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题目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题目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题目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几何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几何学和解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经典例题,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例题一:已知△ABC, ∠ABC = 90°,AC=6cm,BC=8cm,求AB的长度。
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这道题。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B²=AC²+BC²。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B²=6²+8²=36+64=100。
所以AB=√100=10。
因此,AB的长度为10cm。
例题二:已知△ABC, ∠ACB = 90°,AB=5cm,AC=3cm,求BC的长度。
解析:这是一道直角三角形的题目,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公式:BC²=AB²-AC²。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BC²=5²-3²=25-9=16。
所以BC=√16=4。
因此,BC的长度为4cm。
例题三:已知△ABC, AB=AC,∠ABC=50°,求∠ACB 的度数。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已知AB=AC,因此△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BAC=∠BCA。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BAC+50°+∠BCA=180°。
由此可得∠BCA=180°-50°-∠BAC。
又因为∠BAC=∠BCA,所以∠BCA=180°-50°-∠BAC=130°-∠BAC。
因此,∠ACB 的度数为130°-∠BAC。
例题四:已知△ABC, AB=AC,∠ABC=80°,求∠ACB 和∠BAC 的度数。
人教版苏科版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经典例题 )
班级小组姓名成绩(满分120)一、锐角三角函数(一)正切、正弦、余弦的定义:(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1.在Rt△ABC中,∠C=90°,AC=1,BC=2,则tanB的值是()A.55 B.12 C.2 D.13例1.变式1.在Rt△ABC中,∠C=90°,AB=13,BC=12,则sinB的值为()A.512 B.1213 C.513 D.135例1.变式2.如图,在Rt△ABC中,∠C=90°,三边分别为a,b,c,则cosA=()A.ac B.abC.ba D.bc例1.变式3.在Rt△ABC中,∠C=90°,cosB=513,BC=15,则AC=.(二)坡度(坡比)(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2.某段公路每在水平方向上前进100米,就升高4米,则路面的坡度为.例2.变式1.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沿着斜坡走了1000米到达山顶B点,已知山顶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00米,则山坡的坡度为.例2.变式2.已知传送带与水平面所成斜坡的坡度为1:2.4,如果它把物体送到离地面10米高的地方,那么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米.例2.变式3.如图是拦水坝的横断面,斜坡AB的水平宽度为12米,斜面坡度为1:2,则斜坡AB的长为()A.3B.5C.5D.24米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3.在△ABC 2,则∠B 的度数是()A.30°B.45°C.60°D.90°例3.变式1.如图,在Rt△ABC 中,∠C=90°,AB=2BC,则sin B 的值为()A.12B.22C.32D.1例3.变式2.计算:22sin 60cos 453tan 30sin 45tan 30-︒︒+︒︒︒例3.变式3.计算:())2231360-+-︒三、解直角三角形(一)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4.如图,在Rt△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m,∠B=40°,则直角边BC 的长是()A.sin 40m ︒B.cos 40m ︒C.tan 40m ︒D.tan 40m ︒例4.变式1.在Rt△ABC 中,∠C=90°,若∠A=45°,a=1,则∠B=,b=,c=.例4.变式2.如图,在△ABC 中,∠C=90°,∠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且b=85,∠BAC的平分线16153.例4.变式3.如图所示,在△ABC中,∠C=90°,sin A=25,D为AC上一点,∠BDC=45°,CD=6,求AB的长.(二)解直角三角形综合(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5.如图,在△ABC中,已知AB=32,AC=4,∠A=60°,求ABCS的值.例5.变式1.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周长为36cm,那么底角的余弦值是()A.513 B.1213 C.1013 D.512例5.变式2.如图,在△ABC中,∠C=90°,AC=5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AD=1033cm,求∠B,AB,BC.例5.变式3.如图,某幼儿园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决定将园内的滑滑板的倾斜度由45°降为30°,已知原滑滑板AB的长为5米,点D,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01236≈2.449)四、三角函数的应用(一)仰角和俯角(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6.如图,某飞机于空中A处探测到地面目标B,此时从飞机上看目标B的俯角α=30°,飞行高度AC=1200米,则飞机到目标B的距离AB为()A.1200米B.2400米C.4003米D.12003米例6.变式1.如图,测量队为了测量某地区山顶P的海拔高度,选M点作为观测点,从M点测量山顶P的仰角为30°,在比例尺为1∶50000的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这两点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山顶P的海拔高度为()A.1732米B.1982米C.3000米D.3250米例6.变式2.如图,在高出海平面100米的悬崖顶A处,观测海平面上一艘小船B,并测得它的俯角为45°,则船与观测者之间的水平距离BC=米.例6.变式3.如图,某同学在楼房的A处测得荷塘的一端B处的俯角为30°,荷塘另一端D处与C,B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C=32米,CD=16米,问荷塘宽BD为多少米?(取3 1.73,结果保留整数)(二)方向角(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7.如图,上午9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2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11时到达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36°,∠NBC=72°,那么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是()A.20海里B.36海里C.72海里D.40海里例7.变式1.如图所示,一只船向东航行,上午9时到达一座灯塔P的西南方向60海里的N处,上午11时到达这座灯塔的正南的M处,则这只船航行的速度为海里/时.例7.变式2.如图,小明想用所学的知识来测量湖心岛上的迎宾槐与岸上的凉亭间的距离,他先在湖岸上的凉亭A处测得湖心岛上的迎宾槐C处位于北偏东65°方向,然后,他从凉亭A处沿湖岸向正东方向走了100米到B处,测得湖心岛上的迎宾槐C处位于北偏东45°方向(点A,B,C在同一水平面上).请你利用小明测得的相关数据,求湖心岛上的迎宾槐C处与湖岸上的凉亭A处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25°≈0.4226,cos25°≈0.9063,tan25°≈0.4663,sin 65°≈0.9063,cos65°≈0.4226,tan65°≈ 2.1445)例7.变式3.如图,一渔船上的渔民在A处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60°方向,这艘渔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在B处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15°方向,此时灯塔M与渔船的距离是()A.72海里B.142海里C.7海里D.14海里(三)运用三角函数的解决实际问题(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8.在倾斜角为32°的山坡上种树,要求相邻两棵树间的水平距离为3米,那么相邻两棵树间的斜坡距离为()A.3sin32︒米B.3cos32︒米C.3tan32︒米D.3 cos32︒米例8.变式1.如图,在某监测点B处望见一艘正在作业的渔船在南偏西15°方向的A处,若渔船沿北偏西75°方向以40海里/时的速度航行,航行半小时后到达C处,在C处观测到B在C的北偏东60°方向上,则B,C之间的距离为()A.20海里B.103海里C.202海里D.30海里例8.变式2.如图,水渠边有一棵大木瓜树,树干DO(不计粗细)上有两个木瓜A,B(不计大小),树干垂直于地面,量得AB=2米,在水渠的对面与O处于同一水平面的C处测得木瓜A的仰角为45°,木瓜B的仰角为30°.求C处到树干DO的距离CO(结果精确到132≈1.41).例8.变式3.如图,一艘货轮在A处发现其北偏东45°方向有一海盗船,立即向位于正东方向B处的海警舰发出求救信号,并向海警舰靠拢,海警舰立即沿正西方向对货轮实施救援,此时距货轮200海里,并测得海盗船位于海警舰北偏西60°方向的C处.(1)求海盗船所在C处距货轮航线AB的距离;(2)若货轮以45海里/时的速度向A处沿正东方向海警舰靠拢,海盗船以50海里/时的速度由C处沿正南方向对货轮进行拦截,问海警舰的速度应为多少时才能抢在海盗船之前去救货轮?(结果保留根号)五、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一)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9.如图,在离铁塔150m的A处,用测倾器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已知测倾器高AD=1.52m,则塔高BE≈.(精确到2≈3≈ 1.732).例9.变式1.如图,已知楼AB高30m,从楼顶A处测得旗杆C的俯角为60°,又从离地面5m一窗口E处测旗杆顶C的仰角为45°,则旗杆CD的高是m.例9.变式2.某兴趣小组用仪器测量湛江海湾大桥主塔的高度.如图,在距主塔AE60米的D处,用仪器测得主塔顶部A的仰角为68°,已知测量仪器的高CD=1.3米,求主塔AE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68°≈0.93,cos68°≈0.37,tan68°≈ 2.48).例9.变式3.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一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为8米,坡面上的影长为4米.已知斜坡的坡角为30°,同一时刻,一根长为1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则树的高度为()A.(63+米B.12米+米 D.10米C.(423(二)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10.如图,已知两测角α,β和两测点距离BC,则高AD 等于()A.tan tan tan tan BC αββα⋅⋅- B.11tan tan BC αβ⎛⎫- ⎪⎝⎭C.tan tan BC αβ- D.()tan tan BC αβ-例10.变式1.如图,河对岸有一座小山AB,在C 处测得山顶A 的仰角是30°,向小山前进16米到D 处,测得A 的仰角是45°,求小山AB 的高.例10.变式2.如图,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为a,从A 点测得D 点的俯角为α,测得C 点的俯角为β,则较低建筑物CD 的高度为()A.aB.tan a αC.()sin cos a αα- D.()tan tan a βα-例10.变式3.如图所示,中原福塔(河南广播电视塔)是世界第一高钢塔.小明所在的课外活动小组在距地面268米高的室外观光层的点D 处,测得地面上点B 的俯角α为45°,点D 到AO 的距离DG 为10米;从地面上的点B 沿BO 方向走50米到达点C 处,测得塔尖A 的仰角β为60°.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塔高AO,并求出计算结果与实际塔高388米之间的误差.(参考数据:3≈ 1.732,2≈1.414,结果精确到0.1米)。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4B .5,6,11C .3,3,3D .4,8,12 2.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得到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13∠=∠;②180BAE CAD ∠+∠=︒;③若//BC AD ,则230∠=︒;④若150CAD ∠=︒,则4C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如图,//,40,50,AB CD B C ∠=︒∠=︒则E ∠的度数为( )A .70︒B .80︒C .90︒D .100︒ 4.内角和为720°的多边形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5.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6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 .18B .19C .20D .21 6.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B .1,3,5C .2,3,4D .2,6,10 7.下列长度(单位:cm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3,11,12B .3,2,1C .5,12,7D .5,13,5 8.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3,5B .4,6,11C .5,8,10D .4,8,49.如图,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是( )A .B .C .D .10.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E 是高,已知2BAC B ∠=∠,2B DAE ∠=∠,那么C ∠的度数为( )A .72°B .75°C .70°D .60°11.在ABC 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的差,则( )A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30°B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45°C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60°D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90°12.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7°,则∠β的度数是()A .43°B .47°C .30°D .60°1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10B .8C .6D .414.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A .5B .6C .7D .815.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以下四组木棒中,符合条件的是( )A .3cm,2cm,1cmB .3cm,4cm,5cmC .6cm,6cm,12cmD .5cm,12cm,6cm二、填空题16.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将这个n 边形分割成17个三角形,则n =______.17.如图,已知//,AB CD E 是直线AB 上方一点,G 为直线AB 下方一点,F 为直线CD 上一点,148EAF ︒∠=,3BAF BAG ∠=∠,3DCE DCG ∠=∠,则E ∠和G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18.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8,a ,那么a 的取值范围为__.19.如图,点D ,E ,F 分别是边BC ,AD ,AC 上的中点,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20.如图,在Rt ACB ∆中,90ACB ∠=︒,25A ∠=︒,D 是AB 上一点,将Rt ABC ∆沿CD 折叠,使点B 落在AC 边上的B '处,则ADB '∠等于_______.21.如图,若∠CGE=α,则∠A+∠B+∠C+∠D+∠E+∠F=____.22.如图,在ABC 中,CE AB ⊥于点E ,AD BC ⊥于点D ,且3AB =,6BC =,5CE =,则AD =_________.23.如图,ABC 的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公共点为G ,且21AG GD =::.若12ABC S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24.如图,六边形ABCDEF 中,AB ∥DC ,∠1、∠2、∠3、∠4分别是∠BAF 、∠AFE 、∠FED 、∠EDC 的外角,则∠1+∠2+∠3+∠4=_____.25.如图,已知ABC 的角平分线BD ,CE 相交于点O ,∠A=60°,则∠BOC=__________.26.如图,ABC ∆的面积是2,AD 是BC 边上的中线,13AE AD =,12BF EF =.则DEF ∆的面积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BP 平分ABC ∠,交CD 于点F ,DP 平分ADC ∠交AB 于点E ,AB 与CD 相交于点G ,42A ∠=︒.(1)若60ADC ∠=︒,求AEP ∠的度数;(2)若38C ∠=︒,求P ∠的度数.28.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AD 延长线上一点,PE BC ⊥于点E ,若70C ∠=︒,24B ∠=︒,求P ∠的度数.29.如图,AF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4B ∠=︒,76C ∠=︒,求DAF ∠的度数.30.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AE 是∠CAB 的角平分线,AE 与CD 交于点F .(1)如图1,求证:∠CEF=∠CFE.(2)如图2,过点E作EG⊥AB于点G,请直接写出图中与∠CAE互余的所有角.。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多边形是()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不确定D解析:D【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判定即可.【详解】∵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不能确定.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是解题的关键.2.若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n条对角线,则n的值是()A.1 B.2 C.3 D.4C解析:C【分析】根据从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6-3=3(条).答: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可引出3条对角线.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直接记忆: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3 B.4 C.5 D.6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第三边的长为x,∵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和4,∴4-1<x<4+1,即3<x<5.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4.如图,1∠等于( )A .40B .50C .60D .70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直接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160=130∠+︒︒1130607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比较简单.5.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B 解析:B【分析】根据角的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根据最大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最大角的度数为°24180111324⨯++=90°,∴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根据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6.在△ABC 中,∠A =x °,∠B =(2x +10)°,∠C 的外角大小(x +40)°,则x 的值等于( )A .15B .20C .30D .40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C 的外角=∠A+∠B ,∴x+40=2x+10+x ,解得x=1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与角平分线,若,40B ACB BAC ∠=∠∠=︒,则ACE ∠的度数是( )A .20︒B .35︒C .40︒D .70︒B解析:B【分析】 由,40B ACB BAC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ACB ∠,结合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 ,B ACB ∠=∠40BAC ∠=︒,18040702B ACB ︒-︒∴∠=∠==︒, CE 是ABC 角平分线,1352ACE ACB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长度分别为2,3,4,5的四根细木棒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三角形(木棒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得到的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 )A .8B .5C .6D .7C解析:C【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举出所围成三角形的不同情况,通过比较得到结论.【详解】解:①长度分别为5、4、5,能构成三角形,且最长边为5;②长度分别为2、7、5,不能构成三角形;③长度分别为2、3、9,不能构成三角形;④长度分别为7、3、4,不能构成三角形;⑤长度分别为3、5、6,能构成三角形,且最长边为6;⑥长度分别为2、4、8,不能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得到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利用了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求解.注意分类讨论,不重不漏.9.如图,小明从点A出发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B向左转45后又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C,再向左转45后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D……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所走的路程为()A.72米B.80米C.100米D.64米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多边形,先用360°除以45°求出边数,然后再乘以9米即可.【详解】解:∵小明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9米后向左转45度,∴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边数n=360°÷45°=8,∴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8×9=72(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明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的边AC上的高是()10.如图所示,ABCA.线段AE B.线段BA C.线段BD D.线段DA 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解答即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高.【详解】A.线段AE是△ABC的边BC上的高,故不符合题意;B.线段BA不是任何边上的高,故不符合题意;C.线段BD是△ABC的边AC边上的高,故符合题意;D.线段DA是△ABD的边BD上的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熟练掌握三角形高线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在一个三角形中,若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一个内角的2倍,则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已知某“倍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60°,则其它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30°90°或40°80°【分析】根据倍角三角形的定义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三种情况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在△ABC中不妨设∠A=60①若∠A=2∠C则∠C=30∴∠B=;②若∠C=2∠A则∠C=1解析:30°,90°或40°,80°【分析】根据“倍角三角形”的定义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三种情况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在△ABC中,不妨设∠A=60︒,①若∠A=2∠C,则∠C=30︒,︒-︒-︒=︒;∴∠B=180603090②若∠C=2∠A,则∠C=120︒,︒-︒-︒=︒(不合题意,舍去);∴∠B=180601200=︒-︒=120︒,③若∠B=2∠C,则3∠C18060︒-︒-︒=︒;∴∠C4=0︒,∠B=180604080综上所述,其它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30︒,90︒或40︒,80︒.【点睛】本题考查了“倍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12.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将这个n边形分割成17个三角形,则n=______.19【分析】根据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一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的规律作答【详解】解:∵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解析:19【分析】根据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一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的规律作答.【详解】解:∵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2=17,n .∴19故答案为:1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多边形顶点数与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的关系.13.如图1,△ABC中,有一块直角三角板PMN放置在△ABC上(P点在△ABC内),使三角板PMN的两条直角边PM、PN恰好分别经过点B和点C.若∠A=52°,则∠1+∠2=__________;38°【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求∠ABC+∠ACB的度数已知∠P=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求∠PBC+∠PCB的度数进而得到∠1+∠2的度数【详解】∵∠A=52°∴∠ABC+∠ACB=18解析:38°【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求∠ABC+∠ACB的度数.已知∠P=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求∠PBC+∠PCB的度数,进而得到∠1+∠2的度数.【详解】∵∠A=52°,∴∠ABC+∠ACB=180°−52°=128°,∵∠P=90°,∴∠PBC+∠PCB=90°,∴∠ABP+∠ACP=128°−90°=38°,即∠1+∠2=38°.故答案为:3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注意运用整体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求出∠ABC+∠ACB,∠PBC+∠PCB的度数.14.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8,a,那么a的取值范围为__.3<a<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详解】由题意得:8-5<a<8+5∴3<a<13故答案为:3<a<13【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解析:3<a<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详解】由题意得:8-5<a<8+5,∴3<a<13,故答案为:3<a<13.【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5.如果一个多边形所有内角和与外角和共为252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_________条对角线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解析: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11条对角线,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的对角线,得到多边形的边数是解本题的关键.16.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08°,多边形一个顶点可引的对角线的条数是________条.2【分析】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08°则每个外角是72°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相等因而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得到外角的个数外角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的一个顶解析:2【分析】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08°,则每个外角是72°.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相等,因而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得到外角的个数,外角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一个多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依此作答.【详解】根据题意得:360°÷(180°−108°)=360°÷72°=5,那么它的边数是五,从它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5−3=2条,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求多边形的边数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需要熟记.另外需要记住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1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则它是___________边形,从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__________条对角线.九六【分析】设边数为n建立方程即可n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解析:九六【分析】设边数为n,建立方程即可,n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3603180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及对角线的条数,属于基础题.18.如图,把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则3150,222∠=_______.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5﹣2)×180°=10解析: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5(5﹣2)×180°=108°,则∠3=360°﹣60°﹣90°﹣108°﹣∠1﹣∠2==360°﹣60°﹣90°﹣108°﹣50°﹣22°=30°. 故答案是: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定理的应用,准确分析图形中角的关系式解题的关键.19.如图,AB BE ,分别是ABC 中,BC AC 边上的高,6cm BC ,4cm AC =,若3cm =AD ,则BE 的长为__________cm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任意一条底边乘以该边上的高的积的一半别以BCAC 为底写出△ABC 的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结合两个面积相等和已知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即可解答题目【详解】S △ABC=BC·AD=AC·解析:9 2【分析】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任意一条底边乘以该边上的高的积的一半,别以BC、AC为底,写出△ABC的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结合两个面积相等和已知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即可解答题目.【详解】S△ABC=12BC·AD=12AC·BE,将AD=3cm,BC=6cm,AC=4cm代入,得:11364 22BE ⨯⨯=⨯92BE=cm故答案为:9 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等面积法求高,通过三角形面积建立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2:3:5,那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__________.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解析: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x,依题意得2x+3x+5x=180°,解得x=18°.故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6°,54°,90°.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格点上.将△ABC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4格.(1)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B′C′;(2)在图中画出△ABC的高CD,中线BE;(3)在图中能使S△ABC=S△PBC的格点P的个数有个(点P异于点A).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4.【分析】(1)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分别画出点A、B、C的对应点A'、B'、C'即可;(2)利用网格特点,作CD⊥AB于D,找出AC的中点可得到BE;(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过点A作出BC的平行线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点.【详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CD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能使S△PBC=S△ABC的格点P的个数有4个.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22.如图,所有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个单位,A、B、C均在格点上.(1)过点A画线段BC的垂线,垂足为E;(2)过点A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段CB的延长线于点F;(3)线段BE 的长度是点 到直线 的距离;(4)线段AE 、BF 、AF 的大小关系是 .(用“<”连接)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B ,AE ;(4)AE <AF <BF【分析】(1)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2)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3)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填空;(4)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的大小关系,得出结果.【详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 ∵BE AE ⊥,∴线段BE 的长度是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故答案是:B ,AE ;(4)∵AE 是直角三角形AEF 的直角边,AF 是直角三角形AEF 的斜边,∴AE AF <,∵BF 是直角三角形ABF 的斜边,AF 是直角三角形ABF 的直角边,∴AF BF <,∴AE AF BF <<,故答案是:AE AF BF <<.【点睛】本题考查作垂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作垂线的方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的大小关系.23.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10cm AD =,6cm DC =,点F 是DC 的中点,点E 从A 点出发在AD 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D 点运动,运动时间设为t 秒.(假定0t 10<<)(1)当5t =秒时,求阴影部分(即三角形BEF )的面积;(2)用含t 的式子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求出当三角形EDF 的面积等于3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过点E 作//EG AB 交BF 于点G ,过点F 作//FH BC 交BE 于点H ,请直接写出在E 点运动过程中,EG 和FH 的数量关系.解析:(1)4522cm ;(2)23302t cm ⎛⎫- ⎪⎝⎭;218cm ;(3)53EG FH = 【分析】(1)由长方形的性质得出10cm BC AD ==,6cm AB DC ==,由5t =得AE=5,DE=10-5=5,根据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即可求解;(2)由题意得AE=t ,DE=10-t ,根据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由12EDF S DE DF =⋅△求出t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3)由长方形ABCD 得AD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EG HF ⊥,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DE ,AE ,DF ,CF 分别等于,,,EGF EGB EHF BHF △△△△的高,由BEF S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长方形ABCD 中,10cm AD =,6cm DC =,∴10cm BC AD ==,6cm AB DC ==,∵点F 是DC 的中点,∴3cm DF CF ==,当5t =秒时,AE=5cm ,DE=10-5=5 cm ,∵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 =()()()1111066510353222⨯-⨯-⨯-⨯ =156015152--- =4522cm ; (2)由题意得AE=t ,DE=10-t ,∵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 =()()1111066103310222t t ⨯-⨯-⨯-⨯⨯- =360315152t t ---+ =3302t -,∴用含t 的式子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3302t cm ⎛⎫- ⎪⎝⎭; 当三角形EDF 的面积等于3时,12EDF S DE DF =⋅△=()13102t ⨯⨯-=3, 解得:8t =, 8t =时,38=30=182S ⨯-阴影2cm ; (3)∵长方形ABCD∴AD CD ⊥,//,//AB CD AD BC ,∵//EG AB ,//FH BC ,∴EG HF ⊥,,AD EG CD HF ⊥⊥,∴DE ,AE 分别等于,EGF EGB △△的EG 边上的高,DF ,CF 分别等于,EHF BHF △△的FH 边上的高,∴11112222BEF S EG DE EG AE HF DF HF CF =⋅+⋅=⋅+⋅△, ∴()()1122EG DE AE HF DF CF +=+,即EG AD HF CD ⋅=⋅, ∵10cm AD =,6cm DC =,∴106EG HF =,即53EG FH =.【点睛】本题是一个动点问题,考查了平行线间的距离,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AE 是角平分线,CD 是高,AE 、CD 相交于点F .(1)若∠DCB=48°,求∠CEF 的度数;(2)求证:∠CEF=∠CFE .解析:(1)66°;(2)见解析【分析】(1)依据CD是高,∠DCB=48°,即可得到∠B=42°,进而得出∠BAC=48°,再根据AE是角平分线,即可得到∠BAE=12∠BAC=24°,进而得出∠CEF的度数;(2)根据已知条件可得∠ACD=∠B,∠BAE=∠CAE,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CFE=∠CEF.【详解】(1)∵CD是高,∠DCB=48°,∴∠B=42°,又∵∠ACB=90°,∴∠BAC=48°,又∵AE是角平分线,∴∠BAE=12∠BAC=24°,∴∠CEF=∠B+∠BAE=42°+24°=66°;(2)∵∠ACB=90°,CD⊥AB,∴∠ACD+∠BAC=∠B+∠BAC=90°,∴∠ACD=∠B,∵AE平分∠BAC,∴∠BAE=∠CAE,∵∠CFE是△ACF的外角,∠CEF是△ABE的外角,∴∠CFE=∠ACD+∠CAE,∠CEF=∠B+∠BAE,∴∠CFE=∠CE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同角的余角相等.25.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2|b﹣c﹣a|+|a+b﹣c|.解析:﹣2a+4b﹣2c【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值,然后去绝对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c为ABC的三边,∴a+b>c,b+c>a,a+c>b∴|a﹣b﹣c|﹣2|b﹣c﹣a|+|a+b﹣c|=|a-(b+c)|-2|b-(c+a)|+ |a+b﹣c|=﹣[a﹣(b+c)]+2[b﹣(c+a)]+(a+b﹣c)=-a+(b+c)+2b-2(c+a)+a+b-c=﹣a+b+c+2b﹣2c﹣2a+a+b﹣c=﹣2a+4b﹣2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边关系定理. 26.如图,在ABC 中,AD 为高,AE 为BAC ∠的平分线,若28B ∠=︒,52ACD ∠=°,求EAD ∠的度数.解析:50°【分析】由AD 为高,28B ∠=︒,求出52ACD ∠=°,利用外角性质求出24BAC ACD B ∠∠∠=-=︒,根据AE 是角平分线,求出1122BAE BAC ∠∠==︒,即可求出EAD ∠的度数.【详解】解:∵AD 为高,28B ∠=︒,∴62BAD ∠=︒.∵52ACD ∠=°,∴24BAC ACD B ∠∠∠=-=︒.∵AE 是角平分线, ∴1122BAE BAC ∠∠==︒, ∴50EAD BAD BAE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7.如图,175,2105,C D ∠=︒∠=︒∠=∠.(1)判断AC 与D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C ∠比A ∠大25°,求F ∠的度数.解析:(1)//AC DF ,理由见解析;(2)40︒.【分析】(1)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BD CE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 CEF ∠=∠,然后根据等量代换可得C CEF ∠=∠,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2)设A x ∠=,从而可得25C x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求出x 的值,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详解】(1)//AC DF ,理由如下:175,2105∠=︒∠=︒,12180∴∠+∠=︒,//BD CE ∴,D CEF ∴∠=∠,又C D ∠=∠,C CEF ∴∠=∠,//AC DF ∴;(2)设A x ∠=,则25C x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2A C ∠=∠+∠,即10525x x ︒=++︒,解得40x =︒,即40A ∠=︒,由(1)已证://AC DF ,40F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8.阅读材料在平面中,我们把大于180︒且小于360︒的角称为优角.如果两个角相加等于36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组角,简称互组.(1)若1∠,2∠互为组角,且1135∠=︒,则2∠=______.习惯上,我们把有一个内角大于180︒的四边形俗称为镖形.(2)如图,在镖形ABCD 中,优角BCD ∠与钝角BCD ∠互为组角,试探索内角A ∠,B ,D ∠与钝角B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至少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说明理由. 解析:(1)225°;(2)钝角∠BCD=∠A+∠B+∠D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互为组角的定义可知∠2=360°-∠1,代入数据计算即可;(2)理由①: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B+优角∠BCD+∠D=360°,根据周角的定义可得优角∠BCD+钝角∠BCD=360°´,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出钝角∠BCD=∠A+∠B+∠D ; 理由②:连接AC 并延长,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1、∠2互为组角,且∠1=135°,∴∠2=360°-∠1=225°,故答案为:225°;(2)钝角∠BCD=∠A+∠B+∠D .理由如下:理由①:∵在四边形ABCD 中,∠A+∠B+优角∠BCD+∠D=360°,又∵优角∠BCD+钝角∠BCD=360°´,∴钝角∠BCD=∠A+∠B+∠D ;理由②:如下图,连接AC 并延长,∵∠BAC+∠B=∠BCE ,∠DAC+∠D=∠DCE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钝角∠BCD=∠BCE+∠DCE=∠BAC+∠B+∠DAC+∠D=∠A+∠B+∠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四边形内角和.能正确作出辅助线,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是理由②的关键.。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基础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基础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 6B、 7C、 8D、 92.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A、角平分线B、高C、中线D、外角平分线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A、13cmB、6cmC、5cmD、4cm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AB,AD是斜边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则图中与∠C(∠C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A、900B、1200C、1600D、18007.以长为13cm、10cm、5c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正确的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10.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11.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是()度。
12.如图,∠1=_____.13.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14.如图,⊿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 =()度。
(文末带答案)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考点专题训练
(文末带答案)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如图,Rt△ACB中,∠ACB=90°,△ABC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过P作PF⊥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APB=135°;②BF=BA;③PH=PD;④连接CP,CP平分∠ACB,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一个条件后,可得△ABC≌△DCB,则在下列条件中,不能添加的是()A.AC=DB B.AB=DC C.∠A=∠D D.∠ABD=∠DCA3、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平分一个角.如图,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在取OC=OD,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D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的射线OM就是∠AOB的平分线.这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4、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a,BF=b,EF=c,则AD的长为()A.a+c B.b+c C.a−b+c D.a+b−c5、如图,AC=BD,AO=BO,CO=DO,∠D=30°,∠A=95°,则∠AOB等于( )A.120°B.125°C.130°D.135°6、如图,△ABC和△EDF中,∠B=∠D=90°,∠A=∠E,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增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EDF的是( )A.AB=EDB.AC=EFC.AC∥EFD.BF=DC7、如图,AB//DC,AB=DC,要使∠A=∠C,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A.AASB.SASC.ASAD.SSS∠AOB,则OC是∠AOB的平分线③a>b,则8、下列说法:①若AC=BC,则C为AB的中点②若∠AOC=12a2>b2④若a=b,则|a|=|b|,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填空题9、如图,MN∥PQ,AB⊥PQ,点A,D,B,C分别在直线MN和PQ上,点E在AB上,AD+BC=7,AD=EB,DE=EC,则AB=_____.10、如图,在△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B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4,3),点D在第二象限,且△ABD与△ABC全等,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_.11、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做法得△MOC≌△NOC的依据是____.12、如图,已知AF=BE,∠A=∠B,AC=BD,经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13、如图,已知AD=A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AEB,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解答题1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猜想DE、AD、BE之间的关系,并请给出证明.15、如图,在△ABC中,AB=AC,D是BA延长线上一点,E是A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BC于点M,∠DAC的平分线交DM于点F.求证:AF=CM.(文末带答案)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_010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义判断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断②③;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判断④.解:在△ABC 中,∵∠ACB=90°,∴∠BAC+∠ABC=90°,又∵AD 、BE 分别平分∠BAC 、∠ABC ,∴∠BAD+∠ABE=12(∠BAC+∠ABC)=12(180°-∠ACB)=12(180°-90°)=45°, ∴∠APB=135°,故①正确.∴∠BPD=45°,又∵PF ⊥AD ,∴∠FPB=90°+45°=135°,∴∠APB=∠FPB ,又∵∠ABP=∠FBP ,BP=BP ,∴△ABP ≌△FBP(ASA),∴∠BAP=∠BFP ,AB=FB ,PA=PF ,故②正确.在△APH 和△FPD 中,∵∠APH=∠FPD=90°,∠PAH=∠BAP=∠BFP ,PA=PF ,∴△APH ≌△FPD(ASA),∴PH=PD ,故③正确.连接CP ,如下图所示:∵△ABC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点P到AB、AC的距离相等,点P到AB、BC的距离相等,∴点P到BC、AC的距离相等,∴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CP平分∠ACB,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A解析:先要确定现有已知在图形上的位置,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验证,排除错误的选项.解:∵∠ABC=∠DCB,∵BC=BC,A、添加AC=DB,不能得△ABC≌△DCB,符合题意;B、添加AB=DC,利用SAS可得△ABC≌△DCB,不符合题意;C、添加∠A=∠D,利用AAS可得△ABC≌△DCB,不符合题意;D、添加∠ABD=∠DCA,∴∠ACB=∠DBC,利用ASA可得△ABC≌△DCB,不符合题意;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判断即可.解:由题意可知OC=OD,MC=MD在△OCM和△ODM中{OC=OD OM=OM MC=MD∴△OCM≅△ODM(SSS)∴∠COM=∠DOM∴OM就是∠AOB的平分线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关键.4、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如图,∵AB⊥CD,CE⊥AD,∴∠1=∠2,又∵∠3=∠4,∴180°-∠1-∠4=180°-∠2-∠3,即∠A=∠C.∵BF⊥AD,∴∠CED=∠BFD=90°,∵AB=CD,∴△ABF≌△CDE,∴AF=CE=a,ED=BF=b,又∵EF=c,∴AD=a+b-c.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BF≌△CDE是关键.5、答案:B解析:在△AOC和△BOD中{AC=BD AO=BO CO=DO,∴△AOC≌△BOD(SSS),∴∠C=∠D,又∵∠D=30°,∴∠C=30°,又∵在△AOC中,∠A=95°,∴∠AOC=(180-95-30) °=55°,又∵∠AOC+∠AOB=180°(邻补角互补),∴∠AOB=(180-55)°=125 °.故选B.6、答案:C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A. AB=ED,可用ASA判定△ABC≌△EDF;B. AC=EF,可用AAS判定△ABC≌△EDF;C. AC∥EF,不能用AAA判定△ABC≌△EDF,故错误;D. BF=DC,可用AAS判定△ABC≌△EDF;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7、答案:B解析: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ABD=∠CDB,再加上AB=DC,BD=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即可推出△ABD≌△CDB,从而推出∠A=∠C,即可得出答案.∵AB//DC,∴∠ABD=∠CDB,在△ABD和△CDB中,{AB=CD∠ABD=∠CDBBD=BD,∴△ABD≌△CDB(SAS),∴∠A=∠C,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A解析:根据直线中点、角平分线、有理数大小比较以及绝对值的性质,逐一判定即可.当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时候,点C不是AB的中点,故错误;当OC位于∠AOB的内部时候,此结论成立,故错误;当a、b为负数时,a2<b2,故错误;若a=b,则|a|=|b|,故正确;故选: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直线中点、角平分线、有理数大小比较以及绝对值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9、答案:7解析:由MN∥PQ,AB⊥PQ,可知∠DAE=∠EBC=90°,可判定△ADE≌△BCE,从而得出AE=BC,则AB=AE+BE=AD+BC=7.所以答案是:7.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10、答案:(﹣4,3)或(﹣4,2)解析:分△ABD≌△ABC,△ABD≌△BAC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解答.解:当△ABD≌△ABC时,△ABD和△ABC关于y轴对称,如下图所示:∴点D的坐标是(-4,3),当△ABD’≌△BAC时,过D’作D’G⊥AB,过C点作CH⊥AB,如上图所示:△ABD’边AB上的高D’G与△BAC的边AB上高CH相等,∴D’G=CH=4,AG=BH=1,∴OG=2,∴点D’的坐标是(-4,2),所以答案是:(-4,3)或(-4,2).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1、答案:SSS##边边边解析:由作图过程可得MO=NO,NC=MC,再加上公共边CO=CO可利用SSS定理判定△MOC≌△NOC.解:∵在△ONC和△OMC中{ON=OM CO=CO NC=MC,∴△MOC≌△NOC(SSS),∴∠BOC=∠AOC,所以答案是:SSS.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12、答案:△ADF△BCE SAS解析:利用SAS 得出全等三角形.证明:∵AC =BD ,∴AD =BC ,在△ADF 和△BCE 中∵{AD =BC ∠A =∠B AF =BE,∴△ADF ≌△BCE (SAS ).所以答案是:①△ADF ,②△BCE ,③SAS .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答案: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ADC ≌△AEB 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 、SAS 、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A =∠A ,AD =AE ,∴可以添加AB =AC ,此时满足SAS ;添加条件∠ADC =∠AEB ,此时满足ASA ;添加条件∠ABE =∠ACD ,此时满足AAS ,故答案为AB =AC 或∠ADC =∠AEB 或∠ABE =∠ACD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4、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AD−BE=DE,证明见解析.解析:(1)①利用“AAS”证明△ADC≌△CEB全等即可;②根据△ADC≌△CEB即可得到AD=CE,BE=CD,即可得到AD+BE=CE+CD=DE;(2)同(1)证明△ADC≌△CEB得到AD=CE,BE=CD,即可推出AD−BE=CE−CD=DE.证明(1)①∵AD⊥MN,BE⊥MN,∠ACB=90∘∴∠ADC=∠CEB=90°,∴∠DAC+∠DCA=∠DCA+∠BCE=90°,∴∠DAC=∠ECB,在△ADC和△CEB中,{∠ADC=∠CEB ∠DAC=∠ECBAC=CB,∴△ADC≌△CEB(AAS);②∵△ADC≌△CEB,∴AD=CE,BE=CD,∴AD+BE=CE+CD=DE;(2)关系:AD−BE=DE;证明:∵AD⊥MN,∠ACB=90∘,BE⊥MN,∴∠ADC=∠CEB=90°,∴∠DAC+∠ACD=90∘,∠ECB+∠ACD=90∘,∴∠DAC=∠ECB,在△ADC和△CEB中,{∠ADC=∠CEB ∠DAC=∠ECBAC=CB,∴△ADC≌△CEB(AAS),∴AD=CE,BE=CD,∴AD−BE=CE−CD=DE.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5、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DAC=∠B+∠C=2∠C,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EAF=12∠DAC=∠C,最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即可得证.∵AB=AC,∴∠B=∠C,∴∠DAC=∠B+∠C=2∠C,∵AF是∠DAC的平分线,∴∠EAF=12∠DAC=∠C,∵E是AC的中点,∴AE=CE,在△AEF和△CEM中,{∠EAF=∠CAE=CE∠AEF=∠CEM,∴△AEF≅△CEM(ASA),∴AF=CM.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题(有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 .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两直角重合DFB ∠的度数为( )A .145︒B .155︒C .165︒D .175︒ 3.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不能用它们搭成三角形的是( ) A .1cm ,2cm ,3cmB .2cm ,3cm ,4cmC .3cm ,4cm ,5cmD .5cm ,6cm ,7cm 4.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后得到一个内角和是外角和4倍的新多边形,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 .9B .10C .11D .以上均有可能 5.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3,5B .4,6,11C .5,8,10D .4,8,4 6.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2m 、5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 .2mB .3mC .5mD .7m 7.如图,在ABC ∆中,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若40,60B C ︒︒∠=∠=,则ADE ∠的度数为( )A .30︒B .40︒C .50︒D .60︒8.如图,已知,,90,//AD BC FG BC BAC DE AC ⊥⊥∠=︒.则结论①//FG AD ;②DE 平分ADB ;③B ADE ∠=∠;④CFG BDE ∠+∠90=︒.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9.如图,直线//,65,30AB CD AE ∠=︒∠=︒,则C ∠等于( )A .30°B .35°C .40°D .45°10.如图,小明从点A 出发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B 向左转45后又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C ,再向左转45后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D ……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所走的路程为( )A .72米B .80米C .100米D .64米 1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B .2,3,4C .2,5,8D .6,3,3 12.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A .5B .6C .7D .8 二、填空题13.如果一个多边形所有内角和与外角和共为252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_________条对角线14.如图,已知ABC 中,90,50ACB B D ︒︒∠=∠=,为AB 上一点,将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且//CE AB ,则ACD ∠的度数是___________.15.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一共可作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度.16.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7.如图所示,△ABC 中,∠BAC 、∠ABC 、∠ACB 的四等分线相交于D 、E 、F (其中∠CAD =3∠BAD ,∠ABE =3∠CBE ,∠BCF =3∠ACF ),且△DFE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DFE =60°、∠FDE =53°、∠FED =67°,则∠BAC 的度数为_________°.18.鹿鸣社区里有一个五边形的小公园,如图所示,王老师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公园里去散步,已知图中的∠1=95︒,王老师沿公园边由A 点经B→C→D→E ,一直到F 时,他在行程中共转过了_____度.19.如图,已知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若8AB cm =,ACE △的周长比AEB △的周长多2cm ,则AC =______cm .20.如图,把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0,222∠=︒∠=︒,则3∠=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AD 延长线上一点,PE BC ⊥于E ,已知80ACB ∠=︒,24B ∠=︒,求P ∠的度数.22.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AE 是∠CAB 的角平分线,AE 与CD 交于点F .(1)如图1,求证:∠CEF =∠CFE .(2)如图2,过点E 作EG ⊥AB 于点G ,请直接写出图中与∠CAE 互余的所有角.23.如图ABC 中,45B ∠=︒,70AC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F 是AD 上一点EF AD ⊥,交AC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G .求G ∠的度数.24.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BE 平分ABC ∠,且//BE AD ,20BAD ∠=︒,求AEB ∠的度数.25.(1)已知△ABC 中,∠B=5∠A ,∠C-∠B=15°,求∠A ,∠B ,∠C 的度数. (2)在△ABC 中,∠A=50°,BD ,CE 为高,直线BD ,CE 交于点H ,求∠BHC 的度数. 26.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是真命题;B. 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错误,是假命题;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45E ∠=︒,利用补角的定义可求120FBE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出DFB ∠的度数【详解】解:在DEC ∆中∵90C ∠=︒,45CDE ∠=︒∴45E ∠=︒又∵60ABC ∠=︒∴120FBE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FB E FBE ∠=∠+∠45120=︒+︒16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互为补角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 、1+2=3,故以这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 、2+3>4,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 、3+4>5,故以这三根木棒可以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 、5+6>7,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是看两个较小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4.D解析:D【分析】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可以多三种情况比原多边形边数少1,不变,多1,利用内角和公式求出内角的和与外角关系即可求出.【详解】如图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BCF 后,多边形的边数和原多边形边数相同为n ,()21804360n-⨯︒=⨯︒,n=10,如图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BCF后,多边形的边数比原多边形边数少1为n-1,()n--⨯︒=⨯︒,121804360n=11,如图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GCF后,多边形的边数比原多边形边数多1为n+1,()n-⨯︒=⨯︒,+121804360n=9,原多边形的边数为9,10,11.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剪去一个角问题,掌握剪去一个角后对多边形的边数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A 、2+3=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 、4+6<11,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 、5+8>1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D 、4+4=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6.C解析:C【分析】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 m ,则5-2<x <5+2即3<x <7,∴当x=5时,能与2m 、5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7.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BAC ,再由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得∠DAC ,最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出∠ADE ,问题得到解决.【详解】解:∵40,60B C ︒︒∠=∠=,∴BAC=180B-C=8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DAC=BAC=402∠∠︒, ∵DE AC ⊥,∴90DAC=50ADE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理解三角形中角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根据,,AD BC FG BC ⊥⊥得到FG ∥AD ,判断①正确;根据∠ADE+∠BDE=90°,∠B+∠BDE=90°,得到③正确;根据//DE AC , 证明∠BDE=∠C ,进行角的代换证明∠BDE+∠CFG=90°,得到④正确; 证明∠ADE+∠BDE=90°,判断②不正确.【详解】解:∵,,AD BC FG BC ⊥⊥∴∠FGB=∠ADB=90°,∴FG ∥AD ,∠ADE+∠BDE=90°,故①正确;∵DE ∥AC ,∴∠DEB=∠CAB=90°,∴∠B+∠BDE=90°,∴B ADE ∠=∠,∴③正确;∵//DE AC ,∴∠BDE=∠C ,∵∠FGC=90°,∴∠C+∠CFG=90°,∴∠BDE+∠CFG=90°,∴④正确;∵∠ADB=90°,∴∠ADE+∠BDE=90°,∴②不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熟知相关定理是解题关键.9.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C ∠的大小.【详解】如图,设AE 和CD 交于点F ,∵//AB CD ,∴65A DF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FE ∠是CEF △的外角,∴653035C DFE E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两个性质证明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多边形,先用360°除以45°求出边数,然后再乘以9米即可.【详解】解:∵小明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9米后向左转45度,∴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边数n=360°÷45°=8,∴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一共走了8×9=72(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明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条较短的边的长大于最长的边即可.【详解】A 、1+2=3,不能构成三角形, A 错误;B 、2+3=5>4可以构成三角形,B 正确;C 、2+5=7<8,不能构成三角形, C 错误;D 、3+3=6,不能构成三角形,D 错误.故答案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较简单,熟记三边关系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题意,得:(n-2)×180=360×3,解得n=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利用方程法求边数.二、填空题13.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解析: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11条对角线,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的对角线,得到多边形的边数是解本题的关键.14.25°【分析】先求出∠A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详解】∵∴∠A=40°∵沿折叠后点B 落在点E处∴∠E=∠B=50°∵∴∠ADE=∠E=50解析:25°【分析】先求出∠A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90,50ACB B ︒︒∠=∠=,∴∠A=40°,∵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E=∠B=50°,∵//CE AB ,∴∠ADE=∠E=50°,∴∠BDC=∠EDC=(180°-50°)÷2=65°,∴∠ACD=∠BDC-∠A=65°-40°=25°,故答案是: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1800【分析】设多边形边数为n 根据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计算出n 的值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n-2)•180°可得答案【详解】设多边形边数为n 由题意得:n-3=9n解析:1800【分析】设多边形边数为n ,根据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计算出n 的值,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n-2)•180°可得答案.【详解】设多边形边数为n ,由题意得:n-3=9,n=12,内角和:()1221801800-⨯︒=︒.故答案为:18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关键是掌握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16.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解析: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7+5),即2<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7.72【分析】由∠CAD=3∠BAD∠ABE=3∠CBE∠BCF=3∠ACF易得各角与∠ABC∠ACB∠BAC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列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AD解析:72【分析】由∠CAD=3∠BAD,∠ABE=3∠CBE,∠BCF=3∠ACF易得各角与∠ABC、∠ACB、∠BAC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列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AD=3∠BAD,∠ABE=3∠CBE,∠BCF=3∠ACF,∴∠CAD=34∠BAC,∠BAD=14∠BAC,∠ABE=34∠ABC,∠CBE=14∠ABC,∠BCF=34∠ACB,∠ACF=14∠ACB.∵∠DFE=60°、∠FDE=53°、∠FED=67°,∴1360 441353441367 44BAC ABCABC ACBACB BAC⎧∠+∠=⎪⎪⎪∠+∠=⎨⎪⎪∠+∠=⎪⎩,解得∠BAC=72°,∠ABC=56°,∠ACB=5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由外角的性质列出方程组.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但在角的变化上稍显繁琐,一不注意就易失分,做形如此类题型时,牢牢把握等量关系是关键.18.275【分析】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由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解析:275【分析】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由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他在行程中共转过了()36018095275︒-︒-︒=︒,故答案为:275.【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明确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9.10【分析】依据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可得CE=BE 再根据AE=AE △ACE 的周长比△AEB 的周长多2cm 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解:∵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CE=BE 又∵AE=A解析:10【分析】依据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可得CE=BE ,再根据AE=AE ,△ACE 的周长比△AEB 的周长多2cm ,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解:∵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CE=BE ,又∵AE=AE ,△ACE 的周长比△AEB 的周长多2cm ,∴AC-AB=2cm ,即AC-8=2cm ,∴AC=10cm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求出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差等于两边的差是解题的关键.20.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5﹣2)×180°=10解析: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5(5﹣2)×180°=108°,则∠3=360°﹣60°﹣90°﹣108°﹣∠1﹣∠2==360°﹣60°﹣90°﹣108°﹣50°﹣22°=30°. 故答案是: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定理的应用,准确分析图形中角的关系式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28°【分析】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 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BAD 的度数,在△ABD 中,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出∠PDE 的度数,再在△PDE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P 的度数.【详解】解:在ABC 中,80ACB ∠=︒,24B ∠=︒,18076BAC ACB B ∴∠=︒-∠-∠=︒. AD 平分BAC ∠,1382BAD BAC ∴∠=∠=︒. PDE ∠是ABD △的外角,243862PDE B BAD ∴∠=∠+∠=︒+︒=︒,PE BC ⊥于E ,90PED ∴∠=︒,90622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对顶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DC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图中与∠CAE 互余的角有∠CEA ,∠GEA ,∠CFE ,∠DFA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F =∠CAE ,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可得∠CEF =∠CFE ;(2)根据互余的两个角的和为90°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CB ═90°,CD ⊥AB ,∴∠DAF +∠AFD =90°,∠CAE +∠CEF =90°,又∵AE 是∠CAB 的角平分线,∴∠DAF =∠CAE ,∴∠AFD =∠CEF ,又∵∠AFD =∠CFE ,∴∠CEF =∠CFE ;(2)∵EG ⊥AB 于点G ,∴∠DAF +∠GEA =90°,由(1)可知∠DAF =∠CAE ,∠CAE +∠CEF =90°,∠CEF =∠CFE =∠DFA ,∴图中与∠CAE 互余的角有∠CEA ,∠GEA ,∠CFE ,∠DF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余角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余角的定义.23.12.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DC的度数,再根据垂直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G的度数.【详解】解:∵∠B=45°,∠ACB=7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2∠CAD=65°,∴∠ADC=180°﹣70°﹣32.5°=77.5°,∵EF⊥AD,∴∠G=180°﹣90°﹣77.5°=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难度适中.24.11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BE∥AD,∴∠ABE=∠BAD=20°,∵BE平分∠ABC,∴∠EBC=∠ABE=20°,∵∠C=90°,∴∠AEB=∠C+∠CBE=90°+20°=110°.【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正确识别图形得出图中角之间的关系.25.(1)∠A=15°,∠B=75°,∠C =90°;(2)130°【分析】(1)将∠C用∠A表示,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解∠A,然后在依次求出∠B,∠C 即可;(2)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然后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即可求出∠DHE,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解∠BHC.【详解】(1)∵∠C-∠B=15°,即∠C =15°+∠B又∵∠B=5∠A∴∠C =15°+5∠A∵∠A+∠B+∠C=180°∴∠A+5∠A +15°+5∠A =180°解得∠A=15°∴∠B=75°,∠C =90°∴∠A=15°,∠B=75°,∠C =90°(2)根据题意作出下图,∵BD AC ⊥,CE AB ⊥∴∠BDA =90°,∠CEA=90°∵在四边形AEHD 中,∠A+∠HDA+∠HEA+∠DHE =360°∴∠DHE=360°-∠A-∠HAD-∠HEA=360°-50°-90°-90°=130°∴∠BHC=∠DHE=130°∴∠BHC =1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内角和,重点是熟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26.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分析】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3倍多180°,而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则内角和是1260度.n 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 ,就得到方程,从而求出边数.【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题意,得(n−2)•180=360×3+180,解得:n =9.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此题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A 在x 轴上,点B 的坐标轴为()4,1, 点D 的坐标为()0,1, 则菱形ABCD 的周长等于( )A .5B .43C .45D .20【答案】C【解析】【分析】 如下图,先求得点A 的坐标,然后根据点A 、D 的坐标刻碟AD 的长,进而得出菱形ABCD 的周长.【详解】如下图,连接AC 、BD ,交于点E∵四边形ABCD 是菱形,∴DB ⊥AC ,且DE=EB又∵B ()4,1,D ()0,1∴E(2,1)∴A(2,0)∴AD=()()2220015-+-= ∴菱形ABCD 的周长为:45故选:C【点睛】本题在直角坐标系中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点A 的坐标,从而求得菱形周长.2.如图,在ABC 中,AB AC =,30A ∠=︒,直线a b ∥,顶点C 在直线b 上,直线a 交AB 于点D ,交AC 与点E ,若1145∠=︒,则2∠的度数是( )A .30°B .35°C .40°D .45°【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CB ∠度数,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ED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2∠.【详解】∵AB AC =,且30A ∠=︒,∴18030752ACB ∠︒-︒==︒, 在ADE ∆中,∵1145A AED ∠∠∠=+=︒,∴14514530115AED A ∠∠=︒-=︒-︒=︒,∵//a b ,∴2AED ACB ∠∠∠=+,即211575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综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平行直线的性质等知识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如图,已知AB∥CD,直线AB,CD被BC所截,E点在BC上,若∠1=45°,∠2=35°,则∠3=()A.65°B.70°C.75°D.80°【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C,在△CDE中利用三角形外的性质可求得∠3.【详解】解:∵AB∥CD,∴∠C=∠1=45°,∵∠3是△CDE的一个外角,∴∠3=∠C+∠2=45°+35°=8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4.如图,11∥l2,∠1=100°,∠2=135°,则∠3的度数为()A .50°B .55°C .65°D .70°【答案】B【解析】【分析】 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得∠3的度数.【详解】如图,延长l 2,交∠1的边于一点,∵11∥l 2,∴∠4=180°﹣∠1=180°﹣100°=8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3+∠4,∴∠3=∠2﹣∠4=135°﹣80°=5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E 在AC 上,ED BC ⊥于点D ,DE 的延长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E CE =B .12DEC BAC ∠=∠ C .AF AE =D .1902B BAC ∠+∠=︒ 【答案】A【解析】【分析】 由题意中点E 的位置即可对A 项进行判断;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2=12BAC ∠,易得ED ∥AG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B 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判断C 项;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结合∠1=12BAC ∠的结论即可判断D 项,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A 、由于点E 在AC 上,点E 不一定是AC 中点,所以,AE CE 不一定相等,所以本选项结论错误,符合题意;B 、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图,∵AB =AC ,∴∠1=∠2=12BAC ∠, ∵ED BC ⊥,∴ED ∥AG ,∴122DEC BAC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 、∵ED ∥AG ,∴∠1=∠F ,∠2=∠AEF ,∵∠1=∠2,∴∠F =∠AEF ,∴AF AE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D 、∵AG ⊥BC ,∴∠1+∠B =90°,即1902B BAC ∠+∠=︒,所以本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说法不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 )A .三个角度之比为 1:2:3 的三角形B .三个边长之比为 3:4:5 的三角形C .三个边长之比为 8:16:17 的三角形D .三个角度之比为 1:1:2 的三角形 【答案】C【解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180°,根据比例判断A 、D 选项中是否有90°的角,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 、C 选项中边长是否符合直角三角形的关系.【详解】A 中,三个角之比为1:2:3,则这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是直角三角形; D 中,三个角之比为1:1:2,则这三个角分别为:45°、45°、90°,是直角三角形;B 中,三边之比为3:4:5,设这三条边长为:3x 、4x 、5x ,满足:()()()222345x x x +=,是直角三角形;C 中,三边之比为8:16:17,设这三条边长为:8x 、16x 、17x ,()()()22281617x x x +≠,不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常见方法有2种;(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2)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BAD交BC于点E,且∠ADC=60°,AB=12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AE=CE;②S△ABC=AB•AC;③S△ABE=2S△AOE;④OE=14BC,成立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ADC=60°,∠BAD=12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B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推出AE=BE=12BC,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进行推理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60°,∠BAD=120°,∵AE平分∠BAD,∴∠BAE=∠EAD=60°∴△ABE是等边三角形,∴AE=AB=BE,∠AEB=60°,∵AB=12BC , ∴AE=BE=12BC , ∴AE=CE ,故①正确;∴∠EAC=∠ACE=30°∴∠BAC=90°,∴S △ABC =12AB•AC ,故②错误; ∵BE=EC ,∴E 为BC 中点,O 为AC 中点,∴S △ABE =S △ACE=2 S △AOE ,故③正确;∵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CO ,∵AE=CE ,∴EO ⊥AC ,∵∠ACE=30°,∴EO=12EC , ∵EC=12AB , ∴OE=14BC ,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个数为3个,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证得△ABE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8.如图,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点E H ,在ADCD ,边上,点F G ,在对角线AC 上,若6AB ,则EFGH 的面积是( )A.6 B.8 C.9 D.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DAC=∠ACD=45°,由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推出△AEF与△D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DE 22EF,EF2AE,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中,∠D=90°,AD=CD=AB,∴∠DAC=∠DCA=45°,∵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EH=EF,∠AFE=∠FEH=90°,∴∠AEF=∠DEH=45°,∴AF=EF,DE=DH,∵在Rt△AEF中,AF2+EF2=AE2,∴AF=EF 2 AE,同理可得:DH=DE=22EH又∵EH=EF,∴DE=22EF=22×22AE=12AE,∵AD=AB=6,∴DE=2,AE=4,∴EH=2DE=22,∴EFGH的面积为EH2=(22)2=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图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A.8cm B.10cm C.12cm D.14cm【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其周长.【详解】∵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又∵∠A=∠DEB=90°,BD是公共边,∴△ABD≌△EBD (AAS),∴AD=ED,AB=BE,∴△DEC的周长是DE+EC+DC=AD+DC+EC=AC+EC=AB+EC=BE+EC=BC=10 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A .9B .310C .326+D .12【答案】B【解析】【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详解】解:如图,AB=22(36)3310++= .故选:B .【点睛】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1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B.40°C.25°或40°D.50°【答案】C【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有两种可能①是三个角为50°、50°、80°;②是三个角为50°、65°、65°分情况说明如下:①当三个角为50°、50°、80°时,根据图①,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40°;②当三个角为50°、65°、65°,根据图②,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25°故故选:C① 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点A ,B 的坐标求出OA ,OB 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即可得出OC 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 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详解】∵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3),∴OA =2,OB =3,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AC =AB ,∴OC 2,∴点C 2,0),∵34<< ,∴122<< ,即点C 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弧与x 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满足下列条件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BC =,5AC =,6AB =B .13BC =,14AC =,15AB = C .::3:4:5BC AC AB =D .::3:4:5A B C ∠∠∠=【答案】C【解析】【分析】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详解】A .若BC=4,AC=5,AB=6,则BC 2+AC 2≠A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B.若13BC =,14AC =,15AB =,则AC 2+AB 2≠C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C .若BC :AC :AB=3:4:5,则BC 2+AC 2=AB 2,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D .若∠A :∠B :∠C=3:4:5,则∠C <90°,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4.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9,ACE ∆的周长为13,则AB 的长为( )A .3B .6C .12D .16【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AE=BE ,∵△ACE 的周长=AC+AE+CE=AC+BC=13,△ABC 的周长=AC+BC+AB=19,∴AB=△ABC 的周长-△ACE 的周长=19-13=6,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5.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要使△ABP与△ABC全等,必须使点P到AB的距离等于点C到AB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所以点P的位置可以是P1,P2,P4三个,故选C.16.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SSS”证明△ABC≌△FDE,还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AD=FB B.DE=BD C.BF=DB 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AC=FE,BC=DE,∴要利用“SSS”证明△ABC≌△FDE,需添加条件“AB=DF”或“AD=BF”.故选A.17.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A.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B.有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故选项A不符合;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有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故选项B 不符合;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选项C符合;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故选项B不符合.故本题应选C.18.△ABC中,AB=AC,∠A=36°,∠ABC和∠ACB的平分线BE、CD交于点F,则共有等腰三角形( )A.7个B.8个C.9个D.10个【答案】B【解析】∵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只要能判断出有两个角相等就行了,将原图各角标上后显示如左下:因此,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只要判断出有哪几个三角形就可以了.如右上图,三角形有如下几个:①,②,③;①+②,③+②,①+④,③+④;①+②+③+④;共计8个.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求得各角的度数,掌握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定理的应用.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的度数为( )A .30°B .45°C .36°D .72°【答案】A【解析】∵AB=AC ,BD=BC=AD ,∴∠ABC=∠C=∠BDC ,∠A=∠ABD ,又∵∠BDC=∠A+∠ABD ,∴∠BDC=∠C=∠ABC=2∠A ,∵∠A+∠ABC+∠C=180°,∴∠A+2∠A+2∠A=180°,即5∠A=180°,∴∠A=36°.故选A.20.如图,在ABC ∆中,90C =∠,30B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1:3DAC ABC S S ∆∆=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作图方式,可判断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再结合∠B=30°,可推导得到△ABD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这2个判定可推导题干中的结论.【详解】题干中作图方法是构造角平分线,①正确;∵∠B=30°,∠C=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CAD=∠DAB=30°∴∠ADC=60°,②正确∵∠DAB=∠B=30°∴△ADB 是等腰三角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正确在Rt △CDA 中,设CD=a ,则AD=2a在△ADB 中,DB=AD=2a ∵1122DAC S CD AC a CD ∆=⨯⨯=⨯,13(CD+DB)22BAC S AC a CD ∆=⨯⨯=⨯ ∴:1:3DAC ABC S S ∆∆=,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 AD C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OD OB =;②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③BDA BDC ∠=∠;④BD AC ⊥A .4B .3C .2D .1B解析:B【分析】 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CD ≌△ACB ,△ABO ≌△ADO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CD AC AC ⎧⎪⎨⎪⎩===,∴△ABC ≌△ADC (SSS ),∴∠BAC=∠DAC , ∠DCA=∠BCA∴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故②正确在△ABO 与△ADO 中AB AD BAC DAC OA OA ⎧⎪∠∠⎨⎪⎩===,∴△ABO ≌△ADO (SAS ),∴BO=DO ,∠BOA=∠DOA∵∠BOA+∠DOA=180°∴∠BOA=∠DOA=90°,即BD AC ⊥故①④正确;∵AD≠CD∴BDA BDC ∠≠∠,故③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共3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点O 是△ABC 中∠BCA ,∠ABC 的平分线的交点,已知△ABC 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则点O 到边BC 的距离是( )A .1B .2C .3D .4C解析:C【分析】 过点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连接OA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OE =OF =OD 然后根据△ABC 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即可得出点O 到边BC 的距离.【详解】如图,过点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连接OA .∵点O 是∠ABC ,∠ACB 平分线的交点,∴OE =OD ,OF =OD ,即OE =OF =OD∴S △ABC =S △ABO +S △BCO +S △ACO =12AB ·OE +12BC ·OD +12AC ·OF =12×OD×(AB +BC +AC )=12×OD×8=12 OD=3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正确表示出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3.如图,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若ABC S 12=,DF 2=,AC 3=,则AB 的长是 ( )A .2B .4C .7D .9D解析:D【分析】求出DE的值,代入面积公式得出关于AB的方程,求出即可.【详解】解:∵AD平分∠BAC,DE⊥AB,DF⊥AC,∴DE=DF=2,∵S△ABC=S△ABD+S△ACD,∴12=12×AB×DE+12×AC×DF,∴24=AB×2+3×2,∴AB=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AD=CB,要使△ADE≌△CBE,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A.AE=CE;SAS B.DE=BE;SASC.∠D=∠B;AAS D.∠A=∠C;ASA 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来判断.【详解】解:A.添加AE=C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B.添加DE=B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添加∠D=∠B,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A=∠C,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关键在于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应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5.如图,已知AC⊥BC,DE⊥AB,AD平分∠BAC,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 .BD +ED =BCB .∠B =2∠DAC C .AD 平分∠EDCD .ED +AC >AD B解析:B【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断A ;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判断B ;证明△AED ≌△ACD ,由此判断C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AC+CD>AD ,由此判断D .【详解】∵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DE=DC ,∠BAD=∠DAC ,∵BD+DC=BC ,∴BD+ED=BC ,故A 正确;∵∠C=90︒,∴∠B+∠BAC=90︒,∴∠B+2∠DAC=90︒,故B 错误;∵DE ⊥AB ,∴∠AED=∠C=90︒,又∵∠BAD=∠DAC ,DE=CD ,∴△AED ≌△ACD ,∴∠ADE=∠ADC ,∴AD 平分∠EDC ,故C 正确;在△ACD 中,AC+CD>AD ,∴ED +AC >AD ,故D 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各知识点并应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点D 在线段BC 上,若1802ACE ABC x ∠=︒-∠-︒,且BC DE =,AC DC =,AB EC =,则下列角中,大小为x ︒的角是( )A .EFC ∠B .ABC ∠ C .FDC ∠D .DFC ∠ C解析:C【分析】 先证明()ABC CED SSS ∆≅∆得到B E ∠=∠、FCD FDC ∠=∠,再根据1802ACE ABC x ∠=︒-∠-︒可得2CFE x ∠=︒;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2EFC FDC FCD FDC ∠=∠+∠=∠即可解答.【详解】解:在ABC ∆和CED ∆中,AC CD AB CE BC ED =⎧⎪=⎨⎪=⎩,()ABC CED SSS ∴∆≅∆,B E ∴∠=∠,FCD FDC ∠=∠1802180ACE ABC x E CFE ∠=︒-∠-︒=︒-∠-∠,2CFE x ∴∠=︒,2EFC FDC FCD FDC ∠=∠+∠=∠=2x ︒,FDC x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弄清题意、理清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AB BC ⊥,CD BC ⊥,AC BD =,则能证明ABC DCB ≅的判定法是( )A .SASB .AASC .SSSD .HL D解析:D直接证明全等三角形,即可确定判断方法.【详解】解:∵AB BC ⊥,CD BC ⊥,∴ABC 与△DCB 均为直角三角形,又AC DB =,BC CB =, ∴()ABC DCB HL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属于基础题.8.如图,在△ABC 中,点E 和F 分别是AC ,BC 上一点,EF ∥AB ,∠BCA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MAC 是△ABC 的外角,若∠MAC =α,∠EFC =β,∠ADC =γ,则α、β、γ三者间的数量关系是( )A .β=α+γB .β=2γ﹣αC .β=α+2γD .β=2α﹣2γB解析:B【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FC=β,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CB=2∠BCD ,根据∠ADC 是△BDC 的外角,得到∠ADC=∠B+∠BCD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MAC=∠B+∠ACB ,于是得到结果.【详解】解:∵EF ∥AB ,∠EFC=β,∴∠B=∠EFC=β,∵CD 平分∠BCA ,∴∠ACB=2∠BCD ,∵∠ADC 是△BDC 的外角,∴∠ADC=∠B+∠BCD ,∵∠ADC=γ,∴∠BCD=γ-β,∵∠MAC 是△ABC 的外角,∴∠MAC=∠B+∠ACB ,∵∠MAC=α,∴α=β+2(γ-β),∴β=2γ-α,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AB=4cm,AC=BD=3cm,∠CAB=∠DBA,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ACP与△BPQ全等时,则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A.0.5 B.1 C.0.5或1.5 D.1或1.5D解析:D【分析】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②AP=BQ,AC=BP,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解: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CAB=∠DBA,∴△ACP与△BPQ全等,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则1×t=4-1×t,则3=2x,解得:t=2,x=1.5;②AP=BQ,AC=BP,则1×t=tx,4-1×t=3,解得:t=1,x=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是解此题的关键.10.下列命题,真命题是()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于点D ,且2CD =,如果E 是射线OB 上一点,那么CE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2【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解【详解】解:如图由垂线段最短定理可知:当CE ⊥OB 时CE 的长度最小∵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CE=CD=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是基础题目解析:2【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解 .【详解】解:如图,由垂线段最短定理可知:当CE ⊥OB 时,CE 的长度最小,∵点C 在 ∠AOB 的平分线上,CD ⊥OA ,∴CE=CD=2,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是基础题目,熟练掌握垂线段最短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12.如图,△ABE ≌△ADC ≌△ABC ,若∠1=130°,则∠α的度数为________.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然后根据周角等于求出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从而得解【详解】解:(对顶角相等)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析: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1BAE ∠=∠,ACB E ∠=∠,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求出2∠,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2α∠=∠,从而得解.【详解】解:ABE ADC ABC ∆≅∆≅∆,1130BAE ∴∠=∠=︒,ACB E ∠=∠,23601360130130100BAE ∴∠=︒-∠-∠=︒-︒-︒=︒,180DFE E α∴∠=︒-∠-∠,1802AFC ACD ∠=︒-∠-∠,DFE AFC ∠=∠(对顶角相等),1801802E ACD α∴︒-∠-∠=︒-∠-∠,2100α∴∠=∠=︒.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准确识图,找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在△ABC 中,AB =9,中线AD =4,那么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析: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AC 的取值范围.【详解】如图,延长AD 至E ,使DE =AD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在△ABD 和△ECD 中,BD CD ADB EDC AD DE =⎧⎪∠=∠⎨⎪=⎩,∴△ABD ≌△ECD (SAS ),∴AB =CE ,∵AD =4,∴AE =4+4=8,∵AC +CE >AC >CE -AE ,∴9-8<AC <8+9,∴1<AC <17,故答案为:1<AC <17.【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遇中线,加倍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 中,∠ACB =120°,BC =4,D 为AB 的中点,DC ⊥BC ,则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_____.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延长CD 到H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BC=4【详解】∵DC ⊥BC ∴∠BCD=∵∠ACB=∴∠ACD=如图延长CD解析: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90︒,延长CD 到H 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 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H=BC=4.【详解】∵ DC ⊥BC ,∴ ∠BCD=90︒,∵ ∠ACB=120︒,∴ ∠ACD=30︒,如图,延长 CD 到 H 使 DH=CD ,∵ D 为 AB 的中点,∴ AD=BD ,在 ΔADH 与 ΔBCD 中,CD DH ADH BDC AD BD =⎧⎪∠=∠⎨⎪=⎩,∴ ΔADH ≅ΔBCD(SAS),∴ AH=BC=4,∠AHD=∠BCD=90°,∴点A 到CD 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外角∠ACE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若∠D =20°,则∠A =_____.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 解析: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 的平分线交∠ACE 的外角平分线∠ACE 的平分线于点D ,∴∠ABC =2∠DBC ,∠ACE =2∠DCE ,∵∠DCE 是△BCD 的外角,∴∠D =∠DCE ﹣∠DBE ,∵∠ACE 是△ABC 的外角,∠A =∠ACE ﹣∠ABC =2∠DCE ﹣2∠DBE =2(∠DCE ﹣∠DBE ),∴∠A =2∠D =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来判断题中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AC//BD ,OA ,OB 分别平分BAC ∠和ABD ∠,OE AB ⊥,垂足为E ,如果OE 5=,那么AC 与BD 的距离是________【分析】过点作于作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OM ⊥BD进而可证得MN 为AC 和BD 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OE=OM=OE 即可求得MN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过点作于作于∵分别平分和∴又∥∴又∴三点共解析:10【分析】过点O 作OM AC ⊥于M ,作ON BD ⊥于N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OM ⊥BD ,进而可证得MN 为AC 和BD 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OE=OM=OE ,即可求得MN 的【详解】解:如图,过点O 作OM AC ⊥于M ,作ON BD ⊥于N .∵OA 、OB 分别平分BAC ∠和ABD ∠,OE AB ⊥,∴OM OE ON 5===,又 AC ∥BD ,OM AC ⊥,∴OM BD ⊥,又ON BD ⊥,∴M ,O ,N 三点共线,∴ AC 与BD 之间的距离为MN=OM ON 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求平行线间的距离、角平分线的性质、八个基本事实,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出AC 和BD 之间的距离是解答的关键.17.如图,点P 是AO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D OA ⊥,垂足为点D ,且5PD =,点M 是射线OC 上一动点,则PM 的最小值为__.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 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AOC ∠,PD OA ⊥,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18.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第____块去,这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____原理.AS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解答【详解】解:由图可知带第4块去符合角边角可以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故答案为:4;AS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是基础题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解析:AS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解答.【详解】解:由图可知,带第4块去,符合“角边角”,可以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 故答案为:4;AS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是基础题,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边BC 、AB 上的点,且AE =AC ,DE ⊥AB .若∠ADC =61°,则∠B 的度数为_____.32°【分析】由HL 可证明△ADE ≌△ADC 得出∠ADE =∠ADC =61°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E ⊥AB ∴∠AED =90°=∠DEB 在Rt △ADE 和Rt △ADC 中∴解析:32°【分析】由HL 可证明△ADE ≌△ADC ,得出∠ADE =∠ADC =61°,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E ⊥AB ,∴∠AED =90°=∠DEB ,在Rt △ADE 和Rt △ADC 中,AD AD AE AC =⎧⎨=⎩, ∴Rt △ADE ≌Rt △ADC (HL ),∴∠ADE =∠ADC =61°,∴∠BDE =180°﹣61°×2=58°,∴∠B =90°﹣58°=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20.如图,ABC ∆中,90,6,8ACB AC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路径向终点C 运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Q 分别以每秒1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 和Q 作PE l ⊥于,E QF l ⊥于F .则点P 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_____时,PEC ∆与QFC ∆全等.或【分析】对点P 和点Q 是否重合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证明全等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如图1所示:与全等解得:;如图2所示:点与点重合与全等解得:;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解析:1或72【分析】对点P 和点Q 是否重合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证明全等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如图1所示:PEC ∆与QFC ∆全等,PC QC ,683∴-=-t t ,解得:1t =;如图2所示:点P与点Q重合,PEC与QFC∆全等,638∴-=-t t,解得:72t=;故答案为:1或7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过点C作CE⊥AD,垂足为点E,交AB于点F,连接DF.(1)请直接写出∠CAD与∠BCF的数量关系;(2)若点D是BC中点,在图2中画出图形,猜想线段AD,C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解析:(1)∠BCF=∠CAD;(2)AD=CF+DF,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余角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B作BG∥AC交CF的延长线于G,由“ASA”可证△ACD≌△CBG,可得CD=BG,AD=CG,由“SAS”可证△BDF≌△BGF,可得DF=GF,可得结论.【详解】解:(1)∠BCF=∠CAD,理由如下:∵CE⊥AD,∴∠CED=∠ACD=90°,∴∠CAD+∠ADC=90°=∠ADC+∠BCF,∴∠CAD=∠BCF;(2)如图所示:猜想:AD =CF +DF ,理由如下:过点B 作BG ∥AC 交CF 的延长线于G ,则∠ACB +∠CBG =180°,∴∠CBG =∠ACD =90°,在△ACD 和△CBG 中,∵CAD BCF AC BC ACD CBG ∠=∠⎧⎪=⎨⎪∠=∠⎩,∴△ACD ≌△CBG (ASA ),∴CD =BG ,AD =CG ,∵D 是BC 的中点,∴CD =BG =BD ,∵AC =BC ,∠ACB =90°,∴∠CBA =∠CAB ,∴∠CBA =45°,∴∠FBG =∠CBG ﹣∠CBA =90°﹣45°=45°,∴∠FBG =∠FBD ,在△BDF 和△BGF 中,BF BF FBD FBG BD BG =⎧⎪∠=∠⎨⎪=⎩∴△BDF ≌△BGF (SAS ),∴DF =GF ,∵AD =CG =CF +FG ,∴AD =CF +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已知:MON α∠=,点P 是MON ∠平分线上一点,点A 在射线OM 上,作180APB α∠=︒-,交直线ON 于点B ,作PC ON ⊥于点C .(1)观察猜想:如图1,当90MON ∠=︒时,PA 和P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当60MON ∠=︒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 ,PB 之间另外的数量关系.(3)拓展延伸:如图3,当60MON ∠=︒,点B 在射线ON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C ,OA 及BC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解析:(1)PA=PB ;(2)成立证明见解析;(3)OA=BC+OC【分析】(1)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2)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3)仿照(2)的解法得出△APD ≌△BPC ,从而得出AD=BC ,再根据HL 得出Rt △OPD ≌△RtOPC ,得出OC=OD ,继而得出结论.【详解】(1)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90°,∴∠APB=90°,∠CPD=90°,∴∠APD+∠BPD=90°,∠BPC+∠BPD=9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2)(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60°,∴∠APB=120°,在四边形OCPD 中,∠CPD=360°-90°-90°-60°=120°,∴∠APD+∠BPD=120°,∠BPC+∠BPD=12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3)OA=2BC-OB .理由如下:如图3,作PD ⊥OM 于点D ,同(2),可证△APD ≌△BPC ,∴AD=BC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在Rt △OPD 和RtOPC 中,PC PD OP OP =⎧⎨=⎩∴Rt △OPD ≌△RtOPC ,∴OC=OD ,∴OA-AD=OD=OC ,∴OA-BC=OC ,∴OA=BC+O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类比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3.在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叫做格点,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1)在图1中计算格点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2)ABC 是格点三角形.①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ABC 全等且有一条公共边BC 的格点三角形;②在图3中画出一个与ABC 全等且有一个公共点A 的格点三角形.解析:(1)6;(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用割补法求解即可;(2)根据“SSS”画图即可;(3)根据“SSS”画图即可;【详解】解:(1)5×3-12×3×3-12×2×2-12×5×1=6, 故答案为:6;(2)①如图,'A BC 即为所求,②如图,''AB C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格点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SSS”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BAD =80°,试求: (1)∠EDC 的度数.(2)若∠BCD =n °,试求∠BED 的度数.(用含n 的式子表示)(3)类比探究:已知AB ∥CD ,BE 、DE 分别是∠ABC 、∠ADC 的n 等分线,ABE ∠=1ABC n ∠,1CDE ADC n∠=∠,∠BAD =α,∠BCD =β,请猜想∠BED = .解析:(1)40︒;(2)1402BED n ∠=︒+︒;(3)1()αβ+n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解;(2)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由AB ∥CD ,BE 平分∠ABC ,推出12BEF ABE n ∠=∠=︒,利用EF ∥CD ,求得∠FED =∠EDC =40°,即可得到 1402BED n ∠=︒+︒;(3)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利用AB ∥CD 推出∠ABC =∠BCD =β,∠ADC =∠BAD =α,求得1ABE n β∠=,111FED CDE ADC BAD n n n α∠=∠=∠=∠=,利用EF ∥AB ,求出1BEF ABE n β∠=∠=,即可得到1()BED n αβ∠=+. 【详解】解:(1)∵AB ∥CD ,∴∠ADC =∠BAD =80°,又∵DE 平分∠ADC ,∴1402EDC ADC ∠=∠=︒;(2)如图,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AB ∥CD ,∴∠ABC =∠BCD =n °,又∵BE 平分∠ABC ,∴12ABE n ∠=︒, ∵EF ∥AB , ∴12BEF ABE n ∠=∠=︒, ∵EF ∥CD ,∴∠FED =∠EDC =40°,∴1402BED n ∠=︒+︒. (3)1()αβ+n.如图,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AB ∥CD ,∴∠ABC =∠BCD =β,∠ADC =∠BAD =α,∴1ABE n β∠=,111FED CDE ADC BAD n n n α∠=∠=∠=∠=, ∵EF ∥AB , ∴1BEF ABE n β∠=∠=, ∴1()BED nαβ∠=+. 故答案为:1()αβ+n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并正确引出辅助线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25.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BC AC =.直角顶点C 在x 轴上,锐角顶点B 在y 轴上,过点A 作AD x ⊥轴,垂足为点D .当点B 不动,点C 在x 轴上滑动的过程中.(1)如图1,当点C 的坐标是()1,0-,点A 的坐标是()3,1-时,请求出点B 的坐标; (2)如图2,当点C 的坐标是()1,0时,请写出点A 的坐标;(3)如图3,过点A 作直线AE y ⊥轴,交y 轴于点E ,交BC 延长线于点F .AC 与y 轴交于点G .当y 轴恰好平分ABC ∠时,请写出AE 与BG 的数量关系.解析:(1)(0,2);(2)(-1,-1);(3)BG=2AE ,理由见详解【分析】(1)先证明Rt∆ADC ≅Rt∆COB ,结合条件,即可得到答案; (2)先证明∆ADC ≅∆COB ,结合点B ,C 的坐标,求出AD ,OD 的长,即可得到答案; (3)先证明∆BGC ≅∆AFC ,再证明∆ABE ≅∆FBE ,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点C 的坐标是()1,0-,点A 的坐标是()3,1-,∴AD=OC ,又∵AC=BC ,∴Rt∆ADC ≅ Rt∆COB (HL ),∴OB=CD=2,∴点B 的坐标是(0,2);(2)∵AD ⊥x 轴,∴∠DAC+∠ACD=90°,又∵∠OCB+∠ACD=90°,∴∠DAC=∠OCB ,又∵∠ADC=∠COB=90°,AC=BC ,∴∆ADC ≅ ∆COB (AAS ),∵点C 的坐标是()1,0∴AD=OC=1,∵点B 的坐标是(0,2),∴CD=OB=2,∴OD=2-1=1,∴点A 的坐标是(-1,-1);(3)BG=2AE ,理由如下:∵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BC AC =,AE y ⊥轴,∴∠BCA=∠ACF=90°,∠AEG=90°,∴∠GBC+∠BGC=90°,∠GAE+∠AGE=90°,又∵∠BGC=∠AGE ,∴∠GBC=∠FAC ,在∆BGC 和 ∆AFC 中,∵∠GBC=∠FAC ,BC AC =, ∠GBC=∠FAC ,∴∆BGC ≅∆AFC (ASA ),∴BG=AF ,∵BE ⊥AF ,y 轴恰好平分ABC ∠,∴∠ABE=∠FBE ,∠AEB=∠FEB=90°,BE=BE ,∴∆ABE ≅∆FBE ,∴AE=FE ,∴AF=2AE∴BG=2A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26.在学习了“等边对等角”定理后,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探究了同一个三角形中边与角的数量关系,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长的边所对的角较大”,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即,如图:当 AB >AC 时,∠C >∠B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一般情况,继续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请你补充完整:(1)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线.①如图1,若AB =AC ,则∠BAD =∠CAD ;②如图2,若AB ≠AC ,当AB >AC 时,∠BAD ∠CAD .(填“>”,“<”,“=”)证明:∵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B =∠ADC =90°.∴ ∠BAD =90°-∠B ,∠CAD =90°-∠C .∵AB >AC ,∴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BAD ∠CAD .(2)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①如图1,若AB =AC ,则∠BAD =∠CAD ;②如图3,若AB ≠AC ,当AB >AC 时,∠BAD ∠CAD .(填“>”,“<”,“=”)证明:解析:(1)①见解析,②∠B<∠C ,>;(2)①见解析;②<【分析】(1)①由HL 证明Rt △ABD ≌Rt △ACD 可得结论;②由AB >AC 得∠C >∠B 即可得出结论;(2)①由SSS 证明△ABD ≌△ACD 可得结论;②作辅助线证明△BDE CDA ≅∆,得BE CA =,∠BED CAD =∠,证得∠BAD BED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①证明:∵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B=∠ADC=90°,在Rt △ADB 和Rt △ADC 中AB AC AD AD =⎧⎨=⎩∴Rt △ABD ≌Rt △ACD∴∠BAD =∠CAD ;②证明:∵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DB =∠ADC =90°.∴ ∠BAD =90°-∠B ,∠CAD =90°-∠C .∵AB >AC , ∴ ∠B<∠C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BAD > ∠CAD .故答案为:∠B<∠C ,>;(2)①证明:∵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CD在△ABD 和△ACD 中AB AC AD AD BD CD =⎧⎪=⎨⎪=⎩∴△ABD ≌△ACD∴∠BAD=∠CAD②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AD=ED ,连接BE ,∵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BD CD =在△BDE 和△CDA 中,BD CD BDE CDA ED AD =⎧⎪∠=∠⎨⎪=⎩∴△BDE CDA ≅∆∴BE CA =,∠BED CAD =∠,又AB AC >,则AB BE >∴∠BAD BED <∠∴∠BAD CAD <∠.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ED AC FD =.求证:(1) AC DF =(2)FB CE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E ,∠ACB=∠DFE ,根据AAS 证出△BAC ≌△EDF ,可得AC=DF ;.(2)由△BAC ≌△EDF ,可证BC=EF ,进而可得FB=CE .【详解】证明:(1)∵AB//ED ,AC//FD ,∴∠B=∠E ,∠ACB=∠DFE ,在△BAC 和△EDF 中ACB DFE B EAB DE ∠=∠⎧⎪∠=∠⎨⎪=⎩, ∴△BAC ≌△EDF (AAS ),∴AC=DF ;(2)∵△BAC ≌△EDF ,∴BC=EF ,∴BC-FC=EF-FC ,∴FB=C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8.如图,点D ,E 分别在AB 和AC 上,DE//BC ,点F 是AD 上一点,FE 的延长线交BC 延长线BH 于点G .(1)若∠DBE =40°,∠EBC =35°,求∠BDE 的度数;(2)求证:∠EGH >∠ADE ;(3)若点E 是AC 和FG 的中点,△AFE 与△CEG 全等吗?请说明理由.解析:(1)∠BDE =105°;(2)见解析;(3)全等,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B=∠EBC=3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EGH >∠ABC ,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C=∠ADE ,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SAS”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解:∵DE//BC ,∠EBC =35°,∴∠DEB =∠EBC =35°,又∵∠BDE+∠DEB+∠DBE =180°,∠DBE =40°,∴∠BDE =105°;(2)证明:∵∠EGH 是△FBG 的外角,∴∠EGH >∠ABC ,又∵DE//BC ,∴∠ABC =∠ADE ,∴∠EGH >∠ADE ;(3)全等.证明:E 是AC 和FG 的中点,∴AE =CE ,FE =GE ,在△AFE 和△CEG 中,AE CE AEF CEG FE GE =⎧⎪∠=∠⎨⎪=⎩,∴△AFE ≌△CGE (SAS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三角形中角度计算压轴小题精选30道(必考点分类集训)(人教版)(解析版)24-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中角度计算压轴小题精选30道1.(2024春•沛县校级期末)如图,把△ABC沿EF翻折,叠合后的图形如图,若∠A=60°,∠1=95°,则∠2的度数是( )A.15°B.20°C.25°D.35°【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运用合理的推理,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C沿EF翻折,∴∠BEF=∠B'EF,∠CFE=∠C'FE,∴180°﹣∠AEF=∠1+∠AEF,180°﹣∠AFE=∠2+∠AFE,∵∠1=95°,∴∠AEF=12(180°﹣95°)=42.5°,∵∠A+∠AEF+∠AFE=180°,∴∠AFE=180°﹣60°﹣42.5°=77.5°,∴180°﹣77.5°=∠2+77.5°,∴∠2=25°,故选:C.2.(2024春•管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将△ABC沿DE、EF翻折,顶点A,B均落在点O处,且EA与EB 重合于线段EO,若∠CDO+∠CFO=104°,则∠C的度数为( )A.38B.39C.40D.41【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DE=∠ODE,∠AED=∠OED,∠OFE=∠BFE,∠BEF=∠OEF,则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到∠AED+∠BEF=90°,∠ADE+∠BFE=128°,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ADE+∠AED+∠B+∠BFE+∠BEF=2×180°,则可计算出∠A+∠B=142°,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C的度数.【解答】解:∵△ABC沿DE、EF翻折,顶点A,B均落在点O处,且EA与EB重合于线段EO,∴∠ADE=∠ODE,∠AED=∠OED,∠OFE=∠BFE,∠BEF=∠OEF,∵∠AEO+∠BEO=180°,∴∠AED+∠BEF=90°,∵∠ADO+∠BFO=2×180°﹣∠CDO﹣∠CFO=360°﹣104°=256°,∴∠ADE+∠BFE=128°,∵∠A+∠ADE+∠AED+∠B+∠BFE+∠BEF=2×180°,即∠A+∠B+(∠ADE+∠BFE)+(∠AED+∠BEF)=2×180°,∴∠A+∠B+128°+90°=2×180°,∴∠A+∠B=142°,∴∠C=180°﹣(∠A+∠B)=180°﹣142°=38°.故选:A.3.(2024春•仪征市期末)如图是可调躺椅示意图(数据如图),AE与BD的交点为C,且∠CAB、∠CBA、∠D∠E的大小,使∠EFD=110°,则图中∠E应( )A.增加10°B.减少10°C.增加20°D.减少20°【分析】延长EF,交CD于点G,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ACB,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DCE,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得到∠DGF的度数;利用∠EFD=110°,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D的度数,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延长EF,交CD于点G,如图:∵∠ACB=180°﹣50°﹣60°=70°,∴∠ECD=∠ACB=70°.∵∠DGF=∠DCE+∠E,∴∠DGF=70°+30°=100°.∵∠EFD=110°,∠EFD=∠DGF+∠D,∴∠D=10°.而图中∠D=20°,∴∠D应减少10°.故选:B.4.(2024春•内江期末)如图,∠A+∠B+∠C+∠D+∠E+∠F+∠G=( )A.120°B.130°C.150°D.18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把这七个角转化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设BF与CG交于点O,AD与CG交于点P,CG与BE交于点M,AD与BE交于点N,∴∠PNM =∠A +∠E ,∠MPN =∠D +∠G ,∠BOM =∠C +∠F ,∠PMN =∠B +∠BOM .∵∠PNM +∠MPN +∠PMN =180°,∴∠PNM +∠MPN +∠PMN =∠A +∠E +∠D +∠G +∠B +∠BOM =∠A +∠E +∠D +∠G +∠B +∠C +∠F =180°.故选:D .5.(2024春•靖江市校级月考)如图,△ABC 中,∠ABC =3∠C ,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EDC =20°,∠ADE =3∠AED ,∠ABC 的平分线与∠A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则∠F 的度数是( )A .50°B .55°C .60°D .65°【分析】根据题意可知∠FBC =32∠C ,设∠C =x ,表示出∠ADE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DF 的度数,根据∠FDC =∠F +∠FBC 列方程,即可求出∠F 的度数.【解答】解:∵BF 平分∠ABC ,∴∠FBC =12∠ABC ,∵∠ABC =3∠C ,∴∠FBC =32∠C ,设∠C =x ,则∠FBC =32x ,∵∠EDC =20°,∴∠AED =∠C +∠EDC =x +20°,∵∠ADE =3∠AED ,∴∠ADE =3x +60°,∵DF 平分∠ADE ,∴∠EDF =32x +30°,∵∠FDC =∠F +∠FBC ,∴32x +30°+20°=∠F +32x ,∴∠F =50°.故选:A .6.(2024春•太康县期末)如图,将△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且A'B平分∠ABC,A'C 平分∠ACB,若∠BA'C=120°,则∠1+∠2的度数为( )A.90°B.100°C.110°D.120°【分析】连接A'A,先求出∠BAC,再证明∠1+∠2=2∠BAC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AA',∵A'B平分∠ABC,A'C平分∠ACB,∴∠A'BC=12∠ABC,∠A'CB=12∠ACB,∵∠BA'C=120°,∴∠A'BC+∠A'CB=180°﹣120°=60°,∴∠ABC+∠ACB=120°,∴∠BAC=180°﹣120°=60°,∵沿DE折叠,∴∠DAA'=∠DA'A,∠EAA'=∠EA'A,∵∠1=∠DAA'+∠DA'A=2∠DAA',∠2=∠EAA'+∠EA'A=2∠EAA',∴∠1+∠2=2∠DAA'+2∠EAA'=2∠BAC=2×60°=120°,故选:D.7.(2024春•威海期末)如图,在△ABC中,AE平分∠BAC,AD⊥BC于点D.∠ABD的角平分线BF所在直线与射线AE相交于点G,若∠ABC=3∠C,且∠G=20°,则∠DFB的度数为( )A.50°B.55°C.60°D.65°【分析】由题意AE平分∠BAC,BF平分∠ABD,推出∠CAE=∠BAE,∠ABF=∠DBF,设∠CAE=∠BAE=x,设∠C=y,∠ABC=3y,想办法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ABF和∠DBF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AE平分∠BAC,BF平分∠ABD,∴∠CAE=∠BAE,∠1=∠2,设∠CAE=∠BAE=x,∠C=y,∠ABC=3y,由外角的性质得:∠1=∠BAE+∠G=x+20,∠2=12∠ABD=12(2x+y)=x+12y,∴x+20=x+12y,解得y=40°,∴∠1=∠2=12(180°﹣∠ABC)=12×(180°﹣120°)=30°,∴∠DFB=60°.故选:C.8.(2024春•内丘县期末)如图,在△ABC中,∠B=∠C,D为边BC上的动点(不与点B,C重合),点E在边AC上,始终保持∠ADE=∠AED.当∠CDE的度数每增加1°时,∠BAD的度数( )A.增加3°B.减小3°C.增加2°D.减小2°【分析】因为ABD+∠BAD=∠ADE+∠CDE,∠AED=∠C+∠EDC,∠ADE=∠AED,所以∠ABD+∠BAD=∠C+2∠CDE,因为∠B=∠C,所以∠BAD=2∠CDE,可得当∠CDE的度数每增加1°时,∠BAD的度数变化.【解答】解:∵∠ABD+∠BAD=∠ADE+∠CDE,∠AED=∠C+∠EDC,∠ADE=∠AED,∴∠ABD+∠BAD=∠C+2∠CDE,∵∠B=∠C,∴∠BAD=2∠CDE,∴当∠CDE的度数每增加1°时,∠BAD的度数增加2°,故选:C.9.(2024春•成华区期末)如图,线段DG,EM,FN两两相交于B,C,A三点 则∠D+∠E+∠F+∠G+∠M+∠N的度数是( )A.180°B.360°C.540°D.72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G+∠F=∠ABC+∠BAC,∠M+∠N=∠ABC+∠ACB,∠D+∠E=∠ACB+∠BAC,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D+∠E+∠F+∠G+∠M+∠N的值即可.【解答】解:在△ABC和△CGF中,∵∠ACB=∠GCF,∴∠G+∠F=∠ABC+∠BAC;在△ABC和△ANM中,∵∠BAC=∠MAN,∴∠M+∠N=∠ABC+∠ACB;在△ABC和△BDE中,∵∠ABC=∠DBE,∴∠D+∠E=∠ACB+∠BAC,∴∠D+∠E+∠F+∠G+∠M+∠N=(∠ACB+∠BAC)+(∠ABC+∠BAC)+(∠ABC+∠ACB)=2(∠ABC+∠BAC+∠ACB)=2×180°=360°.故选:B.10.(2024春•裕华区期末)如图,∠A=100°,∠D=80°,则∠1+∠2等于( )A.100°B.200°C.180°D.21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1=∠B+∠BMC,∠2=∠F+∠FNE,∴∠1+∠2=∠B+∠BMC+∠F+∠FNE,∵∠BMC=∠AMN,∠FNE=∠ANM,∠AMN+∠ANM=180°﹣∠A,∴∠1+∠2=∠B+∠F+∠AMN+∠ANM=(180°﹣∠D)+(180°﹣∠A)=360°﹣∠A﹣∠D=360°﹣100°﹣80°=180°.故选:C.11.(2023秋•新民市期末)如图,两面镜子AB,BC的夹角为∠α,当光线经过镜子后反射,∠1=∠2,∠3=∠4.若∠α=70°,则∠β的度数是( )A.30°B.35°C.40°D.45°【分析】由平角的定义可得∠5=180°﹣(∠1+∠2),∠6=180°﹣(∠3+∠4),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2+∠3=11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β.【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5=180°﹣(∠1+∠2)=180°﹣2∠2,∠6=180°﹣(∠3+∠4)=180°﹣2∠3,∵∠α=70°,∴∠2+∠3=180°﹣∠α=110°,∵∠β=180°﹣(∠5+∠6)∴∠β=180°﹣(180°﹣2∠2+180°﹣2∠3)=2(∠2+∠3)﹣180°=2×110°﹣180°=220°﹣180°=40°.故选:C.12.(2024春•南京期末)如图,△ABC的边BC在直线MN上,∠ABC与∠ACN的平分线交于点D,∠BAC 的平分线交BD于点E.若∠MBA=α,∠AEB=β,∠D=γ,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2α+2γ﹣β=180°B.2β+2γ﹣α=180°C.α﹣2γ+β=180°D.β﹣2γ+α=18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得出∠DCN=∠D+∠DBC,∠ACN=∠BAC+∠ABC,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证得2γ=∠BAC,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AC=2∠1,于是推出γ=∠1,在△ABE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β+γ+∠2=180°,变形为2β+2γ+2∠2=360°,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得出α+2∠2=180°,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DCN是△DBC的一个外角,∴∠DCN=∠D+∠DBC,∵∠ABC与∠ACN的平分线交于点D,∴∠DCN=12∠ACN,∠DBC=12∠ABC,∴12∠ACN=∠D+12∠ABC,即∠D=12∠ACN―12∠ABC,∴2γ=∠ACN﹣∠ABC,∵∠ACN是△ABC的一个外角,∴∠ACN=∠BAC+∠ABC,即∠ACN﹣∠ABC=∠BAC,∴2γ=∠BAC,如图,∵∠BAC的平分线交BD于点E,∴∠BAC=2∠1,∴2γ=∠1,∴γ=∠1,在△ABE中,∠AEB+∠1+∠2=180°,∴β+γ+∠2=180°,即2β+2γ+2∠2=360°,∵BD平分∠ABC,∴∠ABC=2∠2,∵∠MBA+∠ABC=180°,∴α+2∠2=180°,即2∠2=180°﹣α,∴2β+2γ+180°﹣α=360°,∴2β+2γ﹣α=180°,故选:B.13.(2024春•沙坪坝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且∠EBC=1 3∠ABC,∠ECB=13∠ACB,则∠D与∠E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A.3∠E﹣2∠D=180°B.3∠D﹣2∠E=180°C.3∠E﹣2∠D=90°D.3∠D﹣2∠E=90°【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BC =12∠ABC ,∠DCB =12∠ACB ,由∠EBC =13∠ABC ,∠ECB =13∠ACB ,可得∠DBC =32∠EBC ,∠DCB =32∠ECB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D +∠DBC +∠DCB =180°,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E +∠EBC +∠ECB =180°,从而可求得∠D 与∠E 的数量关系.【解答】解:∵∠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 ,∴∠DBC =12∠ABC ,∠DCB =12∠ACB ∵∠EBC =13∠ABC ,∠ECB =13∠ACB ,∴∠DBC =32∠EBC ,∠DCB =32∠ECB ,∵∠D +∠DBC +∠DCB =180°,∴∠D +32∠EBC +32∠ECB =180°,∵∠E +∠EBC +∠ECB =180°,∴∠EBC +∠ECB =180°﹣∠E ,∴∠D +32(180°―∠E)=180°,整理得3∠E ﹣2∠D =180°,故选:A .14.(2024春•沙坪坝区期中)如图,在△ABC 中,∠B =∠C =45°,点D 在BC 上,点E 在AC 上,连接AD ,DE ,∠ADE =∠AED ,若∠BAD =m °,则∠CDE 等于( )A .45°+12m°B .45°―12m°C .90°―12m°D .12m°【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ADB 及∠BAC 的度数,结合∠BAD =m °,可求出∠CAD 的度数,在△ADE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ADE 的度数,再结合∠CDE =180°﹣∠ADB ﹣∠ADE ,即可求出∠CDE =12m °.【解答】解:在△ABD 中,∠B =45°,∠BAD =m °,∴∠ADB =180°﹣∠B ﹣∠BAD =180°﹣45°﹣m °=135°﹣m °.在△ABC 中,∠B =∠C =45°,∴∠BAC=180°﹣∠B﹣∠C=180°﹣45°﹣45°=90°,∴∠CAD=∠BAC﹣∠BAD=90°﹣m°.在△ADE中,∠DAE=90°﹣m°,∠ADE=∠AED,∴∠ADE=12[180°﹣(90°﹣m°)]=45°+12m°,∴∠CDE=180°﹣∠ADB﹣∠ADE=180°﹣(135°﹣m°)﹣(45°+12m°)=12m°.故选:D.15.(2024•凉州区三模)如图,△ABC中,∠A=20°,沿BE将此三角形对折,又沿BA′再一次对折,点C 落在BE上的C′处,此时∠C′DB=74°,则原三角形的∠C的度数为( )A.27°B.59°C.69°D.79°【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1=∠2,∠2=∠3,∠CDB=∠C′DB=74°,则∠1=∠2=∠3,即∠ABC=3∠3,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3+∠C=106°,在△AB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ABC+∠C=180°,则20°+2∠3+106°=180°,可计算出∠3=27°,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如图,∵△ABC沿BE BA′再一次对折,点C落在BE上的C′处,∴∠1=∠2,∠2=∠3,∠CDB=∠C′DB=74°,∴∠1=∠2=∠3,∴∠ABC=3∠3,在△BCD中,∠3+∠C+∠CDB=180°,∴∠3+∠C=180°﹣74°=106°,在△ABC中,∵∠A+∠ABC+∠C=180°,∴20°+2∠3+(∠3+∠C)=180°,即20°+2∠3+106°=180°,∴∠3=27°,∴∠C=106°﹣27°=79°,故选:D.16.(2023秋•忻州期末)如图,在△CEF中,∠E=78°,∠F=47°,AB∥CF,AD∥CE,连接BC,CD,则∠A的度数是( )A.45°B.47°C.55°D.78°【分析】延长EC交AB于点H,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得∠ECF=6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HE=∠ECF=60°,∠BHE=∠A,从而可得解.【解答】解:延长EC交AB于点H,如图所示:∵∠E=78°,∠F=47°,∴∠ECF=180°﹣∠E﹣∠F=55°,∵AB∥CF,AD∥CE,∴∠BHE=∠ECF=55°,∠BHE=∠A,∴∠A=55°.故选:C.17.(2023秋•宝安区期末)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F分别在边BC,AB,AC上,连接DE,DF,将△BDE、△CDF分别沿DE、DF对折,使点B、C落在点B'、C'处,若B'D恰好平分∠EDC',且∠EDF=99.5°,则∠EDC'的度数为( )A.37°B.38°C.39°D.40°【分析】设∠BDE=x,∠CDF=y,则∠B′DE=∠BDE=2x,∠FDC′=∠CDF=y,根据B'D恰好平分∠EDC'可知∠B′DE=∠B′DC′=x,根据∠EDF=99.5°及平角的定义得出关于x,y的方程组,求出x的值,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BDE=x,∠CDF=y,∵△B′DE由△BDE翻折而成,△C′DF由△CDF翻折而成,∴∠B′DE=∠BDE=2x,∠FDC′=∠CDF=y,∵B'D恰好平分∠EDC',∴∠B′DE=∠B′DC′=x,∵∠EDF=99.5°,∠BDE+∠B′DE+∠B′DC′+∠C′DF+∠CDF=180°,∴2x+y=99.5°3x+2y=180°,解得x=19°,∴∠EDC'=2x=38°.故选:B.18.(2024春•盐城期末)如图,在△ABC中,∠F=16°,BD、CD分别平分∠ABC,∠ACB,M、N、Q分别在DB、DC、BC的延长线上,BE、CE分别平分∠MBC,∠BCN,BF、CF分别平分∠EBC、∠ECQ,则∠A= 52° .【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5+∠6+∠1,得到∠MBC+∠NCB,从而求出∠DBC+∠DCB,再次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BF,CF分别平分∠EBC,∠ECQ,∴∠5=∠6,∠2=∠3+∠4,∵∠3+∠4=∠5+∠F,2∠2=2∠5+∠E,∴2∠F=∠E=32°,∵BE,CE分别平分∠MBC,∠BCN,∴∠5+∠6=12∠MBC,∠1=12∠NCB,∴∠5+∠6+∠1=12(∠MBC+∠NCB),∵∠E=180°﹣(∠5+∠6+∠1)=32°,∴∠5+∠6+∠1=148°,∴∠MBC+∠NCB=2(∠5+∠6+∠1)=296°,∵BD,CD分别平分∠ABC,ACB,∴∠DBC=12∠ABC,∠DCB=12∠ACB,∴∠DBC+∠DCB=180°﹣∠MBC+180°﹣∠NCB=360°﹣(∠MBC+∠NCB)=64°,∴∠A=180°﹣(∠ABC+∠ACB)=180°﹣2(∠DBC+∠DCB)=52°,故答案为:52°.19.(2024春•成武县期末)如图,∠A+∠B+∠C+∠D+∠E的度数是 180° .【分析】本题运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将已知角转化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1=∠B+∠E,∠2=∠1+∠C,∠A+∠2+∠D=180°,∴∠A+∠B+∠C+∠D+∠E=180°.故答案为:180°.20.(2024•凉州区校级三模)如图,AP,BP分别平分△ABC内角∠CAB和外角∠CBD,连接CP,若∠ACP =130°,则∠APB= 40° .【分析】过P点分别作PE⊥AC,PF⊥BC,PG⊥AD,分别交AC的延长线于E,交BC于点F,交AD于点G,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可得CP平分∠BCE,进而可求解∠AC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推知∠ACB=2∠APB,进而可求解.【解答】解:过P点分别作AC,PF⊥BC,PG⊥AD,分别交AC的延长线于E,交BC于点F,交AD于点G,∵AP平分∠BAC,∴PE=PG,∠BAC=2∠BAP,∵BP平分∠CBD,∴PF=PG,∠CBD=2∠DBP,∴PE=PF,∴CP平分∠BCE,∴∠BCP=∠PCE,∵∠ACP=130°,∴∠PCE=180°﹣∠ACP=50°,∴∠BCP=50°,∴∠ACB=∠ACP﹣∠BCP=130°﹣50°=80°,∵∠DBC=∠BAC+∠ACB,∠DBP=∠BAP+∠APB,∴∠ACB=2∠APB,∴∠APB=40°.故答案为40°.21.(2024•陆丰市一模)如图,∠ADC=130°,∠BCD=14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AFB = 45°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FBE=12∠CBE,∠FAB=12∠DAB,再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出∠DAB+∠ABC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F平分∠CBE,AF平分∠DAB,∴∠FBE=12∠CBE,∠FAB=12∠DAB.∵∠D+∠DCB+∠DAB+∠ABC=360°,∴∠DAB+∠ABC=360°﹣∠D﹣∠DCB=360°﹣130°﹣140°=90°.又∵∠AFB+∠FAB=∠FBE,∴∠F=∠FBE﹣∠FAB=12∠CBE―12∠DAB=12(∠CBE﹣∠DAB)=12(180°﹣∠ABC﹣∠DAB)=12×(180°﹣90°)=45°.故答案为:45°.22.(2024春•香坊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点E是BC上的点,ED⊥AB于点D,∠CED的平分线交AC于点F,连接BF交ED于点H,∠AFB的角平分线交ED的延长线于点P,若∠CFH=∠EHF,∠ABF=12∠CFE,则∠P= .【分析】设∠ABF=α,则∠CFE=2α,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180°﹣4α+2(90°﹣α)+90°=360°,求得α=15°.进一步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BF=α,则∠CFE=2α,∵ED⊥AB,∴∠HDB=90°,∴∠BHD=90°﹣α,∴∠EHF=90°﹣α,∵∠CFH=∠EHF,∴∠CFH=90°﹣α,∵∠ACB=90°,∴∠CEF=90°﹣∠CFE=90°﹣2α,∵EF平分∠CED,∴∠CEH=2∠CEF=180°﹣4α,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180°﹣4α+2(90°﹣α)+90°=360°,解得α=15°.∴∠CFH=∠EHF=90°﹣α=75°,∴∠EFH=75°﹣2α=45°,∠CEF=60°=∠FEP,∠AFB=180°﹣∠CFH=105°,∵PF平分∠AFB,∴∠HFP=12∠AFB=52.5°,∴∠P=180°﹣60°﹣45°﹣52.5°=22.5°,故答案为:22.5°.23.(2024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在△ABC中,∠ABC=∠ACB,点D是△ABC外的一点,连接AD、CD、BD,∠ACD=∠ADC,∠ABD=∠ADB,若∠BDC=36°,则∠ACB= 度.【分析】运用方程思路联立等式,设∠ABC=∠ACB=x,∠ACD=∠ADC=y,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列式计算,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依题意,设∠ABC=∠ACB=x,∠ACD=∠ADC=y∵∠BDC=36°∴∠ABD=∠ADB=y﹣36°则∠CBD=∠ABC﹣∠ABD=x﹣(y﹣36°)∵在△BCD中,∠BCD+x+y+∠BDC=180°∴x﹣(y﹣36°)+x+y+36°=180°则2x+72°=180°解得x=54°则∠ACB=54°故答案为:54.24.(2024春•吴江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点E、F在AB上,点G在DF的延长线上,且∠B=∠DFB,∠G=∠DEG,若∠BEG=29°,则∠BDE的度数为 .【分析】设∠BED=x,则∠G=∠DEG=x+29°,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EDG=122°﹣2x,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B=∠DFB=122°﹣x,然后在△BDE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解答】解:设∠BED=x,∵∠BEG=29°,∴∠G=∠DEG=∠BED+∠BEG=x+29°,∴∠EDG=180°﹣∠G﹣∠DEG=122°﹣2x,∴∠B=∠DFB=∠BED+∠EDG=122°﹣x,∴∠BDE=180°﹣(∠BED+∠B)=180°﹣(x+122°﹣x)=58°,故答案为:58°.25.(2023秋•新民市期末)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已知∠B=30°,∠C=50°,点D在边AB上,请在边BC上找一点E,将纸片沿直线DE折叠,点B落在点F处,若EF与三角形纸片ABC的边AC平行,则∠BED的度数为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点F在AB的上方时,②当点F在BC的下方时,根据折叠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①当点F在AB的上方时,如图:∵AC∥EF,∠C=50°,∴∠BEF=∠C=50°,∴∠BED=∠FED=12∠BEF=12×50°=25°;②当点F在BC的下方时,如图:∵AC∥EF,∠C=50°,∴∠CEF=∠C=50°,∵∠F=∠B=30°,∴∠BGD=50°+30°=80°,∴∠BDG=180°﹣80°﹣30°=70°,∴∠BDE=12∠BDG=12×70°=35°;∴∠BED=180°﹣∠B﹣∠BDE=180°﹣30°﹣35°=115°综上所述,∠BDE的度数为25°或115°.故答案为:25°或115°.26.(2023秋•宝丰县期末)如图,∠A+∠B+∠C+∠D+∠E+∠F+∠G=n•90°,则n= .【分析】连接BE,GE,FG,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得,∠1=∠A+∠D,∠1+∠G=∠2,再根据四边形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连接BE,GE,FG,∵∠1是△ADH的外角,∴∠1=∠A+∠D,∵∠2是△JHG的外角,∴∠1+∠G=∠2,∴在四边形BEFJ中,∠EBJ+∠BJF+∠EFJ+∠BEF=360°…①,在△BCE中,∠EBC+∠C+∠BEC=180°…②,①+②得,∠BEG+∠BGF+∠F+∠BEF+∠EBC+∠C+∠BEC=360°+180°=540°,即∠A+∠B+∠C+∠D+∠E+∠F+∠G=540°,∴n =540°90°=6.∴n =6.故答案为:6.27.(2023秋•蓬江区校级月考)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的平分线与∠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A 3BC 的平行线与∠A 3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4,设∠A =θ,则∠A 4=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 =∠A +∠ABC ,∠A 1CD =∠A 1+∠A 1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 =12∠ABC ,∠A 1CD =12∠ACD ,然后整理得到∠A 1=12∠A ,同理可得∠A 2=12∠A 1,从而判断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然后表示出∠A n ,即可得到∠A .【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 =∠A +∠ABC ,∠A 1CD =∠A 1+∠A 1BC ,∵∠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12∠ABC ,∠A 1CD =12∠ACD ,∴∠A 1+∠A 1BC =12(∠A +∠ABC )=12∠A +∠A 1BC ,∴∠A 1=12∠A ,同理可得∠A 2=12∠A 1=θ4=θ22,…,∠A n =θ2n .∴∠A 4=θ24.故答案为:θ24.28.(2023春•汉源县校级期中)如图,BE是∠ABD的平分线,CF是∠ACD的平分线,BE与CF交于G,如果∠BDC=120°,∠BGC=100°,则∠A= .【分析】连接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BC+∠DCB=60°,∠GBC+∠GCB=80°,所以∠GBD+∠GCD =2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G+∠ACG=∠GBD+∠GCD=20°,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连接BC,∵∠BDC=120°,∴∠DBC+∠DCB=180°﹣120°=60°,∵∠BGC=100°,∴∠GBC+∠GCB=180°﹣100°=80°,∴∠GBD+∠GCD=80°﹣60°=20°,∵BE是∠ABD的平分线,CF是∠ACD的平分线,∴∠ABG+∠ACG=∠GBD+∠GCD=20°,在△ABC中,∠A=180°﹣60°﹣20°﹣20°=80°.故答案为:80°.29.(2023春•栖霞市期中)如图,E,F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D是点A上方的一点,若∠B+∠C=64°,∠D=70°,则∠1+∠2的度数为 .【分析】连接EF,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整体思想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连接EF,∵∠B+∠C=64°,∴∠A=180°﹣(∠B+∠C)=116°,∴∠AEF+∠AFE=180°﹣∠A=64°.∵∠D=70°,∴∠DEF+∠DFE=180°﹣∠D=110°.∵∠1+∠AEF=∠DEF,∠2+∠AFE=∠DFE,∴∠1+∠2=∠DEF+∠DFE﹣(∠AEF+∠AFE)=110°﹣64°=46°.故答案为:46°.30.(2024秋•颍州区期末)如图1,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1)若∠B=45°,∠C=75°,则∠EAD的度数为 .(2)如图2,AD平分∠BAC,点P是AD延长线上一点,过点P作PF⊥BC于点F,则∠P与∠B,∠C的数量关系是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E的度数,即可求出∠EAD的度数;(2)在△PFD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P+∠PFD+∠PDF=180°,在△ABD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BAD+∠ADB=180°,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PDF=∠ADB,即可得出∠P+∠PFD=∠B+1 2∠BAC,在△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AC=180°﹣∠B﹣∠C,由此计算即可.【解答】解:(1)在△ABC中,∠B=45°,∠C=75°,∴∠BAC=180°﹣∠B﹣∠C=180°﹣45°﹣75°=6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12∠BAC=12×60°=30°,∵AE是△ABC的高,∴∠BEA=90°,∴∠BAE=90°﹣∠B=90°﹣45°=45°,∴∠EAD=∠BAE﹣∠BAD=45°﹣30°=15°;(2)∵PF⊥BC,∴∠PFD=90°,在△PFD中,∠P+∠PFD+∠PDF=180°,在△ABD中,∠B+∠BAD+∠ADB=180°,∵AD平分∠BAC,∴∠BAD=12∠BAC,即∠B+12∠BAC+∠ADB=180°,∵∠PDF=∠ADB,∴∠P+∠PFD=∠B+12∠BAC,∴∠P+90°=∠B+12(180°―∠B―∠C),∴∠P+90°=∠B+90°―12∠B―12∠C,∴∠P=12∠B―12∠C,故答案为:∠P=12∠B―12∠C.。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题训练(一) 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的应用(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专题训练(一)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的应用(159)1.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6∘,则∠CDE的度数为()A.71∘B.64∘C.80∘D.45∘2.如图,在△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等于()A.360∘B.250∘C.180∘D.140∘3.如图所示,∠1+∠2+∠3+∠4=.4.如图,在△ABC中,∠A=60∘,将△ABC沿DE翻折后,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70∘,那么∠A′DE的度数为.5.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35∘B.95∘C.85∘D.75∘6.如图,a∥b,∠1+∠2=75∘,则∠3+∠4=.7.如图,AD∥BE,AC,BC分别平分∠DAB和∠EBA,试判断AC和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8.如图,AB∥CD,∠ABE=60∘,∠D=50∘,求∠E的度数.9.将一副三角尺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DFC的度数.10.将直尺和三角尺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1+∠2的度数是()A.45∘B.60∘C.90∘D.180∘11.已知直线l1∥l2,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放置.若∠1=85∘,则∠2=∘.12.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则图中∠AOB的度数为.13.如图是一副三角尺叠放的示意图,则∠α=.14.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摆放,以AC为一边,在△ABC外作∠CAF=∠DCE,边AF交DC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15.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20∘,∠COD=100∘,则∠C的度数是()A.80∘B.70∘C.60∘D.50∘16.如图,平面上直线a,b分别过线段OK的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A.20∘B.30∘C.70∘D.80∘17.如图,已知AB⊥BD,AC⊥CD,∠A=40∘,则∠D的度数为()A.40∘B.50∘C.60∘D.70∘18.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1=∠2C.∠1和∠B都是∠A的余角D.∠2=∠A19.在△ABC中,∠A=80∘,∠B=3∠C,则∠B=∘.20.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21.如图,在△ABC中,BD,CD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已知∠A=40∘,求∠BDC 的度数.22.如图,把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为()A.20∘B.50∘C.60∘D.70∘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由折叠可得∠ACD=∠BCD,∠BDC=∠CDE.∵∠ACB=90∘,∴∠ACD=45∘.∵∠A=26∘,∴∠BDC=∠A+∠ACD=26∘+45∘=71∘,∴∠CDE=71∘2.【答案】:B4.【答案】:65∘5.【答案】:C【解析】:∵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ACD=∠B+∠A,∴∠A=∠ACD−∠B=120∘−35∘=85∘6.【答案】:105∘7.【答案】:AC⊥BC.理由如下:∵AD∥BE,∴∠DAB+∠EBA=180∘.又∵AC,BC分别平分∠DAB和∠EBA,∴∠CAB=12∠DAB,∠CBA=12∠EBA,∴∠CAB+∠CBA=12(∠DAB+∠EBA)=90∘,∴∠ACB=90∘,∴AC⊥BC【解析】:AC⊥BC.理由如下:∵AD∥BE,∴∠DAB+∠EBA=180∘. 又∵AC,BC分别平分∠DAB和∠EBA,∴∠CAB=12∠DAB,∠CBA=12∠EBA,∴∠CAB+∠CBA=12(∠DAB+∠EBA)=90∘,∴∠ACB=90∘,∴AC⊥BC8.【答案】:延长EB交DC于点F.∵AB∥CD,∠ABE=60∘,∴∠EFC=60∘.∵∠E+∠D=∠EFC,即∠E+50∘=60∘,∴∠E=10∘【解析】:延长EB交DC于点F.∵AB∥CD,∠ABE=60∘, ∴∠EFC=60∘. ∵∠E+∠D=∠EFC, 即∠E+50∘=60∘, ∴∠E=10∘9(1)【答案】∵CF平分∠DCE,∠DCE=90∘,∠DCE=45∘.∴∠DCF=∠ECF=12又∵∠BAC=45∘,∴∠BAC=∠DCF,∴CF∥AB(2)【答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DFC=180∘−∠DCF−∠D=180∘−45∘−30∘=105∘10.【答案】:C11.【答案】:4012.【答案】:105∘13.【答案】:75∘14.【答案】: 根据题意,得∠CAF=∠DCE=30∘.∵∠ACB=90∘,∴∠ACF=180∘−90∘−30∘=60∘,∴∠CAF+∠ACF=30∘+60∘=90∘.∴△ACF是直角三角形,即∠F=90∘【解析】: 根据题意,得∠CAF=∠DCE=30∘.∵∠ACB=90∘,∴∠ACF=180∘−90∘−30∘=60∘,∴∠CAF+∠ACF=30∘+60∘=90∘.∴△ACF是直角三角形,即∠F=90∘15.【答案】:C【解析】:∵AB∥CD,∠A=20∘,∴∠D=∠A=20∘.又∵∠COD=100∘,∴∠C=180∘−∠D−∠COD=60∘16.【答案】:B17.【答案】:A【解析】:∵AB⊥BD,∠A=40∘,∴∠AEB=90∘−40∘=50∘,∴∠DEC=50∘.∵AC⊥CD,∴∠D=90∘−50∘=40∘18.【答案】:B【解析】:∵∠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CD⊥AB,∴△ACD和△BCD都是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正确;∵∠ACB=90∘,∴∠1+∠2=90∘,∠A+∠B=90∘.∵CD⊥AB,∴∠CDA=90∘,∴∠A+∠1=90∘,∴∠1和∠B都是∠A的余角,∠A=∠2,故选项C,D正确.无法得到∠1=∠2,故选项B不正确19.【答案】:75【解析】:∵∠A=80∘,∴∠B+∠C=180∘−80∘=100∘.∵∠B=3∠C,∴3∠C+∠C=100∘,∴∠C=25∘,∴∠B=75∘.故答案为75.20.【答案】:70∘【解析】:如图,∵△ABC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12∠DAC,∠ECA=12∠ACF.又∵∠B=40∘,∠B+∠1+∠2=180∘,∴12∠DAC+12∠ACF=12(∠B+∠2)+12(∠B+∠1)=12(∠B+∠B+∠1+∠2)=110∘,∴∠AEC=180∘−(12∠DAC+12∠ACF)=70∘.故答案为70∘21.【答案】:∵BD,CD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DBC=12∠ABC,∠DCB=12∠ACB,∴∠BDC=180∘−(∠DBC+∠DCB)=180∘−(12∠ABC+12∠ACB)=180∘−12(180∘−∠A)=90∘+12×40∘=110∘【解析】:∵BD,CD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DBC=12∠ABC,∠DCB=12∠ACB,∴∠BDC=180∘−(∠DBC+∠DCB)=180∘−(12∠ABC+12∠ACB)=180∘−12(180∘−∠A)=90∘+12×40∘=110∘22.【答案】:B。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得到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13∠=∠;②180BAE CAD ∠+∠=︒;③若//BC AD ,则230∠=︒;④若150CAD ∠=︒,则4C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C解析:C【分析】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判断①,利用角的和差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先求解CAD ∠,再利用结论②可判断③,由150CAD ∠=︒,先求解230∠=︒, 如图,记,AB DE 交于,G 再求解90AGE ∠=︒,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4∠, 从而可判断④.【详解】解:90BAC DAE ∠=∠=︒,122390∴∠+∠=∠+∠=︒,13∴∠=∠,故①符合题意, 19090180BAE CAD BAE DAE BAC DAE ∠+∠=∠+∠+∠=∠+∠=︒+︒=︒,故②符合题意;//,BC AD180C CAD ∴∠+∠=︒,45C ∠=︒,135CAD ∴∠=︒,218018013545CAD ∴∠=︒-∠=︒-︒=︒,故③不符合题意; 150180CAD BAE CAD ∠=︒∠+∠=︒,,30BAE ∴∠=︒,如图,记,AB DE 交于,G60E∠=︒,180306090AGE∴∠=︒-︒-︒=︒,45,B C∠=∠=︒4904545.AGE B∴∠=∠-∠=︒-︒=︒4.C∴∠=∠故④符合题意,综上: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余角与补角,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四组线段中,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A.4,5,6 B.1.5,2,2.5 C.13,14,15D.12,3D解析:D【分析】计算较小两边的和,与最大的边比较,大于最大的边时三角形存在,依此判断即可.【详解】∵4+5>6,∴能构成三角形;∵1.5+2>2.5,∴能构成三角形;∵14+15>13,∴能构成三角形;∵2<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线段长判断三角形的存在,熟记三角形存在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3.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则x的值可能是()A.6 B.3 C.2 D.11A解析: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x 的取值范围,得到答案.【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 ,∴7-3<x <7+3,即4<x <10,四个选项中,A 中,4<6<10,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如图,//AB CD ,40C ∠=︒,60A ∠=︒,则F ∠的度数为( )A .10°B .20°C .30°D .40°B解析:B【分析】 利用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AB CD ,∴60DEF A ∠=∠=︒.∵DEF C F ∠=∠+∠,∴604020F DEF C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其性质找到角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B C ∠=∠,D 为BC 边上的一点,点E 在AC 边上,ADE AED ∠=∠,若10CDE ∠=︒,则BAD ∠的度数为( )A .20°B .15°C .10°D .30°A【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DC=∠B+∠BAD ,∠AED=∠C+∠EDC ,再根据∠B=∠C ,∠ADE=∠AE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DC 是△ABD 的外角,∴∠ADC=∠B+∠BAD ,∴∠ADE=∠ADC-∠CDE=∠B+∠BAD-∠CDE∵∠AED 是△CDE 的外角,∴∠AED=∠C+∠EDC ,∵∠ADE=∠AED ,∴∠B+∠BAD-∠CDE=∠C+∠EDC ,∵∠B=∠C ,∴∠BAD=2∠EDC ,∵10CDE ∠=︒∴∠BAD=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一副透明的三角板,如图叠放,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 、CE 相交于点D ,则BDC ∠的度数是( )A .65︒B .75︒C .85︒D .105︒B解析:B【分析】 根据三角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CEA =60︒,∠BAE =45︒,∴∠ADE = 180︒−∠CEA −∠BAE =75︒,∴∠BDC =∠ADE =7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10 B.8 C.6 D.4A解析:A【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内角和公式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列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依题意得:(n-2)×180°=360°×4,解得:n=1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得出方程(n-2)×180°=360°×4.a b,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A在直线a上,斜边8.已知直线//BC与直线b交于点D,若135∠=︒,则2∠的度数为()A.35︒B.45︒C.65︒D.75︒C解析:C【分析】如图,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3,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详解】解:如图,∠=︒,∠B=30°∵135∴∠3=∠1+∠B=35°+30°=65°a b∵//∴∠2=∠3=6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时注意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9.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能与3cm ,7c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3cmB .10cmC .4cmD .6cm 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详解】解:∵三角形的两边为3cm ,7cm ,∴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为7-3<x <7+3,即4<x <10,只有D 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知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0.小红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 和8cm 的木棒,他想摆一个三角形,现有长度分别为3cm ,4cm ,8cm ,15cm 四根木棒,则他应选择的木棒长度为( ).A .3cmB .4cmC .8cmD .15cm C 解析:C【分析】设选择的木棒长为x ,根据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即可求出范围,再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得,设选择的木棒长为x ,则8448x -<<+,即412x <<, ∴选择木棒长度为8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则A B C D E ∠+∠+∠+∠+∠的度数为________.180°【分析】两次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求出∠B+∠C+∠D=∠2再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1是△CDF 外角∴∠C+∠D=∠1∵∠2是三角形BFG 外角∴∠B+∠1=∠2∴∠解析:180°【分析】两次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求出∠B+∠C+∠D=∠2,再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1是△CDF 外角,∴∠C+∠D=∠1,∵∠2是三角形BFG 外角,∴∠B+∠1=∠2,∴∠B+∠C+∠D=∠2,∴=2180A B C D E A E ∠+∠+∠+∠+∠∠+∠+∠=︒.故答案为:18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内角和定理,通过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将∠B+∠C+∠D 转化为∠2是解题关键.12.如果一个多边形所有内角和与外角和共为252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_________条对角线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 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解析: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 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有(n -2)•180+360=2520,解得:n =14,14-3=11,即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11条对角线,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的对角线,得到多边形的边数是解本题的关键.13.如图,△ABC 的两条中线AD 、BE 相交于点G ,如果S △ABG =2,那么S △ABC =_____.6【分析】根据DE 分别是三角形的中点得出G 是三角形的重心再利用重心的概念可得:2GD =AG 进而得到S △ABG :S △ABD =2:3再根据AD 是△ABC 的中线可得S △ABC =2S △ABD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析:6【分析】根据D ,E 分别是三角形的中点,得出G 是三角形的重心,再利用重心的概念可得:2GD =AG 进而得到S △ABG :S △ABD =2:3,再根据AD 是△ABC 的中线可得S △ABC =2S △ABD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解:∵△ABC 的两条中线AD 、BE 相交于点G ,∴2GD =AG ,∵S △ABG =2,∴S △ABD =3,∵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2S △ABD =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重心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且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14.如图,在ABC ∆中,4ACB A ∠=∠,点D 在边AC 上,将BDA ∆沿BD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恰好BA AC '⊥于点E 且//BC DA ',则BDC ∠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54°【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题意可在Rt △BEC中求解∠C 及∠CBE 的度数从而计算∠ABD 的度数则∠BDC=∠A+∠ABD 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由题意可得:∠A=∠∠=∠CBE ∴则在Rt △BEC 中 解析:54°【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题意,可在Rt △BEC 中求解∠C 及∠CBE 的度数,从而计算∠ABD 的度数,则∠BDC=∠A+∠ABD ,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由题意可得:∠A=∠A ',∠A '=∠CBE ,∴44ACB A CBE ∠=∠=∠,则在Rt △BEC 中,∠C+∠CBE=90°,即:5∠CBE=90°,∠CBE=18°,∴∠A=18°,∠C=72°,∠ABC=90°,∴72ABA ABC CBE '=-=︒∠∠∠,由折叠性质可知,ABD A BD '∠=∠,∴=36ABD A BD '∠=∠︒,∴54BDC ABD A ∠=∠+∠=︒故答案为:54°.【点睛】本体三角形的折叠问题,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理解图形变化中的特点,准确结合题意计算是解题关键.15.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BC 、AD 、CE 上的中点,则6ABC S =,则BEF S =△______.【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BD=DC ∴S △ABD=S △ADC=×6=3(cm2)∵AE=DE ∴S △AEB=S △AEC=×3=(cm2)∴S △BEC解析:3 2【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BD=DC,∴S△ABD=S△ADC=12×6=3(cm2),∵AE=DE,∴S△AEB=S△AEC=12×3=32(cm2),∴S△BEC=6-3=3(cm2),∵EF=FC,∴S△BEF=12×3=32(cm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如图,在一个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DE平分∠ADC,且∠ABC=80°,∠BCD=70°,则∠AED=_________.75°【分析】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BAD+∠CDA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D+∠EDA最后根据三角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四边形ABCD中∠ABC=80°∠BCD=70°解析:75°.【分析】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BAD+∠CDA,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D+∠EDA,最后根据三角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四边形ABCD中,∠ABC=80°,∠BCD=70°∴∠BAD+∠CDA=360°-80°-70°=210°∵∠EAD=12∠BAD,∠EDA=12∠CAD∴∠EAD+∠EDA=1(∠BAD+∠CDA)=105°2∴∠AED=180°-(∠EAD+∠EDA)=180°-105°=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以及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灵活应用相关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且第三边长为奇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是____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____.15【分析】记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c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三角形第三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一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记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则7-3<c<7+3即4<c<10因为第三解析:15【分析】记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c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三角形第三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一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记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则7-3<c<7+3,即4<c<10,因为第三边长为奇数,所以三角形第三边长的最大值是9,最小值是5,所以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是3+7+9=19;最小值是3+7+5=15;故答案为:19,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属于基础题型,正确理解题意、掌握解答的方法是关键.18.鹿鸣社区里有一个五边形的小公园,如图所示,王老师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公园里去散步,已知图中的∠1=95 ,王老师沿公园边由A点经B→C→D→E,一直到F时,他在行程中共转过了_____度.275【分析】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由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解析:275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由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他在行程中共转过了()36018095275︒-︒-︒=︒,故答案为:275.【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明确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在ABC 中,已知66ABC ∠=︒,54ACB ∠=︒,BE 是AC 上的高,CF 是AB 上的高,H 是BE 和CF 的交点,EHF ∠的度数是________.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CF是AB 上的高得出∠ACF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 是AB 上解析: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CF 是AB 上的高得出∠ACF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 是AB 上的高,∴在△ACF 中,∠ACF=180°-∠AFC-∠A=30°,在△CEH 中,∠ACF=30°,∠CEH=90°,∴∠EHF=∠ACF+∠CEH=30°+9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直角【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80°÷(1+2+3)×3=180°÷6×3=30°×3=90°答: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故答案解析:直角【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80°÷(1+2+3)×3=180°÷6×3=30°×3=90°,答: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三、解答题21.如图,△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与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A1.(1)∵BA1、CA1是∠ABC与∠ACD的平分线,∴∠A1BD=12∠ABD,∠A1CD=12∠ACD,∴∠A1CD﹣∠A1BD=12(∠ACD﹣∠ABD),∵∠A1CD﹣∠A1BD=,∠ACD﹣∠ABD=∠,∴∠A1=.(2)如图2,四边形ABCD中,∠F为∠ABC的角平分线及外角∠DCE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构成的角,若∠A+∠D=230°,求∠F的度数.(3)如图3,△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与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A1,若E为BA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EC,∠AEC与∠ACE的角平分线交于Q,当E滑动时有下面两个结论:①∠Q+∠A1的值为定值;②∠Q﹣∠A1的值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解析:(1)∠A1,A,12∠A;(2)25°;(3)①的结论是正确的,且这个定值为18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1BD=12∠ABC,∠A1CD=12∠AC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A1CD=∠A1BC+∠A1,则可得出答案;(2)先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得出∠ABC+∠DCB=360°﹣(∠A+∠D),根据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C+(180°﹣∠DCE)=2∠FBC+(180°﹣2∠DCF)=180°﹣2(∠DCF﹣∠FBC)=180°﹣2∠F,从而得出结论;(3)依然要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易知2∠A1=∠AEC+∠ACE=2(∠QEC+∠QC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表示出∠QEC+∠QCE,即可得到∠A1和∠Q的关系.【详解】解:(1)∵BA1是∠ABC的平分线,CA1是∠ACD的平分线,∴∠A1BD=12∠ABD,∠A1CD=12∠ACD,∴∠A1CD﹣∠A1BD=12(∠ACD﹣∠ABD),∵∠A1CD﹣∠A1BD=∠A1,∠ACD﹣∠ABD=∠A,∴∠A1=12∠A.故答案为:∠A1,A,12∠A;(2)∵∠ABC+∠DCB=360°﹣(∠A+∠D),∵∠ABC+(180°﹣∠DCE)=2∠FBC+(180°﹣2∠DCF)=180°﹣2(∠DCF﹣∠FBC)=180°﹣2∠F,∴360°﹣(∠A+∠D)=180°﹣2∠F,2∠F=∠A+∠D﹣180°,∴∠F=12(∠A+∠D)﹣90°,∵∠A+∠D=230°,∴∠F=25°;(3)△ABC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BAC=∠AEC+∠ACE=2(∠QEC+∠QCE);即:2∠A1=2(180°﹣∠Q),化简得:∠A1+∠Q=180°,因此①的结论是正确的,且这个定值为18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2.在ABC ∆中,已知3,7AB AC ==,若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ABC ∆的周长. 解析:周长为16或18.【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先确定第三边的范围,再根据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出符合条件的BC 值,即可求出周长.【详解】 解:在ABC ∆中,3,7AB AC ==,∴第三边BC 的取值范围是:410,BC <<∴符合条件的偶数是6或8,∴当6BC =时,ABC ∆的周长为:36716++=;当8BC =时,ABC ∆的周长为:37818++=.ABC ∆∴的周长为16或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3.如图,AF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4B ∠=︒,76C ∠=︒,求DAF ∠的度数.解析:21︒【分析】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出∠FAC 的度数,再由DAF DAC FA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F 是ABC 的高,∴90AFC ∠=︒,∴90907614FAC C ∠=︒-∠=︒-︒=︒,∵180BAC B C ∠+∠+∠=︒,∴180180763470BAC B 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1703522DAC BAC ==⨯︒=∠∠︒, ∴21DAF DAC FA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如图①,ABC 中,BD 平分ABC ∠,且与ABC 的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 .(1)若75ABC ∠=︒,45ACB ∠=︒,求D ∠的度数;(2)若把A ∠截去,得到四边形MNCB ,如图②,猜想D ∠、M ∠、N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1)30D ∠=︒;(2)()11802D M N ∠=∠+∠-︒,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义,先求出∠D 、∠A 的等式,推出∠A=2∠D ,最后代入求出即可;(2)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CE A ABC ∠=∠+∠, ACD ECD A ABD DBE ∴∠+∠=∠+∠+∠,DCE D DBC ∠=∠+∠,又∵BD 平分ABC ∠,CD 平分ACE ∠,ABD DBE ∴∠=∠,ACD ECD ∠=∠,()2A DCE DBC ∴∠=∠-∠,D DCE DBC ∠=∠-∠,2A D ∴∠=∠,75ABC ∠=︒,45ACB ∠=︒,60A ∴∠=︒,30D ∴∠=︒;(2)()11802D M N ∠=∠+∠-︒; 理由:延长BM 、CN 交于点A ,则180A BMN CNM ∠=∠+∠-︒,由(1)知,12D A ∠=∠, ()11802D M N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综合运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2∠D .25.已知一个n 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20°.(1)求n 的值;(2)求这个n 边形的内角和;(3)这个n 边形内一共可以画出几条对角线?解析:(1)6;(2)720°;(3)9条【分析】(1)分别用两个式子表示多边形的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3)根据对角线的定义求出每个顶点的对角线条数,再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2180120n n -︒=︒,解得 6n =.(2)()6218072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3)六边形每个顶点可以引6-3=3条对角线, 所以一共可画6392⨯=条对角线.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对角线的定义,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理解对角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26.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60BAC ∠=︒,70C ∠=︒.求EAD ∠和∠BOE 的度数.解析:10EAD ∠=︒,55BOE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180°-60°-70°=50°,再由AE 是角平分线,求出∠EAC=12∠BAC=30°,由AD 是高,求出∠CAD=90°-∠C=20°,最后即可求出∠EAD=∠EAC-∠CAD=1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OAB=12∠BAC ,∠OBA=12∠ABC ,所以∠BOE=∠OAB+∠OBA=12(∠BAC+∠ABC )=12(180°-∠C )=12×(180°-70°)=55°. 【详解】解:∠B AC =60°,∠C =70°∴∠ABC =180°−∠ABC −∠C =180°−60°-70°=50°,∵AE 是角平分线,∴∠EAC =12∠BAC =12×60°=30°, ∵AD 是高,∴∠ADC =90°,∴∠CAD =90°−∠C =90°−70°=20°,∴∠DAE =∠EAC −∠CAD =30°−20°=10°;∵AE ,BF 是角平分线,∴∠OAB =12∠BAC ,∠OBA =12∠ABC , ∴∠BOE =∠OAB +∠OBA =12(∠BAC +∠ABC )=12(180°−∠C )=12×(180°−70°) =5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7.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直线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P .试说明:90P ∠=︒.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由AB∥CD,可知∠BEF与∠DFE互补,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EF+∠PFE=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结论.【详解】∵AB∥CD,∴∠BEF+∠DFE=180°.又∵∠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PEF=12∠BEF,∠PFE=12∠DFE,∴∠PEF+∠PFE=12(∠BEF+∠DFE)=90°.∵∠PEF+∠PFE+∠P=180°,∴∠P=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8.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1)已知∠B=40°,∠C=60°,求∠DAE的度数;(2)设∠B=α,∠C=β(α<β).请直接写出用α、β表示∠DAE的关系式.解析:(1)10︒;(2)11 22βα-【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AC的度数,得到∠BAE的度数,求出∠AED的度数,根据AD是高线,求得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AC的度数,得到∠BAE的度数,求出∠AED的度数,根据AD是高线,求得答案.【详解】(1)∵∠B=40°,∠C=60°,∴∠BAC=18080B C ︒-∠-∠=︒,∵AE 平分∠BAC ,∴∠BAE=1402BAC ∠=︒, ∴∠AED=∠B+∠BAE=80︒,∵AD 是高线,∴AD ⊥BC ,∴∠DAE=9010AED ︒-∠=︒;(2)∵∠B =α,∠C =β,∴∠180180BAC B C αβ=︒-∠-∠=︒--,∵AE 平分∠BAC ,∴∠BAE=121902B C ︒-∠-∠=121902αβ︒-- ∴∠AED=∠B+∠BAE=121902B C ︒+∠-∠=121902αβ︒+- ∵AD 是高线,∴AD ⊥BC , ∴∠DAE=190212AED C B ︒-∠=∠-∠=1122βα-, 故答案为:1122βα-.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线,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并应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 边上的高为( )A .CGB .BFC .BED .AD 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两直角重合DFB ∠的度数为( )A .145︒B .155︒C .165︒D .175︒ 3.下列四组线段中,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 )A .4,5,6B .1.5,2,2.5C .13,14,15D .1,2,3 4.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O ,A C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 D ∠=∠B .1A D ∠=∠+∠C .2D ∠>∠ D .C D ∠=∠5.用若干根等长的小木棍搭建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搭建1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3根小木棍,搭建2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5根小木棍,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是( )A .12B .10C .9D .66.如图,在ABC 中,B C ∠=∠,D 为BC 边上的一点,点E 在AC 边上,ADE AED ∠=∠,若10CDE ∠=︒,则BAD ∠的度数为( )A .20°B .15°C .10°D .30° 7.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B .1,3,5C .2,3,4D .2,6,10 8.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3,5 B .4,6,11 C .5,8,10 D .4,8,4 9.如图,在ABC ∆中,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若40,60B C ︒︒∠=∠=,则ADE ∠的度数为( )A .30︒B .40︒C .50︒D .60︒ 10.在ABC 中,若B 与C ∠互余,则ABC 是( )三角形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11.在△ABC 中,∠A =x °,∠B =(2x +10)°,∠C 的外角大小(x +40)°,则x 的值等于( )A .15B .20C .30D .40 12.正十边形每个外角等于( ) A .36°B .72°C .108°D .150° 13.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B ∥CD ,∠A =135°,∠C =60°,∠D =150°,则∠E 的大小为( )A .60°B .65°C .70°D .75° 14.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2,3,4 C .2,5,8 D .6,3,3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若ax ay =,则x y =;④若A 、B 、C 三点共线且AB BC =,则B 为AC 中点;⑤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④⑤二、填空题16.在△ABC 中,∠A 是钝角,∠B =30°, 设∠C 的度数是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7.如图,在Rt ACB ∆中,90ACB ∠=︒,25A ∠=︒,D 是AB 上一点,将Rt ABC ∆沿CD 折叠,使点B 落在AC 边上的B '处,则ADB '∠等于_______.18.设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 y z ︒︒︒,如果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2倍、那我们称数对(,)()y z y z <是x 的和谐数对,当150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一个,它为(10,20);当66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二个,它们是__________.当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请写出此时x 的范围_______.19.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1A BC ∠的平分线与1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1n A BC -∠的平分线与1n 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n A ,设=A θ∠,则2=A ∠___________,=n A ∠___________.20.如果点G 是ABC ∆的重心,6AG =,那么BC 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如图,ABC 的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公共点为G ,且21AG GD =::.若12ABC S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22.如图,在ABC 中,80B ∠=︒,BAC ∠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E ∠的度数是______.23.已知ABC 的高为AD ,65BAD ∠=︒,25CAD ∠=︒,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24.如图,在ABC 中,已知66ABC ∠=︒,54ACB ∠=︒,BE 是AC 上的高,CF 是AB 上的高,H 是BE 和CF 的交点,EHF ∠的度数是________.25.如图,ABC 中,40A ∠=︒,72B ∠=︒,CE 平分ACB ∠,CD AB ⊥于D ,DF CE ⊥交CE 于F ,则CDF ∠=______.26.如图,P 为正五边形ABCDE 的边AE 上一点,过点P 作PQ //BC ,交DE 于点Q ,则∠EPQ 的度数为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在ABC ∆中,48,A CE ∠=︒是ACB ∠的平分线, B C D 、、在同一直线上,,40.BEC BFD D ∠=∠∠=︒(1)求BCE ∠的度数;(2)求B 的度数.28.如图所示,已知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中线,AB =3cm ,AC =4 cm ,BC=5 cm ,∠CAB =90°.(1)求AD 的长.(2)求△ABE 的面积.29.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上一点,BE 、CD 相交于点F ,62A ∠=︒,35ACD ∠=︒,20ABE ∠=︒.求:(1)BDC ∠的度数;(2)BFD ∠的度数.对于上述问题,在以下解答过程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理由或数学公式)解:(1)∵BDC A ACD ∠=∠+∠( )∴623597BDC ∠=︒+︒=︒(等量代换)(2)∵BFD BDC ABE ∠+∠+∠=______( )∴180BFD BDC ABE ∠=︒-∠-∠(等式的性质)1809720=︒-︒-︒(等量代换)63=︒30.如图,AB ∥CD ,点E 是CD 上一点,连结AE .EB 平分∠AED ,且DB ⊥BE ,AF ⊥AC ,AF 与BE 交于点M .(1)若∠AEC=100°,求∠1的度数;(2)若∠2=∠D,则∠CAE=∠C吗?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8AB AC ==厘米,6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为了使BPD CPQ △≌△,点Q 的运动速度应为( )A .1厘米/秒B .2厘米/秒C .3厘米/秒D .4厘米/秒 2.如图,在ABC 中,ABC 的面积为10,4AB =,BD 平分ABC ∠,E 、F 分别为BC 、BD 上的动点,则CF EF +的最小值是( )A .2B .3C .4D .53.如图,,,AB AD C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OD OB =;②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③BDA BDC ∠=∠;④BD AC ⊥A .4B .3C .2D .14.MAB ∠为锐角,AB a ,点C 在射线AM 上,点B 到射线AM 的距离为d ,BC x =,若△ABC 的形状、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d =或x a ≥B .x a ≥C .x d =D .x d =或x a > 5.如图,点O 是△ABC 中∠BCA ,∠ABC 的平分线的交点,已知△ABC 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则点O 到边BC 的距离是( )A .1B .2C .3D .46.下列说法正确的( )个. ①0.09的算术平方根是0.03;②1的立方根是±1;③3.1<10<3.2;④两边及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 .0B .1C .2D .37.如图,在ABC 中,B C ∠=∠,BD CE =,BF CD =,则EDF ∠等于( )A .90A ︒-∠B .1802A ︒-∠C .1902A ︒-∠D .11802A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于A 点,B 点,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P 点,若点P 的坐标为(m ,n),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m =2nB .2m =nC .m =nD .m =-n 9.如图,AB AC =,AD AE =,55A ︒∠=,35C ︒∠=,则DOE ∠的度数是( )A .105︒B .115︒C .125︒D .130︒ 10.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4:3AB AC = ,则ABD △与ACD △的面积比为( ).A .4:3B .16:9C .3:4D .9:16 11.如图,已知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 +ED =BCB .∠B =2∠DAC C .AD 平分∠EDC D .ED +AC >AD12.如图,在ABC 中,B C ∠=∠,E 、D 、 F 分别是AB 、BC 、AC 上的点,且BE CD =,BD CF =,若 104A ∠=︒,则EDF ∠的度数为( )A .24°B .32°C .38°D .52°13.如图,AD 平分∠BAC ,AB=AC ,连接BD ,CD 并延长,分别交AC ,AB 于点F ,E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 14.如图,△ACB ≌△A 'CB ',∠BCB '=25°,则∠ACA '的度数为( )A .35°B .30°C .25°D .20°15.已知,如图,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P 是射线OC 上任意点,PD ⊥OA ,PE ⊥OB ,下列条件中:①∠AOC =∠BOC ,②PD =PE ,③OD =OE ,④∠DPO =∠EPO ,能判定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6.如图,在ABC 中,=6AB ,=4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2BD AE CE ===,//CE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_.17.如图,已知//AD BC ,点E 为CD 上一点,AE ,BE 分别平分DAB ∠,CBA ∠.若3cm AE =,4cm BE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18.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10、15、20,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 点,则::ABO BCO CAO S S S 等于__________.19.如图,ABC 的面积为215cm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过点C 作CD AP ⊥于点D ,连接DB ,则DAB 的面积是______2cm .20.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上的一点,已知30DAC ∠=︒,75DAB ∠=︒,CE 平分ACB ∠交AB 于点E ,连接DE ,则DEC ∠=________度.21.如图,∠1=∠2,要使△ABC ≌△ADC ,还需添加条件:_____.(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22.如图,AB =8cm ,AC =5cm ,∠A =∠B ,点P 在线段AB 上以2cm/s 的速度由点A 向B 运动,同时,点Q 以x cm/s 的速度从点B 出发在射线BD 上运动,则△ACP 与△BPQ 全等时,x 的值为_____________23.如图,△ABC 的外角∠MBC 和∠NCB 的平分线BP 、CP 相交于点P ,PE ⊥BC 于E 且PE =3cm ,若△ABC 的周长为14cm ,S △BPC =7.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cm 2.24.如图所示,已知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F ,AC=FE ,要使△ABC ≌△FDE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填一个即可)25.如图,AB ⊥BC ,DC ⊥BC ,垂足分别为B 、C ,垂足为B 、C ,AC 与BD 相交于点E ,AC=BD 且∠A=50°,则∠BEA=___________.26.如图,ABC ∆中,90,6,8ACB AC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路径向终点C 运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Q 分别以每秒1cm 和3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 和Q 作PE l ⊥于,E QF l ⊥于F .则点P 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_____时,PEC ∆与QFC ∆全等.三、解答题27.如图,CB 为ACE ∠的角平分线,F 是线段CB 上一点,,CA CF B E =∠=∠,延长EF 与线段AC 相交于点D .(1)求证:AB FE =;(2)若,//ED AC AB CE ⊥,求A ∠的度数.28.如图所示,A ,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C DAE △△≌.=+;(1)求证:BC DE CEBC DE?(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29.如图,BC⊥AD于C,EF⊥AD于F,AB∥DE,分别交BC于B,交EF于E,且BC=EF.求证:AF=CD.30.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是BC的中点,证明:∠B=∠C.。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常考题型例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常考题型例题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若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作一个三角形;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③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④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就增加180°;A.1个B.2个C.3个D.4答案:C解析:分别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逐一判断即可.解:①若三条线段中有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作一个三角形,说法错误;改正为:若任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作一个三角形;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说法正确;③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说法正确;④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就增加180°,说法正确.所以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长方形的两条对边上,若∠2=44°,则∠1的大小为()A.14°B.16°C.90°−αD.α−44°答案:A解析:如图,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3,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答案.如图,∵长方形的对边平行,∴∠2=∠3=44°,∵∠3=∠1+30°,∴∠1=44°﹣30°=14°.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的度数是解题关键.3、如图,在△ABC中有四条线段DE,BE,EF,FG,其中有一条线段是△ABC的中线,则该线段是()A.线段DEB.线段BEC.线段EFD.线段FG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逐一判断即可得.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知线段BE是△ABC的中线,其余线段DE、EF、FG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中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4、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A.108°B.90°C.72°D.60°答案:C解析:首先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即可求得n=5,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得答案.解: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解得:n=5,∴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60°=72°.5故选C.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注意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外角和等于360°.5、下图所示的五角星是用螺栓将两端打有孔的5根木条连接构成的图形,它的形状不稳定,如果在木条交叉点打孔加装螺栓的办法使其形状稳定,那么至少需要添加()个螺栓A.1B.2C.3D.4答案:A解析:用木条交叉点打孔加装螺栓的办法去达到使其形状稳定的目的,可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如图,A点加上螺栓后,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不稳定的五角星中具有了稳定的各边所以答案是: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问题,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cm 2cm 3cmB.5cm 2cm 2cmC.5cm 2cm 4cmD.5cm 12cm 6cm答案:C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得A、3+2=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2+2=4<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4+2=6>5,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D、5+6=11<12,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能够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的那条线段就能够组成三角形.7、下列长度的3根小木棒不能搭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4cmB.1cm,2cm,3cmC.3cm,4cm,5cmD.4cm,5cm,6cm答案:B解析:看哪个选项中两条较小的边的和大于最大的边即可.A.2+3>4,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B.1+2=3,不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C.4+3>5,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D.4+5>6,能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关键在于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能否大于第三个数.8、当n边形边数增加2条时,其内角和增加()A.180°B.360°C.540°D.720°答案:B解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新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2.(n+2−2)•180−(n−2)•180=360°.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内角和就增加180度.填空题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为_________ 答案:11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是整数,从而求得周长的最大值.解:设第三边为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2<a<2+4,即2<a<6,∵a为整数,∴a的最大整数值为5,则三角形的最大周长为2+4+5=11.所以答案是:1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如图,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AC上的中点,连接AE,BF,CD交于点G,AG:GE=2:1,△ABC的面积为6,设△BDG的面积为S1,△CFG的面积为S2,则S1+S2=______.答案:2解析:根据同高三角形的面积比就是相应底的比进行推导即可求得答案.解:∵E是BC的中点∴BE=CE∵S△ABC=6∴S△ABE=S△ACE=12S△ABC=3∵AG:GE=2:1∴S△ABG=23S△ABE=2,S△ACG=23S△ACE=2∵D、F分别是AB、AC的中点∴AD=BD,AF=CF∴S△BDG=12S△ABG=1,S△CFG=12S△ACG=1∵设△BDG的面积为S1,△CFG的面积为S2∴S1+S2=2.故答案是: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与三角形中线有关的三角形面积问题,涉及到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同高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应底的比等,难度不大.11、如图,将分别含有30°、45°角的一副三角板重叠,使直角顶点重合,若两直角重叠形成的角为65°,则图中角α的度数为_______.答案:140°##140度解析:如图,首先标注字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解∠ADC,再利用对顶角的相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解:如图,标注字母,由题意得:∠ACB=90°−65°=25°,∵∠A=60°,∴∠BDE=∠ADC=180°−60°−25°=95°,∵∠B=45°,∴α=∠B+∠BDE=45°+95°=140°.所以答案是:140°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是5 和2 ,且第三边的长度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能是_____________.答案:4或6.解析:能够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是偶数这一条件,求得第三边的值.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大于3而小于7,又∵第三边的长是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为4或6,所以答案是:4或6.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13、已知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n=____________答案:8解析: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45°,∴多边形得到边数360÷45=8,所以是八边形.故答案为8解答题14、问题情景: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B和点C分别位于一块直角三角板PMN的两条直角边PM,PN上,点A与点P在直线BC的同侧,若点P在ΔABC内部,试问∠ABP,∠ACP与∠A的大小是否满足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1)特殊探究:若∠A=55°,则∠ABC+∠ACB=_________度,∠PBC+∠PCB=________度,∠ABP+∠ACP=_________度;(2)类比探索:请猜想∠ABP+∠ACP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类比延伸:改变点A的位置,使点P在ΔABC外,其它条件都不变,判断(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ABP,∠ACP与∠A满足的数量关系式.答案:(1)125,90,35;(2)∠ABP+∠ACP=90°-∠A,证明见解析;(3)结论不成立.∠ABP-∠ACP=90°-∠A,∠ABP+∠ACP=∠A-90°或∠ACP - ∠ABP =90°-∠A.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ABC+∠ACB,∠PBC+∠PCB,然后即可得出∠ABP+∠ACP;(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等量转换,即可得出∠ABP+∠ACP=90°-∠A;(3)按照(2)中同样的方法进行等量转换,求解即可判定.(1)∠ABC+∠ACB=180°-∠A=180°-55°=125度,∠PBC+∠PCB=180°-∠P=180°-90°=90度,∠ABP+∠ACP=∠ABC+∠ACB -(∠PBC+∠PCB)=125°-90°=35度;(2)猜想:∠ABP+∠ACP=90°-∠A;证明:在△ABC中,∠ABC+∠ACB=180°-∠A,∵∠ABC=∠ABP+∠PBC,∠ACB=∠ACP+∠PCB,∴(∠ABP+∠PBC)+(∠ACP+∠PCB)=180°-∠A,∴(∠ABP+∠ACP)+(∠PBC+∠PCB)=180°-∠A,又∵在Rt△PBC中,∠P=90°,∴∠PBC+∠PCB=90°,∴(∠ABP+∠ACP)+90°=180°-∠A,∴∠ABP+∠ACP=90°-∠A.(3)判断:(2)中的结论不成立.证明:在△ABC中,∠ABC+∠ACB=180°-∠A,∵∠ABC=∠PBC-∠ABP,∠ACB=∠PCB-∠ACP,∴(∠PBC+∠PCB)-(∠ABP+∠ACP)=180°-∠A,又∵在Rt△PBC中,∠P=90°,∴∠PBC+∠PCB=90°,∴∠ABP-∠ACP=90°-∠A,∠ABP+∠ACP=∠A-90°或∠ACP - ∠ABP =90°-∠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等角转换,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5、(1)如图1,D1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则图中有哪几个三角形?(2)如图2,D1,D2是△ABC的边AB上的两点,则图中有哪几个三角形?(3)如图3,D1,D2,…,D10是△ABC的边AB上的10个点,则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答案:(1)3;(2)6;(3)66.解析:(1)根据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进行分析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定义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可得;(3)根据直线AB上有几条线段就有几个三角形,由线段的计数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答案.(1)图中三角形有:△ABC、△AD1C、△AD1B共3个;(2)图中三角形有:△ACD1、△ACD2、△ABC、△D1CD2、△D1CB、△D2CB共6个;(3)∵直线AB上有12个点,∴直线AB上的线段共有:12×(12−1)=66(条),即图中共有66个三角形.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规律题,关键在数三角形个数时要做到不重不漏.。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40,50,AB CD B C ∠=︒∠=︒则E ∠的度数为( )A .70︒B .80︒C .90︒D .100︒2.已知长度分别为3cm ,4cm ,xcm 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则x 的值不可能是( ) A .2.4 B .3C .5D .8.53.如图,ABC 中,55,B 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且130ACD ∠=︒,则A ∠的度数是( )A .50︒B .65︒C .75︒D .85︒4.如图,1∠等于( )A .40B .50C .60D .70 5.在ABC 中,若B 与C ∠互余,则ABC 是(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7.在ABC 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的差,则( ) A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30° B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45° C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60° D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90° 8.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能与3cm ,7c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3cmB .10cmC .4cmD .6cm9.如图,已知,,90,//AD BC FG BC BAC DE AC ⊥⊥∠=︒.则结论①//FG AD ;②DE 平分ADB ;③B ADE ∠=∠;④CFG BDE ∠+∠90=︒.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B .2,3,4C .2,5,8D .6,3,3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若ax ay =,则x y =;④若A 、B 、C 三点共线且AB BC =,则B 为AC 中点;⑤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④⑤D .②④⑤12.具备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B C ∠+∠=∠ B .12A B C ∠=∠=∠ C .3A B C ∠=∠=∠D .1123A B C ∠=∠=∠ 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B CD E 是直线AB 上方一点,G 为直线AB 下方一点,F 为直线CD 上一点,148EAF ︒∠=,3BAF BAG ∠=∠,3DCE DCG ∠=∠,则E ∠和G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14.如图,五边形ABCDE 中,//AE BC ,则C D E ∠+∠+∠的度数为__________.15.如图1,△ABC 中,有一块直角三角板PMN 放置在△ABC 上(P 点在△ABC 内),使三角板PMN 的两条直角边PM 、PN 恰好分别经过点B 和点C .若∠A =52°,则∠1+∠2=__________;16.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7∠=︒,220∠=︒,那么3∠= __________.17.如图,在ABC 中,CE AB ⊥于点E ,AD BC ⊥于点D ,且3AB =,6BC =,5CE =,则AD =_________.18.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BC 、AD 、CE 上的中点,则6ABCS=,则BEF S =△______.19.一副直角,三角板有一个角的顶点如图所示重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①如图 1,若 AB⊥AE,则∠BFC=75°;②图 2 中 BD过点C,则有∠DAE+∠DCE=45°;③图 3中∠DAE+∠DFC等于 135°;④保持重合的顶点不变,改变三角板BAD的摆放位置,使得D在边AC上,则∠BAE=105°.20.如图,∠BAK+∠B+∠C+∠CDE+∠E+∠F+∠MGN+∠H+∠K=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AB∥CD,CF平分∠ECD.(1)如图1,若∠DCF=25°,∠E=20°,求∠ABE的度数.(2)如图2,若∠EBF=2∠ABF,∠CFB的2倍与∠CEB的补角的和为190°,求∠ABE的度数.22.如图,所有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个单位,A、B、C均在格点上.(1)过点A画线段BC的垂线,垂足为E;(2)过点A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段CB的延长线于点F;(3)线段BE的长度是点到直线的距离;(4)线段AE、BF、AF的大小关系是.(用“<”连接)23.如图,在平面内有三个点、、A B C(1)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①连接AB ; ②作直线BC ;③作射线AC ,在A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得CD CB =,连接BD ; (2)比较,,AB BD AB BC CD AD +++的大小关系.24.如图,在ABC 中,AD 为高,AE 为BAC ∠的平分线,若28B ∠=︒,52ACD ∠=°,求EAD ∠的度数.25.如果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比它相邻的外角的4倍多30°. (1)它是几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求这个正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26.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 置在ABC 上,恰好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 、XZ 分别经过点B 、C .ABC 中,30A ∠=︒.(1)ABC ACB ∠+∠=________.(2)ABX ACX ∠+∠=________.(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C 解析: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14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解:∵//AB CD ,40B ∠=︒,50C ∠=︒, ∴140B ∠=∠=︒,∴ 1801180405090E 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求解1<x <7,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长度分别为3cm ,4cm ,xcm 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43∴-<x <43+, 1∴<x <7,x 的值不可能是8.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 . 【详解】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 ∠ACD=∠B+∠A ,∴∠A=∠ACD-∠B=130°-55°=7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4.D解析:D 【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直接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160=130∠+︒︒11306070∴∠=︒-︒=︒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比较简单.5.B解析:B 【分析】由B 与C ∠互余,结合180A B C ∠+∠+∠=︒,求解A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B 与C ∠互余,90B C ∴∠+∠=︒, 180A B C ∠+∠+∠=︒, 90A ∴∠=︒,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A 、C 、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个角互余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 【分析】根据角的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根据最大角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最大角的度数为°24180111324⨯++=90°,∴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根据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B+∠C=180°,把∠C=∠A+∠B 代入求出∠C 即可判断. 【详解】解:∵∠A+∠B+∠C=180°,∠A=∠C-∠B , ∴2∠C=180°, ∴∠C=90°,∴必有一个内角等于90°,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三角形最大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8.D解析: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 【详解】解:∵三角形的两边为3cm ,7cm , ∴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为7-3<x <7+3, 即4<x <10, 只有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知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9.C解析:C 【分析】根据,,AD BC FG BC ⊥⊥得到FG ∥AD ,判断①正确; 根据∠ADE+∠BDE=90°,∠B+∠BDE=90°,得到③正确;根据//DE AC , 证明∠BDE=∠C ,进行角的代换证明∠BDE+∠CFG=90°,得到④正确; 证明∠ADE+∠BDE=90°,判断②不正确. 【详解】解:∵,,AD BC FG BC ⊥⊥ ∴∠FGB=∠ADB=90°,∴FG∥AD,∠ADE+∠BDE=90°,故①正确;∵DE∥AC,∴∠DEB=∠CAB=90°,∴∠B+∠BDE=90°,∠=∠,∴B ADE∴③正确;DE AC,∵//∴∠BDE=∠C,∵∠FGC=90°,∴∠C+∠CFG=90°,∴∠BDE+∠CFG=90°,∴④正确;∵∠ADB=90°,∴∠ADE+∠BDE=90°,∴②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熟知相关定理是解题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条较短的边的长大于最长的边即可.【详解】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A错误;B、2+3=5>4可以构成三角形,B正确;C、2+5=7<8,不能构成三角形,C错误;D、3+3=6,不能构成三角形,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较简单,熟记三边关系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等式的性质、线段中点定义、多边形的定义依次判断.【详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故①正确;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②正确;③若ax ay =,当0a =时,x 不一定等于y ,故③错误;④若A ,B ,C 三点共线且AB BC =,则B 为AC 中点,故④正确; ⑤各角都相等且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故⑤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选:A . 【点睛】此题考查理解能力,正确掌握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等式的性质、线段中点定义、正多边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代入已知条件求出角的度数,逐一判断是否有直角即可. 【详解】A :ABC ∠+∠=∠,代入+=180A B C ∠+∠∠︒得:2=180C ︒∠⇒=90C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12A B C ∠=∠=∠,代入+=180A B C ∠+∠∠︒得:11++=2=18022C C C C ︒∠∠∠∠⇒=90C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3A B C ∠=∠=∠,代入+=180A B C ∠+∠∠︒得:3+3+=180C C C ︒∠∠∠⇒26C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1123A B C ∠=∠=∠代入+=180A B C ∠+∠∠︒得:12++=18033C C C ︒∠∠∠⇒=90C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熟悉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运算方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根据平行的性质得由得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即可求出和的数量关系【详解】解:如图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解析:1483E G ∠=︒-∠【分析】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根据平行的性质得G BAG GCD ∠=∠+∠,由3BAF BAG ∠=∠,3DCE DCG ∠=∠,得333G BAG DCG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E EMA EAF BAF ∠+∠=∠-∠,即可求出E ∠和G ∠的数量关系.【详解】解:如图,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AB CD ,∴////BH GN CD ,∴BAG AGN ∠=∠,NGC GCD ∠=∠,EMA ECD ∠=∠,∵G AGN NGC ∠=∠+∠,∴G BAG GCD ∠=∠+∠,∵3BAF BAG ∠=∠,3DCE DCG ∠=∠,∴333G BAG DCG ∠=∠+∠,∵EAB E EMA ∠=∠+∠,EAB EAF BAF ∠=∠-∠,∴E EMA EAF BAF ∠+∠=∠-∠,∴E ECD EAF BAF ∠+∠=∠-∠,∴31483E DCG BAG ∠+∠=︒-∠,∴()14833E BAG DCG ∠=︒-∠+∠,∴1483E G ∠=︒-∠.故答案是:1483E G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到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14.【分析】根据求出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五边形内角和=∴==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熟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360︒【分析】根据//AE BC 求出180A B ∠+∠=︒,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五边形ABCDE 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E BC ,∴180A B ∠+∠=︒,∵五边形内角和=5218540(0)-⨯︒=︒,∴C D E ∠+∠+∠=540180︒-︒=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此题考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熟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38°【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求∠ABC +∠ACB 的度数已知∠P =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求∠PBC +∠PCB 的度数进而得到∠1+∠2的度数【详解】∵∠A =52°∴∠ABC +∠ACB =18解析:38°【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求∠ABC +∠ACB 的度数.已知∠P =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求∠PBC +∠PCB 的度数,进而得到∠1+∠2的度数.【详解】∵∠A =52°,∴∠ABC +∠ACB =180°−52°=128°,∵∠P =90°,∴∠PBC +∠PCB =90°,∴∠ABP +∠ACP =128°−90°=38°,即∠1+∠2=38°.故答案为:3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注意运用整体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求出∠ABC +∠ACB ,∠PBC +∠PCB 的度数.16.35°【分析】先求出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求解【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是60°正方形的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度数是∴∠3=360°-60°-90°解析:35°【分析】先求出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求解.【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是60°,正方形的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度数是(52)1801085-⨯︒=︒,∴∠3=360°-60°-90°-108°-∠1-∠2=360°-60°-90°-108°-47°-20°=35°,故答案是: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以及外角和定理,准确分析图形中角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3BC=6CE=5∴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熟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1122ABCS AB CE BC AD =⨯=⨯,∵AB=3,BC=6,CE=5,∴11356 22AD⨯⨯=⨯⨯,解得 2.5AD=.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熟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BD=DC∴S△ABD=S△ADC=×6=3(cm2)∵AE=DE∴S△AEB=S△AEC=×3=(cm2)∴S△BEC解析:3 2【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BD=DC,∴S△ABD=S△ADC=12×6=3(cm2),∵AE=DE,∴S△AEB=S△AEC=12×3=32(cm2),∴S△BEC=6-3=3(cm2),∵EF=FC,∴S △BEF =12×3=32(cm 2), 故答案为32.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9.①②③④【分析】由可得:再结合:从而可求解于是可得可判断①;由可得:再利用:求解可判断②;由再利用角的和差可得:可判断③;由图4可得:可判断④【详解】解:如图1故①正确;如图2故②正确;如图3故③正解析:①②③④.【分析】由,AB AE ⊥可得:90BAC CAD DAE ∠+∠+∠=︒,再结合:2105BAC CAD DAE ∠+∠+∠=︒,从而可求解CAD ∠,于是可得BFC ∠,可判断①;由90ADB ,∠=︒可得:90DAC ACD ∠+∠=︒,再利用:180CAE E ACE ∠+∠+∠=︒, 45E ∠=°,求解DAE DCE ∠+∠,可判断②;由,DFC D DAF ∠=∠+∠再利用角的和差可得:135DFC DAE D CAE ∠+∠=∠+∠=︒,可判断③;由图4可得:105BAE BAC CAE ∠=∠+∠=︒,可判断④. 【详解】解:如图1,,AB AE ⊥90BAC CAD DAE ∴∠+∠+∠=︒,60BAD BAC CAD ∠=∠+∠=︒,45CAE CAD DAE ∠=∠+∠=︒,2105BAC CAD DAE ∴∠+∠+∠=︒,15CAD ∴∠=︒,90ADB ∠=︒,901575BFC AFD ∴∠=∠=︒-︒=︒,故①正确; 如图2,90ADB ∠=︒,90DAC ACD ∴∠+∠=︒,180CAE E ACE ∠+∠+∠=︒, 45E ∠=°,90ACE ∠=︒, 180CAD DAE ACD DCE E ∴∠+∠+∠+∠+∠=︒,()()180180904545DAE DCE CAD ACD E ∴∠+∠=︒-∠+∠+∠=︒-︒+︒=︒, 故②正确;如图3,,DFC D DAF ∠=∠+∠9045135DFC DAE D DAF DAE D CAE ∴∠+∠=∠+∠+∠=∠+∠=︒+︒=︒,故③正确;如图4,6045BAD CAE ∠=︒∠=︒,,6045105BAE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角的和差,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0.540°【分析】连接AGGD 先根据∠H+∠K=∠HGA+∠KAG ∠E+∠F=∠EDG+∠FGD 最后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AGGD ∵∠H+∠K+∠HMK=180°∠HGA+∠KA解析:540°【分析】连接AG 、GD ,先根据∠H+∠K=∠HGA+∠KAG, ∠E+∠F=∠EDG+∠FGD,最后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AG 、GD ,∵∠H+∠K+∠HMK=180°,∠HGA+∠KAG +∠AMG=180°,∠HMK=∠AMG∴∠H+∠K=∠HGA+∠KAG ;同理:∠E+∠F=∠EDG+∠FGD∴∠BAK +∠B +∠C +∠CDE +∠E +∠F +∠MGN +∠H +∠K=∠BAK +∠B +∠C +∠CDE +∠EDG+∠FGD +∠MGN +∠HGA+∠KAG=五边形的内角和=(5-2)×180°=540°故答案为5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正确作出辅助线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ABE=30°;(2)∠ABE=30°【分析】(1)假设CE与AB相交于点G,由题意易得∠DCE=50°,则有∠CGA=∠BGE=130°,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求解;(2)假设CE与AB、BF相交于点M、N,设∠ABF=x,∠DCF=∠FCE=y,则有∠EBF=2x,∠ABE=3x,∠DCE=2y,根据题意可得∠AMC=180°-2y,∠E=2y-3x,2∠CFB-∠CEB=10°,进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及角的和差关系可求解.【详解】解:(1)假设CE与AB相交于点G,如图所示:∵CF平分∠DCE,∠DCF=25°,∴∠DCE=50°,∵AB∥DC,∴∠DCE+∠AGC=180°,∴∠AGC=130°,∴∠EGB=∠AGC=130°,∵∠E=20°,∴∠ABE=30°;(2)假设CE与AB、BF相交于点M、N,如图所示:设∠ABF=x,∠DCF=y,∵∠EBF=2∠ABF,CF平分∠DCE,∴∠EBF=2x,∠ABE=3x,∠FCE=y,∠DCE=2y,∵AB∥DC,∴∠DCE+∠AMC=180°,∴∠EMB=∠AMC=180°-2y,∵∠E+∠EMB+∠ABE=180°,∴∠E=2y-3x ,∵∠E+∠ENB+∠FBE=180°,∴∠ENB=180°+x-2y ,∵∠CFB+∠CNF+∠FCE=180°,∴∠CFB=y-x ,∵∠CFB 的2倍与∠CEB 的补角的和为190°,∴2∠CFB-∠CEB=10°,∴()()22310y x y x ---=︒,解得:10x =︒,∴∠ABE=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见解析;(3)B ,AE ;(4)AE <AF <BF【分析】(1)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2)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3)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填空;(4)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的大小关系,得出结果.【详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 ∵BE AE ⊥,∴线段BE 的长度是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故答案是:B ,AE ;(4)∵AE 是直角三角形AEF 的直角边,AF 是直角三角形AEF 的斜边,∴AE AF <,∵BF 是直角三角形ABF 的斜边,AF 是直角三角形ABF 的直角边,∴AF BF <,∴AE AF BF <<,故答案是:AE AF BF <<.【点睛】本题考查作垂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作垂线的方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的大小关系.23.(1)见解析;(2)AB BC CD AB BD AD ++>+>【分析】(1)①按要求作图;②按要求作图;③按要求作出射线AC ,然后以点C 为圆心,BC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 于点D ,连接BD ;(2)结合图形,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比较.【详解】解:(1)①如图,线段AB 即为所求;②如图,直线BC 即为所求;③如图,射线AC ,点D ,线段BD 即为所求(2)如图,在△BCD 中,BC+CD >BD∴AB BC CD AB BD ++>+在△ABD 中,AB+BD >AD∴AB BC CD AB BD AD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作图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理解几何语言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24.50°【分析】由AD 为高,28B ∠=︒,求出52ACD ∠=°,利用外角性质求出24BAC ACD B ∠∠∠=-=︒,根据AE 是角平分线,求出1122BAE BAC ∠∠==︒,即可求出EAD ∠的度数.【详解】解:∵AD 为高,28B ∠=︒,∴62BAD ∠=︒.∵52ACD ∠=°,∴24BAC ACD B ∠∠∠=-=︒.∵AE 是角平分线, ∴1122BAE BAC ∠∠==︒, ∴50EAD BAD BAE ∠=∠-∠=︒.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5.(1)十二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3)对角线的总条数为54 条.【分析】(1)设一个外角为x°,则内角为(4x+30)°,根据内角与相邻的外角是互补关系可得x+4x+30=180,解方程可得x 的值,再利用外角和360°÷外角的度数可得边数; (2)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n 边形有()32n n -条对角线,即可解答. 【详解】(1)设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x ︒,依题意有430180x x ++=,解得30x =, 3603012︒÷︒=∴这个正多边形是十二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2)1801800-⨯︒=︒;(3)对角线的总条数为()12312542⨯=-(条)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知识点,此题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求解即可.另外还要注意从n 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 26.(1)150︒ (2)60︒;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答案;(2)先求得XBC XCB ∠+∠=90°,再根据ABX ACX ∠+∠()()ABC ACB XBC XCB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180ABC ACB A ∠+∠+∠=︒,30A ∠=︒,∴180ABC ACB A ∠+∠=︒-∠18030=︒-︒150=︒,故答案为:150°;(2)60ABX ACX ∠+∠=︒,理由如下:∵180XBC XCB X ∠+∠+∠=︒,90X ∠=︒,∴180XBC XCB X ∠+∠=︒-∠18090=︒-︒∠+∠∴ABX ACX=∠-∠+∠-∠ABC XBC ACB XCB()()=∠+∠-∠+∠ABC ACB XBC XCB=︒-︒15090=︒,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经典50题)
∴∠EMF=∠EMB+∠BMF=∠FMC+∠BMF=∠BMC=180°(等式的性质)
zaeb90eab为直角三角形在三角形abf中ae1bf且ae为匕fab的角平分线三角形fab为等腰三角形abafbeef在三角形def与三角形bec中匕ebczbfe且beefzdefzceb三角形def与三角形bec为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经典50题)(含答案)
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
证明:在AC上截取AE=AB,连接ED∵AD平分∠BAC∴∠EAD=∠BAD又∵AE=AB,AD=AD∴⊿AED≌⊿ABD(SAS)∴∠AED=∠B,DE=DB∵AC=AB+BD AC=AE+CE∴CE=DE∴∠C=∠EDC∵∠AED=∠C+∠EDC=2∠C∴∠B=2∠C
6.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
13.已知:AB//ED,∠EAB=∠BDE,AF=CD,EF=BC,求证:∠F=∠C
证明:AB//ED,AE//BD推出AE=BD,
又有AF=CD,EF=BC
所以三角形AEF全等于三角形DCB,
所以:∠C=∠F
14.已知:AB=CD,∠A=∠D,求证:∠B=∠C
证明:设线段AB,CD所在的直线交于E,(当AD<BC时,E点是射线BA,CD的交点,当AD>BC时,E点是射线AB,DC的交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题目
A D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1、如下几个图形是五角星和它的变形. (1)图(1)中是一个五角星,求 ∠A+∠B+∠C+∠D+∠E .(2)图(2)中的点A 向下移到BE 上时,求∠CAD+∠B+∠C+∠D+∠E )有无变化。
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3)把图(2)中的点C 向上移到BD 上时(1),求∠CAD+∠B+∠ACE+∠D+∠E )有无变化。
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2、(1)阅读理解:如图1是二环三角形,可得S=∠A1+∠A2+…+∠A6=360°(2)延伸探究:6、已知:如图1,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连接AD 、CB ,如图,∠DAB 和∠BCD 的平分线AP 和CP 相交于点P ,并且与CD 、AB 分别相交于M 、N .试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若∠D=40°,∠B=30°,试求∠P 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2)如果图中∠D 和∠B 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 与∠D 、∠B 之间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变式、(1)已知:如图1,△ABC 中,D 是AB 上除顶点外的一点., 求证:AB+AC>DB+DC ;(2)已知:如图2,△ABC 中,D 为AB 边上一点,求证:AB+AC ≥DB+DC;(3)如图3,点P 为△ABC 内任一点,求证:PA+PB+PC>21(AB+BC+AC);(4)如图4,D 、E 是△ABC 内的两点,求证:AB+AC>BD+DE+EC. D C B A 图2 P C B A 图3 E D C BA 图42F 2E 2E 2D 2D 2D 2C 2C 2C 2C 2B2B 2B 2B 1F2A 2A 2A 2A 1E1E 1D 1D 1D 1C 1C 1C 1C 1B 1B 1B 1B 1A 1A 1A 1A 第26题(1)第26题(3)第26题(2)第26题(4)K变式.如图,(1)在图(1)中,猜想:=∠+∠+∠+∠+∠+∠222111C B A C B A 度;(2)试说明你猜想的理由.(3)如果把图1称为2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为222111C B A C B A ∠+∠+∠+∠+∠+∠;图2称为2环四边形,它的内角和为22221111D C B A D C B A ∠+∠+∠+∠+∠+∠+∠+∠;图3称为2环5五边形,它的内角和为22211111C B A E D C B A ∠+∠++∠+∠+∠+∠+∠+∠22E D ∠+∠+…………请你猜一猜,2环n 边形的内角和为 度(只要求直接写出结论)1、如图甲,在△ABC 中,AD ⊥BC 于D ,AE 平分∠BAC . (1)若∠B=30°,∠C=70°,则∠DAE= ; (2)若∠C ﹣∠B=30°,则∠DAE= ;(3)若∠C ﹣∠B=a (∠C >∠B ),求∠DA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乙,当∠C <∠B 时我们发现上述结论不成立,但为了使结论的统一与完美,我们不妨规定:角度也有正负,规定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例如:∠DAE=﹣18°,则∠EAD=18°,作出上述规定后,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_________ ;若∠DAE=﹣7°,则∠B ﹣∠C= _________ °.2、已知:如图1,△ABC 中,∠B >∠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P 是AD 上的一点,过点P 画PH ⊥BC 于H(1)求证:∠DPH=(∠B ﹣∠C );(2)如图2,当点P 是线段AD 的延长线上的点时,过点P 画PH ⊥BC 于H ,上述结论任然成立吗?请你作出判断并加以说明.3、如图,AE、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OD⊥BC,求证:∠1=∠2.1、问题1如图①,一张三角形ABC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两点.研究(1):如果沿直线DE折叠,使A点落在CE上,则∠BDA′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研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研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猜想:_________ 理由问题2研究(4):将问题1推广,如图,将四边形ABCD纸片沿EF折叠,使点A、B落在四边形EFCD的内部时,∠1+∠2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2)当P点在线段AD上运动时,猜想∠E与∠B、∠ACB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P为BC上一点,设∠CDP=α,∠CPD=β,当点P在BC上移动时,猜想α,β与∠B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1,在∠A 内部有一点P ,连接BP 、CP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求证:∠P=∠1+∠A+∠2;②如图2,利用上面的结论,你能求出五角星五个“角”的和吗?③如图3,如果在∠BAC 间有两个向上突起的角,请你根据前面的结论猜想∠1、∠2、∠3、∠4、 ∠5、∠A 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CE 为△ABC 外角∠ACD 的角平分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多边形是( ) A .四边形 B .五边形C .六边形D .不确定2.已知两条线段15cm a =,8cm b =,下列线段能和a ,b 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0cmB .7cmC .5cmD .2cm3.如图,//AB CD ,40C ∠=︒,60A ∠=︒,则F ∠的度数为( )A .10°B .20°C .30°D .40°4.在多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多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多边形分割成8个三角形,则该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8 B .9 C .10 D .11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之比为4:1,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 .7B .8C .9D .106.已知直线//a b ,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A 在直线a 上,斜边BC 与直线b 交于点D ,若135∠=︒,则2∠的度数为( )A .35︒B .45︒C .65︒D .75︒7.如图,△ABC 中AC 边上的高是哪条垂线段.( )A .AEB .CDC .BFD .AF 8.正十边形每个外角等于( )A .36°B .72°C .108°D .150°9.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CE 是ABC 的高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ABC ∆的边AC 上的高是( )A .线段AEB .线段BAC .线段BD D .线段DA 11.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5B .6C .7D .812.具备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B C ∠+∠=∠ B .12A B C ∠=∠=∠ C .3A B C ∠=∠=∠D .1123A B C ∠=∠=∠ 二、填空题13.2016年2月6日凌晨,宝岛高雄发生6.7级地震,得知消息后,中国派出武警部队探测队,探测队探测出某建筑物下面有生命迹象,他们在生命迹象上方建筑物的一侧地面上的,A B 两处,用仪器探测生命迹象C ,已知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60︒(如图),则C ∠的度数是_________.14.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有9条对角线,则n 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 15.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6.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9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____条. 17.如图,在△ABC 中,∠A=64°,∠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A n-1BC 与∠A n-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n ,要使∠A n 的度数为整数,则n 的值最大为______.18.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19.如图,AB BE ,分别是ABC 中,BC AC 边上的高,6cm BC ,4cm AC =,若3cm =AD ,则BE 的长为__________cm .20.如图,P 为正五边形ABCDE 的边AE 上一点,过点P 作PQ //BC ,交DE 于点Q ,则∠EPQ 的度数为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BC 中,∠B =60°,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且∠DAE=10°,求∠C 的度数.22.题情景:在三角形纸片内部给定-些点,满足这些点连同三角形三个顶点没有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以这些点为顶点,将纸片剪成-些小三角形纸片,一共能得到几个小三角形?问题解决:甲同学绘制了如下三个图,分别在三角形内部取1个点、2个点,如下图所示:继续探究:在三角形内部取三个点,画出分割的图形,并经过观察计数完成表格:内部点的个数 1 2 3n得到三角形个数35成表格: 内部点的个数 123n得到三角形个数n ,得到三角形的个数是x ,请直接写出x 与m 、n 的关系:______________.23.如果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比它相邻的外角的4倍多30°. (1)它是几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求这个正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24.如图,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80O CAB ∠=︒,60C ∠=°,求DAE ∠和BOA ∠的度数.25.如图,A 、O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OE ,OF 分别是∠BOC 与∠AOC 的平分线.求:(1)当∠BOC=30°时,∠EOF 的度数; (2)当∠BOC=60°时,∠EOF 等于多少度? (3)当∠BOC=n°时,∠EOF 等于多少度? (4)观察图形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6.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上一点,BE 、CD 相交于点F ,62A ∠=︒,35ACD ∠=︒,20ABE ∠=︒.求:(1)BDC ∠的度数;(2)BFD ∠的度数.对于上述问题,在以下解答过程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理由或数学公式)解:(1)∵BDC A ACD ∠=∠+∠( ) ∴623597BDC ∠=︒+︒=︒(等量代换) (2)∵BFD BDC ABE ∠+∠+∠=______( ) ∴180BFD BDC ABE ∠=︒-∠-∠(等式的性质)1809720=︒-︒-︒(等量代换) 63=︒【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判定即可. 【详解】∵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不能确定.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A 【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15+8=23>2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 、7+8=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C 、5+8=13<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D 、2+8=10<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但通常不需一一验证,其简便方法是将较短两边之和与较长边比较.3.B解析:B 【分析】利用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AB CD , ∴60DEF A ∠=∠=︒. ∵DEF C F ∠=∠+∠,∴604020F DEF C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其性质找到角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B解析:B 【分析】逐一探究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多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得到分割成的三角形的数量,再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如图,探究规律:在三角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三角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三角形分割成2个三角形,在四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四边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在五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五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五边形分割成4个三角形, 总结规律:在n 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n 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n边形分割成()1n-个三角形,应用规律:n-=由题意得:18,∴=n9.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规律探究及规律运用,探究“在n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n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把n边形分割成的三角形的数量”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设多边形有n条边,则内角和为180°(n﹣2),再根据内角和等于外角和4倍可得方程180(n﹣2)=360×4,再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多边形有n条边,由题意得:180(n﹣2)=360×4,解得:n=10,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关键是掌握内角和为180°(n﹣2).6.C解析:C【分析】如图,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3,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详解】解:如图,∠=︒,∠B=30°∵135∴∠3=∠1+∠B=35°+30°=65°a b∵//∴∠2=∠3=6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时注意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7.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ABC中AC边上的高是过B点向AC作的垂线段,即为BF.【详解】解:∵BF⊥AC于F,∴△ABC中AC边上的高是垂线段BF.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关键是根据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解答.8.A解析:A【分析】根据正十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每一个外角等于多边形的外角和除以边数,即可得解.【详解】︒÷=︒,3601036∴正五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3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外角和、边数、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熟记正多边形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利用三角形高的定义逐一判断选项,可得答案.【详解】A.CE不垂直AB,故CE不是ABC的高,不符合题意,B.CE是ABC中AB边上的高,符合题意,C.CE不是ABC的高,不符合题意,D.CE不是ABC的高,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关键是掌握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10.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解答即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高. 【详解】A.线段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故不符合题意;B.线段BA 不是任何边上的高,故不符合题意;C.线段BD 是△ABC 的边AC 边上的高,故符合题意;D.线段DA 是△ABD 的边BD 上的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熟练掌握三角形高线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D解析:D 【分析】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n-2)×180=360×3, 解得n=8.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利用方程法求边数.12.C解析:C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代入已知条件求出角的度数,逐一判断是否有直角即可. 【详解】A :ABC ∠+∠=∠,代入+=180A B C ∠+∠∠︒得:2=180C ︒∠⇒=90C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12A B C ∠=∠=∠,代入+=180A B C ∠+∠∠︒得:11++=2=18022C C C C ︒∠∠∠∠⇒=90C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3A B C ∠=∠=∠,代入+=180A B C ∠+∠∠︒得:3+3+=180C C C ︒∠∠∠⇒26C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1123A B C ∠=∠=∠代入+=180A B C ∠+∠∠︒得:12++=18033C C C ︒∠∠∠⇒=90C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熟悉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运算方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先由题意得CAB=30°∠ABD=6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为30°和60°∴∠CAB=30°∠ABD=60°∵∠ABD=∠CAB+∠C∴∠C=6解析:30【分析】先由题意得CAB=30°,∠ABD=6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为30°和60°,∴∠CAB=30°,∠ABD=60°,∵∠ABD=∠CAB+∠C,∴∠C=60°-3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对顶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比较简单.14.1800°【分析】根据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求出n的值最后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得:n-3=9解得n=12则该n边形的内角和是:(12-2解析:1800°【分析】根据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求出n的值,最后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得:n-3=9,解得n=12,则该n边形的内角和是:(12-2)×180°=1800°,故答案为:180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掌握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是解题的关键.15.2<a<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7-5)<a<(解析:2<a<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7-5)<a<(7+5),即2<a <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6.1【分析】先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它是几边形就可以得到结果【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解得∴是四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1条故答案是:1【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多解析:1【分析】先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它是几边形,就可以得到结果.【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n n180290n=,解得4∴是四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1条.故答案是:1.【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7.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A =2∠A1同理可得∠A1=2∠A2即∠A=22∠A2因此找出规律【详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ABC∠A1CD=∠A解析: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A=2∠A1,同理可得∠A1=2∠A2,即∠A=22∠A2,因此找出规律.【详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ABC,∠A1CD=∠A1+∠A1BC,∵∠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12∠ABC,∠A1CD=12∠ACD,∴∠A1+∠A1BC=12(∠A+∠ABC)=12∠A+∠A1BC,∵A1B、A1C分别平分∠ABC和∠ACD,∴∠ACD=2∠A1CD,∠ABC=2∠A1BC,而∠A1CD=∠A1+∠A1BC,∠ACD=∠ABC+∠A,∴∠A=2∠A1,∴∠A1=12∠A,同理可得∠A1=2∠A2,∴∠A2=14∠A,∴∠A=2n∠A n,∴∠A n=(12)n∠A=642n,∵∠A n的度数为整数,∴n=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然后求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是解题的关键.18.直角【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80°÷(1+2+3)×3=180°÷6×3=30°×3=90°答: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故答案为:直角解析:直角【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80°÷(1+2+3)×3=180°÷6×3=30°×3=90°,答: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9.【分析】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任意一条底边乘以该边上的高的积的一半别以BCAC为底写出△ABC的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结合两个面积相等和已知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即可解答题目【详解】S△ABC=BC·AD=AC·解析:9 2【分析】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任意一条底边乘以该边上的高的积的一半,别以BC、AC为底,写出△ABC的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结合两个面积相等和已知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即可解答题目.【详解】S△ABC=12BC·AD=12AC·BE,将AD=3cm,BC=6cm,AC=4cm代入,得:11364 22BE ⨯⨯=⨯92BE=cm故答案为:9 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等面积法求高,通过三角形面积建立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36°【分析】连接AD由正五边形的性质可得∠B=∠BAE=∠E∠EDC=∠C =108°AE=D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ED=∠EDA=36°可证AD∥PQ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连接AD解析:36°【分析】连接AD,由正五边形的性质可得∠B=∠BAE=∠E∠EDC=∠C=108°,AE=D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ED=∠EDA=36°,可证AD∥PQ,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详解】解:连接AD,∵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B=∠BAE=∠E=∠EDC=∠C=108°,AE=DE,∴∠AED=∠EDA=36°,∴∠BAD =72°,∵∠BAD +∠ABC =180°,∴BC ∥AD ,∵PQ ∥BC ,∴AD ∥PQ ,∴∠EPQ =∠EAD =36°,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C =4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AD ⊥BC ,∴∠ADB=90°,∵∠B=60°,∴∠BAD=30°,∵∠DAE=10°,∴∠BAE=40°,∵AE 平分∠BAC ,∴∠BAE=∠CAE=40°,∠BAC=80°,∴∠C=180°-∠B -∠BAE=4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高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会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继续探究:图见解析,7,21n ;拓展联系:4,6,8,22n +;概括提升:22x n m =+-【分析】继续探究:由题意得出这些三角形的个数是从3开始的连续奇数,据此可得结论; 拓展联系:分别画出图形,得到相关数据,总结规律即可;概括提升:根据n 边形的内部的m 个点,共(m+n )个点作为顶点,可把原n 边形分割成(2m+n-2)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据此可得.【详解】解:继续探究:如图,在三角形纸片内部给定1个点,得到3个三角形; 在三角形纸片内部给定2个点,得到5个三角形; 在三角形纸片内部给定3个点,得到7个三角形; 在三角形纸片内部给定n个点,得到(2n+1)个三角形;故填表得:内部点的个数123n得到三角形个数3572n+1在四边形纸片内部给定1个点,得到4个三角形; 在四边形纸片内部给定2个点,得到6个三角形; 在四边形纸片内部给定3个点,得到8个三角形; 在四边形纸片内部给定n个点,得到(2n+2)个三角形;填表如下:内部点的个数123n得到三角形个数468(2n+2)(3)设纸片的边数为m,内部给定1个点,得到m个三角形, 内部给定2个点,得到(m+2)个三角形, 内部给定3个点,得到(m+2×2)个三角形, 内部给定n个点,得到(2n+m-2)个三角形,∴x=2n+n-2.【点睛】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性;得到三角形的个数与三角形内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3.(1)十二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 ;(3)对角线的总条数为54 条.【分析】(1)设一个外角为x°,则内角为(4x+30)°,根据内角与相邻的外角是互补关系可得x+4x+30=180,解方程可得x的值,再利用外角和360°÷外角的度数可得边数;(2)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n 边形有()32n n -条对角线,即可解答. 【详解】(1)设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x ︒,依题意有430180x x ++=,解得30x =, 3603012︒÷︒=∴这个正多边形是十二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2)1801800-⨯︒=︒;(3)对角线的总条数为()12312542⨯=-(条)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知识点,此题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求解即可.另外还要注意从n 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 24.10DAE ∠=︒,120BOA ∠=︒【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80,CAB ∠=︒且AE 平分,CAB ∠1402CAE CAB ∴∠=∠=︒, 又60,C AD BC ∠=︒⊥,9030,CAD C ∴∠=︒-∠=︒10DAE CAE CAD ∴∠=∠-∠=︒;60,40C CAE ∠=︒∠=︒,100BEO C CAE ∴∠=∠+∠=︒,又180,ABC C CAB ∠+∠+∠=︒40,ABC ∴∠=︒ BF 平分,ABC ∠120,2OBE ABC ∴∠=∠=︒ 120BOA OBE BEO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25.(1)∠EOF=90°;(2)∠EOF=90°;(3)∠EOF=90°;(4)∠EOF 的度数与∠BOC 的大小无关,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是一个直角.【分析】根据∠BOC求得∠AOC,再由∠BOC和∠AOC的角平分线,即可求得;【详解】解:(1)∵∠BOC=30°,∴∠AOC=180°-30°=150°,∵OE平分∠BOC,OF平分∠AOC,∴∠EOC=12∠BOC=15°,∠COF=12∠COA=75°,∴∠EOF=75°+15°=90°;(2)∵∠BOC=60°,∴∠AOC=180°-60°=120°,∵OE平分∠BOC,OF平分∠AOC,∴∠EOC=12∠BOC=30°,∠COF=12∠COA=60°,∴∠EOF=60°+30°=90°;(3)∵∠BOC=n,∴∠AOC=180°-n,OE平分∠BOC,OF平分∠AOC,∴∠EOC=12∠BOC=90°-12n,∠COF=12∠COA=12n,∴∠EOF=90°-12n+12n=90°;(4)∠EOF的度数与∠BOC的大小无关,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是一个直角.【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和规律的总结与归纳,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1)在△ACD中,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计算即可;(2)在△BFD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1)∵∠BDC=∠A+∠ACD(三角形的外角性质),∴∠BDC=62°+35°=97°(等量代换),故答案为: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BFD+∠BDC+∠ABE=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FD=180°-∠BDC-∠ABE(等式的性质),=180°-97°-20°(等量代换)=63°;故答案为: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一、选择题1.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欲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A、72+242=252,152+202≠242,(7+15)2+202≠252,故A不正确;B、72+242=252,152+202≠242,故B不正确;C、72+242=252,152+202=252,故C正确;D、72+202≠252,242+152≠252,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三边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DC=7,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乙),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度为()A.32B.5 C.4 D.3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AOC=180°-∠ACO-∠CAO=90°.在等腰Rt△ABC中,AB=6,则AC=BC=32.同理可求得:AO=OC=3.在Rt△AOD1中,OA=3,OD1=CD1-OC=4,由勾股定理得:AD1=5.故选B.3.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A.8cm B.10cm C.12cm D.14cm【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其周长.【详解】∵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又∵∠A=∠DEB=90°,BD是公共边,∴△ABD≌△EBD (AAS),∴ AD =ED ,AB =BE ,∴ △DEC 的周长是DE +EC +DC=AD +DC +EC=AC +EC =AB +EC=BE +EC =BC=10 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OA =OB ,OC =OD ,∠O =50°,∠D =35°,则∠OAC 等于( )A .65°B .95°C .45°D .85°【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OA =OB ,OC =OD 证明△ODB ≌△OCA ,得到∠OAC=∠OBD ,再根据∠O =50°,∠D =35°即可得答案.【详解】解:OA =OB ,OC =OD ,在△ODB 和△OCA 中,OB OA BOD AOC OD OC =⎧⎪∠=∠⎨⎪=⎩∴△ODB ≌△OCA (SAS ),∠OAC=∠OBD=180°-50°-35°=95°,故B 为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ABC 中,∠A :∠B :∠C =1:2:3,最小边BC =4cm ,则最长边AB 的长为( )cmA.6 B.8 C.5D.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设∠A=x,则∠B=2x,∠C=3x,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x+2x+3x=180°,解得x=30°,即∠A=30°,∠C=3×30°=90°,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AB=2BC=2×4=8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BC中,AB=AC=10,BC=12,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则DE的长为()A.65B.85C.125D.245【答案】D【解析】【分析】连接AD,根据已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和BD=6,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详解】解:连接AD∵AB=AC,D为BC的中点,BC=12,∴AD⊥BC,BD=DC=6,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D=22221068AB BD=+=,∵S△ADB=12×AD×BD=12×AB×DE,∴DE=8624105 AD BDAB⨯⨯==,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能求出AD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D中,E为边AD上的一点,将△DEC沿CE折叠至△D′EC处,若∠B=48°,∠ECD=25°,则∠D′EA的度数为()A.33°B.34°C.35°D.36°【答案】B【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D=∠B,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DEC,即为∠D'EC,而∠AEC易求,进而可得∠D'EA的度数.【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B=48°,由折叠的性质得:∠D'=∠D=48°,∠D'EC=∠DEC=180°﹣∠D﹣∠ECD=107°,∴∠AEC=180°﹣∠DEC=180°﹣107°=73°,∴∠D'EA=∠D'EC﹣∠AEC=107°﹣73°=3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本知识是解题关键.8.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落在AB上的点E处,已知BC=24,∠B=30°,则DE的长是()A.12 B.10 C.8 D.6【答案】C【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C=DE,∠DEA=∠C=90°,在Rt△BED中,∠B=30°,故此BD=2ED,从而得到BC=3BC,于是可求得DE=8.【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C=DE,∠DEA=∠C=90°,∵∠BED+∠DEA=180°,∴∠BED=90°.又∵∠B=30°,∴BD=2DE.∴BC=3ED=24.∴DE=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BC=3DE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 于点E.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A.2 B.2C.3D.23【答案】C【解析】【分析】由OP平分∠AOB,∠AOB=60°,CP=2,CP∥OA,易得△OCP是等腰三角形,∠COP=30°,又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PE的值,继而求得OP的长,然后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DM的长.【详解】解:∵OP平分∠AOB,∠AOB=60°,∴∠AOP=∠COP=30°,∵CP∥OA,∴∠AOP=∠CPO,∴∠COP=∠CPO,∴OC=CP=2,∵∠PCE=∠AOB=60°,PE⊥OB,∴∠CPE=30°,∴CE=12CP=1,∴PE=22CP CE3-=,∴OP=2PE=23,∵PD⊥OA,点M是OP的中点,∴DM=12OP=3.故选C.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10.如图,已知△ABD和△ACD关于直线AD对称;在射线AD上取点E,连接BE, CE,如图:在射线AD上取点F连接BF, CF,如图,依此规律,第n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A.n B.2n-1 C.(1)2n n+D.3(n+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条件可得图1中△ABD≌△ACD有1对三角形全等;图2中可证出△ABD≌△ACD,△BDE≌△CDE,△ABE≌△ACE有3对全等三角形;图3中有6对全等三角形,根据数据可分析出第n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详解】∵AD是∠BAC的平分线,∴∠BAD=∠CAD.在△ABD与△ACD中,AB=AC,∠BAD=∠CAD,AD=AD,∴△ABD≌△ACD.∴图1中有1对三角形全等;同理图2中,△ABE≌△ACE,∴BE=EC,∵△ABD≌△ACD.∴BD=CD,又DE=DE,∴△BDE≌△CDE,∴图2中有3对三角形全等;同理: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由此发现:第n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12n n+.故选C.【点睛】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找出数字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要使△ABP 与△ABC 全等,必须使点P 到AB 的距离等于点C 到AB 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所以点P 的位置可以是P 1,P 2,P 4三个,故选C.12.如图,已知ABC ∆,若AC BC ⊥,CD AB ⊥,12∠=∠,下列结论:①//AC DE ;②3A ∠=∠;③3EDB ∠=∠;④2∠与3∠互补;⑤1B ∠=∠,其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C ∥DE ,根据垂直定义得出∠ACB=∠CDB=∠CDA=9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详解】∵∠1=∠2,∴AC ∥DE ,故①正确;∵AC ⊥BC ,CD ⊥AB ,∴∠ACB=∠CDB=90°,∴∠A+∠B=90°,∠3+∠B=90°,∴∠A=∠3,故②正确;∵AC ∥DE ,AC ⊥BC ,∴DE ⊥BC ,∴∠DEC=∠CDB=90°,∴∠3+∠2=90°(∠2和∠3互余),∠2+∠EDB=90°,∴∠3=∠EDB ,故③正确,④错误;∵AC ⊥BC ,CD ⊥AB ,∴∠ACB=∠CDA=90°,∴∠A+∠B=90°,∠1+∠A=90°,∴∠1=∠B ,故⑤正确;即正确的个数是4个,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和b .若8ab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b ,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详解】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b ,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2ab =12×8=4, ∴根据4×12ab +(a ﹣b )2=52=25, 得4×4+(a ﹣b )2=25,∴(a ﹣b )2=25﹣16=9,∴a ﹣b =3(舍负),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4.如图,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点E H ,在ADCD ,边上,点F G ,在对角线AC 上,若6AB =,则EFGH 的面积是( )A.6 B.8 C.9 D.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DAC=∠ACD=45°,由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推出△AEF与△D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DE=22EH=22EF,EF=22AE,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中,∠D=90°,AD=CD=AB,∴∠DAC=∠DCA=45°,∵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EH=EF,∠AFE=∠FEH=90°,∴∠AEF=∠DEH=45°,∴AF=EF,DE=DH,∵在Rt△AEF中,AF2+EF2=AE2,∴AF=EF 2 AE,同理可得:DH=DE=22EH又∵EH=EF,∴DE 2EF22AE=12AE,∵AD=AB=6,∴DE=2,AE=4,∴EH2DE=2,∴EFGH的面积为EH2=(2)2=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图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A .9B .310C .326+D .12【答案】B【解析】【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详解】解:如图,AB=22(36)3310++= .故选:B .【点睛】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16.如图,D 、E 分别是ABC V 边AB 、BC 上的点,2AD BD =,点E 为BC 中点,设ADF V 的面积为1S ,CEF △的面积为2S ,若ABC S =V 9,则12S S -=( )A .12B .1C .32D .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12S S -=ABE BCD S S -V V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及面积求解方法得到ABE S V ,BCD S △,故可求解.【详解】∵点E 为BC 中点∴ABE S V =12ABC S =V 4.5 ∵2AD BD = ∴BCD S △=13ABC S =V 3 ∵ABE BCD S S -V V =()()ADF CEF BEFD BEFD S S S S +-+V V 四边形四边形=ADF CEF S S -V V ∴12S S -=4.5-3=32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中线的性质.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0),B (0,3),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C ,则点C 的横坐标介于( )A .0和1之间B .1和2之间C .2和3之间D .3和4之间【答案】B【解析】【分析】 先根据点A ,B 的坐标求出OA ,OB 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即可得出OC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 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详解】∵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3),∴OA =2,OB =3,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AC =AB ,∴OC 2,∴点C 2,0),∵34<< ,∴122<< ,即点C 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弧与x 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8.满足下列条件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BC =,5AC =,6AB =B .13BC =,14AC =,15AB = C .::3:4:5BC AC AB =D .::3:4:5A B C ∠∠∠= 【答案】C【解析】【分析】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详解】A .若BC=4,AC=5,AB=6,则BC 2+AC 2≠A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B.若13BC =,14AC =,15AB =,则AC 2+AB 2≠C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C .若BC :AC :AB=3:4:5,则BC 2+AC 2=AB 2,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D .若∠A :∠B :∠C=3:4:5,则∠C <90°,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9.如图,已知A ,D,B,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 BE, AC = DF,补充下列其中一个条件后,不一定能得到△ABC ≌△DEF 的是( )A.BC = EF B.AC//DF C.∠C = ∠F D.∠BAC = ∠EDF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详解】∵BE=CF,∴BE+EC=EC+CF,即BC=EF,且AC = DF,∴当BC = EF时,满足SSS,可以判定△ABC≌△DEF;当AC//DF时,∠A=∠EDF,满足SAS,可以判定△ABC≌△DEF;当∠C = ∠F时,为SSA,不能判定△ABC≌△DEF;当∠BAC = ∠EDF时,满足SAS,可以判定△ABC≌△DEF,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20.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例题1、如下几个图形是五角星和它的变形. (1)图(1)中是一个五角星,求 ∠A+∠B+∠C+∠D+∠E.(2)图(2)中的点A 向下移到BE 上时,求∠CAD+∠B+∠C+∠D+∠E)有无变化。
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3)把图(2)中的点C 向上移到BD 上时(1),求∠CAD+∠B+∠ACE+∠D+∠E)有无变化。
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2、(1)阅读理解:如图1是二环三角形,可得S=∠A1+∠A2+…+∠A6=360°(2)延伸探究:6、已知:如图1,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连接AD 、CB ,如图,∠DAB 和∠BCD 的平分线AP 和CP 相交于点P ,并且与CD 、AB 分别相交于M 、N .试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若∠D=40°,∠B=30°,试求∠P 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2)如果图中∠D 和∠B 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 与∠D、∠B 之间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变式、(1)已知:如图1,△ABC 中,D 是AB 上除顶点外的一点., 求证:AB+AC>DB+DC ;(2)已知:如图2,△ABC 中,D 为AB 边上一点,求证:AB+AC ≥DB+DC;(3)如图3,点P 为△ABC 任一点,求证:PA+PB+PC>21(AB+BC+AC);(4)如图4,D 、E 是△ABC 的两点,求证:AB+AC>BD+DE+EC. DC B A 图2 P C B A 图3 ED C BA 图42F 2E 2E 2D 2D 2D 2C 2C 2C 2C 2B2B 2B 2B 1F2A2A 2A 2A 1E 1E 1D 1D 1D 1C 1C 1C 1C 1B 1B 1B 1B 1A 1A 1A 1A 第26题(1)第26题(3)第26题(2)第26题(4)K变式.如图,(1)在图(1)中,猜想:=∠+∠+∠+∠+∠+∠222111C B A C B A 度;(2)试说明你猜想的理由.(3)如果把图1称为2环三角形,它的角和为222111C B A C B A ∠+∠+∠+∠+∠+∠;图2称为2环四边形,它的角和为22221111D C B A D C B A ∠+∠+∠+∠+∠+∠+∠+∠;图3称为2环5五边形,它的角和为22211111C B A E D C B A ∠+∠++∠+∠+∠+∠+∠+∠22E D ∠+∠+…………请你猜一猜,2环n 边形的角和为 度(只要求直接写出结论)1、如图甲,在△ABC 中,AD⊥BC 于D ,AE 平分∠BAC. (1)若∠B=30°,∠C=70°,则∠DAE= ; (2)若∠C﹣∠B=30°,则∠DAE= ;(3)若∠C﹣∠B=a (∠C>∠B),求∠DA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乙,当∠C<∠B 时我们发现上述结论不成立,但为了使结论的统一与完美,我们不妨规定:角度也有正负,规定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例如:∠DAE=﹣18°,则∠EAD=18°,作出上述规定后,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_________ ;若∠DAE=﹣7°,则∠B﹣∠C= _________ °.2、已知:如图1,△ABC 中,∠B>∠C,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P 是AD 上的一点,过点P 画PH⊥BC 于H(1)求证:∠DPH=(∠B﹣∠C);(2)如图2,当点P 是线段AD 的延长线上的点时,过点P 画PH⊥BC 于H ,上述结论任然成立吗?请你作出判断并加以说明.3、如图,AE、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OD⊥BC,求证:∠1=∠2.1、问题1如图①,一三角形ABC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两点.研究(1):如果沿直线DE折叠,使A点落在CE上,则∠BDA′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研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研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猜想:_________ 理由问题2研究(4):将问题1推广,如图,将四边形ABCD纸片沿EF折叠,使点A、B落在四边形EFCD的部时,∠1+∠2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2)当P点在线段AD上运动时,猜想∠E与∠B、∠ACB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P为BC上一点,设∠CDP=α,∠CPD=β,当点P在BC上移动时,猜想α,β与∠B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1,在∠A部有一点P,连接BP、CP,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求证:∠P=∠1+∠A+∠2;②如图2,利用上面的结论,你能求出五角星五个“角”的和吗?③如图3,如果在∠BAC间有两个向上突起的角,请你根据前面的结论猜想∠1、∠2、∠3、∠4、∠5、∠A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CE为△ABC外角∠ACD的角平分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1)试判断∠BAC与∠B的大小关系。
(2)若∠B=30°,∠BAC=80°,求∠E的度数。
5、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点D,点E是AD上一点,试说明∠BED>∠C。
DACBE1、(1)已知△ABC中,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且BO、CO相交于点O,试探索∠BOC与∠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已知BO、CO分别是△ABC的外角∠DBC、∠ECB的角平分线,BO、CO相交于O,试探索∠BOC与∠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EB DACEAA AP(3)已知:BD为△ABC的角平分线,CO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它与BO的延长线交于点O,试探索∠BOC 与∠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若E为BA延长线上一动点,连EC,∠AEC与∠ACE的角平分线交于Q,当E滑动时有下面两个结论:①∠Q+∠A1的值为定值;②∠Q-∠A1的值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3、如图(1)所示,一副三角板中,含45°角的一条直角边AC在y轴上,斜边AB交x轴于点G.含30°角的三角板的顶点与点A重合,直角边AE和斜边AD分别交x轴于点F、H.(1)若AB∥ED,求∠AHO的度数;(2)如图2,将三角板ADE绕点A旋转.在旋转过程中,∠AGH的平分线GM与∠AHF的平分线HM相交于点M,∠COF的平分线ON与∠OFE的平分线变式:已知如图,△ABC(1)如图①,若P点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点E是外角∠MBC,∠BCN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2)如图②,若P点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点E是∠ABC和外角∠ACH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3)如图③,若P点是∠ABC和外角∠ACH的角平分线的交点,点E是外角∠MBC,∠BCN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请猜测三种情况下,∠BPC与∠E的数量关系,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说明理由。
FN相交于点N.①当∠AHO=60°时,求∠M的度数;②试问∠N+∠M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改变,求出变化围;若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是直角三角形,∠AOB=90°,斜边AB与y轴交于点C.(1)若∠A=∠AOC,求证:∠B=∠BOC;(2)如图2,延长AB交x轴于点E,过O作OD⊥AB,若∠DOB=∠EOB,∠A=∠E,求∠A的度数;(3)如图3,OF平分∠AOM,∠BCO的平分线交FO的延长线于点P,∠A=40°,当△ABO绕O点旋转时(斜边AB与y轴正半轴始终相交于点C),问∠P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其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B(b,0),C(0,c),且|b+3|+(2c﹣8)2=0.(1)求B、C的坐标;(2)点A、D是第二象限的点,点M、N分别是x轴和y轴负半轴上的点,∠ABM=∠CBO,CD∥AB,MC、NB 所在直线分别交AB、CD于E、F,若∠MEA=70°,∠CFB=30°.求∠CMB﹣∠CNB的值;(3)如图:AB∥CD,Q是CD上一动点,CP平分∠DCB,BQ与CP交于点P,给出下列两个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定值.5、如图,AF平分∠EAC,PB平分∠GBC.求∠D,∠C,∠P的关系.6、在△ABC中(1)如图①,∠A=60°,∠B、∠C的平分线交于点P,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A=60°,∠B、∠C的三等分线交于点P(∠1=∠ABC,∠2=∠ACB),求∠BPC的度数.(3)如图③,∠A=x°,∠B、∠C的n等分线(n≥3)交于点P,求∠BPC的度数.7、如图,在△ABC中,∠B<∠C<∠A,∠BAC和∠ABC的外角平分线AE、BD分别与BC、CA的延长线交于E、D.若∠ABC=∠AEB,∠D=∠BAD.求∠BAC的度数.8、如图,A、B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点A以每秒x个单位长度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长度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1)若|x+2y﹣5|+|2x﹣y|=0,试分别求出1秒钟后A、B两点的坐标;(2)设∠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问: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P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延长BA至E,在∠ABO的部作射线BF交x轴于点C,若∠EAC、∠FCA、∠ABC的平分线相交HGFEDA由.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P平分∠xoy,B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D为第四象限一点,BD交x轴于C,过D作DE∥OP交x轴于点E,CA平分∠BCE交OP于A。
⑴若∠D=75º,如图1,求∠OAC的度数;⑵若AC、ED的延长线交于F,如图2,则∠F与∠BCO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相等关系?请写出这种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⑶∠BDE的平分线交OP于G,交直线AC于M,如图3,以下两个结论:①∠GMA=∠GAM;②OAC OEDOGD ∠∠-∠2为定值,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确定正确的结论,并结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