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复习题

合集下载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精练——分子和原子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精练——分子和原子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精练——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1.用分子观点解释“可燃冰升华”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2.水结成冰是由于()A.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水分子变小了D.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的是()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体受热膨胀”,下列说法错误..A.分子体积增大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不停地运动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4.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实验。

容器A中变红,容器B中不变红,该现象说明()A 分子可以再分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离子5.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

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6.“冰七”(iceⅦ)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像是一个立方体的牢笼裹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冰七”B.“冰七”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D.“冰七”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7.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B.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8.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 桂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空隙变大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9.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10.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①②H-O-H③O═C═O④答案(1)酸溶液中都含有 H+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故答案为:H+;H2O;(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①A:______;②B:______;③C:_____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KNO3、Na2SO4B.K2SO4、KNO3、NaNO3C.KNO3、NaNO3、Na2SO4D.K2SO4、Na2SO4、NaNO3答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D.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答案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现象解释①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③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④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故选:C.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C.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实验题专项训练(解析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实验题专项训练(解析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实验题专项训练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实验探究题。

1.“铜绿”是铜器表面锈蚀形成的绿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易受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某化学兴趣小组现按如图装置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请你完成下列操作填空:(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铁架台。

该加热装置安装的顺序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2)向试管中加入铜绿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伸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

固定到铁架台上时,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的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可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底部,使其发生炸裂。

(3)用酒精灯给碱式碳酸铜加热时,应该首先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给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4)实验中④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碱式碳酸铜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仪器的认知和组装实验装置的方法解答;(2)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以及加热方法解答;(3)根据根据固体药品的加热方法解答;(4)根据反应原理解答。

【解答】解:(1)标号为①的仪器是铁架台。

该加热装置安装的顺序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2)向试管中加入铜绿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伸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

固定到铁架台上时,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的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可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底部,使其发生炸裂。

(3)用酒精灯给碱式碳酸铜加热时,应该首先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给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4)由于反应中会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实验中④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铁架台;从下到上;(2)横放;伸入试管底部;;向下;可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底部,使其发生炸裂;(3)均匀加热;(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题型复习课时训练:题型三 教材基础实验题

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题型复习课时训练:题型三 教材基础实验题

题型三教材基础实验题1.[2020山东临沂]化学课堂上学生探究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1)图1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2)图2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3)图3实验中,滴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020重庆B卷]化学实验中,常常涉及仪器和装置的连接。

(1)甲、乙、丙装置中都用到了导管、橡皮塞和。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将甲中导管a端与丙中导管端相连接(填字母,下同)。

(3)如果实验室用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空气应从导管的端排出。

丙装置正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是从导管端进入,如果用丙装置干燥氧气,容器中的液体是(填名称)。

3.[2020辽宁葫芦岛改编]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2)实验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3)实验三中,只有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4.[2020四川达州]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直观地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小芳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甲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由图Ⅰ分析可知:曲线(选填“m”或“n”)表示无二氧化锰条件下发生的反应;③用图Ⅱ装置收集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选填“x”或“y”)导管口处。

(2)图Ⅲ为电解水制氧气的装置图,气体b在电源的(选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图Ⅳ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②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5.[2020石家庄新华区质量检测]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初三化学物质检验与鉴别练习题

初三化学物质检验与鉴别练习题

初三化学物质检验与鉴别练习题1. 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会进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以确定其化学性质和组成成分。

这对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安全与健康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初三化学物质检验与鉴别的练习题,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题一:酸碱鉴别1. 有一种物质,可以用来鉴别酸和碱,该物质的特点是什么?2. 当酸和该物质反应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观察现象?3. 当碱和该物质反应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观察现象?4. 请列举一个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

练习题二:金属和非金属的检验1. 描述一种可用来检验金属的常见试剂。

2. 当金属和该试剂反应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观察现象?3. 将该试剂用于非金属时,会有何变化或观察结果?练习题三:气体的鉴别1. 请列举一种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

2. 描述该鉴别方法的步骤。

3. 如果你拿到一个未知气体的样品,你会如何运用该鉴别方法来确定气体的身份?练习题四:有机物的检验1. 有机物在加热时会出现什么样的观察现象?2. 描述一种可用于检验有机物的试剂。

3. 当该试剂与有机物反应时,会有何变化或观察结果?练习题五:溶液的性质鉴别1. 请列举一种常见的溶液性质鉴别方法。

2. 描述该鉴别方法的步骤。

3. 如果你拿到一个未知溶液的样品,你会如何运用该鉴别方法来确定溶液的性质?练习题六:质量分析法1. 什么是质量分析法?2. 描述一种可以用于质量分析的常见试剂。

3. 当这种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观察现象?4. 请列举一个常见的质量分析法和其用途。

以上是初三化学物质检验与鉴别的练习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与观察力。

鉴别物质的能力不仅在化学实验室中有用,对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非常重要。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方案一
打开容量瓶,用小烧杯移取 70ml 已滴加了品红溶液的水于容量瓶中。
用小烧杯移取酒精于容量瓶中直至容量瓶满。
(3) 塞上容量瓶塞,有液体溢出,用餐纸擦干。倒置容量瓶几次,使液体充分混 合,观察优点:
酒精用量少,该实验只需耗费 30ml 左右的酒精
滴入品红溶液的水呈红色,可明显观察到在容量瓶倒置前,容量瓶中液体分 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而倒置后溶液呈均匀红色。
倒置前容量瓶充满液体,排除了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容量瓶上导致的误差。
实验现象明显,混合后液面下降 1.5cm 左右
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用品少
缺点:将充满的容量瓶塞上容量瓶塞会有液体溢出,这个操作不规范。
实验方案二
打开容量瓶,用小烧杯移取 70ml 已滴加了品红溶液的水于容量瓶中。
用小烧杯移取酒精于容量瓶中直至容量瓶满。
(3) 用保鲜膜迅速包裹容量瓶,然后将保鲜膜用细线捆紧。用手掌压住容量瓶口, 倒置容量瓶几次,使液体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下降情况。
液面下降 1cm 左右,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容量瓶外壁, 并无液体溢出。
(6) 方案二很好的解决了方案一的缺陷,且实验效果好。
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在盛有约4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加
如5一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
观察现象
取步骤I得到的溶液,置于
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浓
氨水,观察现象
将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倒入
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
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 浓
优点:
酒精用量少,该实验只需耗费30ml 左右的酒精

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项08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分离和提纯30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项08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分离和提纯30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项08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分离和提纯1.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炭粉中的铁粉用磁铁吸引B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C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D检验NaOH溶液是否混有Na2CO3滴入少量的酚酞溶液,观察现象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铁能被磁铁吸引,该选项设计合理;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刺激性气味,则能鉴别,该选项设计合理;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该选项设计合理;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选D。

2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方法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B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闻气味C鉴别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加酚酞溶液D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比较温度变化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鉴别,符合题意;C 、鉴别纯碱(碳酸钠)溶液和烧碱(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呈碱性,加酚酞溶液,溶液都会变为红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D 、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2N 和2CO B .用稀盐酸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C .用 2Ba OH 溶液鉴别 442NH SO 和43NH NO 溶液D .用水鉴别NaOH 固体和NaCl 固体【答案】A【详解】A 、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可燃也不助燃,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能鉴别,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C 、氢氧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氨气、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钡和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钡、氨气和水,只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能鉴别,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D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能鉴别,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练习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练习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练习1.如图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小点依次变红,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滤纸条上的酚酞由下到上依次变红D. 将装置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变红2.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

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③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②B.③④C.③D.④3.下图所示有关微粒的实验解释不正确的是A.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逐渐混合——微粒在不断运动B.物质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C.50mL酒精与50mL水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微粒间有空隙D.空气易被压缩而水不易被压缩——气态物质中微粒大,液态物质中微粒小4.实验课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经分析推理可知,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探究分子运动B. 探究活性炭的吸附性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5.如下图所示,“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氨水能使酚酞变色是因为氨水呈碱性,碱性属于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性质。

6.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毕业考试化学复习必考题训练04(含解析)

初中毕业考试化学复习必考题训练04(含解析)

类型1 生活中常见的盐及用途1. “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 )A.1种B.2种C.3种D.4种2.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B.用碳酸钙作补钙剂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类型2 粗盐的提纯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

图Z8-1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 )图Z8-14.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①溶解:称取5.0 g粗盐,逐渐加入10 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 g。

②过滤。

③蒸发: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

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 g,则精盐的产率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次称量。

(3)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类型3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5.下列属于无明显现象的复分解反应的是( )A.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B.稀硝酸与烧碱溶液混合C.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混合D.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6.下列物质不能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CuSO4B.AgNO3C.CaCl2D.Na2CO37.在“P+Q盐和水”的反应中,物质P和Q不可能是( )A.HCl、Ca(OH)2B.SO2、NaOHC.Fe2O3、H2SO4D.H2SO4、ZnCl28.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Z8-2所示的四个实验:图Z8-2(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2)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

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初三实验操作试题及答案

初三实验操作试题及答案

初三实验操作试题及答案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 学会使用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3. 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化学原理。

三、实验材料:1. 试管、试管架、滴管、量筒、烧杯等基本化学实验器材。

2. 化学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试液等。

四、实验步骤:实验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1.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

2. 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3.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二:酚酞试液的酸碱指示作用1.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

2.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3.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 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安全。

3. 实验结束后,要清洗实验器材,整理实验台。

六、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具有碱性。

实验二: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说明酚酞试液具有酸碱指示作用。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理解实验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来验证化学知识。

结束语:本次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九年级初三化学 -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 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化学 -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 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化学-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能将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钾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A.铜丝B.硝酸钠溶液C.稀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C 铜丝与碳酸钠、氯化钾两种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鉴别,A不符合题意;硝酸钠溶液与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钾三种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鉴别,B不符合题意;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与氯化钾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C符合题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钾两种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鉴别,D不符合题意。

2.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A.HCl B.Na2CO3C.KNO3D.FeCl3B HCl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能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钙和水,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A错误;Na2CO3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B正确;KNO3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C 错误;FeCl3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鉴别,D错误。

3.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A.KNO3、Na2SO4、Ba(OH)2、CuCl2四种溶液,需另加试剂方可鉴别B.MgCl2、HCl、KOH、NaCl四种溶液,利用组内物质即可鉴别C.Na2CO3、NH4NO3、NaOH、NaCl四种固体,利用水及组内物质都无法鉴别D.NaCl、NaOH、CaO、CuSO4四种固体,只用适量水即可鉴别A CuCl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Cl2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Ba(OH)2溶液,能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KNO3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A错误;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KOH、MgCl2,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白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溶液;再将过量的KOH、MgCl2分别滴加至加入稀盐酸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MgCl2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B正确;分别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碳酸钠、氯化钠,利用水无法鉴别;组内四种物质两两混合时NH4NO3、NaOH反应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C正确;分别加入水,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溶于水温度几乎没有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氧化钙,试管内有白色不溶物的是原物质是氧化钙,形成无色溶液的是氢氧化钠,可以鉴别,D正确。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实验题(共10题)1、实验创新是重要的科学素养,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图 1 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如图 2 所示。

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 1 )图 1 实验中可观察到 ___________ 处 ( 填“A” 或“B”) 溶液变为红色;( 2 )图 2 实验中可观察 ___________ ( 填“ab” 或“bc”) 段纱布条先变色;( 3 )若将图 2 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___________ ( 填“ 快” 或“ 慢”) 。

2、图甲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一个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实验室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氨气( NH )臭味,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①向盛有 2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 3 ~ 4 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 E 、 F 试管内分别倒入 2mL 操作①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

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

另在 D 、 G 试管中分别倒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乙连接好,并将 G 试管放置在热水中,打开铁丝夹,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 )按图甲装置实验容易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 ______ 。

( 2 )操作③中图乙,烧杯中放热水的目的是 ______ ,实验时可观察到 E 、 F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E : ______ F : ______ 。

( 3 )对比 E 、 F 试管中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到的一个新结论是 ______ 。

为了使新结论更可靠,在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 ______ (写一条)。

3、如图为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 1 )连接好装置。

2023初三化学课本基础实验题-填空版

2023初三化学课本基础实验题-填空版

中考总复习——回归课本基础实验篇1.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反应的表达式红磷燃烧产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瓶内液面上升约。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为何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碳、硫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使压强,水不倒流;为何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

(2)实验开始时,应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目的是,有利于降低温度;,防止污染空气。

(3)若实验结果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②;③。

若实验结果大于1/5,原因可能是①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②。

(4)倒流进集气瓶的水为何不能充满整个集气瓶?因为剩余的主要是氮气,红磷燃烧没有消耗氮气。

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氧气的性质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木炭为何要缓慢伸入集气瓶:。

(2)硫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火焰色,在O2中燃烧火焰色。

在集气瓶底留一些水的目的是。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生成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需留水或铺细沙目的,此实验火柴梗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铁丝为何要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凝聚热量,有利于铁丝的持续燃烧。

3.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①:。

实验②:烧杯A 烧杯B①分子在不断,且温度越高;②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色。

以上实验得到的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

4.有关过滤(1)适用范围:用于与的分离。

(2)实验仪器:、、、;实验用品:。

(3)操作要点及违反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贴:滤纸紧贴,如果滤纸未贴紧(留有气泡),会造成;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液会不经滤纸而流下。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下端紧靠,如果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这边,可能造成滤纸;漏斗下端紧靠,如果没有紧靠,会造成。

初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试卷及答案

2 41 3 20XX 年初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 、烧杯B 、试管C 、量筒D 、集气瓶2、根据下图,天平游码的正确读数为( )A 、1gB 、2.8gC 、2.6gD 、3.0g3、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蜡烛在氧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将药品放在右盘上,砝码放在左盘上B、将试剂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操作过程如右图所示C、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在水下用玻片盖好,再取出正立在桌上D、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时,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湿润后,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 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比色卡对照即可5、洗去玻璃仪器上难溶性碳酸盐、碱及氧化物的方法是( )A 、用水冲洗B 、用试管刷刷洗C 、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D 、用去污粉洗,再用试管刷刷洗6、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A 、酒精灯B 、蒸发皿C 、漏斗D 、托盘天平7、有关仪器刻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量筒上端的刻度数比下端的刻度数小B、量筒上端的刻度数比下端的刻度数大C、托盘天平标尺的“0”刻度在中间D、托盘天平标尺的“0”刻度在右边8、下列有关实验中的用量都是未说明的,其中取用正确的是()A、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B、固体一般为1—2 gC、液体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1/3D、液体一般为1—2 滴9、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这是因为()A、酒精挥发引起中毒B、防止酒精自燃C、防止爆炸D、灯芯上会有水,难点燃10、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A、木炭在氧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中燃烧1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眼睛低于凹液面最低处时,则读数会()A、偏高B、偏低C、准确D、偏高或偏低12、准确量取7g水,应用()A、50mL量筒B、10 mL量筒、滴管C、托盘天平D、5 mL量筒、滴管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B、制取O2结束时,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C、点燃H2前先检验H2的纯度D、H2还原CuO完毕,先停止通H2再熄灭酒精灯14、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对人体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功能。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基础卷(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基础卷(培优专题)

一、解答题1.(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三组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某同学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 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 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解析】氨水显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故会看到滤纸靠近棉花的一段先变红,最终全部变红;因为二者没有接触,酚酞却变红从微观解释是分子不断运动;(2)因为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而且实验过程中看到在C处的白烟较多,故二者的关系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的速率越快。

2.如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______(填元素符号)。

(2)He和B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2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______。

(填“相似”或“不相似”)。

(3)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电子______(填“得到”或“失去”)。

(4)由图可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解析:He、Ne、Ar 不相似得到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1)因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即为稳定结构,则He为稀有气体。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1)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1)

一、解答题1.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1)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

”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26)。

(2)如图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烧杯A烧杯B实验现象(27)(28)解释(29)(此处不必填写)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30)。

(3)在课堂上,魏老师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所示),发现盛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31)。

解析: (26) 分子很小(27) A中液体颜色逐渐变红(28) B中无明显现象(28)分子在做不断的运动。

氨水中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29)对照实验法(30) 空气(31) 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大于液态物质分子间间隔(1)“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分子很小;故答案为分子很小.(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遇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答案为A中液体颜色逐渐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分子在做不断的运动,氨水中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对照实验法.(3)气体易压缩,而液体不易压缩,说明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大于液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故答案为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大于液态物质分子间间隔2.老师在讲授“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问:(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2)B烧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解析:探究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对比试验(1)氨水易挥发,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且氨水呈碱性,所以可使酚酞变红色,即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C溶液不变色;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分子变化》出门测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分子变化》出门测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分子变化》出门测单元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共8小题)1.水是生命的源泉。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水不参与反应B.水不能分解为H2和O2C.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D.干冰融化得到H2O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固定住一支注射器,向外拉动另一支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能恢复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U形管中加入的可以是硫酸钠稀溶液C.实验时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活性炭可降低水的硬度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分别是电源的正、负极B.在水中加入少许稀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成本高、效率低5.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为氢气和氧气B.实验室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C.利用过滤可以除去河水里的所有物质D.在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6.电解水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O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7.如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D.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8.水是生命之源。

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所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a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C.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氧气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上升二.多选题(共5小题)9.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A.水是可以分解的B.水是由氧气、氢气组成的C.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10.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A.水的电解B.水的蒸发C.水的净化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1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2.如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中考化学分子复习题

中考化学分子复习题

分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事例能证明分子间的间隔可以改变的是()A.B.C.D.2.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3.科学家已经可以移走原子“画出”最小的中国地图.根据这一事实,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体积很小B.原子是客观存在的C.说明现代科学已进入了操作原子的阶段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B.C.D.5.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间隔消失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7.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气8.如图是水受热蒸发的微观示意图,不能依据图示进行判断的是()A.水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 B.加热后水分子间隔变大C.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9.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10.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D;4.A;5.B;6.C;7.A;8.D;9.A;10.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复习题
1、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______ ___,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
(1)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
(2)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3)无必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2、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答案
(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3、
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实验操作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一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 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如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请回答:
(1)进行操作a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 ;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对比;
(2)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
(3)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更严谨、能体验化学变化的快慢过程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l)能发生如下反应,NH3+HCl=NH4Cl.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
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生成物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HCl分子比NH3分子运动速度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_ ;
(4)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入液体,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 .
答案
(1)固体;
(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
(3)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
(4)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
答案
(1)①变红;②氨分子运动,遇酚酞变红;③无明显变化
(2)对比(比较、对照)
6、
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A
B.B
C.C
D.D
答案
C
7、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人们认识物质的性质,同时能感悟微观粒子的特征.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Ⅰ.【实验1】某校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加热碱式碳酸铜.
(1)实验观察到绿色粉末变黑色,由此现象比较物质的热稳定性:绿色粉末黑色粉末.(填写“大于”、“小于”、“等于”)
(2)为检验气体产物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填写名称).
(3)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顺序是.(填写序号)
①熄灭酒精灯②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
Ⅱ.【实验2】为了研究微粒间的空隙,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
取一根约30cm长一段封口的细玻璃管.先往玻璃管中加入的物质应是,你的理由
是.
Ⅲ.【实验3】高锰酸钾是日常生活常用的一种杀菌剂,又称为“PP粉”.它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取少量
固体,做如图2实验.
(1)实验步骤①中操作a的名称是,其作用是.
(2)上述实验中,步骤(选填实验步骤的序号)说明物质是可分的.
答案
Ⅰ.(1)小于
(2)澄清石灰水
(3)②①;
Ⅱ.水;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密度大,若先加酒精再加水,水分子会先挤占酒精分子的空隙,实验现象不明显.
Ⅲ.(1)振荡;加速溶解,混合均匀.
(2)①
8、
下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是____ ;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的浓氨水。

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见下图。

几分钟后观察到A和C 烧杯中的现象为.A____,C____;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
答案
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有白雾;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同时也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