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六十七)

合集下载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常考知识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常考知识点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常考知识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常考知识点:1.口腔解剖学:包括口腔组织的结构、牙齿的结构和种类、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等。

2.口腔病理学: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等。

3.口腔内科学: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及其诊断、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4.口腔正畸学:包括牙列不齐的种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5.口腔种植学:包括牙种植的适应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技术和术后护理等。

6.口腔颌面外科学:包括各类口腔手术的操作技术、术前术后护理等。

7.口腔修复学:包括各类牙齿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修复方法和技术等。

8.口腔预防保健学:包括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口腔保健知识等。

9.口腔影像学:包括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表现,以及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10.口腔药物学:包括常用的口腔药物的种类、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此外,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还需要熟悉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要求以及医学伦理的基本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目标和任务,确保全面复习。

2.资料整理和笔记记忆:将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3.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通过做习题和模拟试题巩固知识,熟悉考试题型和考试规则,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4.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教材和参考书进行学习,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5.参加培训班或听课:培训班或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更系统和全面,有助于获取相关专业知识。

6.组织学习小组或参加学术讨论会:和他人一起探讨问题,互相交流和学习,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7.定期复习和检查:定期复习已学内容,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最后,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勤奋学习和不断的复习。

只有全面掌握口腔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六十七)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六十七)

第二十八单元肝炎病毒一、生物学性状甲型肝炎病毒(HAV)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

无包膜。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

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甲型肺炎病毒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

2.致病机制与免疫HAV经粪-口途径侵入人体后,先在肠黏膜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继而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最终侵入靶器官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

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生抗HAV的IgM和IgG抗体。

前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出现,后者在恢复后期出现,并可维持多年,对同型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措施目前对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以HAV的抗原和抗体为主。

抗HAV IgM(用ELISA法)具有出现早、短期达高峰与消失快的特点,故测得它是甲型肝炎新近感染的标志。

抗HAV IgG 的检测有助于流行病学检查。

HAV的预防措施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①大球形颗粒(亦称Dane颗粒):它是一种由一个包膜和一个含有DNA 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直径约42nm;②小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的小球形颗粒是HBV感染后血液中最多见的一种,它由HBsAg,即病毒的包膜组成;③管形颗粒。

2.抗原组成HBsAg: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具有抗原性,是制备疫苗最主要成分;HBcAg: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和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核内;HBeAg:HBeAg是一种溶性抗原。

可作为体内有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一种标记,血中HBsAg滴度越高,HBeAg的检出率亦愈高。

有些病人可出现HBe抗体,可能也是一种有保护作用的抗体。

3.HBV的培养黑猩猩是对HBV的最易感动物。

目前采用的细胞培养系统是病毒DNA转染系统。

4.抵抗力HB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化学消毒剂均耐受。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七十八)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七十八)

(1)检查方法:GBI采用视诊和探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全部牙或指数牙。

每个牙检查唇(颊)面的近中、正中、远中3点和舌(腭)正中4个点。

检查时使用牙周探针轻探牙龈,观察出血情况。

检查牙龈出血指数前,一般不能检查菌斑指数,因使用染色剂后会影响牙龈出血情况的辨别。

(2)记分标准0=探诊后牙龈不出血1=探诊后可见牙龈出血每个受检者的记分是探查后牙龈出血部位的数目占总的检查部位数目的百分比7.社区牙周指数这个指数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合于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1)检查方法:社区牙周指数需借助特殊器械在规定的牙位上检查。

1)检查器械: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CPI牙周探针。

探针尖端为一小球,直径为0.5mm,在距顶端3.5~5.5mm处为黑色涂抹的区域,距顶端8.5和11.5mm处有两条环线。

CPI探针的作用是:①检查牙龈出血情况,顶端小球可避免探针头部过于尖锐而刺伤牙龈组织导致出血,而误诊为龈炎。

②探测龈下牙石。

③探测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探针在3.5mm和5.5mm处的刻度便于测定牙周袋深度。

2)检查项目:CPI检查内容为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

3)检查方法: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

检查时将CPI探针轻缓地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针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根,沿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做上下短距离的颤动,以感觉龈下牙石。

同时查看牙龈出血情况,并根据探针上的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

CPI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过分用力会引起患者疼痛,有时还会刺破牙龈。

4)检查指数牙: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即:检查每个区段的指数牙,20岁以上者需检查以下10颗指数牙的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情况:20岁以下,15岁以上者,为避免第二恒磨牙萌出过程中产生的假性牙周袋,只检查6颗指数牙:15岁以下者,因相同原因,也只检查以上6颗指数牙,但只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深度。

WHO规定,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

2018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之口腔组织病理学

2018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之口腔组织病理学

2018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之口腔组织病理学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的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为帮助广大口腔执业医师考生高效复习,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七颗牙学堂小七老师整理了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大纲,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给予帮助。

方法,开设了王者直播课、全程精品网课、多样化的面授辅导班、高端VIP班等等,专注于为口腔执业医师考前辅导提供专业、便捷、有效的一站式学习体验。

七颗牙学堂,为你的口腔医师考试,保驾护航!。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三百)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三百)

(二)深度判定常用三度四分法,将灼伤分为Ⅰ°、浅Ⅱ°、深Ⅱ°和Ⅲ°。

Ⅰ°烧伤: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

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

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Ⅱ°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疱。

故又称水疱性烧伤。

浅Ⅱ°者仅伤及真皮浅层,一部分生发层健在。

因渗出较多,水疱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

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

深Ⅱ°者伤及真皮深层,尚残留皮肤附件。

因变质的表层组织稍厚,水疱较小或较扁等,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

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

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愈后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肤功能。

Ⅲ°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骼等。

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

创面无水疱,蜡白或焦黄,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触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

感觉消失,皮温低。

自然愈合甚缓慢,需待焦痂脱落,肉芽生长而后形成瘢痕。

不仅丧失皮肤功能,而且常成畸形。

Ⅰ°容易识别,浅Ⅱ°、深Ⅱ°与Ⅲ°不易立即判断。

由于热力不均匀,不同深度之间可有移行区,如创面发生感染或并发休克,可加深损伤深度。

(三)烧伤分度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六十三)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六十三)

(2)下托的制作:下颌暂基托及堤的基本制作方法同上颌。

确定下堤的高度和位骨也就是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的过程。

有两种方法:1)确定下托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

上托就位于口中,嘱患者将口张小些,练习用舌尖卷向后上舔蜡球后再咬合,熟练后,将烤软的蜡卷弯成马掌形粘在下颌基托,迅速引入口中就位,以两手指扶住下托,嘱患者用舌尖卷向后上方舔抵蜡球并咬合至合适垂直距离。

2)先修改预制的下托的高度,然后取得正中关系记录。

修整后的上托就位于口中,下托就位后以手指扶住,嘱轻轻咬合,修去过高处,一直修减到比合适的下托高度略低些,将烤软的蜡片贴附于下托上引入口中就位,利用卷舌舔蜡球或做吞咽咬合结合轻推下颌法,嘱咬合达到合适的垂直距离为止。

(3)核对颌位记录:颌位记录完成后需反复核对。

1)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用前述确定垂直距离方法进一步核对。

2)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检查患者在反复咬合时托是否有前移或扭动。

术者可将两小指插入患者外耳道,感觉并比较咬合时两侧髁突向后撞的力是否等量。

还可将两示指放于颞部,感觉并比较咬合时两侧颞肌是否等量收缩。

(4)在堤唇面画标志线:上下托形成后,将上下托就位于口中。

以蜡刀刻划一些标志线于托唇面。

标志线可用来选择人工牙的长度,宽度和指示人工牙排列的位置。

1)中线:参照整个面型确定中线,并划在堤前部唇面,代表面部正中矢状面所在的位置,作为两个上中切牙交界的标志线。

2)口角线:当上下唇轻轻闭拢时,划出口角在托上的位置,口角线也是垂直于平面的直线。

3)唇高线和唇低线:上下托在口中就位,嘱患者微笑,以蜡刀划出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线,上唇下缘在上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上的弧线和下唇上缘在下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线。

(5)上架:架是一种固定上下托和模型的仪器。

它具备与人体咀嚼器官相当的部件和关节,能在一定程度模拟下颌的运动。

上架就是将带有上下托的上下模型用石膏固定在拾架上,以便保持上下模型间的高度和颌位关系。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六十一)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六十一)

(2)患者的口腔条件:对下颌牙槽嵴低平、用普通全口义齿难以满足患者对咀嚼食物的要求者,口腔黏膜对义齿基托材料过敏者,可优先推荐选择种植义齿。

(3)患者的全身情况:患者的年龄及全身状况能经受种植义齿手术及反复多次就诊的需要。

治疗步骤(一)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1.病史采集与患者面对面的采集病史,有助于医师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社会经济情况,这是治疗之前必不可少的交谈。

尤其全口义齿修复的成功有赖于患者的合作,患者应被看成是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治疗对象。

在采集病史时主要了解以下情况:(1)主观要求:患者希望义齿所能达到的效果,患者对义齿修复的过程、价格、效果的理解程度。

(2)既往牙科治疗情况:缺牙原因、缺牙时间的长短、是否修复过,既往义齿使用情况。

(3)年龄和全身健康状况。

(4)性格和精神心理情况。

2.口腔检查(1)颌面部:患者的颌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唇的丰满度,上唇的长短,面部比例是否协调。

下颌张口习惯有无偏斜和前伸,下颌运动是否正常。

侧面面型是直面、凸面还是凹面型。

颞下颌关节有无疼痛、弹响、张口困难等颞下领关节功能紊乱病的症状。

(2)牙槽嵴:检查拔牙后伤口愈合情况,以了解牙槽嵴吸收的稳定程度等。

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可以开始制作正式的全口义齿。

高而宽的牙槽嵴对义齿的固位、支持、稳定作用好,低而窄的牙槽嵴对义齿的固位、支持、稳定作用差。

(3)颌弓的形状和大小:颌弓一般分为方圆形、卵圆形和尖圆形三种形状,并有大、中、小三类。

检查时,应注意上下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协调,上下颌吸收情况是否一致。

如上下颌弓形状和大小相差较多时,会给排列人工牙造成困难。

(4)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1)水平关系:指上、下颌颌弓的前后,左右关系,一般有以下三种:正常的位置关系:上、下颌颌弓的前后位置关系正常,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

侧面观上下颌弓的唇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或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稍前方,此种关系,有利于人工牙的排列。

上颌前突的位置关系: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前方和侧方,上颌弓大,下颌弓小。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零六)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零六)

2.临床表现(1)颧面部塌陷:颧骨、颧弓骨折后骨折块移位方向主要取决于外力作用的方向,多发生内陷移位。

在伤后早期,可见颧面部塌陷;随后,由于局部肿胀,塌陷畸形并不明显,易被误认为单纯软组织损伤;数日后肿胀消退,又出现局部塌陷。

(2)张口受限:由于骨折块发生内陷移位,压迫颞肌和咬肌,阻碍冠突运动,导致张口疼痛和张口受限。

(3)复视:颧骨构成眶外侧壁和眶下缘的大部分。

颧骨骨折移位后,可因眼球移位,外展肌渗血和局部水肿以及撕裂的眼下斜肌嵌入骨折线中,限制眼球运动等原因而发生复视。

(4)瘀斑:颧骨眶壁有闭合性骨折时,眶周皮下、眼睑和结膜下可有出血性瘀斑。

(5)神经症状:颧骨上颌突部骨折移位可造成眶下神经损伤,致使该神经支配区有麻木感。

骨折时如同时损伤面神经颧支,则发生眼睑闭合不全。

3.诊断:颧骨颧弓骨折可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X线片检查而明确诊断。

视诊应注意两侧瞳孔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有眼球运动受限,观察两侧颧骨是否对称应自患者的头顶位或由颏部向上观察进行对比。

触诊骨折局部可有压痛、塌陷移位,颧额缝、颧上颌缝及眶下缘可触及有台阶感。

如自口内沿前庭沟向后上方触诊,可检查颧骨与上颌骨、冠突之间的间隙是否变小,这些均有助于颧骨骨折的诊断。

X线片检查常用鼻颏位(华氏位)和颧弓切线位。

可见到颧骨和颧弓的骨折线及移位情况,还可观察到眼眶、上颌窦及眶下孔等结构有无异常,颧弓骨折X线特征性表现呈“M”或“V”形。

必要时可拍摄CT进一步明确诊断。

近年来三维CT重建更有利于诊断。

4.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后,如仅有轻度移位,畸形不明显,无张口受限、复视及神经受压等功能障碍者,可作保守治疗。

凡有塌陷畸形、张口受限、复视者均为手术适应证。

虽无功能障碍但有明显畸形者也可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四)眼眶骨折眼眶骨折是累及眶缘和眶腔骨壁的骨折。

单纯眼眶骨折并不多见,但它易与颌面部其他骨骼合并骨折,颧骨、额骨、鼻骨和上颌骨LeFortⅢ型骨折均易累及眼眶,甚至导致眼球损伤。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十七)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十七)

(三)根尖周囊肿根尖周囊肿是颌骨内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属于炎症性囊肿,一般经历牙齿龋坏、牙髓炎症和坏死、根尖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Malassez上皮剩余增殖以及增殖上皮团块中央液化、囊性变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因此,根尖周囊肿常发生于死髓牙的根尖部。

相关牙拔除后,若其根尖炎症未做适当处理而继发囊肿,则称为残余囊肿。

肉眼见囊肿大小和囊壁厚薄不一,囊肿较小时可随拔除之残根或患牙一起完整摘除,为附着于患牙根尖部的软组织囊性肿物。

镜下见囊壁的囊腔面内衬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厚薄不一,上皮钉突因炎性刺激发生不规则增生、伸长,相互融合呈网状,上皮有细胞间水肿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纤维组织囊壁内炎症明显,炎性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也混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泡沫状吞噬细胞。

囊壁内可见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晶体沉积而留下裂隙,裂隙周围常伴有多核巨细胞反应。

晶体也可通过衬里上皮进入囊腔,故穿刺抽吸的囊液中有闪闪发亮的物质,涂片镜下可见长方形缺一角的晶体,即胆固醇晶体。

有时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透明小体(Rushtonbody),为弓形线状或环状的均质状小体,呈嗜伊红染色。

非牙源性囊肿(一)鼻腭管(切牙管)囊肿鼻腭管(切牙管)囊肿来源于切牙管内的鼻腭导管上皮剩余,可表现为切牙管囊肿和龈乳头囊肿,前者发生于骨内,后者则完全位于切牙乳头的软组织内。

鼻腭管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男性较多见。

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为腭中线前部的肿胀,有时可伴疼痛或瘘管形成。

X线照片上,常常难以区分鼻腭管囊肿和较大的切牙窝。

鼻腭管囊肿可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含黏液细胞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这些上皮类型可单独或联合存在。

邻近口腔部的囊肿常内衬复层鳞状上皮,而近鼻腔部者常为呼吸性上皮。

结缔组织囊壁内可含有较大的血管和神经束,为通过切牙管的鼻腭神经和血管结构,囊壁内有时可见小灶性黏液腺和散在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二)鼻唇(鼻牙槽)囊肿鼻唇(鼻牙槽)是一种发生于牙槽突表面近鼻孔基部软组织内的囊肿,较为少见。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为帮助口腔医师备考,以下总结口腔医师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备考有所帮助。

一、解剖学1.口腔解剖学(1)头颅解剖主要包括颅骨、颞下颌关节、面颌关节等的结构与功能。

(2)口腔解剖主要包括口腔腔咽部的结构、牙齿、舌、牙龈、口腔黏膜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3)颈部解剖主要包括颈部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结等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牙周解剖主要包括牙周组织的结构、功能、牙龈疾病的病理生理等。

3.面部解剖主要包括面部肌肉、神经、血管及其相互关系。

二、生理学1.消化系统生理学主要包括口腔消化、胃肠道运动、胃酸分泌、胃肠蠕动、胰腺分泌、胆汁分泌、肠道吸收等。

2.内分泌生理学(1)胰岛素分泌(2)甲状腺功能(3)垂体激素分泌等。

3.口腔生理学主要包括口腔内的消化、唾液分泌、咀嚼、吞咽等。

三、病理学1.口腔病理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2.牙周病理学主要包括牙周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3.颞下关节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颞下关节疾病的分类、病因、病变形成机制。

四、诊断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五、牙体牙髓病诊疗学主要包括:龋病的诊断与治疗、牙髓病的诊断与治疗。

六、口腔颌面外科诊疗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适应症、宣传、门诊检查、门诊诊断、医用器械和器械管理、手术保护与消毒、手术切口的绷带。

七、口腔颌面修复学主要包括:牙列正畸治疗计划、正畸治疗器械、正畸治疗过程、正畸治疗结果保护等。

八、口腔颌面放射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口腔颌面X线片的解读、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九、口腔预防保健学主要包括: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十、口腔颌面护理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护理的原则、口腔颌面康复。

这些知识点是口腔医师考试的重要内容,备考过程中需要着重掌握。

希望考生们认真复习,顺利通过口腔医师考试。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六十一)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六十一)

厌氧芽孢梭菌一、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1.生物学性状革兰阳性细长杆菌,专性厌氧,有鞭毛,无荚膜。

破伤风杆菌芽孢与菌体形成鼓槌状。

芽胞的抵抗力强。

2.致病物质产生两种外毒素,即破伤风溶血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3.所致疾病细菌在局部繁殖释放的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血液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封闭了抑制性神经纤维,导致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所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

4.防治原则①正确处理伤口:清创并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②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大剂量使用青霉素;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④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军人和易受伤的高危人群。

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1.生物学特性革兰阳性粗大杆菌,专性厌氧,有荚膜,无鞭毛。

在血平皿上形成双溶血环。

2.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如肠毒素等。

引起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厌氧性蜂窝组织炎。

3.微生物学检查气性坏疽发展急剧,后果严重,应尽早作出细菌学报告。

①直接涂片镜检:这是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法。

②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取坏死组织制成悬液,接种血平板或庖肉培养基,厌氧培养,观察生长情况。

4.防治原则伤口的及时处理,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可预防大多数(90%)感染。

三、肉毒梭菌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1.形态革兰阳性短粗杆菌,有鞭毛,无荚膜。

芽孢位于菌体次极端,整个菌体呈网球拍状。

2.致病物质主要是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3.所致疾病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作用于颅脑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

四、艰难梭菌的致病性艰难梭菌是人类肠道内正常菌群成员之一。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后,耐药的艰难梭菌能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假膜性结肠炎。

无芽孢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1.致病条件无芽孢厌氧菌均为正常菌群,在下述条件下才引起内源性感染:①因手术、拔牙、肠穿孔等原因,使屏障作用受损,致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②菌群失调;③机体免疫力减退;④局部组织形成厌氧微环境。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中口腔组织病理学大概占总分值的4~5%左右,执业大概25~30分,助理大概12~15分。

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此部分内容是我们复习专业课的基础内容,复习好口腔组织病理学,对专业课复习时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是我们要重点复习,打基础的重点科目。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中较为重点的学科,常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考察,但所占分数不多,是口腔执业医师中的基础科目。

考试复习时一定要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即从临床表现反推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反映临床表现。

第一单元牙体组织成釉质(一)理化特性釉质(牙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牙釉质的薄厚不均匀,在牙尖部和切缘处最厚,约2~2.5mm,向牙颈部逐渐变薄。

由占总重量96%~97%的无机物以及少量有机物和水所组成。

按体积计,其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12%。

釉质的无机物主要由Ca10(PO4)6(OH)2组成釉质中的有机物约占总重量的1%,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所组成。

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amelogenin)、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等三大类。

(二)组织结构1.釉质的基本结构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

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达到牙齿的表面。

在窝沟处,釉柱由釉质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

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

由于釉质表面积比釉质牙本质界处的大,因此,釉柱的直径在表面者较深部的稍大。

釉柱的横断面呈鱼鳞状。

2.釉质牙本质界以及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的结构(1)釉质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相连而成。

小弧形的凹面位于牙本质,凹陷处是釉质的圆形突起所在。

此种连接增大了釉质与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间更牢固地结合。

(2)釉梭:釉梭在牙尖部较多见,呈纺锤状,穿过釉质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它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起的末端膨大。

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

2018口腔执业医师理论考点30个

2018口腔执业医师理论考点30个

2018口腔执业医师理论考点30个口腔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查范围大、内容广、知识点多,以下是七颗牙学堂小七老师总结整理的30个易错考点,参加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们要认真阅读并记忆。

1.腮腺导管口: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2.翼下颌皱襞:为延伸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粘膜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该皱襞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标志。

3.口腔前庭沟:又称唇颊龈沟,马蹄形,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穿刺和手术切口部位。

4.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5.舌扁桃体:舌根部粘膜有许多卵圆形淋巴滤泡突起,其间有浅沟分隔,整个淋巴滤泡称为舌扁桃体。

6.混合牙列期:6~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恒牙与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称为混合牙列期。

7.颞下颌关节: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两种功能,上由颞骨关节窝、关节结节,下有下颌骨髁突以及位于两者间的关节盘、关节囊和周围的韧带所构成,其活动与咀嚼、语言、表情等功能密切相关。

8.龋病:牙在以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9.四环素牙:牙齿发育期间过量使用四环素药物,致使萌出后牙齿颜色和结构发生改变。

10.牙隐裂: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发现。

11.急性根尖周炎:从根尖部牙周膜出现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将发生为颌骨骨髓炎。

12.慢性根尖周炎:指根管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

13.楔状缺损:指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

14.根管治疗术(RCT):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消毒填充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为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围病的一种方法。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七)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七)

4.答案设计:答案设计不仅关系到调查对象能否顺利回答,还关系到调查所得资料价值的大小。

答案的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1)应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穷尽性指的是答案包括所有可能的情况;互斥性是指答案与答案之间不能相互重叠或相互包含(2)与内容应协调一致:为每一个问题所提供的答案必须属于这一问题所涉及的特定的现象或领域,不能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3)按同一标准分类: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按一个分类标准来设计,否则会使调查对象选择答案时感到无所适从(4)程度式答案应按一定顺序排列且对称:如涉及调查对象的看法、态度的答案通常具有程度上的意义,这类程度式答案应按一定顺序排列,而且应对称,如“很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5)注意等级答案的明确性:在问卷中经常会有等级答案,譬如“经常”、“有时”、“偶尔”、“从不”。

尽管可以采用这种设计,但由于每位调查对象的参考框架是不一样的,有可能同样的频数在不同人中会被当作不同的等级,由此统计得到的结果不一定能反映实际的情况。

因此,应尽量采用具体数字或范围的答案(6)合理安排答案的排列方式:对于一般陈述性问题,有些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第一个或最后一个答案。

对于具有程度差别的答案,有些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非极端的答案。

特别是对于收入等敏感性问题的答案,调查对象往往倾向于选择偏少的或居中位置的答案。

为了防止这类问题的出现,可以采取一些补救的办法。

譬如,对于一般陈述性类别的答案,可以采用随机化的方法设计答案排列次序。

对于具有程度差别的答案,则可以通过扩大类别的范围,增加分组的数量来补救(四)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最常使用的问卷调查方式有自填式和访谈式两大类1.自填式问卷调查:自填式问卷调查包括送发式问卷调查和邮寄调查,前者将问卷直接发放给调查对象,当场填答后收回,后者将问卷寄送给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填写后寄回。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络进行问卷调查2.访谈式问卷调查:访谈式问卷调查包括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调查。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六十七)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六十七)

(2)手术方法
①术前应消除牙龈炎症,并能较好地控制菌斑。

②探明牙断端的位置及范围,设计切口。

③根据术后龈缘的新位置而确定内斜切口的位置翻瓣,除去被切除的牙龈,暴露根面或牙根断面进行骨修整,切除部分支持骨,使骨嵴高度位置能满足术后生物学宽度的需要,骨嵴顶需降至牙断缘根方至少3mm处。

为改善露龈笑的美容手术,骨嵴应在釉质牙骨质界下方2mm,使得术后牙龈缘位于釉质牙骨质界的冠方1mm。

④彻底进行根面平整,去除根面上残余的牙周膜纤维,防止术后形成再附着,修剪龈瓣的外形和适宜的厚度。

在冲洗、压迫、止血后,观察龈缘的位置及牙齿暴露情况,然后放置牙周塞治剂。

⑤术后护理
(3)术后修复的时机
①牙冠延长术后修复体的制作一般在术后4~6周。

②涉及美容的修复应至少在术后2个月后开始。

【必考点总结】
内容不多,牙冠延长术的适应症还是要掌握一下的。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的结构
口腔黏膜病损基本类型
溃疡: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糜烂:不损伤基底细胞层。

假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成,常见于溃疡与糜烂表面。

萎缩:病变发红,上皮变薄
肿瘤 皲裂: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结节:结缔组织团块
第一单元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考试大纲】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零七)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一百零七)

第七单元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考试大纲】续表概论(一)概念肿瘤是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二)口腔颌面肿瘤的分类及命名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按其生长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和命名。

通常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需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瘤:一般指良性肿瘤。

如牙龈瘤、牙瘤、腺淋巴瘤等。

个别以瘤命名的恶性肿瘤在前面均加“恶性”的定语,如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等等。

癌: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癌。

如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下颌骨中枢性鳞癌等等。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肉瘤。

如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等等。

临界瘤:某些良性肿瘤形态上属良性,病程较长,但常浸润生长,切除后易复发。

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具有恶性倾向而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这类肿瘤。

如成釉细胞瘤、乳头状瘤、多形性腺瘤等等。

囊肿和瘤样病变:虽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为多见,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等;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如管型瘤,纤维瘤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80%(口腔恶性肿瘤约90%)以上;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者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

淋巴和造血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首发于口腔颌面部,前者近年来增长趋势迅速。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议应用于临床的分类中,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其中大多部位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三)口腔颌面肿瘤的致病因素肿瘤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一般认为是外来和内在的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干货】2018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

【干货】2018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

【干货】2018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医学教育网特别整理了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希望对参加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口腔组织病理学1.味觉感受部位是——前甜,后苦,两边酸,咸全部。

2.牙龈固有层可分为以下几组——(1)龈牙组(2)牙槽龈组(3)环形组(4)牙骨膜组(5)越隔组。

3.牙龈组织结构——牙龈由上皮和固层组成,无黏膜下层。

4.透明牙懒人医考本质也称——硬化性牙本质。

5.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

6.釉质是中无机物占总重量的——96%~97%。

7.牙本质透明层内侧的一层颗粒状未矿化区是——托姆斯颗粒层。

8.腭裂——懒人、医考侧腭突与鼻中隔未融合。

9.混合型唇裂——一侧完全性,一侧不完全。

10.釉质与牙骨质在牙颈部最常见的连接方式是——牙骨质少许覆盖牙釉质。

11.根面龋累及牙本质后其病变进展较冠部牙本质龋缓慢的原因是——颈部牙本质小管数量比冠部少,且随年龄增加牙本质矿化程度提高。

12.死区位于牙本质龋病损的哪一层——脱矿层。

13.所有恒牙的牙蕾在胚胎第几个月时形成——4个月。

14.新形成的原发性牙骨质是无细胞的,它覆盖了牙根的——冠方2/3处。

15.牙本质龋的脱矿层在窝洞制备时可以保留,其原因是——无细菌侵入。

16.口腔黏膜上皮中蛋白质合成最活跃的细胞是——棘层细胞。

17.结合上皮是在龈沟底部约含15~30层细胞。

18.艾滋病时伴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口腔的——牙龈。

19.骨纤维异常增生症X线表现——如病变区纤维成分较多,则显示囊性透影区。

20.四环素牙主要是由于四环素沉积在哪一层形成的——牙本质。

21.在牙釉质的无机离子中,最易被细菌产生的酸溶解的是——镁、碳酸根。

22.口腔卡波西肉瘤内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浆细胞。

23.牙髓中的主要细胞又称为牙髓细胞的是——成纤维细胞。

24.构成牙齿主体的组织是——牙本质。

25.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的是——分泌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口腔流行病学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或预防措施,可用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检验,通常是把受试人群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盲法.经过一定的试验周期,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差异,这样可检验新的预防措施的防病效果。

对于已经应用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其效果可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估,以确定这些措施是否可供选择应用。

4.监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口腔流行病学还可用于口腔疾病发展趋势的监测,以观察各种因素对口腔疾病流行的影响。

5.为制订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描述性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用于描述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病因假设。

描述性流行病学(包括哪几种)主要有下面几种:1.横断面研究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较短的时间内)的情况。

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订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

2.纵向研究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

也就是对一组人群定期随访,两次或若干次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分析。

它的作用在于动态地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3.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如病史记录、疾病监测资料等。

(二)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就是对所提出的病因假设或影响因素在选择的人群中探索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病因假设。

它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用于探讨病因或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它先按疾病状态,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程度,分析暴露是否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假如病例组有暴露史者的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某疾病存在着联系。

这种研究方法是了解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的暴露情况,从病例开始以追溯办法寻找疾病的原因,在时间上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

它同时可研究多个因素,尤其适合那些原因未明疾病的研究。

但由于病例-对照研究是对过去暴露因素的回顾性调查,所以回忆偏倚较大。

2.群组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病因的假设。

如果暴露组人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人群,且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这种暴露因素与某种疾病有联系。

这种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出现以前分组,追踪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疾病,在时间上是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

群组研究的特点是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也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但由于群组研究属前瞻性研究,研究时间较长,尤其对慢性病的观察费时更多,所以常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较明确的危险因素后用于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

(三)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又称为流行病学实验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项干预措施或施加某种因素或消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其对人群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它有两个特点:①有干预措施②设立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主要用于:①验证病因假设②预防措施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③新药、新方法或新制剂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④成本效果评价和成本效益分析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也是一种前瞻性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采取某种干预措施,而群组研究仅根据研究对象原来的暴露状况进行分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由于这种研究方法是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验证假设的可信度较高。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收集一个人群患口腔疾病的频率、流行强度、分布及流行规律的资料,是一种横断面调查。

通过了解某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口腔疾病的流行特征、揭示影响口腔疾病发生的因素及发现口腔疾病的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开展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和制订口腔保健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是横断面调查,所以调查时间应尽可能短,如调查所用时间拖拉过长,会使所调查疾病及其有关因素发生变化,失去准确性。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一)调查目的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的目的有:1.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及其流行规律2.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3.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设提供依据4.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5.评估治疗与人力需要(二)调查项目调查项目即调查涉及口腔健康状况的主要内容,这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

一般可将调查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口腔健康状况信息,如牙周病、口腔卫生状况等,这些项目将用于调查以后的统计分析;另一类是背景状况信息,如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名、受检者编号等,这些项目部分用于统计分析,另一部分用作信息管理,还有一类为问卷调查项目,如与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等。

调查项目可以具体分为一般项目、健康状况项目和问卷调查项目1.一般项目:包括受检者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出生地区、居住年限等信息,这些项目常常反映疾病分布的差异,调查以后将这些项目与健康状况项目结合分析,有可能会发现某种口腔疾病的流行特征。

一般项目常常列入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表的第一部分,可通过询问或从户口本上获得。

2.健康状况项目:包括各种口腔疾病,是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调查目的而定。

最常用的调查项目如龋病、牙周病、牙列状况等,其他如氟牙症、釉质发育不全、口腔黏膜状况、颞下颌关节状况等。

我国开展的几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所确定的调查项目包括冠龋、根龋、牙周状况、口腔卫生、附着丧失、义齿和无牙牙合情况等。

3.问卷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与信念、行为与实践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个人口腔卫生、刷牙与牙刷牙膏选择、龋病与牙周病、预防意识与就医行为等。

(三)调查表格设计根据不同目的确定的调查项目应设计不同的调查表。

以WHO设计的标准口腔健康评价表为例。

根据WHO出版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1997年)中列出的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评价、口腔黏膜、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社区牙周指数、附着丧失、牙列状况和治疗需要、戴义齿情况、需义齿情况、牙颌异常、口腔保健需要等项目。

(四)指数和标准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使用的指数和调查标准。

常用的龋病指数有DMFT、DMFS等,牙周健康状况用CPI指数,氟牙症用Dean指数。

冠龋的诊断标准:用CPI探针探到牙的点隙窝沟或光滑面有明显龋洞、釉质下破坏,或可探到软化洞底或壁部。

对于釉质上的白斑、着色的不平坦区、探针可插入的着色窝沟但底部不发软,以及中到重度氟牙症所造成的釉质上硬的凹陷,均不诊断为龋。

根龋的诊断标准:用CPI探针在牙根面探及软的或皮革样的损害即为根龋牙周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WHO推荐使用CPI指数,判断牙龈出血、牙石积聚和牙周袋深度。

WHO推荐的氟牙症诊断标准:为Dean指数,以釉质表面光泽度、颜色改变程度、缺损程度和侵犯面积作为依据。

(五)调查方法1.普查: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1~2天或1~2周。

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

普查的最大优点是能发现调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或用作项目开发的依据。

在检查时还能普及医学知识。

但普查的应查率要求在95%以上,漏查率太高会使结果正确性差。

最大缺点是这种调查需要的工作量大,成本太高,所以只能在较小范围内使用,如计划在一所或几所学校或某个社区开展的口腔保健活动,在此之前可使用普查以准确获得疾病的基线资料。

2.抽样调查:为查明某病或某些疾病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现患情况或流行强度,大多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所谓抽样即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群作为调查对象,这个程序称为抽样。

被抽到的人群称为样本人群。

抽样调查是用样本人群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患情况。

前提条件是抽取的样本数量足够大,调查的数据可靠,这种调查方法的优点为省时间、省劳力和省经费,且所得资料同样具有代表性。

抽样的方法有:(1)单纯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

它是按一定方式以同等的概率抽样,称单纯随机抽样。

可以使用抽签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随机数字表来抽取样本(2)系统抽样:又称间隔抽样、机械抽样。

将抽样对象按次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再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3)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层”,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有抽取的调查对象合成一个样本,称分层抽样。

常用的分层因素有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将调查人群分成若干组。

还可分成等比例(即按比例)和不等比例(即最优分配)两种分层随机抽样(4)整群抽样:就是以整群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为调查单位,然后对每个群内所有对象进行检查(5)多级抽样:又称多阶段抽样。

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也可将以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