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下陕西民办高校与校企合作的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本科教育国际化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
引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提升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近年来,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在国际化教学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包括跨文化学科课程增加、中外学生交流人数增加、双语课程体系完善等。
虽然国际化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不足,如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国际视野人才培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缺乏教学特色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国际化教学开展现状截至2019年底,陕西省共有应用型民办高校18所,基本上都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本科阶段设置了国际化课程,同时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增加了国际留学生数量。
在具体实施上,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和中外交流互访模式两种。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学校拥有我国西部最大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设置了国际合作学院,专门负责国际交流,开设了中加国际班、中韩国际班、中欧国际班、中美国际班、中泰国际班等本科阶段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例如中泰国际班,开设“1+3”本科班,具体课程包括商科通识课程与国际语言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宽口径商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中加国际班,开设了“2+2”国际班,主要学习旅游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为跨国旅游企业输送人才,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直接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到合作企业实习,优异者可直接签订就业合同。
中美国际班,学校积极利用美国合作院校的课程资源储备,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等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相关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成果,毕业后在国内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韩合作班,由于韩国在校留学生人数较多,除了日常的国际课程之外,学校还积极组织跨文化交际活动,鼓励我国学生与韩国留学生一起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环境,提高本科国际化办学质量和水平。
中外交流互访模式,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学校开设了公派项目和对外赛事两个国际化办学板块。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从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现状谈起,指出了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陕西民办教育经历了30多年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校聚集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010年,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也指出,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是我省教育事业的突出特点,也是办学体制创新的重要成果,并要求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排忧解难,使民办教育优势更优,特色更特,这些既是对我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充分肯定,也对未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并且在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也大大增强,2012年省政府决定每年拿出3亿元来支持陕西18所民办高校的发展。
一、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1980年陕西民办教育开始起步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陕西全省共有民办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66所,其中普通民办高校有18所,8所为本科,10所为专科,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在陕西的民办高校中,也涌现出了像西安外事,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等一大批办学水平高、具有鲜明特色的“名牌院校”,这些学校由于其良好的办学环境、富有创意的办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质量,每年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全国各地的学子前来求学,逐步形成了民办高校与公立学校同步发展的格局,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陕西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陕西民办教育从1980年第一所民办院校西安培华学院的创办至今,已经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民办教育的发展不容乐观,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1.资金短缺是制约我省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国家及各级政府虽然对民办高校每年都有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但是与高等公立院校相比,高等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严重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分析和模式实践
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分析和模式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和企业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校企合作已经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途径。
作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大型民营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型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具有雄厚的实力和资源优势。
通过与高校开展合作,能够为高校提供实践平台和专业技术支持,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机会。
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具有双赢的效果,有利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深入发展。
目前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并不乐观。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导致双方合作难以实现深入合作和持续发展。
有必要对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促进双方合作的有效途径。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分析和模式实践情况,在深入了解企业和学校间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和途径,探讨其对企业和教育机构的益处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旨在总结出一套适合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以促进校企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做出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为促进大型民营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搭建更为稳固和持久的桥梁,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养人才、促进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企业和教育机构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与投入,推动我国校企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分析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分析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 : 6 G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号 :0 6 4 1 ( 0 0 1 — 2 7 0 10 — 3 1 2 1 )7 0 2 — 2
业 生产 运作 流 程 ,且 大 部 分 学 校 的 实 习计 划 都 安 排 在 第 四学 年 , 然 经过近 3 0年 的 发展 , 民办 高 等教 育 办 学 层 次 不 断 提 高 , 学 实 而 大 学 最 后 一年 同 学 们 都 开 始 为 自 己 的 未 来 而 奔 波 , 工 作 、 研 办 找 考 力不 断增 强 , 已经 成 为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体 系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随 着 高 成 为大学第 四学年 的生活主流 , 这个时期 的实习并 不能在 找工作或 等教 育 的 发 展 ,高 等教 育 需 求 已经 从 过 去 的 高 速 增 长 转 为 稳 定 , 这 者考研 方面 给予大学生 实质 性的帮助 ,学 生的实 习热情也难 以调 意 味 着 我 国 民 办 高校 的发 展 就 要 进 入 以质 量 取 胜 的 阶段 。 此 新 形 动 , 重 影 响 企 业 接 收 实 习生 的积 极 性 。 外 一个 方面 , 遇 到 较 大 在 严 另 如 势下 ,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 , 出实践能力培养 , 突 对提高 民办高校 的办 的学校 活动 或重 要考试 , 习生就无 法保证按 B ̄ 岗 , 实 - 0 这就使得企 , t 学质量 , 促进 民办高等教育健康 稳定 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业 工作 安 排 不 能 有 序 进 行 , 实 习 生 管 理 成 为企 业 头 疼 的 问题 之 一 Il l 1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这 就 造成 学 校 找 不 到合 适 的 合作 企 业 , 业 也 找 不 到 合 适 的 实 习 企 校 企 合 作 是 大 中 专 院 校 谋 求 自 身 发 展 、 现 与 市 场 接 轨 、 力 人 员。 实 大 提高育人质量 、 有针对性地 为企业培养 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 的重要 2 校企合作对 民办高等教 育发展 的现实意义 举 措 , 初 衷 是 让 学 生 在 校 所 学 与 企 业 实 践 有 机 结 合 , 学 校 和 企 其 让 21校企合作 , . 提高教育质量 民办高校学生 内部 的异质性 强 , 业 的 设备 、 术 实 现优 势 互 补 、 源 共 享 , 技 资 以切 实 提 高 育 人 的 针 对 性 有 的缺 乏学 习主动 性 , 习 自觉性 差 : 的学 习没 有恒 心 , 学 有 心态浮 和实效性 ,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民办高校 由于在社会声誉 、 躁 , 立 志 却 无 恒 志 ; 的 没 有 正 确 的 学 习 方法 , 习 效 率 不 高 ; 常 有 学 自 管理 制度 、 学 资 源 、 源质 量 等 方 面 的 不 足 , 教 生 很难 与 公 办 高 校 竞 争 主意识较弱 , 易受外界影 Ⅱ。 向 再加上缺乏社会经验 , 或受父母影响 , 高质 量 的合 作 企 业 。 加 上 , 者 的合 作缺 乏 积 极 主动 性 , 乏 制 度 或受就业考虑等复杂的社会问题 , 再 两 缺 而选择 了 自己根本不感兴趣 的专 和 法 律 制 约 , 缺 乏 具 体 的 方 案和 监 控 制 度 , 作 就 不 能 深 入 到 教 业 , 至 于 学 习 时 缺 少 最 基 本 的 动 力 , 致 专 业 技 能 没 有 良好 的 掌 还 合 以 导 学和 科 研 领 域 。 ~ 方 面 , 业 在 和 民办 高 校 合 作 时 也 有 一 些 困难 。 握。俗话 说的好“ 另 企 兴趣是最好 的老 师”校企 合作培养兴趣具有重要 , 如招 收的实 习生 良莠不齐、 管理 困难等 。由于 两者缺 乏完整的合作 作用。 同学们面对枯燥难懂的专业理论头疼 , 学不会就不学。 学校老 制度 , 学校处于学 生安全 的考虑 , 只是希望学生到企业参观 , 了解企 师都无可奈何 。 但是通过校企合作 , 在进入企业实战训练中 , 能够将 课 堂 上 不 懂得 内容 当场 反馈 , 由有 经 验 的工 作人 员指 导 。成 功 应 用 作者简介 : 刘薇(9 2 , , 18 一)女 天津人 , 浙江大学在读硕士 , 初级职称 , 苏州科 后的喜悦将激励他们 不断学 习。如 此学生进入 良性循环的学 习圈, 技大学天平 学院团委 书记 , 主要研究 方向为教育管理。 厌 学 情绪 自然 解 决 。 另外 , 入 企 业 实 战 练 习 , 使 他 们 对 课 本 知 识 进 将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及策略探讨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及策略探讨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是国家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鼓励高校结合实际,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诸多行业,开展各种创新活动,从而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善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更好满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校企合作模式的核心是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建立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将带动高校教学、教研、实验室建设与技术创新、技术转移、企业人才支持服务等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两方之间的信任缺失。
大多数民办院校是具有市场竞争性的产品,而参与合作的企业往往不愿付出相应的资源,因此,双方的资源利用尚未投入足够的努力。
二是民办院校通常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因此,在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时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是在资本方面,因为民办院校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性,大多数合作企业都不愿意为与民办社会营造借贷协议,也不愿意进行中长期投资,在投资上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加强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1、双方要建立可靠的信任关系,采取长期的合作模式,而不是短期的利益最大化的交易模式;2、合作应主要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主,在教学资源和专业设置上实现有效的结合;3、充分发挥校企联盟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多方沟通协商机制;4、拓展国家战略项目,加大合作企业的投入力度,实行项目后返现办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5、积极发展民营科研团队,打造科研创新平台,为合作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及管理服务。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有助于更好、更快地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是一种可行的发展路径,目前也在各大民办院校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双方参与,建立起持久、高效的合作模式,激发双方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推进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教育企业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几点困境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几点困境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兴起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兴起始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较于传统院校,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培养学生具备实际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基础。
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兴起,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入传统高校,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灵活性和就业导向性,吸引了更多有志于职业成就的年轻人。
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也有效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和新动力。
在新形势下,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困境,并积极探索解决的对策,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1.2 新形势下的挑战新形势下,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兴起成为了办学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形势下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职业院校需要面对诸多困境和挑战,如招生与就业形势严峻、师资力量短缺、校企合作不足、办学质量和口碑难以提升以及缺乏研究创新能力等问题。
这些挑战不仅考验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和管理水平,也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
在新形势下,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内容结束】.2. 正文2.1 招生与就业形势严峻招生与就业形势严峻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校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招生不足、就业率偏低的困境。
校企合作的推进及发展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的推进及发展路径研究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活动的一种合作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校企合作在推动高等教育与实际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的推进及发展路径,从政策支持、共建合作平台和资源共享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政策支持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支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家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便利的环境。
政策可从减税、优惠贷款、奖励资助等方面给予支持,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此外,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营和发展。
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不断完善是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共建合作平台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建立共建合作平台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些平台可以由政府组织、高校等机构牵头建设,提供校企合作的供需信息,并协调双方的合作需求。
共建平台应具备信息公开、透明、规范的特点,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对接服务。
在平台上,企业可以发布需求,高校可以展示自身的优势专业,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共建合作平台的建立与发展,有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加速校企合作的推进。
三、资源共享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资源共享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之一。
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享各自的师资力量、研发成果和教学资源等。
例如,高校可以向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支持,开展技术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高校可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和授课,增加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企业可以向高校提供实践基地,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搭建实践和就业平台。
通过资源共享,高校和企业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合作机制建设。
高校和企业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关系。
2015-2016年度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研究项目拟立项项目-西安思源学院
附:2015—2016年度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研究项目立项名单重点项目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持人所在单位1 15GJ001 创新驱动战略下民办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以陕西省为例孙梅梅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 15GJ002 基于美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透视陕西民办高校转型瓶颈郝俊涛西安培华学院3 15GJ003 转型视域下陕西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李燕西安翻译学院4 15GJ004 陕西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王双明西安思源学院5 15GJ005 高水平民办高校内部治理问题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惠向红西安外事学院6 15GJ006 高水平民办高校视域下教师合法权益保障体系研究杜德鱼西安外事学院——基于法律的视角7 15GJ007 “十三五”期间陕西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解茹玉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8 15GJ008 以学科竞赛推动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宋爽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9 15GJ009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关键环节标准建设及应用研究张乐芳西安欧亚学院10 15GJ010 高水平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梁育科西工大学明德学院一般项目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持人所在单位1 15GJ011 民办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常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 15GJ012 陕西民办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研究——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冯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3 15GJ013 陕西高水平民办高校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研究花卉陕西国际商贸学院4 15GJ014 民办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冀丽陕西国际商贸学院5 15GJ015 基于动态股权制的陕西省民办高校治理机制研究李晓洁陕西国际商贸学院6 15GJ016 创业型大学视角下陕西民办本科高校的转型路径研究王飞陕西国际商贸学院7 15GJ01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视域下构建陕西高水平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席蒙蒙陕西国际商贸学院8 15GJ018 民办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可行性及路径研究蒋浪陕西国际商贸学院9 15GJ019 民办高校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梁潇凝陕西国际商贸学院10 15GJ020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陕西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综合评判及对策研究石文奇陕西国际商贸学院11 15GJ021 “十三五”期间陕西民办高校校本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徐新歌陕西国际商贸学院12 15GJ022 以行动研究为依托的教师实践共同体与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曹艳琴西安培华学院13 15GJ023 基于学生注意力提升视角下的应用技术型民办本科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简爱西安培华学院14 15GJ024 “十三五”期间陕西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科学发展与战略规划研究冯芙蓉西安培华学院15 15GJ025 “十三五”期间陕西民办高校教师能力提升建设路径研究——以青年教师队伍为例陈欢西安培华学院16 15GJ026 转型背景下陕西民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郭琳琳西安培华学院17 15GJ027 民办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可行性及路径研究江凤香西安培华学院18 15GJ028 陕西民办高校法治校园建设研究沈永真西安培华学院19 15GJ029 陕西民办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途径研究王芳西安培华学院20 15GJ030 转型期陕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角色心理冲突及其调适机制研究王艳雪西安培华学院21 15GJ031 陕西民办高校转型瓶颈研究——论西安培华学院等六所三本院校转型发展遇到的困难及对策杨慧杰西安培华学院22 15GJ032 西安民办高校MOOC教师教学胜任力构成与发展研究鲁文英西安培华学院23 15GJ033 陕西高水平民办高校内部控制优化路径研究莫娇娇西安培华学院24 15GJ034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发展研究张红西安培华学院25 15GJ035 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付世秋西安思源学院26 15GJ036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策略——基于西安思源学院的分析陈懿婷西安思源学院27 15GJ037 以学科竞赛提升我省民办高校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路径研究麻见阳西安思源学院28 15GJ038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陕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马贞荣西安思源学院29 15GJ039 陕西省民办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可行性及路径研究裴莹西安思源学院30 15GJ040 民办高校二级管理机制研究张娟西安思源学院31 15GJ041 转型视角下民办大学科研评价与激励措施研究李晶西安思源学院32 15GJ042 转型发展视角下陕西应用型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张建芳西安思源学院33 15GJ043 陕西省民办高校扶持需求与政策对接研究周梦西安思源学院34 15GJ044 高校远程教育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邓小盾西安外事学院35 15GJ045 民办大学高素质设计艺术类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杨君顺西安外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设计工厂培养模式探索36 15GJ046 民办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可行性及路径研究刘显升西安外事学院37 15GJ047 基于提升创业胜任力的民办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师晓莉西安外事学院38 15GJ048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双导师学徒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余江西安外事学院39 15GJ049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索与研究商娟叶西安外事学院40 15GJ050 护理本科一条主线多个方向办学特色的研究朱云霞西安外事学院41 15GJ051 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转型与创新的策略及路径研究——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郭宪西安外事学院42 15GJ052 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杨勇岩西安外事学院43 15GJ053 “十三五”期间陕西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马丽娟西安外事学院44 15GJ054 民办高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张改莲西安外事学院45 15GJ055 基于兴趣基因链的民办高校学生信息搜索认知模型研究苏惠明西安外事学院46 15GJ056 高水平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储伶丽西安翻译学院47 15GJ057 基于现金流量分析的陕西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和西芳西安翻译学院48 15GJ058 高水平民办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任华西安翻译学院49 15GJ059 转型期陕西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开发研究王颖慧西安翻译学院50 15GJ060 双创视域下民办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尹文涛西安翻译学院51 15GJ061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软件人才应用技能培养研究王振辉西安翻译学院52 15GJ062 陕西民办本科高校转型瓶颈研究范丽亚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53 15GJ063 独立学院转型与发展问题研究王海民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54 15GJ064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独立学院转型改革协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王小青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55 15GJ065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杨宏霞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56 15GJ066 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贺敏娟西安欧亚学院。
民办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探讨
民办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探讨【摘要】民办高校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阐述了民办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民办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建议对策,供民办高校校企深度合作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深度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于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的发展越来越不能寄托在“招生”上,打造自己学校的特色,打“职业”、“就业”牌才是民办高校破解难题之法。
“与企业、行业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资质的培养,才是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之路。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办出特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成为民办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所在。
一、校企深度合作校企深度合作是相对于校企浅层合作而言的,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
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将校企合作的链条加长,另一方面将校企合作的面扩大,双方接触点增多,相互依赖性也增强,合作程度自然加深。
当然,校企深度合作也是有前提的,即合作模式应与行业、企业的实际相适应。
由于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互利多赢”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根本目的,对于各方而言,校企深度合作的价值各有不同。
对学校而言,其价值在于培育高技能型人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借鸡生蛋”,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设备、实习基地、专业师资等,能够很大程度地减轻学校在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和专业师资培训的压力;对企业而言,其价值在于可以提前锁定人才,随时招募到可用的高技能型人才,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解除用人的后顾之忧,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其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就业的渠道更加畅通;对社会而言,其价值在于能够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率,实现人才供需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实施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途径探讨
年学 职业技 能 , 一年 顶 岗实 习 ; 1 ”模 式 是 指 “ +2
第 一年在 校进 行专 业 理 论 知识 与技 能 的学 习 训 练 , 第 二 、 年到 实 习 单 位 边 工作 、 学 习 ;3+1+2 三 边 “ ” 模 式是 指在人 才培 养 3年 的 6个 学 期 中 , 3个 学 用 期 左右 的时 间完成 课 堂 教 学及 实验 课 教 学 , 1个 用 学 期左 右 的时间完 成课 程设 计及 在校 内教学 基 地开 展课 程 实 习 , 再用 2个学 期 的时 间开展 毕业 实践 。 三 是 “ 中校 、 中厂 ” 养 模 式 。学 院 主动 与 厂 校 培 行业、 业合作 , 企 采用 引进 、 办 、 联 自办 等形 式 , 立 建
二、 民办高 校 实施校 企合 作 的现状
22 00年) 的颁布 , 》 标志着 民办高等教育 已进入到
内涵式 发展 的转 型 时期 , 民办 高 校 为地 方 经 济 的发 展 发挥 了重要 的作 用 。但 是 , 校 企 合 作 人 才 培 养 其 模 式还 处于起 步 阶 段 , 切 需要 我们 不 断地 研 究 和 迫 探索 校企 合作 问题 , 校企 合作 进入 校企 资 源共享 、 使
一
就学校层面来讲 , 虽然部分民办高校和合作企 业 之 间签订 了相关 的合 作 协 议 , 这 些规 定 都 比较 但 宏 观 和笼统 , 没有 建立 起权威 、 整 的校企合 作 准则 完 和规 范 J 。一是教 学计 划 没 有及 时更 新 , 与 用 不 学
能 及 时有效 接轨 ; 是 实 习 时 间 、 二 地点 缺 乏 针 对 性 , 与企业 工作 安排 相 冲突 , 习效果 不佳 ; 实 三是 指 导教 师 的知识 不 够用 、 力 不 够 强 、 验不 够 多 、 念 不 能 经 理 够 新 的现象 时有存 在 ; 四是 学生 管理不 完善 , 在管 存 理 “ 空 ” 不 能 及 时 掌握 学 生 情 况 ; 是 由于 校 园 真 , 五 文 化 与企业 文化 存在 较大差 异 , 没有 真正 融合 , 还 校 企 之 间的深 度 合 作 以及 受 教 育 者从 “ 生 、 业 人 学 职 到社会 人 ” 的角色 转化 受到 一定 的制约 J 。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趋势。
然而,传统的公立高校升学率低、入学难度大、毕业后就业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民办高校作为一种新型高校形式逐渐崛起。
相比传统公立高校,民办高校具有办学成本低、招生方式灵活、师资力量优秀等优势。
然而,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普遍下降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热点。
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是一个摆在民办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其中,校企合作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院校就开始了校企合作。
那时候的校企合作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合作。
到了90年代初,校企合作扩展到了教学领域。
现在,我国的校企合作已经发展成为相对完善的体系。
尤其是在201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在高等教育中落实“双一流”建设工作方案的意见》,以及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模式1. 实习就业合作实习就业合作是目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毕业生成为企业内部的一份子。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工作,从而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2.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指通过技术转移等合作方式,实现产业、学术、研究之间的合作。
在这种方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共同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向,共同研究与开发高新技术项目。
3. 产学研教合作产学研教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开发和支持教育项目。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针对性的课程。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保障,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
三、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优势1. 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界限,增加实践经验。
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在校内教授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的了解程度。
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N o. 1 1 T I ME E D U C A T 1 0 N No v e m be r
民办本 科院校校企合作模 式的研究 与构 建
张权 姜亚萍 戴冬冰 董晶
摘要: 随 着国家对 民办本科 院校 的 日益重视 , 支持 民办本科教 育发展 的各 项政 策陆续 出台。在办学模式上 , 国家提倡 企业能够有 效地和 学校走校企合作之路 , 希望双方达成共识 , 实现 双赢。本文在研 究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 , 提 出一套适合 民办本科 院校 的校企
育基地项 目, 建设 9 0 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 。 可见 , 我 国教 育事业在这方 面已经投入大量 的人 力 、 物力 和 财力 。但 是 , 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 实施的过程 中 , 依然有许 多瓶 颈难 以突破 , 使实践教学 的稳定性 、 系统性和持续性难 以保证 , 一 定程度上影响 了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 因此 , 校 企合作 的方式应 向深层次 的发展 , 将企业请进 学校 直接 参与教学 , 按照企业需求 培养学生 , 将学历教育和 职业 素质
3 结论 与 展 望
培养有机地结合 , 从而有效 改善 应用型本科 院校人才培养 中的结
构化 矛盾 。 下面以天狮学 院生物工程学 院与天狮集团的校企合作为例 , 具体 描述 民办本科 院校 “ 2 + 2 ” 培养模式 。 2 校企 合作培养模式 的构建 天狮集团是一 家横跨生 物技术 、 健康管理 、 酒店旅游 、 教育培
建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好、 管 理好 实训基地 , 更 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功 能 ; 2 0 1 1 年 1 O 月1 0日, 西安理工大学设 立“ 宝德研究生创新 基金 ” 暨研究生 校外实践基 地 , 此次创建为校企携手共同培养创新 型高层次人才 开辟了革新发展与合作共赢之路。在《 关于批 准实施 “ 十二五” 期 间“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 2 0 1 2 年建设项 目的 通知 ” 》 中, 明确写有 批准清华 大学等 5 1 所 高校实施 校外实践教
民办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民办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科技还有教育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且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的兴衰,大力发展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的宗旨。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一些民办高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校企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率,也能够解决现阶段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校企合作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标签: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发展趋势0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技术型人才。
企业不再只看重人才的学历,更加看重人才的实践能力。
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校企合作运用而生,校企合作是中国教育从精英时代向大众化时代转变的重要制度创新,同时也是扩大我国教育资源的、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1校企合作的背景、概念校企合作是21世纪初,汉中籍江苏教育研究学者张俊杰通过唐山朋友和北师大教授帮助,向全国两会提出《西部开发通过半工半读自力求學优先实现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提案》。
而后在强国论坛、虹桥论坛、苏州教育在线论坛等论坛与国内外朋友广泛讨论探索实践可行性。
1958年张俊杰研究了企业孵化半工半读学校的经验,呼吁政府创造条件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创办新型半工半读学校的建议,因此,校企合作这个概念,是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巨大差距条件下创办的新型半工半读学校。
校企合作是实现“劳学结合,以劳养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当前社会,各个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教育也处在一个竞争阶段,众多高校为了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就业率而积极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教育。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促使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及策略探讨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及策略探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办院校的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校企合作模式被视为民办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校企合作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探讨解决对策。
一、问题1.合作模式单一民办院校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今日北京,生机蓬勃的民办教育市场上,大部分民办院校都选择了与一两家知名企业合作,属于有备而来、重注少数、力量匮乏者内向型、依附型、求寻求依靠型,这样的合作模式单一,依靠的主要是学校珍视学生,企业注重人才的思路,缺乏深度的融合和整合。
2.普遍持保守态度由于行业规定不允许盈利上市,民间投资机构不能投资办学,对冷静处之,认为在教育上投资是“好赚钱的生意”。
但他同时又认为,只要市场不是纯市场,而是有治理的市场,有规则的市场,有相对不变性的市场,“好赚钱的生意”其实就不是钱赚不赚的问题了。
3.合作项目谋求实际利益民办院校依靠企业的纵深发展纷呈多姿,但是有很多合作项目显得过于功利,往往被作为仅仅是筹集资金的渠道,校企的合作项目如过于功利,难免会失去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局面上会变成急剧紧张、不和谐,继而导致合作方式出现问题,最终结果只能是彼此争取相互政治的友谊。
二、策略1.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提高民办院校的管理水平,确保其合作的项目能够长期稳定、顺利地开展。
只有做好管理,民办院校才能够站在更多的企业角度思考问题,制定出更符合企业需要的合作方案。
2.开拓多元化合作渠道除了与知名企业合作,民办院校也可以寻找其他合作机构,如地方政府、产业园、金融机构等,拓宽合作渠道,实现教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3.理性策划合作项目民办院校不应以短期利益为先,而是应该理性策划合作项目,注重长远发展。
同时,合作的核心内容应该围绕“企业培训、人才引进、科研合作、设备资金共享”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持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4.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民办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仅有单纯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双方应该注重沟通、互信、互利、互补,在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的同时,双方也应该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实现共同进步与繁荣。
论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校企合作
论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校企合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竞争趋势的加剧,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现代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也是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本文将探讨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校企合作的意义、特点、优势以及发展瓶颈,并为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校企合作意义产业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校企合作具有以下的意义:(1)优化企业人才结构。
随着生产方式和科技水平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和老旧产业的淘汰,企业需要拥有高层次的人才来适应这一变化。
这就需要校企合作,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来培养适应新产业需要的人才。
(2)促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而高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产业研究的开展,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和应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
(3)拓展产业合作空间。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合作空间,共同发展产业。
同时,还可以促进产学研融合,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二、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校企合作特点(1)紧密结合,并不断深化。
校企合作要求双方在合作中持续加强联系和沟通,不断深化合作领域和层次,并在双方的优势领域发挥协同效应。
(2)依托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创新,校企合作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和支持,推动产业升级。
(3)长期稳定,互惠互利。
校企合作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并在合作中实现互惠互利的长期价值和利益。
三、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校企合作优势(1)提升企业的科技能力。
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持,缩短技术研发周期,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为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占领先机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2)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产业研究和支持,总结产业发展经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多步骤渐进式”深度校企合作策略研究——以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为例
2014年8月August ,2014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4-04-16[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SGH12549)[作者简介]王振铎(1974-),男,北京人,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及教学。
王振辉(1974-),男,北京人,硕士,高级工程师。
陈绥阳(1946-),男,四川人,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谢膺白(1948-),男,陕西人,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摘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却出现企业即使招不到人才,也不愿主动与高校进行合作的状况。
因此,我院对校企合作策略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实践,采取“多步骤渐进式”的策略,最终与企业多方面深度合作,为工科高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深度合作渐进式[中图分类号]F272;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4-0144-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教高[2007]1号“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均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校企合作无疑是培养理论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成功的案例大多数是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以及相关专业上,例如:数字机床、汽车、园林艺术、美容美发等专业。
但是就软件行业来讲,企业无一例外均需要精通技术的智力型复合人才,想通过短期培训直接上岗,几乎是不可能的。
面对软件行业就业市场大,岗位多,应聘毕业生多,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无法上岗的尴尬现象,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应该深入思考人才培养问题。
现实情况是,企业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成本,所以大多数软件企业是没有实习生这个岗位的。
笔者作为陕西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组成员之一,与其他专家、老师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市场调研和论证,摸索出“多步骤渐进式”的策略,最终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了多方面深度合作。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途径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
基于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途径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科技以及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高校和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便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两者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共享资源从而实现互利双赢的一项活动。
它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还可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和企业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校企合作不仅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诉求和意愿,而且是时代发展的一个趋势。
校企合作从以“学校为中心”的校企合作1.0版本,到“校企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2.0版本,再到“校区实体合作型”的校企合作3.0版本,校企合作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并已形成一定的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中,国家、社会和学校摸索着前进,为之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
虽然校企合作已经拥有自己的固定模式,并已经付诸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家的期望相比,还不够完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1.2课题界定当前中国高等院校结构“一强、一弱、一软”,就是中央院校很强,地方院校相对弱,民办高校很软。
2019年教育部数据显示,民办高校(包含独立院校)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33.65%,正好三分之一。
三分天下有其一,1/3民办高等教育不行的话,中国高等教育一分天下塌了怎么行?而且社会、政府注重公办院校,忽略民办高校,这是不行的。
民办高等学校,迫切地需要社会、政府的关心、关爱、关怀,从而提升自身能力,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和谐发展。
校企合作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开展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但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校企合作收效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当前国内许多民办高校开始转型,与各大企业密切合作,探索出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在转型背景下实现校企合作,能够促使学校、学生和企业多方面共赢。
本文介绍了转型下陕西民办高校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陕西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陕西民办高校与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转型;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路径
在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实行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必然的潮流和发展趋势。
然而在目前陕西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这一现象,陕西民办高校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寻求各方面的支撑,将校企合作的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实现校企合作有利于产学研的全面结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必经之路。
一、转型下陕西民办高校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陕西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为主要路线,全面实行创新驱动策略,提倡将科技和经济密切联系起来,推动创新省份建设,旨在将“陕西制造”变为“陕西设计”。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就成为了必然趋势和需求。
高等院校和企业同属于技术革新的主体及中坚力量,因此不可独自作战,而应当贯彻合作思想,共同开发,共同培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进而推动社会与区域经济的全方位发展,让陕西省朝着经济文化强省的方向逐步迈进。
(二)有利于现代化人才培养和输出体系建设
自全球各国遭遇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和高等教育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支撑力量。
当前,西方一些国家的现代化教育体系都以技术型高校为主体,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将先进产业技术作为核心基础,以便完成积累与创新的首要任务。
陕西民办高校如果能走出一条校企合作的路径,也能够促进现代化人才培养和输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三)可以促进地方民办高校成功转型发展
近年来,推动地方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了陕西省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推进陕西民办高校的成功转型,必须将“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视为首要途径,带领陕西省民办高校朝着技术型高校的方向逐步前行。
陕西民办高校是地方高校的关键构成部分,其具备较为灵活的体制,还有着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因而能够更加主动地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
校企合作能够吸引企业参与到办学过程中,不但能解决民办高校的生存问题,还能促进其进一步转型与发展。
二、转型下陕西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部分企业管理者没有对校企合作引起重视
校企合作这一转型时期的办学模式,简单说来就是民办高校与企业联手办学,让企业参加到对学生的教育和栽培过程中。
对于校企合作而言,高校仍是教学主力,企业则是辅助力量。
但目前仍有部分企业未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还有的企业管理者只顾及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意义,认为校企合作事务太繁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拒绝和高校联手办学。
在企业中,始终有人认为教育学生只是学校的工作,企业不需要担负起培育学生的责任。
这种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校企合作的正常开展。
(二)民办高校和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
由于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制度上又是一片空白,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和企业难以密切联系起来。
陕西民办高校和企业的转型合作,当前仍
旧停留在一个较为肤浅的表面上,甚至只是走走形式主义,没有落到实处。
在陕西地区,许多民办高校都愿意主动向企业伸出合作之手,但却很少有企业能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还有一部分企业和民办高校之间的合作,仅限于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地、赠送教学设备等,而没有进行资源优化,也尚未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体系,使得校企合作沦为纸上谈兵。
(三)缺少优良的校企合作制度环境
在国际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并制定出了专门的政策和制度,为校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在国内,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与制度还较为缺乏,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在优良的环境中发展。
陕西省民办高校在和企业实施校企合作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制度方面的问题。
比如,高校与企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怎样分配,高校与企业在合作中所得的实际收益怎样分配等等。
此外,国外一些国家对于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会在税收上面予以减免,或是发放其他奖励。
但在我国,暂时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具体措施和规定。
三、转型下陕西民办高校与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对校企合作的重视
陕西地区的各大民办高校、企业等,都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思想理念,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新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白,校企合作不仅是让学校和学生获得利益,还能为企业培养出专业技能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
企业要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为民办高校提供学生实习场所、教学设备等,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进而提升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增长。
所以,陕西民办高校要将校企合作视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把校企合作提上议事日程,以长远的眼光促进校企合作发展。
企业管理者要配合学校工作,积极提供资金与人力,在培育人才的同时推动企业发展。
(二)加强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陕西民办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到合适的企业,逐步强化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制定出符合双方利益需求的战略目标。
高校可以和企业进行一线接触,开展实践操作,有针对性地输送一批专业教师到企业中进行亲身体验,也可以从企业内部邀请技术人员来校实行兼职教学。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使校企合作真正形成双赢的局面。
因此,陕西民办高校要大力吸引当地企业参加到办学活动中,高校负责提供教学资源,对学生实行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基础理论教学。
而企业则负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学校到岗位的过渡。
(三)创建优良的校企合作制度环境
校企合作不单是高校与企业的任务,陕西当地政府部门也应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政府要树立起相对完善的校企合作政策与制度,确保校企合作可以长期、稳定、高效地发展下去。
要使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就一定要将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和法规作为根本保障。
陕西当地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使校企合作能够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进行。
此外,还需找到民办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交集点,借用一定的行政手段使校企合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合理化,让高校和企业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及义务。
对于一部分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还要予以税收减免等多种奖励,树立起校企合作长期有效的机制和体系,鼓励校企合作朝着更高、更远的层面发展。
四、结束语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仍然滞留在初级阶段,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有关人员需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陕西民办高校要全面意识到新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意义,仔细调查并分析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据此拟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为现代社会培育出符合新时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