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的创业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分析
自主高效工作 的能力 、 社会交际能力、 思维创新 能 力、 敏锐的洞察力 、 敏捷活跃的思维能力 、 良好 的 自 我调控能力 以及有关 的专业技术知识 等 ; ( 2 ) 创业意念 。持久不懈 的动力源泉 、 百折不挠 的决 心毅力 、 冷静理智 的意志、 激 昂的热情 、 勇于担 当
( 二) 缺 少 良好 心理 调控 能 力
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 对于创业素质的内涵 , 国内外 学者 说 法不一 。 创业 素 质 主 要 由 以下 四 方 面 组 成 : ( 1 ) 创 业
能力 准备 。主要 包 括 组 织 团结 与 管 理 领 导 能 力 、
当代 大学生普 遍缺少 面对 困难 的抗压 能力 , 意 志力 普遍 比较 薄弱 。多数 大 学 生在 创业 过 程 中一 旦 遇到挫折 困难 , 便会 意志 消沉 , 怀 疑 自己 , 无法 自
好 的创 业意识为翅膀 , 再通过 以强 大的 自信 心作 为动力 源泉 , 辅 之 以社 会和 学校 多方面 的支持 , 才能在 创业 天
空 中 自 由翱 翔 。
关键词 : 大 学生创业 素质 ; 分析 ; 心理学
基金项 目: 黑龙 江省 大学生创 新创 业训 练计 划—— 创 业训练 项 目“ 在校 学 生社 会 实践个性 化服 务” ; 黑龙 江省
正确方 向的关键。这些都是创业得以实施发展及 圆满成 功 的保 障 , 且 各 素质 彼此 问是 相互 渗 透 、 相
互作用 , 之 间并 没 有 明显 的界 限区别 。
二、 心理 学视 角下 大 学生创 业 能力分 析 ( 一) 急功 近 利 , 对客观 市场规律 认识 的缺 少
一
的分析与研究 , 我们不难发现, 当前大学生创业中 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 , 或轻或重的问题 , 值得我们 去 深入 剖析 与探 究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培养模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培养模式摘要: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优良的创业品质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探寻高职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事关重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大学生;创业品质;培养模式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党和国家为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其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品质等方面。
近几年来,创业教育在高校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范例并不多,诸多的创业实践表明,那些事业失败的人,往往是因为心理脆弱,意志不坚定,缺乏创业所必备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应该认识到创业心理品质在创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探寻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一、高职大学生需要培养的积极的创业品质高职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自我定位容易出现偏差,更容易出现自卑心理。
所以在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创业品质也就是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是要有坚定充分的自信心。
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人只有坚信什么样的结果,才能有为结果而努力的行为。
二是要有顽强的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品质。
三是要有极强的心理抗压能力。
创业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在逆境面前,只有拼力抗争,不断追求,才能成就创业人生。
四是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企业家心理资本与创业管理
但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是 , 应该从个体 出发还是整体 出发来解释既有 的社会现象 , 换 言之 , 到底是应该采 取方法论个人主义研究范式还是方法论整体 主义研 究范式 ?根据 林强 等人[ 2 ] 的梳理 , 创业 管理研究 主要有 八大 学 派 , 在 这八 大学 派 中 , 除 了“ 社会 ” 学 派外 , 其余 七大学派大体上 皆可归人方法论个人主义范式 , 即从 企业家个体 出发来研究企业家职能 、 创业本 质 、 创业 行为、 创业过程和创业绩效。秉持方法论个人主义研 究创业管理也有着坚实的现实依据 , 因为对于新创企 业 而言 , “ 所 有 的一切都 围绕企业 家 。企业 的 目标 是企 业 家 的 目标 ,公 司 战略 取 决 于企 业 家 在世 界 中 的眼 光。” 而从企业家个体出发 , 必然要厘清企业家借以创 业的各种资源禀赋 , 如此才能解释企业家的诸种创业 战略以及创业绩效 。在企业家诸多资源禀赋中, 学者 们对企业家的个体特征( 如年龄 、 性别 、 学历等) 、 个性 特质( 如大五人格 、 控制点 、 自尊等 ) 、 经济资本 、 人力 r a d s t r e e t ) 市场品牌数据库的 2 1 6 名企业创始人或高 资本和社会资本给予了充分关注, 但很少涉及到企业 B 对 乐 观量 表 、 自我 效 能 家 的另 外一项 资本—— 心理 资本 。如果 我们将创 业绩 层 管理 团队 领导 人作 为 样本 , 韧性量表 、 希望量表标准化的分值进行加总 , 得到 效视为企业家 的 自 然延伸 , 那么 , 忽视 了企业家心理 量 、 企业家心理资本指数 , 而创业绩效采取平均年收益和 资本这一变量 的创业绩效就会有众多“ 余项” 得不到 相对 于财 解释 , 或错误地将那些 “ 余项” 归于企业家个体特征 、 平 均雇 员增 长作 为指标 。他 们 的研究 发现 :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 企业家心理资本解释 个性特质或企业家人力资本甚至是企业家社会资本 务资本 、 了创 业 绩效 变异 的更 大部分 ; 环境动 态性 强化 了企业 等 的贡献 。 家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 即环境动态性越 2 . 企业家心理资本与创业过程 两者的相关性越高, 反之则反。 创业 是不顾 当前资源条件的约束而对机会的追 强 ,
农村青年创业问题文献综述(一)
农村青年创业问题文献综述(一)摘要当前,我国青年群体尤其是农村青年群体就业形势严峻,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创业则是解决农村青年就业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本文在综述不同学科对创业活动的研究视角和创业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农村青年创业文献综述一、创业研究概况20世纪80年代创业开始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出现,此后创业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并进入制度化时期。
但这一时期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一般性描述。
20世纪90年代末,创业研究和其他学术领域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从时间维度上看,创业研究之初集中于创业者、创业环境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后来开始关注创业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创业活动。
二、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创业作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吸引了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为代表的多学科的研究参与。
不同的学科立足于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运用本领域的概念和相关术语,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切入点,围绕着创业机会、创业者素质能力、创业过程、创业管理、创业环境、创业行为、创业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创业活动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经济学主要是分析创业者如何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将其所利用的全部资本、支付的工资价值、租金和利息以及属于他自己利润的重新组合都体现在产品的价值当中。
(二)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和功能方面的描述来解释创业现象,他们利用个体所拥有的特性,比如成就需要、自主需要、信念追求、创造欲望和自信心等来分析创业者及其活动,力图找出其内在的关联。
(三)管理学的研究视角。
管理学主要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创业现象,探讨创业者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的创业行为,进而把创业视为一个可能发生在任何组织类型内部的管理过程,把创业视为一种管理方法,从管理方法上解释创业活动。
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入对 于预测 大学生的创 业意 向均有增量效度 , 能够在个体的主客观 条件 以外 解释 个体创 业意向的 变异 。在 大学生认知 中, 影响创业成功 的 因素 主要 由客观 背景 资源、 观能 力经验和 外部宏观 环 主 境 3个 因子组成 , 中主观 能力经验的作用排在 首位。 其 关键词 : 大学生 ; 业意向; 创 创业认 知 中图分类号 : 82 5 B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14 2 1 )2—04 O 10 5 8 (0 2 0 16一 7
改革 开放 三十 多 年 来 , 国社 会 发 生 了 巨大 变 中 化 大学生 就业 形 势 1趋 严 峻 也 成 为新 时期 社 会 关 3
注 的重点 。在 这种 背 景 下 , 些 敢 于挑 战传 统 观 念 一 和行 业 的大学 生选 择 了“ 业 ” 为 自身职 业 , 了 创 作 成 大学 生传 统就 业之 外 的新兴 现象 。这种 通 过创业 实
现 就业 的新 型就业 形式 在逐 渐被 社会所 承认 和接 受
影 响 因素分 析 , 出创 业 培训 和 创 业 能 力对 提 高 创 提
业 意 向有显 著影 响 , 且 创 业能 力 能够 在 创 业 培训 并 中得 到显著 提 高 。 大学生 创 业意 向 ( nr rn uilne t n 是 大 e t pe e r tni ) e ai o 学 生是 否愿 意从 事创 业 活动 的一 种 主 观 态 度 , 对 是 创 业行 为最 好 的预测 指 标 ( 海 鹰 ,0 0 。针 对 这 刘 21)
心理学视角下的企业家心理特征分析
心理学视角下的企业家心理特征分析一、引言企业家一直是商业圈的主角,他们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而且改变着社会面貌,影响着世界的进步。
然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并不是易事,除了先天的才干和机遇,还需要高强度的工作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学理论对于企业家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文将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对企业家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企业家的心理特征1. 创造力创造力是企业家最为核心的心理特征,他们天生有探索未知和创造新事物的天赋。
他们将现实世界中的困境视为挑战和机遇,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出路。
比如像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说过:“我喜欢改变,我喜欢创造新事物。
”2. 领导力领导力是企业家成功的首要基础,他们能够引领员工去完成企业的目标。
拥有强大的领导力不仅是企业家自身的优势,也能够帮助他们在生意的过程中协调管理团队。
像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就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领导人。
3. 决断力决断力是企业家所需的关键素质之一,无论何时何地企业家都需要有强大的决策能力。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员工数量的增加,企业家们面临的决策难度也相应地增加。
成功创业家经常有很强的直觉并且擅长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核心信息,迅速做出决定。
比如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就非常擅长快速地在大量数据和信息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坚韧不拔坚韧不拔是定义成功企业家的最常见的特点之一。
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家们在生意中会遇到许多的挑战和困境。
比如像本田宗一郎,在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借的是朋友的工厂,过夜就在工厂里睡。
但一路披荆斩棘,到了后来,他的代表作Honda Civic汽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热销的汽车之一。
5. 安全感安全感是企业家们需要具备的固有品质之一,它可以使他们获得信心,以保持稳健和自信。
安全感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高度竞争、不稳定和莫测的商场环境中,企业家需要有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在遇到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
创业心理资本:创业心理研究的新视角
复 杂性 和 不 确 定性 的 提 高 ,新 的 资本 形 式 ,即 积 极 的 心理 资本 ( 自我 效能 、乐 观 、希望 和韧 性 等 )
可能 创 造 出 真正 的 竞 争 优势 。同 时创 业企 业 家 经 常 会面 临资 金 、人 力 、社 会 等 资 本的 短 缺 ,特 别
越 前两 者 。 心 理 资 源 理 论 强 调 不 应 孤 立 地 分 析 单 个 资 源 ,而 应
触 网络 等 ; 人力 资本 ( h u ma n c a p i t a 1 ) 回答 “ 你 知 道 什
么” 的问 题 ,包括 经验 、教 育 、技能 、知 识 、理念 等 ; 而心 理 资本 贝 0 回答 “ 你 是谁 ” 的 问题 ,包 括 信心 、希 望 、乐 观 、 韧性 等 。L u t h a n s  ̄ E I Yo u s s e f ( 2 0 0 4) 进 一步 对经 济 资本 、 人 力资 本 、社 会资 本 * E I , b 理 资 本进 行 了 细致 分 析 ,认 为经 济 资 本 主要 包 括 资产 、结 构 和 技 术 ; 人 力资 本 主要 包 括 外
心 理 资本 已成 为积 极 组织 行 为学 领 域 研究 的核 心
主 题 。所 谓 心理 资 本是 指 个体 在 成 长 和发 展 过程 中表 现 出来 的 一种 积 极 心理 状 态 ,它 是 由 自我 效
台 ( B a n d u r a , 1 9 9 7 ) 、 乐观( Ca r v e r &S h e i e r , 2 0 0 3 ) 、希 望( S n y d e r e t a 1 . , 1 9 9 7 ) 、恢复 力/ 韧
心理学视野中的创造性对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 造 力 不 仅 体 现 在 创 造 性 产 品 之 中 ,还 体 现 在 创 造 性 过 程 之 中 。 第 三 , 创 造 力 有 外 显 和 内 隐 两 种 形 态 。 第 四 , 创 造 力 不 仅 是 一 种 能 力 或 智 力 品 质 , 也 含 有 非 智 力 品质 , 是 二 者有机 结合 的统一 体 ,是一种 全面 的综 合素 质和修 养 。 这些修 正和补 充对 于人们树 立整体 、多元 、发展 的创 造力 观 , 以及对 创 造 力开 发 的科 学认 识 ,都 很有 帮助 … 。 12 造 性 的成 分 .创 T r s . A a i e在 1 9 年 提 出 了创 造 性 的 三 成 分 eea M m b l 98 说 , 认 为 个 体 的 创 造 性 包 含 三 种 成 分 : 专 长 ( x e t e 、 创 造 性 思 维 技 巧 ( r a i e h n i g epFi ) s c e t v t i k n Sil k l S)和 动 机 ( o i a i n) m t v t o 。专 长 就 是 技 术 的 、程 序 的和 智 能 的 知 识 。创 造 性 思 维 技 巧 决 定 了 人 们 解 决 问 题 的 多 变 性 和 想 象 性 。一 般 来 说 , 内在 动 机 比外 在 动 机 更 富 于 创 造 性 。
的 众 多 学 科 中 , 没 有 任 何 一 个 学 科 比 心 理 学 所 作 的 贡 献 更 大 。近 年 来 创 业 问 题 日益 引 起 全 球 关 注 ,大 学 生 创 业 问 题 在 今 日 中 国 也 得 到 了 国 家 层 面 和 各 高 校 的 普 遍 重视 。 近 2 0 年 来 ,创业 教育 在世 界各 地包 括 我 国如火 如荼 地 开展着 。 有 的 专 家 提 出 , 创 业 教 育 是 一 种 创 造 性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但 是 对此 开展 的研 究少 之 又少 ,缺 乏有 力 的研究 证据 支 持 。 创造性与创业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创造性对大学生创业和创 业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地文献回顾揭 开蒙 在 上 面 的 似 是 而 非 的朦 胧 面 纱 。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比, 我 国的大 学 生创业 教 育还 有待 深 入 。一方 面 , 以 传 统 显 性 知 识 传 播 为 主 的 创 业 教 育 已 难 以 满 足 提 升
大学 生创 业 能力 的迫 切需 求 ; 另一 方 面 , 大 学 生 创 业 所 面 临 的 心 理 问 题 和 心 理 规 律 都 亟 需 在 创 业 教 育 中 得 到预见 和遵 循 。因此 , 本 文基 于 心理 资本 理论 , 结 合 大 学生 创业 教 育 的特 点 , 对 高 校 创 业 教 育 提 出 思 考 与 建议 , 以期能 够促 进 大学生 的 创业 。
Vo 1 . 1 l N o . 1 4
J u 1 .2 0 1 3
2 0 1 3年 7月
D( )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1 4 . 0 4 1
基 于 心 理 资 本 理 论 的 大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研 究
一
业 技 能的提 高 , 更是一种理念 , 一 种 心 理 品 质 的 树 立、 培 养 和 挖 掘 。 目前 我 国 的 大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多 倾
向于创 业显 性 知识 和技 能 的传播 , 却 忽 视 了 创 业 心 理 素 质 是 影 响 大 学 生 能 否 由潜 在 创 业 者 顺 利 转 化 为
第 1 l 卷
第 l 4期
淮海工学院学报 ( 人 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u ma n i t i e s&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创业过程研究综述:基于一个概念模型
2.机会开发过程
根据Weber的观点,要创业,你首先需要一个能够成功或有能力开发可盈利机会的现代企业或组织;光具有富有创意的个性是不够的(Weber,1990)。创业机会直到个体勾勒出创意开发的蓝图才算存在。创业过程总是表现为一个机会识别、机会评价、决定开始并以资源获取结束的连续过程 (Bygrave,1994)。De Koning (1999)发现机会识别过程和必要资源的评估是相互交叠的。实际上,机会识别就是把一个一般的泛泛而谈的创意打造成一个较具体的商业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创业家开发必要的资源并引进自己控制的资源。机会识别和必要资源的评估也是互相补充的。创业家逐渐有机会开发的意向。这表明开发决定并不总是一个正式的或有意识的行为。Herron和Sapienza (1992)就正式决定进行了一个较具体的目的-手段分析(means-end analysis)。在他们的分析中,作出的决定可能有三种结果:“好的”、“平平的”和“差的”。“好的”结果就是成功创立了企业,其他结果就意味着重新开始机会搜寻过程。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寻求机会的意向在企业创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Bhave,1994)。在发现创意和构建资源平台之间的任何时候,这种意向都可能是决定性的。有些创业家可能在仅有一个基本的创意时就有开创企业的意向。有些则详尽地描述创意,并且在机会培育和资源获取不再有障碍的时候才完全有开创企业的意向。
Singh、Hills和Lumpkin (1999) 认为“创意”是通向机会的垫脚石。一个创建企业的想法并不等同于一个机会。当潜在的顾客需要产品时,一定存在支持将新想法转变成机会的其他因素。有学者构造了机会的培育过程。接下来将描述三个模型,使用的概念可能会混淆,因此,假定“机会鉴定”,“机会识别”和“机会形成”指的是同一过程。
创业认知研究综述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0—2 3
作者简介 : 李海垒( 1 9 8 1 一 ) , 男, 山东青州人 ,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 院讲师 , 博 士; 张文新 ( 1 9 6 2 一 ), 男, 山东青 州人 , 山东 师范大学心理学 院教授 , 博 士, 博 士生导师 。
A c o n c e pt u a l i z a t i o n . Ac a d e my o f Ma n a g e me n t Re v i e w,9,3 5 4 —3 5 9 .
④S e x t o n , D . L .( 2 0 0 1 ) . W a y n e H u i z e n g a :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a n d w e a l t h c r e a t o r .A c a d e m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E x e c u t i v e , 1 , 4 0 —4 8 . ⑤M i t c h e l l , R . K . , S m i t h , J . B . , M o r s e , E . A . , S e a w r i s h t , K W. , P e r e d o , A . M . , &M c K e n z i e , B . ( 2 0 0 2 ) . A r e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
的过程 ④, 不 同学 科 从 不 同视 角 对 创 业 开 展 了
创业研究的不同视角综述6900字
创业研究的不同视角综述6900字毕业/2/view-12170601.htm创业是全球重要的经济发展课题。
创业研究相关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创业研究过去是归属于战略管理范畴之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它逐渐形成跨学科的独立研究领域。
本文将阐述创业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及各种不同视角的研究。
创业;创业研究;行动导向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研究经过30年的蓬勃发展,除了具备了其自身的研究重点外,同时兼具了跨学科的理论作为借鉴,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
创业学是由传统的管理学科独立分离出来的,表明了新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别于成熟企业的,因此在研究新创企业时,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未必全然适合。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发展,各地的创业活动非常活跃,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地探索研究。
创业(entrepreneurship)一词源于法国,早在十八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坎狄龙(Richard Cantillon)提出创业者在经济活动中承担风险的作用,为创业学奠下了基石。
但比较具体的创业研究,则应追溯至20世纪早期若干著名经济学家的理论,包括奈特的不确定性条件(Knight 1921)、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的创新理论(Schumpeter 1934)、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Penrose 1959)等著名学者从解构经济发展中企业所作贡献的角度进行的剖析。
在上世纪60、70年代,创业学一直归附在战略管理研究的领域内,直至80年代开始,创业学研究本身的特殊内涵才受到关注,有学者更强调创业学研究应独立成一门学科。
Venkataraman(1997)强调创业研究须开拓独特的研究方向。
一、创业的概念创业的定义一直比较含糊,研究的学者不同,其取意也不同。
总体而言,创业(entrepreneurship)普遍亦被视为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entrepreneur)密切相关。
而根据熊彼得和德鲁克(Drucker 1985)的概念,企业家与创新又有不可分的关系,以致于创业一词往往与企业家和创新挂钩,造成词意的不规范。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员工创造力研究综述
些 影 响员 工创 造 力的 环境 因素 , 而取 得 了一 些令 学术 界认 可 从
于社 会 当 中并与复 杂 的社会 系统 相 互交流 、影 响和 渗透 ,进而 个
体 的创 造力也 会 受到社 群 的影 响。
和企 业领 导 感兴 趣 的成 果。 因此 ,本 文 主要从 三 个 方面对 社会 心
但 对实 践的指 导作 用微 乎其微 。而社 会心 理学 视 角关 注影 响创造
升 的结 果 ,从 而使 得相 关研究 缺 乏普遍 意义 和应 用价值 。 因此有
极 影响 ;Z o h u和 G og ( 0 1) 究 了 同事反 馈对 员工创 造 力 e re 2 0 研
的影响 。 此 外 ,个体 特 征与环 境交 互作 用对 创造 力 的影响 受到 不少学
必 要把 更多 的情境 因素 考虑在 内 ,并进 行 系统性 的归 纳 ,深 入挖
产 生影 响 。
力提供 了一定 的理 论根 据 ,但 在实践 中 ,企业 领导 者 更乐 于探 讨
创 造 力 的影响 因素 以激 发 员工 的创 造力 。因此 , 上 世纪 8 年 从 0 代 起 ,研 究者 不仅 仅认 为创 造 力是一 种特 质 ,更致 力 于研究 特殊 的社会 或 环境 条件 如何 影 响创 造力 。他们 认 为个人 的 创造 力是 否
如 Olh m 和 Cu n 1 9 的研 究 发现任 务复 杂性 能提 高 da mmi g( 6) 9
员工的 创造 力 ; h l y( 9 5) 现 ,设定 的创 造力 目标 可 以有 S al 1 9 发 e
效 提高 员工 的创造 力绩 效 。
四、同 事的 支持 能促进 员工的 创造 力 Zo h u和 Ge re( 0 1) og 2 0 的研究 表 明同 事的 支持程 度越 高 ,
从心理资本视角看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训模式的新构建
大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在 我 国 已有 十余 个 年 头 ,参 与 创 业 的大 学 生 群 体 也 由精英 过 渡 到 了 平 民 ,并 且 进 入 到 了一 个 以普 通 学 生 创 业 为 主 的 多 元化 时代 。然 而 . 美 国 的 一项 调查 显示 , 据 中 国 大学 生 想 创 业 的达 到 了8 % ,但 真正 创 业 的 只有 0 1 0 . %。 0 而且 , 即便 是 毕 业 后 选 择 创 业 的大 学 生 . 创 业 成 功 率 依 然 很 其 低 。 么 , 竟 是什 么挡 住 了大 学 生 的创 业 之 路 呢 ? 认 为 , 那 究 我 大 学生 创 业 的障 碍 除 了 资 金 等 外 在 因 素 外 ,最 主要 的 障碍 还 是 大学 生 创 业 心 理 素 质 的 匮乏 。 传 统 的经 济 资 本 、人 力 资 本 和社 会 资本 对 一 个 企 业 的成 功是 必 不 可 少 的 ,但 是 随 着 创业 环境 的 复 杂性 和不 确 定 性 的
本 培 训 模 式
1引 言 .
23 0 ) 2 80
提高 , 的资本形式 , 积极的心理资本 ( 新 即 自我 效 能 , 观 , 乐 希 望 和 韧性 ) 能创 造 出真 正 的 竞 争优 势 。 可 同时 大 学 生创 业 经 常 会 面 对 经 济 、 力 、 会 等 资 本 的短 缺 , 别 是 在 面 对 高 风 险 人 社 特 和 不确 定 的情 况 下 要 迅 速 做 出 有 效 的 战 略 决 策 , 因此 创 业 大 学 生 的 心理 资 本 水 平 显 得尤 为重 要 。
从 心 理 资创 业 心理 资本 培训 模 式 的新 构 建
高 娜 葛 崇勋
创业警觉性研究概述
、
是 理 性 搜 寻的 结 果 ( Ma r c h , S i mo n l 9 5 8 ) 。但 随 后 的学 者 们 又将 认 从 其它 角度理 解创业 警觉性 的 内涵 。 知心 理学领 域 的研 究成 果引 入到 @ 业研 究领 域 , 并认 为机 会识 别是 三、 创业 警觉性 的维度 和测 量 个 体有 意识 地 系统搜 集 、 处理 和识 别信 息的 过程 , 同时 , 学 者们 认为 早 期的 学者们 对警 觉性 的研 究仅 停留 在对 其内 涵的研 究上 , 随 创业 机 会识别 依赖 于个体 出色 的信息处 理 能力 ( S h a v e  ̄1 9 9 1 ) 。对 着 研究 的不 断深 入和展 开 , 学者们 开 始对创 业警 觉性 的维 度进 行划 于 这 种说 法 , 奥 地利 学 派 的学 者们 提 出 了质 疑 , 他们 认 为个 体不 可 分 , 并开发 出一 些量 表 以便 对其 进行 测 量 , 以此 希望 能 更深 入 地理 能 可 以搜寻 到机 会 , 因为 “ 创业 机会 在被 发 现前 是未 知的 ” , 个体 不 解 其发挥 作用 的机制 。 知 道 是否 存 在的 东 西 , 是 不 可 能寻 找到 的 , 因此个 体 往 往只 能通 过 识别 偶然 得到 的信 息的价值 来发现 机会 。 G i l a d和 Ka i s h( 1 9 9 1 )通 过 实 证 检 验 , 将 创 业 警 觉 性 划 分 为 开 放警 觉性 和 阅读警 觉性 两个 维度 。其中 , 前者 的 测量指 标包 括创 如思 考如 何拓 展业 奥 地利 学 家 K i r z n e r 阐释 了 机会 是 如何 被 偶然 发 现 的 , 他认 为 业 者在 思考 商业 性 问题 上 所花 费的 时间和 精力 , 企业 家 主要 通过 两种 方 式: 一是 通过 单纯 的偶 然机 会来 获得 意外 收 务 ; 后 者 的测 量包 括 创业 者 接触 阅读 商业 信 息 的频 率和 数 量 , 如阅 获; 二是 通过 系统 搜寻 , 发现 市场 隐 含的 内在 信息 , 也 即企业 家在 特 读 的 商业 周 刊杂 志 的数 量等 。为 了 更深 一步 地研 究 创业 警 觉 性的 定的 时 间内 通过警 觉 地信 息搜寻 来 发现 其他 人没 发现 的信 息 , 把 这 内涵 , 有学 者从 心理学 角度 出发 , 用 心理图 式来 解释创 业警 觉性 , 研 些 内在 信息 外在 化 , 最 终识 别 出创业 机会 。警 觉 的企业 家 时刻关 注 究 发现 , 创 业警 觉性 的概念 包括 三个 要素 : 正确 感知 市场环、 推 断各 因 素 间 的动 态 关 系 ( Ga g l i o , K a t z , 2 0 0 1 ) 。 也 有学 者从 警觉对 象 的角 度出发 , 提 出创业 警 觉性应该 包 括两个 维 度: 信 息 警 觉性和 商业 构 想警 觉性 ( K o , B u t l e r ,2 0 0 3 ) 。新近 的研 究体 现 了对 以往 K i r z n e r 提 出的 第一 个 定义 的 重构 与反 思 , 通过 探 索 性 因子分 析和 结构方 程建 模等 方法 , 结合 信 息搜索模 型 和适应 性 学 习理 论 , 对 创业 警觉 性的 内涵重 新进 行诠 释 , 提出 四个维 度 , 即并 行 思考 、 反 向学 习 、 不 断探 索、 不断 改进 ( L i , 2 0 0 4 ) 。 基 于信 息的角 度 , 有 学 者将 警 觉性 划 为三 个 维 度 , 即信 息 搜 索 、 信 息 转换 、 信 息 选 择
心理学视角下的创新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创新研究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之一,而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思维与行为的规律,为创新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创新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并介绍心理学如何应用于创新研究。
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创新背后的机制,为创新实践提供指导与启示。
一、创新的本质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思维、观念或方法,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技术等,从而带来社会价值和竞争优势。
心理学认为,创新与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心理特质密切相关。
1.1 认知过程的角度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创新被看作是一种具有特定认知过程的思维活动。
创新过程通常包括问题定义、信息获取、灵感启发、方案生成与评估等环节。
创新的核心是对问题或挑战的判断与解决,个体要通过信息加工与整合,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解决方案。
1.2 心理特质的角度个体的心理特质也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挥。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创造力和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创新思维与行为。
开放性指个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创造力则与个体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相关。
自我效能感则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自信心,它能激发个体在创新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毅力。
二、心理学在创新研究中的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于创新研究具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应用领域。
2.1 创新思维训练早期,心理学主要关注思维过程的揭示,如创造性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等。
而现在,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实际的训练方法,用于提高个体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训练个体的联想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可以培养他们更好地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创新团队与文化心理学研究团队、组织和文化的角度对创新研究也起着重要作用。
创新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还需要团队的合作与组织的支持。
心理学可以研究团队协作的动力机制,如团队的凝聚力、沟通效果、角色分工等。
同时,心理学对创新文化的研究也为组织和团队提供了有效的建设指导。
心理学视角下的目标设定与实现实现梦想的步骤
心理学视角下的目标设定与实现实现梦想的步骤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对未来有所期待,并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要实现梦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标设定和实现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心理学的角度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设定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目标设定和实现梦想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标要想实现梦想,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目标的明确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梦想,并为之设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在明确目标时,我们应该尽量具体和明晰,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追求的东西。
例如,如果我们的梦想是创业并开设一家咖啡店,我们可以明确为自己设定如下目标:“在未来三年内,我将在市中心开设一家咖啡店,提供高品质的咖啡和温馨舒适的环境,吸引年轻人和上班族成为我们的忠实顾客。
”第二步:设定可量化的目标一旦我们明确了目标,接下来的步骤是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目标。
可量化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在之前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为自己设定以下可量化的目标:“在第一年,我将使咖啡店的月均销售额达到1万美元;在第二年,我将提高销售额至2万美元;在第三年,销售额将达到3万美元。
”第三步:制定计划和策略目标的设定只是一个开始,实现梦想还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
在制定计划和策略时,我们可以借助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SMART原则来制定计划和策略。
SMART原则是目标设定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代表了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与现实相关(Relevant)和具有时限(Timely)。
在咖啡店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根据SMART原则制定计划和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具体规定每个月的销售目标、制定推广活动和市场营销策略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以及设定每周的工作计划和员工培训计划等。
第四步:积极心态与坚持不懈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充满了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具备积极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认知心理学分析创造力的因素
认知心理学分析创造力的因素引言:创造力是人类独特的心理能力,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创造力的本质和其背后的因素一直是心理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在认知心理学的框架下,我们可以通过探索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来深入理解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创造力因素。
一、灵感与联想创造力的核心之一是灵感,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灵感的产生是由大脑中不同区域之间的联想所触发的。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个体在大脑的联想网络中具有更强的连接性。
这种连接性使得他们能够更快速地将不同的概念和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新颖独特的想法。
二、思维的灵活性创造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思维的灵活性。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而创新则需要具备灵活性的思维。
灵活性指的是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快速调整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能力。
例如,一个创造力高的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三、认知控制与执行功能创造力的发展还与认知控制和执行功能密切相关。
认知控制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进行调控和控制的能力。
执行功能则包括注意力、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个体在认知控制和执行功能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他们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集中注意力,抑制不必要的干扰,从而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四、领域知识和经验创造力的发展也与个体的领域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需要在特定领域内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这些知识和经验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背景,从而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一个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他所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演奏经验将有助于他产生更具创造性的音乐作品。
结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创造力的因素的视角。
灵感与联想、思维的灵活性、认知控制与执行功能以及领域知识和经验都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视角下的创造力培养
心理学视角下的创造力培养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被广泛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很多人对于如何培养和提升创造力却感到困惑。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创造力的本质和培养方法。
一、创造力的本质创造力是指个体在特定任务或问题情境下,能够产生独创性和有价值的想法、观点、方法或作品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个体能够产生大量的创意、想法和解决方案,追求多样性和丰富性。
而相对的收敛性思维则是指在给定的情境下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最佳的方案。
2. 灵活性灵活性是指个体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看待问题,能够快速转换思维模式和切换思维任务。
3. 原创性原创性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指个体能够产生独特、新颖且有独创性的想法和作品。
二、创造力的培养方法根据心理学研究,创造力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训练进行培养和提升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有效的方法:1. 提供自由创作的环境给予个体一个自由的环境,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创作。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个体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 激发多样性和联想思维培养个体的多样化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事物和领域。
同时,倡导联想思维,引导个体进行跨领域的思维和想象。
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常常伴随着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交流和合作交流和合作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个体可以获得他人的观点、反馈和启发,从而有助于拓展自己的思维和创作。
5. 锻炼注意力和集中力培养个体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对于提升创造力至关重要。
通过训练注意和集中力,个体能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和创新。
6. 培养乐观情绪和积极态度乐观情绪和积极态度对于激发创造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vn r”最初是指风险的意思。这 u 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 、 社会学 、管理学 、心理学 业家活动” “et e 和创业学 的角度研究创业 ,研究 内容 比较繁杂 , 两 个词最 初 意思都 不是 创业 ,是人 类 的实 践活 动 创业”内涵 。由于 “n er er et p nu r e — 本 文尝试从 心理 学角 度对创 业研 究进 行一 个初 步 使它们有 了 “ si” 和 “ etr” 最 初 的字 面 意 义 在 新 开 势 下 hp vnue 的归纳 总结 。
认 为创业 就 是创 办新 企业 。Sn h (0 1 ig 2 0 )抱 有相 认 为 可 以从 广义 和狭义 两个 层 次理 解创 业 。广 义
同的观 点 ,认 为 创业 需要 建 立 一个 新 企业 。但 是 的创 业泛 指人 类 ~ 切带 有 开拓 意义 的社 会 变革 活 德鲁 克认 为 仅仅 是 开张一 家 既 没有 创 造 出新 的令 动 ;而狭 义 的创 业 则是 个人 或 群体 开展 的以创 造 业 人满意的服务 ,也没有创造 出顾客需求 的熟食店 , 财 富为 目标 的社 会 活动 。在 其 编写 的 0 学 教 这种没有创新 的企业创建活动不是创业 。 Tm 程》 中 ,将创业定义为: “ i— 社会上的个人或群体
・
应 用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3 5 1 期 2 1 年第7 00 期 总第 82 5页
作者简介 :谌志亮 ,男 ,上海 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心理系 2 0 08级应 用心理学研究
生, 研究方向:人才测评 。
心 理学视 角 的创 业研 究
谌志 亮
摘 要 :本 文重点 阐述 了国 内外学者对创 业 涵义的界 定 ,并从 心理 学视 角对创 业研 究成果进 行 了初步 的归 纳 总结 :创业胜 任 力、创 业认 知 、创 业特质 、创 业动机 、创业 价值 观和 创 业 自我 效能 感。 .
S ae V na rm n (oo 圆 出 了创 业 机 会 hn 和 ekt a a 2o) 提 a 的 的广义定 义 :作 为 一个 商业 领 域 ,创 业致 力 于 理 解创 造 新事 物 的机 会是 如何 出现并 被 特定 的个
体 所 发现 或创 造 的 ,这 些 人 如何 用 各种 方法 去 得
21国外的研究 。
在 英 文 中 通 常 用 “etpeer i” 和 nr rnus p e h
“
et e u e  ̄ pee r 小企业 ,创业 活动成 为全 球 注 目的焦点 之一 ,由 vn r” 这 两 个 词 表 示 创 业 , “ n ern u— hp 企业 家 精 神 ”或 “ 企 此引发 了对创业 活 动的 系统 的研 究 。 国内外创 业 si”的最 初 字 面意 义是 “
业 定 义 :创 业是 一 种 思 考 、推 理 和行 动 的方 法 , 家强 调 的是创 新 、风险 和信 息 ;心 理学 家强 调 的 它不 仅要 受机 会 的制 约 ,还 要求 创 业者 有 完整 缜 是 创业 者 的个 性 心 理和认 知 特性 ;管理 学家 强 调
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 巧的领导艺术 。 的是资源组织和价值创造。
探究 ,结论认 为创业 的含 义包 括创 业 家 的个 人 特 别 、预见并 利用 机会 的能力 ” 。这种 能力被看 作是
性 和创 业行 为结 果两 方 面 。创 业家 个 人 特性 包括 创业 的 核 心 能力 。T o a 和 T eea (0 2 认 hm s hrs 2 0 ) 人格 特 征 、创 新 性 、独 特性 、开拓 新 事业 和 谋求 为 ,创业 胜 任 力是 一个 高 水平 的个 人 特质 出了传统 的创建 为 了改变 现状 ,造 福后人 ,依靠 自己的力量 创 造 os(99 I ] 认 企业 的概 念 ,在 各种 形式 、各个 阶段 的公 司 和组 财 富 的艰苦奋 斗过 程[ 9 1 。 综 上所 述 ,就创 业 而言 ,不 难 看 出 ,经 济 学 织 中都存 在创 业 活动 ,并 提 出 了一 个很 宽 泛 的创
关键词 :创业 创业研 究的心理 学视 角
此 ,创 业研 究是从 对创 业及 创业 者 的概念 的定 义
1 引 言 .
创业活动或创业现象是人类较早的实践活动 之一,但只是到了 2 世纪后期 ,伴随着信息技术 0 革命 和网络经 济发 展 ,催 生 了大量 的新创 企 业 和
开 始 的 。创 业 的涵义一 直 以来没 有一 个统 一 的认 识 ,国内外 学者对创业 的概念有 不同的界定 。
31创 业胜 任 力角度 .
3 创 业 的心 理 学 研 究 .
利用 或开 发它们 ,然后 产 生各 种结 果 。G re a r n C ade 和 H n s 其研 究 中首 先运 用 了创 hnl r ak 在 (9 0 3 过使 用 德尔 菲 法对 创业 的概 念进 行 了 业胜任力这一术语, 19)1 ] 通 他们将创业胜任力定义为 “ 识
2 创 业 的 涵义 .
已经扩展和延伸导致了他的含义变得十分的宽泛 , 以致 于对 创业 的解 释各种 各样 ,没有人 给 出一 个
反 映创业 全貌 的完 整概念 。国外研 究者 对创 业概
创业者及其创业活动是创业研究的对象。因 念 的定义 很 多 ,有 的定 义是基 于创 建新 组 织和 开
8 4
社会心理科学
第2卷 5
总第 l3 1期
2 1 年第 7 00 期
总第 83 5页
・ 用研 究 ・ 应
取得 商业 成 功 ,获得 商 展 新业 务 活动 ;有 的定 义 基 于识 别 和捕 捉创 业 机 他 强调 创业 的 目的在 于 “ 会 ;有 的定 义基 于 创 业 家个 性 与 心 理 特 质 。 Lw 业利 润 ” o 。西北 工业大 学管理学 院 的罗 天虎教 授认 和 M c l n (98 提 出的 创业 定 义 简 单 明 了 , 为 ,创业 是 一个 开 创 事业 和 积累财 富 的过 程 。他 amia 】8)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