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人高考政治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二】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二】

【导语】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可⾔,如果有的话,就有两个:第⼀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弃;第⼆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弃,祝⼤家跟着成功的步伐,努⼒备考,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8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供您查阅。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唯物史观的创⽴及其意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 研究⼈与⼈类社会,⾸先遇到的就是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

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和⽅法。

社会历史观所涉及的是社会历史领域具有根本意义的重⼤问题,如社会的本质与结构、历史的规律与动⼒、社会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与未来等等。

社会历史观与哲学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历史问题说到底是⼈的问题。

然⽽⼈不可能孤⽴地存在,于是许许多多的⼈结成为社会;⼈也不可能静⽌地存在,于是世世代代的⼈延续为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社会就是⼈在空间上的展开,所谓历史就是⼈在时间上的展开,所谓社会历史观就是作为主体的⼈以⾃⾝为客体⽽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总观点、总看法。

哲学是世界观,它所⾯对的应该是整个世界,它所研究的应该是⽆论⾃然、社会、思维中都起作⽤的普遍规律。

然⽽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并需要研究世界本质与规律的只能是⼈,⼈是世界上惟⼀的主体,物质世界及其本质与规律是因为有了⼈才成为客体的。

因此在哲学研究的对象中理所当然地包括⼈类社会历史本⾝的本质与规律,社会历史观也理所当然地是哲学的必须的和主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作为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基本原则与⽴场上与其所从属的哲学世界观保持⼀致。

然⽽哲学发展的历却并不总是这样。

那些在世界观上坚持唯⼼主义的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当然还是坚持唯⼼主义;那些在世界观上,特别是⾃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也成了唯⼼主义。

成人高考政治结构重点背诵整理

成人高考政治结构重点背诵整理
关键词组
记忆口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关键词组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答题要点
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二)认识及其辩证发展过程
1.认识及其本质
记忆口诀
▲主体客体本质
关键词组
▲认识关系本质
答题要点
A.认识的主体(人)与客体(自然、社会和精神)及其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三点)(1、相互区别2、相互渗透3、区别是相对的)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a.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
b.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重点)(坚持马列主义指导,中国特色是矛盾特殊性)
3.质量互变规律
记忆口诀
▲量变质变前提结果
关键词组
A.世界观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
B.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
记忆口诀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组
▲思维、存在
答题要点
A.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B.(1)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为世界本原
(2)思维、精神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和物质。
记忆口诀
▲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关键词组
▲规律
答题要点
人类的认识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和无限深入的过程。
(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真理及其客观性
记忆口诀
▲真理谬误客观性(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真理没有阶级性)
关键词组
▲客观性
答题要点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 习提纲(专升本)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    习提纲(专升本)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2018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

2018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

关于核心的说法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关于关键的说法: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关于特点的说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

(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可以说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2018年高考政治重要知识归纳总结-word范文 (4页)

2018年高考政治重要知识归纳总结-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政治重要知识归纳总结在准备政治高考的时候,学生要在脑海中构建整个政治学科的知识,记熟学过的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重要知识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政治重要知识归纳总结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或者是意义)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重要性: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 怎样做到依法行政?)(1)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3.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政府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以提高决策水平。

4.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市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③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⑤司法机关的监督;⑥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高考政治知识要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018成考政治复习重点

2018成考政治复习重点

马哲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主要内容:第一个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创新性3.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三,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第四,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

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而旧事物没有生命力新事物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反映社会进步,具有远大发展前途。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即:1.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3.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B对立统一规律是礼节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C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无条件的。

第三,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同一性包含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①量变是事物在原有的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成人高考政治的一些重点(可打印) (1)

成人高考政治的一些重点(可打印) (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什么是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整体关系和总的看法。

2、什么是哲学?①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以称为哲学。

3、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哲学的基本内容?①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原本的问题,既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

②是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6、哲学的主要派别?依据哲学家们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物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主要派别。

7、什么是唯物主义?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8、什么是唯心主义?所谓唯心主义。

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9、什么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太重要)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可知论;凡是否认思维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不可认知论。

10、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历史形态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12、什么是辨证法?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绝对没有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变和飞跃。

13、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饿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一】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一】

【导语】⼗年寒窗,开出芬芳;⼗年磨剑,努⼒未变;⼗年坚守,成功守候。

⼗年的风⾬兼程奋⼒追逐,让梦想现实的时刻。

祝努⼒备考,⾦榜题名,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2018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供您查阅。

社会发展的动⼒系统和历史进程 ⼀、社会基本⽭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产⼒与⽣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盾,被称为社会基本⽭盾。

主要根据是: 其⼀,这两对⽭盾横贯⼈类社会的经济⽣活、政治⽣活和精神⽣活等三⼤领域的各个⽅⾯,其内部韵⽭盾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

其⼆,这两对⽭盾纵贯⼈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始终,其内部的⽭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其三,这两对⽭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标⽰着⼀种社会制度是进步还是落后的具体性质和状态,规定着⼀种社会形态是发展壮⼤还是⾛向没落的基本过程和趋势,构成了⼈类社会存在与发展中⽣产关系要适合⽣产⼒、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等两⼤基本规律。

在社会发展动⼒系统中,社会基本⽭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其他社会⽭盾都是这两对⽭盾某个⽅⾯及某种形式的展开,是在这两对⽭盾的基础上产⽣、发展、解决并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的。

进⼀步说,由于物质资料⽣产是整个社会⽣活的前提与基础,⽽包括社会政治⽣活和精神⽣活在内的上层建筑是在物质资料⽣产基础上产⽣并服务于物质资料⽣产的,所以在上述两对社会基本⽭盾中,⽣产⼒和⽣产关系的⽭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盾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

1.⽣产⼒和⽣产关系的⽭盾 (1)⽣产⼒、⽣产关系与⽣产⽅式 ⼈类改造⾃然以获得物质⽣活资料的活动称为劳动,亦称⽣产,是⼈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是⼈类⽣存以及从事其他⼀切活动的基础与前提,也是⼈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物质⽣活资料的⽣产对于⼈类社会的⽣存与发展是⾄关重要的,弄清楚⼈类具体以怎样的⽅式进⾏物质⽣活资料的⽣产,对于认识⼈类社会的发展动⼒、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发展⽔平等也是⾄关重要的。

2018年高考政治高频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考政治高频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考政治高频知识点总结专题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经济生活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改革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社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义的强大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专题2推动公民道德建设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义荣辱观?①文化的作用。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现金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③社义荣辱观是社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社义荣辱观给社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做出道德选择提供基本价值取向。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①大力发展现金文化,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③建设社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义荣辱观。

④建设社义精神文明,发展教科文事业。

⑤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⑥重在实践,脚踏实地。

3.简要说明国家重视道德模范表彰的文化依据。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的作用,对社会;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建设,对个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4.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党和政府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理由。

这个从党和政府的性质、地位、宗旨、原则、职能、执政方式和理念等去作答。

专题3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一、经济生活1.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为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2018年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知识考核)(七)

2018年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知识考核)(七)

2018年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知识考核(7)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学习历史唯物论,要明确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论,简称唯物史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论是同历史唯心论根本对立的,对立的焦点在于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上。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全部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论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这是区分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的根本标准。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意识形态产生的物质根源。

②意识形态随社会存在经济结构变化而变化。

③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有阶级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⑴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⑵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⑶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⑷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

⑸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其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先进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意识形态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是最突出的表现。

(二)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是经常起作用的必要条件;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它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制约和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定条件下(军事、旅游等)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2018-2019】2018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5页)

【2018-2019】2018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2018年的高考也快来了,此时正是进行强化、巩固的阶段。

考生们要重视政治学科的复习,将重点知识点都巩固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

(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开放博物馆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系颠倒。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四篇】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四篇】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四篇】导读:本文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篇】*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

当时整个世界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努力运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反帝反封建→失败→需要新理论指导*思想的理论渊源外部:19~20世纪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来到中国内部:1、工人阶级壮大和发展(物质条件) 2、新文化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思想条件) 3、出现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五四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是李大钊)*思想的实践基础理论来自于实践,*思想是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

*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萌芽:党的建立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理论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性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人****动考察报告》。

“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和民主联合战线“三大”提出国共合作“四大”提出工人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问题形成:土地革命前中期(1927~1931),理论标志是道路理论,标志性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原因:1、实践(土地革命和第一次建立农村根据地)。

2、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次提出:1、工作重心转移,走向农村。

2、枪杆子里出政权。

成熟: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战时期(1935~1945),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性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论》《发刊词》。

原因:*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走向成熟→有一个安定稳定的环境让全党学习马列主义运动(延安时期)“七大”(1945)*思想被作为执导思想写进党章(确定)。

发展:解放战争到建国后(1945~1972),*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简称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那么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自然就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了。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的主要派别按照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錾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瞌物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在历史上存在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反,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物质由精神派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还分为把世界归结为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把世界归结为客观精神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之间具有同一性,即人们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就是可知论;反之,认为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之间不具有同一性,即人们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就是不可知论。

与此同时,哲学还要求回答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这也是与哲学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它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且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复习资料【6-9】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复习资料【6-9】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复习资料【6-9】【篇一】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与静止的概念2.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来说,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

其二是相对于质变来说,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

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来说,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

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

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概念2.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两条关系四、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

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有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有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但相互依存,而且存有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专升本成考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成考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成考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政治体制1. 阶级斗争是我国领导的人民基本政治原则。

我国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基本的政治原则是阶级斗争。

这一原则是我国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政治思想在我国的具体运用。

2. 我国的政治组织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体现了我国的国家形式和政权组织,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 我国的政治领导是我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制度。

我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制度是我国的政治特色,它是我国的政治组织形式和制度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的领导地位和我国的政治多元化。

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相互补充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本制度,是国家经济的组织形式和产权制度,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和制度特点。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它是我国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发展方向。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的文化思想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国的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建设方向。

2. 精品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精品文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方向,是我国的文化发展理念和文化建设重点,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

总结回顾:通过本次对专升本成考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了解到我国的政治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领导的人民基本政治原则、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本制度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把握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素,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的国情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2018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考点汇编

2018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考点汇编

2018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考点汇编2018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考点汇编第一部分名词解释人生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在生活领域内对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它包括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

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

它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对人们的某种具体活动的目的起规定和制约作用。

道德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守信就是真实无欺,即不自欺;也不欺人;所谓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友谊:是个人之间在情感上相互联系的一种平等、真挚、亲密的感情。

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志向、意志、情绪、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法: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公民: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际,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义务,所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

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力。

发明:发明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一般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法追究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1、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区别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根本分歧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简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只有一个本原;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精神或意识是物质派生的;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4、简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我们去研究。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5、简述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体现量变、巩固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自身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7、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其三种情形含义: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和过程各有不同特点。

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8、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9、简述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由实践到认识,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2)、从认识到实践,既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3)、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0、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1、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2)、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无完全同步性。

(3)、每一种形态的社会意识都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

(4)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2、简述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改革是在同一种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及部分,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13、简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既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理论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中国共产党的五条路线?(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答:道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采用农业合作化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社的途径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改造结合起来。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共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特点:①、我国的发展战略注意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②、我国发展战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③、我国发展战略既坚持实事求是,又有雄心壮志。

④、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6、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8、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解放生产力,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落后贫穷的状态;(3)从改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引起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9、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怎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重要)(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参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4)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规范垄断行业收入。

10、简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经济体制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并论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策:(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2、怎样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1)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2)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3)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4)稳定发展粮食生产;(5)积极推进农业机构调整;(6)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13、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

③、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④、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14、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其对策答: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对策:(1)、优先发展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全面发展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3)、广泛采用节能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形成工业化与能源、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5、怎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6、简述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