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腹泻
董幼祺治疗小儿腹泻验案2则
学 于一 身 。对 中 医儿科 证 治 有 自己独 到 的 见解 , 其 3 4次 , 质转 为 稀 糊 不化 状 , 发 热 已解 , 闹稍 ~ 便 且 哭
组 方 精致 , 药 轻灵 , 如桴 鼓 。笔 者 侍 诊 于侧 , 用 效 亲 安 , 谷一般 , 软溲 少 , 纳 腹 舌红苔 白。治拟 清肠运 脾 。 历 董 老治 疗 4 J 腹 泻 . 效 显著 。 略举 病 例一 二 , 处 方 : 石 榴 皮 5 , 叶 l g 炒 黄 连 1 g 炒 银 花 ,L 收 现 炒 g荷 O, . , 2 以冀 临证 学 习 。 案 1 某 , , 岁 。2 1 . 钱 女 1 0 0年 6月 2 1日初诊 。
葛 根 5 , 芩 5 , 连 1 g 炒 银 花 6 , 叶 g黄 g黄 ., 2 g荷
董 幼祺 主任 中医师 为浙 江 省名 中 医 , 四批 全 l g 扁 豆 衣 1 g 炒 石 榴 皮 5 , 麦 芽 1 g 生 甘 草 第 o, 0, g炒 0, 国老 中医药 专 家学 术 经 验继 承工 作 指导 老 师 , 名 3 。水 煎 服 , 著 g 3剂 。 董 氏儿 科 传 人 。董 老 习 岐黄 之业 几 十年 , 渊 源 家 秉 1 2月 1 日复 诊 :大便 泄 利 次 数 明显减 少 , 6 日
“ 川
州嘲藏 《瓣 ≯ 藏
胃 , 化在 大 肠 。“ 变 夫泄 泻 之 本 , 无不 由于 脾 胃” 运 , 脾健 脾确 是 治疗小 儿 腹泻 的一个 重要 法则 。故此 首
诊 董老 辨 证 准确 , 法 明确 , 治 抓住 食 积湿 困 , 失 运 脾
量 幼 祺 治 疗 J J 腹 泻 验 案 2则 IL  ̄
患儿 腹泻 近 1 . 多家 医 院中西 医治疗 , 果 月 经 效
健脾消食为主治疗小儿腹泻80例
身心健康威胁甚大 。 近年来 , 笔者采用健脾 消食为主中药 自拟方
治 疗 I J 腹泻 , JL , 获得 满意 疗 效 。现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将 10例 患 儿 随 机 分 为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8 6 0
阿胶 lg烊 化 ) 当归 lg 炮 姜 l g 白芍 1g 白 头翁 1g仙 鹤 O( , O, O, 5, 5, 草 3g 每 日 1 , 煎 取 汁分 3次 温服 。疗 程 3 d ( ) 留 灌 0】 剂 水 0 。 2保 肠 : 用 锡 类散 1O , 3  ̄ 热 开 水溶 解 为 10r 药 液 , 入 药 .g 以 4 C温 5 l n 插 肛 管 深 度 约 5~1 m, 药 时 间约 1l , 肠 后 体 位 不 变 , 肠 0c 推 ii 灌 in 灌 在 睡 前 , 排 空 大便 。 ld为 1 并 以 O 疗程 , 疗 程 间 隔 5 , 治疗 3 每 d共
清 热 解 毒 、 腐 生 肌 之 功 效 , 促 进 溃疡 愈 合 。保 留灌 肠 给药 途 化 可 径 直 接 , 局 部 病 变作 用 显 著 , 敛 生 肌迅 速 , 延 长 药 物作 用 对 收 能 同 时 , 免对 胃 、 肠 的 刺 激 和药 物 有 效 成 分被 肠 消化 液 破 坏 以 避 小
呼 吸深 长 、 胀 等 症 。( ) 便 镜 检 可 有脂 肪 球 。( ) 便 病 原 体 腹 4大 5大 检 查 可 有 致 病 性 大肠 杆 菌 等 生 长 , 或分 离 轮 状 病 毒 等 。 【 ) 度 6重
而锡类散由象牙屑 、 青黛 、 壁钱炭 、 珍珠 、 冰片 、 牛黄等组成 , 具有
从湿论治小儿腹泻
文章 编号 :6 3 4 9 (0 8 0 — 0 7— 2 17 — 2 7 2 0 ) 1 0 0 0
腹泻 是小 儿最 常见 的疾病 之一 , 以 2岁 以下 尤
周 身。 临证时 , 常加 藿 香 、 兰 、 佩 白豆蔻 芳 香 化 湿 ;
的婴幼儿更为多见 , 年龄愈小 , 发病率愈高。临床 附子、 干姜温补脾 阳。故本 治法补中有行 , 使脾虚 表现主要有大便次数增多 , 粪质稀薄或如水样等。 得补 , 湿邪得祛 , 升降调和 , 升清降浊 , 泄泻得止。
收 稿 日期 :0 7~1 3 20 1—1
或 兼恶寒 发热 , 淡 , 白腻 。治 宜疏风 散寒 , 舌 苔 理气 化 湿。方用 藿香 正气散 加减 。藿香 、 叶 、 苏 白芷 、 生
作者简介: 李淑 霞(9 3 , 主治医师, 17 一) 女, 在读在职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 内 。 科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1 期 20 0 8年 1月
・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P . EDI T C C A RI S OF T M
Vo. No 14 .1
Jn 2 0 a. 0 8
理论研究 ・
从 湿 论 治 小儿 腹 泻
李淑 霞
在 临床 实践 中 , 从调理 脾 胃人 手 , 湿论 治 , 复 多 从 恢
伤则不能消磨水谷 , 宿食内停 , 清浊不分 , 并走大肠 而泻 下不 止 。临 床见 身 热稽 留 , 腹胀 满 , 腹 作 脘 肚
痛, 痛则 欲泻 , 便酸臭 , 溏不 爽 , 黄如酱 , 门 粪 便 色 肛
脾 胃功能 , 使肠能主化物分清泌浊 , 吸收水液 , 排泄 灼热发红 , 或如败卵 , 嗳气酸馊 , 或欲呕 吐, 不思饮 糟粕 , 疗效甚 佳 , 现总结 归纳 如下 。 食 , 卧不安 , 牙 , 质红 , 黄 厚 腻 。治 宜 消食 夜 磨 舌 苔 1 脾胃虚弱, 治宜健脾益气 , 利湿止泻 脾主运化 , 胃主受纳 , 脾健 胃和, 腐熟水谷 , 化生气 导滞 , 渗湿和 胃。方用枳实导滞汤合保和丸加减。 滞; 陈皮 、 半夏行气化滞 , 胃降逆 ; 和 枳实、 厚朴理气
治疗小儿拉肚子偏方
治疗小儿拉肚子偏方1、治疗拉肚的常用偏方1.1、荔枝干:荔枝干25g,大枣6枚,水煎服。
荔枝生津健气,散滞去湿寒。
此术可治脾虚泄泻。
1.2、石榴果皮:石榴果皮15g水煎,加红糖适量,1日服2次。
石榴果皮可涩肠止血,杀菌驱虫。
本方专治久泻久痢,肠风下血。
1.3、山药山楂:鲜山楂肉、山药等份,加适量白糖,调匀蒸熟,冷后压薄饼食。
山楂补脾,消积食。
活血破瘀,止泻。
该方能治小儿疳泻和脾虚久泻。
2、治疗拉肚的饮品偏方2.1、赤小豆:赤小豆适量,煮至将熟,加入鹌鹑蛋2枚,再煮熟,吃蛋喝汤。
早晚各服1次。
赤小豆止吐止泻,鹌鹁蛋补益气血,对一些过敏食物引起的腹泻有抑制作用。
2.2、黄牛肉汤:黄牛肉,由姜、盐调味,煮汤适量常服。
黄牛肉补脾胃,疗百损,能治脾虚久泻。
3、治疗拉肚的粥类偏方3.1、鲜马齿苋粥材料:鲜马齿苋5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马齿苋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800~1000毫升,煮成菜粥,适当调味。
可作早晚餐服食。
3.2、莲子生姜粥材料:莲子50克,生姜30克,红糖30克,粳米100克。
做法:莲子、粳米先煮半小时,再放入姜、糖,煮10分钟食用。
3.3、炮姜粥材料:炮姜6克,白术15克,八角茴香、花椒少许,粳米30克。
做法:将炮姜、白术、花椒、八角茴香装在纱布包里,放入锅中加水先煮20分钟,然后下粳米煮粥。
每日1剂,分3次温月艮。
连服1~2周。
1、苹果:味甘酸,性平。
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
用于中气不足,腹泻,便秘等。
苹果是双向的,腹泻,便秘都可调节。
2、荔枝:味甘微酸,性温。
有补脾益肝,养血安神之效。
用于脾虚久泻,胃疼腹痛,呃逆等。
3、石榴:味甘、微酸、涩,性温。
能生津止渴,收涩止泻。
甜石榴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小儿疳积;酸石榴可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石榴皮杀虫、驱虫,治虫积腹痛。
4、桃子:桃子喜湿润,恶干燥。
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可以达到预防便秘和腹泻的目的。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腹泻
用料配方:砂仁10克,猪肚子1000克,花椒、胡椒末、葱白、生姜各适量
操 作:将猪肚洗净,用沸水烫一下,刮去内膜,放入砂锅中加水加花椒、生姜、葱白煮熟后,捞起猪肚晾冷切条,再将原汁烧开下肚条、砂仁、胡椒末、味精等,文火炖煮20分钟即成。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证。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南方冬季亦可发生,且往往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功 效:发表散寒,温中通阳
用 法:趁热服食,每日2次
3)湿热型
表 现: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每日数次或数十次,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有疼痛,食欲不振,肛门灼热,伴湿热之象,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苔黄腻。
治 法:疏风散热
取 穴: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30次;揉耳后高骨30次;揉外劳宫30次
参考方剂:藿香正气散
功效:解表和中 理气化湿
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透,蕴热不退,午后热重等
用料配方:栗子仁与白糖适量
操 作:将栗子仁磨成粉,煮成稀糊,加白糖调匀服食
功 效:养胃健脾
用 法:每日1~2次,连食数日
注:(1)将《正红草止泻软膏》涂抹于患者腹部,顺时针摩腹待药物吸收,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治疗5分钟
(2)将糖液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摊平,稍冷,即用刀划成条,再划成小块即成。
功 效:健脾止泻。 适应久泻、久痢等症。
健脾止泻汤治疗婴幼儿腹泻106例
每 日 1 频 服 , O ~ 1 0 / 。 轻 度 脱 水 和 中 度 脱 水 剂 1 O 5 mL d
化 、 收 、 动 , 高 机 体免 疫 力 , 到抗 病 毒 、 泻 作 吸 蠕 提 起 止
药 为使 。诸药 和用 , 其 中气 、 补 渗其湿 浊 、 行其 气滞 、 恢 复脾 胃受 纳 与健运 之 职 , 诸证 自除 。 则 健脾 止泻 汤通 过
健脾 和 胃、 气养 血 、 中化饮 作 用 , 进 胃肠 正 常 消 益 补 促
芩 4, 连2; g黄 g 湿重 水样 便者 加 车前 子 ( 包 )g 苍术 另 5、
【 图 分 类 号 】 R7 5 7 【 献 标 识 码 】 A 中 2。 文 【 章 编 号 】 1 0 —3 9 2 1 ) 11 6 —1 文 0 07 6 (0 0 1 —4 90
腹泻 是小 儿 常见 病 、 多发 病之 一 , 发病 率 高 , 临床 表现 以腹 胀 、 泻 、 食 为 主 要症 状 , 年 四季均 可发 腹 厌 一 病 , 以夏秋 季 多 见 , 尤 现将 2 0 ~2 0 0 6 0 8年 应 用健 脾 止 泻 汤治疗 1 6例腹 泻 患儿 的相关 情况 总结 如下 。 0 临床 资 料 收 集 2 0 ~ 2 0 0 6 0 8年 在 门诊 腹 泻 病 中 , 儿 年 龄在 2个 月 以上 , 中男 性 7 患 其 8例 , 性 2 女 8
例, 大便 次数 每 日 6 0次不 等 , ~2 大便性 状 为黄 绿色 稀
水 样 , 奶 瓣 、 花 样 、 酸 臭 味 , 病 最 短 4 , 长 者 或 蛋 有 起 h最
中药内外合治婴幼儿腹泻180例临床观察论文
中药内外合治婴幼儿腹泻180例临床观察摘要从2000年开始,采用治疗组以自制吴丁散外敷神阙穴配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婴幼儿腹泻180例,结果治愈150例(83.4%),好转28例(15.6%),未愈2例(1%),总有效率达99%。
对照组以蒙脱石散治疗总有效率93.7%。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医药疗法复方(中药)/临床应用/内服吴丁散/临床应用/外用泄泻一症,在小儿最为多见。
因小儿脾胃虚弱,再加饮食不能自节,过饥过饱,或乳食不当,均能伤害脾胃,致水湿内停,精微不化,合污而下发病。
治疗大法以健脾利湿为主,兼用消积、导滞、温中、涩肠、清热等法。
从2000年开始采用自制吴丁散外敷脐配合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婴幼儿腹泻180例,疗效肯定,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治疗组180例患儿中,男105例,女75例;年龄1~6个月72例,6~12个月50例,1~3岁42例,3岁以上16例。
病史1天~1年余;1天腹泻最多者无数次,最少者3~4次。
对照组60例患儿中,男38例,女22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基础方(七味白术散加减):以藿香、木香、葛根、人参、白术、云苓、白芍、白扁豆、山药、神曲、生麦芽、诃子、乌梅、甘草等组成。
日1剂,每剂水煎2次对匀,分多次口服,3天为1疗程。
吴丁散:以吴茱萸、丁香、五倍子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密封备用,每次取上药3g(6个月内患儿用温水,6个月以上患儿用食醋)调成糊状置于4cm×4cm伤湿止痛膏上,用前以温水洗净脐部及周围皮肤,然后将上药敷于神阙穴上,1次/日,每次敷12小时取下以免敷烂患儿皮肤。
3次为1疗程。
对照组:蒙脱石散常规服用,3天为1疗程。
上药内服外用时,停用其他药物,并根据脱水程度给予补液。
轻度脱水给予口服补液,中度脱水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重度脱水收住院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标准》为疗效评定标准。
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
小儿腹泻各医家治疗心得标签:小儿腹泻中医治疗各医家治疗心得小儿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多见,多发于二岁以内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而总的来说,都与脾胃有关,病变在大肠。
脾为土脏,职司运化,性喜燥恶湿,容易为湿所困而病。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一旦寒温失调,或乳食失调,均能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食合污于大肠而致泄泻。
总之外感之湿为致病之因,而内生之湿邪为脾病之果,内外之湿,乳食之滞,蕴蓄脾胃,是为泄泻病理的基本因素。
标签:小儿腹泻;治疗心得小儿腹泻临床病症多端,在治疗方面,去积消食、导滞攻下、清热利湿、温中祛寒、健脾益气、利水渗湿、涩肠止泻、行气消胀、养阴清热、扶阳固摄,为治疗腹泻十法,而温、清、消、补是临床常用的,临床各医家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运用。
1. 扶本祛邪:泄泻之本在于脾,而小儿之脾常不足,调脾胃为第一要务,即使非脾虚之泻,亦常加入二、三味以扶脾,且病情有一分好转,便追加一分扶脾药。
金绍文1多用白术、茯苓、扁豆、陈皮、木香,史方奇2认为当用党参以治本,为重点,病重者党参量可加大,病甚者可用红参,虚极者可用西洋参。
刘氏3认为健脾补本重用黄芪,认为党参稍腻,白术利水,用量均不宜重,唯独黄芪没有二者缺陷,健脾益气之功著,临床用量多在30克以上,收效著,且无副作用。
其次是祛邪,本病多发于夏秋季,发病以湿热为多见。
因而祛邪分除湿与清热。
史氏2认为,湿因脾虚不运化所内生,热为湿遏积滞所成,故当以除湿为主,清热次之。
秦廉泉4在治疗本病时,主张利湿首选苍术,清热重在黄芩,苍术性味微苦,芳香悦胃,醒脾助运,疏化水湿,故对脾失输化,湿胜则濡泻病作用较好,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适用于湿热泻之偏于热者,用时宜炒熟存性,可增强止泻作用。
2. 湿热清肠略参酸涩:有些医学认为石榴皮、乌梅、诃子、赤石脂等酸涩药有敛邪之碍,凡有兼杂湿热概属禁用。
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40例临床观察
用健 脾利湿法治疗脾虚 型泄泻 4 0例 , 并 与参苓 白术散 治 疗3 9例 、 蒙脱石散治疗 4 2例对 照观察 , 结果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茯苓 l 0 g , 炒 白术 1 0 g , 炙甘草 3 g , 莲子 6 g , 薏苡 仁1 0 g , 全部 1 2 1例 均为我 院儿科 门诊 患儿 , 随 桔梗 6 g , 砂仁 3 g , 山药 1 0 g , 白扁豆 1 0 g , 大枣 1 0 g 。上药
剂, ≥3岁每 日2 / 3剂 , 分 3次 冲服 。
1 . 3 . 3 对照 2组 予蒙脱石散 ( 哈药集 团中药二厂 , 国药 准字 H 2 0 0 9 3 3 7 5 ) , <1 岁每 日l袋 ( 3 g ) , 1 — 2岁每 日 1— 2袋 , > 2岁每 日2— 3袋 , 分 3次 冲服 。
正常 , 异常理化指标恢复 正常 ; 显效 : 治疗 后 , 大便 次数减
1 . 2 病例选择
少至治疗 前 的 1 / 3 , 性状 好 转 , 异 常 理化 指 标 明显 改 善 。 中医脾 虚型泄泻诊 断标准参 照《 中医 有效 : 治疗后 , 大便 次数 减少 至治疗前 的 1 / 2 , 性状 好转 , 异 常理化 指标 有所 改善 ; 无效 : 治疗 后 , 不符合 以上 标准 。
型泄泻儿科临床较为常见 。2 0 1 2一 O 1 —2 O 1 2—1 0, 笔 者采 1 . 3 . 1 治疗组 治 以健脾利湿法 。药物组成 : 人参 1 0 g ,
茯苓 l 0 g , 猪苓 1 0 g , 泽泻 1 0 g , 炒 白术 1 0 g 。上药 均为江 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配方颗粒 , < 3岁每 日 1 / 2剂 , >3岁 t 每日2 / 3剂 , 分 3次冲服。
浅谈小儿腹泻证治
临床上, 幼稚之体, 天失调, 阳不升 , 后 清 运化无权, 致大 每 便稀 薄, 淡不臭, 色 面色苍 白, 疲, 多时轻 时重, 延不愈, 神 病 迁
回阳救逆 之功, 临床运用每每能收到满意效果 。
( 稿 日期 : 2 1 - 3 1 , 辑 :梅 智 胜 ) 收 0— 编 00 6
21 年 1 0 0 2月第 1 卷 第 1 期 7 2
中国 中医药信 息杂 志
・ 9
浅谈 , J 腹泻证 治 I ,L
袁 志毅
( 津 中 医药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 天 天津 3 0 9 ) 0 13 关键 词 : 小 儿腹 泻 ;健 脾 利 湿 ; 中 医疗 法
'
脾 为土 脏 职 司 运 化 , 性 喜 燥 而 恶 湿 , 于 为 湿 所 困而 发 病 , 其 易 所 谓 “ 多 成 五 泻 ”, 之 谓 也 ; 加 之 " J 脏 腑 娇 嫩 , 常 不 足 , 湿 此 J L ' 脾 故 一 旦 寒 热 失 调 , 乳 食 失 节 , 易损 伤 脾 胃 , 脾 胃功 能失 职 , 或 均 使
l 岁 男 孩 , 患 腹 泻 3 多 月 , 投 固涩 之 剂 无 效 , 改 为七 2 罹 个 先 后
昧 白术 散 加 石 榴 皮 、罂 粟 壳 等 药 , 内服 灌 肠 , l周 后痊 愈 。 3 久 泻脾 肾 阳虚 , 予 回阳 救 逆 亟 久 泻 脾 阳 不 振 , 致 肾 阳 不 足 ;肾 阳 不 足 , 门火 衰 , 脾 每 命 则 更乏腐熟水谷之能, 二者 相 互 影 响 , 泄 泻 缠 绵 不 已 。 见 恶 寒 则 证
心理治疗亦是重要的一面。
[]邹 如政 . 尿病 从肝 论治 [] 中 国医 药学报 ,9 8 1 () l—2 . 4 糖 J. 19 ,3 1: 7 3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小宝宝因为年龄的问题,各方面都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不是很高,所以很容易会生病。
腹泻是比较常见的病症了。
那么在治疗方面,有些宝妈偏爱西医,因为西医见效快。
也有宝妈会选中医,因为中医治疗一般没有副作用。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1、揉腹法。
家长可以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
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
医生提醒,一定要逆时针,也就是要逆着肠子的方向揉动。
2、推背法。
方法要领是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
小儿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
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孩子抵抗力。
3、推上七节骨。
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骶骨(尾椎)出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命门(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
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适度。
4、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
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
小儿腹泻会引起发烧吗发烧是临床腹泻说比较常见的症状,引起的原因很多,一般多见于感染引起。
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服用药物治疗,也可以外用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退烧,当然中医推拿也是可以的。
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引起发烧的原因,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推拿治疗,使宝宝身体恢复健康更快些。
以上是对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方法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小编建议大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若前期可以选择中医治疗,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医以调理为主,加以食疗,这个过程会比较长。
所以如果宝宝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建议及时就医。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治法 : 健脾止泻 , 主要采用健脾益气止泻药物 , 以健脾理气
化湿。
方药 : 加味参苓 白术散 , 党参 1 炒 白术 5g茯苓 1 、 0 、 0g
怀 山药 1 - 薏苡仁 1 、 白扁豆 1 、 0g炒 , Og 炒 0g 陈皮 3g砂仁 5g 、 、
乌梅 1 、 0g炙甘草 1 。如见久泻不止 , 0g 加赤石脂 5g以固肠止
3 评 判 标 准
茯苓 1 、 0g黄连 3 、 半夏 5g 陈皮 5g g 、 。如腹痛 较剧 及气胀者 , 用大黄粉 , 以助通便。2 0例。
22 风寒 泻 . 泄 泻清稀 , 甚则 如水样 , 闷食少 , 脘 腹痛 肠 鸣。或兼外感风寒 , 则恶寒 、 发热、 头痛 、 肢体酸痛 , 舌苔 白或 白 腻, 脉濡缓 , 指纹淡红。
深黄而臭 , 或见少许黏液 , 腹部时感疼痛 , 食欲不振 , 肢体倦怠 ,
发热或不发热 , 口渴 , 小便短黄 , 舌苔 黄腻 , 脉滑数 , 指纹紫 。 治法 : 清热利湿 , 主要采用清利药物 , 以解表清热利湿 。
【】 刘耀东 , 1 l 王敬华 , 丽萍 , . 孙 等 浅谈脾 胃与脑 中风 的关系叨. 光明 中
小儿腹泻属 中医学“ 泻” 泄 的范畴 , 是儿科 常见 的消化道疾
病, 以排便次数增多 , 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 , 至泻 出如水样为 甚
泻; 腹痛加木香 5g 理气止 痛 ; 而无夹杂积滞者 , 大便稀或完谷
不化者 , 加干姜 以温 中散寒。2 例 。 8 25 脾肾 阳虚 . 证见久泻 不止 , 食入 即泻 , 质清稀 , 粪 完 谷不化 , 或见脱肛 , 形寒肢 冷 , 面色 白 , 精神萎靡 , 睡时露睛 , 舌 淡苔 白, 脉细弱 , 指纹淡 。 治法 : 温补脾肾 , 固涩止泻 。
腹泻治疗名方系列一参苓白术散
腹泻治疗名方系列一参苓白术散简介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粪便稀薄、次数增多,并伴有腹部不适感。
腹泻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副作用等。
腹泻严重时不仅会造成身体不适,还有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中医药领域,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腹泻的名方,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参苓白术散的用法、作用机理以及注意事项。
参苓白术散的组成参苓白术散由4味中药组成,分别是: 1. 参:具有滋补脾胃,益气和中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2. 苓:能健脾利湿,止泻,对于湿热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3. 白术:具有健脾健胃,益气固表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4. 泽泻:能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对于湿热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使用方法参苓白术散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取适量参苓白术散,一般建议成年人每次服用6克至9克,儿童依年龄适量减量。
2. 参苓白术散可用热水冲服,也可加入温水中搅拌成糊状后服用。
3. 一般情况下,每日服用3次,连续服用3至5天为一个疗程。
4.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可根据需要适当延长疗程。
作用机理参苓白术散通过药物中的成分共同发挥治疗腹泻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如下: 1. 益气健脾:参和白术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
2. 利湿止泻:苓和泽泻具有利湿止泻的作用,能够对湿热腹泻起到治疗作用。
3. 固表止泻:白术具有固表止泻的作用,对于寒泻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事项在使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2.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在使用参苓白术散前应咨询医生意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在服用参苓白术散期间,如果出现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健脾化湿汤治疗小儿腹泻52例
本组 5 2例 均 为 门诊 患儿 。其 中男 2 9例 , 2 女 3 例 ; 龄 9个 月 ~ 年 7岁 ; 程 3 1 病 ~ 0天 。大 便 多为 多样 便 、蛋黄 样 或黄绿 色便 ,患 儿 常伴 有不 同程度 的 呕
下 粪便臭 如败 卵者 加 陈皮 6g焦 三仙 6g 每 日 1 , 、 o 剂 煎 2次匀 分 2次服用 , 泻下 频者 每 4h服药 1次。
3 疗效 观 察
发病 虽可 能是感 寒 、 受暑 、 食 , 伤 但脾 气 不足 、 胃失 脾
节 则是 根本 , 古人 云 :泄泻 之本 , 不 由脾 胃” 因 故 “ 无 。 为 胃为 水 谷之 海 , 主腐 熟 , 主运 化水 谷而 主升 清 , 脾
1 临床 资料
患儿 ,男 , 2岁 4个 月 ,0 3年 4月 1 20 7日初诊 。 患儿 7天前 因食 生冷受 凉致 腹 泻 , 为稀便 , 为 黄 初 后
绿色 水样 便 , 经使用 庆 大霉 素 、 小儿 泻 痢停 及补 液治 疗, 腹泻 次数 未见 减少 。时 下 患儿 肠 鸣漉漉 , 胀不 腹 适 , 泻每天 1 次 , 腹 0余 神疲 乏 力 , 恶心 不 欲 食 , 便 小
脾 胃升清 降浊 功能失 司 。而 致水 谷 不 分并走 大肠 而
泄泻 , 为本 病 的主要 病机 , 因此 治疗 以健脾 益 气扶 助 脾 胃运化 为 主 , 邪利湿 为 辅 。 中白术 、 祛 方 山药 、 子 莲
3 1 疗 效评 定标 准 . 治 愈 : 药 2 泻 次减 少 至 ≤2次/ 大便 用 4 h腹 日,
3 2 治 疗结 果 .
本 组病 例 中 治愈 2 2例 , 4 . 占 23%; 转 2 , 好 5例
小儿疾病-泄泻2
治法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主方 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 山药、莲子肉、扁豆、薏苡仁健脾化湿; 砂仁、桔梗理气和胃。
加减
胃纳呆滞,舌苔腻者,加藿香、苍术、焦 山楂、焦神曲芳香化湿,消食助运;
腹胀不舒加木香、大腹皮理气消胀;
腹部冷痛,四肢欠温,加炮姜、草果温中 散寒,暖脾助运;
4.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 推上七节骨,捏脊,重按肺俞、脾俞、胃 俞、大肠俞。用于脾虚泻。
四、针灸疗法
1.针法: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下 脘,伤食加刺四缝,水样便多加水分。实证 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2 次。
2.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 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用于脾虚 泻、脾肾阳虚泻。
治法 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主方 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 人参大补元气; 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益气养阴, 酸甘化阴; 附子回阳固脱;龙骨、牡蛎潜阳救逆。
加减 泄泻不止,加炮姜、白术以温中扶脾;
土虚木亢,虚风内生者,按慢惊风论治。
[其他疗法]
一、中药成药 1.葛根芩连微丸:每服1~2g ,1日3~ 4次。用于湿热泻。
5.西医治疗 脱水患儿要采用液体疗法。
对于腹泻脱水的预防,及轻度、中度脱水, 可用口服补液盐(WHO ORS),配方为氯化 钠3.5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 糖20g,加温开水1000ml。轻度脱水50~ 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少量频服, 8~12小时将累积损失补足。脱水纠正后维持 补液,将口服补液盐加等量水稀释使用。
治法 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探讨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效果
·113·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未满周岁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1]。
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脱水,酸中毒等并发症,对小儿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2]。
在治疗中使用健脾止泻汤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
本文中选择90例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治疗的小儿腹泻的患儿,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90例在2020年10月到2020年12月治疗的小儿腹泻的患儿,其中实验组:男,女分别为23例,22例,年龄/年龄均值为:6个月到3岁、(1.03±0.52)岁。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2例,23例,年龄/年龄均值为:6个月到4岁、(1.21±0.59)岁。
1.2…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西医治疗,使用思密达(国药准字:H20000690;生产厂家: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通过口服服用。
对于小于1岁的患儿,每天使用1袋,对于1到2岁的患儿,每天使用1到2袋,对于超过2岁的患儿,每天使用2到3袋。
如果患儿的脱水程度比较轻,可以通过口服进行补液治疗。
对于脱水程度较重的患儿,需要通过静脉点滴的方式进行补液看,从而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实验组中使用健脾止泻汤治疗,药方为8克白术,5克甘草,8克党参,12克薏苡仁,10克炒山药,6克炒扁豆,12克茯苓。
对于伴随呕吐的患儿,需要添加5克半夏,3克竹茹。
对于具有湿热的患儿,需要添加3克葛根,3克黄连。
对于腹泻不止的患儿需要添加3克肉豆蔻,3克补骨脂。
将药物用水进行煎熬,每天使用1剂,分两次服用。
两组患儿均进行2周的治疗。
需要对选择患儿进行每天至少2次的大便常规检查,将细菌感染的情况排除。
1.3…观察标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发热缓解时间,大便异常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呕吐缓解时间的情况。
其中症状积分是通过评估患儿的腹胀,腹痛,大便性状,腹泻次数等的情况。
健脾止泻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35例临床观察
健脾止泻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35例临床观察
王晨晔;张伟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09(037)002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小儿脾虚泄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治疗组35例给予中药健脾止泻散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思密达口服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在改善小儿脾虚泄泻相关症状,提高血红蛋白及尿D-木糖排泄率方面均有效,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止泻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王晨晔;张伟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4
【相关文献】
1.健脾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曹改芳
2.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泄泻275例临床观察 [J], 申晓东
3.健脾止泻散对脾虚泄泻小鼠PMΦ吞噬功能、血清LZM含量的影响 [J], 陈玲;
王娜
4.健脾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泄泻108例临床观察 [J], 朱珊;侯江红
5.健脾止泻散对脾虚泄泻小鼠血清胃泌素、尿淀粉酶的含量影响 [J], 郭小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福州 350004
本例由感受寒湿之邪而致,方中藿香、苏叶解表散寒,芳香化湿为主药;苍术、茯苓、薏米、泽泻、车前健脾化湿为辅 ,半夏、厚朴、陈皮理气燥湿为佐,使半,1989年7月26日初诊。腹泻2天,日10余次,状如蛋花样,气味臭秽,伴发热面赤,口渴烦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质红,指纹浮紫,证属湿热腹泻,治宜清热利湿。用胃苓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9g、黄芩6g、黄连3g、苍术6g、川朴花6g、陈皮5g、茯苓5g、泽泻9g、车前草9g、生薏米15g、六一散15g。服2剂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发热退,小便增多。守上方加麦谷芽各9g,继服2剂而愈。
本例感受湿热之邪,下注大肠而泻。方中葛根解肌清热,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质燥,善消肠胃湿热为主药;苍术、茯苓、薏米健脾利湿为辅药;泽泻、车前草、六一散淡渗利湿;川朴花、陈皮苦温理气燥湿为佐使。诸药共奏清利湿热,使湿热分消而腹泻自止。
伤食腹泻
汪某,男,5岁,1989年10月2日初诊。昨晚饮食失慎,今腹泻7~8次,粪便稀溏伴有不消化物,气味酸臭,腹胀疼痛,泻后痛减,嗳气呕吐,不思饮食,舌苔厚浊,脉滑有力,证属伤食腹泻。治宜和中化湿,消食导滞,方取胃苓汤和保和汤加减。苍术6g、厚朴6g、陈皮5g、茯苓15g、泽泻9g、神曲9g、麦谷芽各9g、藿香叶6g、半夏6g、砂仁3g、木香5g、楂肉9g。服2剂而愈。
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腹泻
更新日期:2011-08-11 点击: 林启声
小儿腹泻临床见证往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总不外乎“脾虚湿困”。根据审因论治的原则,治法有温、清、消、补之别。寒湿者宜温中分利;湿热者宜清利;食积者宜消导;脾虚者宜补虚;久泻必升提;滑脱宜固涩。笔者经多年的临床经验体会到不论哪一种证型的泄泻,均可以健脾利湿的胃苓汤为主化裁,辨证加减甚效。以下举典型病案数例以证。
本例由饮食不慎,脾胃受伤,宿食内停所致。方中藿香叶、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泽泻 和中化湿以健脾为主药;神曲、麦谷芽、楂肉导滞为辅药,佐以木香、砂仁以理气、诸药相配合,和中化湿,消食导滞而收功。
脾虚腹泻
林某,男,8个月,1991年9月12日初诊。患儿系人工喂养,腹泻已半年,经抗感染、输液等治疗效不佳。现腹泻日十余次,大便清稀,色淡不臭,食后即泻,纳呆,精神萎靡,面色白 光白,消瘦,毛发干枯,舌淡苔白,指纹淡红。证属脾虚腹泻,治宜健运脾胃,化湿止泻。方取胃苓汤合参苓白术散化裁。西洋参(另炖)3g、苍白术各6g、茯苓15g、山药15g、生薏米15g、白扁豆12g、砂仁3g、陈皮5g、甘草3g。2剂后,腹泻减至日2~3次,稀糊状,精神面色均有改善,胃纳好转。守原法将西洋参改为太子参10g,加鸡内金6g、麦谷芽各9g,又服4剂而泻止。
寒湿腹泻
王某,2岁,1989年4月28日初诊。因受凉而致腹泻1日,泻4~5次,大便清稀如水样,臭气不甚,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肠鸣腹痛,舌苔白滑,指纹浮红紫。证属外感寒湿腹泻,治宜解表散寒、芳香化湿。方取胃苓汤合正气散加减。泔苍术6g、厚朴6g、陈皮5g、茯苓10g、泽泻9g、藿香叶6g、紫苏叶6g、半夏6g、生薏米15g、车前草9g。服2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