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与生活《第二单元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解

高二化学与生活《第二单元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解
《第二单元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天然水的净化
[讨论] 天然水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有哪些?
泥土、难溶无机盐、可溶性物质、 细小的固体物质、致病细菌等。
·天然水的净化步骤一般为:沉降悬浮物、 杀菌消毒。(掌握) 1.沉降悬浮物
[实例分析] 明矾[kAl(SO4)2·12H2O]净水
阅读教材第11页中图1-2-2,并分析烧杯 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回想所学知识,你能解释 明矾净水的原理吗?
3.制取过程:除去离子的过程。通常采用将原 料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使水中的离子与树脂 上的离子进行交换。
目前,最理想的方法是反渗透法。利用 这种原理也可以进行海水淡化。
四、污水治理与环境保护
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是 由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 及降雨淋洗将大气中的污染物和堆积 在地面上的垃圾污染物冲入书中而引 起的。
在净水时通常还加入一些粉碎的 石灰石、黏土、膨润土或硅藻土作为 辅助剂,以增加絮状物的重量,易于 沉降。
2.杀菌消毒
·杀菌的实质:用强氧化剂或在高温条件 下使细菌蛋白质变质。
·常用杀菌方法: 少量水:加热煮沸法; 大量水:强氧化剂(即杀菌剂)氧化法。
几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掌握※ )
试剂名称 成分
(4)消毒:加入杀菌消毒剂杀灭水中的微 生物。
2.硬水的软化 (1)什么是硬水?
溶有较多Ca2+、Mg2+的水称为硬水,溶有少 量或不含Ca2+、Mg2+的水称为软水。 (2)硬水的硬度。 永久硬度: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 引起的硬度。
暂时硬度:由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引起的硬 度。
(3)硬水的软化(※) ·常用方法:加热法、药剂法、离子交换法。 a.加热法

2023人教版科学活动手册二年级上 第二单元水和空气

2023人教版科学活动手册二年级上 第二单元水和空气

以下是2023人教版科学活动手册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水和空气”的相关内容,包含了一些活动和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和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活动一:观察水
准备一杯清水和一杯牛奶,让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

让学生尝试将手伸入水中,感受水的触感。

让学生观察水杯壁上的水珠,了解水的凝结现象。

活动二:比较水和油
准备一杯水和一杯油,让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

让学生尝试将一个物体分别放入水和油中,观察浮沉现象。

让学生尝试将水和油混合在一起,了解它们是否相溶。

活动三:观察空气
准备一个空瓶子和一个气球,让学生将气球套在瓶口上,然后挤压瓶子,观察气球的变化。

让学生尝试用纸团堵住瓶口,然后将瓶子倒立在水中,观察纸团是否被水浸湿。

让学生尝试用吸管吹气,观察吹出的气流形状。

活动四:比较空气和水
让学生分别吹气和在水中吐气,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让学生观察空气中的灰尘和水分,了解空气中的物质。

让学生尝试将一个物体放入水中和空气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这些活动和实验可以帮助二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和空气的性
质和特点,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水知识
要点复习
本文档旨在复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第二单元内容,涉及水
的知识要点。

以下是复的内容及要点:
1. 水的来源和用途
- 水的主要来源:雨水、河水、湖水、海水等。

- 水的主要用途: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态环境等。

2. 水的形态和性质
- 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可溶解许多物质。

3. 水的变化和循环
- 水的变化:水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冰)、气态(水蒸气),也可以由固态或气态变为液态(融化、凝结)。

- 水的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地下渗透和河流循环等环节,形成水循环的闭合循环过程。

4. 水的保护与利用
- 水的保护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保护
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 水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持水质清洁等。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二单元水的知识要点复。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参考资料:
- 中小学教科版科学教材
- 相关科学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参考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参考教师用书、教材或者群内交流)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1 我们的食物我想研究的问题1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2我们的食物有那些? 3、我们的食物从哪里产生?观察实验昨日三餐统计:姓名食物名称早餐午餐晚餐其他朝阳早餐稀饭稀饭我的发现:我们每天吃的失误不同,有时搭配不合理。

给食物分类我的方案:准备不同的食物比如黄瓜、茄子、牛肉、猪肉、苹果、香蕉我的发现:根据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可以把它们分为肉类、蔬菜类、水果类我的收获:1填一填1)我们的食物有白菜、茄子、大米、小米、面包、猪肉。

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肉类、面食类、蔬菜类、三大类2)我们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大自然。

2、小法官1)我们家天天吃火腿肠,因此火腿肠应该是主食( F )2)像太空豆角、太空辣椒等是在太空育种的,所以太空蔬菜不来自于大自然( F )2 我们的营养我想研究的问题 1 人为什么需要不同的食物? 2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观察实验:如何验证食物中含有脂肪?我的方案: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挤压。

我的发现:白纸上有油渍出现,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如何验证食物中含有淀粉我的方案:在一块馒头上滴上碘酒我的发现:馒头上出现了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如何验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我的方案: 用镊子夹住一小块瘦肉在酒精灯上我的发现:有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我的收获1、填一填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3)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4)用力在纸上挤压花生米,花生米会在纸上留下油渍,这说明花生米里含有脂肪。

2、小法官1)从食品包装袋上可以获得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等信息( T )2)人体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维生素( F )3 饮食与健康我想研究的问题1、怎样饮食才是科学的? 2有营养的东西有多少? 3为什么我们要吃有营养的东西? 4 我们为什么要喝水?观察实验我们的饮食科学吗?我的交流:有的喜欢吃肉,有的喜欢蔬菜。

一年级下册科学-水是什么样的-苏教版(16张)

一年级下册科学-水是什么样的-苏教版(16张)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shuǐ shì shén me yàng de 水 是 什 么 样 的?
zhǎo shuǐ 找水
1 2 345
要 bu kai dai zi shou mo 求 不开袋子 手 摸
jì lù shuǐ de yàng zi
记 录 水的样 子
气泡图
软的

jì lù shuǐ de yàng zi
记 录 水的样 子
无颜色 透明的
气泡图
软的

guān chá fang fa 观 察方法
科学地闻
科学地尝
jì lù shuǐ de yàng zi
记 录 水的样 子
无颜色 透明的
气泡图
软的

jì lù shuǐ de yàng zi
记 录 水的样 子
无颜色 透明的
无气味 软的

无味道
气泡图
shuǐ de yàng zi
透明的
无气味 软的
xian
水平 线
无固定形状会流动 液体
液体
shuǐ de yàng zi
水的样 子
无颜色、透明的 无气味
无味道
Ta men shi shuǐ ma? 他 们 是 水 吗?
冰 固态水
云(水蒸气)
气态水
是什么使水车动起来?
水车运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
水的样 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shuǐ de yàng zi 水的样 子
shuǐ de yàng zi 水的样 子 不开袋子 不开袋子 今 天 你 有 收 获 吗?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无 颜 色 Kuai gen xiao huo ban fen xiang ba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检测题(含全部答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检测题(含全部答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检测题(含全部答案)2017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学校班级姓名等级一、填空。

1.我们常吃的食物,有的来自,如、等;有的来自,如、等;还有的来自,如等。

食物虽然多种多样,但都直接或见接地来自。

2.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_______。

像花生、肥肉、大豆中含_______多,鸡蛋、瘦肉中含多,馒头、米饭、煎饼等面食中含。

3.合理的饮食应是这样的:把我们的食物分成10份,那么米、面食应占______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_______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_____份左右。

4.将瓜子仁放在纸上挤压,会在纸上留下_____,这说明瓜子仁里含有_____。

5.饮食计划不仅要考虑均衡搭配,还要综合考虑每个人的、、等不同而产生饮食差异。

如果当天的运动较大,应多配些等食物。

6.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矿物质和水。

二、选择。

1.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主食中不可缺少粗粮②可用饮料代替喝水③蔬菜能生吃2.下列烹饪方法中,()对维生素的破坏较少。

①煮②炸③炒3.在下列食物中,滴上碘酒能变蓝色的是()。

①土豆②白菜③萝卜4.在下食物中,脂肪含量较高的是第()组。

①水煮卤蛋、五香牛肉干②油炸花生、红烧肘子③清蒸螃蟹、海米西芹22017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自测题第2页 (共2页)5.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

①合理分配三餐②荤素搭配③不挑食不偏食④不暴饮暴食6.肥胖往往是由于()而造成的。

①遗传②内分泌代谢紊乱③摄入的食物或脂肪过多、又缺乏相应的体力劳动7. 下列食物不同类的是()。

①牛肉②牛奶③豆浆④鱼⑤鸡肉8.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应该边吃饭边看书,这种说法合理吗?()①合理②不合理三、判断。

1.无论是芹菜、牛肉、牛奶,还是木耳这些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

() 2.用烧烤法检验食物中蛋白质的存在时,最好把教室的窗户打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能够简单描述水的三种形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水的三种形态。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较小,对物质的认知较为模糊。

2.学生的描述能力仍有待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让学生观察有关水的图片或幻灯片,并询问学生对水的认识、水的用途和水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慢慢了解水的相关知识。

2. 学习(20分钟)
通过用自来水、冰块、水气等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同时,教师通过解释和讲述,介绍水的颜色、味道、形态、用途等基本特征。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态变化。

同时,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并与同伴分享。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出水的三种形态,并让学生描述并标注各自的特点。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5. 课后作业
让学生观察家中的不同水源,分别描述其颜色、味道、形态以及用途等。

并准备下一课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评估
1.学生对于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了解的情况。

2.学生对于水的三种形态的理解情况。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循环的水 知识点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循环的水 知识点

第二单元循环的水1雾和云1深秋的早晨有时会看到霎,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

2.雾的形成模拟实验(1)在玻璃杯里装入%的温水,用来模拟自然界中因蒸发而导致的水蒸气聚集的潮湿环境。

(2)将冰块放在杯口上方约2厘米处,观察杯口周围的变化。

这个过程模拟的是水蒸气上升后遇到低温环境的情形。

(3)放上冰块之后,在冰块周围会产生一层像雾一样的直与;移开冰块之后,白气消失。

3.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W,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霎。

4.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它同雾的成因是一样的,也主要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

云和雾的本质是一样的。

5.水蒸气足够多且遇冷才有可能形成雾。

6.雾和云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7.霾是当下存在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和雾并不是一回事。

2雨和雪1雨和雪都是一种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8.乌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

因为云层太厚,光线很难透过而呈现黑色。

它有一个特点是高度较低。

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

9.在“雨的形成模拟实验”中,冰块的作用是给小盘子降温,陶土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均匀受热,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10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温度高于此时)。

当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形成画。

11雨的形成过程小水滴、小泳、晶(云,51)4冷却窿结/ 7并水蒸气大水滴、大冰■蒸发重力作用水雨■S6,雨来自云,有云才有可能下雨。

水滴的大小差异很大,一滴雨中含有的水量大概是云中小水滴的IOO万倍。

7,雪是来自云的小冰晶。

寒冷的冬季,低空的气温通常在0。

C以工,降落的小冰晶不会融化,落到地面就是雪。

8.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会反复被抬升。

在这个过程中,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体积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落下来。

湘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单元概述

湘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单元概述一、单元目标本单元安排了“ 1-水的蒸发”“2.水蒸气的凝结”“3.水的沸腾”“4.结冰与融化”四课。

低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观察和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水蒸发、水沸腾、水结冰、冰融化、水蒸气凝结等现象,知道冰、水和水蒸气的异同以及加热、冷却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最后实现下表中的四维目标,为高年级探究温度是影响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奠定基础。

二、单元解析关于水,学生已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它的某些性质,知道了它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再次以水为探究对象,采用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究形态多变的水。

本单元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定性”(第1课水的蒸发、第2课水蒸气的凝结)到“定量”(第3课水的沸腾、第4课结冰与融化)的过程探究水的三态变化,从两条路径布设研究主题和探究活动,其一是从水与水蒸气之间二态变化: 水变水蒸气(蒸发、沸腾)到水蒸气变水(凝结);其二是水与冰之间二态变化: 水变冰(结冰)到冰变水(融化)。

共包括7个学生主体活动,分别是“悄悄逃跑的水”“研究小水珠的由来”“烧开水”“我们来造冰”“观察冰的融化”“结冰的力量”“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不同与相同”;2个拓展活动,分别是“怎样加速水的蒸发”“认识更多的凝结现象”。

第1课水的蒸发和第2课水蒸气的凝结,学生主要是观察和描述现象,观察到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观察到水蒸气遇冷又会变回小水珠的现象。

而第3课水的沸腾和第4课结冰与融化,学生不仅仅要观察水沸腾、水结冰、冰融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而且还要用温度计测量水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数据,认识水沸腾、水结冰、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本单元每课均从生活情境或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水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者用实验探究变化的成因或条件,认识水的三态(冰、水、水蒸气)在形状、体积、物质等方面的异同,认识水蒸发、水蒸气凝结、水沸腾、水结冰、冰融化现象,发现水的三态可以互相转化。

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第2单元《水》目录第2单元《水》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也十分重要的物质,构成了地球的一个圈层。

引导学生认识水,也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水的经验,对于水的重要性也有一定认识,但是大多比较零散,还不太能用科学语言来描述。

本单元的设计,继续定位在“观察与描述”,通过比较等方法,促进细微观察,用实验看到的现象说明自己的观点,用科学的词汇与学生头脑中对水的朦胧认识相对接,用气泡图帮助归纳整理,最终形成对水的特征较为完整的认识。

本单元是一个整合性的主题,立足于有趣的游戏,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征及溶解现象。

同时又涉及技术与工程领域,即在观察生活中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作小水轮,尝试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新打印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新打印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1、我们的食物1、米、面、蔬菜、瓜果来自于植物;鸡、鱼、肉、蛋来自于动物;香菇、木耳来自于微生物。

2、给食物分类的方法有很多:按味道分类:分为酸、甜、苦、辣、咸等;按生活习惯分类:分为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

按食物来源分类:分为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菌类食品。

还可以按吃的喜好分类,按营养成分分类,也可以按食用方式来分类。

3、按照生活习惯分类:馒头米饭面条……(面食)芹菜白菜萝卜……(蔬菜)鸡鸭鱼肉……(肉类)蘑菇木耳……(菌类)4、(1)蔬菜、水果、粮食等是植物性食物;肉类、奶类、蛋类等是动物性食物,他们都来自于自然界。

(2)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5、请你对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度捕食,就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度捕食野生动物。

2、我们的营养1、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答: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1)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矿物质、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材料,淀粉(糖类)、脂肪是人体的能源,维生素具有促进人体发育、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2)把芝麻放在纸上挤压,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这说明芝麻中含有脂肪。

(3)小麦、土豆、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它们遇到碘酒变成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性质。

(4)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没有哪一种食物包含全部的营养。

为了保证营养均衡,我们的饮食必须做到多样化。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搭配饮食才能使营养更全面?答: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类这五大类。

其中吃的多的应该是粮食类,应该少吃的是油盐类。

合理的营养搭配有荤素搭配、多种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蔬菜。

实验1: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主要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主要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主要知识点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食物的营养)1. 我们的食物主要有蔬菜、水果、大米、白面,肉、蛋、奶、油等。

常见的食物有: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红薯等;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等;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

它们含有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 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和菌类(微生物)。

3. 食物的分类:(1)可以按食物来源分类,可分为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菌类食品等;(2)可以按味道分类,如分为酸、甜、苦、辣、咸等;(3)可以按生活习惯分类,可分为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4)可以按营养成份分,可分为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高脂肪食品、高蛋白食品等。

(5)按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量来分,可分为主食、副食。

4. 检验某物中含有脂肪,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镊子夹住按在白纸上用力划一下,留下的油脂的就是(脂肪)。

5. 检验某物中含有淀粉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滴管滴上碘酒后变蓝了,说明里面含有淀粉。

6. 粮食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有小麦,土豆,地瓜,大米,玉米。

7. 检验某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镊子夹着,在酒精灯上烧,如果发出像烧焦头发那样气味,那么里面就含有蛋白质。

8.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9. 常见的配餐有以下几种,(1)以肉类食品为主的配餐;(2)以腌制食品为主的配餐;(3)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4)以甜食为主的配餐。

10. 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十份,米面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因为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订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11. 每天饮食健康:(1)要选择卫生无毒无污染的食物;(2)吃东西要定时定量;(3)营养搭配要合理;(4)不要边看书边吃饭。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水循环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水循环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循环
五年级上册的水循环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介绍了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以下是水循环的基本内容,供参考:
水循环的过程:
1.蒸发:太阳能使水体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升入大气中。

2.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会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团。

3.降水:云团内水滴增多到一定程度,就会落下降水,例如雨、雪、雾、
露等形式。

4.地表径流:降水后,水会流向地表的低洼处,形成河流、湖泊等水域。

5.渗透和植物吸收:降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
经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

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水循环维持着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水资源再利用:通过水循环,水资源得以再利用,确保了水的持续供应。

•影响气候:水循环也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降水量的分布和多少直接关系到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习水循环的重点内容:
•水的三态转化:学生需了解水在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水循环图解:可以通过图表或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生活中的应用:涉及到水循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节约用水等方面。

老师在教授水循环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图表解释、小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意义。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一、水分子的运动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间隙增大,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运动减慢,间隙减少,由气态变为液态。

2、固态的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的体积内较自由的运动;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和一种粒子,基本属性是:a)分子体积很小,质量轻,(如:1滴水中有1021个水分子)b)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相互作用。

(如:气体受压,体积缩小)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受热运动加剧,遇冷运动减慢。

(如:酒香不怕巷子深)4、水的三太变化是物理变化,仅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变化,水分子的大小和数目不会变化。

5、水分子存在的佐证-布朗的花粉运动6、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水天然循环的作用①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完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二、水资源、、水的净化(1)水资源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大约97.5%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中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占水总量的 0.3%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的净化①天然水的净化成纯水的步骤:沉降;过滤;吸附;蒸馏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

②各步骤的作用:静置沉降-是除去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较小颗粒的悬浮杂质用明矾吸附沉降再过滤)吸附-是利用活性炭除去水中有色或有气味的杂质;(吸附是物理变化)蒸馏-是除去可溶性杂质。

(3)自来水的净化步骤:①沉降②过滤③灭菌(为化学变化)消毒剂有:氯气、漂白粉、二氧化氯、紫外线。

(4)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如:矿泉水)B软水C点燃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科学六上第二单元水的循环知识盘点

科学六上第二单元水的循环知识盘点

科学六上第二单元水的循环知识盘点一、水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它润泽着大地,滋润着万物生长。

人体的70都是水,水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用水和生产、农业等领域的必需品。

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

二、水的循环过程1. 蒸发水的循环过程始于蒸发。

日晒下的湖泊、河流、海洋以及土地上的水体,由于受热而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遇到冷空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层。

3. 降水云层中的水滴聚集成雨滴,当水滴足够大时,便会落下降为雨、雪或雾。

4. 地表径流下降的降水在地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体,或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

三、水的循环利用1. 节约用水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节约用水,避免浪费。

2. 科学种植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的用水和施肥方法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水的浪费。

3. 水资源保护保护水源地,预防水土流失,减少污染,确保水质清洁,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举措。

四、对水的思考1. 感受水的力量水有巨大的能量,它能够冲刷大地,滋润万物。

我们应该感受到水的力量,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2. 学会与水共存水与生命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学会更好地与水共存,保护水资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结:水的循环是地球自然界中至关重要的循环过程之一,它使得地球上的水得以循环利用,滋润大地,维持生物生存。

我们必须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个人观点:我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

我们要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让水资源能够持续地供应给我们,也为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篇文章通过对水的循环知识进行盘点,从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水的循环过程,同时强调了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个人观点中,笔者立足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积极的态度,为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学科学《水的净化》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水的净化》微课程设计方案
该微课更深入地交流讨论,进一步探究水里有什么和净化水的方法。同时,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大胆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尽情的实验中,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微课程对水的净化介绍清楚,过程明确,现象明显,通过微课探究水的净化的工作原理,直观、有效,学生探究的兴趣浓厚,,对科学素养的正确形成打下夯实基础。
内容来源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第7课:水里有什么
适用对象
1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可以借助大熊座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黑夜可以用北极星辨认方向。小学科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水里有什么。
2.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教学用途
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课中讲解和活动
8、我们把铁钉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过几天我们发现铁钉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在水中的部分没有生锈。通过实验,我们得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请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使用该微课程)
基于学生对水的初步认识,通过观看视频,经历一个“问题——猜想——资料学习——整理归纳”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从而揭示出净化水的方法。
《水的净化》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水里有什么。
2.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二、学习资源
(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
教学用PPT课件、资料视频、相关学生实验资料
三、学习方法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4、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设计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时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目标:1. 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肿的变化。

2. 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师备:调好的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

生备:五个透明的杯子、水槽、食盐、面粉、沙、高锰酸钾、砂糖、漏斗、滤纸、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

师:"老师这里有两杯饮料,你猜猜是什么饮料呢?想尝尝味道吗?""说一说,品尝到了什么味道?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什么东西制作的?""你看见这杯水中的糖和盐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糖和盐等物质在水中会有哪些变化。

"二、探究内容:1.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松搅拌一分钟。

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2)观察比较搅拌成的两杯混合物。

师:"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吗?""沙在水里溶解了吗?"(3)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溶解了"?哪些现象能使我们知道"沙在水里没有溶解"?2.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师:"食盐在水里很快就被溶解了,形成了盐的水溶液;沙在水中却很难被溶解。

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轻搅拌一分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比较面粉和沙、盐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4)混合在水中的沙、盐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5)讨论: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3. 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

(1)在两个玻璃杯里各装半杯水,分别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和砂糖。

仔细观察并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

(2)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水,继续观察并描述水、高锰酸钾和砂糖的变化。

(3)想像糖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4. 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1)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2)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3)小结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了解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或不能溶解在水里。

教学后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有些液体能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

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

科学探究:观察和描述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过程,猜测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经历胶水等液体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实验过程;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溶解实验中的一些现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容器架1个,盛水试管3支,滴管1支,盛水玻璃杯2个,小匙1把,筷子1支,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少许,记录单。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洗涤剂,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食盐和高锰酸钾这些固体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预设:它们在水里慢慢扩散,颗粒化的很小,肉眼看不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会沉淀,形成稳定的溶液。

2. 食盐和高锰酸钾这些固体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水里,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那么,液体是否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3. 谈谈你们的经验。

二、观察和描述胶水和洗发液的溶解过程提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今天我们来探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先来研究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 那我们研究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要怎么做?2. 师:请同学打开科学书第七页,认真地读一读文字,看一看图片,然后再来交流分几步做?注意什么?3. 边交流边整理出实验提示:(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

(2)观察是怎样进入水中的。

(漂浮?下沉?)(3)观察在水中是怎么扩散得。

(轻轻搅拌一下怎么样?充分搅拌后怎么样?)(4)注意从杯子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

(5)做好观察记录。

4.小组实验,教师巡视5.描述实验过程预设:我们观察到胶水的溶解过程是,一小匙胶水倒入水中,像一条透明的线缓缓地沉入水底,并蜷缩在杯底,起先不扩散,轻轻搅拌一下,一条条透明的丝分散到水中。

充分搅拌后,透明的丝不见了,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

预设:洗发液倒入水中,沉入水底,聚在水底,不扩散,轻搅拌,洗发液小片的向水中扩散,一些浮到水面,充分搅拌,洗发液像云雾在水中翻滚,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慢慢地形成稳定的溶液。

生描述师适当引导。

6.讨论胶水、洗发液能否溶于水。

师: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的溶解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预设:下沉在杯底,充分搅拌,慢慢地扩散,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

师:我们可以认为胶水和洗发液能否溶于水。

三、观察和描述醋、酒精、和食用油的溶解过程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过程,知道了胶水和洗发液充分搅拌后,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也就是能溶解在水里。

老师再给同学们带来三种液体醋、酒精、和食用油,它们在水中会怎么样?1. 学生预测你猜测在水中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这么想?2. 分组实验出示提示:(1)分别往三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酒精、食用油。

(2)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再观察。

(3)注意从试管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

(4)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自学提示,师演示,如怎么反复使用滴管,如何振荡。

3. 描述实验过程学生描述,师适当引导:围绕怎么进入水中,怎么扩散,是否形成了稳定的溶液。

4. 讨论醋、酒精、食用油是否溶于水(1)比较它们的溶解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a醋、酒精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不同:醋、酒精轻轻振荡就会慢慢地扩散。

相同:都能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

b食用油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它在水中有什么特点?特点:漂浮在水面,振荡后不能均匀稳定的分布在水中。

(2)得出结论5. 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1) 生回答液体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哪些现象说明溶解或不溶解?)(2) 归纳:a 像胶水等液体在水中慢慢地扩散,并能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称之为液体之间的溶解。

b 像食用油一样在水中扩散后,不能均匀稳定分地布在水中,称之为液体之间的不溶解。

四、课外延伸五、整理材料请材料员把试管和杯子中的液体倒入边上的水桶里,然后放回原处。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第五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问题—假设—验证—证实”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指导对比方法)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3.制定实验设计。

(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第三课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问题讨论,并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2.使学生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能认识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4.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的概念。

5.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