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材料弹性-1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性能-第一章-应力应变曲线和弹性变形

材料力学性能-第一章-应力应变曲线和弹性变形

2021年10月24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日 纯弹性型
大多数玻璃、陶瓷、 岩石、低温下的金属
弹性-均匀塑性型
许多金属和合金、部 分陶瓷和非晶态高聚物
2021年10月24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日
低温和高应变 速率下的fcc金属。 其塑性变形常常是 通过孪生实现的。 当孪生速率超过夹 头运动速率时出现 此种类型曲线。
弹性-不均匀塑性型
2021年10月24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日
弹性-不均匀塑 性-均匀塑性型
弹性-不均匀塑 性-均匀塑性型
一些bcc的铁基合金 和若干有色合金。
一些结晶态的高聚 物和未经拉伸的非晶 态高聚物
2021年10月24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日 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拉伸条件下其应 力-应变曲线也会不同。比如,退火低 碳钢在低温下脆性大大增加,其拉伸曲 线就只有弹性变形部分。
表1-2 几种常用材料的比弹性模量
材料
铜 钼 铁 钛 铝 铍 氧化铝 碳化硅
比弹性模量/×108cm 1.3 2.7 2.6 2.7 2.7 16.8 10.5 17.5
2021年10月24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日 三、弹性比功 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用金属材料开始塑性 σ
2021年10月24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日
影响因素
弹性变形是原子间距在外力作用
下可逆变化的结果,因而弹性模量E与
原子间作用力和原子间距都有关系。原 子间作用力取决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
型,故E也取决于原子本性与晶格类
型。
2021年10月24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日

材料的性能第一章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性能第一章材料的性能

同的标准。称为标尺A、标尺B、标尺C。洛氏硬度实验是现
今所有使用的几种普通压痕硬度实验的一种。三种标尺的初
始压力均为98.07N(10Kgf),最后根据压痕深度计算硬度值。
标尺A使用的是球锥菱形压头,然后加压至588.4N(60Kgf);
标尺B使用的是直径为1.588mm(1/16英寸)的钢球作为压头,
(3)布氏硬度适合于测试成品材料的硬度,维氏硬度可测试整体材料的硬 度;
(4)塑性材料零件可用屈服强度作为设计指标,脆性材料应用抗拉强度作 为设计指标。
第一章 材料的性能
使用性能:材料在使用过程
中所表现的性能。包括力学
神 舟
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一 号
工艺性能:材料在加工过程
飞 船
中所表现的性能。包括铸造、
锻压、焊接、热处理和切削
性能等。
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将发生形状和尺寸变化,称 为变形。
外力去除后能够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外力去除后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钢球压头与 金刚石压头
HRB用于测量低硬度材料, 如 有色金属和退火、正火钢等。
HRC用于测量中等硬度材料, 如调质钢、淬火钢等。
洛氏硬度的优点:操作简便, 压痕小,适用范围广。
缺点:测量结果分散度大。
洛氏硬度压痕
洛氏硬度(HR)测试当被测样品过小或者布氏硬度(HB) 大于450时,就改用洛氏硬度计量。试验方法是用一个顶角 为120度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mm/3.18mm的钢球, 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深度求出材料的硬 度。根据实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标度来表示:
A<Z 时,有颈缩,为塑性材料表征

材料力学1-第一章

材料力学1-第一章

3850mm2
3)计算最大应力 σmax= FN /Amin
=(-800)×1000/3850
=-208MPa
§1-4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
一、纵向变形(沿轴线方向) 基本情况下(等直杆,两端受轴向力):
(1)杆的纵向总变形量
l l' -l (反映绝对变形量)
工程中常用材料制成的拉(压)杆,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某一特征值(“比
泊松比,可由试验测定:
泊松比
- -
E
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是材料的两个弹性常数, 可由实验测定。
表1-1 弹性模量和横向变形系数的约值
材料名称 碳钢
弹性模量E ( Gpa )
196~216
横向变形系数μ 0.24~0.28
合金钢
190~220
0.24~0.33
位置,为强度计算提供依据。 FN
+ x
试作此杆的轴力图。
40KN
55KN 25KN
A 600
B
C
300
500
DE 400
20KN
等直杆的受力示意图
解:
1 F1=40KN 2 F2=55KN F3=25KN
FR
A
B
C
3
4
D
F4=20KN
E
1
2
3
4
先需求出A点的约束力。 FR=10 kN
FR
A
1 FN1
0
两个塑性指标:
断后伸长率 l1-l0 10% 0 断面收缩率 A0-A110% 0
l0
A0
5%为塑性材料 5%为脆性材料
低碳钢的 2— 03% 060% 为塑性材料

付华-材料性能学-部分习题答案1

付华-材料性能学-部分习题答案1

第一章材料的弹性变形一、填空题: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2. 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3. 线性无定形高聚物的三种力学状态是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它们的基本运动单元相应是链节或侧基、链段、大分子链,它们相应是塑料、橡胶、流动树脂(胶粘剂的使用状态。

二、名词解释1.弹性变形:去除外力,物体恢复原形状。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2.弹性模量:拉伸时σ=EεE:弹性模量(杨氏模数)切变时τ=GγG:切变模量3.虎克定律: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4.弹性比功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表示材料的弹性好坏。

三、简答:1.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弹性变形的本质。

答:金属和陶瓷材料的弹性变形主要是指其中的原子偏离平衡位置所作的微小的位移,这部分位移在撤除外力后可以恢复为0。

对高分子材料弹性变形在玻璃态时主要是指键角键长的微小变化,而在高弹态则是由于分子链的构型发生变化,由链段移动引起,这时弹性变形可以很大。

2.非理想弹性的概念及种类。

答:非理想弹性是应力、应变不同时响应的弹性变形,是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变形。

表现为应力应变不同步,应力和应变的关系不是单值关系。

种类主要包括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和包申格效应。

3.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强度和模数的时-温等效原理?答: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和模数强烈的依赖于温度和加载速率。

加载速率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高分子材料的会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而在温度一定时,玻璃态的高聚物又会随着加载速率的降低,加载时间的加长,同样出现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的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

时间和温度对材料的强度和模数起着相同作用称为时=温等效原理。

四、计算题:气孔率对陶瓷弹性模量的影响用下式表示:E=E0 (1—1.9P+0.9P2)E0为无气孔时的弹性模量;P为气孔率,适用于P≤50 %。

弹性力学第一章绪论

弹性力学第一章绪论

(习题1—4)例:应力和面力的符号规定有
什么区别?试分别画出正面和负面上的正应 力和正的面力的方向。
Oz
x
y
形变 形变:形状的改变。
——长度的改变:物体内线段每单位长度的伸
缩称为线应变(正应变),用 表示,以伸
长为正, x 表示 x 方向线段的线应变。
——角度的改变:物体内各线段之间直角的改
1. 连续性假设
•假设所研究的整个弹性体内部完全由组成物体 的介质所充满,各个质点之间不存在任何空隙。
•——变形后仍然保持连续性。
•根据这一假设,物体所有物理量,例如应力、 形变和位移等均为物体空间的连续函数。
•——宏观假设,微观上这个假设不可能成立。 只要组成物体的微粒尺寸以及微粒间的距离比 物体的尺寸小得多,连续性假设不会引起显著 的误差。
•与物体的形变或材料强度直接相关的则是截
面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分量,即正应力和 切应力,分别记为 σ,τ
六面体上的应力分量(重点)
x 表示作用在垂直于x轴的面上沿x轴方向的正应力。 xy 表示作用在垂直于x轴的面上沿y轴方向的切应力。
应力分量的符号(重点)
如果某一个截面的外法线是沿着坐标 轴 的正方向,这个截面就称为一个正面, 这个面上的应力就以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 沿坐标轴负方向为负。
2. 均匀性假设
•假设弹性物体是由同一类型的均匀材料组成 的。因此物体各个部分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 的,不随坐标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物体的弹性性质处处都是相同的。
•——工程材料,例如混凝土颗粒远远小于物 体的的几何形状,并且在物体内部均匀分布, 从宏观意义上讲,也可以视为均匀材料。
相反,如果某一个截面的外法线是沿着 坐标轴 的负方向,这个截面就称为一个 负面,这个面上的应力就以沿坐标轴负方 向为正,沿坐标轴正方向为负。

弹性力学第一章

弹性力学第一章

第一章教学参考资料
1、发展初期(约于1660-1820) 这段时期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索了物体 的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1678年,胡克 通过实验,发现了弹性体的变形与受力之 间成比例的规律。1807年,杨做了大量的 实验,提出和测定了材料的弹性模量。伯 努利(1705)和库仑(1776)研究了梁的 弯曲理论。一些力学家开始了对杆件等的 研究分析。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弹力和材力也有区别: 弹力研究方法:在区域V内严格考虑静力 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条件,建立三 套方程;在边界S上考虑受力或约束条件, 并在边界条件下求解上述方程,得出较精 确的解答。
第一节 弹性力学的内容
研究方法
材力也考虑这几方面的条件,但不 是十分严格:常常引用近似的计算假设 (如平面截面假设)来简化问题,并在 许多方面进行了近似的处理。 因此材力建立的是近似理论,得出的是 近似的解答。从其精度来看,材力解法 只能适用于杆件形状的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弹性力学的内容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定
教学参考资料
第一章 绪 论
定义
§1-1 弹性力学的内容
弹性力学─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边界约 弹性力学 束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 力、应变和位移。 研究弹性体的力学,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弹性力学。它们的研究对象分别如下:
变形状态假定: (5)小变形假定 ─ 假定位移和应变很小。 a.位移<<物体尺寸 例:梁的挠度y<<梁高h
b. ε,γ << 1
例:梁的 ε ≤10-3 <<1, γ <<1弧度(57.3°)
第三节 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定
变形状态假定
a.简化平衡条件:考虑微分体的平衡条件时, 可以用变形前的尺寸代替变形后的尺寸, b.简化几何方程:在几何方程中,由于 (ε,γ ) >> (ε,γ )2 >> (ε,γ )3 ⋅⋅⋅⋅, 可略去 (ε,γ )2 项,使几何方程成为线性方程。

第一章 弹性动力学基础

第一章   弹性动力学基础

第一章 弹性动力学基础§1.1 弹性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1.1.1 连续介质的概念力学系统最基本的概念是连续介质。

物体从宏观上看是稠密的,无间隙的,我们称之为连续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形态的物体一般地都可认为是连续介质。

严格地说,从微观角度看,这种假设并不成立。

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形规律等力学行为是它的外部现象,并不涉及它的内部分子结构,连续介质假设已有足够的精确度。

描述一个物体须确定它的构形。

物体在三维欧几里德空间内占据的一般是一个有界区域,它的内部区域用V 来表示,它的边界用表示。

连续介质可由V S S +给出其构形。

连续介质内任意点P 的位置由欧几里德空间中的三个坐标给出,即),,(x x x 321),,()(321x x x P x P i =S V +∈连续介质进行力学分析时,取其微体作为基本元件。

微体是在各个方向上取微分长度的微小物体。

这种基元在宏观上是无限小,在微观上是无限大。

它们的集合是稠密的,无间隙的,构成了连续介质。

1.1.2 基本假设弹性动力学是在更普遍的意义上研究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力学行为。

它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之上。

连续介质的基本假设有:(1)连续性假设。

这是连续介质的基本属性,是几何变形方面的假设。

物体在任一瞬时的构形都是稠密的、无间隙的。

这一点在 1.1.1节已作了阐述。

(2)均匀性假设。

均匀性是指连续介质各处力学性能都相同,是物理方面的假设。

金属材料在宏观上是满足均匀性假设的,而且还具有各向同性性质,即在连续介质同一地点不同方向上力学性能皆相同。

新材料的出现,如复合材料等多相材料,缺乏这种均匀性,更没有各向同性性。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仍假设宏观上的均匀性,但须引入各向异性的概念。

在本课程内不作特殊的说明时,认为均匀性假设是成立的。

(3)线性化假设。

力学现象本质是非线性的,不论几何上、物理上,以至边界上都存在着非线性因素。

工程上大量问题都作线性化假设。

第一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名词解释1、力学性能:材料抵抗各种外加载荷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

2、弹性极限:试样产生弹性变形所承受的最大外力,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比值,称为弹性极限,用符号σe表示。

3、弹性变形:材料受到外加载荷作用产生变形,当载荷去除,变形消失,试样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4、刚度: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刚度,用符号E表示。

5、塑性:材料在外加载荷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能,称为塑性。

6、塑性变形:材料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一部分变形消失,一部分变形没有消失,这部分没有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7、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8、抗拉强度:材料在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外加拉力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比值,称为抗拉强度,用符号σb表示。

9、屈服:材料受到外加载荷作用产生变形,当外力不增加而试样继续发生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

10、屈服强度:表示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最低应力,即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用符号σs表示。

11、σ0.2:表示条件屈服强度,规定试样残留变形量为0.2%时所承受的应力值。

用于测定没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的屈服强度。

12、硬度:金属表面抵抗其它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即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硬度。

13、冲击韧度: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度,用符号αk表示。

14、疲劳: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材料所受的应力值虽然远远低于其屈服强度,但在较长时间的作用下,材料会产生裂纹或突然的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15、疲劳强度:材料经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断裂,这一应力值称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用符号σ-1表示。

16、蠕变:材料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即使所加应力值小于该温度下的屈服极限,也会逐渐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17、磨损:由两种材料因摩擦而引起的表面材料的损伤现象称为磨损。

材料的弹性和滞弹性

材料的弹性和滞弹性

材料的弹性和滞弹性弹性和滞弹性是材料力学性质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材料的工程应用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弹性是材料力学性质中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当外力作用于材料时,材料会发生形变。

对于弹性材料而言,在外力解除后,材料会立即恢复到未受力前的原始形状和尺寸,即形变完全消失。

这种性质被称为弹性。

弹性是材料受力产生弹性形变的结果。

在材料受力时,其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相对位移,形成了新的平衡位置。

当外力解除后,这些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移便会消失,恢复到没有受力前的初始位置。

这种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称为弹性回复。

弹性材料的弹性回复是可以完全恢复的,也就是说,弹性形变是可逆的。

这意味着材料在受力下形变时,其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这种变化是可逆的,一旦外力解除,相对位置就会回到初始状态,形变完全消失。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形变不仅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取决于材料自身的性质。

材料的弹性可以通过弹性模量(也称为杨氏模量)来描述。

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弹性性质的指标,它与材料的刚度相关,材料的刚度越大,弹性模量就越大,材料的形变能力就越小。

而相对于弹性,滞弹性是材料的一种特殊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不仅发生弹性形变,而且还有一定的延展性和留下不可逆形变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滞弹性。

滞弹性是弹性材料在受力后不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性质。

当外力作用于滞弹性材料时,材料会发生形变,包括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弹性形变是可逆形变,当外力解除后可以完全恢复。

而塑性形变是不可逆形变,当外力解除后只能部分或者完全恢复。

滞弹性是由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在材料受力作用下,微观结构和分子结构发生位移和相互影响,形成了新的平衡位置,导致材料的形变。

当外力解除后,这些位移不会完全恢复到初始位置,引起了材料的残余形变,即滞弹性变形。

滞弹性是由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组成决定的,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滞弹性特性。

一些金属材料,如钢和铜,具有较低的滞弹性,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在总形变中所占比例较大,形变能大部分恢复。

(完整版)材料力学名词解释(1)

(完整版)材料力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第一章: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

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13.弹性极限:式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14.静力韧度:金属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功。

15.正断型断裂:断裂面取向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断裂。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1)

材料力学名词解释(1)

材料⼒学名词解释(1)名词解释第⼀章:1弹性⽐功:⾦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般⽤⾦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弹性变形功表⽰。

2 .滞弹性:⾦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的现象。

韧性:指⾦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个⾼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当汇合台阶⾼度⾜够⼤时,便成为河流花样。

是解理台阶的⼀种标志。

9?解理⾯:是⾦属材料在⼀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达到⼀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定晶体学平⾯产⽣的穿晶断裂,因与⼤理⽯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为解理⾯。

10. 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 韧脆转变:具有⼀定韧性的⾦属材料当低于某⼀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13. 弹性极限:式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应⼒。

14. 静⼒韧度:⾦属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所吸收的功。

15. 正断型断裂:断裂⾯取向垂直于最⼤正应⼒的断裂。

16. 切断型断裂:断裂⾯取向与最⼤切应⼒⽅向⼀致⽽与最⼤正应⼒⽅向约成45度的断裂17. 解理断裂:沿解理⾯断裂的断裂⽅式。

第⼆章:1?应⼒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或⼯件所承受的最⼤切应⼒T ma和⼝最⼤正应⼒d ma>⽐值2?缺⼝效应:由于缺⼝的存在,在载荷作⽤下缺⼝截⾯上的应⼒状态将发⽣变化,产⽣所谓的缺⼝效应。

弹性力学徐芝纶版第1章

弹性力学徐芝纶版第1章

第1章 绪论
格林(1838)应用能量守衡定律,指出 各向异性体只有 21 个独立的弹性常数。 此பைடு நூலகம்,汤姆逊由热力学定理证明了上述 结果。同时拉梅等再次肯定了各向同性 体只有两个独立的弹性常数。至此,弹 性力学建立了完整的线性理论,弹性力 学问题已经化为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解 微分方程的数学问题。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发展初期(约于1660-1820)— 这段时期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索了物体的受 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1678年,胡克通过 实验,发现了弹性体的变形与受力之间成 比例的规律。1807年,杨做了大量的实验, 提出和测定了材料的弹性模量。伯努利 (1705)和库仑(1776)研究了梁的弯曲 理论。一些力学家开始了对杆件等的研究 分析。
第1章 绪论
3 设构件发生小变形, 、 为相应的正应变和 切应变,则:
sin tg
1 1 1 ln(1 )
答案:
1

2
1

第1章 绪论
弹性力学的普遍原理 1.圣维南原理:把物体上一小部分的面力变 换成分布不同,但静力等效的面力(即:向一 点简化,主矢和主矩均相等),只影响其近处 的应力分布,而不影响其远处的应力。该原理 又称局部性原理。
第1章 绪论
2 、 理 论 基 础 的 建 立 ( 约 于 1821 - 1855)—这段时间建立了线性弹性力学的基 本理论,并对材料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纳维(1820)从分子结构理论出发,建立了 各向同性弹性体的方程,但其中只含一个弹 性常数。柯西(1820-1822)从连续统模型 出发,建立了弹性力学的平衡(运动)微分 方程、几何方程和各向同性的广义胡克定律。
微观非均匀,宏观均匀

【材料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第1-2章

【材料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第1-2章

内耗:材料在变形过程中被吸收的功。
弹性滞后环:应力-应变曲线中,加载线和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 个封闭回路,称为弹性滞后环。 弹性滞后环说明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释放的 变形功,有一部分加载变形功被材料吸收,即为内耗,其大小等 于弹性滞后环的面积。(内耗大小主要取决于应变和应力之间的位 相差)
2)晶体结构
单晶体:各向异性
多晶体:伪各向同性
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可达4倍
非晶:各向同性
3)化学成分----引起原子间距和键合方式的变化
4)微观组织----影响较小
晶粒大小对E值无影响;
第二相的影响取决于体积比例和分布状态;
冷加工的影响在5%以内
5)温度----温度升高,E降低
特例:橡胶。其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三、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1、晶体结构
(派纳力)
位错宽度w大,位错易于移动, bcc金属相反
p n小,屈服强度小,如fcc金属.
2、晶界和亚结构 晶界越多,晶粒越小,位错中应力集中程度不够,需要更大
的外加切应力才能够使位错运动,因此屈服强度越大。——
细晶强化
3、溶质元素——固溶强化 此外,
上屈服点: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值。 su
屈服平台(屈服齿):屈服伸长对应的水平线段或曲折线段。
材料产生屈服的原因:与材料内部的位错运动有关。
位错运动速率与切应力的关系: v ( )m 0

'
其中,m 为位错运动速率应力敏感指数。

'
b v
:塑性应变速率




6)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 加载方式、速率和负荷持续时间对金属材料、陶瓷材料 影响很小。

第一章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第一章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上式分母中的 可简写为
u x 1 x
,可以略去。从而上式
1
同样可得
2
v x u y
线段AB和AC间的剪应变γxy等于θ1与θ2之和:
xy
v u 1 2 x y
用同样方法在坐标面yoz和xoz上的投影,可得

2001年6月1日
yz
2001年6月1日
1-16
§1.3 物理方程
弹性力学必须考虑静力(或运动)、几何、物理 三方面的条件,才能得到足够的基本方程。因此必 须研究应力与应变间的物理关系。由简单的轴向拉 伸试验已经知道,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处于弹性阶 段的物体中,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即
x E x
其中E为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这就是人们熟知 的虎克定律。
2001年6月1日
1-3
2001年6月1日
图1-2
1-4
若所研究的整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从其中取出的任何微分 体也应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该微分体应满足六个平衡条件:
X 0, Y 0, Z 0 M 0, M 0, M 0.
x y z
利用第一个平衡条件,考虑平行于X轴的所有各力,并把它们 画在单独的图上,如图1-3所示。
图1-6
2001年6月1日 1-11
先求线段AB和AC的正应变(线应变)εz和εy,设A点的位 移分量为u和v,由于坐标x有一增量dx,从而B点的分量 为
uB
u v u dx , vB v dx x x
同理,点C的位移分量为
uC u v u dy, vC v dy y y
2001年6月1日
图1-7
1-23
斜微分面abc为其边界面的一部分,其外法线N与 各坐标轴夹角的余弦为cos(N,x)=1, cos(N,y)=m, cos(N,z)=n。微分体的其他三个微分面过M点且分 别与三个坐标面相平行。从M点到斜微分面abc的 垂直距离dh,是四面体的高。设斜微分面的面积 为dA,则其他三个微分面的面积为 Mac=dA*1, Mab=dA*m, Mcb=dA*n 1 dV dh dA 四面微分体的体积为 3 由于这些微分面很小,其面上作用的应力也可以 看作均匀分布。假定斜微分大面abc上作用的应力 在三个坐标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X , Y , Z ,体积分量 为X、Y、Z。整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个四面 体也应满足平衡条件。

材料力学性能-第一章-弹性的不完整性

材料力学性能-第一章-弹性的不完整性
AB eO
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 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 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
时间
应力
A
B
O
ea
c d
H
应变
b
图1-7. 滞弹性示意图
2021年11月12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五
影响因素 材料成分;组织;实验条件;
材料的组织越不均匀,滞弹性越明显。如钢 淬火或塑性变形后,增加了组织的不均匀性,滞 弹性倾向增大。
如图1-9所示,设Tk和 Tk+1为自由振动相邻振幅 的大小,则循环韧性:
ln
Tk Tk 1
图1-9. 自由振动衰减曲线
2021年11月12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五
循环韧性的意义:材料的循环韧性越高,则机 件依靠材料自身的消振能力越好。因此,高的 循环韧性对于降低机械噪声,抑制高速机械振 动,防止共振导致疲劳断裂是非常重要的。飞 机螺旋桨、气轮机叶片需要高δ;而追求音响效 果的元件如音叉、簧片等要低δ;灰铸铁的δ 大,常用来作机床的床身、发动机的缸体和支 架等。
p和t是在试样加载时直接从应力-应 变曲线上测量的,而r则要求卸载测量。由
于卸载法测定比较困难,而且效率低,而 加载中测试半径效率高,而且易于实现测 量的自动化,所以在材料屈服抗力评定中
更趋于采用p和t。而t在测试上比p方便, 所以,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t的
测定方法提高效率。
2021年11月12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五
2021年11月12日 第一章 单向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星期五
在仪表和精密机械中,选用重要传 感元件的材料时,需要考虑滞弹性问 题,如长期受载的测力弹簧、薄膜传感 件等,如选用的材料滞弹性比较明显, 会使仪表精度不足甚至无法使用。还有 经过较直的工件放置一段时间以后又会 弯曲,就是由于滞弹性造成的。

材料弹性常数

材料弹性常数

材料弹性常数材料的弹性常数是描述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的物理量,它是描述材料弹性性质的重要参数。

弹性常数包括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它们是描述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的重要参数。

首先,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受拉伸或压缩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的物理量。

弹性模量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

其中,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受拉伸或压缩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的物理量,它是材料的刚度指标,反映了材料在受拉伸或压缩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

剪切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受剪切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的物理量,它是材料的抗剪刚度指标,反映了材料在受剪切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

泊松比是描述材料在受拉伸或压缩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的物理量,它是材料的横向收缩和纵向伸长之间的比值,反映了材料在受拉伸或压缩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

其次,材料的弹性常数是描述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的重要参数。

材料的弹性常数与材料的内部结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晶体结构等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

不同材料的弹性常数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不同材料具有不同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了解材料的弹性常数对于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的弹性常数是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了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对于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材料的弹性常数,才能更好地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为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材料的弹性常数是描述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能力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

了解材料的弹性常数对于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了解材料的弹性常数,才能更好地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为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的弹性

材料的弹性

材料的弹性
材料的弹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是几种材料性质的一种基本特征,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工程应用。

下面将从材料的弹性模量、弹性变形、材料的弹性极限等几个方面对材料的弹性进行探讨。

首先,材料的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弹性的重要参数。

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一定范围内受力后的应力和应变之比,它反映了材料对外部力的抵抗能力。

弹性模量越大,材料在受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强。

常见的材料弹性模量有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等。

其次,弹性变形是材料在受力后发生的可逆变形。

当外力作用于材料时,材料内部的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位移,但并不改变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一旦外力消失,材料就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弹性变形具有很高的可逆性和不可感知性,这使得材料具有很好的弹性特性。

最后,材料的弹性极限是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之前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当材料受到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时,就会发生塑性变形,使得材料永久形变。

材料的弹性极限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应用范围和安全性能,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材料的弹性极限,以保证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材料的弹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工程应用。

通过弹性模量、弹性变形和材料的弹性极限等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和描述材料的弹性性能。


解和掌握材料的弹性特性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胡克定律
⎛ε1 ⎞ ⎛ S11 S12 ⋅ ⋅ ⋅ S16 ⎞ ⎛σ1 ⎞ ⎟⎜ ⎟ ⎜ ⎟ ⎜ ⋅ ⎟ ⎜σ2 ⎟ ⎜ε2 ⎟ ⎜S21 ⋅ ⎜ε ⎟ ⎜ ⋅ S33 ⋅ ⎟ ⎜σ3 ⎟ ⎟⋅ ⎜ ⎟ ⎜ 3 ⎟ =⎜ S44 ⋅ ⎟ ⎜σ4 ⎟ ⎜ε4 ⎟ ⎜ ⋅ ⎟ ⎜σ ⎟ ⎜ε ⎟ ⎜ ⋅ ⋅ ⋅ ⎟ ⎜ 5⎟ ⎜ 5⎟ ⎜ ⎜ε ⎟ ⎜S ⋅ ⋅ ⋅ ⋅ S66 ⎟ ⎜σ6 ⎟ ⎠⎝ ⎠ ⎝ 6 ⎠ ⎝ 61
1.1 受力与变形状态的表达
载荷P:承载面上的总作用力 【N】 应力矢量F :单位面积上承受的载荷 F= P /A 【MPa, 1MPa=106 N/m2】 直角坐标系下,立方 体面上的应力分量
σ ij =
dPij dAi
应力张量: 其中:
⎛ σ 11 σ 12 ⎜ σ = ⎜ σ 21 σ 22 ⎜σ ⎝ 31 σ 32
1 EHKL
A=
E=
σ ε
G(HKL)[UVW] =
τ γ
1 ⎤ 2 2 2 2 2 2 ⎡ = S11 − 2⎢S11 − S12 − S 44 ⎥ l1 l 2 + l 2 l3 + l3 l1 2 ⎦ ⎣
2(S11 − S12 ) S 44
(
)
li为(HKL)面法向与第xi轴(某 个<100>方向)的夹角余弦
广义胡克定律简化形式中的应力-应变量
简化胡克定律中的量: 应力、应变张量分量
⎛ σ 1 σ 6 σ 5 ⎞ ⎛ σ 11 σ 12 σ 13 ⎞ ⎟ ⎜ ⎟ ⎜ σ : ⎜ ⋅ σ 2 σ 4 ⎟ = ⎜ ⋅ σ 22 σ 23 ⎟ ⎜ ⋅ ⋅ σ 33 ⎟ ⋅ σ3 ⎟ ⎜ ⋅ ⎠ ⎝ ⎠ ⎝
⎛ ε1 ε 6 ⎜ ε : ⎜ ⋅ ε2 ⎜⋅ ⋅ ⎝
记做:
ε = Sσ
σ ij = C ij11ε 11 + C ij12 ε 11 + C ij13 ε 13 + C ij21ε 21 + ⋅ ⋅ ⋅ + C ij33ε 33
记做:
σ = Cε
S ijkl 与 C ijkl 分别称作弹性柔度系数和弹性常数,是材料常数
它们分别是9x9阶矩阵,各有81个数值!
立方晶体:3个独立弹性柔度系数,采用晶轴坐标系时 S11=S22=S33, S12=S13=S23, S44=S55=S66 其余为零
分析例:分别沿着[100]、[010]、[001]三 个方向施加相同数值的单轴正应力σ0, 应变量ε11,ε22和ε33分别是 S11σ0、 S22σ0和S33σ0;由于原子排列的等价性, 这三个正应变也应当相同。依此:
o
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的确定
主应力值: 应力张量(矩阵)的特征值
σ 11 − λ σ 12 σ 13 σ 21 σ 22 − λ σ 23 = 0 σ 31 σ 32 σ 33 − λ
最大切应力:
τ max =
σ1 − σ 3
2
该方程的三个实数解, 就是三个应力主值 注意:排列习惯
σ1 ≥ σ 2 ≥ σ 3
ε 5 ⎞ ⎛ε11 2ε12 2ε13 ⎞ ⎟ ⎟ ⎜ ε 4 ⎟ = ⎜ ⋅ ε22 2ε23⎟ ε 3 ⎟ ⎜ ⋅ ⋅ ε33 ⎟ ⎠ ⎠ ⎝
1.4 广义胡克定律与晶体弹性各向异性
比较弹性变形规律表达形式 前面的多向应力状态下:
1 εx = − υ ⋅ (σ y + σ z ) E E
E、G和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变:
工程应变ε/真应变εt 工程正应变 真应变
Δl ε = l0
dl dε t = l
σ t = σ (1 + ε )
l 关系:ε t = ln = ln(1 + ε ) l0
回答相关问题时,注意区分,不要模糊!
练习题:在晶轴坐标系下,写出(001)面承受200MPa压应力 的立方单晶体的应力张量,计算(111)[-110]滑移系的分切应 力值。如果同时在(010)面上还承受100MPa的拉应力, 应力张量如何?滑移系的分切应力为多少?
σ 13 ⎞ ⎟ σ 23 ⎟ σ 33 ⎟ ⎠
σ ij = σ ji
受力状态-由应力张量确定任意方向面上应力分量的方法
问题:立方系单晶体受力问题,通常取<100>方向为坐标 轴方向。已知应力张量,如何确定各“滑移系”的应力? 承载面法向的单位方向矢量: 承载面切向的单位方向矢量:
no = (cos α1 , cos α 2 , cos α 3 )
第一章 弹性与滞弹性
(Elasticity and Anelasticity)
本章弹性部分要点与要求: (1) 掌握材料受力状态和变形的张量表述方法; (2) 全面了解各类固体材料的弹性特点(类型、弹性变 形能力、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3) 认识晶体的弹性各向异性现象,掌握其弹性的描 述方法,了解其弹性常数与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4) 掌握弹性变形的两类微观机理,了解弹性模量的 相关因素及影响因素 (5) 了解某些材料中的特殊弹性现象及原因
晶体的弹性各向异性
室温下铜的杨氏模量: E{111}=191.1GPa,E{100}=66.7GPa 相同的正应力,沿着{111}面的法向时所产生的弹性变形 量,仅是沿着{100}面法向时变形量的大约1/3 ! 晶体弹性各向异性的归纳分析 (1) S表达了晶体弹性各向异性 (2) 依据晶体结构的对称性不同,具有 不同的简化形式 (3) 典型晶体结构中形式如何? (4) 在各向同性的特殊情况下,与“经 典”的结论相符,如何具体体现?
应力应变张量各有6个“有效”值 胡克定律可简化为:
⋅ ⋅ S16 ⎞ ⎛σ1 ⎞ ⎛ ε1 ⎞ ⎛ S11 S12 ⋅ ⎜ ⎟ ⎜ ⎟⎜ ⎟ ⋅ ⎟ ⎜σ2 ⎟ ⎜ε 2 ⎟ ⎜ S21 ⋅ ⎜ε ⎟ ⎜ ⋅ ⋅ ⎟ ⎜σ3 ⎟ S33 ⎜ 3 ⎟ =⎜ ⎟⋅⎜ ⎟ ⋅ ⎟ ⎜σ4 ⎟ S44 ⎜ε 4 ⎟ ⎜ ⋅ ⎜ε ⎟ ⎜ ⋅ ⋅ ⋅ ⎟ ⎜σ5 ⎟ ⎜ 5⎟ ⎜ ⎟⎜ ⎟ ⎜ε ⎟ ⎜ S ⋅ ⋅ ⋅ ⋅ S66 ⎟ ⎜σ6 ⎟ ⎝ 6 ⎠ ⎝ 61 ⎠⎝ ⎠
材料的弹性概述-固体弹性类别
理 想 弹 性 滞弹性
线弹性 应力-弹性应变之间成线性比例关系 (金属及陶瓷材料中的典型弹性) 应力-弹性应变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典型代表是高分子材料中高弹体)
非线弹性
应力-弹性应变关系受时间的影响 (实际固体材料普遍特性) 应力-应变一一对应 应变为应力的“状态函数”: 应力-应变关系可逆
晶体各向异性表现
• 磁晶各向异性 • 磁致伸缩 • 光线传输
共性原因:
原子(或离子)的空间排列情况,在不同的晶体学方向上不同
广义胡克定律 --应力张量、应变张量关系表达式
ε ij = S ij11σ 11 + S ij12σ 12 + S ij13σ 13 + S ij21σ 21 + ⋅ ⋅ ⋅ + S ij33σ 33
塑性变形:
应变不恢复
理想弹性与滞弹性对比曲线
理想弹性: 应力-应变同相位 可逆
滞弹性: 应力-应变有相位差 不可逆 (能量损耗)
1.3 理想弹性 (Ideal elastic deformation) --金属与陶瓷应力-弹性应变关系
Hooke`s law 单 向 应 力 状 态 正应力-应变 “横向收缩”效应 切应力-应变
沿[100]方向施加单轴正应力σ0,即 σ1= σ0,而其余5个应 力分量都为0,因此,[100]方向的正应变ε1=S11 σ0 立方晶体承受[100] 方向的单轴正应力
晶面(HKL)的正应变弹性模量E(HKL)定义: (HKL)面的[UVW]方向上切变弹性模量G: 立方结构晶 体中的正变 弹性模量 各向异性系数
晶体各向异性表现
• 磁晶各向异性 • 磁致伸缩 • 光线传输
共性原因:
原子(或离子)的空间 排列情况,在不同的 晶体学方向上不同
晶体的弹性常数与晶体对称性关系
一般性结论(弹性力学理论证明): 随着晶体结构对称性提高,表征材料弹性的独立常数个数逐渐减少; 对称性最低的晶体(三斜晶体),也存在关系: S ij = S ji 因而最多需要21个独立的弹性常数描述其弹性
,
变形的表述
绝对变形量 相对变形量 正应变 工程切应变 应变张量分量:
Δl = l − l0
ε = Δl / l0
γ = tan θ
1 ⎛ ∂u i ∂u j ⎞ ⎟ + ε ij = ⎜ 2 ⎜ ∂x j ∂xi ⎟ ⎝ ⎠
u i 为某点受力作用发生的位
移在第xi 轴方向上的分量 应变张量: ⎛ ε 11 ε 12 ⎜ ε = ⎜ ε 21 ε 22 ⎜ε ⎝ 31 ε 32
理想弹性
比 较
ε (σ )
滞弹性
应变-应力与时间有关的多值函数: ( ) ε σ ,t 应变-应力关系不可逆
线弹性、非线弹性试验曲线
线弹性-金属、陶瓷 部分高分子材料 非线弹性-高分子材料 高弹体(Elastomer)
弹性变形的时间特性
理想弹性:
应变瞬间完成 可逆(线性/非线性)
滞弹性:
弹性应变滞后 不可逆 (能量损耗)
(2个独立材料弹性常数)
σx
适用对象:各向同性材料! (形式上是36个数值描述材料弹性)
应力-应变张量形式:
s
独立材料弹性常数个数及原因分析: (1) 各向同性材料中,一定也是两个独立的弹性常数! (2) 应用范围一定还要超出2个独立弹性常数的各向同性材料! (3) 引入张量表达式及更多的材料弹性常数的原因: --表达晶体材料弹性的各向异性所需
i, j = 1,2,3
ε 13 ⎞ ⎟ ε 23 ⎟ ε 33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