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如今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人力疲乏,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报恩于陛下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志向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文:皇宫中,朝廷中,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做了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该偏袒,有私心,使朝廷内外的刑赏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译文: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来举荐给陛下。
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它们来和他们商量,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翻译 - 副本
出师表一、原文译文:(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大业还不到一半竟中途去世。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但是在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毫不懈怠,在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作战的原因,是追念先帝的优待,想报答给陛下。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便轻视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皇宫中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不应偏袒,有私心,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施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会有更多的好处。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文: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了解通晓军事,在当年试用时,先帝称赞他,说他能干,因此大家评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出师表》翻译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苟且在乱世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地位,见识浅陋。
•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降低身份,屈就自己,三次到草庐中看望我
• 諮臣以当世之事。
询问我国家大事。
• 由是感激。
(我)因此很感激。
以:以致。 •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横渡 深入荒凉之地 • 兵甲已足
武器充足 •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应当鼓励,率领全军,向北,希望尽我平庸之能。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铲除奸臣,兴复汉朝,迁回旧都。 •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
• 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是许诺为先帝奔走效劳。
• 后值倾覆。
遭遇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我)在兵败之时接受重任,在危难之间接受任命。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夙:早。 夜:晚上。 效:奏效。
陛下也应该亲自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识别采纳正确的话语,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
•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如今正当远离,面对奏表落泪不止,不知说了些什么。
•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进献忠言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 之罪。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人兴复汉朝的任务托付给我, 不奏效就治我的罪。
• 以告祎、允等之慢。
《出师表》逐句翻译
《出师表》逐句翻译出师表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崩殂(cú):死。
古代帝王死亡叫“崩",也叫“殂"。
疲弊,民力困乏。
诚:的确。
秋:年头,时候。
先帝开创的事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懈:懈怠。
于:在。
忘身:奋不顾身.追:追念。
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大概。
于:在。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张,扩大。
光:发扬发大。
恢弘:扩大,发扬。
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
妄,随意;菲薄,轻视,小看.引喻失义:讲话不当。
引喻,称引,譬喻。
以:以致。
塞(sè):堵塞。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劝谏的道路啊。
4。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否(zāng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臧:善,这里指表扬;否:恶,这里指批评。
异同:不同.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法律条文。
及:以及.为:做.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论:评定。
刑:罚。
以:来。
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
偏私:偏袒,有私心。
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内宫和外府.异法,刑赏之法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6。
《出师表》原文及其对照翻译
24、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与译文对照〔第一自然段〕【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译文】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原文】而中道崩殂〔cú〕;【译文】就中途去世了。
〔先帝:指刘备。
崩殂(cú):死。
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原文】今天下三分,【译文】现在天下分成三国,【原文】益州疲〔pí〕敝,【译文】蜀国贫困衰弱,【原文】此诚危急【译文】这确实是情况危急、【原文】存亡之秋也。
〔判断句〕【译文】决定存亡的时刻。
〔注释:益州:这里指蜀汉。
秋:时。
〕【原文】然侍卫之臣【译文】但是,侍奉守卫的大臣【原文】不懈于内,〔不懈〕〔倒装句〕【译文】在宫内毫不懈怠,【原文】忠志之士【译文】忠诚有志的将士【原文】忘身于外者,〔忘身〕〔倒装句〕【译文】在外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文】盖追先帝之殊遇,【译文】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优待,【原文】欲报之于陛下也。
〔判断句〕【译文】想报答它给陛下。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原文】以光先帝遗德,【原文】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原文】恢弘志士之气;【原文】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原文】不宜妄自菲薄,【译文】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原文】引喻失义,【译文】说话不恰当,【原文】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译文】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段义:1、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分析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
〔用原文答复〕〔第二自然段〕【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译文】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原文】陟〔zhì〕罚臧〔zāng〕否〔pǐ〕【译文】奖惩功过、好坏,【原文】不宜异同。
【译文】不应该〔在宫中、府中有所〕不同。
【原文】假设有作奸犯科【译文】如果有作坏事、触犯科条法令,【原文】及为忠善者,宜付【译文】和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原文】有司论其刑赏,【译文】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原文】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译文】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原文】不宜偏私,【译文】不应该偏袒有私心,【原文】使内外异法也【译文】让宫廷中和朝廷上有不同的法规。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是初中的重点课文之一,内容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现在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
出师表》全文标准翻译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 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询问 我对当今局势的看法。
第6自然段翻译: 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由是:因此 是:这 感激:感动(古义) 今 义:与“感谢”相近。 遂:于是,就许:答应 以:“用,拿,介词”。这是一个特殊句式,介词结 构后置。 驱驰:奔走效劳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 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懈:懈怠 忘身:奋不顾身 盖:副词,推测原因 追:追念 殊遇:优待,厚遇
然而侍卫的大臣们在宫廷毫不懈怠,忠诚有 志的将士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追念 先帝对他们的优待厚遇,想要报答陛下啊。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8自然段翻译 2、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 以彰其咎; 兴德:发扬圣德 德:圣德 兴德之言:发扬皇帝圣德的忠言。 慢:怠慢,疏忽 责罚郭攸 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揭示他们 的过失;
第9自然段翻译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第5自然段翻译: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十分憎恨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 灵二帝的昏庸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第5自然段翻译: 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贞良:坚贞可靠 死节:为守气节而死,只能够以死报国。 隆:兴盛 计日:数着日子 待:等待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 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 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隆,就时间不远了。
《出师表》原文以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以及翻译《出师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文学作品,由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为了安抚众将士、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以及向后人表述自己的忠诚所写成的。
下面是《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勇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公议。
若张、李、赵、魏之徒,不顾军国大事,滋扰禁中,妄议妄行,皆当弃疾赐之,以明忠诚方正之志。
昔曹操称孤,周公吕尚拨乱世,此皆仲达之徒也。
今兵革未息,而内忧外患,迫胁万状,奉先沈浮,此诚难事,非同小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勇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公议。
若故情不忘,即膺此恩,追思起见,一以贯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务,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荀彧、仲达之类,本当西奔以依刘备,及至后来,先帝不容,彧、达等便来投降,其为人也,半是功劳。
杨济、高览、刘璋等,此皆庸才,无异流俗,惟以有险不识时耳。
愚亦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一篇奏章,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成为了一种政治记载的典范。
这篇文献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件,更因为它展示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爱国情怀、才华横溢、治国能力和先见之明。
本篇文章将介绍《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并对其价值进行分析。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误国家大事。
今天下者,以夷狄之卒无以专国内之兵,而故敌之国内应,不可不察也。
若据寇准、王雒之辈,则虽有十倍之势,犹恐不敌,危之也。
今若不图大事,尽陈功臣之力,则倾覆自为笑柄者也。
内外之忧,困于应付之难,而蜀之储德,不一而足。
然后兵精将勇,未与相应,而强寇环堵,内外难困,众寡势殊,同欲战者,则以勇一分,以智十倍,故不战而举国皆惧;战而不胜,则流血而虚名;虚名而无实则不可复得也。
侍东平青州,北操巩留,此两处,兵家之要地也。
当便图之。
胜则据制于中原,割据寰宇;败则越白水,退治自可,何必致死乎!总结国之形势,应以请命。
今当以老成持重,处士之道,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翻译】我的国君在创业未几年就不幸去世,如今天下三分,益州也日益衰败。
这是正处在市井上的存亡之秋。
然而内守之臣仍然负责守卫国宅,外交之士一心为国奔走,皆是来源于对我国君的感恩之情,欲向陛下递交君父的保障,恢复爱国诚意,请圣上设置正式的听取机会,来表扬和传承国君逸志,展现高贵的士气,千万不可不谨慎实行,避免妄谈,愚弄国家重事。
如今天下惟夷狄侵略外围,而我们不能专门关注内领土防卫。
再加上被我们打败的国家内部有应战之势,这个结果更值得我们注意。
如果我们按照寇准,王雒等人进行安排,则就算我们能将兵力增加十倍,还是难以对抗,这是非常危险的。
出师表翻译一句一译
出师表翻译一句一译1、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为: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在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希望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
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
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从而引用不恰当的比喻,以致于堵塞了忠言进谏的道路。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翻译为: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一点不同。
不论是作恶违法的人,还是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关于他们的惩奖,以此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
不应该有所偏袒,使得宫内宫外执法有所不同。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翻译为: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里面的事,无论大小,都应该去咨询他们,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再施行,一定能弥补缺失,有很多的好处。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为: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
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应该去咨问于他,一定会使军队和睦,军队发展才会更好。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4《出师表》翻译
24《出师表》全文翻译1 先帝开创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个国家,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但是在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毫不懈怠,在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这是因为追念先帝的优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或: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人们忠诚进谏的道路啊。
2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3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给予陛下。
我认为皇宫中的事情,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很大好处。
4 将军向宠,性格品德善良平正,通晓军事,在当年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能干,因此众人评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 (君王)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君王)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哀叹、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王室的兴隆可以计算着日子等待了(或:就为时不远了)。
6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地,在乱世里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里扬名显贵。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拿当今的大事询问我,我因此感动奋发,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时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间我受到委任,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出师表全文翻译及注释
出师表全文翻译及注释《出师表》的译文先帝创立的大业还没有达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民生凋敝,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然而侍卫臣僚在国内勤劳不懈,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外奋不顾身地战斗,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出师表》翻译和原文及赏析
《出师表》翻译和原文及赏析《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师表》翻译和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前出师表》原文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出师表》逐句翻译
出师表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崩殂(cú):死。
古代帝王死亡叫“崩”,也叫“殂”。
疲弊,民力困乏。
诚:的确。
秋:年头,时候。
先帝开创的事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懈:懈怠。
于:在。
忘身:奋不顾身。
追:追念。
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大概。
于:在。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张,扩大。
光:发扬发大。
恢弘:扩大,发扬。
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
妄,随意;菲薄,轻视,小看。
引喻失义:讲话不当。
引喻,称引,譬喻。
以:以致。
塞(sè):堵塞。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劝谏的道路啊。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否(zāng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臧:善,这里指表扬;否:恶,这里指批评。
异同:不同。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法律条文。
及:以及。
为:做。
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论:评定。
刑:罚。
以:来。
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
偏私:偏袒,有私心。
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内宫和外府。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出师表》的文言文翻译
《出师表》的文言文翻译《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是《出师表》的文言文翻译,请参考!《出师表》的文言文翻译原文臣亮言: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13)先帝遗德,恢弘(1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6),引喻失义(17),以塞忠谏之路也(18)。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22),宜付有司(23)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5);不宜偏私(26),使内外异法也(27)。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9):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3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1),有所广益(32)。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3),晓畅(34)军事,试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7)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8)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小人(4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1)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42)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43)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44),可计日(45)而待也。
臣本布衣(46),躬耕于(47)南阳(48),苟全(49)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0)。
先帝不以臣卑鄙(51),猥(52)自枉屈,三顾(53)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许先帝以驱驰(55)。
出师表全篇翻译
出师表全篇翻译《出师表》全篇翻译:先帝创立的大业还没有达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民生凋敝,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然而侍卫臣僚在国内勤劳不懈,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外奋不顾身地战斗,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1原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重点词:先帝创业(创立事业)未半而(却)中道(中途)崩殂(死。
崩:古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现在)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贫困衰弱),此诚(实在)危急存亡之秋(时候)也。
然(可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在)内(指宫廷内),忠志之士忘身(自身,自己)于(在)外者,盖(承上文申说原因,“原来是”)追(追念)先帝之殊遇(特殊的对待,即厚待),欲(想要)报(报答)之(代先帝的殊遇)于(给,在)陛下也。
诚(实在)宜(应当)开张(扩大)圣(圣明)听(听闻),以(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遗留)德(遗留下来的美德),恢弘(扩大)志士之气;不宜(应当)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菲薄:微薄。
),引喻(引用、比喻,这里是说话的意思。
)失义(宜、恰当),以(以致)塞(堵塞)忠谏(进谏)之路也。
译文:先帝创立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啊。
可是,侍卫的大臣们在宫廷内工作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战场上不惜性命,原来是为了追念先帝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答啊。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大臣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扩大有志之士的勇气,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了忠臣进谏的道路。
2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重点词:宫中(皇宫里的侍臣)府中(朝廷中的官吏),俱(都)为(是)一体(整体);陟(提升)罚(惩处)臧(表扬)否(批评),不宜异同(偏义词,意思在“异”上。
“不同”)。
若(如果)有作奸(做奸邪事情)犯科(触犯法令),及(以及)为(做)忠善(尽忠做好事)者(的人),宜(应当)付(交给)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员。
)论(评判)其(他们)刑(罚)赏(受赏),以(用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公平清明)之理(治理),不宜(应当)偏私(偏袒和私心),使内外异法也。
译文:皇宫里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一样。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令,以及为国忠心做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中、府中之法不同。
3原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重点词: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都)良(善良)实(诚实),志(志向)虑(心思)忠纯(忠实纯正),是以(因此)先帝简拔(选拔)以(把)遗(留给)陛下。
愚以为(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拿)咨(询问)之(他们),然后施行(实行),必(一定)能裨补阙漏(帮助补救缺点和疏漏),有所广(多,广泛地)益(好处)。
译文: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施行,就一定能够帮助补救缺点和疏漏,得到更多的好处。
4原文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重点词:将军向宠,性行(性情品德)淑(善)均(平),晓畅(通晓)军事,试用之于(在)昔日(过去,从前),先帝称(称赞)之(他)曰能(有才能),是以(因此)众议(商议)举(推举)宠为(做)督。
愚(自称谦词,我)以为(认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都)以(拿)咨(询问)之(他),必能使行阵(军队)和睦,优(好的)劣(差的)得所也。
译文: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在过去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队上下团结,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5原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重点词: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兴旺)也;亲(亲近)小人,远(疏远)贤臣,此后汉所以(……的原因)倾颓(衰微,灭亡)也。
先帝在时,每(每次)与臣论(谈论)此事,未尝(未曾)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对)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全)贞良(“贞”:坚贞。
“良”:贤能)死节之臣,愿(希望)陛下亲(亲近)之信(信任)之(他们),则(那么)汉室之隆(兴隆),可(可以)计日而待(计日:计算日程。
待:等待。
等待的时日很快就要到来。
指为时不远。
)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和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旺,就为时不远了。
6原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重点词:臣本布衣(平民),躬(亲自)耕于(在)南阳,苟(姑且)全(保全)性命于(在)乱世,不求(谋求)闻达(闻名、显达)于(在)诸侯。
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微贱,见识浅陋),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自(亲自)枉屈(屈尊),三顾(拜访)臣于(到)草庐之中,咨(询问)臣以(拿)当世之事,由是(因此)感激(感动),遂(于是)许(答应)先帝以(来)驱驰(奔走效劳)。
后值(遇到)倾覆(兵败),受(接受)任(重任)于(在)败军之际(时候),奉命于(在)危难(危险困难)之间,尔来(从那时到现在)二十有(通“又”)一年矣。
译文: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只想在动乱的年代姑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闻名显达。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微贱,见识浅陋,降低身份亲自屈尊,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天下大事,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失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7原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重点词:先帝知臣谨慎,故(所以)临崩寄(托付)臣以(把)大事也。
受(接受)命(遗命)以(表时间、地域等界限)来,夙(早晨)夜(晚)忧(忧虑)叹(叹息),恐(担心,唯恐)托付不(没有)效(成效),以(以致)伤(损伤)先帝之明(知人之明);故(所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长草、苗。
指荒凉地区)。
今(现在)南方已定,兵甲(铠甲)已足,当(应当)奖(鼓励)率(率领)三军,北(向北)定中原,庶(表示希望或推测之词)竭(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
钝:不锋利的刀),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兴复(复兴)汉室,还(回)于(到)旧都。
此臣所以(用来)报(报答)先帝,而忠(尽忠)陛下之职分(职责)也。
至于斟酌(反复衡量)损(除去,减)益(增),进尽(完全,这里指毫无保留地)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责任)也。
原文:今(现在)当远离,临(面对)表涕(泪)零(落),不知所云(说)。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率军)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苗的荒凉地区。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奖励、率领三军,向北平定中原。
希望能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回到旧日的都城。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处理国家事务,反复衡量,考虑取舍,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8原文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重点词:愿(希望)陛下托(交付)臣以(把)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成效)则(就)治臣之罪,以(来)告(禀告)先帝之灵。
若(如果)无兴德之言(振兴国家政治的建议),则(就)责(责备)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以(来)彰(显扬)其(他们的)咎(过失);陛下亦(也)宜(应当)自谋(考虑),以(连词)咨诹(询问)善(好的)道(治国道理),察纳(分析、接受)雅(正)言,深(深深、深切)追(追念)先帝遗(遗留)诏。
臣不胜(不尽)受恩感激(感动、激动)!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国家政治的建议,就应当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表明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应当自己认真考虑,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分析、接受正确的意见,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诏。
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9原文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重点词:今(现在)当远离,临(面对)表涕(泪)零(落),不知所云(说)。
译文: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不知说了些什么。
《出师表》中“以”的用法《出师表》一文中,“以”共出现过二十三次,用法如下:一、介词,译作“用”、“拿”、“凭”等,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某物而进行。
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二、介词,译作“因”、“因为”,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
8、先帝不以臣卑鄙三、介词,与“是”组合成“是以”,译作“因此”,表示原因。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四、连词,表示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可译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