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的定义 - 欢迎光临,国立台北大学
台湾地区《校园霸凌防制准则》述评
台湾地区《校园霸凌防制准则》述评作者:李林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17期摘要:近年来,台湾地区的校园霸凌问题严重。
针对这种状况,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障学生的权益,《校园霸凌防制准则》的制订就是其中之一。
此准则的执行能一定程度上遏制台湾地区的校园霸凌行为,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净化校园环境,构建友善校园。
关键词:台湾地区;校园霸凌;防制;准则;友善校园一、背景分析“霸凌”音译于英文“bully”,意指故意、持续地以言语、文字、图画、符号或肢体动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人实施排挤、欺负或骚扰等行为,致被害人处于劣势、弱势地位 [1]。
联合国儿童人权公约前言第28条第2项指出,“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其身体自主权及人格权应受到尊重与保障,并且不受任何形式的霸凌行为侵害,包括肢体、言语、关系、网络及性侵害或骚扰等霸凌行为。
”霸凌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发生在力量不对称的学生间。
此外,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且多次发生的事件。
近年来,台湾地区校园暴力事件的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来规范校园秩序。
据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统计,2006年台湾地区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与偏差行为有1008件,2007年有1840件, 2008年有1977件,2011年的校园暴力事件与偏差行为达6277件、霸凌事件达7182件,增长速度惊人[2]。
另根据2009年台湾教育部门委托台湾中山大学的调查显示,13.3%的初中生曾被霸凌。
当年在校的初中生共有95万人,也就是说,相当于11.97万人受到了校园霸凌。
霸凌事件存在于校园内外,霸凌行为若不及时遏止,将对受霸凌者、旁观者,甚至霸凌者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台湾地区相关部门认为,各级学校应在加强法治教育、生命教育、人权与性别平等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和教职工防制霸凌行为的教育及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帮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部对校园霸凌的定义
反霸凌相關資源
教育部校安中心
https://.tw/
反暴力霸凌安全學校
http://wwwபைடு நூலகம்/ http://140.111.1.88/
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
6
3
弱勢族群:言語溝通、動作反應、身材屈居劣勢
異類學生:長相、條件、言行舉止與眾不同的學生
我被霸凌了該怎麼辦?
支援管道 向導師、家長反映 (導師公布聯絡電話及電子信箱予學生及家長)
處置
偏差行為輔導 (導師、家長)
向學校投訴信箱投訴
向縣市反霸凌投訴專線投訴: 高雄市 0800-775-885
校園霸凌評估會議確認
向教育部24小時專線投訴(0800-200885)
啟動霸凌輔導機制
於校園生活問卷中提出
各級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每學期辦理 不記名生活問卷。 學校:每年4月及10月各辦理乙次記名 或不記名校園生活問卷。 向學校反映
4
其它(警察、好同學、好朋友)
校園霸凌防制措施
支持團體法(support group method, Maines & Robinson, 1994),適用於教室層級: 訪談受凌者:談談其感受 、誰涉入霸凌事件 教師召集涉入霸凌學生進行會談:可納入旁觀者 或隨從者 ,約6-8人 解釋問題:讓團體成員知道受凌者的感受 共享責任:不加責備,說明整個團體要負起責任 請團體提出想法或建議:讓受凌者更快樂的建議 交由團體處理:將解決問題的責任交給團體成員 再次會談:約一週後 ,和每位成員討論事情進 展
身障過動精神病學習障愛打小報告衛生不佳性取向男人婆娘娘腔轉學生復學生原住民等
霸凌的定义 - 台南市安定国中
霸凌的定義校園霸凌研究領域的先驅Dan Olweus (1991)對霸凌(bullying)下的定義為「一個學童長時間反覆的暴露在一個或更多人的負面行為(例如欺負或騷擾)之中」。
亦通常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是會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孩子間的一種欺凌現象,可見霸凌含有強欺弱、恐嚇之意,是個人、團體短期或持續性的欺凌行為,具有直接的言語恐嚇、身體傷害,以及間接傷害(如排擠)等。
國內吳清山、林天祐等學者則進一步指出,校園霸凌是校園欺凌或校園欺負,係指一個學生長期重複的被一個或多個學生欺負或騷擾,或是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虐學生,導致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情形。
2002年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更發出警訊,認定校園中的「霸凌」現象已構成一項公共衛生議題,且並指出霸凌將會對施暴者與受害者留下長期的心理健康後遺症,由此可見,霸凌的嚴重性。
校園欺凌行為的情行屢見不鮮,許多國外統計發現校園欺凌行為比例在9%到17%之間,而被欺凌的比例也在8%到33%之間。
國內若干研究統計有關欺凌行為的被傷害、被恐嚇、背欺負、破壞他人財物的比例也在5%到33%之間。
許多調查統計發現國小校園欺凌行為發生比例介於11%到49%之間,也就是十個人之中,至少有一到五位的小學生涉及校園欺凌行為。
另外亦有學者以同儕提名方式探討發現,欺凌行為比例為11%至18%,受害者比例為12%到19%,平均每十人當中有一至二人為受害者或為欺凌者。
王順民(2004)依據兒盟調查顯示:台灣地區有高達七成的國小學生曾經遭受到校園暴力,而在受暴的類型方面有五成是言語霸凌,肢體霸凌者則占有三成六。
綜上可見校園霸凌情行普遍存在且嚴重。
導致校園出現霸凌現象的原因很多,而家庭、學校及社會文化等因素,都是形成孩子霸凌兒童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家庭而言,家庭內過度放任、少子化、父母婚姻不和諧、父母管教不當、親子互動不佳及手足關係不良等都是兒童霸凌行為產生的溫床。
霸凌的定义与类型
校安事件案例
台中縣豐南國中霸凌案: 該校學生遭同學霸凌成傷案,家長不滿學校 處理態度乙案,向法院提告,教育處派督學 協助調查,因時隔4年,台灣高等法院臺中 分院已判決陳情人勝訴,被告11人及其法定 代理人應共同給付賠償金71萬餘元,有關縣 府未依權責即時追究該校導師議處遲緩之責, 請縣府妥慎處理,若有敷衍行事或未做處理, 將列入年度地方統合視導績效評核。
8
國中校園霸凌影片,貼上網取樂
花蓮玉里國中學生私設『刑路』,糾集校 外少年將他們不爽的同學帶到這條路上凌 虐、羞辱,圍觀女同學還錄影,並取名 『校園霸凌實錄』貼上網路讓人觀賞,惟 有關所謂「刑路」,實為校區農路,案例 為學生偶發性鬥毆個案,圍觀學生以手機 攝影貼上網 ,有炫耀之舉。
9
立委公布學生被毆影片
霸凌的定義與類型
1
霸凌的定義
有關霸凌(Bullying)的研究,最早始於 1980年代一位挪威的學者Olweus(1991, 1993)的長期研究,根據其定義,霸凌係指 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 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被鎖定為霸凌對 象而成為受凌虐兒童的情形。 根據我國警政署對於校園霸凌的定義,校園 霸凌專指校園成員長時間遭受重複惡意欺負 之情形,屬校園犯罪問題之ㄧ部分。
2
霸凌的定義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指出,霸凌通常 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通常會持續重複出 現在固定孩子之間的一種欺凌現象。
霸凌是攻擊行為,利用勢力的不均恃強欺弱, 連續一段時期反複地傷害無力抵抗或相對弱勢 的一方,以意圖造成受凌者身心的困擾,並且 使自己獲得滿足。
所謂「霸凌」係指一個或多個學童,對其他一 個或多個學童間重複發生的負面行為,此負面 之行為可能是直接以肢體上或口語上的強力, 例如:打、踢、揶揄、嘲諷;或以間接方式, 如操弄友誼,或故意使學童無法參加活動。
校园霸凌行为定义态样与特质
12
4.給學校建議: (1)班級經營落實度方面: A生長期遭同班同學嘲笑是「娘炮」,「人 妖」,導師應早有耳聞,也應及早告知輔 導室,以共商對A生與霸凌學生輔導策略與 措施。另導師在尋求生輔組的協助,邀請 雙方家長到校討論協助兩造學生學習保護 自己與尊重他人,最後,需積極對全班同 學進行相關的法律教育。
– 暴力來源的限制 – 正向社會技巧 – 禁標籤化 – 教導法律責任
16
霸凌的影響及因應措施2
受凌學生:研究證實「被霸凌」與「情緒困擾」 和「課業困難」相關;這些受凌學生被貼上負面 標籤且被嚴重排擠,他們對學校的負向觀感可能 發生逃課、輟學等情形;受凌學生在成年後發展 精神問題的比例也較高。 因應措施:
– 觀察 – 給予支持及溫暖 – 教導面對事件時的處理方式
17
霸凌的影響及因應措施3
旁觀學生:旁觀者目睹霸凌事件內心會產
生害怕與焦慮感,且霸凌事件已污染整個 學習環境;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學 生長大之後也學會用攻擊的方式解決問題。 因應措施:
– 培養同理心及正義感 – 建立通報措施
18
生念頭,但未獲重視,即使A生家長為該校 老師,亦無法阻止A生遭言語嘲弄情形。 3.處理經過 (1)A母告知校方後,校方邀集雙方家長, 導師,輔導教官及生輔組長針對此事進行 瞭解與協商。
11
(2)A同學家長向校方性別平等委員會提出
申訴,生輔組受理後轉介輔導室,性平會 決議成案並開始於期限內完成調查,學務 處也依性平會決議及相關法規辦理召開學 生重大獎懲委員會。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 與特質
輔導室報告
1
何謂霸凌bully
霸凌: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
是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學生間的一 種欺凌現象。
校园霸凌的定义
校园霸凌的定义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中,学生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恶意通过肢体接触、语言和网络等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欺凌、侮辱,使其产生身体、财产和心理的创伤的事件。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或者途中,由学生之间,蓄意孤立或者扭打或者语言暴力或者肢体冲突并且侮辱对方,欺负弱者并切使其受害者造成心理或者生理伤害的行为,不仅是身体上受到伤害,心理上也受到伤害,这就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具体区分有以下:
1、校园的语言暴力,起初可能是会因为某件很小的事,便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损害。
它的伤害往往都是在无形中产生的,带来的是心灵上的创伤。
语言暴力也是最伤害人的,因为他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创伤。
2、校园肢体暴力,肢体暴力是所有暴力中最容易辨认的一种,它有着相当具体的行为表现,通常也会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包括踢打同学、抢夺他们的东西等。
微小行为可以是几个人对一个人,假装“不经意的”碰撞,踩脚,推搡。
进而使对方情绪低落,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如果对方还手,就会产生暴力行为。
霸凌的定义
霸凌的定義霸凌(bully)是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現象。
專指孩子們之間惡意欺負的情形,我們將bully 翻譯作「霸凌」。
兒福聯盟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引用挪威長期研究霸凌議題的學者Olweus定義霸凌:「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童的情形。
」霸凌: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是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孩子間的一種欺凌現象。
霸凌兒童:一個在學校或團體中不停地對其他同儕或某些特定對象進行傷害、恐嚇、威脅或刻意排擠的兒童。
受凌兒童:被霸凌的對象,其中有些甚至是長期被霸凌,對身心健康與發展造成深遠的負向影響。
霸凌的形式肢體的霸凌: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財物等。
言語的霸凌:包括取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儕、恐嚇威脅等。
關係的霸凌:包括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中傷某人等。
性霸凌: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作取笑或評論的行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
反擊型霸凌:這是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
通常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自然的予以回擊;有部分受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
霸凌兒童的形成因素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曾是霸凌兒童的男性,到24歲止,有60%的人至少有一次的犯罪紀錄,有40%高達3次惑3次以上的犯罪紀錄;非霸凌兒童者僅10%有犯罪紀錄,顯示兒童時期的霸凌行為與成年期的犯罪行為息息相關。
霸凌兒童的形成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因素:對孩子缺乏關注和溫暖、缺乏管教、家庭內有暴力情形、提供孩子在家中霸凌行為的機會等,都是助長孩子成為霸凌兒童的原因。
個人因素:激進衝動的個人特質、神經生理疾病(Asperger Syndrome)、「高度孤獨症」、「非語言學習障礙」、「社會情緒適應失調」等,都是霸凌兒童的可能成因。
學校因素:老師對於攻擊行為的態度和處理的技巧、學校的風氣與管教、學生受生命教育的程度等都是影響霸凌行為的關鍵。
霸凌對孩子的影響霸凌現象並非孩童成長的必經過程,它對霸凌兒童本身、受凌兒童與旁觀的孩子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霸凌兒童:青少年期與幫派結合、成年之後的犯罪率較高、成年後對政府部門的矯治服務(法院服刑、毒品或酒精濫用戒癮、因人格違常所需之心理衛生)需求較大。
校园欺凌的界定
校园欺凌的界定校园欺凌是指在教育机构内发生的一种以恶意行为为特征的暴力行为,其目的是通过对受害者的身体、心理或社交方面的伤害来获得满足感或控制感。
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整个学校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的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行为特征:校园欺凌的行为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肢体暴力(如打、踢、推搡)、言语辱骂、恶意传言、人身侵犯(如抢夺财物、性侵犯)、网络欺凌等。
这些行为通常是有意的、反复的,并且对受害者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
2. 参与者:校园欺凌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参与者,其中一个是欺凌者,另一个是受害者。
欺凌者通常是身体或心理上更强大的一方,而受害者则是相对弱势的一方。
此外,还可能存在旁观者或默许者,他们可能目睹欺凌行为但选择不干预或默许。
3. 欺凌的动机:校园欺凌的动机通常是出于欺凌者的个人需求,如获得权力、满足自尊心、建立自己的地位等。
欺凌者可能通过欺凌行为来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或控制感,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4. 影响和后果: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伤害、心理创伤、学业受损、社交障碍等。
对学校和社会而言,校园欺凌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学校声誉受损、学生辍学、社会秩序受到破坏等。
为了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意识和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和家长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识别和防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2. 建立规章制度: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校园欺凌防治规章制度,规定校园欺凌的定义、处理程序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并对欺凌者进行惩罚和教育。
3. 增加监督和支持:学校应加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反欺凌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欺凌事件,并提供受害者和欺凌者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及时交流和解决校园欺凌事件,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
关于校园霸凌,我们该了解的一些事?
关于校园霸凌,我们该了解的一些事?校园霸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世界性”,全世界不分经济环境,文化,种族,每天都在发生。
“难题”,无论怎样防范,总是在发生,而伤害事件也不时耳闻。
一、霸凌是什么?霸凌(bully) 指用包括行为(身体伤害,抢夺财物),语言(骂人,起不雅绰号,造谣以打击他人),文字(网络霸凌)等方式,故意对他人造成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尤以长期多次为甚。
狭义地说,偶尔两个孩子一言不合打了起来,一个把另一个打翻在地,还不能算霸凌。
但如果此时“赢”的那一个,把对方的裤子剥下来,对周围孩子说,“哟,你们看,他的裤头上有个大洞,他放屁放的,哈哈哈”--这,就是霸凌。
因为此时,他已经知道,这样做是可以羞辱他的。
同理,两个小姑娘,为了喜欢一个男生互相破口大骂,也不是霸凌,但把对方带到某个无人的角落,打她耳光,拍下视频放到网上,这就是霸凌。
二、霸凌和被霸凌的孩子有哪些特点?1、霸凌的孩子是怎样的?不要吃惊,每个孩子都有这个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当得知自己的孩子竟然霸凌别人后,都完全不能相信:“我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这其中,当然有很多老师的“误诊”。
孩子可能只是当时下手重了点,并非出自刻意。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善与恶的集合。
孩子也一样。
不幸的生活环境,会激发出孩子身上的恶。
所幸大部分家庭都有很多的爱和足够好的家教,没有让这种“恶”成长。
经常霸凌他人的孩子往往来自缺爱的家庭。
常常有具有暴力倾向的家长。
很多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显露了愤怒与暴力的倾向,但家长忽视了或没有能力正确地引导。
这些孩子用欺辱他人的方式得到他们亟需的关注,内心是软弱和充满恐惧的。
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感受不到别的孩子的痛苦。
他们害怕拒绝,假如全世界都忽视他们,他们会陷入深深的恐慌。
2、被霸凌的孩子是怎样的?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通常,霸凌者会挑特定的孩子下手:新来的,孤独的,瘦弱或肥胖的,家里贫穷的,看上去自信心不太强的,或者胆子小的。
霸凌的定义
霸凌的定義霸凌(bully)是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現象。
專指孩子們之間惡意欺負的情形,我們將bully 翻譯作「霸凌」。
兒福聯盟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引用挪威長期研究霸凌議題的學者Olweus定義霸凌:「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童的情形。
」霸凌: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是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孩子間的一種欺凌現象。
霸凌兒童:一個在學校或團體中不停地對其他同儕或某些特定對象進行傷害、恐嚇、威脅或刻意排擠的兒童。
受凌兒童:被霸凌的對象,其中有些甚至是長期被霸凌,對身心健康與發展造成深遠的負向影響。
霸凌的形式肢體的霸凌: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財物等。
言語的霸凌:包括取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儕、恐嚇威脅等。
關係的霸凌:包括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中傷某人等。
性霸凌: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作取笑或評論的行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
反擊型霸凌:這是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
通常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自然的予以回擊;有部分受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
霸凌兒童的形成因素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曾是霸凌兒童的男性,到24歲止,有60%的人至少有一次的犯罪紀錄,有40%高達3次惑3次以上的犯罪紀錄;非霸凌兒童者僅10%有犯罪紀錄,顯示兒童時期的霸凌行為與成年期的犯罪行為息息相關。
霸凌兒童的形成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因素:對孩子缺乏關注和溫暖、缺乏管教、家庭內有暴力情形、提供孩子在家中霸凌行為的機會等,都是助長孩子成為霸凌兒童的原因。
個人因素:激進衝動的個人特質、神經生理疾病(Asperger Syndrome)、「高度孤獨症」、「非語言學習障礙」、「社會情緒適應失調」等,都是霸凌兒童的可能成因。
學校因素:老師對於攻擊行為的態度和處理的技巧、學校的風氣與管教、學生受生命教育的程度等都是影響霸凌行為的關鍵。
霸凌對孩子的影響霸凌現象並非孩童成長的必經過程,它對霸凌兒童本身、受凌兒童與旁觀的孩子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霸凌兒童:青少年期與幫派結合、成年之後的犯罪率較高、成年後對政府部門的矯治服務(法院服刑、毒品或酒精濫用戒癮、因人格違常所需之心理衛生)需求較大。
《霸凌行为定义》课件
了解霸凌行为
了解霸凌行为的定义、类 型和常见场景,提高对霸 凌行为的敏感度。
学会拒绝
当遇到不合理的请求或行 为时,要勇敢拒绝,不要 害怕失去友谊或受到孤立 。
保持冷静
遇到霸凌行为时,不要过 于激动或情绪化,保持冷 静有助于更好地应对。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支持系统
学会倾听和尊重
与信任的人建立紧密的关系,遇到问 题时可以寻求帮助和支持。
03
当心理受到伤害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有助于恢复心
理健康。
04
CHAPTER
案例分析
案例一:网络霸凌
总结词
匿名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详细描述
网络霸凌通常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欺凌行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个体或群体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 份,对受害者进行言语攻击、恶意留言、暴露隐私等行为。这种霸凌行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对受害者的 心理和社交造成严重伤害。
预防和干预策略的创新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形式的霸凌行为,制定更加有 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霸凌问题的认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预 防和解决霸凌问题的行动中。
THANKS
谢谢
《霸凌行为定义》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霸凌行为定义 • 霸凌行为的危害 • 如何预防和应对霸凌行为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霸凌行为定义
霸凌行为的定义
总结词
霸凌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言语、肢体、网络等手段对另 一方实施欺负、侮辱、排挤等行为,造成其身体和心理上的 伤害。
详细描述
霸凌行为通常表现为言语上的辱骂、威胁、讥讽等,肢体上 的推搡、殴打、排挤等,以及网络上的恶意留言、曝光隐私 等。这些行为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影响其 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霸凌行为定义》课件
3 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
造成社会的不信任、缺乏合作和沟通能力的问题。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霸凌行为
学校预防措施
• 加强师生关系 • 强调亲密关系 • 启发孩子的责任感 • 提供支持和指导
中国
1. 制定相关法律 2. 推动学校加强预防霸凌
的措施
霸凌行为的分类
身体霸凌
施行者使用肢体来威胁、伤害、 甚至殴打受害者。
语言霸凌
施行者通过辱骂、讽刺和威胁等 方式对受害者进行心理攻击。
网络霸凌
施行者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 台对受害者进行恶意言论和行为。
实际生活中的典型霸凌案例
案例1:高校欺凌
《霸凌行为定义》PPT课 件
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霸凌行为,本课件将带您揭示霸凌 的真相,并探讨其深远影响。
什么是霸凌行为?
1 社会现象
霸凌行为指在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中,一方通过言语、身体或网络暴力欺负、威胁、伤害 另一方。
2 目的
霸凌行为是为了获得满足感、建立控制和优越感,或者仅仅是出于欺压和娱乐的目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霸凌是指反复和有意地 对某人进行攻击或剥夺他人权利和尊严。
根据美国心理学学会,霸凌是指多次故意伤害他 人的行为。
根据英国政府,霸凌是指有意识地对他人实施侮 辱、攻击或威胁的行为。
各国对于霸凌行为的法律规定
美国
1. 重罚肇事者 2. 支持受害者 3. 为学校提供预防措施
英国
1. 提供受害者支持 2. 通过教育预防霸凌
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欺凌行为,包括体罚、言语侮辱和社交排斥。
案例2:职场霸凌
在工作场所中,一些人以恶意的方式对同事进行言语或心理上的攻击。
校园霸凌定义标准
校园霸凌定义标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校园霸凌定义标准这事儿。
你们说,啥是校园霸凌呀?是不是有人觉得打一架才叫霸凌呢?那可就太片面啦!校园霸凌就像一只隐藏在校园角落里的小怪兽,它可不止一种模样呢!
比如说,有些同学老是嘲笑别人,给人起难听的外号,这难道不是一种霸凌吗?就好像一把小刀子,一下又一下地扎在人家心里,让人难受得很呢!还有啊,故意孤立某个同学,不和人家玩,让人家感觉自己好像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一样,这多残忍呀!这不就是把人丢进冰窟窿里嘛!
再想想,传播别人的隐私,把人家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到处说,这是不是也很过分?这就像是把人家的秘密当成玩具一样随意摆弄,一点都不尊重人呀!还有那种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和强盗有啥区别呢?
校园霸凌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呀,精神上的折磨有时候更可怕呢!难道不是吗?这就好比是慢性毒药,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人的心灵,让人变得自卑、胆小、不敢相信别人。
咱们可不能小看这些行为,它们就像是隐藏在校园里的小恶魔,随时都可能出来捣乱。
要是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啊!
想想看,如果是你被人嘲笑、孤立、强迫,你会是什么感受?肯定不好受吧!那咱就得勇敢地站出来,对校园霸凌说“不”!
大家都在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就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嘛!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兴起或者自私,就去伤害别人呀!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校园霸凌这个小怪兽!
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和谐、没有霸凌的校园环境,让每个同学都能在校园里快乐地成长,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霸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校园暴力事件
霸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校园暴力事件校园霸凌是指在学校内,一种学生或学生群体对另一名或一群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身体、心理或言语上的侵犯、恐吓、威胁或排挤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校园中很常见,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身体伤害,甚至导致一些极端情况下的生命危险。
以下将对霸凌的定义、影响以及预防方法进行探讨。
一、霸凌的定义霸凌行为主要分为三种形式:身体霸凌、心理霸凌和言语霸凌。
身体霸凌指的是直接侵犯他人身体的行为,例如打、推搡、羞辱、骚扰等。
心理霸凌则是通过恶意的言辞、歧视、嘲笑和恐吓等方法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言语霸凌是指用带有侮辱、威胁或挑衅成分的言辞对他人进行攻击。
二、霸凌的影响校园霸凌对受害者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
首先,受害者常常感到害怕、沮丧和无助,他们可能会变得自卑、自闭,甚至导致抑郁和自杀。
其次,霸凌会影响受害者的学业表现,他们可能因此受到学习兴趣的削弱和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此外,霸凌行为还可能对受害者的社交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可能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导致孤独感和社交障碍。
三、霸凌的预防方法要有效预防校园霸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一个零容忍的政策,明确表示对霸凌行为的严厉惩罚,并确保举报者的隐私安全。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宣传和强调友善、公正和尊重的行为准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另外,家庭也在霸凌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家长应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培养他们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四、霸凌问题的解决如果发生霸凌事件,及时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学校应建立一个全面的反霸凌机制,包括教师、辅导员、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切实解决霸凌问题。
当发现霸凌行为时,学校应立即采取措施制止行为并保护受害者。
同时,必须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施暴者进行适当的纪律处分。
对于受害者,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并提供必要的保护。
校园欺凌的界定
校园欺凌的界定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内,一个或者多个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恶意的、重复的攻击、威胁、侮辱或者排斥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是故意的,并且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心理上或者社交上的伤害。
校园欺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和社交排斥。
言语欺凌是指使用侮辱性、威胁性或者羞辱性的言语来攻击受害者。
这种欺凌行为可能包括辱骂、讥笑、恶意传言或者恶意揭露个人隐私等。
身体欺凌是指对受害者进行肢体上的攻击或者伤害,例如推搡、打击、踢踹或者拳打脚踢等。
网络欺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者社交媒体平台来进行欺凌行为,例如发布恶意评论、传播羞辱性的照片或者视频等。
社交排斥是指将某个学生排除在社交圈之外,使其感到孤立和被忽视。
校园欺凌的界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恶意性、重复性、不平等权力关系和伤害性。
首先,欺凌行为必须是故意的,即攻击者故意识地对受害者进行伤害。
其次,欺凌行为通常是重复的,即攻击者不断对受害者进行攻击,而不仅仅是一次性事件。
第三,欺凌行为通常存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即攻击者通常比受害者更强壮、更受尊重或者更具社交影响力。
最后,欺凌行为必须对受害者造成伤害,无论是身体上、心理上还是社交上的伤害。
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受害者可能会面临长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和自杀倾向。
他们可能会遭受学业下降、学习动力降低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后果。
此外,欺凌行为也对整个学校和社区产生负面影响,破坏了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为了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学校和社区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一个零容忍的校园欺凌政策,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其次,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匿名举报机制,鼓励学生主动举报校园欺凌行为,同时保护举报者的隐私和安全。
国外校园霸凌的界定
国外校园霸凌的界定1.引言1.1 概述校园霸凌是指在学校中存在的一种恶劣行为,它在国外的学校中也十分普遍。
这些行为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给被欺凌者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国外校园霸凌的界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外校园霸凌的界定涉及到定义和特征两个方面。
首先,校园霸凌的定义需要明确指出,它是指一个学生或学生群体有意识地对其他学生进行侮辱、羞辱、威胁、恐吓或伤害的行为。
这些行为通常是长期进行的,不仅在学校内发生,还可能延伸到校外甚至网络空间。
其次,校园霸凌的特征是我们对其界定必须要考虑到的。
校园霸凌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心理上的恐吓和辱骂。
它可以通过言语、行为、暴力或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使受害者感到孤立、恐惧和羞耻。
此外,校园霸凌通常具有不对称性,即一个或几个欺凌者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欺凌者进行欺凌,造成权力和控制的不平衡。
明确了国外校园霸凌的界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预防措施。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行对定义和特征的详细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深入了解国外校园霸凌的现状。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要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国外校园霸凌的界定:1.2.1 定义校园霸凌首先,我们将给出对校园霸凌的明确定义。
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校园霸凌的一般定义以及相关概念的解释,比如人身攻击行为、心理虐待、言语恐吓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读者对校园霸凌的概念具有清晰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后续章节中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1.2.2 国外校园霸凌的背景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国外校园霸凌的背景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国外校园霸凌的普遍存在和发展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有何不同,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学生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霸凌行为等。
通过了解国外校园霸凌的整体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它的界定,并有助于后续分析。
1.2.3 国外校园霸凌的影响和危害紧接着,我们将探讨国外校园霸凌的严重性和危害。
霸凌的介绍与预防资料
肢體霸凌 關係霸凌 語言霸凌 網路霸凌 反擊霸凌
毆打身體、搶奪財物、…… 排擠孤立、操弄人際、…… 出言恐嚇、嘲笑污辱、…… 散佈謠言或不雅照片9/11/2
性霸凌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
「校園霸凌」之定義、類型與具體型態示意圖
(資料來源:林滄崧整理)
3
二、校園霸凌與校園偏差的差異
權利(Right): 每一位學生都有權力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學習。
責任(Responsibility): 教育者必須負起「輔導」及「監護」的責任。
2019/11/2
9
(二)處理校園霸凌者的應行途徑 --「具支持性」、「澄清行為界線」
高
懲罰 修復
控
(威權)
(整合)
制 (標籤) (合作)
(
限
制 、
處理 以偏差者為核心 不同 (學校資源)。
以偏差者週遭影響因素為核心 (學校與外在資源並行)。
校園霸凌一定是嚴重的校園偏差事件,但嚴重的校園偏差事件卻不一定是校 園霸凌事件。
2019/11/2
資料來源:林滄崧(2010) 4
三、校園霸凌現象面的解釋
家庭偏差教養的涵化(社會性)。 「暴力循環論」的反射(心理性)。 校園情境(物理與人為)的縱溺。 偏差同儕學習牽引。 為求自保被迫反擊或參與霸凌集團。
予霸凌(偏差)學生改正的機會(修復)。
2019/11/2
16
三、如何預防霸凌事件
平時多利用機會對同學進行相關的法律教育,遇有霸凌 事件則需即時聯繫相關處室人員,如訓導處、輔導室等, 共商對策,即時處理可以避免傷害擴大,並讓相關學生 獲得應有的學習(學生需增強保護自己的能力,霸凌學 生需培養尊重他人的觀念)
19
霸凌的定义
霸凌的定义
“霸凌”: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或者是因嫉妒等个人原因对其进行辱骂和讽刺。
霸凌可以出现在人与人之间,也可能出现在国与国之间。
比如校园霸凌,强国霸凌。
校园霸凌,又称校园欺凌或校园暴力,指个人在心理、身体和言语遭受恶意的攻击,且因为欺凌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或体型等因素不对等,而不敢或无法有效的反抗校园霸凌的欺凌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透过对受害人身心的压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愤怒、痛苦、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
校园霸凌不只发生在校园,因同侪而起的校园霸凌也可能发生在校外,甚至在互联网上。
随着科技进步,即时通讯软件、网络论坛、BBS、部落格等交流平台也成为霸凌事件的发生场所,欺凌者藉网络或电信设备以文字和多媒体长期、反复攻击受害人,称为网络霸凌。
关于校园霸凌
关于校园霸凌校园霸凌是指在校园环境中,一个或多个学生对另外一个学生进行恶意的、反复的攻击或侮辱行为。
这种行为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
为了保护学生的权益和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问题。
1. 定义和识别校园霸凌行为校园霸凌行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言语辱骂、人身攻击、威胁、排斥、恐吓、诽谤等。
学校应该明确定义校园霸凌行为,并提供给学生和教职工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准确识别和报告这些行为。
2. 建立预防机制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预防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增加学生对校园霸凌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向学生传达校园霸凌的危害性和无效性。
- 建立学校规章制度,明确校园霸凌行为的禁止,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 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监测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时发现和干预校园霸凌行为。
- 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和教职工主动报告校园霸凌行为,并保证举报者的隐私和安全。
3.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学校应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帮助受校园霸凌影响的学生恢复自信和建立积极的心态。
这包括但不限于:- 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团队,为受害者提供个体和群体心理咨询服务。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应对校园霸凌的能力。
- 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和辅导资源。
4.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在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
这包括但不限于: - 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校园霸凌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
- 建立家长志愿者团队,协助学校监测和应对校园霸凌行为。
- 鼓励家长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应对校园霸凌的策略和措施。
5. 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积极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鼓励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
这包括但不限于: - 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霸凌的定義
霸凌(bully)是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現象。
專指孩子們之間惡意欺負的情形,我們將bully 翻譯作「霸凌」。
兒福聯盟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引用挪威長期研究霸凌議題的學者Olweus定義霸凌:「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童的情形。
」
霸凌: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是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孩子間的一種欺凌現象。
霸凌兒童:一個在學校或團體中不停地對其他同儕或某些特定對象進行傷害、恐嚇、威脅或刻意排擠的兒童。
受凌兒童:被霸凌的對象,其中有些甚至是長期被霸凌,對身心健康與發展造成深遠的負向影響。
霸凌的形式
肢體的霸凌: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財物等。
言語的霸凌:包括取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儕、恐嚇威脅等。
關係的霸凌:包括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謠言中傷某人等。
性霸凌:以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作取笑或評論的行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體上的侵犯。
反擊型霸凌:這是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
通常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自然的予以回擊;有部分受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
霸凌兒童的形成因素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曾是霸凌兒童的男性,到24歲止,有60%的人至少有一次的犯罪紀錄,有40%高達3次惑3次以上的犯罪紀錄;非霸凌兒童者僅10%有犯罪紀錄,顯示兒童時期的霸凌行為與成年期的犯罪行為息息相關。
霸凌兒童的形成因素很多,包括:
家庭因素:對孩子缺乏關注和溫暖、缺乏管教、家庭內有暴力情形、提供孩子在家中霸凌行為的機會等,都是助長孩子成為霸凌兒童的原因。
個人因素:激進衝動的個人特質、神經生理疾病(Asperger Syndrome)、「高度孤獨症」、「非語言學習障礙」、「社會情緒適應失調」等,都是霸凌兒童的可能成因。
學校因素:老師對於攻擊行為的態度和處理的技巧、學校的風氣與管教、學生受生命教育的程度等都是影響霸凌行為的關鍵。
霸凌對孩子的影響
霸凌現象並非孩童成長的必經過程,它對霸凌兒童本身、受凌兒童與旁觀的孩子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霸凌兒童:青少年期與幫派結合、成年之後的犯罪率較高、成年後對政府部門的矯治服務(法院服刑、毒品或酒精濫用戒癮、因人格違常所需之心理衛生)需求較大。
受凌兒童:研究證實「被霸凌」與「情緒困擾」和「課業困難」相關;這些受凌兒童被貼上負面標籤且被嚴重排擠,他們對學校的負向觀感可能發生逃課、輟學等情形;受凌兒童在成年後發展精神問題的比例也較高。
旁觀兒童:旁觀者目睹霸凌事件內心會產生害怕與焦慮感,且霸凌事件已污染整個學習環境;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學會用攻擊的方式解決問題。
台灣的霸凌狀況
本次兒福聯盟基金會針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進行有關校園霸凌現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校園霸凌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學童知情(66.9%)且多數有被欺負的親身經驗(63.4%):超過五成以上的學童(53.9%)偶爾在同儕間被欺負,僅36.6%從未有被欺負的經驗;近一成經常被欺負的學童(9.5%)雖然不是多數,但卻可能是被長期鎖定霸凌的弱勢兒童,值得特別關注。
霸凌的方式以言語霸凌最多,佔五成以上,其次是肢體與關係的霸凌:
高達五成以上(54.7%)的校園霸凌事件為言語霸凌。
包括「嘲笑」、「威脅」、「取綽號」、「罵人」等-特定學童被嘲笑的原因則包括「功課不好」、「長相難看」等。
肢體霸凌亦超過三成六(36.8%)情形多為「被打」。
關係的霸凌近二成七(26.9%),多是「被排擠」-理由包括「身上有臭味」、「男生排擠女生」…等,顯見小學校園同儕間的弱肉強食。
霸凌事件發生時多半會求助於成人,但有一成五以上「假裝沒看到」:
大部分的孩子在面對霸凌時知道要求助於成人(74.5%)。
然而,面對霸凌事件有一成五以上(15.8%)的孩子選擇「假裝沒看到或聽聽而已」等充耳不聞的態度;會主動提出協助或主動對受凌同儕提供安慰的學童僅7.2%。
顯見見義勇為的同儕支持體系頗為薄弱。
「自掃門前雪」是「假裝沒看到」霸凌事件的普遍心態:
進一步詢問學童「假裝沒看到」的理由發現:近三成五的學童(34.2%)覺得「不干我的事或不想管」,有二成以上(23.7%)因為「怕惹禍上身」;同樣有二成以上的學童(23.7%)認為「被欺負的人活該」,甚至有學童表示「我也排擠那個(被欺負的)人」,表示許多孩子不只知情,且是霸凌的幫手。
不論聽聞霸凌事件或自身受凌,學童普遍感覺「生氣」:
面對別人被欺負,孩子們的心情通常是生氣(23.2%)、不高興(17.9%)與同情可憐(16.5%),但沒感覺的也有7.6%。
當自己被欺負時,孩子則多感到生氣(35.9%)、難過(32.8%)與不高興(1818%),也有學童在問卷上寫著「無奈」、「很沒面子」、「很痛苦」等,令人心疼。
但是當自己受凌時,成以上的孩子們採取的策略是「忍一忍就算了」:
被欺負時,孩子們的因應方式以「忍耐」居多(41.9%)。
其次是報告家長(33.5%)與老師(28.2%),會採取報復行動的也有一成左右(10.1%)。
兒盟的愛心呼籲
建議與呼籲
針對霸凌兒童、受凌兒童和一般旁觀者的處理方式,我們對家長和老師提出建議:
協助霸凌兒童時…與專業合作、給予更多的關懷、進行合理明確的規範、態度恩威並濟。
協助受凌兒童時…鼓勵他說出心事、增強孩子的果斷力,並與專業合作。
協助旁觀者時…培養其同理心,並給予「反霸凌」的明確訊息。
「哎唷喂呀」兒童專線小故事
身體的霸凌
& 小文哭著跟兒盟專線值日生說他的皮包被同學搶走了,而且還打他、威脅他不准跟老師說這件事,他也曾鼓起勇氣告訴導師,但導師的處理方式只是打那些同學。
他們被打以後還是不斷的欺負小文。
擔心又害怕的小文只能選擇四處躲避,不知如何是好!
& 宜靜常常被坐在後面的同學拉辮子,而且那個同學還會踢他,老師也曾制止過這樣的行為,但沒有任何效果。
& 全班同學都很討厭君君,常常把她關到廁所,並把燈關掉,直到放學才讓她出來,老師都沒有發現。
言語的霸凌
& 11歲的小元在學校常常被學長們用「娘娘腔」、「翹屁股」取笑,他很生氣,但因為學長們恐嚇他,所以他不敢回嘴,老師也知道這樣的事,卻都沒有處理。
小元每天早上都不想上學,一想到又要被嘲笑他就覺得很難過…
& 文清因家境清寒,家裡無水可用,常常沒辦法洗澡,因而身上發出異味而被大家取笑、排斥。
& 因為曉玲有戴牙套,被班上同學取名為「牙套妹」、「醜八怪」,曉玲感到既生氣又難過。
關係的霸凌
& 小君認為小怡搶走她的男朋友,因此非常討厭她,並且叫大家不要理她,只要有同學跟小怡一起玩,就會被小君警告。
& 每次只要小美成績比阿宏好,阿宏就會跟其他同學說是小美作弊的緣故,大家都相信阿宏。
小美覺得自己被陷害又被班上同學排擠,她想在最後一個月的小學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卻像是一個遙遠的夢……
反擊型的霸凌
& 敏敏是風紀股長,她管同學非常嚴厲,班上同學都很討厭他,常常全班會一起嘲笑她胖,敏敏也不甘示弱的回罵,並吐口水在愛玉湯中,讓全班都不能喝…。
& 阿迪因為受到學姐的欺負,他不敢當面反抗,所以趁放學的時候故意把洗碗精倒在她的書桌上,以示報復。
& 美惠常常帶新東西到班上跟同學炫耀,小雅非常嫉妒,經常趁美惠不在時把那些東西偷偷拿去丟掉,後來被美惠發現,非常生氣於是打了小雅一巴掌並警告她:「下次再這樣,我就叫我哥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