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ECMO 2018共识(文书借鉴)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 (2023版)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在难治性心脏骤停(CA)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急诊医学专家团队在 2018 年发表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系统阐述实施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大大推进了国内急诊 ECPR 技术的开展。
我国 ECPR 的发展远未满足临床需求,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存在地域不均衡、部分医院缺乏经验、在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开展等情况,加之ECPR 发展迅速,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结合新近文献及临床实践对 2018 年共识进行补充及更新。
1 ECPR 的应用现况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对 ECPR 的研究较为领先。
欧洲的注册研究显示 2011 年 5 月到 2018 年 1 月间发生的可疑心源性院外心脏骤停(OHCA)中大约 4% 的患者使用了 ECPR。
截止 2022 年 10 月,体外生命支持组织注册的成人 ECPR 病例共 12 125 例,其中 42% 的患者能成功撤除 V-A ECMO,30% 能够出院或者等候至器官移植。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建成了区域性 ECPR 中心,且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2022 年 OHCA 患者出院存活率 22.5%,存活患者中77.8% 神经功能预后良好。
然而,部分医疗结构技术不全面、受制于伦理及费用昂贵等,ECPR 技术的发展仍处于瓶颈期。
建立完备的分级转诊机制、做好定期专业培训、资质认证和后续质量控制将成为我国 ECPR 技术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2 ECPR 联合其他急救技术的集束化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ECPR开始后,即使尚未恢复自主循环( ROSC),体外循环仍可为全身脏器提供灌注。
与传统心肺复苏(CPR)相比,ECPR 能够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ROSC 率以及除颤成功率,并且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颈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发布ECMO共识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发布ECMO共识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重要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功能不全和(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支持。
随着发展和演变,如今ECMO的适应证更加广泛,已在心脏外科手术、暴发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心肺器官移植等多个领域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近期,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牵头组织多学科专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疾病诊疗专家共识和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ECMO临床实践,制定了不同情况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心脏外科术后 ECMO 支持治疗适应证:(1)心脏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的治疗;(2)心脏移植后严重供体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3)心力衰竭终末期安装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的过渡治疗;(4)左心室辅助装置后右心衰竭的预防治疗。
绝对禁忌证:(1)恶性肿瘤;(2)不可复性脑损伤以及严重的不可逆性多脏器损害。
相对禁忌证:(1)心脏术后依然合并不能矫治的先天和后天疾病者;(2)心肺复苏时间超过 30 min 者。
脱机标准:(1)ECMO 循环支持流量为患者正常心输出量的 20%;(2)在停用或小量血管活性药物的条件下,血流动力学、心脏超声监测及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稳定,评价动脉压 >60 mmHg,脉压 >20 mmHg,中心静脉压 <10 mmHg,左心室压 <12 mmHg,LVEF>4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0%,乳酸 <2 mmol/L;(3)无恶性心律失常。
脱机时逐步调整正性肌力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缓慢减少 ECMO 的流量,当流量减少至仅为患者血流量的 10% 时,可考虑停机。
成人心肺复苏的 ECMO 治疗目前认同度较高的体外心肺复苏的适应证:(1)年龄 18~75 周岁;(2)心脏骤停发生时有目击者,并有旁观者进行传统心肺复苏,从患者心脏骤停到开始持续不间断高质量传统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间隔不超过 15 min;(3)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为心原性、肺栓塞、严重低温、药物中毒、外伤、ARDS等可逆病因;(4)传统心肺复苏进行 20 min 无自主循环恢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出现自主循环恢复但自主心律不能维持;(5)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器官捐献的供体或即将接受器官移植的受体。
成人VA-ECMO循环辅助专家共识意见
成人VA-ECMO循环辅助专家共识意见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一种可为患者提供短期血流动力学支持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近十年ECMO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迅速增长。
Figure 1:根据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的数据,成人心脏VA-ECMO辅助的例数从2007年前的每年不到200例增长到了目前的每年大于2000例认识ECMO最基本的一点是了解其“桥梁属性”,即ECMO是架在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等与功能恢复、心脏移植或长期心室辅助装置、下一步治疗或决定之间的一座桥梁。
Central Illustration:VA-ECMO是一座架在适应症和下一步治疗或结局之间的桥梁除ECMO外,常用的短期机械循环辅助装置还有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或心室辅助装置(VAD)等,其主要特点及优缺点比较见下表。
Table 1:几种常用的短期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对比ECMO概述VA-ECMO环路通过引流管从右房或静脉系统引出非氧合血,泵入氧合器中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灌注管将血液送回体循环动脉(股动脉或锁骨下动脉)。
Figure 2:VA-ECMO环路系统心源性休克和VA-ECMO的血流动力学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左室收缩功能(Emax2)严重下降,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舒张末容积均显著增加,每搏输出量显著降低。
Figure 3:正常状态、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情况下的压力容积曲线:Emax代表左室收缩力,主动脉有效弹性(Ea)反映左室后负荷。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左室收缩力(Emax2)、左室收缩末压、每搏输出量和每搏功均轻度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加。
VA-ECMO时左室后负荷增加,Ea增加,LVEDP增加,继而可能引起左房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导致左室过度充盈和肺水肿。
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压的方法包括:1.通过正性肌力药、IABP或Impella增加前向血流;2.通过IABP减轻左室后负荷;3.通过房间隔造瘘或Impella或外科左室引流进行左室减压;4.通过利尿剂、超滤或透析增加体内水分排出;5.减低ECMO的转速和流量(可能不耐受)。
2018年心肺复苏指南-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
Contents
PART 01 预警与识别
PART 02 高质量复苏
PART 03 复苏后管理
PART 04 个人教育与团 队培养
PART 01 预警与识别
严重低氧血 症
一听
低血容量性 休克 心包填塞 张力性气胸
预警 识别二看源自三感觉预警心脏骤停预后差、并发症多、社会负担重,建议建立心脏骤停的预警机制, 预防相关事件的发生。心脏骤停发生前应有效识别相关高危因素。
脉血氧饱和度、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特征性频谱变化。同 时,还可避免一旦ROSC后胸外按压对自主循环造成的不良 影响。
复苏团队其他成员可对施救者的按压频率及深度进行监督, 对按压频率的控制,还可通过节拍器辅助引导,或者通过脉 搏血氧饱和度波形监测进行实时反馈。
复苏过程中可在施救者掌根部与按压部位之间放置感应器,
原发病处理
识别并处理导致心脏骤停的可逆性病 因是实现ROSC的重要措施。如在不影 响按压连续性的前提下,床旁即时超 声探查可迅速明确心包填塞、大面积 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病因。严重的 高钾血症可以在复苏的同时进行积极
的降钾治疗;急性冠脉闭塞患者应积极
开通冠脉血管等。
机械复苏装置
胸外按压机与施救者按压相比较,胸外按压机 避免因施救者疲劳导致的按压质量下降。由于 使用机械按压装置没有改善患者结局,并且安 装和调试按压机可能会影响CCF,故是否使用按 压机进行胸外按压仍存在争议。尽量减少安装 仪器对CCF的影响,需注意按压期间装置位移导 致的按压部位偏离。
因素有:人员更换、建立高级人
工气道、电除颤前后、自主循 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识)。
1.人员更换:人员更换前替换人员提前做好准备,缩短无按压时间。 2.建立高级人工气道:对于采用简易呼吸气囊就可以进行有效通气的患者 ,可不必过早建立高级气道。若需气管插管,选择有经验的医师采用最熟 练的方式完成,争取因建立人工气道而导致按压暂停的时间少于10秒。对 于困难气道,可选择声门上装置或环甲膜穿刺,而避免因反复尝试导致的
成人ECMO术中管理: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专家共识(1):ECMO技术研究进展
成人ECMO术中管理: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专家共识(1):ECMO技术研究进展翻译:杨小博,潘尚文,孙圣文校对:邹晓静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支持难治性心肺衰竭患者。
考虑到ECMO在成人患者中应用增加以及许多ECMO患者由麻醉医师护监护治疗,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ECMO工作组制定了一份专家共识声明,旨在帮助麻醉医师管理术中成人ECMO患者。
本系列的第一部分讨论了ECMO技术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了相关专家共识声明。
词汇表ACT=活化凝血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T=抗凝血酶;AUROC=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BMI=体重指数;CHF=充血性心力衰竭;CI=置信区间;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PB=体外循环;CRRT=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ECMO=体外膜肺氧合;ECPR=体外心肺复苏;ELSO=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NCOURAGE =预测VA-ECMO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生存预测;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FR=肾小球滤过率;GP=糖蛋白;H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ICM=缺血性心肌病;INR=国际标准化比率;IPF=间质性肺纤维化;IVC=下腔静脉;LMWH=低分子肝素;LPM=升/分钟;LVAD=左心室辅助装置;NICM=非缺血性心肌病;PECLA=无泵体外肺;PRESERVE=预测重度ARDS行VV-ECMO治疗的死亡;RESP=呼吸ECMO生存预测;RPM=每分钟转数;RRT=肾脏替代疗法;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VE=VAECMO后的存活率;SOFA=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估;SVC=上腔静脉;V-AV=静脉-动脉静脉;V-PA=静脉-肺动脉;VA=静脉-动脉;VV=静脉-静脉;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背景体外膜肺氧合为难治性心肺衰竭患者提供临时循环和呼吸支持。
自1972年首次在成人中使用ECMO以来,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并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ECMO)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规范ECMO辅助治疗的操作和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国内外专家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共识制定,以期推动ECMO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一、ECMO治疗适应症ECMO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包括ARDS、严重肺炎、气道阻塞等;2. 急性心衰患者:包括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等;3. 心肺复苏患者:ECMO可用于心肺复苏中无法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4. 外科手术患者:某些高危外科手术患者可在术前或术后进行ECMO辅助治疗。
二、ECMO辅助治疗的原则1. 适宜的ECMO团队:由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包括外科医生、心血管专家、重症医学专家、呼吸科专家等。
2. 适应症的明确:ECMO治疗需要有明确的适应症,包括病情稳定、全身情况适宜、并发症风险可控等。
3. 早期干预:ECMO治疗在适应症明确后应尽早实施,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血液流速、氧合指标、抗凝和抗感染等。
5. 有效的团队协作:ECMO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紧密合作,确保ECMO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ECMO并发症的防治ECMO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存在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血栓等。
为了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 严密监测:对ECMO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血液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循环动力学监测等。
2. 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以避免出血和血栓的发生。
3. 感染控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管和氧合器,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4. 血浆替代治疗:对于ECMO患者存在动脉内膜炎和毛细血管渗漏的情况,可考虑进行血浆替代治疗,以维持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稳定。
成年患者体外膜氧合的术中管理:心血管麻醉师协会专家共识声明-第二部分,术中管理和故障排除
成年患者体外膜氧合的术中管理:心血管麻醉师协会专家共识声明-第二部分,术中管理和故障排除翻译:张建成徐继前医师在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体外膜氧合(ECMO)工作组专家共识声明的第二部分,讨论了静脉动脉(VA)和静脉静脉(VV)ECMO在手术室的管理和故障排除。
该专家共识声明介绍了VA和VVECMO患者术中监测、麻醉药物剂量和术中问题解决方法(Anesth Analg 2021;133:1478–93)。
方法学心血管麻醉师协会质量、安全及领导委员会体外膜氧合(ECMO)工作组由12名来自美国成人ECMO中心的心血管危重护理麻醉师组成。
写作组中包括一名灌注师-ECMO经理,以加强ECMO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创建专家共识声明的第一阶段,小组成员提出了与术中ECMO管理相关的主题。
使用MEDLINE对每个主题进行文献综述,198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纳入。
查询的特定搜索词因每个主题领域而异。
在完成文献综述后,小组成员起草了专家共识声明,并提交给全体工作组审议。
所有小组成员使用改进的德尔菲法进行评估,小组成员使用5分李克特量表来评估每个共识声明。
≥10个工作组成员“同意”或“强烈同意”的共识声明被采用为最终的专家共识声明。
所使用的方法是基于胸外科医生协会先前的专家共识声明。
术中抗凝治疗的一般管理只要ECMO流量足够(≥3.5升/分钟),静脉-动脉(VA)ECMO 患者可暂停全身抗凝可安全维持数天,静脉-静脉(VV)ECMO患者暂停全身抗凝可安全维持更长时间。
血栓形成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ECMO持续时间、基线凝血状态和活动性感染的存在(表1)。
在决定暂停抗凝方案时,应考虑潜在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当进行暂停抗凝时,接受VA ECMO的患者有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而VV ECMO的患者有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中心插管VA ECMO患者暂停抗凝的风险最大。
如果使用肝素抗凝,且血栓形成风险低,应在重大非心脏或气道手术前暂停使用约6小时。
成人ECMO 2018共识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作为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具有置入方便、不受地点限制、可同时提供双心室联合呼吸辅助和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
随着ECMO用于循环和(或)呼吸辅助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木的进步,更加便携、性能更加稳定的ECMO设备进入临床,越来越多的危重症患者从中获益。
据囯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xtracorporealLifeSupportOrganization,ELSO)统计,截至2017年7月,世界范围内共计16561例成人循环衰竭患者接受了ECMO辅助治疗。
近年来我囯ECMO治疗例数增加迅猛,根据中囯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统计数据,2016年全囯ECMO例数达到了1234例。
尽管ECMO技木已相对成熟,但对于ECMO辅助时机选择、适应证以及辅助期间患者管理等相关问题,不同ECMO中心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ECMO辅助效果的判定。
已有的ECMO循环辅助研究主要以病例报道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力主,尚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在我囯,虽然越来越多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如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或心跳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接受了ECMO辅助,但相关共识缺乏。
鉴于此,在囯际ECMO循环辅助应用指南以及循证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囯应用现状,由中囯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此版成人循环衰竭ECMO辅助的专冢共识。
该共识涉及基础理论、ECMO建立、辅助期间管理和团队建设等内客,供囯内ECMO从业人员参考。
本共识的制定遵循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DelphiMethod),由中囯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共识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小组、调查评价小组和撰写小组共同完成。
2018ECMO共识
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平稳时,及时评估神 经系统功能;如发现异常,应行头颅CT检 查,明确神经系统损伤类型及程度,尽早 给予相应处理。
共识14: ECPR患者,可联合使用亚低
温治疗。
共识15:循环衰竭患者ECMO辅助期间,
建议避免出现容量超负荷现象。
共识16:ECMO辅助期间感染是常见并
IHCA患者接受ECPR,能够提高出院存活率, 神经系统预后较好。对于符合ECPR适应证,无禁 忌证者,应尽早开始实施ECPR。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 2018年3月27日第98卷 第12期 Natl Med J China,March 27,2018 ,Vol.98 ,No 12
循环衰竭患者ECMO辅助期间,目标血压应结合脏器灌注指 标,满足患者重要脏器需求即可。
共识七:
建议加强ECMO辅助期间左心功能的监测。
共识八: 共识九:
联合IABP可以减轻左心室后负荷。
ECMO辅助期间,左心室室壁运动幅度低,左心室胀满,主动脉瓣 处于不能开放状态,胸片提示肺水肿进行性加重时,建议进行左心 减压。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 2018年3月27日第98卷 第12期 Natl Med J China,March 27,2018 ,Vol.98 ,No 12
共识4:建议根据患者需要的辅助流量,选取与之适应的
插管形式和型号。
预防下肢严重缺血发生。建议ECMO辅助过程中定期观察患者 ECMO插管侧下肢血供情况,及早发现下肢缺血。
转运需要专业人员,并有相应的转运流程和转运所需物 品清单。转运ECMO患者之前,需仔细核查相关物品, 还应结合患者的病情、转运距离、设备条件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转运交通工具,如救护车、轮船、直升机或固 定翼飞机等。建议提前设计出合理的转运方案,做好转 运途中发生意外的准备,确保患者转运安全。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文档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相关知识,掌握成人院内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
内容:1、相关概念2、预警与识别3、高质量复苏4、复苏后管理5、个人教育与团队培养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掌握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相关内容教学进程教学准备 3分钟1、清点人数2、检查教学器材3、宣布教学提要教学实施 30分钟一、相关概念1、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
2、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中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次为心室静止及无脉电活动。
3、心脏骤停发生后,全身重要器官将发生缺血缺氧,特别是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在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6分钟时脑循环持续缺氧开始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超过10分钟时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
所以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为“4~6分”。
二、预警与识别1、心脏骤停的高危因素—即心脏骤停的预警(1)严重低氧血症。
(2)低血容量性休克。
(3)心包填塞。
(4)张力性气胸。
(5)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6)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多源性室速等)。
2、识别(1)若无心电监护且突发意识丧失:判断时间应<10S。
(2)若有心电监护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前提是心电监护线连接良好、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
三、高质量复苏1、高质量心外按压(1)动作要点:部位:掌根部位于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部中下部。
姿势:双手交叠,肘关节垂直,双上肢与患者水平面垂直。
深度:5-6cm。
频率:100-120次/min回弹:避免依靠患者胸部,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2)按压质量控制:高质量胸外按压是患者存活的必要条件!(3)胸外按压比例(CCF)=胸部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100%。
(3)减少按压中断:低胸外按压比例值与预后不良直接相关。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共识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共识1院内转运原则2风险评估3转运计划4转运准备5转运监护6转运交接7转运管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适用于危重症患者[1-2]。危重症患者由于检查或治疗等需求,常需要被转运[3-4]。但目前国内外尚无ECMO患者院内转运的相关指南或共识。因此,在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发布的ECMO院际转运指南[5]基础上,结合我国转运现状,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重症医学科牵头制定成人ECMO院内转运护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涉及ECMO院内转运风险评估、转运计划、转运准备、转运监护、转运交接和转运管理共六部分,包括22条推荐意见。本共识适用于ECMO建立后患者需要在同一医疗单位内不同医疗单元间不借助交通工具的转运,供国内ECMO护理人员参考使用,以期提高ECMO院内转运安全性。本共识采用专家函询和专家会议的方法,通过全面系统地查阅国内外文献数据库,获取ECMO转运相关指南及共识、系统评价、案例报道等,在此基础上由编写小组成员共同设计《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专家共识(初稿)》。经由上海市多名重症护理人员、重症医师以及体外循环医师参与的函询会议,就初稿中形成的意见开展深入讨论,对存在争议的地方通过集体决策,最终汇总推荐意见。在会议结束后,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专家论证表,内容包括推荐意见、证据来源、证据质量和专家意见,由专家独立进行判断,并回收、整理。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提出的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6],本共识证据等级为1~5。并在JBIFAME结构指导下,根据证据在临床的可行性、适用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将推荐级别评定为“A”和“B”2个等级,最终专家同意率在75%以上视为“A级推荐”,反之为“B级推荐”。1院内转运原则整个转运过程以SAFE为首要原则,即持续监护(sustainedmonitor)、管理(administrate)、计划(fullyplanning)、评估(evaluation)。2风险评估推荐意见1:转运前应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循环及呼吸支持情况、意识状态和转运时间,确认家属知情同意及签字(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A级)。实施转运前,先由医师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决定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ECMO转运,随后由ICU专科护士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患者对风险的耐受程度进行评估[7]。国内相关共识建议评估内容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GCS评分)、呼吸支持情况、循环支持情况、临床主要问题以及转运时间[8];同时,需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获得其知情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转运[9]。3转运计划推荐意见2:转运前应规划转运路线,评估转运通道和电梯是否符合ECMO转运空间,事先联系医疗电梯,尽可能压缩转运时间,以保证转运畅通、安全(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A级)。由于ECMO患者转运时携带的设备较多,不易进入电梯或无法通过通道,转运计划可很好地规避这类情况的发生同时缩短转运时间。国内外危重患者转运共识[10-11]均指出,转运前需要规划路线,确保转运设备能通过转运途中的电梯、门廊等。推荐意见3:转运团队建议由1名ICU医师主导,至少包括2名ICU 专科护士,可包括体外循环医师和呼吸治疗师。转运团队成员之间通过沟通协调,明确各自转运职责(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B级)。推荐意见4:参与转运医护人员应经过ECMO专业培训,护士工作年限≥5年、能熟练使用抢救设备,并熟悉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观察要点及抢救措施,具有ECMO日常护理工作及转运经验(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A 级)。在ECMO转运团队人员配备方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转运团队由1名心胸外科医师、1名外科专科医师、2名体外循环师和2名重症护理人员组成[12];一项10年回顾性队列研究[13]认为,ECMO转运团队成员至少需要4名,包括重症医师2名、体外循环医师1名、重症护士1名;多项转运案例[14-16]中,转运团队由麻醉医师1名、心脏外科医师1名和体外循环师(或体外生命支持专家)组成;斯德哥摩尔罗林斯卡ECMO中心[17]转运成员由ECMO管理医师(麻醉医师)1名、ICU护士1名和置管医师1名组成;Foley等[18]回顾了100例ECMO转运案例,其转运团队一般包括内科医师2名和体外生命支持专家2名。由于各单位医疗资源情况不同,ECMO转运团队成员的组成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调整,无论团队的组成如何,都应有1名指定的医疗主管或转运负责人来指导转运,保证患者安全转运[19];同时,可以组建通力合作、训练有素的院内转运团队[7],转运团队成员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针对ECMO转运护士的能力、资质,国内有研究[20]将ICU工作年限>3年、能级N3及以上且获得国或省级危重症专科护士资质作为转运护士的条件。一项针对ECMO转运的国际调查[21]显示,40%的中心要求转运团队成员通过ELSO认可的临床ECMO 课程并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模拟训练,27%的中心要求参与ECMO转运的成员至少有4年ECMO临床管理经验。4转运准备推荐意见5:制定转运清单能指导ECMO患者院内转运的准备工作。内容应包括人员、仪器(或设备)、药物、导管、观察要点等(证据等级:3级;推荐强度:A级)。转运清单不仅有利于快速备齐转运所需物品、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将转运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提示和记录,有效降低转运护理风险[22],提高对转运指南的依从性[23]。ELSO院际转运指南[5]建议,在实施ECMO转运前应填写转运清单,以便核查各项准备是否完善,其内容可包括一般信息确认、气道和呼吸状态、循环状态、转运不利条件等[23]。推荐意见6:转运氧气储备应在充分满足转运需求的基础上增加30min。使用5L的智能化氧气钢瓶,可供ECMO至少2瓶(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A级)。推荐意见7:检查所有仪器的电源储备情况,建议转运过程中携带不间断电源(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B级)。推荐意见8:建议检查所有药物的使用情况,携带足量药物。维持原有镇痛镇静治疗,即以目标为导向的镇痛镇静管理方案,必要时遵医嘱调整镇痛镇静药物剂量(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B级)。在转运计划中应保证气源、电源的充足,药物足量,以确保转运安全。首先,在气源准备上,为确保转运安全,应多携带1个氧气钢瓶(压力10MPa)供ECMO使用[24],同时在满足预期需要的前提下,应再增加30min 的储备[25];其次,在电源准备上,一项回顾性分析[26]发现因电池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较为突出,占总事件的16.67%,因此所有仪器、设备均应保持功能状态且电量充足[11,25],特别需针对ECMO电源配备不间断电源[5,27-28],以满足ECMO在出现电源故障时的电力需求[28];最后,在药物准备上,指南指出转运过程中携带的药物预计使用时间应超过预计的最长转运时间[29],途中维持镇静、镇痛,必要时可予以调节[10]。推荐意见9:转运前检查各类导管深度,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应使用约束带或约束网套约束患者肢体(证据等级:4级;推荐强度:A级)。推荐意见10:充分吸痰,保持患者气道通畅,连接转运呼吸机后应观察患者氧合情况,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建议试用5~10min(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B级)。推荐意见11:转运前30min应暂停肠内营养,进行胃肠减压,以防止发生反流误吸。应确认患者的抗凝指标在目标范围内(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A级)。为预防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机械通气患者转运前应先检查气管插管位置[25],导管有无脱管,管路是否通畅、移位等情况,充分评估患者约束的必要性[20],可适当对置管肢体进行约束,以防止转运过程中管路滑出[30]。一项病例对照研究[31]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再次插管、肠内营养和院内转运。虽然目前尚无研究探讨转运中肠内营养或临时中断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但为减少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反流误吸的可能,转运前应充分吸痰,尤其是为了保证镇静患者的安全,应提前30min中断肠内喂养并连接胃肠减压[10,31]。由于部分转运呼吸机只有单一的通气模式,无法严格延续ICU内的机械通气治疗,在转运前需对患者的氧饱和度、转运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再次进行评估。连接转运呼吸机后,应在监护室观察5~10min呼吸机工作状态及患者的情况[10]。此外,由于肝素的全身抗凝作用,出血是ECMO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32],因此国内指南认为转运前需要再次确认患者抗凝情况,如肝素、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等凝血指标[33]。5转运监护推荐意见12:为确保患者安全,建议尽量保持ECMO设备靠近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患者保暖措施(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B级)。推荐意见13:在整个转运过程中,若需要进行各类侵入性操作,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做好手卫生(证据等级:1级;推荐强度:A级)。在转运过程中,依据专家经验,应尽可能将ECMO设备保持靠近患者,以避免在意外情况下ECMO设备脱离患者端而影响运转。由于转运中停用ECMO水箱,可能会导致患者体温发生变化,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环境温度和患者保暖[28,34],以免患者低体温事件的发生。同时还需警惕院内感染的发生,途中如需要进行吸痰、呼吸机管路脱开与连接、静脉注射等侵入性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手卫生[35]。推荐意见14:转运期间建议观察ECMO流量及转速,ECMO动静脉管路的血液颜色变化,ECMO置管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查看ECMO置管穿刺侧肢体肢端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色、皮温变化(证据等级:4级;推荐强度:B级)。推荐意见15:转运期间建议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妥善固定各类导管。各类设备应规范放置、固定妥善,所有显示屏(包括呼吸机显示器和注射泵)均应可见(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B级)。针对转运途中ECMO相关的观察要点,结合多项案例报告的内容,建议注意观察ECMO各参数值的变化[30,36],检查患者置管侧下肢动脉搏动和颜色[37];观察患者动静脉管路的血液颜色变化及有无渗血,循环管路有无血凝块、空气,以及有无导管抖动等异常情况[20,38]。对于除ECMO以外的监护,国内转运指南指出,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不应随意改变已有的监测治疗措施,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11]。此外,转运中还要着重关注管路异位情况[8],需妥善固定各类导管并贴好相应标签[10],可分别指定不同人员负责各个仪器以及管路的观察,因此在仪器摆放位置上应注意显示屏对转运团队可见[36]。6转运交接推荐意见16: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患者搬运。如需搬运应明确人员角色,听从一人指挥,由专人负责保护管路,防止导管滑脱、压迫、打折(证据等级:4级;推荐强度:A级)。推荐意见17:在可移动平台进行检查时,确保所有设备在移动时可安全运行,建议有一名人员陪同检查(证据等级:4级;推荐强度:B级)。多数转运交接中涉及患者搬运。多篇文献指出[39-40],搬运环节存在较大风险,是ECMO转运不良事件的多发环节,因此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患者搬运。当不可避免需要搬运时,多数ECMO搬运案例中均要求搬运过程中要听从一人指挥、分工协作以防止各种管道的牵拉及脱落[30,36,41]。同时,ECMO患者转运的目的可能为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需留1名医师与1名护士在旁严密监护,防止意外发生[42]。推荐意见18:对需要交接的科室,完成搬运后,建议依次接通ECMO电源及气源、呼吸机回路、各类药物治疗通道;固定ECMO管道及离心泵等设备;续上变温水箱;查看ECMO转速和流量(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B级)。推荐意见19:转运后应做好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和不良事件。所有阶段都应保持清晰的记录(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A级)。在交接过程中,有报道指出应第一时间续上变温水箱并查看ECMO转速与流量是否匹配[43]。但本专家组认为应以保证患者病情稳定为原则进行排序,首先接通并保证维持患者生命最重要的仪器正常运转;当确认一系列仪器正常运转后,再行交接工作,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接受的治疗措施、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等[11],也应包括转运阶段的监测记录[44]。7转运管理推荐意见20:应定期采用情景模拟训练方法对转运团队进行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转运评估、流程、交接、人文关怀(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A级)。对于ECMO转运的相关培训,一项随机对照研究[45]显示,模拟培训较传统培训可使转运人员在执行某些关键动作时的反应更迅速、用时更短,还能有效提升ECMO团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46]。通过情景模拟让转运人员熟悉ECMO院内转运实践的全过程,有助于强化风险意识和决策处理能力,增强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推荐意见21: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转运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膜肺受损、导管移位、电源故障、气源故障、ECMO插管脱出等(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A级)。推荐意见22:院内转运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都应上报并分析原因,持续质量改进,实现对院内转运的规范化管理(证据等级:5级;推荐强度:A级)。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3%[17],其中以与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为主[47]。有效的应急预案管理是取得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成功的关键,可以预防ECMO电源故障、氧气泄漏或供氧压力不足、ECMO管道及氧合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42],进而降低转运死亡率。由于各单位具体情况不同,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转运应急预案。同时,指南建议每所医院都应使用标准的质量改进方法进行评估和定期修订院内转运计划[25],建立不良事件审查及报告制度[11],从而实现对院内转运的规范化管理。8小结ECMO作为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手段,能为患者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临床意义。本专家共识内容全面,转运建议详细,对实际应用有较强指导意义。国内ECMO护理人员可参考本共识,制定符合本院要求的成人ECMO院内转运管理规范。。
成人ECMO共识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 ygenation,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作为一种可经皮置入得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具有置入方便、不受地点限制、可同时提供双心室联合呼吸辅助与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得各种急性循环与(或)呼吸衰竭。
随着ECMO用于循环与(或)呼吸辅助临床经验得积累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木得进步,更加便携、性能更加稳定得ECMO设备进入临床,越来越多得危重症患者从中获益。
据囯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xtracorporealLifeSupportOrganization,ELSO)统计,截至2017年7月,世界范围内共计16561例成人循环衰竭患者接受了EC MO辅助治疗、近年来我囯ECMO治疗例数增加迅猛,根据中囯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统计数据,2016年全囯ECMO例数达到了1234例、尽管ECMO技木已相对成熟,但对于ECMO辅助时机选择、适应证以及辅助期间患者管理等相关问题,不同ECMO中心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ECMO辅助效果得判定。
已有得ECMO循环辅助研究主要以病例报道与回顾性队列研究力主,尚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其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在我囯,虽然越来越多得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如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或心跳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接受了ECMO辅助,但相关共识缺乏。
鉴于此,在囯际ECMO循环辅助应用指南以及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得基础上,结合我囯应用现状,由中囯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此版成人循环衰竭ECMO辅助得专冢共识。
该共识涉及基础理论、ECMO建立、辅助期间管理与团队建设等内客,供囯内ECMO从业人员参考。
本共识得制定遵循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Delphi Method),由中囯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共识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小组、调查评价小组与撰写小组共同完成。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要点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要点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对救治的时效性要求高,总体预后不佳。
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是心脏骤停治疗的基本手段。
但CCPR时心输出量仅为CA前心输出量的25%~40%,仅能够为心脏和脑分别提供CA前血流灌注的10%~30%和30%~40%,通过CCPR治疗的CA患者仅有47%能够恢复自主循环(ROSC),出院存活率仅为8%~10.9%。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生存率和神经功能转归,是全球心肺复苏领域临床和科研的热点。
体外心肺复苏(ECPR)是指在潜在的、可逆病因能够祛除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反复心脏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快速实施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提供暂时的循环及氧合支持的技术。
与CCPR相比,ECPR治疗的CA患者ROSC可达到95%,出院生存率及出院患者的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提高。
1 ECPR的历史和现状[推荐意见1]:对于可逆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经传统心肺复苏治疗不能恢复自主循环或反复心脏骤停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如果患者和医院的条件允许,可考虑及时使用体外心肺复苏辅助循环及氧合。
2 ECPR的病理生理机制[推荐意见2]:体外心肺复苏提高患者存活率的机制包括增加全身组织器官血流及氧供,减轻组织缺血缺氧损伤,促进心脏功能恢复,保护脑功能等。
3 ECPR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目前认同度较高的ECPR的适应证包括:(1)年龄18~75周岁;(2)CA 发生时有目击者,并有旁观者进行CCPR,从患者CA到开始持续不间断高质量CCPR时间间隔不超过15min;(3)导致CA的病因为心源性、肺栓塞、严重低温、药物中毒、外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可逆病因;(4)CCPR 进行20 min无ROSC、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出现ROSC但自主心律不能维持;(5)CA患者作为器官捐献的供体或即将接受心脏移植。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2018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2018氧气治疗(氧疗):使用高于空气氧体积分数的气体对患者进行治疗。
低氧血症:指血液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
大多数的学者将标准大气压下PaO2<6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90%,作为低氧血症的标准。
缺氧:指氧供不足以满足氧需求的病理生理状态。
氧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缺氧,但氧疗对于缺氧改善的程度取决于缺氧的类型。
缺氧按照其原因可分为 4 类: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低流量装置:装置提供的空氧混合气体流速低于自主吸气时的气体流速,吸气时有外源性空气补充。
高流量装置:装置提供的空氧混合气体流速高于自主吸气时的气体流速,吸气时没有外源性空气补充。
储氧系统:储氧系统可将氧气储存在储气囊中,吸气时可无外源性气体补充,但若储气囊未能储存足够氧气,吸气时将增加吸气负荷。
氧疗的基本原则2.1 氧疗的处方原则:氧疗中应将氧气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来使用,开具氧疗处方或医嘱。
2.2氧疗的降阶梯原则:对于病因未明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应贯彻降阶梯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从高浓度至低浓度的氧疗方式。
2.3氧疗的目标导向原则: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理的氧疗目标。
有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SpO2 推荐目标为 88% ~ 93%,对于无 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 SpO2 推荐目标为 94% ~ 98%。
氧疗的临床实施3.1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前提下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氧疗接诊患者后,首先判断患者是否为崩溃气道。
崩溃气道患者无法保证基本的通气和氧合。
对于非崩溃气道的患者,氧疗应当以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为目的,需要在氧疗开始前了解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采用脉搏氧饱和度(SpO2)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监测。
不推荐给予无低氧血症的患者氧疗,任何情况下的氧疗均需同时记录吸氧浓度。
3.2使用 ESCAPE 工具设定氧疗目标,根据病情危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氧疗工具健康成人 SpO2 的正常范围为 96% ~ 98%。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要点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要点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通过机械设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后再回到体内,以辅助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实现生命支持和治疗的技术。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是一份由多个专家共同制定的指南,旨在提供ECMO治疗的最新技术、操作和管理的建议。
以下是该共识要点的概述:一、ECMO治疗适应症:1.急性呼吸衰竭:如严重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哮喘等。
2.心脏功能衰竭:如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等。
3.心肺联合功能衰竭:如围产期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源性中毒或严重心脏外伤等。
二、ECMO治疗的技术考虑:1.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监测。
2.氧合指标监测:包括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监测。
3.抗凝治疗:需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抗凝治疗,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4.气体交换:通过适当调节ECMO的参数,维持合适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
三、ECMO治疗管理的要点:1.团队合作与专业人员培训:成立ECMO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保证操作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2.患者评估与筛选:必须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评估与筛选,选取适合ECMO治疗的患者。
3.风险评估与管理:及时评估和管理ECMO治疗相关的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4.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
四、ECMO中的并发症与处理:1.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情况。
2.机械并发症:如气管插管相关合并症、管路相关感染等,需及时处理。
3.新发炎反应:ECMO治疗可能会诱发患者的炎症反应,需密切监测并通过合理处理。
五、ECMO撤离的标准和注意事项:1.治疗效果和生命体征的恢复: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
《不同情况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不同情况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不同情况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由国内外专家一致达成的指南性文件,旨在规范成人ECMO的适应症、操作技术、治疗策略和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该共识的主要要点:一、适应症:1.急性呼吸衰竭:包括重症肺炎、ARDS等。
2.严重心功能不全:包括严重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3.心脏术后并发症:包括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等。
4.心肺重组手术:包括心肺联合移植、肺移植等。
二、操作技术:1.血管插管:建议选择静脉-右动脉插管方式,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
2.器械选择:建议使用两段泵的现代化ECMO设备,确保气液分离和血流排除。
3.血流管理:建议维持较高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同时避免低血流状态和血栓形成。
4.氧合调节:建议根据患者需氧情况进行氧气浓度、气体温度和血气动力学的调节。
三、治疗策略:1.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进行个体化抗凝治疗。
2.体温控制:保持正常体温有利于改善ECMO支持的效果。
3.治疗监测: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心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
4.康复治疗:建议在ECMO支持结束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并发症处理:1.出血:建议及时评估和处理出血原因,调整抗凝治疗措施。
2.低血压:建议积极寻找低血压原因,及时处理,并保持良好的左心充盈压。
3.血栓形成:建议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定期更换ECMO回路。
五、团队建设:1.多学科的合作团队:建议建立多学科的ECMO支持团队,包括心脏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呼吸科和麻醉科等。
2.进修培训:建议医生和技术人员定期参加ECMO相关的进修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3.资源共享:建议建立ECMO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共享机制,提供高质量的ECMO支持服务。
以上是《不同情况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主要要点概述。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导言:成人暴发性心肌炎(Adult Onset Acute Myocarditis,AOAM)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它的潜在致命性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AOAM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同达成并发布了《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诊断1. 临床表现AOAM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常见症状包括疲劳、气促、胸痛、心悸等。
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情严重的表现。
2. 心电图(ECG)变化ECG在AOAM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ECG表现包括ST-T改变、QRS时限延长、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3. 心肌酶谱CK-MB、肌酸激酶(CK)等心肌酶谱的增高提示心肌细胞的损伤。
这些指标在AOAM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4. 心脏影像学检查心脏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磁共振等可以全面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并明确心脏炎症的程度和分布。
二、治疗1. 一般治疗对于AOAM患者,应尽早入院,并进行严密观察和评估。
休息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2. 病因治疗如果AOAM的病因可明确,应积极治疗病因,例如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AOAM,抗病毒治疗是必需的。
3. 支持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支持治疗,包括利尿剂、抗心力衰竭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4.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免疫球蛋白、皮质类固醇等免疫调节药物。
但是,使用这些药物需要仔细考虑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
5. 心脏辅助支持治疗对于心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心脏辅助支持手段。
6. 预后评估和随访AOAM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治疗的及时性。
定期随访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和心律是否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作为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具有置入方便、不受地点限制、可同时提供双心室联合呼吸辅助和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
随着ECMO用于循环和(或)呼吸辅助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木的进步,更加便携、性能更加稳定的ECMO设备进入临床,越来越多的危重症患者从中获益。
据囯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xtracorporealLifeSupportOrganization,ELSO)统计,截至2017年7月,世界范围内共计16561例成人循环衰竭患者接受了ECMO辅助治疗。
近年来我囯ECMO治疗例数增加迅猛,根据中囯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统计数据,2016年全囯ECMO例数达到了1234例。
尽管ECMO技木已相对成熟,但对于ECMO辅助时机选择、适应证以及辅助期间患者管理等相关问题,不同ECMO中心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ECMO辅助效果的判定。
已有的ECMO循环辅助研究主要以病例报道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力主,尚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在我囯,虽然越来越多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如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或心跳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接受了ECMO辅助,但相关共识缺乏。
鉴于此,在囯际ECMO循环辅助应用指南以及循证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囯应用现状,由中囯医师协会体外生命
支持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此版成人循环衰竭ECMO辅助的专冢共识。
该共识涉及基础理论、ECMO建立、辅助期间管理和团队建设等内客,供囯内ECMO从业人员参考。
本共识的制定遵循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DelphiMethod),由中囯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共识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小组、调查评价小组和撰写小组共同完成。
一、ECMO工作原理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ECMO技木引流患者静脉血至体外,经过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后回输患者体内,承担气体交换和(或)部分血液循环功能。
根据血液回输的途径不同,ECMO技木主要有静脉到静脉(venovenousECMO,VV-ECMO)和静脉至动脉(venous-arterialECMO,VA-ECMO)两种形式,前者仅具有呼吸辅助作用,而后者同时具有循环和呼吸辅助作用。
本专冢共识中的ECMO即指VA-ECMO。
VA-ECMO根据插管部位不同,分为中心插管和外周插管两种形式。
成人循环辅助最常选用股静脉-股动脉插管方式。
股静脉-股动脉ECMO辅助时,ECMO辅助能够引流大部分回心血量,降低右心室前负荷,进而降低左心室前负荷,但存在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和心肌氧耗的风险。
少部分患者需要行左心减压措施,促进左心功能陝复,预防左心室内血栓形成和肺水肿加重。
二、ECMO在循环衰竭领域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各种经皮穿刺置入机械循环辅助装置(mechanicalcirculatorysupport,MCS)厂泛用于CS的辅助治疗。
目前我囯可使用的经皮MCS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mtra-aorticballoon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