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自我完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的自我完善

作者:朱看根

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1年第05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的主旨是教人保持人最初的人性美——善,改变后天接受的不良习性。达到此境界,其决定因素是“教”。人教版初中第一册语文,就体现了这一点。

“善”,是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层次。《〈论语〉十则》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善解人意之善,其人称之为君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自省之善,是人性的觉悟,达到完美人生的高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生准则之善;“传而不习乎”是尊师之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待友之善。善始善终,是人们所追求的人性完美。孔子学说的中心是“仁”,“仁”的具体体现是“善”。劝人向善,教人行善,是还人性之初。《〈论语〉十则》列入读本,是让当今青少年感受几千年的文明,让他们自行修善,积极行善,善始善终,教者引善。

笔者遇到这样一位学生,他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品行不端的伙伴,昏天黑地过日子,导致厌学、逃学,直至辍学。在校期间,笔者曾用孔子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教育他,没能唤醒他沉睡的人性。辍学在家,其父逼着他历练修身,跟着父母干苦力活,一个月下来,这孩子向父母强烈要求复学,学校接收了他。笔者曾询问过他为什么复学?他深有感触地说:“父母为了我,没白天没黑夜的干活,我很内疚,愧对父母。”笔者激励他重读孔子的《〈论语〉十则》,对人生、对做人的原则会有更深刻的领悟。此后一段时间,这孩子果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染上的恶劣习气一扫而净,学习成绩也突上去了。这个孩子的变化,是良知的发现,是人性的回归,更是这册课本的魅力所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自身对人性的反省是塑造好孩子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寓言《月亮和白兔》其寓意是:拥有了财富就失去了快乐。告诫人们不萌贪婪之欲和享受劳动之乐的道理。万恶之源,始于贪心。今天想得到一百,明天想得到十万,后天想拥有月亮。白兔做着拥有月亮的梦便得到了月亮,得到月亮又怕失去月亮,整天为拥有的月亮而不被丢失紧锁愁眉,结果每天都失去了快乐。白兔将月亮还给了他的主人,成了一个清贫者,反而天天无比快乐。这是人性的返朴归真之善,是人性的自我完善。此则寓言列入读本,对当今青少年的人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青少年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不很清晰,认为拥有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因此,总是幻想着有上天掉馅饼的事情发生。攀比之风盛行,比富有、比阔绰、比享受,却不比劳动、不比贡献、不比责任,是这一代人的通病。读了此则寓言,应该会使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清晰起来,会使他们的人性回归到正确的轨道,因为他们的祖辈父辈就是在享受劳动快乐的同时创造着财富。

现代诗《理想》和《在山的那一边》,将抽象的“理想”概念形象化,前者说理,后者叙事。《理想》中说:“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全,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这说明理想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追求理想正是人性的展示和人性的自我完善。《在山的那一边》讲述的是一个大山中的孩子产生翻山看“海”的欲念,并付诸看“海”的行动,翻过无数座“山”,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则故事诠释了孩子成长的原动力是欲念,这种欲念推动着人性向着高层次发展,逐渐完美。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很多篇章,或显或隐都有这一主题。本人在执教中,将这些零散的珠子贯串起来,使之成链,让学生系统感到人性美的存在,并使他们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得到人格的提升,达到人性的自我完善。◆(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三湖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