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这样,有些题目也不能很简单,要灵活运用。
第2篇: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26页,东、南、西、北出现旋转平移现象。
完成练习23,问题8和9。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东、南、西、北,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二、复习1.东、南、西、北(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
方向板如图: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3)展示128页东西南北第一题中的动物。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时间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换算。
3. 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复习本册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板书设计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的重要提示和总结。
九、课后评价1.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10《总复习》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10《总复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总复习》教学设计第二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五部分。
本节课主要对前三部分进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基础知识,但在运算速度、准确性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的知识点。
2.难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问题,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
2.准备教学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知识点。
3.准备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展示PPT,呈现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点。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
3.操练(20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1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简单计算?执行简单算法时需要注意什么?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进行乘法运算时,两位数的除法就可以转化为除数为一位数的连除法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这样,有些题目也不能很简单,要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篇2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一、复习千米、吨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第二篇:2015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民智小学:陈莹第一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得数,能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2.通过口算、笔算和估算的复习,沟通计算内容的联系,整理、归纳计算方法,提高乘法运算能力,发展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
复习过程:一、回顾引新 l.回顾内容。
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学期数学内容的学习,大部分小朋友都学得不错。
学期也快结束了,今天起我们就要复习这学期的学习内容了。
引导: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学期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能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吗?有困难的也可以看一看数学课本。
交流:能把这学期学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吗?这些内容里具体有哪些知识,还记得吗?引导:回顾这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你有哪些体会?比如哪些内容怎样学习的,你最喜欢哪些内容,哪些内容你觉得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懂的地方?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总复习《综合复习二》(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总复习《综合复习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统计图表等。
2.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量、时间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本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数学知识。
2. 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5分钟)按照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统计图表等模块,梳理本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实践应用(15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提升(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整理和复习(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整理和复习(2)-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章节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 练习法。
4. 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2. 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通过PPT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2. 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通过PPT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导入、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章节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整理和复习(2)》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整理和复习(2)》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 复习前几节所学的知识点; - 掌握几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 熟练掌握几种计算方法; -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数字的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多位数加减法运算;•复杂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准备好演示课件,展示数字比较和简单计算题;•手册:备有教案手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游戏道具:准备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道具,增加学生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10分钟)•利用板书,让学生回顾前几节所学内容,包括数字比较、简单加减法计算等。
•让学生自己做几道练习题,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数字大小比较(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数字比较的例题,让学生分析数字大小的规律。
•让学生分组比较数字大小,帮助他们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三、计算练习(20分钟)•利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问题解决(15分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堂小结(10分钟)•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字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勤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加减法计算题,让学生完成。
•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写出解答。
•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做好笔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熟练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和几种计算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集合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集合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集合,理解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能够利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集合的运算,学会求集合的交、并、差等操作。
二、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能够灵活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
1.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3.集合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
1.介绍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讲解集合的运算规则,包括交集、并集、差集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应用集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拓展他们对集合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步: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重点和要点,解答学生对集合相关问题的疑惑。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集合的概念和运算展开,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集合的含义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相关练习题。
2.思考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集合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二)》教案【课型】:复习【课时】: 5节【节次】:2节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情境创设激趣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
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二、巩固探究1、第6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
读题,解决。
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
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交流,纠正。
5、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和“钱”有关的,同学们解答的都比较好。
下面我们来解决关于交通工具的实际问题,能做得更好吗?交流,解答,纠正。
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
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三、拓展实践,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教学难点:1. 数的读写方法。
2.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组成。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二、探究1. 老师出示一些等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性质。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老师出示一些四则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计算方法。
4.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三、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讲解和评析。
四、总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延伸:1.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理解了等式的性质和运用,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和出错的部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 加、减法与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加、减法与乘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进行计算和验算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进行简便计算和估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实际应用。
3.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4.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和估算。
三、教学重点1.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2.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和估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1)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实际应用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验算。
(4)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和估算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进行估算。
3.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和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是基础,而验算能力则能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复习《综合复习二》(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总复习《综合复习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复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 量的计量:复习长度、质量、面积、体积、时间等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加法和减法: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掌握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4. 乘法:复习乘法的运算方法,掌握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
5. 除法:复习除法的运算方法,掌握除法算式和除法应用题。
6. 角的认识:复习角的分类和性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7. 图形的认识: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8. 解决问题:复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和巩固本册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盒、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个复习和讲解每个知识点,通过举例和练习,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总复习《综合复习二》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内容的顺序,逐个呈现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和公式,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2)∣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加减乘除运算、分数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基础、时间与货币的换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数的运算:对加、减、乘、除法进行复习,强化运算顺序和法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分数初步认识:复习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3. 几何图形:复习基本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时间与货币:复习时间单位换算、货币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5. 数据整理: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减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顺序。
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时间、货币的换算与计算。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计算器等。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尺子、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数学趣味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回顾本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2. 新授:按照教学内容,逐个讲解和复习每个知识点,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2)提纲:按照教学内容设计提纲,突出重点和难点。
示例:通过典型例题,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作业设计书面作业:设计相关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第二课时).doc
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第二课时)第二时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混合运算1.做第108页的第3题.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二、复习应用题1.做第108页的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2.做第108页的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总数多38吨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3.做第109页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三、作业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本册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分数、小数。
2. 数的运算: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
3. 量的认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
4.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5.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本册教材目录,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本册教材的收获和感受。
二、复习内容1. 数的认识(1)10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数的排列规律,如:每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十位数相同的数个位数从0到9排列等。
(2)分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小数: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数的运算(1)加减法: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口算、笔算等。
(2)乘除法:引导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如:乘法口诀、除法的试商法等。
(3)四则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量的认识(1)长度单位: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并学会长度单位的换算。
(2)质量单位: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吨等,并学会质量单位的换算。
(3)面积单位: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并学会面积单位的换算。
(4)时间单位: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秒等,并学会时间单位的换算。
4. 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学会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并学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第一学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2. 乘法和除法3. 认识长度单位4. 认识质量单位5. 认识时间6.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3.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的换算4. 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技巧3.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的换算方法4.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评价表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第二环节:知识梳理1.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数据分析的知识点。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知识梳理。
第三环节:技能训练1. 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板书设计第一板块:知识梳理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数据分析第二板块:技能训练计算题应用题第三板块: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方法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分类复习二》教学设计
课题分类复习二主讲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的含义并掌握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3.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流程个人思考重点标注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分类复习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
在复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考眼力找一找下图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同学先自己找一找你找到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只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才能更准确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
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复习。
二、归类复习1、梳理知识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仔细阅读数学书79页到88页的内容。
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你们梳理好了吗?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本单元学习了四边形,周长和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都有什么特点呢?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周长,什么是周长?这个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这是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呢?你能说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考眼力”的游戏,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思考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自主梳理关于本册书图形部分的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
我们看下一道题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
写在练习本上(空20)通过读题,我们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我们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又因为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用40÷2-12=8(厘米)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宽了,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我们看下一道题请同学们看图思考,左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 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提醒同学们看清图中所给的数据。
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2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简单分数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
预
习
题
卡
预习题卡
复习内容:
整理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4题,在○里填“>”或“<”。
(1)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小的那个分数就小。
(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空。
(3)全班交流。
选择其中两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来自展示10'
分小组展示:
本学期所学内容框架:
师点拨,归纳总结
达
标
检
测
12'
1.填空。
(1)的分子是( ),分母是( ),读作( );九分之六写作( )。
(2)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
(3)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7份是这个长方形的。
(4)里面有( )个;4个是( );( )个( )是。
小学“二四一”模式课堂教学案(数学)
课题: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年级:三年级
备课人:
课时数: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简单分数的认识,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应用所学分数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源县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总复习集体备课一、知识结构图二、复习内容:教学内容概要:本册教材共10个单元(其中包括总复习),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测量;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四边形;4、有余数的除法;5、时、分、秒;6、多位数乘一位数通过;7、分数的初步认识;8、可能性;9、数学广角;10、总复习。
三、复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2、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3、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两、三位数加减法。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5、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6、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7、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
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为了使学生掌握好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知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迁移法、引导法、讲解法、联系法、自主探索法来进行教学。
2、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复习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千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万以内数加减进位算、退位算3、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4、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5、认识一个图形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6、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分数的含义和产生的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7、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不同。
五、复习难点1、万以内笔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2、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3、多位数乘一位数,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
4、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5、认识一个图形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6、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规律。
7.分数的含义。
六、复习方法1、讲练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小组内采取结对子方式,以优带劣,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另外,小组长采取竞争形式,以每次检测成绩高者担任小组长。
4、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5、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七、复习措施(一)教师方面: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转困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第一课时课题万以内的加减法课型复习学习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复习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加深对对万以内加减法复习重难点正确地掌握笔算的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示标导入:二、查学诊断:三、导学施教:一、复习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做第120页第一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黑板上的这道题错在哪里?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全班交流。
然后完成第一题,可选2道题进行验算。
订正,结合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进行验算?2、完成练习二十六第一题独立完成,订正。
说说是怎样想的?二、解决问题1、第120页第二题仔细读题,观察图笔算之前可先估算一下,然后列式计算。
订正。
2、练习二十六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现有的书的本数该怎样进行计算,使学生理解要求现有书的本数要从原有的书的本数中去掉借出的,再加上还回的。
四、练测促学:五、反馈延伸(1)全课小结:(2)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课型复习学习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复习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复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复习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重难点复习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示标导入:二、查学诊断:三、导学施教:一、复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1、完成第120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笔算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口算时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2、口算练习7 ÷ 3= 18 ÷ 4= 16 ÷ 7=25÷ 4= 22 ÷ 5= 43÷ 8=2、笔算27÷ 6= 38 ÷ 6= 36 ÷ 8=58÷ 7= 75 ÷ 9= 44÷ 5=二、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1、完成第121页第4题学生读题,独立完成订正,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练习二十六第3题读题,独立完成。
订正,说说是怎么想的。
3、练习二十六第4题读题,独立完成。
订正,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练测促学:五、反馈延伸(1)全课小结:(2)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课型复习学习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3、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难点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提高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示标导入:二、查学诊断:三、导学施教:一.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完成第121页第5题先估算,连一连,再计算。
订正。
2、练习二十六第5题独立做,订正。
针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说说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3 、笔算以下各题:31 × 3 = 206 × 9 = 230 × 3 =372 × 7 = 1458 × 4 = 276 ×6=二、解决问题1、第121页第6题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可先让学生估算一下收入大约是多少,再进行计算。
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2、练习二十六第6题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订正时说说怎样想的。
弄明白这次旅游究竟要买多少张火车票215×6,3个人来回要买6张车票。
四、练测促学:五、反馈延伸(1)全课小结:(2)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四边形课型复习学习内容四边形复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2、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复习正确掌握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重难点复习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示标导入:二、查学诊断:三、导学施教:一、复习四边形1、学生交流2、做121页第7题独立画,然后交流,说说怎样才能画好平行四边形。
二、复习周长1 、什么是物体或图形的周长?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3、如果已知周长如何求边长或长、宽?4、第122页第8题学生读题,独立完成,说说怎样计算的。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二十六第7题学生读题,先明确题意。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学生知道只要分别求出正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再加上15厘米,就是所求的结果。
四、练测促学:五、反馈延伸(1)全课小结:(2)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时、分、秒,千米、吨课型复习学习内容时、分、秒,千米、吨复习目标1、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和重量单位(吨、千克)之间的进率及其相互改写,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培养学生解题时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反复检查的良好习惯。
复习重难点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及1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
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示标导入:二、查学诊断:三、导学施教:一、复习进率及单位换算1 、口答:1 厘米=()毫米1 分米=()厘米1 千米=()米1 吨=()千克3分=()秒6时=()分120秒=()分240分=()时2 、把学过的计量单位整理如下,长度单位间的进率:1000 10 10 10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重量单位间的进率:1000 1000吨-- 千克-- 克60 60时——分——秒3、第122页第10题独立做,订正,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估计1、用手势比划出1 毫米、1 分米有多长。
2、用具体事物来说一说1 吨、1 千克、1 克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