术领 域 ,
而然 、 水 到 渠 成 的 事 。而 紫砂 壶 器 因 为 绘 画 、 书法 、 金 石 等 等其他艺术 的涉人 , 更是一 下子境 界大开 , 极大地 提升 了 自身 的 艺 术 价 值 和 艺 术 地 位 。尽 管 紫 砂 泥 质 的特 性 限 制 ,
形 成了许多经 典造型 。 紫 器、 地面 和岩壁上 , 渐而发展 到画在墙 壁 、 绢和纸 上 , 原 始 经过千 百年诸多艺人 精心研制 . l 渐成 熟 。 社 会 新 石器 时代 的彩 陶纹 饰 和岩 画 便 是可 靠 的历 史证 砂 工 艺 更 是 在 紫 砂 艺 人 们 精 益 求 精 的 追 求 中 E
成为 文化艺术领域 的一枝新 秀。 家 的格 局 表 现 。 作 为耕耘紫砂 行业多年 的陶刻爱好者 , 深 畴 , 如 今 ,人 们 选 择 一 把 好 壶 .除 却 看 重 壶 器 本 身 的 材 感紫砂 文化 、 紫砂艺术 的博大精 深 , 心 动之余 也有 志于继 造型、 工艺等 外 , 更 看 重 壶 器 呈 现 的气 质 神 韵 、 艺 术 魅 续加深 对紫砂 文化 、 紫砂 艺术 的钻研 和探索 。故此 , 从 陶 质 、 绘画艺 术对紫砂 艺术 的影响是 不容小 觑 的 , 作 刻 绘 画 的 角 度 浅 要 谈 谈 中 国 绘 画 艺 术 与 紫 砂 艺 术 的 关 力 。无 疑 ,
于紫砂 而言 , 绘 画的加入 却使得 紫砂 壶器 的 附于紫 砂壶 上 的书法 研究 、 绘 画研 究 、 雕 刻 研究 、 紫 砂 壶 飞跃 。然而 , 一下子 突破壶器 领域 。 上 升 到艺术 品的范 器 自身 蕴 含 的 历 史 文 化 研 究 都 逐 渐 繁 荣 .俨 然 有 自成 一 面貌焕 然一新 ,
中国画在清代杨彭年紫砂壶器陶刻上的运用
寿( 曼生 ) 、 朱坚 ( 石梅 ) 、 瞿应 绍( 予 冶) 等人合作镌 刻书画 , 至 善 尽 美 的成 熟 技 艺 为 鉴 赏 家 所 珍 爱 , 世称 “ 彭年壶 ” 、 “ 彭 年 曼 生壶” 、 “ 彭年石瓢壶” 。 现 以 杨 彭 年制 作 的紫 砂 壶 为 例 , 探索 中
刻绘 出 “ 中 国画 ” , 尽情 发挥 其 技 能 , 使 陶 刻 几 乎 成 为 文 人 壶 的
独特标志 . 也 将 紫 砂 壶 器 上 的 陶刻 装 饰 推 向前 所 未 有 的高 峰 。
3 杨彭年“ 半月壶” 对中国画的运用
清代杨 彭年等人将 中国的书法 、 绘画 、 金石 、 篆 刻 诸 多 艺
国画 在 紫 砂壶 器设 计 上 的运 用 。
1 中 国画的起源及其 发展
中 国画 源 起 古 代象 形 字 ,新 石 器 时 代 的 陶器 是 中 国 画史
图 1 石 瓢 壶
足, 呈三角鼎立 状支撑 , 给人以轻灵而稳 重之感 ; 壶 身 八 字 造 型, 造 成 一 个 主 视 角 度 内的 呈 型 表 面 , 亦 曲亦 直 , 皆 显 现 简 朴
杨彭年( 1 7 7 2 ~ 1 8 5 4年 ) , 字二泉 , 清 代 乾 隆 至 嘉 庆 年 间 宜 兴 紫砂 名 艺 人 。杨 彭 年 创 作 的 壶式 , 多与文人合作题诗作画 ,
追 求 文化 内涵 。他 首 创 的捏 嘴 不 用 模 子 和 掇 暗 嘴 的 工 艺 也 得
以流 传 , 所 制 茗 壶 浑朴 雅致 、 精 巧 玲珑 。 颇具天然之趣 , 他 又 擅
术 融于一体 , 并融会 贯通 、 灵 活运用 , 他 对 国画 中 的 人 物 、 山
以刀为笔玩转紫砂陶——浅析宜兴紫砂陶刻装饰手法
【 考文 献 】 参
[】 1 良绍 紫砂赏 玩 台湾艺 术园书 公司 ,1 9 年版 93 【 ] 荣 中国陶 瓷文献指 南 轻工业 出版社 ,1 8 年 版 2徐 98 [ ] 庆正 简 明陶瓷词典 . 3汪 上海辞典 出版社 ,1 8 年版 99
以刻 为 本 的 陶刻 ,刀 法至 关 重 要 ,然 而 刀 法在 很 大 程度 上 是 靠模 拟 笔 的 表现 形 态 而产 生 的 。 笔法 的 体 现 同 时也 有 赖于 刀 的 灵活 运 用 。 因此 二 者 的 交融 、 良
上 的创 新 往往 是 借 助 于某 种 传 统 去发 展 ,比 如清 末 康
有 为 先 生 为 改 当 时 毫 无 生 气 的 “ 阁体 ” ,提 出 了 馆
供 春 、 时大 彬 ,清代 的陈 鸣远 、邵 大 亨 ,无 一 个不 是
艺 惊 四座 。
“ 学 ” 书风 ,实 质 是把 一 千 多 年前 的 北 魏 时期 ,魏 碑
随字 贵 。欺 哄 紫 砂 玩 家 ,漫 天 要 价 ,这 ~ 错 误 的 概 念 ,误 解 了陶 刻 的 存在 价 值 ,也 阻碍 了 陶刻 艺 术 的 发
展 与进 步 。
流 ,透 过 艺 术 的形 象做 心 灵 的 交 流 。紫 砂 陶 刻 ,既 是
物质 产 品 ,又是 精 神 产 品 ,她 将 诗 书 画铭 吸 纳 交融 , 使 其充 盈 文 化 味和 书卷 气 ,满 足 了人 们 的审 美情 趣 与 鉴 赏需 求。 紫砂 陶刻 装饰 是一 门学 问 ,也 是 一 门对 文 化人 具 有 特 殊魅 力 和 诱惑 力 的艺 术 。在 今 天 ,文人 参
关键 词 :宜 兴紫砂 ;陶刻手法 ;以 刀为笔
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分析中国画作为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久负盛名。
在陶瓷绘画中,其构图技巧特别受到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从构图角度探讨中国画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一、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中国画以线条和墨色为主要表现手法,在构图上注重形神合一、寓意丰富。
其基本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意境深远:中国画注重画面表现寓意和情感,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表现出诗情画意,给人以深远的情感体验。
2.结构简洁:中国画构图简单明了,重视大局观,遵循“三分画法”与“于留白中见真趣”的原则,尽量减少繁复的细节。
3.气韵生动:中国画以线条、墨色勾勒出虚实、轻重、远近等元素,形成极具生动感和韵律感的画面。
在陶瓷绘画中,运用中国画构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主题:在画面构图中,通过选择特定的意象和格调,强调主题的凸显和表现,从而增强艺术表现力。
2.提升艺术性:借用中国画的构图技巧,能使陶瓷作品更加具有情感和气韵,提升艺术品位和艺术价值。
3.符合审美趋势:古色古香、简约高雅的中国画构图风格符合当下审美趋势,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喜爱。
1.单品构图单品构图是将单一的元素以主题为线索构成的画面。
这种构图方式具有简洁明了、意境深远以及韵律感强等特点。
可以用于表现静物、花卉、动物等元素。
例如,这幅以鸟为主题的陶瓷作品,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画构图方式,运用墨色和线条勾勒出鸟翅、鸟头、鸟喙等细节,简约大气,寓意深远。
2.整体构图整体构图是将多个元素根据主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画面。
这种构图方式能够表达出更加复杂的情感和寓意,具有场景感和层次感。
例如,这幅陶瓷作品采用了整体构图方式,以墨鹰为主题,墨鹰在天空中飞翔,浑然天成地与云、石、水等元素相融合,寓意深远、意境高远。
3.拼贴构图拼贴构图是将多种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创意,有些像现代派绘画中的拼贴技法。
这种构图方式在陶瓷绘画中尤为常见。
例如,这幅陶瓷作品就采用了拼贴构图方式,将不同的花卉、动物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整体,寓意丰富且场景感强。
论陶瓷书法的艺术
再 是 自我 封 闭 、孤 立 的 线 条 了 ,它 犹 如 建筑 中 的 一 根 柱 子 或 者 横 梁 ,牵 此 一 发 ,动 及 全 身 。 从 整 体 看 , 重 笔 、 粗 线 、 浓 淡 相 当 于 乐 曲 中 的 强 拍 音 符 , 夺 人 眼
特 的 装 饰 美 ,将 会 倍 受 消 费 者 的 喜 爱 。
至 近 现 代 ,随 着 陶 瓷 艺 术 的丰 富和 发 展 ,随 着 人 们对 陶瓷 艺术 视 野 的扩 展 。陶 瓷和 书 法 的结 合 样式 也 越 来 越 多 的 出现 , 表 现 手 法 也 越 来 越 多样 化 ,艺 术 品位
法 艺 术 的发 展 开拓 了 新 地 境 界 。
和 文 字 的起 源 , 从 一 开 始 就 有 着 十 分 密 切 的 关 系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陶器 上 面 多 带 有 篆 书 雕Hale Waihona Puke 印文 字 ,陶 器 上 文 字 也
成 为 后 人 研 究 战 国文 字 和 制 陶 业 的宝 贵 资 料 。秦 兵 马俑
旭 、 怀 素 、 颜 、柳 之 风 韵 。 多 写 名 人 诗 句 或 “ ” 酒 、 “ ” 文 字 , 酣 畅 淋 漓 , 圆 润 道 劲 , 纯 真 自然 , 配 茶
以不 同 的器 物 造 型 之 上 , 极 具 古 朴 、 简 约 之 美 感 。宋
瓷 与 书 法 原 本 属 于 独 立 艺 术 ,然 而 艺 术 间不 乏 契 合 。 陶
术 美 感 ,这 有 其 精 神 上 的 必 然 和 谐 。
书 法 作 为 一 种 装 饰 元 素 ,很 早 就被 运 用 到 陶 瓷 上而 成 为 充 实 陶 瓷 器 皿 装 饰 艺 术 。经 过 长 时 间 的 发 展 提 高 , 已形 成 一种 独 特 的 艺 术 形 式 ,给 人 以美 的 享 受 。现 在 随 着 社 会 不 断 的 进 步 , 人 们 的 审 美 情 趣 不 断 的提 高 ,对 陶 瓷 的装 饰 也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而 书 法 装 饰 陶瓷 凶其 独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刻艺术 。 使 陶刻 艺 术 得 到 了迅 速 的 发展 . 陶刻 艺 术 水 平 得 到 了 很 大 的提 高 .真 正 形 成 了 陶刻 艺 术 自身 完 整 的体 系 和 特 有 的
艺术形式 。
供春 , 是 紫 砂 陶艺 史 上 第 一 位 被记 载下 来 的大 师 傅 。 现 藏
中 国 国家 博 物 馆 中 的 “ 供春壶 ” . 在其 把 稍 壶 身 处 就 有 刻 划 的
午 邑秋 甲子 朔 书 于 阳羡 友 石 山房 杨 彭 年 制 ” 。 其 陶刻 装 饰 从 内
容到形式 , 与 造 型 水 乳交 融 , 陶刻 刀法 精 致 细 腻 。
特色的方块字 , 为 书 写 中华 文 化 、 传 承 中华 文 明 发 挥 了 巨 大作
用。 经 专 家认 定 . 六 千 多年 前 刻 画 在 陶 器 上 的符 号 就 是 汉 字 的 雏形 , 也是 最 早 的陶 刻 艺 术 。 由于 陶器 的泥 坯 易 于刻 画 , 在 最 早 的木 刻 文 字 尚 未 发现 以前 就 有 了陶 刻 文 字 。紫 砂 陶 刻 艺 术
一
体 .表 达 一个 主题 或 抒 发一 种 思 想 感 情 ,表 现 一 种 艺 术 感
受. 使 欣 赏 者 能 从 中得 到深 刻 的 思 想 启 迪 , 浓郁 的生活情趣 ,
丰 富 的美 感 享受 . 令 人 心 旷神 怡 、 乐趣无穷。
成熟 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应该就是 “ 文人壶 ” 的艺术风 格。
砂 艺 术 作 品文 化 气 息 浓 郁 . 几乎件件都是集 “ 陶瓷造 型美 、 紫 砂材质美、 中 华茶 韵 美 、 古典诗词美 、 书 画篆 刻 美 ” 于 一 体 。 尤 其“ 五代 诗 韵 留香 壶 ” ( 见图 1 ) 更 是 在 广 泛 吸取 古 典 文 化 中 的
浅谈紫砂陶刻文化艺术
画, 便能壶随字贵 , 欺哄紫砂玩家, 漫天要价, 这一错误的概念 , 误解
了陶刻的存在价值, 也阻碍了陶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 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 、 内容及- T : -  ̄上的技巧 , 最主要的 是作者的文学素养 、 书画功力 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 。因为表现 形质的笔法 、 技法 、 章法只是手段 , 而写神才是艺术 的本质 , 也是艺 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
关 键词 : 紫砂 陶; 陶刻 ; 技 法 中图分类 号 : J 5 2 7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l O O 8 ~ 4 4 2 8 ( 2 0 1 3 ) 1 0 — 1 5 3一 O l
紫砂是我国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 她像一颗璀璨 的明珠 闪耀在 太湖之滨——江苏宜兴。 这里山清水秀 、 人杰地灵 , 是人人 皆知的世
紫砂陶 , 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 , 是 中国陶瓷艺苑 中一颗璀 璨的明珠 。紫砂陶刻的起源 、 紫砂陶刻艺术和造型艺术是宜兴紫砂
的两支主要命脉紫砂陶刻在明代万历年问 日渐风行, 时大彬之秀丽 , 沈子澈之浑朴 , 陈子畦之飘逸 , 皆负盛名。清末 民国初时, 刻陶就成 为一种特有 的职业 , 当时就出现 了一些刻壶高手 , 声名响亮。 上世纪
界制壶中心 。宜兴紫砂以她古朴 、 内秀 、 五彩的颜色 , 从古到今的发
深浅宽窄、 刀势的气脉连贯, 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韵致 。 空刻用刀必 须胸有成竹 , 自由驰骋 , 犹如天马行空, 刀法多变 , 可轻可重 , 或虚或
实, 可粗可细, 或刮或划, 粗犷豪放 , 耐人寻味 , 这样才能反映出紫砂 陶刻的艺术特点。
展历程 , 一辈一辈的优秀艺人 、 大师们 的传奇故事, 吸引了国内外人
论紫砂陶刻“高士图”的传统文化韵味
论紫砂陶刻 高士图 的传统文化韵味*徐智(徐智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00)摘要有品味的紫砂爱好者经常会定制一些紫砂文房用品㊁赏盘㊁赏瓶等来装饰书房或将其陈列在客厅中,因为上面的文字内容和绘画题材可以自己选择,或者亲手创作,这样既可以表现出创作的才华,也可以彰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可谓是一种非常低调却又具有丰富内涵的表现形式㊂笔者的这件紫砂赏瓶‘高士图“恰恰就是把这些元素通过陶刻的方式组合起来,既利用了紫砂优质的坯体,又把竹㊁石㊁高士等江南元素完全刻绘其上,将江南文脉之中的中国传统韵味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每一位热爱紫砂艺术的朋友㊂关键词紫砂瓶高士图陶刻艺术文化韵味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0)08-0077-02中国陶都,陶醉天下 宜兴,作为太湖西岸的明珠,地理位置处于长三角的几何中心地带,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特别是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潜在消费人口,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㊂同时,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茶的生活习惯的逐渐养成和茶文化的广泛推广,宜兴紫砂壶得到了许多茶友的喜欢和青睐,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家㊂其实除了惊艳世人的紫砂壶以外,还有许多利用紫砂的良好透气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制作而成的紫砂器具㊁文玩㊁杂件等,特别是可以在上面进行很好的陶刻装饰,从而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㊁书法㊁绘画㊁篆刻等通过紫砂这一材质凸显出来,具有很好的视觉体验和审美价值㊂所以有品味的紫砂爱好者经常会定制一些紫砂文房用品㊁赏盘㊁赏瓶等来装饰书房或者陈列在客厅中,因为上面的文字内容和绘画题材可以自己选择,或者自己亲手创作,这样既可以表现出创作的才华,也可以彰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可谓是一种非常低调却又具有丰富内涵的表现形式㊂笔者的这件紫砂赏瓶‘高士图“器型采用了传统的造型,瓶身曲线婉约流畅,置四方底更加端庄稳重㊂瓶身下段饱满圆润,在颈部收紧至壶口敞开,方形壶口和凹凸有致的壶身和谐融洽,把紫砂方圆结合㊁刚柔相济的特点体现出来㊂在瓶身的刻绘上面,笔者采用了因地制宜的构图方式,用画面的竖构图来合理安排,画面㊃77㊃(陶瓷艺术)2020年08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徐智(1963-),助理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紫砂陶刻的工作㊂的饱满和疏离随着瓶身的变化而设计,可谓是 匠心独运 ㊂并且将中国传统绘画题材‘高士图“刻绘于其上,在画面的右端是太湖石和竹的造型,太湖石玲珑剔透㊁高高耸立,不同的纹理,不同的洞孔,不同的层次把整块石头的立体感刻画的非常到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㊂在江南奇石之一太湖石中,讲究的就是瘦㊁皱㊁漏㊁透的特点,笔者在绘画和刻绘的过程之中用竖的形态表现出瘦的特点,用刀功的深浅纹理表现出皱的特征,用空间的虚实对比展示漏的效果,把整体太湖石透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㊂石头的旁边是几只修竹,竹石相生,和谐融洽,竹叶的刻绘栩栩如生,仿佛迎风摇曳,竹节清晰,细节到位,一静一动,妙趣横生㊂在画面的左侧则是高士坐在石头之上,手拿蒲扇,若有所思㊂从头发的丝丝入厘,面容的安静端详,到衣饰的装束设计,姿态的和谐自然,刀法的游刃有余和胸有成竹,无一不流露出创作者的认真思索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此图有铭:贤者虚怀与竹同,更是把其中的内涵和神韵完美体现出来,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㊂竹石之乐,高士而卧㊂清代郑板桥在江南文化之中具有重要和象征性的位置,他的一首‘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㊂ 此诗将竹子的顽强生命力和高风亮节都描写了出来,让观赏者与竹子的情感联络非常紧密,读诵中也充满了对竹的敬仰之情,于是在宜兴的紫砂艺人工作室前后,或者家里都会布置一些竹的元素和石的装饰,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彰显出自己志趣的追求和对于紫砂艺术的执着,在大隐于市的每一位高士,正是无数在紫砂工艺上孜孜以求的紫砂艺人的真实写照㊂笔者的这件紫砂赏瓶‘高士图“恰恰就是把这些元素通过陶刻的方式组合起来,既利用了紫砂优质的坯体,又把竹㊁石㊁高士等江南元素完全刻绘其上,将江南文脉之中的传统韵味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每一位热爱紫砂艺术的朋友㊂图1 ‘高士图“陶都宜兴不仅陶瓷艺术冠绝天下,而且也是古老的茶叶产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经常游览和吟诵之地,茶圣卢仝㊁茶仙陆羽都在此处著书立作,大文豪梅调鼎㊁苏东坡都曾留下传颂千年的诗词㊂加之江南文脉的绵延不断和传承有序,在紫砂艺术中也完全体现出来㊂作为陶刻艺人,在过去拥有着比较高的行业地位,不仅仅需要熟悉紫砂技艺和泥料特征,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艺术审美和书画技能,所以得到了大家的尊重㊂如今,大批的年轻紫砂艺人传承衣钵,开拓创新,使得紫砂陶刻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㊂参考文献[1] 钱琦.浅谈紫砂陶刻应正确处理的四种关系[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5):94.[2] 潘丽洁.浅谈紫砂陶刻运用中的感悟[J ].山东陶瓷,2018(6):27㊃87㊃ 陶瓷 Ce r a m i c s (陶瓷艺术)2020年08月。
以刀为笔,得意忘象
以刀为笔,得意忘象作者:沈跃平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7期紫砂陶刻艺术是一门有着自身独立审美语言,能传达独特审美意境的艺术形式。
它把中国传统的诗书画艺术与刻凿技艺巧妙结合起来,以刀为笔,体现出重“意”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模式。
本文试分析紫砂陶刻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元素,以探悉紫砂陶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
紫砂陶刻作品最早出现,见于元明之交孙道明所刻的“且吃茶,清隐”五字。
早期的紫砂陶刻一般是在壶底作署名落款用,这只是紫砂陶刻的雏形,还谈不上一种艺术形式。
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到清代乾嘉年间,紫砂壶以简约之形、质朴之色和闲逸之态吸引了文人墨客,他们常常在定制紫砂壶之时,挥毫饰壶。
由于文人的参与合作,紫砂陶刻逐渐将雕刻部位移到壶腹,镌刻简单的铭文诗句,之后更发展到书画同刻。
现代紫砂陶刻艺术,往往诗、书、画三位一体,相互辉映,营造出浓厚的诗意和强烈的画面感,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
本文就从以下四方面对紫砂陶刻艺术的审美元素加以探讨。
刀意美的传达陶刻艺术的本体语言,简而言之可归纳为刀意。
某种程度上说,陶刻与绘画在形式语言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陶刻是以刀为笔,在陶器上镌刻出形象与画面。
因而,刀法成为陶刻最基础也是最丰富的技法表现形式,通过各种刀法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意味。
紫砂陶刻的刀法主要是借鉴我国古代碑刻、篆刻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刀法,它既不同于碑刻、篆刻的刀法,又具有碑刻、篆刻的艺术效果。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变的陶刻刀法,主要分阳刻与阴刻两大类,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刀具,通过起、行、收、停等力度的变化,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线条,而画面中的点与面同样也由刻刀完成。
刀意的存在,使紫砂陶刻尽显力之美,点、线、面的自然融合,或呈现淡雅安宁的主题意境,或带有苍劲豪迈的金石韵味。
陶刻艺术家们通过一刀刀的镌刻,将情感也充分融入其中,因而,紫砂陶刻的刀意是具有活力的,而绝不是冰冷、刻板的。
国画章法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国画章法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胡亮;谷童飞
【期刊名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26)006
【摘要】章法是国画体系术语,也是广义上的"中国画"范畴下的系统规制,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内涵;狭义的国画章法萌生于国画艺术演变过程,又分别在书法、篆刻等方面独立,这为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规律;国画章法与陶瓷装饰艺术的融合度很高,通过向国画的艺术借鉴,主要以构图形态呈现;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在国画章法运用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胡亮;谷童飞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合肥230601;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J], 容州
2.试论中国画构图章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J], 孙艳萍
3.浅析中国画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J], 赵静
4.浅析中国画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J], 赵静[1]
5.陶瓷釉下彩与国画人物技法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J], 官泽华;余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陶刻艺术与中国书画艺术结合
摘要:紫砂艺术历史悠久,这一艺术瑰宝享誉海内外,众多爱壶、玩壶的人士对其只是欣赏、赞叹,丰富的艺术内涵很少有人深层次地去探究,紫砂艺术涉及的内容多少广泛。
关键词:陶刻艺术;书画艺术;工艺质量;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9-0032-01
一、陶刻的镌刻技法在传统上有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两种
双刀正入法。
它指刻底子,即先用笔墨书画后循其迹而刻之。
操刀的方法不同于治印,以握毛笔状操刀,讲究运刀自如不留痕迹,上刀下刀,顺刀逆刀不拖沓松弛。
行刀时一刀至底,不滞留,轻重深浅恰倒好处。
各种书体、各种画面也有不同的刀法处理,其中要领当然要以明快果断、气脉相连来表现神韵的效果。
前人以快刀在刚料好的湿坯体上铭刻,有自然挺秀、古朴别意,使人耳目一新的晋唐风格。
亦有一种一根笔道往往由多次切法刀法接成,锋刃起至,似合似离,流露出犀利的刀痕,尤如书法中顿挫起伏的笔意。
单刀侧入法。
它是汇集了书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表现,操刀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及艺术素养。
并且需要具备双刀正入法的熟练的运刀基础,有扎实的书法、绘画技能,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要求作者胸有成竹,意在刀先,未着刀先构思布局,下刀要准而干练,刀刀起落都必须注重笔划的起势收势,时刻
全神贯注,一气呵成。
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干净利落、胆大心细。
这样,才能从刀中见神采,刀下见精神,这样刻法的刀痕明显,锋芒毕露,刚劲挺秀,有如书法中之狂草,画中之写意,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觉。
除此之外,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多种刻法,至于沙地刻、阳刻、着色刻等都属前二种刀法之源。
由于紫砂陶艺术与紫砂器皿风格和谐而协调一致,使紫砂陶刻既不属于一般的民间画派,又不属于旧的“宫廷画派”,形成了一门独特的陶刻装饰艺术。
二、陶刻装饰古今名人、名作
紫砂陶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也就是嘉、道年间“曼生长壶时期”。
书画、金石家陈曼生,倾心浸注于紫砂艺术,他经常构思出样,由杨彭年等制作,然后和幕友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撰词,书画并铭刻,世称曼生壶,其曼生“十八式“广泛流传。
由于陈曼生参与紫砂时间较长,创作数量较多,艺术水平较高,史料与传器也屡见不鲜。
到了清末,壶商聘请了当地有名的书画、金石家:陈懋生、陈研卿、沈瑞田、路兰芳、韩泰等,在砂壶上专门书画装饰并携刻。
从邵云开始,他既是宜兴的知名书画家,又直接经营陶业,因此他成为陶刻的专业人员。
从此,在紫砂行业中形成了陶刻这个专门工种,人称“刻字先生”,在紫砂行业中地位较高,常常受到人们的
敬重。
陶刻工种顺应地兴衰,师承徒习,一直沿袭到至今。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紫砂陶刻人初创至今也是在不断创新,不断变革发掘的,当今陶刻兴盛,发展很快,有不少陶刻大师、名家在不断探索求新,如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等等,都以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技艺功力,独创自己的风格。
本人作为从事陶刻艺术队伍中的一员,也应该像大师一样努力创新,在创作中,结合自己书法艺术擅长。
新魏碑体,在紫砂艺品上镌刻,由于新魏体的字形结构,讲究骨架与外形的端正、秀美,在书法时力求内圆外方。
镌刻时,以刀代笔用刀把毛笔的转折,笔锋的运用等笔意,完全表达出来,一般的刻法(即技法),就难以达到效果,因此考虑在陶刻时,创出新的陶刻刀法(刀的运用)以适应魏碑体的书法要求。
紫砂的陶刻艺术,也就是紫砂的造型艺术和书画陶刻艺术的有机结合。
紫砂艺术源于生活,是艺人平时对自然和生活中的感悟,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提炼和加工,创造出来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的艺术作品来,而紫砂的陶刻艺术,是在以精美的紫砂造型艺术为载体的基础上,艺人根据制作的作品的特征和作品本身的含义通过书画的形式进行点缀和装饰,从而展现在人们面前。
僻如与竹有关的紫砂作品可配上郑板桥的诗词,以及高风亮节的书法作品。
有些素面的壶、罐等器皿可以配一些书法和国面作品。
一些古朴的传统老壶的款式可以配上古篆,金文,甲骨文、
汉隶的书法作品,反正是根据作品的需要,配上相应的书画作品,使整个紫砂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品更加生动,作品更加富有灵性,加深了紫砂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加富有浓郁的文学气息,更能表现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人文气息,使作品具备了收藏和欣赏价值。
在紫砂艺术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多少春秋,通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扬,紫砂陶刻这一艺术奇葩,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永放光芒。
据说清人郑板桥不仅自制了一把紫砂壶,还提携了一首诗铭:“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一派愤世嫉俗之情跃然壶上,现当代书画家刘海栗、程十发、华君武、李可染、唐云、亚明、范曾、韩美林等紫砂名手联袂创作也成为紫砂艺坛的佳话。
更为紫砂雕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增光添彩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云主编,郑重编著.紫砂壶鉴赏.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