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探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安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自治权、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组织和人事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事务管理和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
一、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民族自治地方在法律、行政、财政、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自治权。
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自主决策、管理和监督本地区事务的权力。
自治权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等,制定和实施地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计划、政策、标准和规范,自行处理民族自治地方的人事、财务、经济、文化等事务。
自治权的行使应当依法、独立、自主、平等,不受非法干涉。
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工作、法律、教育、新闻和出版、广播电台、电影、电视等方面,应当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符号。
法律规定了少数民族人民在诉讼、律师、公证、信访、参政议政等方面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三、组织和人事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组织形式一般是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负责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指导下的本地区计划、经济、财政、法制、文化等工作。
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方设在城乡结合部的一种组织形式,对乡、民族村的公共事务进行自治。
自治机关的人事制度主要包括由本民族担任自治机关主要领导职务,同时设立相关民族代表机构,如市、县、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应有本民族代表的比例等。
四、基本经济制度:民族自治地方有权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和特殊优惠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经济。
自治机关还可以依法设立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自主决定本地区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另外,民族自治地方有权参与制定国家的税收分配政策,维护本地区的经济权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试题一、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 B.①③C.①②③ D.①②④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A.124个B.155个C.125个D.145个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44个B.45个C.46个D.47个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民族乡B.民族镇C.自治县D.自治市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联邦制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多项选择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A.民族成份B.民族分布C.民族关系D.历史状况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A.理论依据B.实践依据C.国情依据D.民族特点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同?A.两国历史不同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C.民族分布不同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编辑丨子愚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最终确立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制度规定,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也是为宪法所规定的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调整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平等、促进民族繁荣的重要制度设计。
这一制度的基本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
这一制度的设置,既考虑了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的权利,又考虑到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保障。
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之所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纵观历史,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历来不得人心。
“大一统”始终是中华各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最高目标,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实现统一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
采取并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根本目的正是在于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的统一领导,集中表现为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和其他地区一样,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应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区的遵守和执行;在国家规划的指导下发展经济社会;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按法定程序报批或备案。
0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0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二)自治机关 人常正副,政府正职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 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三)自治权 宪民基专不得变,变通批准60天,减税批准省政府,边贸口岸国务院,公安批准国务 院,自治县不交流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不得变通适用的事项:《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法律和行 政法规的基本原则、法律和行政法规中专门对就民族自治地方的所作出的规定作出 变通规定。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 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 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六十日内给予答复。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的时候,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 项目以外,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可以实行 减税或者免税。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税或者免税,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 辟对外贸易岸。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国务院批准,开展边境贸易。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 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积极开展和其他地方的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 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协作。自治区、自治州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和 国外进行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制度。
20世纪初,中国各地起义爆发,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参与其中,特别是民族地区的起义更是从未停息。
为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统一全国,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成立后,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了中国少数民族问题,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重要方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并推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
各少数民族应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扬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全面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共同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自治原则:民族自治是具有完全的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的自治地方;•发展原则:国家积极支持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增强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自我管理;•同化抗拒原则:政府同化民族的行为是被严禁的,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自主发展和推广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管辖的范围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海南黎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差异,将少数民族较多的区县划为自治县,并配备自治机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为少数民族保障了权利,还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存在一些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充分、不完善的情况。
•面临的问题:一些民族自治地方成为了封闭的“福利地”和“专利地”,地方政府治理和资源配置效率偏低;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还不够公平,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定困难等。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6)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前提和基础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 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非“居住区”(范围)
前提和基础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 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 4、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 发展
材料一: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民族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 。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 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
3.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 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 物。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 ( )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 ②“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分布特点 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 衡性 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0多年来,经过汉、唐、宋、元 、明、清几朝的努力,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特别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
了国家空前的统一。
现实 原因
(1)统 一 的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历 史 传 统 (2)“大 杂 居、小 聚 居”的 民 族 分 布 特 点 (3)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管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管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 简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落实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方针。
2. 历史背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源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探索和实践。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解决民族问题,充分认识到民族平等和团结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3. 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1 民族平等原则所有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对于决策事关民族自治的问题,应充分征求少数民族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3.2 自主权原则少数民族地区有权自治,自行管理和发展经济、教育、文化等事务,为少数民族保留和发展传统文化提供必要的保障。
3.3 依法治理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依法进行,任何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和统一。
3.4 团结互助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应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和互助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利益。
4. 主要内容和机构4.1 行政机构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自治州、自治县等行政区划单位,由自治机关进行管理。
自治机关由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组成,保证各民族的代表参与自治事务的决策过程。
4.2 经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经济支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4.3 文化传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鼓励发展和推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艺术等特色文化,保障各民族的文化权益。
4.4 教育事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保证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公平的教育机会。
5. 政策效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得到改善,民生水平提高,文化传统得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 自治 区 自治州 自治县 省一级 设立区市的市级 县一级
思考: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200多个民族乡(镇), 多个民族乡( 思考: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 多个民族乡 这些民族乡( 都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这些民族乡(镇)都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这种观 点对吗?为什么? 点对吗?为什么?
ABC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 统一领导下 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 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党的 机关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机关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思考: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思考:①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②凡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设立自治机关。 凡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设立自治机关。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自治州、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 三级自治机关。 县(旗)三级自治机关。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 发展平等 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选择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财政权、立法权属于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财政权、 B、外交权、外贸权属于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外交权、 C.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权限 行使自治权 D.终审权在民族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注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具有双重地位:既是国家领导下的地方行
意 政区域,又是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自治权的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 关既是国家的地方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
必然性
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以及各民族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相 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 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优越性
有利于
1、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保障 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4、促进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保障少数
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发展平等、团结、互 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不制 同度
社会主义制度
点 权 一定自治权
限
资本主义制度 高度自治权
范 围
相 同 点
5个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1)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非 主权实体)(2)与中央都是中央和地方关系 (3)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想一想
必然性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 况决定的。
(3)题中观点把民族自治仅仅理解为少数民族自己管 理自己是不科学的。
课外思考
比一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者优越性的 区别。
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和谐 人民幸福安康 实现中国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及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核心内容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 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判断:凡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D
• • • • • •
2.对于民族自治机关,正确的认识是( )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②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权力广泛 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 3.2015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1 周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 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 A.民族自治地方等同于一般地方行政区域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 特别行政区 • D.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 赋予的自治权
(注意: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②自治地方: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 阿坝羌族自治州
③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 自治权。 (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 判断: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 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 检察院。 (注意: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13张)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共制定253件地方性法规 和单行条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 面。
不会忘记他脱下带着自己体温 不会忘记他从自己的血管里抽出 的毛衣,送给藏族老阿妈。 900毫升的鲜血,抚养3个藏族孤儿
有利于发展平等结互助和谐的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形成三次较 大规模的集中建 设。20世纪80年 代和90年代国家 投资分别完成43 项和62项重大工 程。极大地促进 了西藏基础设施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改善和基础产 事业蓬勃发展。 业的发展。
治 机 关
地方人民政府
前提:民族自 治地方是国 家统一领导 下的地方行 政区域;国 家和自治地 方是中央和 地方的关系。
自治地方 分三级: 1.自治区
地位:自治权 是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核心 内容。
含义:P76
2.自治州
3.自治县
感悟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
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 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 和单性条例,如《西藏自治区 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 》等。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感悟优越性
西藏自治区成立至今,先后有7任自治区人大常 委会主任和7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目前, 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现职省级干部总数的71.7 %;占地厅级干部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藏族和其他 少数民族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中占87.5 %;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69.23%;在自治 区主席、副主席中占57%;在自治区政协常委和委员 中分别占90.42%和89.4%。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含义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 藏族羌族自治州 川省西北部。总人口84.7 84.7万 川省西北部。总人口84.7万, 其中:藏族占52.3%,羌族占 其中:藏族占52.3%,羌族占 52.3%, 17.7%,回族占3.2%,汉族占 回族占3.2%, 17.7%,回族占3.2%,汉族占 26.6%,其他民族占0.2%。 其他民族占0.2% 26.6%,其他民族占0.2%。是 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 族的主要聚居区。 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抗震救 灾中各族人民,亲密团结、 灾中各族人民,亲密团结、 和睦相处,建立了水乳交融、 和睦相处,建立了水乳交融、 5.12三周年纪念 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深厚 同甘共苦、 情谊。 情谊。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 义民族关系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历史特点 历史特点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 —社会基础 大杂居、小聚居” 点
——现实情况 现实情况
(3)各民族在长期 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 民族关系 —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P77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
1、含义: 含义:
3、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1)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省一级 三级 自治区( 自治区(5个) 自治州(30个 自治州(30个) 自治县( 自治县(旗) 120个 (120个) 设区的市一级 县一级
双重地位: 双重地位: 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地方行政区域, 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又是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自治权的自治地方 自治地方。 又是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自治权的自治地方。
高中政治必修2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 者 有 何 香港特别 不 行政区 同 ? 西藏民族 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有何区别和联系?
民族自治区 解决问题 不 同 点 社会制度 自治程度 设立地区 相 同 点 特别行政区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社会主义制度 一定的自治权 5个民族自治区 资本主义制度 拥有高度自治权 港、澳、台地区
eg:在税收方面,全 国只有西藏一直执行 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的 税收优惠政策,而且 对农牧民一直免收各 种税费;
eg:在金融方面, 西藏一直实行比全国 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 贷款利率和低保险费 率政策。
eg:1984年后, 在西藏农牧区实行 “土地归户使用,自 主经营,长期不变”、 “牲畜归户,私有私 养,自主经营,长期 不变”的政策。 极大调动了农牧 民的生产积极性,使 西藏农牧区生产和人 民群众生活得到持续 发展和提高。
随堂练习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B ) A.让少数民族人民自己行使自治权 B.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2.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 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D)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 代表大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自治地区的事务当家
作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这一 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执
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
(3)题中观点把民族自治仅仅理解为少数民族 自己管理自己是不科学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状况的特点
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49年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1993年
1998年
年份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年和年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工业发展对比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普通高校(所) 中等学校(所) 小学 (所)
1998年在校生 (万人)
1952年学校 (所)
年和年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对比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卫生机构(个)
工0 业总产值(亿元)
生铁产量(万吨)
原油产量(万吨)
1998年 1952年
年和年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农牧业发展对比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农业总产值(亿元)
粮食产量(万吨)
大牲畜总数(万头)
1998年 1952年
年和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对比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海兹利特]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简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团结互助、自治管理地方事务的制度安排。
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成功实现统一的重要制度保障。
发展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意识。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问题解决办法。
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确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方针,这一制度于1954年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通过。
内涵与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就是保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合法权益,确保各民族各族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这一制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国家政治体制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享有法律地位。
这一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国家政治结构、行政区划、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保障各民族在立法、司法、行政、监察等方面的参与和决策权利。
同时,各民族之间应保持团结互助的关系,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 独立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权力,自治地方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自治条例,管理和处理本地区的事务。
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力在保持国家统一和宪法法律的前提下行使。
4. 发展利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各民族共同发展,各民族自治地方应制定并实施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
国家也会从经济、财政等方面给予自治地方适当的经济支持,促进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
实践与成效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各民族自治地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自主办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展现了特色和优势。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加快经济发展,并在区域发展规划中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需求,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
荣,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根据
这个原则,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国
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
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
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
另外,
国家还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民族大学(学院)、
民族干部学校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
术人员;中央政府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民族自治
地方积极支援,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具体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基本法律。
现在,全国已建立了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以及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此外,还建有1300多个民族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以及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同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包括: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地安排使用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民族区域自治治制度(板书)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治制度(板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历史文化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是国家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5、民族自治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上建立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
6、民族自治机关享有不同于其他地方国家机关的自治权。
二、民族区域自治三、教学方法面授四、教学时数 30分钟五、教学步骤第一节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政策(板书) 一、中国的民族状况和特点(一)少数民族的族群和人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按照科学认定与本民族意愿相结合的原则构成单一的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人口有10846万人。
(二)、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1、是大杂聚,小杂聚,相互交错居住。
2、在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总体格局下,各个少数民族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和规模的相对聚居状态。
(三)中国民族状况的历史——文化内涵1、中国民族分布状况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3、从总的特征看,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符合各民族自身利益要求的。
4、从历史事实的角度看来,中国各族忠于国家、团结合作,共同捍卫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完整。
二、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重点)(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1、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二)、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原则。
(三)、民族区域自治原则:1、以国家统一为原则;2、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政治行使自治权利;3、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四)、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1、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
5. 少数民族人口政策
6. 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 7. 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8. 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9.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政策 10.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第二节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形成与发展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涵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 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的制度。 2. 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 中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历史和理论来源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与民族自治地 方的自治机关
一、民族自治地方 1. 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
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旗)三级。
2. 民族自治地方的形势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和职责 2.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政治和行政地位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特色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1.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 2. 变通执行权 3. 财政经济自主权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权 5. 地方公安部队的组建权 6. 社会事业自治权
7. 自治机关组织和工作规则设定权
8. 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优先权
谢谢!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 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政策
一、中国的民族状况和特点 1. 少数民族的族群和人口 2. 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3. 中国民族状况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2. 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