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花腰新娘影评-范文模板 (5页)

合集下载

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

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

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
陈丽湘;李娜
【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8)001
【摘要】电影<花腰新娘>充分地展示了花腰彝的民情风俗,文章从影视中传统民俗的体现论述了传统民俗与现代影视之间的矛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传统民俗的发展作出设想.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陈丽湘;李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相关文献】
1.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J], 庞小条
2.宗教视野下花腰彝民俗体育的依附形式与内涵特征 [J], 汪雄;普春旺;吕金江
3.浅论中国影视与民俗的互动关系——以电影《花腰新娘》为例 [J], 李佼佼
4.《花腰新娘》中的民俗再现 [J], 贾玉洁
5.在休闲审美中实现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r——峨山大棚租花腰彝服饰中剪纸和刺绣的传承解析 [J], 刘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c】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doc】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80——服饰艺术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文/庞小条影片花腰新娘对花腰彝服饰作了丰富展示,别致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富有寓意的图案和繁冗的饰品等,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信仰与追求.服饰是解读一个民族的符码.绚丽多彩的花腰彝服饰,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凝聚蕴含着花腰彝族对美的创造和追求.2005年由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曾在电影界掀起一股热潮,也在云南风靡一时.此后,在2009年9月2日至8日的首届亚欧文化艺术节上,《花腰新娘》作为开幕影片被再次搬上银幕.而该片在故事开端便表明它是以云南少数民族花腰彝为背景的——"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从石屏县向北走,车行数十公里之后,就到了风景秀丽的哨;中镇.当地人告诉我们.要了解花腰彝文化,最好的选择是去慕善村.于是.我们就带着梦寐以求的心情踏上了寻找美人之美"的"金竹"之旅.慕善在当地彝语中意为"金竹故"慕善寨"又名"金竹寨".第一次到慕善村的人.留下的最特殊的印象应该就是花腰彝居住的土掌房.远远望去.慕善村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庄重厚实,带着几分神秘.同时我们还看到每户门口都有序地堆放着木柴.摆放极为整齐.看上去就像是实物艺术作品.让你有触摸一下以辨别真假的;中动.当地人说,门前柴火堆放的多少以及是否整齐美观.是判断该户人家是否勤快能干的标志.走进慕善村发现,花腰彝姑娘们大红的衣服仿佛盛开的马缨花,靓丽得让人炫目.一花腰彝服饰概述"花腰源自尼苏,尼苏源自彝族",花腰自称尼苏泼,也有写作聂苏泼"与其他地区彝族自称诺苏,"乃苏,"纳苏相同,花腰是一种别称,主要是对石屏龙武和哨;中一带的尼苏泼女子的称谓——因其全身穿着鲜艳夺目的以红色为主调的花服饰,且婚嫁时女方以"花腰带"为信物故被称为"花腰.花腰彝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花",尤其是女,I'lN饰.以红图1影片中凤美所佩戴的头饰色为主色调,绣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其形似铠甲,是由古代箭服铠甲演遗貌.制作整套花腰彝服饰是一项_}服饰除银饰外其余全靠手工精制币彝服饰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完一生只做一套这样的服装.这也是圭精湛的工艺.整套花腰彝服饰才显花腰彝服饰都是男简文繁男子服饰中花腰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庄人的定情信物.影片《花腰新娘》中要退婚,也恰恰佐证了这一点.花腰的事情.所以凤美阿爹说:丢死人老脸呢."二影片花腰新:花腰彝服饰服饰是一个民族较为显着的特征住在石屏北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式创造了极其丰富和绚丽多彩的民族腰彝女性的服饰风化最具魅力.(一)影片中女主人公凤美的N,f镜头描述1在凤美与阿龙结婚仪服饰艺术——81一影片中凤美所穿的肚兜图4花腰彝女子送给心上人的花腰带摄影者:李珊图5影片中花腰彝族毕摩的服饰.此盛装是花腰彝妇女们亲手刺绣的在喜庆节日穿戴的一有民族特色的艳丽服饰,它由头帕,大襟衫,领褂,缠腰习腰带,肚兜,花边黑裤,绣花鞋等10种配件组成.而花娘穿上这套盛装,既显得俏丽高贵又能突显女性的妖娆服饰看点:头饰.花腰彝的头饰是整个服饰艺术的点睛之所处位置最为醒目突出,因此.制作得也尤为精美别致.帽巾为主体,而帽巾是由一块长8O余厘米,宽约4O厘米的折叠而成,为突出折叠后的立体效果.通常用多层布料缝使其戴在头部可以竖立起来犹如展翅高飞的雄鹰.在帽端,即帽头和帽尾绣有不同的图案帽头正中绣有一朵凤,左右各配4朵小乌花,俗称"八乌朝凤":帽尾部分折叠于头部最高部位,十分显眼,因此,该部分是整个帽子刺主体——先用七色布条从中间分为两半,两边各绣一朵马或牡丹花,周边绣斜形窗格花纹两边皆以五颜六色的刺茂线流苏,绒线球以及银泡装饰.造型夸张有趣.色彩绚丽,同时,花腰彝人喜爱佩戴大银耳环,我们由此可以领略攫彝人独特的审美喜好.如图1.图2.镜头描述2.那晚凤美在明白阿龙家人让自己归家时.便龙打了起来.片中所要表现的凤美是一个野性十足的花腰子,以至于最后把阿龙打伤了,也因此打伤了他的心.所龙把花腰带扔给凤美,说"要退婚".此刻的凤美十分恼怒兜肚拎着领褂便出来了……眼饰看点:兜肚.兜肚上窄下宽形似梯形,布料色彩常为或蓝色.镶配一定量的色彩布条,从上到下绣满刺绣纹样.系有长带子,方便于脖颈穿套,穿戴时兜肚部分从内衣于胸前齐小腹,盖住腹部裤子打折处并露出绣花部分.肚兜上经过图案化处理的马缨花纹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视觉装饰效果,所绣花瓣的形状和色彩都做了简化处理,并采用了对称的构图法,仅仅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干净的色块就表现出了绽放的马缨花那种鲜艳,热烈的感觉.这种处理手法干净利落花瓣的色块与衣襟底色对比强烈.使得马缨花与其他花纹图案层次分开.跳到一个更加显眼的层面上来.也使得整件肚兜更有立体感.如图3.(二)影片中男主人公阿龙的服饰分析镜头描述:片中凤美送给阿龙的定情信物——花腰带.如图4.服饰看点:花腰带.长短视其腰围,带头左配布纽带,右配银环扣.其制作工序较为繁琐,属附加衣饰,功能较强.其用途主要是遮盖系腰的无花部位,为其添姿增色.花腰彝的腰饰通常是由大花腰带和小花腰带组成且以大花腰带为主体.大花腰带是由布条缝成的中空可翻转的扭布长带,颜色多为黑, 白,蓝,绿等色,两端各绣有4O厘米的刺绣图案.这些图案一般是以马缨花,梨片花,石榴花,桃子花等为主,也有部分或全部刺绣几何纹样的.而小花腰带作为腰饰的同时也是花腰彝女子的定情信物,花腰彝姑娘一旦对某小伙子有意便会赠送此物,因此其做工尤为精良通身刺绣有各种图案,在两端接口约10厘米左右钉有银泡.并按照十颗一行的原则.两端各钉五行共1∞颗,以为百年好合.(三)影片中毕摩的服饰分析镜头描述:片中为阿龙和凤美新婚念经祈福的人——毕摩毕摩.彝语音译,俗称呗玛".毕"为"念经"之意,"摩"是"有知识的长者",他是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司.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其文化职能则是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82——服饰艺术图6花腰彝女子的"雄鹰冠"绘制者:美丽花腰——阿龙图7正在舞龙的花腰彝妇女摄影者:陆定福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学,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毕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曰,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他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而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就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笔者在探访中了解到,彝族的毕摩在石屏只有五十多个花腰彝中的毕摩就更少7,并不是每个村子都有其中我所走访的慕善村人就以本村有毕摩而自豪.该村毕摩老人也因此很忙,因为附近较小的一些没有毕摩的村寨遇到节日,庆典,祭祀等活动都会邀请他去诵经祷告,祈福.服饰看点:花腰彝"毕摩"服饰,如图5俗称"宗师法衣".在法帽顶有一个小葫芦(在远古洪荒年代,彝族始祖阿普笃姆兄妹俩为了躲避洪水灾难,骑上了神仙赐予的装有五谷种子的大葫芦.一直随洪水漂移直到被一棵马缨花大树挡住了,才幸免于灾难.从此.葫芦便成了彝族先民崇拜的对象,而马缨花也成为了彝族的族花).葫芦上坐个神人"花腰称其为"图纳,即人与神之间的使者——呗玛",彝族人就是通过他来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帽檐上有六圣人,彝语为除呗色,是"图纳的弟子.六人各有神通."井猛"管地.精通米卜什冲"管天.通晓松毛卜:"吾领西"能预测吉凶.精通鸡骨卜:"玻哲"通晓彝文书理;"呗色"能推算日子:"阿通"懂病理,卜蛋卦.在法衣披风领口处,有象征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十条线同时还象征着十天干.十天干在彝族民间.俗称咒符".彝族也是一个崇拜龙虎的民族.自称"罗罗濮".宗师法衣的长袍左有青龙,右有白虎.这便是彝族"龙虎崇拜的印记.在春耕到来之前,各村各寨都要举行祭龙"仪式,彝语称咪嘎好",祭祀天地,寨神,农神和自然保护神.祈祷神灵保护人畜安康,风调雨顺,获得丰收.毕摩的虎头鞋,鞋面绣虎.鞋头翘起,不但可以镇山.还可以驱邪.花腰彝人认为,虎是山大王.只要猛虎出没万物就得臣服,因此便以虎为图腾.以虎命族名.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花腰彝是一个典型的多神崇拜民族.而花腰彝服饰这流淌于指间的美丽.无处不散发着花腰彝人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三,花腰彝服饰的审美观(一)花腰彝服饰造型别致花腰彝服饰造型结构独特.制作工艺复杂.在造型的设计上十分注重造型与装饰的结合,做到了既满足实用功能又兼顾装饰的审美需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把服饰的造型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语言来使用,而花腰彝的帽巾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造型装饰——帽巾由一块布料折叠而成,在穿戴时可以竖立起来.犹如展翅高飞的雄鹰,所以又称雄鹰冠".如图6,这种仿生的造型本身就极具装饰性,体现出了实用和装饰的有机融合.而在帽巾上以银泡,绒线球,绒线流苏,串珠作为纯装饰,转瞬之际便有清脆的声响和动静相济的韵律之美.(二)花腰彝服饰色彩斑斓一套服饰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色彩,而色彩也是民族服饰的灵魂,它最直接地体现了穿着者的审美观念.一般而言,民族服饰的色彩大多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情感民族认知等因素.花腰彝服饰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用色大胆——红, 绿,黄,白,紫,黑等纯度极高的原色都被大量地应用于服饰之上彝族崇尚黑色.在他们的传统审美观念中,黑色是高贵的象征,所以黑色成了彝族所有支系最为普遍使用的颜色.花腰彝自称"尼苏人.而"尼在彝语中就是黑的意思,苏"则意为活泼.这种对本族群的自我定位体现在花腰彝服饰的色彩上,表现出了对比强烈,明快活泼的特点.花腰彝服饰的色彩以黑色或藏青色等为底色调.以红,蓝,绿,黑,白,青,紫等色为装饰性色彩.其中又以红色为主色基调,强调色彩在色相和明度上的对比.因此.花腰彝服饰在整体的色彩视觉上给人以"鲜艳明快,热烈活泼的感受,这些对比又通过黑色底色来进行调和,在明快热烈中不失庄重典雅.例如.花腰彝妇女的头饰一般是由红,黑,绿颜色的布料做底,然后在其上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上精美绝伦的花纹而服饰也多以红黑两色为主另杂有绿,蓝,白,紫,黄等色.此外花腰彝服饰配色虽习惯用反差较大的对比色和色相明度极亮,纯度极强的暖色,但由于其服饰的底色一般为黑色,藏青色,因而服饰的整体效果虽亮丽却又不失沉稳.显得浓郁而庄重.如图7.花腰彝崇拜红色,源白于他们对火的崇拜红色被他们视为火焰的象征.红色意味着生命之色.同时也象征着彝族人火一般热情而勇敢的民族性格,故而红色被广泛应用在刺绣图案中.在实际操作中,为体现图案的层次和避免大量使用红色而产生视觉疲劳,他们对红色进行了明度,纯度渐变,或间以黄,蓝,绿等色进行了调和.进而丰富了服饰的色彩层次.同时又使服饰上的装饰图案显得更加鲜艳醒目,体现出浓重拙朴的矛盾美.这也就是现代人一直追寻的装饰与自然,天然与雕饰的完美结合.(三)花腰彝服饰图案繁冗花腰彝服饰的装饰图案具有种类繁多,变化丰富和寓意深刻的特点这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整体来说,花腰彝服饰的装饰图案以具体纹样为主,兼有抽象纹样.花腰彝服饰上的每一个图案都记载着花腰彝族人民的生活愿望和神话传说.折射着整个彝族的历史,分支和迁徙的内容.寄托了花腰彝人民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部展示花腰彝族文化史的经典作品.在花腰彝服饰上常用的图案主要有植物纹样,动物纹样,抽象的几何纹样等,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排列,常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等形式存在.在信仰上.彝族具有火崇拜的特点.花腰彝作为生活在高寒山区的彝族支系.也沿袭着这一古老传统,他们对具体的火焰进行一定的抽象变形.在肩峰,下摆,袖口等部位都绣出各种造型的火焰纹.如图8中,在袖口部位刺绣的单独的火焰纹图案就是他们崇拜火的具体反映.花腰彝人有一种很强烈的夸富心态.这种心态反映在服饰上就表现为繁多的饰品表现在图案上就是繁杂的纹样.而每服饰艺术——83一当遇到重大节日.她们总是通过服饰品的繁冗来显示她们的富有.花腰彝服饰图案大多来源于生活,取自于自然.它们是花腰彝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积累中认识世界并和审美意趣相融合的产物.体现出了亲近自然的和谐之美.四,结语服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族群的象征也是各民族文化历史的反映,因而它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从审美观角度对花腰彝服饰进行了解读.从中可以窥见花腰彝服饰独特的审美特色,即造型别致美,色彩绚丽美,图案丰富美,饰物繁冗美,同时还融有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等审美情趣,体现出审美多元化的特点.绚丽多彩的花腰彝服饰.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花腰彝人情感,思想,信仰等审美观的浓缩,凝聚和积淀.蕴含着花腰彝族对美的创造和追求.参考文献【1]邓启耀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l 【2]郭净,段玉明,杨福泉云南少数民族概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3]李朝旺石屏彝族民俗[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4】李朝旺,孔繁武彝族花腰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普梅笑花腰彝服饰的变化[J]河池学院,2007(08)[6】陈劲松花腰彝服饰艺术初探【J】云南艺术学院,2.C9(02)作者简介虎小条,云南艺术学院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所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实习编辑:张沛。

赏影片《花腰新娘》中民俗元素的影视魅力

赏影片《花腰新娘》中民俗元素的影视魅力

赏影片《花腰新娘》中民俗元素的影视魅力作者:刘玉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0期摘要:电影《花腰新娘》再现了云南花腰彝族的古老婚俗和民风民俗,彰显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花腰新娘;民俗;影视作者简介:刘玉芳(1989—),女,湖南益阳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247-01《花腰新娘》这部影片由导演章家瑞执导,主要展演了属于云南彝族尼苏支系一部分的“花腰彝族”的古老婚俗以及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导演镜头聚焦“花腰彝族”这一全世界仅有3万左右的民族,成功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云南花腰彝族原生态的生活民俗嫁接到影片中,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

影片以一对花腰彝青年阿龙和凤美的爱情故事为核心展开叙述,人物个性刻画鲜明,情节波澜起伏,花腰彝族的民风民俗在影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形成了这部影片的独特审美,并成功歌颂了美、爱情和善良等。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便是以少数民族风情为背景支撑,对异文化的拍摄给观众带去视听上的巨大冲击力。

导演对民俗的拿捏把握,深化了这部影片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影视商业化的价值影响下,影片给观众呈现了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这一点难能可贵。

我试图分析影片中民俗元素的运用彰显出的影视魅力。

首先,这部影片对浓郁地域风情的展演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

视觉上,整部影片画面色彩对比强烈,从而凸显出洁净而透明。

我们注意到影片人物穿着独特的民族服饰,“花腰彝”的来历就与其民族服饰有关,因腰间所系艳丽的花腰束,所以被俗称为“花腰彝”。

花腰彝族服饰色彩绚丽,以红色为主色,所绣图案精致美观,服饰给人直接的文化认知感受。

对花腰彝居住生活的独特地理自然环境的展现,整个画面流畅并尽显质感。

镜头带我们俯瞰到一片恬静的田间生活,走近生机盎然的大自然。

这儿的人们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自食其力,乐得其所。

论电影《花腰新娘》中的歌舞艺术

论电影《花腰新娘》中的歌舞艺术

论电影《花腰新娘》中的歌舞艺术作者:岳春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0期[摘要]《花腰新娘》是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歌舞艺术在其中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贯穿始终的12名花腰族女子舞龙,惊心动魄的男子醉舞龙,性感的烟盒舞,MTV式的海菜腔情歌画面,构成影片丰富的观赏性元素。

通过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碰撞、融合,该片获得较高的民族艺术文化品位。

[关键词]民俗风情海菜腔舞龙烟盒舞《花腰新娘》是一部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古老的民风民俗,绮丽的山水风光,以及海菜腔、烟盒舞、花腰彝女子舞龙构成丰富的视听元素,厚实的云南本土文化和新旧事物交锋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这部在2007年荣获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四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特等作品奖的影片有多方面的成功因素。

歌舞艺术元素在其中更显光彩。

笔者喜爱云南民族民间歌舞,在此略谈几点感受。

一、《花腰新娘》的歌舞艺术特征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般离不开载歌载舞的场面,《花腰新娘》(以下简称《花》)也没有脱离这个基本模式。

与《阿诗玛》、《五朵金花》等经典影片相比,《花》牛苷原始、时尚、传统、现代的歌舞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更象一场华丽的民俗风情秀。

花腰彝女子舞龙队排演、海菜腔、烟盒舞和莫阿龙独舞表演充当了情绪衔接之黏合剂或情绪过渡的分水岭,使一些既简单而又有趣的情节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鲜明的文化感受。

虽然整个影片并非以展示歌舞形态为主旨,但是歌舞有力地渲染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内心情感的冲突。

成为影片叙事的重要手段和感染观众的催化剂。

歌舞本来就是特定民族表情达意的载体,采用与故事主题相协调的歌舞形式无疑有助于增强影片的表现力。

二《花腰新娘》的歌舞形态解析《花》剧音乐兼容现代摇滚与传统海菜腔,以MTV式风格赋予海菜腔新的另类元素。

“海菜腔”因云南石屏异龙湖中一种草本水生植物“海菜”而得名,是花腰彝特有的一种民歌对唱形式。

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

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

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在2005年,由新锐导演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让大家再一次注意到了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

影片《花腰新娘》以花腰彝独有的“三年不落夫家”的婚俗为背景,取材于石屏县北部山区哨冲镇内真实的彝族女子舞龙队的故事,片中12个舞龙的花腰女孩大部分来自云南彝族,讲述了热情美丽的凤美姑娘和朴实善良的阿龙之间缠绵J啡侧、跌宕起伏的美好爱情,表现出彝族人民安乐的生活状态以及纯朴的文化心理,呈现了大量的彝族民俗文化。

在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

花腰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花腰并非自称,是他称。

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

影片《花腰新娘》突破了传统民俗电影大多只是一些镜头场景上的点缀或是美化画面的方式,紧紧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花腰彝民俗。

1 彝族民俗在影片中的呈现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俗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而在电影《花腰新娘》中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始终的民俗文化,导演章家瑞以细腻敏锐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彝族百姓的生活画卷。

1.1 物质生活民俗1.1.1 服饰民俗影片以浓烈的民族风情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镜头画面唯美,青山绿水,尤其是画面色彩对比强烈,这和影片中的民族服饰有很大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这块古老、神奇土地上的彝族人民,以手工方式生产和制造了极其丰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其中,要数花腰(聂苏支系)妇女的服饰风格独具。

花腰彝妇女服饰,多以红、黑两色为主,另杂有绿、蓝、白等色。

《花腰新娘》观后感

《花腰新娘》观后感
琐的真实,细水长流的真情,细中见著的欢笑,“癞蛤蟆”的对白,喂杨梅的情趣,阿爸阿妈洗脚的苦心,众人跑一万米的毅力,比起一些无病呻吟来,更打动人
心。电影的镜头也不大讲究精致的美感,它只是很体贴的,把一段段不能说也不便讲的感情交待得明白,省下了很多无谓的台词。导演只是用淳朴的角度,绿得发翠
的颜色展示青春和青春里不大不小的善良与坚持,默默暗恋着阿龙的依玛把绑腿送给了阿龙,小姐妹终于向不喜欢的求爱者say
虽然给人感觉很旧的故事,里面有纯纯的暗恋,有小小的心愿,有同心协力的姐妹,还有真实,不太甜,不太苦,细细琐琐的真实,细水长流的真情,细中见著的欢笑,“癞蛤蟆”的对白,喂杨梅的情趣,阿爸阿妈洗脚的苦心,众人跑一万米的毅力,但是比起一些无病呻吟来,更打动人心。电影的镜头也不大讲究精致的美感,它只是很体贴的,把一段段不能说也不便讲的感情交待得明白,省下了很多无谓的台词。导演只是用淳朴的角度,绿得发翠的颜色展示青春和青春里不大不小的善良与坚持,默默暗恋着阿龙的依玛把绑腿送给了阿龙,小姐妹终于向不喜欢的求爱者说不,哑巴的小七妹也发出了声音,有情人终成眷属,只要有胆量有热情有真情,奇迹总会发生。
在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里,到处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生活。像《花腰新娘》这样质朴感人的民风已经很少很少,每个人都是很真实的活着,很真实的表现自己。偶尔看一部这么清新的电影来冲淡我们现代人对时间、对名、对利的执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另类女子凤美单纯、聪明、倔犟、豪气和略带“野”的性格,突显了她的可爱、纯朴和坚强,从她的敢爱敢恨、敢做敢为,不难看出她对爱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并不断地以她特有的方式向传统的封建习俗发出挑战,她期望她能成功,也期望她的姐妹象她一样去追求自由与幸福,这就是她为什要参加舞龙队的真正原因。他其实很爱她的丈夫阿龙,而且爱的很纯情、很执着、很火热,然而原本很激情、很火热的爱,却被“归家”的这一封建婚俗扼杀在摇蓝里,她恨透了这种封建恶俗,她要抗争,要悍卫自己爱的权力,因此她打破俗规要与阿龙进洞房,她也希望他的丈夫能真正成为一条龙,而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不可明喻的一番苦心(我管它叫爱情故意),往往会让人产生爱的错觉。她敢挑战男权,与男人摔跤,说明在她心里确实存在着龙的精神。

《花腰新娘》中的民俗元素分析(精选合集)

《花腰新娘》中的民俗元素分析(精选合集)

《花腰新娘》中的民俗元素分析(精选合集)第一篇:《花腰新娘》中的民俗元素分析《花腰新娘》中的民俗元素分析民俗是一种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并与人类相始终的古老文化,它集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扩布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而影视是高科技的产物,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声、光、电、化、自动控制等)手段将大众生活与艺术审美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因而,民俗与影视的结合实乃出于必然。

一方面,民俗为影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天地。

另一方面,影视又展示并反映了民俗。

中国电影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有意无意地吸收民俗的养分,如1913年的《难夫难妻》,20世纪20-30年代的《春蚕》、《压岁钱》,建国后到80年代初的《五朵金花》、《茶馆》。

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展示民俗风情的影片,如《青春祭》、《红高粱》、《盗马贼》、《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

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毫无例外也是一部展示民俗的影片。

影片开始便交代其以云南少数民族花腰彝为背景,“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

”“花腰”是这一支系的他称,因妇女的服饰精美大方,色彩艳丽,而且腰间系有精美的花腰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

影片讲述了一对花腰彝青年阿龙和凤美的爱情故事,其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花腰彝民俗。

本文将从社会、物质和精神民俗三方面来展示并加以分析。

社会民俗,又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在影片中主要表现为花腰彝的“不落夫家”婚俗。

影片一开始便介绍:“花腰彝有一个世代风俗:男女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的家,此风俗称之为‘归家’”。

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花腰彝婚礼展现在眼前,婚礼的主持者用彝语唱道:“择个良辰日/结成龙凤配/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后/出入成双对/直至白头老/凤舞随龙飞。

”此后,这一习俗便贯穿始终。

婚礼当天晚上,凤美喝醉了酒,从窗户爬进了阿龙的房间。

《2024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范文

《2024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范文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篇一《花腰新娘》中女性形象建构的多元探析一、引言电影《花腰新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色。

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尤为突出,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坚韧,更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展现了女性在少数民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电影的情节、角色设定、表演等多个角度出发,对《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进行深入分析。

二、电影背景与情节概述《花腰新娘》以我国某一少数民族的婚恋、家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勇敢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故事。

影片以丰富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该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以及女性的生存状态。

三、女性形象建构的多元性1. 柔美与坚韧并存的女性形象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既有柔美的一面,又有坚韧的品质。

她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如女主角在面对家庭和爱情的双重压力时,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2. 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形象电影中不仅塑造了年轻女性的形象,还展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形象。

老年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智慧和经验为家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年女性则在家庭和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她们的勤奋和努力为家庭带来了稳定和幸福。

年轻女性则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她们的活力和激情为家庭和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多元化的角色设定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设定丰富多样,既有贤良淑德的新娘,也有独立自主的女强人。

她们在各自的角色中,都展现了女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这些角色设定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多元化,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多元期待。

四、表演与塑造1. 演员的表演演员在电影中的表演是塑造女性形象的关键。

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女性的柔美、坚韧、智慧等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们的表演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女性的魅力,也让观众对女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 服装与化妆的配合电影中的服装和化妆也是塑造女性形象的重要手段。

《花腰新娘》观后感

《花腰新娘》观后感

《花腰新娘》观后感篇一:观《花腰新娘》有感《花腰新娘》是一部以少数民族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优秀影片,他通过彝族青年阿龙和凤美的带有浪漫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再现了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地域景观,热情的歌颂了那象征着我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不屈不挠、兴旺和谐、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能战胜一切的龙的精神,而龙,有时也用来喻意英雄或成功人仕另类女子凤美单纯、聪明、倔犟、豪气和略带“野”的性格,突显了她的可爱、纯朴和坚强,从她的敢爱敢恨、敢做敢为,不难看出她对爱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并不断地以她特有的方式向传统的封建习俗发出挑战,她期望她能成功,也期望她的姐妹象她一样去追求自由与幸福,这就是她为什要参加舞龙队的真正原因。

他其实很爱她的丈夫阿龙,而且爱的很纯情、很执着、很火热,然而原本很激情、很火热的爱,却被“归家”的这一封建婚俗扼杀在摇蓝里,她恨透了这种封建恶俗,她要抗争,要悍卫自己爱的权力,因此她打破俗规要与阿龙进洞房,她也希望他的丈夫能真正成为一条龙,而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不可明喻的一番苦心(我管它叫爱情故意),往往会让人产生爱的错觉。

她敢挑战男权,与男人摔跤,说明在她心里确实存在着龙的精神。

阿龙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才俊,他朴实、善良、忠诚和谦让,从凤美不愿嫁给阿聪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只不过他出身舞龙世家,肩负着龙的传人这个历史使命,不敢有半点懈怠和私心,更不能有丝毫的损毁,可见龙的形象和龙的精神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其实他也反对“归家”这种封建陋习,在入洞房时他不是说:“三年呀,你可不要跟阿聪跑了”是啊,三年只不定发生什么,他也被这一恶俗打得泄了气,当他感到那象征性的花腰带也保不了他的婚姻时,他把它还给了凤美,给了她自由,也免得日后更被动、更难堪,他舞醉龙就是发泄内心的不甘示弱,他要舞。

浅析民族特色对影片《花腰新娘》的影响

浅析民族特色对影片《花腰新娘》的影响

浅析民族特色对影片《花腰新娘》的影响作者:李啉汎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摘要】如今民族元素在电影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中国电影艺术正面临一个新兴的发展开端,影片《花腰新娘》里无论服饰的斑斓、音乐的美妙、风景的秀丽、情节的紧凑、还是女性意识的张扬或是对自由的不懈追求,里面都注入了民族文化的元素,民族特色越显重要。

【关键词】《花腰新娘》;民族特色;电影创作一、花腰新娘中的民族特色(一)歌舞在影片中的运用影片中运用了花腰彝独特的歌曲形式———海菜腔。

由海菜腔而演绎的MTV式片头片尾,富有动感的烟盒舞于片中的穿插以及贯穿始终的女子舞龙都构成了该片在视听语言上的强烈冲击力。

形成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模式,两者的结合势必会碰撞出新的火花,赋予了影片新的另类元素,新的海菜腔也会随之流行起来,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时尚。

这能算是土与洋的结合。

“烟盒舞”是彝族青年男女表达性爱的一种舞蹈。

石屏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著名的技巧动作有”仙人搭桥“、”蚂蚁搬家“、”倒挂金钩“等②。

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动作流畅潇洒,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传播范围遍及城乡,现已发展成为集歌、舞、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艺术。

但是影片中的烟盒舞却有别于传统的舞蹈,这里的烟盒舞在影片中更加眩目,极富性感和美感。

(二)服饰在影片中的运用影片中所有演员的服饰都是叮当环佩,色彩艳丽,没有时髦的奇装异服,构建了影片的真实性。

妇女服饰多彩多姿,既有大襟右衽长衫,也有中长衣和短装,普遍着长裤,衣罩外套坎肩,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多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片中以绒线为主);服饰色调极浓,并贯用配套的对比色,鲜艳夺目,装饰性很强;图案以自然纹形为多几何纹次之。

男子服饰与其他地方相差不大,都是黑底绣花,盘扣的褂子,裤子多以宽松的大脚裤(裤脚绣花)为主。

根据少数民族习惯,越年轻的(没结婚)人穿着色彩就越显艳丽,片中凤美、小七妹等人的穿着就相对阿龙母亲要鲜艳许多,红色更能引起人的注意,也是性格开朗、激情的象征。

电影《花腰新娘》真实幕后

电影《花腰新娘》真实幕后

电影《花腰新娘》真实幕后第一篇:电影《花腰新娘》真实幕后电影《花腰新娘》真实幕后电影《花腰新娘》真实幕后2004年5月10日至7月5 日,在石屏县拍摄了国庆献礼重点影片《花腰新娘》。

该影片以哨冲花腰女子舞龙队为素材,反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习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

在上海、北京、昆明等地公映以来,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我是一名在石屏县城工作的业余作者和摄影爱好者,从小就受家乡彝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彝族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业余时间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电影拍摄初期,石屏县文联的领导将我介绍给电影?9芨缬熬缱椋形叶缘缬芭纳愎ぷ鞫喔柚С趾桶镏8钡佳莺头吧杓剖Χ晕宜担ㄑ突槔袷歉糜捌钪匾囊怀∠罚M夷芴峁┯泄鼗ㄑ突槔穹矫娴淖柿弦怨┡纳悴慰肌N易魑幻妥逋糜捌ㄑ桶嵘弦唬源死葱妥逦幕┐蠡ㄑ偷闹龋馐俏颐敲蚊乱郧蟮南彩隆N伊⒓凑依唇改晡以诒戏⒈砉挠泄匾妥逦幕矫娴奈恼伦鞑慰迹垢闲戳恕妒烈妥寤ㄑ说幕樗住罚ㄔ?400个字)和50余张婚俗图片提交给剧组, 为花腰彝婚礼和新娘归家两场戏的拍摄提供了参考依据。

同时,向剧组建议,石%厍⑿屑懒疃扔幸荒暌淮蔚摹斑涓藓媒凇保钟惺暌淮巫盥≈氐囊约漓胪继谝鞘胶透栉璞硌菸鞯摹暗屡嗪媒凇薄OM谟捌心芄环从臣懒疃氖⒖觥A硗猓×堪选把毯形琛薄ⅰ昂2饲弧焙汀盎ㄑ栉琛钡染哂惺恋胤矫褡逄厣哪谌荽┎褰ァT谘≡裢饩笆保×吭谑领届欢嘧说淖匀环绻夂腿宋木肮鄣嘏纳恪M保一菇泄丶懒疃突ㄑ栉璺矫娴奈淖植牧虾屯计峁└缱椤?br />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的诞生,除了主创班底和演员阵容以外,主题歌及插曲也是一个关键。

6月19日,红河州文联主席、影片编剧孟家宗和曾夺得中国“民歌王”桂冠的红河州歌舞团彝族青年歌手李怀秀,邀请我到石屏石峰宾馆,一同创作主题歌及插曲。

我们一边作歌词,一边翻译成彝语,一边试唱,用优美动听的石屏“海菜腔”和“花腰歌谣”演唱的形式,把电影故事情节用片头和片尾两首主题歌及三首插曲来概括。

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作者: 庞小条
作者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美与时代:创意(上)
页码: 80-8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2期
主题词:�花腰新娘》 花腰彝 服饰 影片 解读 审美观 民族文化 美的创造
摘要:影片《花腰新娘》对花腰彝服饰作了丰富展示,别致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富有寓意的图案和繁冗的饰品等,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信仰与追求。

服饰是解读一个民族的符码。

绚丽多彩的花腰彝服饰,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凝聚蕴含着花腰彝族对美的创造和追求。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赵菁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9)5
【摘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集中呈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样貌与文化表征,女性形象作为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

在新世纪多元文化杂糅的
大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以“花腰新娘”为代表建构起来的女性形象成了一
种隐喻的象征,作为“她者”的少数民族之“底层”,接受时代召唤、迎合视觉消费、浓缩民族文化、书写“族群记忆”、承载多重“凝视”、表达个体意识,在多重文
化权力场域的博弈中,在抵抗与“失语”的鲜明对照下,形成了形象塑造与结局反差,并引人深思。

【总页数】6页(P81-86)
【作者】赵菁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新世纪两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观念的思考——从《花腰新娘》到《赛德克·巴莱》
2.想象性叙事:被强化的和被弱化的——再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花腰新娘》
3.中国抗战题材电影女性形象的框架研究——以1962-2016年获"百花奖"抗
战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4.浅谈少数民族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以电影《花腰新娘》为例5.民族文化的想象与再生产——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与《寻找刘三姐》的文化诉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想象性叙事:被强化的和被弱化的——再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花腰新娘》

想象性叙事:被强化的和被弱化的——再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花腰新娘》

想象性叙事:被强化的和被弱化的——再评少数民族题材影
片《花腰新娘》
马武宏
【期刊名称】《采写编》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电影是叙事的艺术,叙事可以是叙述虚构的事,也可以叙述实在的事.电影在采用叙事艺术手段时,不管是叙述虚构的事还是叙述实在的事都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叙述,通过声画等语言符号叙事必然有其选择,这种选择本身就意味着叙事会是想象性的,虚构的事和想象的事都存在被强化和被弱化的可能.民族影片《花腰新娘》整个叙述就是这样一种想象性的叙事.
【总页数】2页(P147-148)
【作者】马武宏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J], 庞小条
2."十七年"长影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叙事模式 [J], 李克
3.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 [J], 陈丽湘;李娜
4.新世纪两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观念的思考——从《花腰新娘》到《赛德克·巴莱》 [J], 王跃
5.民族文化的想象与再生产——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与《寻找刘三姐》的文化诉求 [J], 史修永;张慧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用电影展现和保存民俗事象的利弊

试论用电影展现和保存民俗事象的利弊

试论用电影展现和保存民俗事象的利弊[摘要]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兴起,一批展现和保存包括“非遗”在内的民俗事象的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以独特的东方文化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从《花腰新娘》和《雪花秘扇》来看,用电影艺术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民俗事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应该受到鼓励的,这体现了电影创作者对保存民族文化的高度责任感。

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于对民俗事象的处理方法上,电影创作者也应该有端正的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 电影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0.005一、用电影展现和保存民俗事象的趋势其实,中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民俗有着不解之缘。

从1913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短片《难夫难妻》以潮州的买卖婚俗为题材,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大批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为代表的导演所拍出的如《黄土地》、《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千里走单骑》、《霸王别姬》等电影纷纷以民俗事象为元素,直到今天仍然方兴未艾。

这些展现古老东方民俗文化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在西方观众中大受欢迎。

有学者认为,这个趋势不是偶然的,而“是世界性的原始主义文化思潮的滥觞和发展”。

[1] 跨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兴起,国家不但非常重视其保护工作,还提倡以新的思维和方式来进行保护。

在2005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就特别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2]在这样的趋势下,结合“非遗”元素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如展现京剧文化的《梅兰芳》、展现昆曲文化的新版《红楼梦》、展现舞龙文化的《花腰新娘》和展现哭嫁和女书文化的《雪花秘扇》等等。

下面,笔者就尝试以《花腰新娘》和《雪花秘扇》这两部电影为例,从电影叙事中抽取出几个民俗事象略加分析,探讨其处理手法及利弊。

《花腰新娘》张静初,韩国受追捧

《花腰新娘》张静初,韩国受追捧

《花腰新娘》张静初,韩国受追捧
佚名
【期刊名称】《南腔北调:上半月》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lt;正&gt; 受韩国希杰电影公司邀请,电影《花腰新娘》导演章家瑞和主演张静初于去年11月9日参加了该电影公司的在韩国首尔的首映。

刚刚获得美国《时代周刊》亚洲英雄称号的张静初受到了韩国媒体的追捧,韩国的媒体将张静初称为继章子怡之后成功进入韩国电影市场的中国女演员。

刚结束在韩国上映的《七剑》使得张静初成为韩国家喻户晓的中国电影明星。

在《花腰新娘》中,导演章家瑞尝试用后现代的影像来诠释东方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话题,绚丽的民族服装和女子舞龙的五
【总页数】1页(P63-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
【相关文献】
1.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J], 庞小条
2.从《花腰新娘》看花腰彝的民俗 [J], 陈丽湘;李娜
3.无人机飞控师,成2018年韩国受追捧职业 [J], 王洋
4.全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电影生态的传承与发展——以《花腰新娘》为例 [J], 陈蕙;崔颖
5.少数民族影视的符号传播与发展研究——以《花腰新娘》为例 [J], 肖陪;苏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2019-花腰新娘观后感-word范文模板 (4页)

2018-2019-花腰新娘观后感-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花腰新娘观后感【导语】《花腰新娘》是一部以少数民族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优秀影片,他通过彝族青年阿龙和凤美的带有浪漫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再现了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地域景观,以下关于花腰新娘观后感,希望您驻足阅读!【篇一】花腰新娘观后感在美丽富饶的云南,喀斯特地貌上如梯田般排列着的一个个小小的湖泊便称作海子。

《花腰新娘》的故事就发生在之一个个的海子间——彝族姑娘凤美嫁给舞龙高手阿龙的当晚,因破坏古老族规令阿龙很没面子,不久,凤美想方设法混进阿龙的舞龙队当起龙头,因积极改革舞龙模式将阿龙颜面扫尽,而凤美当着自己的面与暗恋她的啤酒厂小老板阿聪眉来眼去”,则将阿龙的坏情绪推到高潮,忍无可忍之下,他按风俗与凤美退婚,此举令他失去舞龙队姑娘们的尊重。

事后,阿龙追悔莫及,为发泄心中郁闷,他于醉酒后跳上屋顶舞起惊人心魄的醉舞龙,众人惊叹不已之际,凤美也对他有了重新认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在剧情上,这部电影的确没有什么创新出奇之处,这也就是为什么豆瓣上这部电影的评分不算太高。

不过我个人喜欢这部《花腰新娘》主要是在于秀美的山水、朴实的民风、原生态的配乐还有演员出色的演技。

云南一直是中外游客钟情的旅游胜地,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它的灵秀神韵。

一部《花腰新娘》则尽情的展现了云南红河石屏地区的奇美山水。

不论是电影中阿龙和凤美嬉戏的那条小河,还是最后他们纵身跳入的小水塘还有凤美总是抬头遥望的天空都让人印象深刻。

那种清清得澄澈,那种绿绿得生动,那种蓝蓝得纯净。

整部电影在色彩的运用上让人物服装的鲜红亮丽与自然风景的青翠欲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虽然红绿本是对比色,但是恰到好处的运用则能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有人说《花腰新娘》这部电影更像是一场民俗风情秀,这话一点不假。

电影中所呈现的花腰彝族人的生活习俗与状态让人感受到他们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花腰新娘影评
篇一:花腰新娘观后感
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

花腰彝有一个世代风俗:男女成
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家,此风俗称之
为“归家”。

《花腰新娘》这部影片以“舞龙”为明线,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
化为暗线,向观众展现了民族气息浓郁的动人情节,也可以清晰的看出“归家”这一世代风俗瓦解的过程。

这是一部“爱、自由、美”三位一体,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影片。

电(来自: )影以云南秀美的山水开场,山谷里回响的原生态民歌以及行走于山
水之间的彝族马帮带我们走进云南花腰彝的别样世界。

女主角凤美爬树摘果的
镜头刻画了一个野蛮女孩的形象,这一鲜明的个性特点始终贯穿在影片之中,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童年时代的她胆大淘气,长大后的她依旧俏皮活泼。

影片
画面有三次色调的转换。

开头的灰色调,给人古老悠远之感,更真实的表现出
故事的发展。

随着凤美浮出湖面的灿烂一笑,画面质感瞬间富于色彩,给人耳
目一新的感觉。

待到展现彝寨在“迎新世纪舞龙大赛”荣获金奖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是又一次转换为灰色调。

结尾处再一次转换为彩色色调,一幅山、水、人
相得益彰的唯美画面让我们对彝乡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凤美与阿龙的彝族传统婚礼与如今的西洋婚礼形成鲜明的对比,少数民族风俗
与服饰为我们献上了一场民族风情浓郁的视觉盛宴。

原生态的彝族婚誓歌曲道
出彝家的世代婚俗: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时,出入成双对,直
到白头佬……“归家”的传统和彝乡年轻人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呈现
此消彼长的状态。

新婚之夜,阿龙不甚酒力,乡亲们的嘲笑伤了凤美的自尊,
她举起酒杯,豪饮一番,这再一次加深
了观众对凤美豪迈果敢的印象。

因为醉酒,凤美爬进了新房。

后一天早晨,当
家里人看到新婚夫妇甜美酣睡时,都气急败坏,觉得非常丢脸。

这是“归家”
传统第一次遭到破坏。

村里的“有钱人”阿聪给新婚夫妻送上了一台二十九寸的大彩电,乡亲们都觉
着稀奇。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喜剧片,火塘静静地燃烧着,三世同堂的彝
家此刻正享受着彩电带来的欢乐。

然而,阿龙的心情却是复杂的。

他拔掉了天线,阿爹对他说了一番气话之后,阿龙决定外出打工挣钱。

父母望子成龙,阿
龙希望自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舞龙是村里的头等大事,而阿龙又出生于舞
龙世家,于是村长进城把阿龙请回了村。

就这样,阿龙回乡任了女子舞龙队的
教练。

凤美决定加入舞龙队,这时,“归家”的传统让阿龙无比困扰。

最后,
阿龙在没有经过家人和村长的同意下选择凤美加入龙队。

这时“归家”传统第
二次深受重创。

凤美的行为与彝寨风俗格格不入,寨子里闲话疯传,家里人觉得丢尽了颜面;阿玉对父母指定的婚姻非常反感,比起钱与势,她渴望追求自
由的爱情;小七妹更是不想“归家”,她用粉笔字道出内心对这一传统的不满;儿媳妇虽恪守家规,心中却满是怨言……彝家有个规矩:男人不向女人低头。

然而阿爹和村长放下面子,请凤美回舞龙队。

这一举措预示着“归家”传统的
进一步瓦解。

《花腰新娘》也是一部体现“真、善、美”的影片。

彝乡人勤劳善良的朴实本
质打动着每一个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更是直击我们心灵深处。

小七妹与
舞龙姐妹们有着的质朴友谊;阿聪和依玛对爱情的舍弃体
现出彝乡人纯真的性情……影片的这些细节片段充满了“真、善、美”的审美
体验。

另外,电影采用云南方言,这使影片更加真实化、生活化。

在训练中,阿龙说
了一番话:“我们的瓜果为什么又大又甜,水牛为什么累到老,庄稼为什么长
得这么好,这都是神龙保佑的缘故……”一方面体现了彝乡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同时也从侧面透出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以及民间传说的神奇魅力。

同时,影片
从最真实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出发,呈现给观众视听的全新感受。

总之,电影独具特色的彝家风情,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由浅入深的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彝家故事。

最后,天边出现的那朵酷似龙头的云,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与意犹未尽之感,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篇二:花腰新娘影评
《花腰新娘》影评
广告0842班张宇清47
花腰彝是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主要聚居在云南红河州石屏县的北部山区龙武、哨冲两乡镇,他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民俗丰富多彩。

《花腰新娘》这部电影的拍摄紧紧贴近花腰彝的生活,打破了传统民俗电影大多只是在
场景上点缀或画面美化的创作方式,更深入真实的反映了花腰彝多彩的民俗风情。

《花腰新娘》的故事就发生在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云南,云南的山水是清
绿的,剧情故事是清爽的,电影的背景是清澈的,而印小天的帅气是清朗的,
张静初的气质是清秀的。

影片中青山绿水间的花腰彝多是一些俊男美女,风姿绰约,身着艳丽花俏的盛装,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美妙动人的
“海菜腔” 贯穿于整个电影当中,美丽煽情的烟盒舞也给我们展示了花腰彝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