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matlab报告
(最新版)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MATLAB及仿真实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包括典型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二、预习要点1、系统的典型响应有哪些?2、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3、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三、实验方法(一)四种典型响应1、阶跃响应:阶跃响应常用格式:1、;其中可以为连续系统,也可为离散系统。
2、;表示时间范围0---Tn。
3、;表示时间范围向量T指定。
4、;可详细了解某段时间的输入、输出情况。
2、脉冲响应:脉冲函数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其拉氏变换为:所以脉冲响应即为传函的反拉氏变换。
脉冲响应函数常用格式:①;②③(二)分析系统稳定性有以下三种方法:1、利用pzmap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2、 利用tf2zp 求出系统零极点;3、 利用roots 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极点 (三) 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Matlab 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 以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四、实验内容 (一) 稳定性1. 系统传函为()27243645232345234+++++++++=s s s s s s s s s s G ,试判断其稳定性2. 用Matlab 求出的极点。
%Matlab 计算程序num=[3 2 5 4 6];den=[1 3 4 2 7 2];G=tf(num,den);pzmap(G);p=roots(den) 运行结果: p =-1.7680 + 1.2673i -1.7680 - 1.2673i 0.4176 + 1.1130i 0.4176 - 1.1130i -0.2991P ole-Zero Map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2-1.5-1-0.500.5-1.5-1-0.50.511.5图1-1 零极点分布图由计算结果可知,该系统的2个极点具有正实部,故系统不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 matlab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一、实验名称: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频域及根轨迹分析二、实验目的:(1)、了解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2)、理解如何用MATLAB对根轨迹和频率特性进行仿真和分析;(3)、掌握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和频率特性两大分析和设计方法。
三、实验要求:(1)、观察给定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图和频率特性曲线;(2)、分析同一传递函数形式,当K值不同时,系统闭环极点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变化情况;(3)、K值的大小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的影响;(4)、分析增加系统开环零点或极点对系统的根轨迹和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指导书:实验四(1)、“rlocus”命令来计算及绘制根轨迹。
会出根轨迹后,可以交互地使用“rlocfind”命令来确定点击鼠标所选择的根轨迹上任意点所对应的K值,K值所对应的所有闭环极点值也可以使用形如“[K, PCL] = rlocfind(G1)”命令来显示。
(2)、波特图:bode(G1, omga)另外,bode图还可以通过下列指令得出相位和裕角:[mag,phase,w] = bode(sys)(3)、奈奎斯特图:nuquist(G, omega)(2)课本:例4-1、4-2、4-7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指导书:实验四思考题请绘制下述传递函数的bode图和nyquist图。
1. 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分别作出相应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2. 将思考题的解题过程(含源程序)写在实验报告中。
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Gs = zpk([10], [-5; -16; 9], 200)subplot(1, 2, 1)bode(Gs)gridsubplot(1, 2, 2)nyquist(Gs)grid(2)课本:例4-1、4-2、4-7图像结果:程序:Gs = zpk([-1], [0; -2; -3],1) rlocus(Gs)图像结果:程序:Gs = zpk([-2], [-1-j; -1+j],1) rlocus(Gs)程序:K=[0.5 1 2]for i=1:1:3num=[1,1,0,0]; den=[1,1,K(i)]; sys=tf(num,den); rlocus(sys); hold ongrid onend图像结果:目标:改变增益K和转折频率依次调节源程序:k1=[4.44,10,20];num=[1,2];den=conv([1,1],[1,2,4]);%一阶转折频率 1/T(wn1=2,wn2=1)二阶转折频率 wn3=wn'=2,伊布西塔=1/2 num1=[1,1];den1=conv([1,2],[1,2,4]);%一阶转折频率 1/T(wn1=1,wn2=2)二阶转折频率 wn3=wn'=2,伊布西塔=1/2 t=[0:0.1:7]; %for i=1:3g0=tf(k1(i)*num,den);g=feedback(g0,1);[y,x]=step(g,t);c(:,i)=y;g1=tf(k1(i)*num1,den1);g(1)=feedback(g1,1);[y1,x]=step(g(1),t);c1(:,i)=y1;endplot(t,c(:,1),'-',t,c(:,2),'-',t,c(:,3),'-',t,c1(:,1),'-',t,c1(:,2), '-',t,c1(:,3),'-');gridxlabel('Time/sec'),ylabel('out')结果分析:在本题中(1)改变k值:k值越大,超调量越大,调节时间越长,峰值时间越短,稳态误差越小(2)改变转折频率:超调量,调节时间,峰值时间,稳态误差同样有相应的变化。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报告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sG 200,1002)(211212==-=-=-=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所示。
2.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uf C K R K R s C R R R Z Z s G 1,200,10012.021)(121121212===+-=+-=-=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2所示。
图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3.积分环节(I)的传递函数为uf C K R s s CR Z Z s G 1,1001.011)(111112==-=-=-=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3所示。
4.微分环节(D)的传递函数为uf C K R s s C R Z Z s G 10,100)(111112==-=-=-= uf C C 01.012=<<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4所示。
5.比例+微分环节(PD )的传递函数为)11.0()1()(111212+-=+-=-=s s C R R R Z Z s G uf C C uf C K R R 01.010,10012121=<<===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5所示。
图3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及SIMULINK 图形图4 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及SIMULINK 图形6.比例+积分环节(PI )的传递函数为 )11(1)(11212sR s C R Z Z s G +-=+-=-= uf C K R R 10,100121===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6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MATLAB 及仿真实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利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包括典型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预习要点1、 系统的典型响应有哪些2、 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3、 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 三、实验方法(一) 四种典型响应1、 阶跃响应:阶跃响应常用格式:1、)(sys step ;其中sys 可以为连续系统,也可为离散系统。
2、),(Tn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0---Tn 。
3、),(T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向量T 指定。
4、),(T sys step Y =;可详细了解某段时间的输入、输出情况。
2、 脉冲响应:脉冲函数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0,0)(1)(0〉==⎰∞t x f dx x f其拉氏变换为:)()()()(1)(s G s f s G s Y s f ===所以脉冲响应即为传函的反拉氏变换。
脉冲响应函数常用格式: ① )(sys impulse ; ②);,();,(T sys impulse Tn sys impulse③ ),(T sys impulse Y =(二) 分析系统稳定性 有以下三种方法:1、 利用pzmap 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2、 利用tf2zp 求出系统零极点;3、 利用roots 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极点 (三) 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Matlab 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 以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四、实验内容 (一) 稳定性1. 系统传函为()27243645232345234+++++++++=s s s s s s s s s s G ,试判断其稳定性2. 用Matlab 求出253722)(2342++++++=s s s s s s s G 的极点。
%Matlab 计算程序num=[3 2 5 4 6];den=[1 3 4 2 7 2];G=tf(num,den);pzmap(G);p=roots(den)运行结果: p =+ - + -P ole-Zero Map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2-1.5-1-0.500.5-1.5-1-0.50.511.5图1-1 零极点分布图由计算结果可知,该系统的2个极点具有正实部,故系统不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任务书(2010)一.仿真实验内容及要求:1.MATLAB软件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自学掌握MATLAB软件的基本数值运算、基本符号运算、基本程序设计方法及常用的图形命令操作;熟悉MATLAB 仿真集成环境Simulink的使用。
2.各章节实验内容及要求1)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对教材P136.3-5系统进行动态性能仿真,并与忽略闭环零点的系统动态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对教材P136.3-9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通过的仿真进行分析,说明不同控制器的作用;在MATLAB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3.E3.3。
对英文讲义中的循序渐进实例“Disk Drive Read System”,在时,试采用微分反馈使系统的性能满足给定的设计指标。
2)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在MATLAB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7.E4.5;利用MATLAB绘制教材P181.4-5-(3);在MATLAB环境下选择完成教材第四章习题4-10或4-18,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利用MATLAB绘制本章作业中任意2个习题的频域特性曲线;4)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利用MATLAB选择设计本章作业中至少2个习题的控制器,并利用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说明所设计控制器的功能。
5)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利用MATLAB完成教材P383.7-20的最小拍系统设计及验证。
利用MATLAB完成教材P385.7-25的控制器的设计及验证。
二.仿真实验时间安排及相关事宜1.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仿真实验共6学时,教师可随课程进度安排上机时间,学生须在实验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以确保在有限的机时内完成仿真实验要求的内容;2.实验完成后按规定完成相关的仿真实验报告;3.仿真实验报告请参照有关样本制作并打印装订;4.仿真实验报告必须在本学期第15学周结束之前上交授课教师。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报告(最终版)
兰州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报告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13级自动化3班姓名:学号:时间: 2015年12月Step Response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 e1234567891000.511.5System: sys1Rise time (seconds): 1.17System: sys1P eak amplitude: 1.41Overshoot (%): 40.6At time (seconds): 2.86System: sys1Final value: 1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一、教材第三章习题3.5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0.41(0.6)s s s ++(1)试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动态性能。
(2)忽略闭环零点的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动态性能。
(3)对(1) 和(2)的动态性能进行比较并分析仿真结果。
(1)A :程序如下。
B :系统响应曲线如下图。
Step Response 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 e01234567891000.20.40.60.811.21.4System: sys1Final value: 1System: sys1Settling time (seconds): 8.08System: sys1P eak amplitude: 1.16Overshoot (%): 16.3At time (seconds): 3.63System: sys1Rise time (seconds): 1.64(2)A :程序如下。
B :系统响应曲线如下图。
(3) A :程序如下。
B 响应曲线如下图。
阶跃响应t (sec)c (t )0123456789100.20.40.60.811.21.4System: sysRise Time (sec): 1.46System: sys1Rise Time (sec): 1.64System: sys1P eak amplitude: 1.16Overshoot (%): 16.3At time (sec): 3.63System: sys P eak amplitude: 1.18Overshoot (%): 18At time (sec): 3.16System: sys1Final Value: 1System: sys1Settling Time (sec): 8.08System: sysSettling Time (sec): 7.74120,0.1ττ==120.1,0ττ==分析:忽略闭环零点时,系统的峰值时间,调节时间,上升时间均为增大的,而超调量减小。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Simulink 图形实现:示波器显示结果:② 惯性环节11)(1+=s s G 和15.01)(2+=s s GSimulink 图形实现:示波器显示结果:③ 积分环节s s G 1)(1Simulink 图形实现:示波器显示结果:④ 微分环节s s G )(1Simulink 图形实现:波器显示结果: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1)、G1(s )=s+2Simulink 图形实现:示波器显示结果:2)、G2(s)=s+1 Simulink图形实现:示波器显示结果: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1)(2+=1)、G1(1)=1+1/sSimulink 图形实现:示波器显示结果:2)G2(s)=1+1/2s Simulink图形实现:示波器显示结果:三、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学到了很多,对课本内容加深了理解,熟悉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这为对课程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实验二线性系统时域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step( )函数和impulse( )函数的使用方法,研究线性系统在单位阶跃、单位脉冲及单位斜坡函数作用下的响应。
2.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ζ和nω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3.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实验内容1.观察函数step( )的调用格式,假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243237()4641s s G s s s s s ++=++++绘制出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2.对典型二阶系统222()2n n n G s s s ωζωω=++1)分别绘出2(/)n rad s ω=,ζ分别取0,0.25,0.5,1.0和2.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ζ对系统的影响,并计算ζ=0.25时的时域性能指标,,,,p r p s ss t t t e σ。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MATHLAB建模.do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实验一:在MATLAB中创建系统模型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二、实验过程:1.传递函数模型的建立1)多项式形式的传递函数①课本例2.23上机操作过程如下:②课本P62,习题2-3上机操作过程如下:2)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课本例2.24上机操作过程如下:3)分子、分母为因式乘积形式的传递函数课本例2.25上机操作过程如下:2.Simulink 建模①课本例题上机操作如下: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s s s G将其转换成Simulink 框图,输入为阶跃信号,它的Simulink 框图如下所示:②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的SIMULINK 图形建模操作如下;比例环节1)(1=s G 的SIMULINK 图形如下图所示:比例环节2)(1=s G 的SIMULINK 图形3.课后练习用matlab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习题2-1),上机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实验二:在MATLAB中算特征根及绘制根轨迹图一、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下的根轨迹绘制方法;2.学会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分析。
二、实验过程:1)例3-21 试利用MATLAB函数求例3.1中k=2.k=20时系统的特征根,并分别判定稳定性。
上机操作过程如下:>> num=[2];den=conv([1 0],conv([0.1 1],[0.25 1]));g=tf(num,den);sys=feedback(g,1);>> pzmap(sys)p=pole(sys)p =-11.0314-1.4843 + 2.2470i-1.4843 - 2.2470i2)例3-22 二阶系统如图3.13所示,设Wn=1,试研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与参数ξ的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报告1.由题意得:C(s)=R(s)*(11s+K)/(s2+12s+K)-N(S)/(S2+12S+k)该系统显然是稳定的。
为了减少扰动的影响,希望增益K>0。
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e ssn=1/K,现使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小于0.05,最大超调量小于0.1,则K的取值范围是:20<k<100。
实验中,选取K=20,25,30,40,100进行五次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由表中数据可得,使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较小,且使单位阶跃输入下超调量也相对小的情况下,本系统应选取K=25。
实验中K取不同值时的响应如下:K=20 K=25K=30 K=40K=1002.C(s)=R(s)*Ka/(s2+k1s+Ka)-N(S)/(S2+k1S+ka)(1)在阶跃指令r(t)作用下,系统输出的超调量小于或等于10%; 由解得:代入σ=0.1,求出 ζ=0.59,取ζ=0.6。
因而,在满足σ%≤10%指标要求下,应选(2)在斜坡输入作用下,稳态误差达到最小; 令斜坡输入为r(t)=Bt,可得斜坡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结合要求(1)可得此式表明K a 应取尽可能大(3)减小单位阶跃扰动的影响。
阶跃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22)(ln 11σπ+=ζaa 1K 2.1K 2K =ζ=a 1ssrK BK K B e ==assrK B 2.1e =)s (sC )s (sEe n 0s ns ssn l i m l i m →→-==aa 12s 00s K 1s1K s K s 1s)s (N )s (G 1)s (G s l i m l i m -=++-=+-=→→%e100%21 / ζ- πζ - =σ可见,增大K a可以同时减小e ssn及e ssr。
在实际系统中,K a的选取必须受到限制,以使系统工作在线性区。
实验中选取以下几组数据进行仿真。
KA=100,K1=12 KA=576,K1=30KA=625,K1=30 KA=900,K1=40KA=1000,K1=45由上表及仿真图分析可知应取K a =1000,K 1=45.3. 此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 4+8s 3+17s 2+(10+K 1)s+aK 1=0 由题目要求可得: 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K K )a 64116(12600aK 126K 21111>--+><令斜坡输入为r(t)=At令稳态误差等于输入指令幅度的24%。
自控MATLAB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目的:用MA TLAB的控制系统工具箱中线性系统时域响应分析模块的功能,更好的借助MA TLAB和控制工具箱非常方便的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系统校正。
熟悉MA TLAB平台的使用2、手段:MA TLAB应用软件3、效果:出现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出现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等的效果图,帮助更好的分析模块功能二、相关函数:Step(num,den)num----分子的系数;den-----分母的系数三、实验内容:a)绘制时间常数T=0.5s,1s,2s时惯性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族。
解: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1/Ts+1在MA TLAB窗口输入下列命令num=1;den1=[0.5,1];den2=[1,1];den3=[2,1];[y1,x,t1]=step(num,den1);[y2,x,t2]=step(num,den2);[y3,x,t3]=step(num,den3);Plot(t1,y1,’-b’,t2,y2,’-r’,t3,y3,’-g’)Title(‘Step Response’);Xlabel(‘Time(secs)’);Ylabel(‘Amplitude’)效果图如下:2、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wn*wn/s*s+2 ζw ns+wn*wn 用时域分析模块中的函数可以方便的分析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Wn、阻尼比ζ对系统暂态响应性能的影响。
(一)不同阻尼比ζ下的单位阶跃响应在MA TLAB窗口输入下列命令%example 2Wn=6;Z=[0.1;0.4;1.3];Figure(1)Hold onFor z1=zNum=[wn^2];Den=[1,2*z1*wn,wn^2];[y,x,t]=step(num,den);Plot(t,y)EndTitle(‘Step Response’)Hold off效果图如下:(二)、不同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wn下的单位阶跃响应%example 3Z=0.7;w=[2:2:12];figure(1)hold onfor wn=wnum=[wn^2];den=[1,2*z*wn,wn^2];[y,x,t]= step(num,den);Plot(t,y)EndTitle(‘Step Response’)Xlabel(‘Time(secs)’)Ylable(‘amplitude’)Hold on效果图如下:3、一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C(s)/G(s)= 5(s*s+5s+6)/s*s*s+6s*s+10s+8 求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起调时间tr、峰值时间tp、最大超调量mp和调整函数tsNum=[5,25,30];den=[1,6,10,8];Step(num,den);grid效果图如下:4、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1.5/s(s+1)(s+20) 绘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曲线c(t),和给定误差曲线e(t),并求给定稳定误差终值esrNum=1.5;den=ploy([0 -1 -2]);[numc,denc]=cloop(num,den);Denc1=[denc,o];T=[0:0.1:15]’;Y=step(numc,denc1,t);Subplot(211),plot(t,[t y]),gridE=t-y;Subplot(211),plot(t,e),gridEsr=e(length(t))效果图如下:四、分析(结论)1、在第二个试验中完全可以把程序简化,把程序中[y,x,t]=step(num,den);Plot(t,y)换为step(num,den)也可达到效果。
自动控制MATLAB实验报告
实验一 Matlab 使用方法和程序设计 热动102班 2010031294 唐旭一、实验目的1、理解 Matlab 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2、理解 Matlab 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3、熟悉 Matlab 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4、学习使用 SIMULINK 进行系统仿真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基本绘图命令(1)绘制余弦曲线 y=cos(t),t ∈[0,2π] >> x=0:pi/15:2*pi;y=[cos(x)];plot(y)5101520253035-1-0.8-0.6-0.4-0.200.20.40.60.81(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 y=cos(t-0.25)和正弦曲线y=sin(t-0.5),t ∈[0,2π]>> x=0:pi/15:2*pi;y=[sin(x-0.5);cos(x-0.25)];plot(x,y)1234567-1-0.8-0.6-0.4-0.200.20.40.60.812、基本绘图控制绘制[0,4π]区间上的 y1=10sint 曲线,并要求:(1)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2)坐标轴控制:x 轴和y 轴的显示范围(X 轴0:4Pi ;Y 轴:-10:10)、单位刻度大小相等、有网格线(3)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X 轴t ;Y 轴:y1)、标题(Sin 函数)指定位置创建说明性文本;>> x=linspace(0,4*pi,30);y1=10*sin(x); axis([0,4*pi,-10,10]); plot(x,y1,'r-.+') axis equal gridxlabel('t') ; ylabel('y1') ; title('Sin 函数');text(3,4,'热动102:唐旭') ; axis([0,4*pi,-10,10]);ty 1Sin 函数3、系统仿真PID 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系统输入为斜坡输入,分别采用P 、PD 、PI 、PID 控制进行仿真,并分析P 、I 、D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的使用分析与设计研究 仿真实验报告
兰州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报告院系:电信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时间:2010年11月30日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任务书(2009)一.仿真实验内容及要求:1.MATLAB软件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自学掌握MATLAB软件的基本数值运算、基本符号运算、基本程序设计方法及常用的图形命令操作;熟悉MATLAB仿真集成环境Simulink的使用。
2.各章节实验内容及要求1)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对教材P136.3-5系统进行动态性能仿真,并与忽略闭环零点的系统动态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 对教材P136.3-9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通过的仿真进行分析,说明不同控制器的作用;• 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3.E3.3。
• 对英文讲义中的循序渐进实例“Disk Drive Read System ”,在100=a K 时,试采用微分反馈使系统的性能满足给定的设计指标。
2)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7.E4.5; • 利用MATLAB 绘制教材P181.4-5-(3);• 在MATLAB 环境下选择完成教材第四章习题4-10或4-18,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利用MATLAB 绘制本章作业中任意2个习题的频域特性曲线; 4)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利用MATLAB 选择设计本章作业中至少2个习题的控制器,并利用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说明所设计控制器的功能。
5)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利用MATLAB 完成教材P383.7-20的最小拍系统设计及验证。
• 利用MATLAB 完成教材P385.7-25的控制器的设计及验证。
二.仿真实验时间安排及相关事宜1.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仿真实验共6学时,教师可随课程进度安排上机时间,学生须在实验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以确保在有限的机时内完成仿真实验要求的内容; 2.实验完成后按规定完成相关的仿真实验报告; 3.仿真实验报告请参照有关样本制作并打印装订;4.仿真实验报告必须在本学期第15学周结束之前上交授课教师。
MATLAB 自动控制原理标准实验报告册 (修改)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攀枝花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册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实验报告须知实验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验总结与报告,即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波形和图表,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都要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较大出入时,不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结果,不得用凑数据的方法来向理论靠拢,而要重新进行一次实验,找出引起较大误差的原因,同时用理论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具体要求如下:1. 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攀枝花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册,作图要用坐标纸。
2. 报告中的电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3.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书。
4. 计算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5. 绘制的曲线图要和实验数据吻合,坐标系要标明单位,各种特性曲线等要经过实验教师检查,曲线图必须经剪裁大小合适,粘附在实验报告相应位置上。
6. 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不提倡纯理论的讨论,更不要从其它参考资料中大量抄录。
7. 思考题要有自己理解实验原理后较为详尽的语言表述,可以发挥,有的要画图说明,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照抄。
8. 实验报告的分数与报告的篇幅无关。
9. 实验报告页眉上项目如实验时间、实验台号、指导教师、同组学生等不要漏填。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搭建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熟悉并掌握控制元部件的电路实现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的阶跃响应。
3.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4.掌握Multisim软件和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图1-1-1图1-1-2图1-1-3 2.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图1-2-1图1-2-2图1-2-3 3.观察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图1-3-1图1-3-2图1-3-34.观察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0,,)()(1120===R C R T Ts s U s U i图1-4-1图1-4-2图1-4-3 5.观察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图1-5-1图1-5-2图1-5-3 6.观察比例微分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比例微分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图1-6-1图1-6-2图1-6-3 7.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2120,,1)()(C R T R R K Ts Ks U s U i ==+=图1-7-1图1-7-2图1-7-3三、思考题1. 在图1 中比例放大器A1输入端加入阶跃信号,观测A1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相反,若想同方向观测比较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应采取什么措施?答:要想同方向观测比较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可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一个的端口上加上一个反向器。
MATLAB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设计题目:自动控制课程理论设计院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班级:电气(一)班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年月日一、实训目的:了解matlab 软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熟悉其界面,菜单和工具条;掌握线性系统模型的计算机表示方法,变换以及模型间的相互转换。
了解控制系统工具箱的组成,特点及应用;掌握求线性定常连续系统输出响应的方法,运用连续系统时域响应函数(impulse,step,lsim),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曲线。
掌握使用MATLAB软件作出系统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图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掌握使用MA TLAB软件作出开环系统的波特图,奈奎斯图;观察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对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进行分析。
掌握MATLAB软件中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熟悉simulink中的功能模块,学会使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建模;掌握simulink的仿真方法。
二、软件介绍:MATLAB是Mathworks公司开发的一种集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和图形可视化三大基本功能于一体的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优秀工程计算应用软件。
MATLAB不仅可以处理代数问题和数值分析问题,而且还具有强大的图形处理及仿真模拟等功能。
从而能够很好的帮助工程师及科学家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分析与设计仿真实验任务书(2010)一.仿真实验内容及要求:1.MATLAB软件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自学掌握MATLAB软件的基本数值运算、基本符号运算、基本程序设计方法及常用的图形命令操作;熟悉MATLAB 仿真集成环境Simulink的使用。
2.各章节实验内容及要求1)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对教材P136.3-5系统进行动态性能仿真,并与忽略闭环零点的系统动态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对教材P136.3-9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通过的仿真进行分析,说明不同控制器的作用;在MATLAB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3.E3.3。
对英文讲义中的循序渐进实例“Disk Drive Read System”,在时,试采用微分反馈使系统的性能满足给定的设计指标。
2)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在MATLAB环境下完成英文讲义P157.E4.5;利用MATLAB绘制教材P181.4-5-(3);在MATLAB环境下选择完成教材第四章习题4-10或4-18,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利用MATLAB绘制本章作业中任意2个习题的频域特性曲线;4)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利用MATLAB选择设计本章作业中至少2个习题的控制器,并利用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说明所设计控制器的功能。
5)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利用MATLAB完成教材P383.7-20的最小拍系统设计及验证。
利用MATLAB完成教材P385.7-25的控制器的设计及验证。
二.仿真实验时间安排及相关事宜1.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仿真实验共6学时,教师可随课程进度安排上机时间,学生须在实验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以确保在有限的机时内完成仿真实验要求的内容;2.实验完成后按规定完成相关的仿真实验报告;3.仿真实验报告请参照有关样本制作并打印装订;4.仿真实验报告必须在本学期第15学周结束之前上交授课教师。
自动控制原理 - Matlab实验分析完整报告【优秀版】
利用MATLAB 进行自动控制原理的一些分析来自:我是痕痕的弟弟1、已知三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232(2723+++s s s ,利用MATLAB 程序,画出系统的奈圭斯特图,求出相应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解: 程序如下:G=tf(3.5,[1,2,3,2]); %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subplot(1,2,1);nyquist(G); %绘制奈圭斯特曲线gridxlabel('Real Axis')ylabel('Image Axis')[Gm,Pm,Weg,Wep]=margin(G) %求幅值和相角余度及对应的频率G_ c=feedback(G,1); %构造单位反馈系统subplot(1,2,2); %绘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step(G_ c)gridxlabel('Time(secs)')ylabel('Amplitude')显示结果:Gm=1.1433 Pm=7.1688 Wcg=1.7323 Wcp=1.6541系统的奈圭斯特图如下(从MATLAB截图显示):2、绘制二阶环节的伯特图。
解:MATLAB程序如下:figure('pos',[30 100 260 400],'color','w');axes('pos',[0.15 0.2 0.7 0.7]);wn=1w=[0,logspace(-2,2,200)]; %得到对数频率数组for zeta=[0.1 0.5 1 2] %分别绘制阻尼系数为0.1、0.5、1、2的二阶环节bode 图G=tf(1,[wn^-2 2*zeta/wn 1]); bode(G ,w); hold on end;grid程序运行后得到如下图(MATLAB 截图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频率w 接近Wn 时产生谐振,阻尼比的大小确定谐振峰值的大小,阻尼比越小,谐振峰值越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_2
实验一matlab基本指令练习例1:num=[1,5];>> den=[1,2,3,4,5];>> G=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s + 5-----------------------------s^4 + 2 s^3 + 3 s^2 + 4 s + 5例2:num=6*[1,5];den=conv(conv([,3,1],[1,3,1]),[1,6]);>> 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6 s + 30----------------------------------3 s^4 + 28 s^3 + 66 s^2 + 37 s + 6例3:Z=[-1.9294;-0.0353+0.9287j;-0.0353-0.9287j];P=[-0.9567+1.2272j;-0.9567-1.2272j;0.0433+0.6412j;0.0433-0.6412j]; G=zpk(Z,P,KGain)Zero/pole/gain:6 (s+1.929) (s^2 + 0.0706s + 0.8637)----------------------------------------------(s^2 - 0.0866s + 0.413) (s^2 + 1.913s + 2.421)例4:G1=tf(1,[1,2,1]);>> G2=tf(1,[1,1]);>> G=feedback(G1,G2)Transfer function:s + 1---------------------s^3 + 3 s^2 + 3 s + 2G1=tf(1,[1,2,1]);G2=tf(1,[1,1]);G=feedback(G1,G2,1)Transfer function:s + 1-----------------s^3 + 3 s^2 + 3 s例5G1=tf([1,7,24,24],[1,10,35,50,24]);G2=tf([10,5],[1,0]);H=tf([1],[0.01,1]);G_a=feedback(G1*G2,H)Transfer function:0.1 s^5 + 10.75 s^4 + 77.75 s^3 + 278.6 s^2 + 361.2 s + 120-------------------------------------------------------------------- 0.01 s^6 + 1.1 s^5 + 20.35 s^4 + 110.5 s^3 + 325.2 s^2 + 384 s + 120 例6:num=[6.8,61.2,95.2];>> den=[1,7.5,22,19.5,0];>> G=tf(num,den);>> G1=zpk(G)Zero/pole/gain:6.8 (s+7) (s+2)-------------------------s (s+1.5) (s^2 + 6s + 13)例7:Z=[-2,-7];>> P=[0,-3-2j,-3+2j,-1.5];>> K=6.8;>> G=zpk(Z,P,K);>> G1=tf(G)Transfer function:6.8 s^2 + 61.2 s + 95.2-------------------------------s^4 + 7.5 s^3 + 22 s^2 + 19.5 s例8:实验二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1.To get started, select MATLAB Help or Demos from the Help menu.>> b=[1 1];>> a1=[1 0];>> a2=[1 -1];>> a3=[1 4 16];>> a=conv(a1,a2);>> a=conv(a,a3);>> rlocus(b,a)>> p=1.5i;>> [k,poles]=rlocfind(b,a,p) k =22.5031poles =-1.5229 + 2.7454i-1.5229 - 2.7454i0.0229 + 1.5108i0.0229 - 1.5108i>> p=1.5108i;>> [k,poles]=rlocfind(b,a,p) k =22.6464poles =-1.5189 + 2.7382i -1.5189 - 2.7382i0.0189 + 1.5197i0.0189 - 1.5197i>> p=1.5197i;>> [k,poles]=rlocfind(b,a,p) k =22.7642poles =-1.5156 + 2.7323i-1.5156 - 2.7323i0.0156 + 1.5269i0.0156 - 1.5269i>> p=1.5269i;>> [k,poles]=rlocfind(b,a,p)k =22.8593poles =-1.5129 + 2.7275i-1.5129 - 2.7275i0.0129 + 1.5329i0.0129 - 1.5329i>> p=1.5329i;>> [k,poles]=rlocfind(b,a,p) k = 22.9385poles =-1.5107 + 2.7235i-1.5107 - 2.7235i0.0107 + 1.5378i0.0107 - 1.5378i>> p=1.5378i;>> [k,poles]=rlocfind(b,a,p) k =23.0031poles =-1.5088 + 2.7202i-1.5088 - 2.7202i0.0088 + 1.5418i0.0088 - 1.5418i>> p=1.5418i;>> [k,poles]=rlocfind(b,a,p) k =23.0558poles =-1.5073 + 2.7175i-1.5073 - 2.7175i0.0073 + 1.5451i0.0073 - 1.5451i>> p=1.5451i;>> [k,poles]=rlocfind(b,a,p) k =23.0992poles =-1.5061 + 2.7152i-1.5061 - 2.7152i0.0061 + 1.5479i0.0061 - 1.5479i>> p=1.5479i;>> [k,poles]=rlocfind(b,a,p) k =23.1361poles =-1.5051 + 2.7133i-1.5051 - 2.7133i0.0051 + 1.5502i0.0051 - 1.5502i >> p=1.5502i;>> [k,poles]=rlocfind(b,a,p) k = 23.1663poles =-1.5042 + 2.7118i-1.5042 - 2.7118i0.0042 + 1.5521i0.0042 - 1.5521i>> p=1.5521i;>> [k,poles]=rlocfind(b,a,p) k =23.1913poles =-1.5035 + 2.7105i-1.5035 - 2.7105i0.0035 + 1.5537i0.0035 - 1.5537i>> p=1.5537i;>> [k,poles]=rlocfind(b,a,p) k =23.2123poles =-1.5029 + 2.7094i-1.5029 - 2.7094i0.0029 + 1.5550i0.0029 - 1.5550i>> p=1.5550i;>> [k,poles]=rlocfind(b,a,p) k =23.2293poles =-1.5024 + 2.7085i-1.5024 - 2.7085i0.0024 + 1.5561i0.0024 - 1.5561i>> p=1.5561i;>> [k,poles]=rlocfind(b,a,p) k =23.2438poles =-1.5020 + 2.7077i-1.5020 - 2.7077i0.0020 + 1.5570i0.0020 - 1.5570i>> p=1.5570i;>> [k,poles]=rlocfind(b,a,p) k =23.2556poles =-1.5017 + 2.7071i-1.5017 - 2.7071i0.0017 + 1.5578i0.0017 - 1.5578i>> p=1.5578i;>> [k,poles]=rlocfind(b,a,p) k =23.2661poles =-1.5014 + 2.7066i-1.5014 - 2.7066i0.0014 + 1.5584i0.0014 - 1.5584i>> p=1.5584i;>> [k,poles]=rlocfind(b,a,p) k =23.2740 poles =-1.5012 + 2.7062i-1.5012 - 2.7062i0.0012 + 1.5589i0.0012 - 1.5589i>> p=1.5589i;>> [k,poles]=rlocfind(b,a,p) k =23.2805poles =-1.5010 + 2.7058i-1.5010 - 2.7058i0.0010 + 1.5593i0.0010 - 1.5593i>>实验三根轨迹(课本)例4-16:num=1;den=conv([1,0],conv([1,4],[1,4,20]));rlocus(num,den)例4-17:num=1;den=conv([1,1],[1,2,9]);sys=tf(num,den);rlocus(sys)[r,k]=rlocus(sys)r =1.0e+002 *Columns 1 through 6-0.0100 + 0.0283i -0.0095 + 0.0283i -0.0090 + 0.0283i -0.0082 +0.0285i -0.0067 + 0.0289i -0.0043 + 0.0300i-0.0100 - 0.0283i -0.0095 - 0.0283i -0.0090 - 0.0283i -0.0082 -0.0285i -0.0067 - 0.0289i -0.0043 - 0.0300i-0.0100 -0.0110 -0.0119 -0.0136 -0.0166 -0.0215Columns 7 through 12-0.0024 + 0.0312i -0.0009 + 0.0323i 0.0031 + 0.0363i 0.0079 +0.0420i 0.0136 + 0.0497i 0.0204 + 0.0598i-0.0024 - 0.0312i -0.0009 - 0.0323i 0.0031 - 0.0363i 0.0079 -0.0420i 0.0136 - 0.0497i 0.0204 - 0.0598i-0.0251 -0.0281 -0.0363 -0.0459 -0.0572 -0.0708Columns 13 through 150.0231 + 0.0640i 0.7526 + 1.3212i Inf0.0231 - 0.0640i 0.7526 - 1.3212i Inf-0.0763 -1.5352 Infk =1.0e+006 *Columns 1 through 11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1 0.0001Columns 12 through 150.0003 0.0003 3.5494 Inf>> kg=spine(real(r(2,(9:12))),k(9:12),0)kg =24.0000例4-18:num=[1];>> den=conv([1,0],conv([1,1],conv([1,3.5],[1,6,13]))); >> rlocus(num,den);>> axis equal>> [kg,p]=rlocfind(num,den)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selected_point =-11.5789 +10.9846ikg =6.4164e+005p =-16.6028-6.5912 +13.7908i-6.5912 -13.7908i9.6426 + 8.5111i9.6426 - 8.5111i例4-19:n=[1,4];d=[1,1,0];>> sys=tf(n,d);>> rlocus(sys)>> axis equal>> [r,k]=rlocus(sys);>> ri=r(2,10:18)ri =Columns 1 through 6-0.9648 + 1.6697i -1.1358 + 1.9484i -1.5056 + 2.4038i -1.8755 + 2.7361i -2.2756 + 3.0044i -2.6756 + 3.2009iColumns 7 through 9-3.0757 + 3.3385i -3.4758 + 3.4242i -3.9086 + 3.4629i>> t=10:18;>> ma=min(angle(ri));>> ti=spline(angle(ri),t,mati =10>> hold on>> plot([0,2*real(r(2,10))],[0,2*imag(r(2,10))]);>> [wn,z]=damp(r(2,10))wn =1.9284z =0.5003>> mpmax=exp(-z*pi/sqrt(1-z*z))mpmax =0.1628实验四典型环节及阶跃响应测试一.比例环节二.积分环节三. 微分环节四. 惯性环节五.震荡环节。
MATLAB自动控制实验报告模板2
(2)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取k=1,10,100用MATLAB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只要将(1)代码中的k值变为1,10,100,即可得到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讨论系统增益k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若将系统变为I型系统, ,在阶跃输入、斜坡输入和加速度信号输入作用下,通过仿真来分析系统的稳态误差。
阶跃输入作用下的仿真框图以及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斜坡输入作用下的仿真框图以及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由仿真结果可知,系统是I型系统,因此在阶跃输入作用下,系统稳态误差为零;在斜坡输入作用下
存在稳态误差,是有差跟踪;在加速度信号输入下,稳态误差趋于无穷大,因此I型系统不能跟踪加速度信号。
2、稳态误差分析
(1)已知如图所示的控制系统,其中 ,试计算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和单位加速度信号时的稳态误差。
仿真框图以及输出波形见指导书,从输出波形可以看出不同输入作用下的系统的稳态误差,系统是II型系统,因此在阶跃输入和斜坡输入下,系统稳态误差为零,在加速度信号输入下,存在稳态误差。
2、稳态误差分析
(1)已知如图所示的控制系统。其中 ,试计算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和单位加速度信号时的稳态误差。
从Simulink图形库浏览器中拖曳Sum(求和模块)、Pole-Zero(零极点)模块、Scope(示波器)
模块到仿真操作画面,连接成仿真框图如右上图所示:
(2)若将系统变为I型系统, ,在阶跃输入、斜坡输入和加速度信号输入作用下,通过仿真来分析系统的稳态误差。
总
结
1.Subscript indices must either be real positive integers orlogical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09021209 侯竟骁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掌握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步骤 1、开机执行程序
c:\ml\bin\matlab-s.exe
(用鼠标双击图标)进入MATLAB 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s ”。
2、建立系统模型 在MATLAB 命令窗口上,以立即命令方式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
在MATLAB 下,系统传递函数有三种描述方式,在实验中只用到多项式模型和零点极点模型 多项式模型
)
()()(s s s den num G =
式中“num(s)”表示分子多项式的系数,“den(s)”表示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全部按照复自变量s 的降幂排列,以行向量的方式输入。
例如,程序为 num=[0 1 3]; 分子多项式系数 den=[1 2 2 1]; 分母多项式系数 printsys(num,den); 构造传递函数G(s)并显示 零点极点模型
∏
∏--=
n
i m
j s s s )
()
()(p z k G
式中,k 为增益值,z j 为第j 个零点值,p i 为第i 个零点值。
例如,程序为 k=2; 赋增益值,标量 z=[1]; 赋零点值,向量 p=[-1 2 -3]; 赋极点值,向量 [num,den]=zp2tf(z,p,k); 零点极点模型转换成多项式模型 printsys(num,den); 构造传递函数G(s)并显示
给定系统传递函数)(s G 的多项式模型,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传递函数为
)
()()(s s s den num G =
式中,num (s)为系统传递函数)(s G 的分子多项式系数向量,den (s)为系统传递函数)(s G 的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
函数格式1:给定num 、den 求系统的阶跃响应。
时间向量t 的范围自动设定。
函数格式2:时间向量t 的范围可以由人工给定。
(t=0:0.1:10) 函数格式3:返回变量格式。
计算所得的输出y 、状态x 及时间向量t 返回至MATLAB 命令窗口,不作图。
更详细的命令说明,可键入“help step ”在线帮助查阅。
例如 4
4)(2
++=
s s s G
MATLAB 程序 num=[4]; den=[1 1 4]; step(num,den); 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给定特征多项式系数向量,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
三、实验内容
1、二阶系统为10
210)(2
1++=
s s s
G
(a )键入程序,观察、记录阶跃响应曲线。
(b )键入damp(den)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并作记录。
Eigenvalue Damping Freq. (rad/s) -1.00e+000 + 3.00e+000i 3.16e-001 3.16e+000 -1.00e+000 - 3.00e+000i 3.16e-001 3.16e+000 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1=ζ、2=ζ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
程序为 n0=10;d0=[1 2 10];step(n0,d0)
原系统 ζ=0.316 hold on 保持原曲线 n1=10;d1=[1 6.32 10];step(n1,d1) 系统1 ζ=1 n2=10;d2=[1 12.64 10];step(n2,d2)
系统2 ζ=2
Eigenvalue Damping Freq. (rad/s) -3.16e+000 + 1.20e-001i 9.99e-001 3.16e+000 -3.16e+000 - 1.20e-001i 9.99e-001 3.16e+000 Eigenvalue Damping Freq. (rad/s) -8.48e-001 1.00e+000 8.48e-001 -1.18e+001 1.00e+000 1.18e+001
3、修改参数,分别实现012
1n n ωω=、022n n ωω=、的响应曲线,并作记录。
(1)012
1n n ωω=时
x=[2.5]; y=[1 1 2.5]; step(x,y);
(2)022n n ωω=时 x=[40]; y=[1 4 40]; step(x,y);
三条曲线对比
4、试作出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比较与原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别与特点,作出相应的实验分析结果。
10
210
2)(2
2+++=
s s
s s G 有系统零点情况:s=-5
(蓝色为)(2s G ,绿色为)(1s G 用作对比)
10
210
5.0)(2
2
3++++=
s s s s
s G 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n=m=2
(蓝色为)(3s G ,绿色为)(1s G 用作对比)
10
25.0)(22
4+++=
s s
s
s s G 分子多项式零次项系数为零
(蓝色为)(4s G ,绿色为)(1s G 用作对比)
10
2)(2
5++=
s s
s s G 原响应的微分,微分比例为1/10
(蓝色为)(5s G ,绿色为)(1s G 用作对比)
五条曲线对比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振荡频率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 答:欠阻尼响应有超调量,过阻尼和临界阻尼响应没有超调量 (2)分析响应曲线的零初值、非零初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
答:系统函数分子多项式中阶数大于等于2时初值为1,阶数为1或0时,初值为0 (3)分析响应曲线的稳态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
答:系统函数分子多项式中如果没有常数项,则稳态值为0,否则为分子多项式与分母多项式常数之比 (4)分析系统零点对阶跃响应的影响。
答:见(2)和(3) (5)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下图所示,试叙述系统模型有什么特点。
n0=[-10];d0=[1 2 10];step(n0,d0,0:0.01:10) n1=[10];d1=[1 2 0];step(n1,d1)
(a )二阶阶跃响应曲线1
(b )二阶阶跃响应曲线2
答:系统最终稳定在-1,欠阻尼状态有超调量系统不稳定,因为分母多项式中没有常数项。
Tim e (s ec s )
A m p l i t u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