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语意论到二维模态语意论

合集下载

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的模态立场及其相关难题

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的模态立场及其相关难题

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的模态立场及其相关难题(原创版)目录1.引言2.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概念3.模态立场的提出及其作用4.模态立场的相关难题5.结论正文【引言】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是当代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理论由英国语言学家查尔莫斯提出,主要研究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语义结构。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查尔莫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态立场,它对理解语义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然而,这一概念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难题和争议。

本文将对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的模态立场及其相关难题进行探讨。

【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概念】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认为,语言的意义不仅包括词汇和句子的语法结构,还包括它们在语境中的语义结构。

这种语义结构是由两个维度构成的:一个是词汇的语义特征,另一个是句子的语义关系。

这种理论对语义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解释和理解语言的含义。

【模态立场的提出及其作用】在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模态立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句子中的某一种可能的现实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是真实的、虚拟的或者假设的。

模态立场在语义学中的提出,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解释和理解句子的含义和功能,尤其是那些涉及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句子。

【模态立场的相关难题】尽管模态立场在语义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难题。

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在二维语义学框架下准确地描述和解释模态立场。

此外,如何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识别和分析模态立场,以及如何将模态立场与其他语义概念如时态、语态等进行区分,也是学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结论】总的来说,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功能。

模态立场作为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句子的含义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形式语言语义学

形式语言语义学

294
三、总结 形式语言语义学从它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距离和语言语义学共 同延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进步正在被
取得,而且在适当的时候“非形式语言语义学”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它的更多的洞察力和发 现将会被成功地形式化是可能的。在这个连接过程 中值得一提的是,正如语言学理论和理论语言学之 间被举出的一个区别那样,在语义学理论和理论的 或者形式的语义学之间也可以举出这样一个区别。 在近些年,这样的对立的两个概念提出的每一个, 反过来都会影响另一个,这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无疑 会继续下去。(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形式语言语义学到目前为止不能对像时态、 语态和句型这些现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且对 于保留这个现象的原则没有足够的尊重。但是,这 个失败不会使那些用来解决这个以及其他现象的尝 试完全没有价值。一个精确但是不充分的解释的失 败经常指向同样现象的同样精确但是更加综合的理 论的建构方式。而且,甚至当它不起作用了,它可 能还会转弯抹角地通过反射来弄清楚这些没能完全 充分阐明的数据。关于这个有很多例子可以引用。 仅举一例说明,到目前为止,对于英语单词“some” 和 “any” 的意义在形式语言语义学的框架内还没 有完全令人满意的解释。然而,通过那些被用来从 真值条件上处理数据的尝试,我们对那些决定选择 这一个还是其他的真值条件上处理数据的相关因素 的范围的理解被大大地提升了。
读 天 下学术探讨 NhomakorabeaINSIGHT
形式语言语义学
文 _ 栗圆圆
摘要:形式语言语义学是把形式语义学用于对自然 语言的分析的一个概念。它是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分 支,它通常被和句子意义等于命题内容而且句子意 义是真值上可解释的这个观点联系起来。 关键词:形式语言语义学;形式语义学;自然语言

认知二维语义学的逻辑基础和困境

认知二维语义学的逻辑基础和困境
认知二维语 义学的逻辑基础和 困境
式) 。但如果将二维 方法局 限于这类 语境敏感 的表
于任 一被指派为现实 世界 的状态 W , 如 果 就 W
达式 , 那么二维方法 也仅仅是 一种 局部 语义分 析工
具 。因此 , 要使二维架 构普遍 化就 必须 取消现 实世
而言是 红色的 , 那么 就 W而言是发 光 的 ; 换言 之 ,
所有 在 W 为红色的物体在 反事实 的可能世 界 W中
界的特殊地位 , 这一 思路 的具 体实 现在很 大程 度上
得益于二维模态逻辑 的发展 。
二、 二 维 语 义 学 的 逻 辑 基 础
是发 光的 , 但 这并不 要求 W中的红 色物体 在其 中也
发 光 。 因此 , “ A” 算 子 的语 义 规 则 的一 个 结 论 是 , 如
是 在 可 能世 界对 ( W , W) 中进 行 的 , 因此 , 包含 “ o s s t e y ) 等人 关 于 A算子②
的分析 。
亨伯斯通等人 注意到 , 传统模 态谓 词逻辑 在处 理某些语句 时会遇 到问题 , 特别是包 含“ 现实 地 ” 或
果A s 在任一世界状态 中是 真的 , 那 么它在每一世界 状 态中都是真的 , 即, A s 一口( A s ) , 这是关 于“ A” 算
2 0世纪 7 0年 代 , 单 向度 的一 维模 态概 念 遇 到 越来越多 的挑战 。在语 义学 方 面 , 克里 普克提 醒人 们要注意先天性 与必然性 之 间的 区别 , 埃文斯 主 张
实际上住在北京 ” 这 两个句子 的差别 似乎仅 仅是修 辞上 的 , 但这一语词 在句子 中 的功 能往 往并不 局 限

形式语义学理论简述

形式语义学理论简述

形式语义学理论简述作者:李晶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9期【摘要】作为语义学的分支,形式语义学在语义学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的研究对形式语义学相关理论认识不全面,对各个理论分支之间如何有机组合也缺乏明确的认识。

本文从形式语义学的起源和发展入手,针对地介绍了形式语义学相关理论,如类型论、模态论和兰姆达算子等理论在组合原则下如何体现语义的重组,旨在使语言研究者更加理解语义组合的层级性。

【关键词】形式语义学;组合原则;兰姆达算子【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系太原工业学院重点科学基金项目“汉语比较结构‘越……越……’的语义特征研究”(项目编号:2017RZ01)的研究成果。

引言形式语义学是通过运用数理逻辑的方式进行语义研究,从而使语言研究有更加精准科学的语言表达。

该研究方式涉及数理逻辑方面的知识,给人留下了抽象晦涩的印象。

本文的理论简述目的在于揭开形式语义学神秘的面纱,重新审视形式语义学的研究方式,从而为后续研究带来相关启迪。

一、形式语义学的起源与发展简述19世纪,波兰逻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塔尔斯基(Alfred Tarski)[1]提出了真值条件语义学,他认为,真值条件语义学为语义学提供了与自然语言不同的形式化或逻辑化的语言。

真值条件的判断方法通常应用于形式语义学,真值条件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句子的核心含义,即它的真值条件。

19世纪60年代后期,哲学家理查德·蒙太古(Richard Montague)[2]指出,在英语中句子的分析可以使用相同的手段,奠定了形式语义学的理论基础。

理查德·蒙太古认为,自然语言可以用形式化描述,这个观点被美国语言学家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及生成语言学派所接纳。

然而,理查德·蒙太古指出,生成语言学没有语义理论,生成句法理论无法为语义学提供理论基础,所以他提出了用蒙太古语法来解决语义学问题。

(完整版)语义学理解

(完整版)语义学理解

语义学各个领域对语义学的看法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

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

一、语言学的语义学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语言在语义表达方面的个性以及共性;其主要有三个分支:1结构主义语义学:从20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而来,研究内容是词汇的意义和结构,如义素分析、语义场等,也可称为词汇语义学,词和词之间的各种关系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方面,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找出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2生成语义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生成语言学内部的一个语义学分支, 借鉴了结构语义学对义素的分析方法,比照生成音系学的音位区别特征理论,主张语言的最深层的结构是义素,通过句法变化和词汇化的各种手段而得到表层的句子形式。

3形式语义学:最初的研究开始于蒙太古以数理逻辑方法对英语的研究,后来经过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摒弃了蒙太古对生成语言学的句法学的忽视,强调语义解释和句法结构的统一,从而最终成为生成语言学的语义学分支。

二、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一个逻辑系统的解释,着眼点在于真值条件,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现代的逻辑学,或者说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等,其目的是设计出来一套形式语言系统,并对其作出语义解释。

这样的形式语言系统是一个个抽象的封闭体系.一个逻辑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词汇部分、句法部分和基于模型论的语义部分。

所谓的词汇部分就是列举出一个形式系统所使用的所有符号,句法部分是这些符号的组合规则,规定什么样的符号序列可以是这个系统的句子,语义部分是对合格句子的解释,这样的解释通常是:在一个模型中进行的对真值条件推导。

逻辑学的语义学着眼点在于逻辑系统的语义解释,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系统,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

语法三个层面[详解]

语法三个层面[详解]

语法三个层面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胡裕树在《现代汉语》一书里的首度论及到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较为系统的论述再到范晓、张豫峰等人的《语法理论纲要》的全面铺开,实现了由轮廓模糊到面目清晰再到走向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可以说,三个平面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发展和形成起来,并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型的语法研究理论。

自它诞生以后,就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渐渐在中国大地的语法学界“根深叶茂”起来。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创立、发展是群体性思考的结晶三个平面理论虽然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但这种思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事实上,发端于1955年7月至1956年3月之间的那场关于主宾语大讨论,已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尽管这次大讨论没能达成共识,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起码让大家意识到光从句法平面或光从语义平面去分析主宾语都是行不通的。

许多学者如张其春、张志公、周祖漠、陈望道、高名凯、胡明扬、胡附、文炼等都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该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统一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岑麒祥的观点更为超前、新颖,他认为在讨论主宾语问题时要对逻辑、语法、修辞加以区别,这可以说是三个平面的雏形。

而文炼、胡附在《谈宾语》(1955)一文中已触及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的相关问题。

朱德熙的《差一点》(1959)也涉及语用间题。

随后的60,70年代也偶有这方面的见地,如陆志韦的《试谈汉语语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1961)。

所有这些无疑是构建三个平面理论大厦的奠基石。

三个平面理论自1981年提出后的头四年可谓其创立期。

这一时期由胡裕树打前锋,他针对语法学界历来研究的症结所在和汉语语法学发展之时代呼唤,首度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里就汉语的句子分析应如何确定语法关系时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必须区分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

”此后,胡裕树(胡附)又与其长期密切合作的学术伙伴文炼相继或合作或各自发表系列文章把三个平面理论思想逐渐阐发开来。

从弗雷格到查尔默斯——二维语义学的理论发展

从弗雷格到查尔默斯——二维语义学的理论发展
中 图 分 类 号 : 12 B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二 维语 义 学是 当代分 析哲学 的一个 重要 理论 成 果 。是弗 雷格 和克里 普克语 义学 问题 意识 的深化 和 发展 。二维语 义学 问题 涉及 必 然 与可 能 , 天 与 后 先
语 义学传 统 , 由克 里 普克 ( r k ) 和斯 托尔 内 经 K i e p 科 尔等 人 的 创 造 性 发 挥 , 后 在查 尔 默 斯 ( h l 最 Ca m.
文章 编 号 :6 4— 12 2 1 )5— 00— 7 17 5 3 (0 0 0 0 2 0
从 弗 雷 格 到 查 尔 默 斯
二 维 语 义 学 的 理 论 发 展
朱 建 平
( 苏州大 学 政 治 与公 共 管理学 院 江苏 苏州 2 5 2 ) 1 13
摘 要 : 维语 义 学 是 当 代哲 学 语 义 学 的一 个 重 要 发 展 趋 势 。 它本 质 上 属 于 内 涵 语 义 学 的 一 个 分 支 系 统 , 语 义 二 在
第 2卷 第 5期
2010年 9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V0 . . 1 2 No 5 S p. 2 0 e 01
J URNA O N O L F ANYA I T T T O T HNOL Y NG NS I U E F EC OG
容 。二 维语 义学是对 语义 问题 的一种 更为复 杂 的处 理 , 一种用 于确 定词 的涵 义 和指 称 以及确 定 句 子 是 的真值 条件 的二维 理论 。二维 语义学 的独 特之处 就
在于 它承认 语言语 项 的意 义 或 内容 的 二维 性 , 认 承 表达式 和 它们 的 表 达联 系到 两个 不 同类 型 的 语 义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由文牧野执导的中国电影。

该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个普通药剂师程勇的故事,他为了帮助患有白血病的病人,经营非法的印度仿制药物。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真实的情感描绘,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模态来传达故事的情感和主题。

以下是对电影中多模态话语的分析:1. 视觉模态:电影通过精心构图和摄影技巧,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面貌。

不仅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现代化,还揭示了底层人民的困境和不公平。

通过画面上的对比和细节的表现,观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到电影所讲述的故事。

2. 语言模态:电影中的对话和人物的语言表达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片中的对白幽默且生动,有时带有一些讽刺意味,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电影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语言模态也用于传递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3. 音频模态:电影中的音效和配乐对于营造氛围和强调情感非常重要。

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和音效,电影制造了紧张、悬疑、温情或者喜剧的气氛,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4. 手势和面部表情模态:电影中演员的手势和面部表情也是情感传递的重要手段。

程勇说服患者使用仿制药物的过程中,他的手势和面部表情透露出他的坚定和热情。

而一些患者和亲友的眼神和微笑,则传递出他们对程勇的信任和感激之情。

5. 符号和视觉效果模态:电影中还运用了一些符号和特殊的视觉效果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程勇经营仿制药物的小店门口挂着一个大大的“善意药店”的牌子,传达出他的善良和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电影还使用了一些镜头特写和特殊的色彩效果,来突出某些情节的重要性和情感的强烈度。

《我不是药神》通过多种模态的运用,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故事世界中。

这种多模态的话语分析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电影也通过这种多模态的话语分析成功地传递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意义,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正义和人性关怀的思考。

意义、理性和模态——二维语义学之向度

意义、理性和模态——二维语义学之向度

Vo. No 1 11 .5 Se 2 2 p. 01
【 学政 治学】 哲
意义 、 性 和 模 态— — 二 维 语 义学 之 向度 理
朱 建 平
( 苏州 大学 政 治与公 共管理 学 院 ,江苏 苏 州 2 5 2 ) 1 1 3
[ 摘 要 ]二 维语 义 学是 当代 哲 学语 义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发 展 趋 势 。 它 本 质 上 属 于 内涵 语 义 学 的 一 个 分 支 系统 , 语 在
金 星) 即便 这 两 个 术 语 在 认 知 上 不 同。再 如 水 是 ,
H。 是 一 经 验 的 发 现 , 是 按 照 克 里 普 克 观 点 , O 但 水 和 H: 有 相 同 的 内 涵 。 这 与 弗 雷 格 的 观 点 形 成 了 O 显著 的对 比。 二 维 语 义 学 深 化 了 克 里 普 克 的 观 点 。 二 维 观
的两 个表 达式 具 有 不 同 的 内 涵 。 因而 内涵 至 少 是


二 维语 义 学的 维 向
意义 的一 个 方 面 。并 且 内涵 与 外 延 的 区别 可 以视
为弗 雷格 涵义 和所 指 的区别 的一种 辩护类 型 。
二 维 语 义 学 是 关 于 意 义 或 者 语 言 表 达 式 内 容
个 体类 , 而 是 共 外 延 的。但 是 在 某 些 可 能 世 界 因 里, 它们 却识 别 出不 同的个 体 类 ( 如 , 例 在一 个 存 在
可 能 世 界 识 别 出 金 星 。但 是 如 果 另 一 个 世 界 曾 是
界 中的项 的个 体 类 的映 射 。可 以看 出 , 些 表 达式 有 有 相 同的 外 延 而 有 不 同 的 内涵来自。例 如 , 达 式 “ 表 有

二维语义学的发展脉络

二维语义学的发展脉络

( m e a n i n g ) 、理性( r e a s o n ) 和模态( m o d a l i t y ) 。大体来讲 ,康德首
先将 理性与模 态联 系到了一起—— 他认 为所有 必然 的都 是 先 验可知 的 ,所有先验 可知 的都是 必然 的。接 着 ,弗雷 格 提 出 ,意义 的一 个方面——涵 义 s e n e e )构成 了理性或 是
Ab s t r a c t :T o r e s t o r e t h i s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p h i l o s o p h y , p h i l o s o p h e r s o f l a t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s ( t h e mo s t we l l — k n o wn a r e Ka p l a n , S t l a a n k e r , E v a n s , Da v i e s & Hu mb e r s t o n e , a n d Ch l a me r s )t i r e d t o r e s t o r e t h e Go l d e n Tr i a n g l e wi t h t h e me t h o d o f t wo — d i me n s i o n a l a n l a y s i s . t h u s we h a v e t h e t wo - ime d n s i o n a l
第 3 0 卷 第 2 期
2 01 3
广 西 民 族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 A L OF GU AN GXl NORMAL UNI VE RS I T Y F OR N A TI ON AL I T I E S

自然语言语义形式化二维视角

自然语言语义形式化二维视角
形 式 化 问题 , 讨 了 自然 语 言 形 式 化 的 障 碍 和 局 限 性 , 自然语 言 形 式 语 义 框 架 下 的 对 语 义 范 畴 探 对 提 出 了一 些 研 究 策 略 。
【 关键 词 】 语 义结 构 代 数语 义 范畴 :
1引 言 .

抽象数 据类 型 的概念 是现代 程序 设计 语 言非 自上 个 世 纪 7 O年 代 蒙 太 格 语 法 ( nau 常重要 的概 念 . 之所 以重要 , 由于抽象 数 据类 Mot ̄e 它 是

G a a) 立 以来 , rmm r创 自然 语 言 的形 式语 义 fo a 型概 念为 程序设 计语 言恢 复 了值集 与操 作统 一 在 Fr l m S m ni ) e a t s或逻 辑 语 义foi l e n t s 直 备 个 大概念 之 中的本来 面 目。 c L g a Sma —i ) c c 代数语 义学 中 . 一个 受 关注 。为 了系 统性 的研究 语 言 . 解决 语义 难题 , 个范 畴就是 一个 个类 型 .将逻 辑 问题 从 它 的类 型 形式 化研 究必不 可少 而相 对 于我 国庞大 的语言 中剥离 出来 . 与将值 集 与它 的操 作 分开 一样 . 就 同
学研究 群 体 。 形式语 义学 的发 展严 重滞 后 . 其理论 样 是 十分错误 的。 如 同在 自然 语言语 义理 解 . 这 建 和实 践价 值远未 被人 们所 充分认 识 。本质 上来 说, 立 在语义 解 释 的本体 ( no g ) 景下 , 立 的看 O t oy 背 l 孤
F Fa N t 97 目前 仍 ( )信 息 抽 取 ( )问 答 系统 ( A 、 器 翻 译 ( ) G N、 I 、 R I 、 E Q )机 MT F 汉语 的 C N。 rme e 始于 19 年 . 等 自然语 言处 理 的各个 领域 的发 展 在不 断发 展 中 .其 目的在 于研 究英 语 中语 义 结构

二维语义理论查莫斯的认知解读策略

二维语义理论查莫斯的认知解读策略

二维语义理论:查莫斯的认知解读策略陈晨内容提要经过学者的改良和完善,查莫斯的二维语义理论获得较大的包容性。

查莫斯对该理论做出了新的认知解读,但仍然具有矛盾与含糊之处,即后验必然真理及核心议题之间不兼容,理想化的理性思维能力概念不清。

符合查莫斯严格要求的理论策略,只能建立于一种形而上学式样的解读策略之上。

关键词查莫斯语境解读认知解读完美理性思维查莫斯主导的二维语—理论,由于其恰当地融合了后验必然命题等概念,进而融合了传统语—学的理论框架,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语—内外部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逐步受到了学界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查莫斯在与其他学者争辩的过程中,改变了对自身理论框架的解读策略。

本文将对查莫斯新的解读策略(即用认知式解读代替语境式解读)进行考察,然后指出这种策略导致的理论弊端,进而提出一种更符合查莫斯要求的形而上学式样的理论解读策略"相关研究自从克里普克的《命名与必然性》问世以来,后验必然真理的概念(即通过外部世界本质主―理论的说明从而必然成立的真理)得到了阐述"而这个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提出,打破了由弗雷格、卡尔纳普和康德所提出的传统的黄金语—三角联系"为了从这种攻击中捍卫传统的连接意―、模态和先验的三角关系,查莫斯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了由开普兰、斯图尔纳克等人构建起来的二维语—理论。

根据查莫斯二维语—框架的说明,词项的A 内涵或主要内涵的确定,依赖于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所指的方法;词项的B内涵或次要内涵的确定,依赖于A内涵或主要内涵的确定,且A内涵或主要内涵的确定必然要依赖于先验性的概念分析①。

为了说明主要内涵依赖于先验性概念分析的观点,查莫斯提出了二维语—理论中核心议题(core thesis)的概念,即,对于任何一个句子,该句子是先验的,当且仅当该句子有必然的主要内涵或A内涵。

事实上,这个核心议题就紧密地联系了意—、先验和可能性三种相关概念。

主要表现在:(1)对于每一个先验一致的假设,该论点都设想了一个世界可能存在的方式;(2(先验性与可能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就被反映在语言意—的一个方面,即A内涵。

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的模态立场及其相关难题

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的模态立场及其相关难题

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的模态立场及其相关难题摘要:1.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简介2.模态立场的概念和作用3.模态立场的相关难题4.结论正文:一、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简介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是当代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由美国哲学家查尔莫斯提出,主要研究语言表达的意义和语义关系。

二维语义学认为,语言表达的意义是由两个维度构成的,即内涵维度和外延维度。

其中,内涵维度表示语义角色的关系,外延维度表示语义角色的值。

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为解决许多语义学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二、模态立场的概念和作用模态立场是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一个语句在某种可能世界中的真实性。

模态立场主要包括必然立场、可能立场和许可立场。

其中,必然立场表示某个语句在某个可能世界中一定为真;可能立场表示某个语句在某个可能世界中可能为真;许可立场表示某个语句在某个可能世界中被允许为真。

模态立场在语义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句的含义和语义关系。

三、模态立场的相关难题尽管模态立场在语义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首先,如何在二维语义学框架下准确刻画模态立场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模态立场可以看作是语义角色的一种属性,但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其次,如何处理模态立场与语义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难题。

有些学者认为,模态立场与语义角色是紧密关联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四、结论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语言表达意义的有力框架,其中模态立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然而,模态立场在二维语义学框架下仍面临着一些难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多模态理论发展历程

多模态理论发展历程

多模态理论发展历程多模态理论是指人类在信息传递和理解过程中同时使用多种感知通道的理论。

这个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以下将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详细介绍。

多模态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认知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Mehrabian 的情感通信论。

该理论认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人们通过言语(语言)和非言语(声音和肢体动作)来传达信息,其中言语只占总体交流的7%,而非言语则占93%。

这一观点表明人类在交流中广泛运用了多个感知通道。

在1980年代,学者们开始将多模态理论进一步发展为更加系统化的理论。

他们提出了多模态计算模型,该模型将多模态信息处理分为三个阶段:感知阶段、草图表示阶段和理解与决策阶段。

感知阶段涉及到多种感知通道的信息接收和初步处理,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草图表示阶段是将多模态信息转换为内部表征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对接收到的感知信号进行编码。

在理解与决策阶段,人们将以不同模态获得的信息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理解和决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模态理论的研究得以更加深入和广泛地进行。

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开始关注计算机视觉和多模态信息融合的研究。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多模态融合方法,如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不同模态的信息进行融合,达到更好的信息处理和理解效果。

此外,学者们还开展了大量的多模态交互研究,探索了人机交互中多模态传递和理解的方法和技术,如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

进入21世纪,多模态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

学者们开始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智能交互系统、虚拟现实、机器人等。

他们通过多模态交互和信息融合的方式,提高了交互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

同时,学者们也致力于发展多模态理论的更加细致和精确的模型,将其应用于各种复杂的任务和场景,如情感识别、语义理解等。

总的来说,多模态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在学者们的不断努力下,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形式到功能:二语习得的语用维度透视

从形式到功能:二语习得的语用维度透视

从形式到功能:二语习得的语用维度透视
梁燕华
【期刊名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8)003
【摘要】西方语言科学经历了从索绪尔时期形式主义到韩礼德功能主义路径的发展,语言研究焦点功能性的转向也直接导致了第二语言习得理念的转变。

在微观语用学框架下探讨语言形式与功能的辩证关系,梳理第二语言习得语用输入难的语言学原因,指出二语习得语用输入的必要性和中国语境下语用输入的基本构想。

【总页数】5页(P184-188)
【作者】梁燕华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类比论证的形式表征与语用维度 [J], 胡毅敏;除慈华
2.类比论证的形式表征与语用维度 [J], 胡毅敏;徐慈华
3.英语语法形式的语用功能 --一般过去时的语用分析 [J], 陶涛;李萍香
4.有定形式和无定形式的语用功能 [J], 郑天刚
5.英美文学作品语篇评价的语用功能维度分析 [J], 张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维语义学与多重宇宙

二维语义学与多重宇宙

二维语义学与多重宇宙查尔莫斯二维语义学概述1996年,查尔莫斯提出了二维语义学。

二维语义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挽救传统语义学建立起来的“金三角”,从而形成一个“反驳”克里普克后天必然性的论证。

金三角金三角指的就是传统语义学的三个观念和三个关系。

其中三个角的定点就是意义、理性和模态。

其中,提出先天的就是必然的、必然的就是先天的,康德把理性和模态联系到了一起。

其中,模态就是必然的和可能的这一组区分,也叫作形而上学的区分。

理性和认知主体有关,其中先天命题指的是不依赖后天经验就能判断为真的命题。

(除此之外,还有分析的/综合的区分,其中先天命题即主词包含谓词的命题,后天命题反之。

实际上,先天为真,必然为真,分析为真的外延都是一样的。

)因此,康德联系指的就是对于认知主体来说,所谓先天的、分析的东西就是必然的东西。

必然的东西,即在所有可能性世界中都为真的东西。

例如“2=1+1”,“单身汉是未婚的”等等。

意义是某个专名的认知内容、或者是内涵。

弗雷格联系指的就是,理性和意义的关系就是对认知主体来说,我们如何认识某个专名的内容是什么。

例如“晨星”的意义就是“早晨天空最亮的星”。

不同的表达式、专名,可以在指称相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意义。

卡尔纳普继承了弗雷格关于意义的思想,提出了“外延-内涵”的语义分析方法。

卡尔纳普这样定义外延和内涵之间的关系:两个指示词外延相同则等价,两个指示词内涵相同则在所有可能性世界中等价(L-等价)。

例如“晨星是金星”,其中晨星和金星等价,但是L不等价。

即外延相同,内涵不同。

而如果“晨星是晨星”这个命题在所有可能性世界中是相同的,即必然为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这三种联系归纳为:(1)弗雷格命题:A和B表达式含义相同(意义的一种说法),当且仅当A和B没有认知意义的区别。

(2)卡尔纳普命题:A和B表达式具有相同的内涵(意义的另一种说法),当且仅当A=B必然为真。

(3)康德命题:一个命题是必然的,当且仅当它是先验的。

二维语义学及其认知内涵概念

二维语义学及其认知内涵概念

作者: 蒉益民[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 哲学动态
页码: 52-59页
主题词: 语义学;二维;概念;语言哲学;意义理论;心灵哲学;物理主义;学理论
摘要:二维语义学(two-dimensional semantics)是在过去二、三十年间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语义学理论。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由于大卫·查默斯(David Chalmers)在这方面的出色工作,二维语义学理论及其应用正在引起广泛热烈的兴趣和讨论。

二维语义学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下列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语言哲学方面,二维语义学似乎有潜力从一种新的角度对语言哲学中的一些核心难题提出解答,这些难题包括狭义内容(narrow content)和广义内容(wide content)之争、命题态度(propositional attitude)问题和空名问题、以及关于自然种类词和专名的意义理论的争论。

二是在心灵哲学方面,查默斯等哲学家在二维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中对关于意识的物理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这一批判引起了物理主义哲学家们的反驳,双方在这一当前心灵哲学最前沿课题上的激烈辩论也导致了人们对二维语义学理论本身的深入关注。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义观简析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义观简析

知识文库 第18期12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义观简析韩志铎语义学包含许多理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命名观,奥格登的概念观,福斯的语境观,布龙菲尔德的行为观和乔姆斯基的生成语义观。

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乔姆斯基时代的开端。

语言有很多规则。

语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性,双层性,能产性等属性。

人类拥有语言能力。

语言的表层结构之下是一个深层结构。

这两层结构保证了人类的语义信息的有效交流。

一、生成语义观的理论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7):句法结构模式(SS)乔姆斯基认为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疑问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两两之间都是派生自同一个深层结构。

由于乔氏早期专注于语言的句法层面,故意避开语义和语用问题,认为后两者过于灵活多变,不易用形式化的分法处理,采取悬置措施,避而不谈,这从他的公式可见一斑:第二阶段(1965):标准理论(ST)(1)开始将语义纳入TG 框架,在深层结构下方增加“语义规则(SemanticRules,又叫‘投射规则’Projection Rules)”和“语义表达(Semantic Interpretation)”,从此确立语言学研究的句法、语音、语义“三分说”。

(2)用“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取代原来的底层结构,用“表层结构(SurfaceStructure)”取代原来的派生结构。

(3)详细描写了深层结构所包含的内容。

第三阶段(1972):EST乔姆斯基随后又接受了学界对“转换不改变意义”的批评,提出了“扩展的标准理论(Extended Standard Theory,简称EST)”。

第四阶段(1975):REST自乔氏1972年提出EST 之后,很多学者对语义是否就一定出自深层结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且“a 移动”尚不完善,留有很多明显不足。

据此,他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将EST 进一步改为“修正的扩展标准理论 (Revised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简称REST)”.第五阶段(1981):GB乔氏继承了语言哲学家罗素的“摹状语理论(Description Theory)”的观点,用其来建构了他的TG 理论。

20世纪主要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语言意义观

20世纪主要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语言意义观

20世纪主要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语言意义观侯晓华【摘要】20世纪的语言学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前半期描写语言学,后半期生成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后期认知语言学。

语言的研究从描写到解释,从形式到功能,从客观到主观。

而理解和认识语言离不开意义,所以对各个学派关于意义以及意义的哲学渊源的探讨进行分析可以促进对其主张的语言观的认识,从而促进对人和世界的认识。

%Linguis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has undergone several periods:descriptive linguistics in the first half century,generative linguistics and functional linguistics in the second half century,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the later period.Linguistic studies,from descriptive to interpretive,fromform to function, from objective to subjective,have helped us gain more knowledge about language.However,the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isnot independent of meaning.Thus,it’s necessary to explore meaning and its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in each of these main linguistic schools,which will deepen our knowledge of their linguistic ideas and further broadenour view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world.【期刊名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71-73)【关键词】语言学流派;语言;意义【作者】侯晓华【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引言20世纪的语言学有着长足的发展,各个语言学派百花争鸣,尽显一片繁荣的语言学研究景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形式语意论到二维模态语意论王启义本文主要是论述二维模态语意论(two-dimensional modal semantics) 的一些核心概念及相关问题。

二维模态语意论是一种双变址的(double-indexing)模态语意理论,在近年引起不少讨论。

一些学者认为此理论有极丰富的哲学涵意,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架构,用来分析一些跟意义、模态性及“先验性"等认识论概念相关的问题,及探讨这些概念的关系(例如Chalmers 2004, Jackson 1998)。

这种利用二维模态语意学作分析方法去处理哲学问题的进路,称为“二维论"(two-dimensionalism) 。

“二维论"也常用作指称二维模态语意论本身。

二维论是综合以下两方面的研究而产生的:(1) 克里普克 (S. Kripke) 等人所提倡的直接指涉论的学说(Kripke 1972,Kaplan 1989等)及(2) 过去三十年的形式语意论(尤其是内函语意论)的研究(Åqvist 1973, Davies & Humberstone 1980, Kaplan 1979, Kamp 1971 , Montague 1970, Lewis 1972, Segerberg 1973, Stalnaker 1978, Vlach 1973等)。

两者既相关但又有很不同的基本形态。

前者是哲学性的探究,相关的文献和讨论都很丰富;后者则属广义的形式逻辑范围,但相关的中文文献仍有待充实。

本文主要是讨论及追溯后一种探究的发展,论述方式是由简单的模型式语意系统的描绘开始,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系统。

这些描绘都是很简略的,目的在勾划各系统的基本面貌,而非作严格意义的系统建构。

1.外延模型式语意论 (Extensional Model-Theoretical Semantics)内函语意论的一个中心观点,就将表词(即语句或语词)的内函(intension) 视作由可能世界到外延的函数数系。

这个观点源自弗莱奇(Frege)的一些看法。

这些看法在卡纳普的<意义与必然>中得到严格的陈构;其后经克里普克、蒙塔古(R. Montague)等人进一步发展,并应用于至有关语境方面的研究,构成了二维论的基础(Carnap 1956, Kripke 1963, Montague 1970, Lewis 1972,Kaplan 1979 & 1989 , Sag 1981, Mondadori 1978)。

先考察以下M1这个简单的模型论系统。

M1为一阶谓词演算L1提供语意解释。

M1模型都可表示成序对<D, f>,其中D是由事物或元目组成的论域。

f是一个指派函数,给L1的语词指派D的元目作为其外延,亦即语词的语意值。

由是以D的元目,可以建立一组外延,以跟L1的基本语词对应。

例如,常项词的可能外延的集合就是D本身;一元谓词的可能外延组成的集合是D的幂集;二元谓词的可能外延组成的集合是D x D的幂集。

M1以类似下列的定义递归地界定“(在某M1模型中为)真",也从而解释了语句运算子(“P n e1,...en”为n元谓词;A及B为完构式):(1.1) “P n e1,...e n” 为真当且仅当<f(e1)...f(e n)>∈f(P n) 。

(1.2) “(A v B) 为真当且仅当 A 为真且B 为真"。

在M1,对确性的定义为“在所有模型中皆为真"。

M1不能处理诸如“志强的年岁为十四"这类在不同时间可以有不同真假值的语句。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将表词的外延相对化,亦即是说表词只有在相对于某时刻来说才有确定的外延。

由是我们得出M2这个较复杂的语意系统,用以解释包含“志强的年岁为十四"这类语句的语言L2。

M2模型的结构是<D, T, f>;D同上,T是由时刻组成的集合。

函数f亦如上,为语词指派D的元目作为其外延。

不过这些外延都是相对于变址(index)而指派的,而每个变址就是某个时刻。

例如,相对于每个t∈T,f会为项词α指派某个D的元素,Ext t(α),及为两元谓词F指派一个DxD的子集,Ext t(α) 作为他们的外延。

对“志强"等专名来说,其外延是固定的。

但假如α是“志强的年岁"这类语词,则Ext t(α)可以随t而不同。

而“志强的年岁为十四"的真假值也就会随变址的改变而不同。

不过,如果L2加入了“%”或“◇”这类内函语句运算子(分别解作“从前如此”及“可能如此”),M2就只能将这些运算子看成异态。

试看下列句子:(a)“美国实行君主政体”。

(b)“法国实行君主政体”。

这两句子在当下都是真的。

但是以下两个语句却有不同的真假值:(a*)“美国从前实行过君主政体”。

(b*)“法国从前实行过君主政体”。

M1和M2对“~”或“v”这些外延运算子的处理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视之为真函运算;分别只是,M2的外延都是相对变址而指派的。

但上例却显示,M2不能以同样的真函的方式来处理“%”或“◇”。

2. 内函模型论语意学(Intensional Model-Theoretic Semantics)(a*) 和 (b*) 在任一时刻t 的真假值既然取决于 (a) 和 (b) 在t 之前的某些时刻的真假值,把“%”和“◇”看成为由T 到真假值的函数,就可以正确地解释这类运算子。

这样的函数称为语句的内函。

设L3是包含了模态和时态运算子的语言,其语意系统是M3。

M3模型的结构是<W, T, D, f>。

W是可能世界的集合,函数f为L3的表词指派内函。

这些内函是以模型里的其他元素建构出来的。

一般而言,f(α) 是由赋值变址 (evaluation indices) 到α的可能外延构成的论域的函数。

每个赋值变址都是具 <w∈W, t∈T> 形式的序对。

M3借助函数和变址来构作规则—例如(R1)至(R4)—从而界定表词的外延。

(R1)适用于基本表词(“Ext wt(α)”是α相对于变址 <w, t>的外延,“Intα”是f指派给α的内函):(R1) “Ext wt(α) = Intα(w, t)”。

用类似(R2)的规则,可以通过外延来递归地界定“真”:(R2) “ ‘P n e1,...e n’ 相对于<w, t>为真当且仅当 <Ext wt(e1)...Ext wt(e n)>∈Ext wt(P n)” 。

至于内函运算子的外延,则可以通过运算子的运算域内的表词的内函来界定。

下例(R3)适用于“%”:(R3) “若φ为L3的语句,%(φ) 相对于<w, t>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t’ ∈T 而且t’ < t,及φ相对于 <w, t’>为真” 。

换言之,若I是某个内函运算子的所有合适的运算项的内函所构成的集合,并且而i∈I,则相对<w, t>而言,“%”和“◇”的外延可以分别界定如下:(R3*) “Ext<w,t>(%)(i) = 1 当且仅当(∃t’)( t’ < t & i(<w, t’>) = 1)”;(R4) “Ext<w,t>(◇)(i) = 1 当且仅当(∃w’)(i(<w’, t>) = 1)” 。

固定指涉 (rigid designation) 是克里曾克等人的直接指涉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

在系统M3,这概念可简洁地表达为:如果一个词是固定的,则相对任何变址来说,其指涉都相同。

所以在M3,以赋值变址跟外延的函数关系来定义“固定指涉"是理所当然的。

即是说,单项词(singular term) α在L3具有固定指涉当且仅当f(α) 是个恒常(constant)函数。

上面说明了L3中的真假值及外延如何取决于赋值变址中所包含的时间和世界。

但M3尚未足以表达真理及外延跟赋值变址之间的另一种赋值上的关系。

在M3,每个表词相对每个变址都有一个特定的外延,而表词的内函就正正表达了这种由变址到外延的关函数系关。

但问题是,这种内函关系并不适用于“我"、“你"、“现在"等指标词(indexical terms),因为这类词没有特定的外延。

所以,有需要把M3扩充成可以解释指摽词的语意系统。

M4就是这样的系统,它是以卡普兰的相关系统为蓝本。

3. 指摽词语意论 (Indexical Semantics)把指标词加入L3,得语言L4。

相关的M4模型的结构是<W, D, f, T, P, C> 。

P及C分别是地点和语境的集合。

语境可用一序列的语境特征(contextual features) 来定义:c∈C就是 < c a, c t, c p, c w >, 当中四个成素分别代表语境中的当事人(agent),语境所在的时刻、地点及所属的可能世界。

“赋值变址"在M4仍是核心概念。

不过论者在讨论指标词逻辑时,为免“index"跟“indexical"产生混淆,多随卡普兰的用语,把赋值变址称为“赋值变况"(evaluation circumstances)。

在下文“赋值变况"与“赋值变址"相通。

在M4,不论表词是否指标性的,其外延的界定都是同时相对赋值变况及语境而作的。

若α是非指标性的基本词,则其外延定义为:(D1) “Ext cwt(α) = f(α)(w, t)”。

指标词的外延则界定如下: (D2) “Ext cwt(我) =c a”;(D3) “Ext cwt(现在) = c t”;(D4) “Ext cwt(这里) = c p”;(D5) “Ext cwt(实在) = c w”(“实在”乃“actual”之中译)。

在定义“真”及“逻辑对确性”时,一般的模型论语意系统会采用以下方式:先定义“在某模型为真”,然后把对确性界定为“在所有模型中皆真”。

在内函模型论语意系统,则会先界定“相对于赋值变址而言为真”,然后将“在某模型为真”界定为前者的一个特例。

前一定义表达了“真”的一般义意,后者表达了“真”的绝对意义。

例如,在标准的非时态的M3系统中,一般意义的真就是在一任意之可能世界为真;而此意义之真理的一个特例就是绝对意义的真理。

一语句在后一意义而言为真可以理解为在“指定的世界”中为真(truth at the designated world) (此指定的世界是W的分子,可解作为现实世界)。

对确性于是可界定为“在所有模型中均绝对地真”(absolute truth in every model) 。

由于M4中既有赋值变况(世界和时间组成的序对)又有语境,而赋值又须同时取决于两者,所以对真理及对确性的界定就比较复杂。

在M4,语句α在一般意义而言为真可界定为“α相对某个变况c并且在某个语境中为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