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
2、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
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 按自然规律办事。
3、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 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给自然留下恢复元 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 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 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 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 (二)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一)什么是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 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和自然的 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 环境。
3、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十三五确定的生态文明大事:
第一,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 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 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 垂直管理制度。
十三五确定的生态文明大事:
第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 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 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要让生态红线的观念广为人知、 根深蒂固。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环 必须追究责任,而且终身追究。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力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
并采取严厉的法律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使各行各业都能更好地增强环保意识。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
中国致力于推动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经济发展,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全球生态安全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履行国际环境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推动全球生态安全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每个公民共同参与。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保护自然环境。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在能源方面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3.提高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环保形象将成为企业获得更多机会和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1.推进生态保护。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工作。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3.推广清洁能源。
加快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4.倡导低碳生活。
通过科普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引导公众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个人应该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1.从自身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减少废弃物产生。
2.关注环保问题。
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支持清洁能源。
在购买电器等产品时选择节能环保型号,并支持使用清洁能源。
4.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结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每个公民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更加提醒我们要关注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马克思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他们共同的辩证自然观。
辩证自然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承认自然的客观优先性;自然规律体现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在自然生活中认识理解改造自然价值;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人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所以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马克思强调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界的调控力量,肯定了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本身蕴含着人与自然内在有机统一的生态思想。
他提出需要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合理调节”,原则是“消耗最小化”,“合乎本性”,这是一种认为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相统一的思维模式。
劳动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通过劳动,人和自然达到了统一。
“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实现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改变事物的现状,……特别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下,生产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人类为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发展,无休止地扩大再生产,资本在运作中不断加大负面作用。
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键是明确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合理化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必须取代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也就是才能展现出“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
综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见解对于当代社会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状况具有很强的预见性,他的观点对我们缓解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部分: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和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政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使全体公民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此外,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其能够更好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第二部分: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要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动河湖水源地保护,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
第四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发展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农村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此外,要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部分:国际合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加入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3. 生态文明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规划了相关的实施路径。
具体包括:1. 优化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环境行为。
2. 资金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资金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3.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
4. 企业责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企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5. 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展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4.3
生态系统退化 ---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问题。我国荒漠化土
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50%-60%天然 草场退化。 ---水土流失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 面积3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植物中濒危或接近 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拥有的物种总 数的15%-20%。滥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十分严 重,屡禁不止。
建设生态文 明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必然 选择。
2.2 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
2.3 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 论
2.5 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 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
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
3.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
展为目标,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 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
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
社会和自然状态。
1.2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1)从形态上看,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 态; (2)从发展进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是比农 业文明、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 文明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对造成生态环境危 机的工业文明的历史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了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成就、挑战和未来方向。
一、必要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资源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已经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因此,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中国必经之路。
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增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了对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些举措让中国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
三、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国,但同时也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了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次是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环境问题相对较轻。
如何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的生态文明差距,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未来方向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
其次,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提高环境信息透明度。
同时,还需要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中国将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2.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推动经济转型,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形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形象,还能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资源利用法等,以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2.推动经济转型。
推动经济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需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环境监管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监管,实现环境污染防治的有效管理。
4.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环保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推动经济转型,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科技创新等,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人类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挑战和前景。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1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之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实践。
具体而言,它包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用地合理布局,传承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1.2 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完全回避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态环境压力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与成就2.1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之纳入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各个领域和层面,需要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2.2 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在立法、执法和监察方面加强了力度,增加了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
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监测和监管的能力,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国范围的环境监测体系。
2.3 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和设立环保基金等方式,增强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高了公民的环境保护自觉性。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9页]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发展中难题的需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和重大举措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建设的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
生态文明的内涵
广义上: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 总和。 狭义上:生态文明则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以自 然资源的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的 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社会为目标的文明形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
生态文明的提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适时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全党充分认识生态文明理 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促进人和自然的 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 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 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 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把生态 环境与政治、经济、文化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之一。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以下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理解:
1. 理念与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 政策与制度: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例如,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和治理措施;推动生态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等。
3. 科技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技和创新的支持。
我国加大了对生态环保科技的研发投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如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通过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
它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
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其核心,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政府及我党的重视,而建设生态文明,正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
但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到位、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较落后等原因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发展。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为此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战略路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念近日,著名主持柴静一句“雾霾之上,穹顶之下。
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一句“说实话我不是多怕死,我是不想这么活。
”唤醒了人们新一轮关注生态环保的热情和对居住环境的担忧与反省。
许多人开始重新认识生态,许多人开始关注空气污染,许多人也开始了解环境的小区的环境。
更有人高呼“要呼吸也要健康”。
是的,生态环境与人们息息相关,居住环境是否健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生态的发展越来越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对于我国而言,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而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不仅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新时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生态
新时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生态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
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
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
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
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
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
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推动节能减排
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 染的先进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 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 防治、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 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
精品课件
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2.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 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精品课件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精品课件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 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 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 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 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 展的社会体系。
精品课件
2.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资源问题:人口 耕地 淡水 森林 能源问题 环境问题:温室效应 污染 臭氧空洞 荒漠化问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 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 态。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 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 态。
精品课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 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精品课件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要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
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是脆弱的,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经济、社会、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我们必须全面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从社会形态建构意义上看:
在文化价值观上,对自然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普及 生态意识,建立生态伦理
生产方式上,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 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 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生活方式上,把黑色消费转变为绿色消费 在社会结构上,表现为生态化将渗入到社会结构中
整理课件
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一)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必须加强全球合作。 (二)世界各种都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 一国际上公认的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基本原则,在环 境利益和责任特别是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方面做出安 排。 (三)中国始终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整理课件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27000亿m3 居世界第六 人均2600m3 为世界1/4 居88位 ▪570座城市 364座缺水 50座严重缺水
▪水源涵养功能退化 黄河上游90年代水量比30年前减少23%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 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思想 关于走文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道路的思想
整理课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 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 树立。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彰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明确的方向、严格的原则和明显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从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视野展示了中国特色, 它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融为一体。
它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深刻内涵和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全新价值取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具有有机整体性的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具有生态文明的一般内涵,还有其独特的科学含义。
它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文明成果, 它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态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更明确地说,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的和谐统一, 彰显了我国生态文明的系统整体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统领全局的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上升为“五位一体”,不仅彰显了我国生态文明的有机整体性,还彰显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全局性。
自然界的生态文明固然重要,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更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指自然界的生态文明,还指生态经济、生态政治和生态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历史发展性的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生态文明成果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吸收了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它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又一次理论飞跃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秉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的历史超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历史发展性的生态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者:王帆杨延虎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5期摘要: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遇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进而唤起生态建设理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观和消费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径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01-022012年11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发展的新规划,这就意味着我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不但丰富了科学发展观,也标志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进一步成熟,这也必将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
它的出现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人类要重新考虑、探索新的社会形态以至解决生态危机所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弊端。
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基于人类对传统工业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进行反思的产物。
生态文明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的角度上讲,生态文明是从古至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自人类社会以来,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形态。
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狭义的角度上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日而语。
生态文明是一种更为优越的文明形态。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积极响应,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等理念。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人与自然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进一步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这表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荣,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选择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比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更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危机。
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发展问题,例如:中国存在着由社会剧烈转型所带来的人欲膨胀与共识信仰瓦解的矛盾问题,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以及沿海和中西部的发展矛盾与差异问题,行政权力无限扩张所引起的腐败问题,特别是人口膨胀、经济增长与有限的生态资源的矛盾问题。
由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始终遵循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原则,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古代,我国就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态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孔子《易传》说:“立天之道,曰阴阳;立地之道,曰仁义。
”由此建立了天地人的世界观,并指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老子也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他强调人来源于自然界,离开自然界人类是不能够生存的。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也要把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界规律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
由此可知,古朴的生态思想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导着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马克思恩格斯也非常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
马克思早就指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这也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同样也存在着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恩格斯也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他们多次强调想要让自然界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人们就必须要以认识自然和掌握自然的规律为前提,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反而言之,就像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所以,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遵循自然规律就会创造奇迹,违反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冷酷无情的惩罚。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角度来分析,建设生态文明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的发展方式,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使得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严峻等,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探索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仍然面临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则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对全民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通过采取利用讲解、说教、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形式,面向青少年、面向社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教育,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树立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人们真正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有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从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和措施来保证实施,这也是其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不但要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制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制度和政策,加大对耕地、水、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力度。
立法机关还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立法工作,制定奖惩机制,例如,奖励保护生态环境者,严厉打击生态文明的破坏者。
3.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科技技术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节能减排、减污、降耗的高新技术,大力提倡生态科技,走生态化的科技发展之路,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到科技开发之中,注重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灵魂,积极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观和消费模式转变传统消费观认为,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和改善,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人的欲望却又是无限的,人们为了片面追求物质享受,不惜以极大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盲目追求奢侈性消费,把追求享乐、消费认为是人类最佳的生活方式。
可是人们却不知道,以追求享受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已经毒害人类社会,因此,人们必须进行反思……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消费观念,提倡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追求自然、和谐、节约、健康的消费观,始终坚持人与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转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31,32,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温家宝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http://news./focus/2013lh/news/11136226/20130305/17711294_9.html,[2013-03-05].[5]高文金,武秀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J].大连干部学刊,2009,(11).[6]王启敏.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J].求是,2008,(3).[7]廖才茂.论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