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货币政策未来走势的几点建议

合集下载

我国货币政策概况

我国货币政策概况

(一)我国货币政策纵向发展研究[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从无到有,并通过运用各种货币工具,在紧缩性与扩张性的实施中不断地调整、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

针对2007年我国经济过热等问题,我国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针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适度放松货币政策。

当前,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已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介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概括了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中经评论·北京)近年来,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很多货币政策,如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进行频繁调整等等,各种货币工具渐渐进入公众视野。

仅2008年下半年,我国央行4个月内连续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达5次,货币政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

(二)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在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3、中央银行贷款。

中央银行贷款包括再贷款和再贴现及相关票据业务。

即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方式。

4、利率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1998年以来,针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国内消费需求疲软以及出现了通货紧缩等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持续地适当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需求不足的约束。

总体来讲,货币政策收效甚微,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失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央银行层面上的障碍三大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虽然很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也较高,但其实际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

(二)金融市场层面上的障碍1、货币市场。

总体来讲仍不成熟,缺乏足够的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交易品种或缺,金融工具和手段创新滞后,货币市场缺乏流动性,地区分割的银行间分隔严重,交易不活跃,货币政策传导缺乏广度,低速低效。

2、股票市场。

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强,长期没有退出机制,其股指变动与经济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异动状态,股市泡沫膨胀,股票价格难以产生财富效应,隔断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上种类不多使公开市场缺乏载体,另一方面交易不旺,以调控基础货币为目的的公开市场业务缺乏交易基础,严重阻碍了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

(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上的障碍1、商业银行的垄断性。

2、商业银行有风险约束,而无利润约束。

3、商业银行的集权管理。

4、商业银行发展意识不强,倾向于减少或收回贷款。

(四)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传导障碍1、企业方面。

一方面由于供给相对过剩,引起物价下降,宏观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企业对市场前景并不看好,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投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面向市场的研发、营销和管理机制,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盈利条件和偿债条件都难以满足贷款条件。

2、居民个人方面。

从1994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城镇住房制度以及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居民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预期支出上升。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及未来变动方向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及未来变动方向
而欧元区 1 7个 国 家 总 共 才 25万 亿 美 元 左 右 ,所 以我 国 .
扩 大 06~O . . 百 分 点 ,2 1 8个 0 半 年 两 个 季 度 同 比 增 1下
长 分 别 为 48 和 38 ,全 年 呈 现 前 高后 低 的走 势 。 .% .%
货 币 总量 在 全 球 位 列 第 一 。 考 虑 到 我 国 是 世界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无 论从 货 币绝 对 数量 和 还 是 与 GDP比值 的相 对 数 量 来 看 ,我 国经 济 发 展 所 需 货 币 总量 并 不缺 乏 ,不 存 在

前 的 价格 水 平 仍 然 处 于 高 位 ,但 如 果 货 币政 策 依 然 较 为 宽松 的话 ,通 胀水 平将 远 远 高 于 6月份 64 的水平 。 .%
方 面热 钱 可 能流 出 ,引发 金 融 市 场 动 荡 ;另 一 方
面输 入性 通 胀 压 力 和 投 机炒 作 带来 的通 胀 压 力 可 能迅 速 减 轻 ,而 中 国货 币政 策难 以迅 速 调 整 到 位 ,会 加 大 实体 经 济 波动 。但 是 经 过 两 年 的量 化 宽 松 货 币 政 策 的调 整 和 适 应 ,我 国经 济 目前 运行 平 稳 ,影 响 在 不 断 的 化解 和 消
中小企业 受到冲 击较大
据 中小 企 业 协 会统 计 ,2 % 的 中 小企 业 受到 了 比较 0 严 重 的影 响 ,8 % 的中 小 企业 受到 不 同程 度 的 影 响 ,这 0
主 要 是 因为 中 小企 业 能 够 得 到 的信 贷 资金 减 少 了 ,并 且 散 ,总 体 经 济还 将 保 持 平 稳 增 长 。 首 先 ,国 民经 济 在 结

中美贸易战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

中美贸易战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

中美贸易战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中国的货币政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政府对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提出贸易限制措施,导致中美贸易逆差愈发严重。

中国的货币政策维护国内稳定发展,同时需要考虑国际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在中美贸易战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对策略。

一、加强外部政策联动,增加对外开放程度中美贸易战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多边贸易体系的一次挑战。

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成员国协同合作,共同维护自由贸易体系。

可以通过加强与亚洲、欧洲等贸易伙伴的贸易合作,加速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降低贸易壁垒,开放市场,增加贸易逆差的缓解。

此外,还可以采取降低关税和发行自由贸易区等政策,加快国内对外资的开放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国际化程度,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强的话语权。

二、依靠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内部韧性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从投资驱动型国家向消费驱动型国家的转变。

这样可以降低对美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减轻贸易逆差的压力,同时也能促进内需扩大,提高产品的比较优势,打破对外贸易的重度依赖,增加内部韧性。

可以通过创新推动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可以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积极引导经济结构升级,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灵活调节人民币汇率,保持外汇市场稳定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贸易逆差,可以通过人民币的贬值来实现对美元的相对贬值,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增加对外竞争力,维持贸易平衡。

此外,在外汇市场中加强市场主体的交易决定作用,逐步实现汇率市场化,避免政策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性。

同时,要合理利用外汇储备,稳定市场预期,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减少外部干扰。

四、强化金融监管,预防金融风险贸易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影响。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结构及功能的重塑已经成为当前货币市场研究中的热点,而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和学者们的关注。

从货币市场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涉及货币价格的调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和最佳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等。

本文尝试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我国存在的货币市场问题进行总结,并就消除货币市场存在的不足提出一定的建议与对策。

一、货币价格的调节货币价格受到政府政策、市场效应和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比较落后,政府的调控措施相对缺乏,因此,市场的供求关系对货币价格的调节影响比较大。

例如,中国央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因坚持汇率的稳定性,导致中国货币价格的调节受限,进而导致资本外流。

此外,全球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影响到了货币价格的调节。

二、货币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货币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指货币市场金融机构的参与者在相互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中产生的风险。

由于中国货币市场的体制刚性,货币市场风险管理力度不够,出现了大量抬升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状况。

在此情况下,如果市场上没有有效的制度性管控措施,那么整个货币市场将会陷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泥沼。

三、最佳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是政府用于调控经济循环和货币价格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投放政策和市场化政策等。

因此,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四、我国货币市场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就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是由于市场发展滞后,政府调控措施不够完善,市场监管权力不够强大等方面所引发的。

此外,由于市场制度缺乏正确的解释和统一的标准,国内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等,从而造成了货币市场的不稳定。

五、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消除的建议与对策(1)政府应将货币政策法规作为重要的调节政策,健全货币市场的体制框架,明确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

对我国货币政策走向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货币政策走向的几点思考
对我 国货 币政策 走 向的
供应总量足以支撑 8 %的经济增长,银行的 信贷扩 张仍没有实质性约束。 一旦民间需求 恢复 , 市场交易活跃 ,资金使用效率就会提 高, 这些货 币供给将构成巨大的需求, 包括
几点思 考 孟博东师大经学 12 繁 北范学济院 4 O 3 0
【 章摘 要 】 文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针 对 不 同 时 期 ,不 同情况制 定和 实施 了不 同的货 币政 策,对保持 货币币值 的稳定,并以 此促进 经济增 长发挥 了重要作 用。 当 前的货 币政 策宜在保持 “ 适度 宽松”基 调 的前提 下及时进行微 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证 分 析 . 经研 究,2 0 财 0 4年 第 ∞ 期 2 蒲春 峰 . 行 金 融体 制 下 的 货 币政 策 现 与 金 融 监 管 关 系研 究 . 济界 2O 年 经 09 第0 期 i

【 作者 简介】 一 孟 繁 博 ,男 ,f8 年 出生 ,东北 师 范大 g5 学 经 济 学 院金 融 专 业 研 究 生 获 得 2 0 - 0 9 度 优 秀 奖 学金 08 2 0 年
坝 代 商 业 MOD R U IE S E NB SN S
20 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 币政策. 07 国内 措施, 使经济运行急刹车或软着陆, 造成经济
形势是复杂多变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也 是众多的 ,所以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应该灵 活, 适时 变化 , 与时 俱进 。 从货 币政 策的变化 过程 中可 以看到 ,中央银 行在 不断探 索货 币 的严约束实现信 贷 投放适度平稳增长。 圃 政策 如何与 经济发展 相适应 。 【 参考 文献】 t 孙明华. 国贷 币政 策传导机制 的实 我 三 对货币政策未来走势的 思考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供 应 量 M1同 比 增 幅 达 到 3 .% , 广 义 货 24 币 供 应 量 M2增 幅 达 到 2 .% 为 1 77 5年 来
理 难 度 增 加 , 机 发 生 之 前 就 已 经 逐 步 暴 危
露 出 来 的 增 长 方 式 和 经 济 结 构 失 衡 问 题 不 但 没 有 得 到 解 决 . 而 有 随 着 扩 张 型 政 反 策 的效 果 愈 演 愈 烈 之 势 。
பைடு நூலகம்
达 到价格 发现 、 风险规 避 的 目的 , 中部粮 食生 产 以及 更 多商 品 为 的 产 生 提 供 服 务 。 五 , 极 发 展 避 险 类 市 场 , 中 部 经 济 发 展 保 第 积 为
商 业 银 行 发 行 次 级 债 , 中部 地 区 地 方 商 业 银 行 建 立 起 有 效 的 资 为
积极 利用 多元 化 的金融 产业 主 体培 育 出适应 中部发 展 的多 元化 经济产业 主体 . 而实 现多 类型 、 层 次金 融资 源配 置 。首先 . 从 多 充
分 利 用 已 经 相 对 完 善 的 国有 及 大 型 商 业 银 行 。 于 各 国 有 银 行 及 南
现 ; 果 不 作 调 整 , 币投 放 必 然泛 滥 , 如 货
关 键 词 : 融 危 机 ; 币政 策 ; 策 金 货 对
全 球金 融危机 爆 发 以来 . 提 振 我 国 为
曲折 的 过 程 . 需 不 足 的 局 面 及 影 响 还 在 外 持 续 : 国 内 经 济 看 , 济 回 升 的 基 础 还 从 经
我 国 现 行 货 币 政 策 存 在 的 JI 与 x 策 '题  ̄ - - 3 -
口 郑 燕 冰
摘 要 :全 球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以来 . 我 国 货 币 政 策 经 历 了 一 个 从 从 紧 到 宽 松 的 突 变 。但 目 前 的 货 币 政 策 不 但 无 法 解 决 危 机 之 前 就 已 逐 步 暴 露 出 来 的 增 长 方 式 和 经 济 结 构 失 衡 问 题 . 而 使 问 题 反 更 加 恶 化 。笔 者 试 图 从 分 析 我 国 货 币 政 策 存 在 问 题 入 手 , 合 分 析 当 前 的 国 际 综 国 内 经 济 金 融 形 势 。 出 短 中 长 期 相 结 提 合 的 货 币 政 策 建 议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全球各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1. 通胀压力和缺乏灵活性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通胀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负利率和量化宽松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失去了一部分效力。

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摩擦,货币政策的执行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增加灵活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应对通胀压力。

建议一:采用目标型货币政策目标型货币政策是一种根据经济状况设定明确目标的政策方式。

通过设定通胀目标或价格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这种政策框架能够提高市场的预期管理,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建议二: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可以达到更好的经济调节效果。

特别是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财政政策应该及时调整,避免过度刺激经济,造成资产泡沫等问题。

2. 资本流动风险和金融稳定脆弱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资本流动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资本流动的加剧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重视资本流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

建议三:建立有效的资本流动管制机制为了应对资本流动的波动和可能的金融风险,应建立有效的资本流动管制机制。

这意味着对投资者资本流动进行合理的限制,并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建议四: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和传播。

关于当前宏观调控的建议

关于当前宏观调控的建议

关于当前宏观调控的建议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来调整经济运行状态,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

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宏观调控形势,经济增长乏力、去产能任务重、金融风险增加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宏观调控建议。

一、稳定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为此,我们应该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适度扩大公共投资和加大货币供应量等措施,刺激需求,提振市场信心。

同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动结构调整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潜在风险。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去产能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移。

此外,还应加强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三、加强金融监管金融风险是当前宏观调控中的一大难题。

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加强金融监管,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

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防范金融风险传导。

此外,还要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增强金融市场的运行稳定性。

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因此,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贷款、减免税费等支持政策。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支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方式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五、加强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向之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的有效运用。

此外,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在当前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适度灵活的政策手段,确保宏观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一、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入手,分析其内涵和实现方法,并探讨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1. 维持物价稳定作为最基本的货币政策目标,维持物价稳定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通过适当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控制通货膨胀。

例如,在通胀压力较大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水平、收紧信贷等手段来抑制通胀;而在通胀压力较小时则可以采取宽松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水平、扩大信贷规模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加强物价监管和调控,防止价格波动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加强价格信息收集和发布,及时公布物价变动情况,引导市场预期;同时加大对价格垄断、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2.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调节信贷规模、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实现。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经济增长:首先,扩大信贷规模。

当经济发展面临信贷紧缩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宽松性措施来扩大信贷规模,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其次,降低利率水平。

当经济发展面临投资不足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水平来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企业投资意愿和消费者购买欲望。

3.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金融市场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货币政策需要采取措施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

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来防范风险,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其次,提高市场透明度。

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度来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和预期,减少投资者恐慌情绪的出现。

4. 保障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当今经济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工具和调控目标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发展。

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相反,紧缩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应当是稳健中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趋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好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国、工具、调控目标、宽松政策、紧缩政策、措施、挑战、应对措施、调控方向、发展趋势、认识。

1. 引言1.1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可以调控经济的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适当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促进经济活动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稳定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维持物价稳定,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可以调节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不同行业和部门,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调节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 中国的货币政策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主要以价格控制和定量控制为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货币政策也从计划性转变为市场化。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推动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推动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引入新的思路与措施,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讨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探究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趋势。

一、货币政策的措施1、货币政策技术工具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中,利率和货币供给是常用的技术工具。

我国最近一段时间采用的主要是利率调控,以达到调节市场经济结构的目的。

利率与货币供给的改变对市场短期回报、信贷需求、消费支出和进口出口物价等产生明显的影响。

2、货币政策的目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个措施。

除此之外,我国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和稳定等方面的目标也在逐步加强。

近年来,宏观审视角度下的货币政策引导,以及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的建立,也为我国货币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潜力。

3、国际政策的借鉴与运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货币政策也越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论。

汇率和国际数据监测等也荣膺汇率和国际数据监测等,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保障。

二、货币政策的推动作用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货币政策的调控不仅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利率调控使得以技术和创新为主导的行业受益,如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受益。

货币政策的强势执行也有利于打造中央企业互动发展的战略,加快我国传统工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推动金融市场改革货币政策的执行创造了利于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环境。

在以盘活资产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现状下,货币政策的执行动态调整为市场推动和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同时,市场积极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也为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货币政策的执行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3年货币政策解读

2023年货币政策解读

2023年货币政策解读一、货币政策目标2023年,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控制通货膨胀在合理范围内。

为实现这一目标,央行将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如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以调节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活动,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

二、利率调整在2023年,央行可能会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胀情况,适时调整利率水平。

在经济增长强劲时,可能会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在经济放缓时,可能会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央行还可能通过调整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以调节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

三、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重要工具。

在2023年,央行可能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状况,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在经济增长过快时,可能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信贷规模;在经济放缓时,可能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流动性。

四、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

央行将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以及调节货币乘数等手段,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在2023年,央行将密切关注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

五、信贷政策信贷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3年,央行将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此外,央行还将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六、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2023年,央行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同时,将加强外汇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跨境套利和违规交易等活动,防范化解外汇领域风险。

七、金融市场监管在2023年,央行将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的监管。

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和监管制度,规范市场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八、金融创新与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创新与科技应用将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方向。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熊鹏君(国航112 201110621056)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认为必须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地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整;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经济运行的状况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货币政策又反作用于经济体以及经济运行的结果。

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需要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进行了慎重第一季度第三季度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了积极、有效调整。

依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

这一时期,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然而依据社会经济情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为2003年初至2005年初。

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整体上来说有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我国经济在前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从而逐渐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而进入新一轮上升的周期。

虽经2003年近半年“SARS”病毒的短期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但没有放缓,反而经济快速增长整体的趋势得到确立,GDP、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迅速,物价水平止跌回升。

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在不断演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政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影响经济运行的两个关键因素,它们的协调和配合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并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货币政策。

2024年,中国央行有望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中性政策旨在保持货币供应的适度增长,保持通胀率在合理水平,并提供合理的流动性支持。

这样的政策有助于维持经济的稳定,并为结构性改革提供条件。

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央行还将注重金融风险管理,加强银行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其次,财政政策在经济政策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将继续注重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平衡。

同时,财政政策还将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如创新科技、绿色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等。

此外,财政政策还将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和公正。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是实现宏观经济平衡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一致的政策共识。

央行和财政部应共同研究和评估经济形势,以确定合适的政策方向和力度。

其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套措施也需要相互支持和补充。

比如,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存贷款准备金率来引导经济运行,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最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政策,以保持政策效果的稳定和可持续。

在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时,中国还将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开放型经济战略。

结构性改革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

中国将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中国还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和互利共赢。

对我国货币市场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对我国货币市场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对我国货币市场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货币市场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货币市场中,并不是没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一些合理的建议的实施,这些问题可能得到解决。

下文将简要讨论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 面临的问题(1)资产规模小由于金融机构相对较少,我国货币市场总资产规模较小。

在世界上,我国仅是货币市场排名中的第十五位,在其他国家中不能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

这种情况可能会对我国货币市场的国际竞争产生不良影响。

(2)货币市场基础设施不太完整我国货币市场的基础设施不太完整,还有一定差距。

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建立交易技术平台和国际结算体系,并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这样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开性,进一步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3)缺乏“有竞争的自由市场”目前,在中国货币市场,只有国家代表性的金融机构可以发债、借贷,而且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国有企业或国家控制的经营单位。

这种垄断化的情况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资产配置不合理和金融风险增加的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建议(1)扩大资产规模扩大我国货币市场整体规模,需要增加金融机构的数量,以增加市场的竞争,增加交易量和交易流动性。

同时,需要增加入场舱口,扩大市场能力和范围。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平台建设、多元化金融产品等。

在提高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为了提高我国货币市场的基础设施,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交易技术平台和国际结算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透明度,并加快市场运行速度。

目的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3)发展“有竞争的自由市场”要发展我国货币市场的“自由市场”,需建议几个步骤。

首先,可以发展SME板块,让中小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途径,并可以发展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债券市场等,以提高市场竞争。

货币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货币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货币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在当前世界经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战场。

然而,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要。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一、货币政策的新思路1. 价值导向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以物价稳定为出发点。

然而,物价稳定不能代表经济的全部。

更重要的是,物价稳定也无法满足现代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因此,有人提出了价值导向货币政策的思路,即把人民对于生活的追求作为货币政策的出发点。

这样,货币政策就可以更好地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防范性政策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治理通货膨胀为目标。

然而,通货膨胀并不是经济危机的唯一来源。

因此,有人提出了防范性货币政策的思路,即不仅要防范通货膨胀,还要防范其他经济危机的发生。

这样,货币政策就可以更好地体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3. 创新性政策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以货币政策工具为核心。

然而,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要。

因此,有人提出了创新性货币政策的思路,即通过创新货币政策框架,引进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创新型政策,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灵活和有效。

二、货币政策的新举措1. 货币组合调节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然而,这些政策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要。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货币组合调节。

货币组合调节是指通过同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工具,来达到经济调控的目的。

这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更精准地调节经济,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

2. 负利率政策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经济。

然而,在低通胀和低利率的环境下,调节利率可能会失去效果。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负利率政策。

负利率政策是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使得银行在存款利率为负时仍然愿意存款。

这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更好地刺激经济,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及分析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及分析

现行的我国货币政策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体而言,社会各界对货币政策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政策力度也比较合适。

然而,未来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非常大,未来我国货币政策需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同时进行结构性微调,对潜在的滞胀风险提前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

一、今年以来偏积极的货币政策对稳定市场预期、遏制经济下滑功不可没面对金融危机肆虐和经济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我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在“出拳快、出拳重”的调控思路下,前4月货币信贷创下天量增长纪录,从各种经验数据比较看,目前货币政策可说是明显偏于积极。

在经济面临严重衰退的非常时期,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是必要的,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遏制宏观经济在短期内的急速下滑。

1、今年前4月货币供应量增长刷新了多项“纪录”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指引下,1-3月新增贷款分别为1.62、1.07和1.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24.17%和667.97%。

4月份贷款高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但仍然达到5918亿元,同比多增1229亿元,前4月累计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7万亿元,不但超过去年全年4.9万亿元的规模,而且也超过了今年5万亿的计划目标下限。

与之对应的是,广义货币(M2)增速也开始急升,4月末M2增速达到25.95%,已远超央行17%的预期目标,该数据不仅刷新了中国近年来的新高,在国际上也排名第二,仅次于以色列的32.4%,危机重灾区的美国和欧元区M2增速分别为10.1%和7.2%。

2、前4月信贷的天量增长有其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前4月信贷的天量增长,首先是由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尽管信贷快速增长会带来通胀压力加大、坏账上升等风险,但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未有根本性缓解,尚未形成稳定回升态势,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就会错过最佳调控时机,未来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其次,信贷天量增长有还历史欠账的问题。

货币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货币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货币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货币政策是经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货币政策也在不断适应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货币政策的现状当前,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呈现出几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主流。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和通缩风险加剧的压力,许多国家选择通过降低利率和放松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各国纷纷采取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

其次,负利率政策呈现多极化态势。

负利率政策是近年来一种备受争议的新兴货币政策工具。

一些国家采取负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和提振通胀,但更多的国家对此持保守态度。

在实施负利率政策时,需要权衡利率下限、金融稳定等因素,因此负利率政策的发展并不一致。

第三,数字货币成为关注焦点。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发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提高支付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包容等,但也带来了监管风险和隐私安全等问题。

各国在数字货币发展上的态度和政策也不尽相同。

二、货币政策的未来趋势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将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首先,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灵活性。

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无法适应各种情况的需求。

未来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加注重数据和信息的分析,以更精确地把握经济形势,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其次,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货币政策的考量。

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向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货币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高支付和结算效率,保障数字支付的安全性,将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货币政策未来走势的几点建议2010-9-27摘要: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八”目标顺利完成。

继续保持适度宽松货币的货币政策,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是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

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未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控制通货膨胀,适度回收流动性,防范资产价格泡沫,限制信贷规模,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完善退出策略。

关键词:货币政策,未来走势2009年我国经济顺利实现了“V”形反转,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这源于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大幅增长,确保了金融体系充足的流动性,我国天量的信贷规模极大地提高了市场信心,在短期内扭转我国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对促进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0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的第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国际方面,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严重衰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出低谷,步入稳定恢复的轨道还很遥远。

国内方面,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很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金融领域风险积聚,资源环境异常变化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大。

作为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一系列长短期、国内外综合因素使得今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形势不发生剧烈波动,就应该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

(二)在把握货币政策基本方向基础上,根据经济形势进行“微调”和“预调”。

以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手段进行“微调”,同时准备好应对不同经济形势的货币政策预案,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调整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今年我国信贷投放相对2009年略有减少,全年信贷投放总量控制在7.5万亿—8万亿元人民币的范围内。

信贷投放从量向质的转变,总量控制,重点支持,加大对实体经济中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的信贷支持。

(四)货币政策“两头抓”,处理好保持经济发展,控制通胀预期二者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既要防止增长速度再次下滑,也要防止简单追求更高的速度;稳定物价,使CPI控制在3%左右,PPI不高于6%—7%的水平。

可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将在适度宽松总体基调上根据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进行综合调整,我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未来取向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货币政策应该与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积极配合,多管齐下,综合协调。

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合理引导和改变资金流向,加大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收入两极分化,提升居民消费需求,通过有差别的信贷投放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把握保增长和抑通胀的平衡和力度。

2010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国际大宗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大,国内农产品价格飞涨,翘尾因素,以及2009年大量的货币投放在滞后期后,其通胀压力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释放,“抑通胀”势在必行。

必须加强对物价的调控,加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一旦出现高增长、高通胀的局面,要运用多样化的货币政策工具迅速紧缩银根,回收流动性,缓解公众通胀预期,防止经济过热。

同时,推进电力、水、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与财政、反垄断、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推进。

(三)调整信贷政策结构,促进经济复苏。

2009年我国经济回升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但非政府民间投资、居民消费有限。

在控制信贷规模的同时,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才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控制信贷规模,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三农”、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注重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短期效益和长期利益、投资与消费、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平衡。

(四)密切关注资产价格,防范资产价格泡沫。

货币政策不能完全盯着CPI,而是要重点关注资产价格泡沫。

相关监管部门应动态、严密监控,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管理,加大力度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将资产价格泡沫控制在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

(五)审慎、灵活实施货币政策退出策略。

我国当前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避免流动性过剩,把握信贷平稳投放节奏上达到预期目标,则应考虑货币政策退出机制。

从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货币政策内涵的“微调”,到截止今年五月央行3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17%的高位,致使下半年加息预期呼声加大,恰好显示了货币政策调整的三个阶段。

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将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运行和变化,评估全球各经济体的退出时序,综合运用退出工具,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的运用协调配合,对完成2010年经济工作任务、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货币政策执行与实体经济运行之辨析(上)2010-9-26摘要: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体而言,社会各界对货币政策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政策力度也比较合适。

然而,未来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我国经济出现通胀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货币政策需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同时进行结构性微调,对潜在的通胀风险提前做出反应,以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政策,实体经济,政策风险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体而言,社会各界对货币政策是持肯定态度的,政策力度也比较合适。

然而,未来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我国经济出现通胀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货币政策需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同时进行结构性微调,对潜在的通胀风险提前做出反应,以防患于未然。

一、当前货币政策实施的前因后果(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出台背景2008年9月中旬,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的“次贷危机”发展为国际金融危机。

美欧金融体系陷入融资功能严重失效和流动性大量短缺的困境,全球主要原材料和运输价格大幅跌落,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和冲击明显加重,特别是9月份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日益显现,经济运行态势出现大的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2008年10月比9月下降了10.6点,近年来首次低于100;当月工业生产增长率降至近年来少有的个位数,亮起了“偏冷”的蓝灯。

10月-11月,年中时高企不下的CPI连续两个月低于4%,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减弱,而PPI则分别为3.2%、2%。

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企业效益下滑。

11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率只有4.9%。

部分中小型加工企业倒闭,加剧了失业人员增多、农民工返乡。

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趋缓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

解决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基于对国际形势冷静客观的分析,中央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树立世界眼光,从国情出发,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积极应对”的基本思路。

在“出拳快、出拳重”的调控思路指导下,10月,中央再次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1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我国的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并公布了共计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初,我国逐步形成了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应对方案,被称之为“一揽子计划”。

2009年的1月14日,国务院公布汽车和钢铁两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随后的一个多月中,相继出台了如装备制造、纺织、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这些措施甫一出台,就在资本市场上显示了效用。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随后出台的细则,可以看作是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一措施的推行,直接拉动了相关行业的投资和消费,为GDP增长做出了贡献。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执行总体情况1.货币供应量增长频频刷新多项“纪录”。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继续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助学、灾后重建、消费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加大对产业转移、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体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

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指引下,2009年1-3月新增贷款分别为1.62、1.07和1.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24.17%和667.97%。

4月份贷款高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但仍然达到5918亿元,同比多增1229亿元,前4月累计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7万亿元,不但超过2008年全年4.9万亿元的规模,而且也超过了2009年5万亿的计划目标下限。

与之对应的是,广义货币(M2)增速也开始急升,4月末M2增速达到25.95%,已远超央行17%的预期目标。

至此,该数据刷新了中国近年来的新高。

①而到了2009年上半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第一季度末高20.2个和4.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

这一数字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信贷投放总量。

至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1.4万亿元,同比增长33.8%,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第二季度末高19.0个和1.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9.3万亿元,同比多增5.6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总体保持较快增长,9月末余额为39.0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6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末略低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