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第三单元9、《巨人的花园》一、教材分析: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特点。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
文章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开心,花园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然而当巨人回来时,勃然大怒,赶走了孩子,砌起了围墙,花园被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从此花不开,鸟不语;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游戏时,花园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驱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二、学情分析现在四年级学生大多数生活条件比较好,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性格较为自私,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对他们有所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五、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六、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师: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还有坚强执著的丑小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感受童话的魅力吧!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神话、寓言等文学形式;–掌握《神话中的动物》、《狐狸和葡萄》、《灰姑娘》等课文的内容;–学习运用包括引号、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进行语句的标点;–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辞藻方式进行表达。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神话、寓言等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能够运用标点符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语句意思;–能够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丰富语言表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神话、寓言等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的意识;–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 神话故事《神话中的动物》 2. 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 3. 知名童话故事《灰姑娘》三、教学重点•理解神话、寓言等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学会运用标点符号进行语句的标点;•掌握比喻、拟人等辞藻方式的运用。
四、教学计划第一课时:神话中的动物1. 教学目标•学习神话故事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课文内容和理解关键词语;•学会运用引号标点符号进行语句的标点。
2.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概念讲解:介绍神话故事的特点和结构。
•听读课文:朗读《神话中的动物》并进行理解、记忆和讨论。
•标点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标出课文中的引号,并解释引号的作用。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神话故事的意义和启示。
•总结:复习课文内容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第二课时:狐狸和葡萄1. 教学目标•学习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课文内容和理解关键词语;•学会运用感叹号和问号进行语句的标点。
2.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概念讲解: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结构。
•听读课文:朗读《狐狸和葡萄》并进行理解、记忆和讨论。
•标点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标出课文中的感叹号和问号,并解释标点的作用。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结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了解“段”,掌握分段的基本形式及意义。
2.通过诵读本单元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文学情感。
3.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了解叙事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分段的基本形式及意义。
2.难点:理解叙事文的特点,辨析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草的朋友》2.教学课件3.教学资料4.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同学们早上好,请大家起身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准备好开始我们的课程。
二、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看课文《小草的朋友》的插图,让学生就图片展开联想。
三、学习新课1.让学生跟读课文,领略文中情感。
四、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二、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思考:何为段,段的作用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1.教师讲解段的概念,分段的方式。
四、课堂练习1.布置学生小组任务,让学生形成段落。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学生展示自己小组完成的段落,分享学习成果。
二、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新文本,理解文本整体结构。
三、学习新课1.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文章分段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是部分学生在理解段落关系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巩固中提高。
以上是本单元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丰富的课堂互动促进学生识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丰富的课堂互动促进学生识字。
一、影响学生识字认知的因素想要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需要了解影响学生识字认知的因素,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识字认知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三个:1.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活动以及环境差异都不同,这也是造成学生识字认知能力有所差异的原因之一。
2.词汇量学生的词汇量是影响其识字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识字速度和准确率就越高。
3.语言环境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对其识字认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即使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未得到重视的孩子,如果他所在的学校和班级能够给与充足的语言环境,那么也有可能达到较高的识字认知水平。
因此,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创设良整的识字认知氛围对于识字认知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二、游戏化课堂互动的作用针对上述的识字认知因素,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来设计游戏化课堂互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教学内容设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实现课堂互动的前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心理特征等方面来编排教学内容,使其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进行句子分析教学时,可以设计“句子找宝”游戏,表现出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使用奖励和惩罚机制作为激励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授课方式除了教学内容的设计,授课方式也是影响课堂互动的核心因素。
游戏化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以“识字达人”为主题,让学生猜字、造词等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让课堂的互动更加丰富。
三、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策略在游戏化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非常重要。
只有适当的互动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参与互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识字认知水平的提高。
1.积极指导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并布置任务给学生,以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习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会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教学内容1. 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句子分析和构建练习。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入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操练:通过个别操练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4. 练习:设计各类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澄清重点难点。
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教学安排本单元共计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导入和讲授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 第二课时:讲授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 第三课时:操练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和课堂总结。
参考资料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相关语文教学参考书籍。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的简要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设计每节课的详细教案和教学活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和《我要的是葫芦》。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观察与思考”的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汇,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理解,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教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把握,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此环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扩展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一、教学内容1.1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包括《麻雀》、《爬天都峰》、《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自然风光,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和口语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课前预让学生预课文,查阅生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做好准备。
4.2 课堂导入通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词:让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注意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分析课文:解读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 课堂练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完成练:让学生完成课后练,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感。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模仿朗读。
3.识字能力:认识生字“乐园”,掌握字音、字形,能正确书写。
4.语言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习惯。
5.情感态度:学会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美丽的事物,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享受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
3.认识生字“乐园”,准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能够表达自己对于乐园的想法和情感。
2.能正确用书面语言表达个人看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朗读材料。
二、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谈论有关乐园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兴趣。
三、学习新课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生模仿老师跟读。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乐园”,解释字义,学生书写新字。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乐园给大家带来的感受,鼓励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相互交流课文中有趣的情节,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2.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在家写一篇有关乐园的作文,表达个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感受与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语文园地三”这一课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观点,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请老师们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感受语文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围绕“人与自然”。
内容包括了《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蝙蝠和雷达》三篇课文,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环节。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自然的多样性,探索生物的奥秘,并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并运用新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词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等课文中出现的专业词汇。
2. 文本解析:《蝙蝠和雷达》一文,需要学生理解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3. 写作表达: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 实物展示:爬山虎、蝙蝠等模型或图片。
- 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重点内容和感想。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 朗读《大自然的语言》,讨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语言的表现力。
- 观察《爬山虎的脚》,学习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 探讨《蝙蝠和雷达》中的科学原理,理解仿生学的应用。
3. 实践与讨论: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记录自然现象,并分享观察心得。
4.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每篇课文的主题、关键词汇和主要观点,以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强化记忆和理解。
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身边的自然现象。
-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个自然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一课时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一、课时内容及目标本课时主要围绕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展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 - 能够理解习作的概念与作用; - 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习作情境; -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的撰写。
二、教学准备1.课堂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篇等;2.课堂辅助工具:音响设备、投影仪等;3.学生学习资料:学生《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作业本等。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出习作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习作的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习作的定义、作用,让学生理解何为习作以及写作的意义。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习作的理解,并提出关于习作的问题。
4. 习作技巧讲解(10分钟)•讲解习作的写作技巧,包括情节设置、人物设定、语言运用等方面。
5. 撰写习作(3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撰写一篇习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展示与点评(15分钟)•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四、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习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习作的要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一篇以学校为背景的习作,要求符合习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和展示。
以上就是本次《习作》教学设计一课时的内容,希朿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 )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1.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2.分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意思。
11 蟋蟀的住宅课题:蟋蟀的住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蟋、蟀、宅” 等 12 个生字,会写“宅、临、选” 等14 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 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的单词和句子,体验用拟人、生动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描述。
教学重点1 .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具体的事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 . 多媒体课件2. 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资料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一课时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日常交际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如如何问候他人、如何介绍自己、如何表达需求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参与日常交际,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他们在交际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际技巧不够熟练、交际话题不广泛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口语进行交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常交际中的一些基本技巧。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交际中更加自信。
3.培养学生的交际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交际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日常交际中的一些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交际技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际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道具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各种交际情境和游戏活动。
3.准备好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道具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谈论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日常交际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如问候、介绍、表达需求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交际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交际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交际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何运用这些技巧?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际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多应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二、单元主题与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江南水乡”,选取了《江南》、《江畔独步寻花》、《渔歌子》和《桂花雨》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单元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2.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情感,激发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四、单元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讲解法: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练习法: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单元教学进度:本单元共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江南》(2课时)第二课时:《江畔独步寻花》(1课时)第三课时:《渔歌子》(1课时)第四课时:《桂花雨》(1课时)第五课时: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1课时)第六课时:作文讲评——评选优秀游记(1课时)第七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第八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1课时)七、单元反思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激发他们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发现语文,发现自我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发现语文,发现自我。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样的语言活动,使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得到启示,掌握发现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希望能够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分析孩子在学习语文方面的心理特点。
2.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的自觉性。
3.教导孩子掌握发现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理解语言的意义,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本单元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法:1.指导法:老师在教学中详细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2.讨论法:通过班级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课文中的问题和疑惑,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体验法: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通过观察文化活动中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来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处。
四、教学内容1.发现语文(1)教师通过教授基本语文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和固定搭配等。
(2)通过诵读、朗读等语言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美丽。
(3)教师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运用技巧,如比喻、夸张等,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2.发现自我(1)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2)通过班级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的过程,促进自我认识和成长。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语言组合和表达方式,开拓视野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估1.定期考试:定期对学生进行语文考试,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并将考试结果及时传达给学生和家长,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改进。
2.平时评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和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三篇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练习册1号2号2,3,4题,3号4号1,2题
家庭作业:学习与评价
作业反馈
课后反思:
2. 五千零六十万写作( ),它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二、比大小。
492400883 492883440
493004883 492883440
【达标检】
教材44页、45页1、2、3题。
【拓展训练】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980000000 504000000
258000000 207950000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十、万、百、千万、亿
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多位数的读法写法
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近似数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练习册综合训练练习(2)2号,3号,4号1,2,3题。1号1,2,4题
家庭作业:学习与评价(第三单元第六课时)
作业反馈
课后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二
课时
第七课时
2.周角:当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后与另一条边重合时,这时的角就是周角。
3.1周角=2平角=4直角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巩固提升】
一、填空。
1.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 )与( )的重合,( )与( )的重合。
2.∠1与∠2的和是126°,∠1=71°,∠2=( )。
二、判断。
学习难点:大数的改写以及比较方法。
落 实 目 标
自主调整
【温故知新】
1.体会大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比较、改写。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四篇)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四篇)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能力,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涉及到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展示两盘水果,一盘有3个苹果,另一盘有2个苹果,问两盘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例如,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几道题目。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3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3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3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听、说、读、写long hair , shorthair ,thin,strong,quiet,friend.2.能根据图片谈论动物或人物的形象,能自由的介绍自己的朋友长相教学重点:1.句型:who’s he/she? who’s your best friend?2.词汇:long hair , shorthair ,thin,strong,quiet,friend.教学难点:1.发音:friends, thin2.名词复数的使用教具准备: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3,let’s learn/a]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3.画有猴子、兔子、长颈鹿、梅花鹿的图片4.amy, chen jie, sarah, mr black的面具或头饰教学过程:step1: warm-up/revision1.唱英语歌曲《head , shoulders , knees and toes》2.猜谜语。
教师说,学生猜。
it’s so big. it has a long nose and a short tail. what is it?(an elephant)it’s small. it has two long ears. what is it? ( a rabbit)3.教师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说:the monkey has a long tail. the rabbit has a short tail.教师再出示长颈鹿和梅花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it’s tall. it’s short.4.复习单词big, small, long, short, tall, 并说出中文意思。
step2:(presentation)1.教师出示chen jie的面具,问:who is she? 学生回答:chen jie。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能够初步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与生动性。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难点: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心感知小动物的生活情景。
3.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复印课文、准备小动物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相关小动物的图片或道具展示。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小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出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呈现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解释生词和词语。
3.初步理解:提问学生: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小动物是如何生活的?4.合作探究: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心目中的可爱小动物,并分享理由。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让部分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可爱小动物以及理由。
2.读懂课文:再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加深理解,讨论感悟。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自由写一段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
4.总结反思:让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出改进建议。
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课文内容也较容易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能力不足,后续需要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中引入了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环节,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下一步可以加入小组合作写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总体来看,本次教学设计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但在写作环节的指导上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希朴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内容包括古诗、现代文、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个板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学形式,培养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学习古诗的韵律、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习现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5.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
2. 分析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学会仿写。
3.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4. 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基本教学用具。
2. 相关的古诗、现代文、习作等资料。
3. 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所需的道具或图片。
4. 综合性学习所需的材料或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回顾已学的古诗、现代文等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提问导入:针对本单元的主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3.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感。
2. 分析现代文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仿写。
3. 讲解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交流能力。
4. 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堂实践1. 学生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
2.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分组讨论,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1课时)单元三课时第1课时课题口算乘法(例1)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3 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图片、题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例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6×3=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方法一:想10×3=60,3×6=18 ,30+18=48,所以16×3=48方法二:16×3--------48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10×30+6×30=480160×3想100×3=300,3×60=180 ,300+180=408,所以160×3=480因为16×3=48,所以160×3=480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练一练:18×4= 24×3= 25×2= 14×6=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练习:130×5= 2×380= 150×6=7×13= 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独立完成,反馈结果独立完成后汇报)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总结,师强调)教后反思单元三课时第2课时课题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目标1 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
2 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具学具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口算的方法?其他同学补充说明,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就对乘法口算进行一些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一)基础练习1、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1)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2、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小黑板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综合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三)、提高练习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读题,理解题意。
“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2、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3、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后反思单元三课时第3课时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重点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具学具小黑板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独立列式2、汇报展示145×12=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计算结果。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判断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生独立精算师生交流学习精算过程及方法(师板书精算竖式)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基本应用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二)提高应用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教后反思单元三课时第4课时课题笔算乘法的练习整理人诸葛丽伟教案设计个性修改研讨记录教学目标1 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 正确解答应用题。
3 进一步巩固笔算乘法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小黑板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一)复习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134×16 246×34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说笔算过程。
2、口算:14×7 25×3 160×5 23×10060×70 21×300 18×50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一)基本练习(二)提高练习1、小黑板出示: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114×59672660×24×5=72007200>6726问:59 114×114 和×59比一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114学生比较后得出:114×59笔算时比较简便。
2、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作业:练习七:8-11题。
教后反思单元三课时第5课时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具学具小黑板练习本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学生口答结果2、笔算708×6= 790×8= 54×278=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160×30=106×30=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汇报: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160×30=4800160×304800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叙述计算的过程2)106×30= 自己试一试学生尝试计算,反馈时讨论:(1)竖式106×30有简便写法吗?(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30=3180106×303180汇报计算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主说一说教后反思单元三课时第6课时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会速度的写法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3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小黑板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可以写成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