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1)
釉上彩”和“釉下彩
青花瓷地出现据说是陶工们曾用毛笔彩绘了黑花和釉黑红,经过辛勤的劳动实践,找到了钴土矿,陶工作又用毛笔把它彩绘在坯件上,再在绘了花纹的坯件上罩了一层白釉。这样,比以往的印、刻花更鲜明的“青花”,就在景德镇特有的瓷器上出现了,这就是青花瓷器。
青花所用的钴青料,最初是一种自西域输入的称作“Smaite”的含钴的琉璃色的玻璃,后来才改用一种天然出产的黑祸色原料磨得极细加茶水使其成为墨汁般的鸟黑东西,然后在坯上绘画。
我国的陶瓷装饰是世界陶瓷美术宝藏中的珍贵遗产之一。釉上彩和釉下彩犹如陶瓷的美容师,精心装饰着千变万化的陶瓷器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给生活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釉里红在操作上与青花相同,它可以与青花同时结合使用,但也有单独使用的。由于釉里红的稳定性较差,不易烧成,特别是在改建后的煤窑、油窑中更难烧成,所以产品就更显得珍贵。
什么叫斗彩呢?简单说,釉下彩加釉上彩就叫斗彩。为什么要“釉下”加“釉上”呢?原因是釉下、釉上的颜色各有其长处,釉上与釉下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地丰富画面色彩,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其次也有所釉下各种颜色统一运用叫做斗彩的。“斗”字是景德镇的方言,它与普通话的“凑”字含义相同。斗彩的品种还有“青花斗釉里红”、“天青釉斗白釉”、“红釉斗白釉加彩”等方法。斗彩的操作虽然较繁,但是其效果却很好,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同时此法可巧妙地利用画面遮盖器皿上的针孔、黑点等毛病,现在斗彩犹如陶瓷彩绘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愈开愈盛,且发展了堆花斗彩、刻花斗彩和各种高低温颜色综合使用的装饰,如“红地堆白花”和“斗彩加金”等,这些都成为珍贵的出国礼品瓷和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销瓷的珍贵品种。
现在介绍陶瓷彩饰的另一大类:釉上彩。什么叫釉上彩呢?可以这样下个定义:在陶瓷器件釉面上(注意不是陶瓷坯体釉面上)进行彩饰并经低温(约650-850℃)彩烧,使画面牢固附着釉面的装饰方法称为釉上彩。它是用彩料直接施于器皿釉面,经适当的热处理,彩料熔融附着釉面。彩烧温度欧州各国为720-770℃,中国及日本则在650-800℃之间,着色剂为各种金属氧化物或盐类,由于色料仅靠助焙剂与釉粘附,因此画面光亮度差,暴露的棱角易损脱落,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釉下彩料酌加溶剂就可制成釉上彩料,呈相同或类似的彩色。有很多色彩在高温的釉下彩是不可能得到的,而釉上彩却可以得到良好效果。景德镇的釉上彩名目繁多,历史悠久,它包括古彩、粉彩、新彩、堆金的运用,腐蚀与假腐蚀,印花和贴花等。
釉下彩(1)学习资料
釉下彩绘
材料、工具的介绍 基本技法的介绍及注意事项 特殊技法及工具的介绍 作品欣赏
材料的介绍
粉 剂
青
釉
花
下 颜
料
料
条状釉下五 彩料
材料的介绍
————泥坯、素坯(经700至800度低温烧制)
• 拉坯成型坯体 • 模具成型坯体 • 手捏成型坯体
坯体要轻拿轻放,带把手的器皿不能直接拿把手,容易开裂导致 坯体损坏
不同材料、形式的结合
釉下彩绘在少儿陶艺教学中的运用
• 教学内容、主题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 绘画技法的趣味性 • 工具、辅助工具的丰富性。 • 绘画载体的可变性 • 展示形式的创意性 • 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作品欣赏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分水:
1、相对于勾线和写意,要加入更多的水分,太浓会导致颜色堆积过厚。 2、需分水的区域要用铅笔或料勾出,不可有疏漏,铅笔痕迹不能太轻。 3、操作时根据画面大小选取笔的型号,一只手拖住坯体,一只手挤压毛笔,笔 尖不可触碰坯体,只起引导料水流淌的作用,根据料水的走势倾斜坯体。水分不 可过多,易流出,太少则无法一次性完成区域面积。 4、分水时起于淡,止于浓。多余水分可用干笔吸除,注意笔尖不能触碰坯体。
特殊技法的介绍
泼墨法
泼洒法:料水较稀,可使其自由流淌,也可在绘画前 增加补水次数,使其吸水率降低。
特殊技法的介绍
将色料稀释后用喷枪 根据需要局部或整 体进行喷绘,制作 大范围背景色或意 境效果时可采用此 方法,可用单色喷 出渐变效果也可多 色相配合。
喷洒法
特殊技法的介绍
拓印法
特殊工具的介绍
• 喷壶、树叶、吸管、棉签、牙刷、胶带 、手、海绵拍、印章等
釉下彩瓷器的制造工艺
釉下彩瓷器的制造工艺
釉下彩瓷器的制造工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原料:首先需要准备瓷土、釉料和彩料。
瓷土要经过粉碎、筛选和淘洗等处理,釉料要进行研磨和过滤,彩料要进行研磨和调配。
2. 成型:根据设计和需求,将瓷土经过压坯、拉胚、模压、坯胎等工艺进行成型,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瓷器坯体。
3. 烧制:将成型后的瓷器坯体放入窑内进行烧制。
烧制过程包括干燥、饰面、烧成等多个阶段,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瓷器坯体能够完成干燥和烧结。
4. 釉面处理:瓷器坯体经过初次烧制后,需要进行釉面处理。
将研磨好的釉料涂刷在瓷器表面,然后再次放回窑内,进行二次烧制。
这一步骤可以使瓷器表面呈现出光洁、透亮的釉面。
5. 釉下彩绘制:在瓷器釉面干燥后,使用彩料进行绘制。
彩料通过研磨和调配后,使用细毛笔或其他工具在瓷器表面进行精细绘画。
绘画技法包括勾线、填色、晕染等,绘制完成后再次放入窑内进行最后一次烧制。
6. 最后处理:瓷器经过最后一次烧制后,进行下来处理。
可以进行研磨、修整、装饰等工艺,将瓷器打磨亮光,使之更加光鲜、漂亮。
以上就是釉下彩瓷器的制造工艺的主要步骤。
不同的瓷器制造工艺有所不同,具体的制作流程也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会包含以上的几个步骤。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是什么哪个更好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是什么哪个更好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画上彩和釉下彩是我们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中经常涉及到的两种技术,它们是对建筑、雕塑、陶器等的装饰技术。
但是很多人对这两种技术的区别和优劣并不是非常清楚,本文将从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分析和介绍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以及哪一种技术更好。
一、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1. 釉上彩:是在白瓷或者素瓷上进行的一种装饰工艺,通过彩绘在釉面上并在高温下烧制,形成的图案具有眼花缭乱的效果,富有光泽。
俗称“彩陶”,主要用于外观装饰和室内装饰。
2. 釉下彩:是在素瓷上绘制图案,再将瓷器素胎涂上釉后,在高温下进行烧制,瓷胎上的颜色随着釉的透明和明度呈现,使得色彩呈现柔和且自然的效果。
俗称“青花瓷”,主要用于茶具、餐具和陶器等的制作。
二、釉上彩和釉下彩的流程1. 釉上彩的流程:(1)设计: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和策划,确定色彩和图案的大小和位置。
(2)制版:根据所需的图案和色彩,在制版上进行定制,制作出印版或绘图版,准备用于印刷或彩绘。
(3)印刷或彩绘:印版或绘图版制作好后,依靠手工或机器将图案印刷或彩绘在素瓷或者白瓷上。
(4)烧制:将彩绘好的瓷器放在高温下烧制,根据瓷器的质量和需求,烧制时间和温度均有所不同。
(5)检验与包装:瓷器在烧制完后,进行检验和评估,评估合格的瓷器进行包装和销售。
2. 釉下彩的流程:(1)设计: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和策划,确定色彩和图案的大小和位置。
(2)制版:根据所需的图案和颜色,在制版上进行定制,制作出印版或绘图版,准备印刷或彩绘。
(3)印刷或彩绘:与釉上彩不同的是,釉下彩是先在素瓷上绘制图案,再将瓷器素胎素胎涂上釉后透过釉层呈现颜色和图案,所以它需要在刚刚成型的素瓷上进行釉下彩的印刷或彩绘。
(4)烧制:釉下彩需要先在素瓷上绘制图案,再进行釉层的施工和烧制,使得颜色呈现柔和且自然的效果,才能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
(5)检验与包装:在烧制的时候,釉下彩会受到釉层的影响,所以在烧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和评估,评估合格的瓷器进行包装和销售。
中国釉下彩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釉下彩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釉下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它是一种在瓷器表面施以釉料后再进行彩绘的工艺,因其独特的技法和艺术效果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中国釉下彩进行分类和梳理,探讨其历史背景、主要分类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并对其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对中国釉下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对其在艺术与文化领域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釉下彩的历史背景,探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
然后,将详细阐述中国釉下彩的主要分类,包括不同类型的釉下彩的特点和特色。
接着,我们将研究釉下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其在艺术和工艺中的应用及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中国釉下彩的特点,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得出结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读者将对中国釉下彩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中国釉下彩进行分类和介绍,通过对釉下彩的历史背景、主要分类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和阐述,来探讨中国釉下彩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釉下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保护和传承中国釉下彩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釉下彩的历史背景釉下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是釉下彩工艺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釉下彩作品成为了当时宫廷装饰艺术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器、建筑装饰和绘画等领域。
唐代的釉下彩作品以其绚丽多彩、图案精美而著称,成为了当时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历史的变迁,宋代是釉下彩工艺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的釉下彩作品更加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图案呈现出宁静、朴素的特点,这种风格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赞誉和追捧。
在历经唐宋两代的发展之后,明代成为了釉下彩工艺的又一个高峰期。
明代釉下彩作品在技术上更加精湛,图案更加多样,整体风格则呈现出更加雄浑和豪华的特点。
釉 下 彩
釉下彩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
简介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
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
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
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易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
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历史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
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
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
其后陕西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了。
陶瓷考古界普遍认为青花瓷出现于宋代,也有学者认为还应更早,至少应上溯到晚唐。
1983年扬州唐城遗址曾出土一批据认为是唐青花的标本,可惜实物太少,且缺乏完整器物。
但宋代烧制釉下青花瓷已无任何困难。
釉中彩、釉下彩、釉上彩的区别你知道几个?
釉中彩、釉下彩、釉上彩的区别你知道⼏个?釉中彩、釉下彩、釉上彩的区别你知道⼏个?陶瓷产业平台2016-12-05阅读原⽂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仅⼀字之差,对美的诠释却相差甚远,今天带您区别这三种彩的不同:(⼀)产⽣年代不同釉下彩: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直延续⾄今。
釉中彩:七⼗年代发展起来的⼀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
釉上彩: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因此可以说釉上彩绘源于釉下彩绘。
(⼆)制作步骤、过程不同釉下彩:在⽣坯或经过烘烤后的素坯上直接⽤⾊料进⾏创作,再经过上釉,最后窑烧⽽成,⾊料可充分渗透在瓷器当中。
釉中彩:在⽣坯上⼀层釉料,然后在表⾯上彩绘完毕后,再在绘画的表⾯全部覆盖⼀层釉。
釉上彩:先要烧成⽩瓷胎,再在瓷器的表⾯⽤⾊料进⾏创作,最后窑烧⽽成的,故画作与釉彩是分开烧的。
(三)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釉下彩:1、在⽣坯上直接进⾏创作,只需要⽤⾊料画完后上釉,再经1200℃⾄1300℃左右的窑⽕烧成就可以了;2、在素坯上画釉下彩绘,则先把泥坯⽤800℃烧成素坯,画完、上完釉之后再经1200℃⾄1300℃左右的窑⽕烧成。
釉中彩:将施过釉的坯胎先经800℃低温素烧,然后彩绘,接着⼜在表⾯喷⼀层薄釉,再经1060—1250℃的⾼温快烧彩烧,时间为90—100分钟。
釉上彩:先⽤1200℃⾄1300℃左右的窑⽕烧成⽩瓷坯,⽤⾊料创作完画作后,再⽤800℃进⾏⼆次窑烧。
(四)外表不同釉下彩:画法是先⽤⾊料进⾏彩画装饰,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层的。
所以釉下彩绘出来的器物⾊彩光润,表⾯平滑,渗透连绵,永不褪⾊,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完好,并不减少产品彩绘时的⾊泽鲜艳度。
釉中彩:在⾼温快烧的条件下,制品釉⾯软化熔融,使这种新颜料的颗粒渗⼊釉内,当冷却后釉⾯封闭,花⾊便沉浸在釉中使外观变得滋润恍⽉,细腻晶莹,颇有釉下彩的效果。
釉上彩:⾊料颜⾊有⼏百种,表现⼒极强,⾊料的最终烧成温度很低,烧成之后⾊彩的变化不⼤。
釉下彩(1)
特殊技法的介绍
泼墨法
泼洒法:料水较稀,可使其自由流淌,也可在绘画前 增加补水次数,使其吸水率降低。
特殊技法的介绍
将色料稀释后用喷枪 根据需要局部或整 体进行喷绘,制作 大范围背景色或意 境效果时可采用此 方法,可用单色喷 出渐变效果也可多 色相配合。
喷洒法
特殊技法的介绍
拓印法
特殊工具的介绍
• 喷壶、树叶、吸管、棉签、牙刷、胶带 、手、海绵拍、印章等
不同材料、形式的结合
釉下彩绘在少儿陶艺教学中的运用
• 教学内容、主题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 绘画技法的趣味性 • 工具、辅助工具的丰富性。 • 绘画载体的可变性 • 展示形式的创意性 • 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作品欣赏
工笔
绘画手法和用笔与国画基本相似,可用铅笔构图也可直接进行 勾画、填色。铅笔痕迹无需清除,经高温烧制会自动挥发。勾 画时,笔尖料要少,笔肚的料要相对饱和,使其能勾画出较细 线条又有充足水分。料太浓绘制过程不流畅,太稀,发色不佳。 不可多次重复叠加,会导致堆料,烧制时引起缩釉或青花颜色 发黑、气泡等现象。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分水:
1、相对于勾线和写意,要加入更多的水分,太浓会导致颜色堆积过厚。 2、需分水的区域要用铅笔或料勾出,不可有疏漏,铅笔痕迹不能太轻。 3、操作时根据画面大小选取笔的型号,一只手拖住坯体,一只手挤压毛笔,笔 尖不可触碰坯体,只起引导料水流淌的作用,根据料水的走势倾斜坯体。水分不 可过多,易流出,太少则无法一次性完成区域面积。 4、分水时起于淡,止于浓。多余水分可用干笔吸除,注意笔尖不能触碰坯体。
釉下彩绘
材料、工具的介绍 基本技法的介绍及注意事项 特殊技法及工具的介绍 作品欣赏
材料、工具的介绍
釉下彩名词解释
釉下彩名词解释釉下彩名词解释:就是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加入不同色料的有色化工原料,经过1280 ℃以上的高温烧成后形成各种颜色的装饰面,再于1300 ℃左右的低温窑气氛下烧至釉面熔融,呈现胎骨、露出白色化妆土,称为“露胎”。
釉下彩名词解释:它具有以下特点:在釉层未干时即进行彩绘,一次施釉,永不脱落。
由于釉下彩都是施于釉下,因此在任何光线照射下,彩绘的花纹仍然清晰可见,这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发明创造,故称之为“釉下彩”或“釉里红”。
釉下彩名词解释:陶瓷鉴赏家认为景德镇四大瓷系指明、清以来民窑青花、釉里红、青花玲珑瓷和彩瓷。
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制作方法划分,可以把彩瓷划分为两大类:釉上彩和釉下彩。
釉上彩系是在瓷器的表面加彩,又叫做“釉上五彩”,由于先于瓷器烧成而使用较早,所以习惯上把瓷器上的彩绘统称为“釉上彩”。
釉上彩又可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
釉下彩是在坯体已经干燥的素坯上进行彩绘,烧成后再施釉入窑,釉下彩受到的彩绘影响较小,故不易脱落,釉上彩则需要在烧成后的瓷器表面再施釉,釉上彩在釉上多数不经烧,这样才能保持原来的面目。
釉下彩和釉上彩相比,前者的烧成温度约为1300 ℃,烧成难度较大;而后者的烧成温度约为1200 ℃,烧成难度较小。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釉料配制方法基本相同,但前者施彩与釉下彩相比更为简单,绘画也较为随意自然。
釉上彩又可分为釉下青花、釉下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釉下刻花、釉上开光等品种。
釉上彩对材料的要求不如釉下彩那么严格,其生产条件亦较为宽松。
釉上彩(glazed-color)瓷器。
是指在已烧好的素坯上,以彩绘方法进行装饰的瓷器。
釉上彩瓷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釉上进行彩绘,在烧好的釉下彩瓷器上再施一层釉,入窑烧成。
如果在釉下彩瓷器上直接施彩,称为釉下彩。
如果在釉下彩瓷器上进行绘画,然后在高温烧成的釉上彩瓷器上施一层低温釉,入窑烧成,便成为釉上彩瓷器。
从釉上到釉下的过渡叫“过彩”。
什么是釉下彩.釉上彩和釉中彩
什么是釉下彩.釉上彩和釉中彩什么是釉下彩.釉上彩和釉中彩什么是釉下彩.釉上彩和釉中彩?釉下彩.釉上彩和釉中彩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釉下彩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
又称“窑彩”。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
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
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釉下彩的发展历程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
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
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
其后陕西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了。
目前,陶瓷考古界普遍认为青花瓷出现于宋代,也有学者认为还应更早,至少应上溯到晚唐。
1983年扬州唐城遗址曾出土一批据认为是唐青花的标本,可惜实物太少,且缺乏完整器物。
但宋代烧制釉下青花瓷已无任何困难。
什么是釉上彩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
又称“炉彩”。
所谓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
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
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
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
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
釉下彩和釉上彩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
釉下彩和釉上彩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陶瓷餐具等于慢性毒药?中国以陶瓷闻名世界,陶瓷餐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每日必用的吃饭的"家伙式"。
陶瓷餐具的烧制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样、色彩斑斓、手感清凉细滑,容易洗涤,深受国人喜爱。
殊不知挑选和使用陶瓷餐具大有学问,一旦疏忽,这日日不离、餐餐必用的"家伙式"会像微量毒药一样,逐渐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有大小陶瓷生产厂家近7000家,陶瓷餐具产销量巨大。
由于消费观念使然,大多数家庭主妇选购碗盆杯碟,都习惯去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及街头巷尾,选购那些档次较低的马路货,挑选时只注重外形、花色、有无裂纹、斑点等表面瑕疵,至于餐具内在的质量如何却很少考虑。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对陶瓷饮食器具进行的质量抽查显示,餐具的不合格率达竟达四成,其中,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陶瓷餐具普遍存在的问题。
抽查显示,如果是从农贸市场买的低端陶瓷,陶瓷餐具颜色越鲜艳,重金属就越容易超标。
据专家介绍,造成这些餐具不合格的原因是釉彩颜色含有重金属成份。
为了追求色彩鲜艳的效果,厂家会在釉彩里加入一些重金属添加剂。
由于重金属超标,导致陶瓷餐具铅镉溶出量往往超过国家标准几十倍。
长期使用这样的餐具,其中的铅、镉就会随食物进入体内。
铅可长期在血液中存在,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使肝、肾、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细胞受损,影响神经细胞正常代谢,对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也会起到不良作用。
肾是镉损害的主要靶器官,并在骨骼中蓄积,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关节变形和疼痛。
史料记载在古罗马时代,豪门旺族曾流行使用铅制餐具,将其作为身份的象征,结果后代矮小、虚弱,酿成不少悲剧。
追根溯源问究竟我们的陶瓷精粹什么时候变成"毒药"啦?在工厂里陶瓷餐具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原来,陶瓷餐具的制作方法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种。
釉上彩陶瓷用颜料制成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高温烤烧而成,由于烤烧温度达不到釉层熔融的程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作文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陶瓷上那神奇的釉上彩和釉下彩,看看它们到底
有啥不一样。
先来说说釉下彩吧。
这釉下彩就像是个害羞的小姑娘,总是躲在釉的下面。
画师们在还没上釉的坯体上作画,然后再给整个坯体罩上一层釉,最后放进窑
里高温烧制。
这样一来,图案就被釉层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啦,颜色不会轻易
磨损掉色,能一直保持鲜艳和清晰。
就好像给图案穿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防护服,岁月的洗礼也拿它没办法。
而釉上彩呢,就像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
它是在已经烧制好的釉面上进行
彩绘,然后再低温烧制一次。
这釉上彩的颜色那叫一个丰富鲜艳,就跟开了一
场色彩的狂欢派对似的。
不过呢,它可没有釉下彩那么“坚强”,因为图案是
在釉的表面,所以使用时间长了,可能会有掉色或者磨损的小烦恼。
从手感上来说,釉下彩摸起来很光滑,图案和釉面融为一体,没有凹凸感。
釉上彩呢,你用手轻轻一摸,就能感觉到图案有一点点凸起,就像给陶瓷做了
个“浮雕”装饰。
再从视觉效果看,釉下彩的色彩比较柔和、含蓄,有一种内敛的美。
釉上
彩则更加鲜艳夺目,就像在大声呼喊:“快来看我,我最漂亮!”
釉下彩像是个低调持久的“耐力选手”,釉上彩则像个高调耀眼的“短跑健将”。
它们各有各的魅力,就看您喜欢哪一款啦!怎么样,这下您能分清釉上彩和釉下彩了吧?。
瓷器的釉彩类别
瓷器的釉彩类别釉彩类釉上彩——指在已烧好的素器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 C的温度烘烤而成,因彩绘在釉上,故名。
最早见于宋代,明清景德镇窑釉上彩广泛应用,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壬去琅彩等。
釉下彩一一指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入窑经高温(1300C左右)一次烧成,因彩绘在釉下,故名。
釉下彩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色彩绘瓷器,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釉里红瓷,使釉下彩工艺更臻完美,明清两代青花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
青釉——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釉中含有V 1%〜2.5%范围的铁虽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焙烧,便呈现青色,故名。
商周原始青瓷是青釉的始创期,汉代趋于成熟,宋代达于高峰,出现了粉青、梅子青等名贵品种。
白釉一一釉料中的含铁虽降低到0.75%以下,施于洁白的瓷胎上,入窑经高温烧制,就会产生白釉。
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白釉,是东汉墓葬出土的白瓷。
唐代邢窑白瓷、宋代定窑白瓷、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明代永乐甜白釉、明清德化窑象牙白釉等都是有名的白釉品种。
黑釉一一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釉中含有5%以上的铁虽在高温中焙烧,便呈现黑色,故名。
东汉时早期越窑已烧制出黑釉,但黑釉不纯。
东晋到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窑,烧制的黑釉瓷釉面光泽,色黑如漆。
唐宋时期由于饮茶的盛行,黑釉茶盏风靡一时,把黑釉瓷的制作推向新水平,成为我国传统的瓷器品种之一。
红釉一一釉料以铜为主要着色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焙烧,便呈现红色,故名。
宋代钧窑、元明清景德镇窑釉里红、鲜红、郎窑红、丑豆红等,都是铜红釉的名贵品种。
青白釉乂称影青。
以含铁H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有白,故名。
宋代景德镇窑始烧,胎质洁白细腻,刻、印暗花。
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瓷窑亦都有烧制,形成南方“青白瓷系” 卵白釉一一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好似鹅卵色泽,故名,元代景德镇窑始烧,元代军事机关枢密院在景德镇订烧的卵白釉瓷,在印花花卉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款,故乂称“枢腐瓷”。
什么是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什么是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在骨瓷真的不含铅吗?这篇文章中介绍过骨瓷是否含铅取决于上釉的方式,上釉方式包括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三种方式。
那么到底什么是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呢?
釉上彩指的是先把白釉瓷器烧好,然后在上面上釉,进行彩绘,然后再进窑经摄氏600到900度的温度烧制而成。
如前面的文章所说,这个过程中釉彩中的铅镉等重金属在高温中挥发出来,待冷却后,又沉积下来。
所以釉上彩的生产工艺,如果没有排铅工艺,会使得生产出来的骨瓷含铅量极容易超标。
釉中彩也是一种上釉方式,与釉上彩不同的是,它是采用高温快烧方式。
在白釉瓷器上上釉入窑在1100~1260℃的高温经快速烧制而成。
这个过程中,釉彩融化,然后在融化的釉彩外面再上一层白釉封面。
这样铅等元素就被封闭在两层白釉中,不容易散发出来,所以比釉上彩方式含铅量要低很多。
釉下彩则是在烧好的素胚上绘画,然后再上一层白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烧成。
这种方式生产的骨瓷表面光滑透亮,柔和,色彩也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
而且含铅量也会很低。
中国陶瓷:工艺篇.釉下彩
中国陶瓷:⼯艺篇.釉下彩
:/
愚雅轩祝您全家幸福、安康
中国陶瓷:⼯艺篇. 釉下彩
【釉下彩】
釉下彩,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种,⼜称“窑彩”。
是陶瓷器的⼀种主要装饰⼿段,是⽤⾊料在已成型晾⼲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或者其他浅⾊⾯釉,⼊窑⾼温(1200—1400℃)⼀次烧成。
釉下彩的突出优点在于不受磨损、永不褪⾊、⽆铅⽆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证明,三国东吴的青瓷器上已有成熟的釉下褐彩⽣产,六朝浙江的青瓷上也偶见釉下彩现象,但尚⽆形成连续的发展系列。
唐代湖南长沙窑进⼀步⽤铁、铜两⾊料烧成釉下褐、绿彩。
唐代河南巩县还成功地烧制了青花瓷器。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
釉下彩包括青花、釉⾥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涨知识】釉下彩是什么?釉下彩安全吗?
【涨知识】釉下彩是什么?釉下彩安全吗?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
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都是釉下彩的细分类。
釉下彩是在整体施釉之前在半成品坯体上进行手工彩绘,绘制各种精美的纹饰,然后再罩上一层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的釉,施釉后再入窑经过1200℃—1400℃的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花面被釉层覆盖,瓷器上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
由此可见其效率的低与成本的高,釉下彩也主要用于大型器件艺术的展现。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其表面光亮柔和、手触摸会感觉很光滑平整,不会有凹凸感。
另外釉下彩还有着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衰、永不褪色不掉色、安全卫生的突出优点。
很多都是采用这种制作方法。
釉下彩最重要的是釉下彩无铅无毒,也是釉彩中最安全的餐具哦!由于釉下彩餐具花面全部在釉下,釉相当于一层玻璃,不直接与口接触,在1200℃—1400℃高温的烧制中有毒物体早已挥发干净,不会有人们担心的铅镉等重金属毒素溢出,安全卫生,质量可靠,是餐具中最值得信任最安全的一种釉彩装饰餐具。
釉下彩名词解释
釉下彩名词解释
釉下彩是一种在古代瓷器上包裹上彩色釉料,烧制而成的装饰技术。
彩色釉可以通过在烧制前加入釉料中的少量矿物质来获得不同的颜色,从而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在釉下彩中,釉层可分为两个层次:釉料自身就具有彩色特征的特殊釉料外层,以及在釉料外层下方的成
型釉料内层。
外层的釉料主要用来营造图案的颜色效果,而内层的釉
料与粘土结合并形成表面光滑的覆盖层。
外层釉料在内层釉料熔融前
气泡会破碎,两部分釉料完全融合后,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釉下彩装
饰技术被广泛用于东洋瓷器上,它赋予瓷器珍贵的艺术价值。
乾隆瓷器之釉下彩
乾隆瓷器之釉下彩中国的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早期,无论在生产规模上还是在制瓷技术以及产品的精美程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就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
釉下彩――青花釉里红青花青花瓷器是景德镇的传统名瓷,明清两代大量生产,但在许多瓷书或有关研究文章中很少谈到乾隆青花瓷器,可见乾隆青花品质平平,但结合传世品也可看出其特色。
清乾隆青花荷花纹贯耳大瓶清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螭耳瓶清乾隆青花描金蝴蝶纹三牲尊清乾隆青花红彩勾莲纹双耳瓶清乾隆青花胭脂彩云龙纹双耳扁瓶乾隆早期青花的制作水平接近雍正时的制作水平。
喜仿明代永、宣青花瓷。
如仿制明永乐青花莲瓣鸡心碗、折沿盆、无档尊;仿明宣德青花把莲盘、青花地白龙高足碗等。
纹饰绘画方面更是效仿永、宣'苏麻离青'的黑庇斑点和靛蓝青色相映成趣的特色。
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腹部画面有桃、蝠、山海,工匠为了表达画面纹饰的立体感,用笔蘸上青料加重点染某些部位,以使产生酷似'苏麻离青'的艺术效果,其蓝中存白,对比强烈,形象地表现出山石硬峭、桃实丰硕的质感,这是唐英督陶时在绘瓷技法上的独创。
清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清乾隆青花八宝勾莲纹贲巴壶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清乾隆山水人物图胆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六联瓶清乾隆缠枝花纹七孔方瓶清乾隆青花云龙纹天球瓶1底部清乾隆青花龙寿纹螭耳六方瓶局部底部清乾隆青花蝙蝠纹葫芦瓶清乾隆青花缠枝花纹鸠耳尊清乾隆青花云龙纹缸清乾隆异兽图灯笼尊局部乾隆中后期的青花瓷器中,还有还有泛浆白色釉地青花、亮青釉地青花、色调青翠明亮,纹饰清晰。
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乾隆丙午'款青花盘为乾隆五十一年官窑产品,可谓乾隆中后期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在乾隆青花瓷器中还有黄地青花、冬青地青花、洒蓝地青花等,有些为乾隆时民窑产品。
清乾隆黄釉青花缠枝莲纹交泰转心瓶清乾隆黄釉青花云龙纹背壶清乾隆黄釉青花夔凤纹胆瓶底部釉里红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的一种彩绘瓷器,由于工艺上的局限性,铜红料不易烧制成功,所以元以后至晚明一直没有得到大发展。
釉下彩知识
釉下彩知识
釉下彩是一种常用于陶瓷制作的装饰技法,它能够为陶瓷作品带来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
釉下彩的制作过程包括涂釉、绘画和烧制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涂釉过程。
陶瓷制作完成后,需要在表面上涂上一层透明的釉料,这个釉料能够保护陶瓷作品并使其表面光滑。
涂釉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釉料,每一种颜色的釉料都有其特殊的组合成分和配方。
接下来是绘画过程。
一般来说,陶瓷绘画采用的是细毛笔或绘画刷。
绘画时必须小心谨慎,因为绘制的图案一旦出错,将不易修正。
在绘制图案之前,需要在底层釉面上进行一次烧制,让釉料与陶瓷作品表面融为一体,以确保绘画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最后是烧制过程。
陶瓷作品通常需要经过两次烧制,第一次烧制称为“胚烧”,第二次烧制称为“公烧”。
釉下彩通常在胚烧后进行绘画,然后在公烧时进行第二次烧制,使得颜色更加鲜艳且持久。
釉下彩技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不同地区和历史时期的釉下彩作品风格各异,表现出了各自的特色。
釉下彩作品的主题可以是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元素,通过绘制精细细腻的图案来展示独特的美感。
釉下彩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装饰技法,需要艺术家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对陶瓷工艺的深入理解。
通过釉下彩技法,陶瓷作品能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釉下彩制作流程
釉下彩制作流程
哎呀,今儿咱就来摆摆这釉下彩制作流程,用咱们四川、贵州、陕西、北京的方言混合着来,看看能整出个啥新花样来。
四川话咱先来起个头:说起这釉下彩啊,先得选好泥巴,要那种细腻、有韧性的才行。
泥巴选好了,还得经过几轮筛选、揉捏,就跟咱们四川的麻辣烫一样,得用心才能整出好味道。
贵州话接着来:选好泥巴后头,就是画图样了。
这图样啊,得按照设计来,一笔一划都不能马虎。
就像咱们贵州的刺绣一样,精细得很,讲究的就是个手艺和心思。
陕西方言也得跟上:图样画好了,就开始上釉了。
这上釉啊,得均匀,不能厚了也不能薄了。
就像咱们陕西的油泼面一样,油得恰到好处,才能整出那香醇的味道。
最后轮到北京话了:上完釉之后,就得进窑烧了。
这烧窑啊,得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不然的话,整出来的瓷器就可能有色差或者变形。
这就跟咱们北京的烤鸭一样,火候到了,才能烤出那酥脆的皮儿和嫩滑的肉。
哎,你看这釉下彩制作流程,跟咱们各地的特色美食一样,都得用心、用技巧才能整出好东西来。
所以说啊,不管做什么事儿,都得认真、细致,才能整出满意的结果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釉下彩绘
材料、工具的介绍 基本技法的介绍及注意事项 特殊技法及工具的介绍 作品欣赏
材料、工具的介绍
1、釉下彩材料的介绍 2、釉下彩常用工具的介绍
材料的介绍
粉 剂
青
釉花下 颜料源自料条状釉下五 彩料
材料的介绍
————泥坯、素坯(经700至800度低温烧制)
• 拉坯成型坯体 • 模具成型坯体 • 手捏成型坯体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写意
注意料的深浅、浓淡,太浓需加水调试。坯体尤其是素坯 吸水性较强,落笔、提笔要果断,颜色间均可相互调和, 烧制后颜色比烧前略淡,颜色可相互覆盖。在绘制过程中 如需修正(如:不小心在空白处蘸上颜料),可用湿海绵 擦拭干净,或 者用刮刀刮掉。需留白处也可用刻刀或刮 刀把多余色料刮除。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分水:
1、相对于勾线和写意,要加入更多的水分,太浓会导致颜色堆积过厚。 2、需分水的区域要用铅笔或料勾出,不可有疏漏,铅笔痕迹不能太轻。 3、操作时根据画面大小选取笔的型号,一只手拖住坯体,一只手挤压毛笔,笔 尖不可触碰坯体,只起引导料水流淌的作用,根据料水的走势倾斜坯体。水分不 可过多,易流出,太少则无法一次性完成区域面积。 4、分水时起于淡,止于浓。多余水分可用干笔吸除,注意笔尖不能触碰坯体。
工笔
绘画手法和用笔与国画基本相似,可用铅笔构图也可直接进行 勾画、填色。铅笔痕迹无需清除,经高温烧制会自动挥发。勾 画时,笔尖料要少,笔肚的料要相对饱和,使其能勾画出较细 线条又有充足水分。料太浓绘制过程不流畅,太稀,发色不佳。 不可多次重复叠加,会导致堆料,烧制时引起缩釉或青花颜色 发黑、气泡等现象。
不同材料、形式的结合
釉下彩绘在少儿陶艺教学中的运用
• 教学内容、主题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 绘画技法的趣味性 • 工具、辅助工具的丰富性。 • 绘画载体的可变性 • 展示形式的创意性 • 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作品欣赏
坯体要轻拿轻放,带把手的器皿不能直接拿把手,容易开裂导致 坯体损坏
釉下彩工具介绍
刮 刀
调 色 盘
釉下彩作品基本流程
第一步:成型
第二步:
补水(取出素 坯或泥坯,用 海绵蘸水拧干 擦除坯体表面 浮尘 )、彩绘
第三步:施 釉
釉下彩作品基本流程
第四步:煅烧
成瓷
青花烧制前后颜色对比
烧制前后颜色对比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特殊技法的介绍
泼墨法
泼洒法:料水较稀,可使其自由流淌,也可在绘画前 增加补水次数,使其吸水率降低。
特殊技法的介绍
将色料稀释后用喷枪 根据需要局部或整 体进行喷绘,制作 大范围背景色或意 境效果时可采用此 方法,可用单色喷 出渐变效果也可多 色相配合。
喷洒法
特殊技法的介绍
拓印法
特殊工具的介绍
• 喷壶、树叶、吸管、棉签、牙刷、胶带 、手、海绵拍、印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