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国学经典大全
国学经典⼤全 近年来,谈国学的⼈渐多,似乎不谈国学不能称为国⼈。
国学是以先秦诸⼦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主从关系;以下是⼩编整理的.国学经典,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经典 1 ⼀、⼗三经 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 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 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 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 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 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得 8、《春秋公⽺传》——三科九旨,⼀统⼤同 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是⾮难辨 10、《孝经》——百善之⾸,⽴国之基 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 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成圣贤 13、《孟⼦》——民贵君轻,王道荡荡 ⼆、其他 1、《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外,意在诗外 2、《尚书⼤传》汉、伏胜——劫后馀⽣,似伪似真 3、《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感应,儒术独尊 4、《⼤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嫡派 5、《⽩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 6、《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朝编定,千载不移 7、《经学历史》清、⽪锡瑞——六经致⽤,孔教救国 三、史部 (⼀)⼆⼗六史 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家之⾔ 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朝国史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且周,疏⽽不漏 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部书 5、《晋书》唐、房⽞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 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志,⼏占⼀半书 7、《南齐书》南朝梁、萧⼦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 8、《梁书》唐、姚思廉——⼀洗六朝芜冗之习 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 1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秽史扬名 1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1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 1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 1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江南 1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国合述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国分述 2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不掉 21、《辽史》元、脱脱等——怎⼀个“乱”字了得 22、《⾦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意 2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其陋⽆敌 24、《明史》清、张廷⽟等——⼀波三折,百年乃成 2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之⼒,千钧之功 2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 (⼆)别杂史 1、《逸周书》——收之圣⼈,失之圣⼈ 2、《国语》——风云⼀代,春秋⼋国 3、《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睥睨天地 4、《列⼥传》汉、刘向——⼥⼦⽆才便是德 5、《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说 6、《越绝书》后汉、袁康——吴⾔越语,君问⾂答 7、《⼈物志》三国魏、刘邵——知⼈善任,书中伯乐 8、《华阳国志》晋、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 9、《⼭海经》——⼭中奇谭,海外奇观 10、《⽔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妙不可⾔ 11、《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梵乐已远,佛⾹犹闻 12、《⼤唐西域记》唐、⽞奘——遐⽅异俗,绝壤殊风 13、《⼤业拾遗记》唐、颜师古——隋炀⼀世,烟花⼀现 14、《贞观政要》唐、吴兢——君贤⾂忠,长治久安 15、《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16、《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宋元易⿍,蒙汉交锋 17、《五代史补》宋、陶岳——道听途说,亦⾜补史 18、《蛮书》唐、樊绰——滇⽔之边,云天之南 19、《吴地记》唐、陆⼴微——⼤唐江南,全景苏州 20、《唐六典》唐、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 21、《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 22、《史通》唐、刘知⼏——为史者宜置于座右 23、《桯史》宋、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 24、《⽂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 (三)野史 1、《穆天⼦传》——思接千⾥,神驰⼋极 2、《晋五胡指掌》明、张⼤龄——兴废始末,焕焉在⽬ 3、《唐摭⾔》五代、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 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 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 6、《⼤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 7、《靖康传信录》宋、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 8、《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 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弯⼸⼤漠,⽴马中原 10、《元朝秘史》元、佚名——黄⾦家族黄⾦册 11、《备倭记》明、⼘⼤同辑——空⾔空语,纸上谈兵 12、《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正史 13、《南明野史》清、三馀⽒——江⼭已逝,苟延残喘 14、《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 四、⽬录 1、《崇⽂总⽬》宋、王尧⾂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 2、《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 3、《书林清话》清、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 4、《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书⽬答问》清、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 6、《四库全书总⽬提要》清、纪昀等——经史⼦集,纲举⽬张 五、⼦部 (⼀)诸⼦ 1、《⽼⼦》春秋、李⽿——道不可道,⽞之⼜⽞ 2、《庄⼦》战国、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 3、《公孙龙⼦》战国、公孙龙——⽩马⾮马,名不符实 4、《韩⾮⼦》战国、韩⾮——⼈⾮有爱,法本⽆情 5、《淮南⼦》西汉、刘安——荟萃诸⼦,旁搜异闻 6、《列⼦》战国、列御寇——⼊乎其内,出乎其外 7、《墨⼦》战国、墨翟——兼爱其仁,⾮攻其义 8、《荀⼦》战国、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 9、《孙⼦兵法》春秋、孙武——知⼰知彼,百战不殆 10、《⽂⼦》春秋、⾟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 11、《关尹⼦》春秋、关尹——九阳⾄极,⼤道其成 12、《鹖冠⼦》战国、鹖冠⼦——深浅莫测,真伪难辨 13、《吕⽒春秋》战国、吕不韦——市门悬赏,⼀字千⾦ 14、《晏⼦春秋》战国、晏婴——传记⿐祖,⼩说滥觞 15、《管⼦》战国、管仲——九合诸侯,⼀匡天下 16、《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 17、《慎⼦》战国、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 18、《尹⽂⼦》战国、尹⽂——名有三科,法有四程 19、《邓析⼦》春秋、邓析——操两可之说,设⽆穷之辞 20、《论衡》东汉、王充——疾虚妄,斥⿁神 21、《盐铁论》西汉、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 22、《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 23、《申鉴》东汉、荀悦——政之⼤经,法教⽽已 24、《新论》汉、桓谭——⽣死相待,形神相依 25、《新书》西汉、贾谊——伤逝贾⼦,绝代鸿⽂ 26、《孔丛⼦》汉、孔鲋——圣⼈之⾔,后世之教 27、《太⽞经》汉、扬雄——⽞⽣万物,九九归⼀ 28、《颜⽒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29、《刘⼦》北齐、刘昼——礼教为先,⽆为是务 30、《⾦楼⼦》梁、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每嗤不韦之托⼈ (⼆)儒家 1、《法⾔》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 2、《说苑》西汉、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 3、《新序》西汉、刘向——嘉⾔懿⾏,可叹可敬 4、《新语》汉、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 5、《忠经》汉、马融——天下⾄德,莫⼤乎忠 6、《孔⼦家语》汉、佚名——孔⽒家学,源远流长 7、《朱⼦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 8、《传习录》明、明——⼼外⽆学,传⽽习之 9、《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边之事,⽇常之理 10、《⼀贯问答》明、⽅以智——⼀以贯多,不妨⽭盾 (三)释家 1、《⾦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 2、《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众⼼本净,修禅⾃明 3、《⽆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量,往⽣极乐 4、《肇论》东晋、僧肇——有即是⽆,⽆即是有 5、《法苑珠林》唐、道世——华枝春满,天⼼⽉圆 6、《坛经》唐、慧能——本来⽆⼀物,何处惹尘埃? 7、《童蒙⽌观》隋、智顗——⽌以收⼼,观以启悟 8、《弘明集》梁、僧祐——道以⼈弘,教以⽂明 9、《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中⼟失传,海外遗踪 10、《五灯会元》宋、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 (四)道家 1、《抱朴⼦》晋、葛洪——求仙炼丹,谈⽞论道 2、《⽆能⼦》唐、⽆名⽒——天地⽆⼼,万物同归 3、《化书》五代、谭峭——化之为道,流转⽆穷 4、《太平经》——⽊兰树下,神⼈问答 5、《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之奥 6、《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合⼀ 7、《⽼⼦想尔注》——道为⾄尊,积善成功 8、《太上感应》——祸福⽆门,惟⼈⾃召 9、《海内⼗洲三岛记》汉、东⽅朔——海上有仙⼭,虚⽆缥缈间 10、《真诰》南朝梁、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书 (五)杂家 1、《吴⼦》战国、吴起——内修⽂德,外治武备 2、《⿁⾕⼦》——潜谋于⽆形,常胜于不争 3、《三略》旧题汉、黄⽯公——揽英雄之⼼,⽴不败之地 4、《六韬》旧题周、姜尚——⽂韬武略,兵书之祖 5、《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 6、《忍经》元、吴亮——⼀忍成仁,百忍成圣 7、《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 8、《梦溪笔谈》宋、沈括——⾛笔天下,纵谈百科 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 10、《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全 11、《古画品录》南齐、谢赫——画宗六法,⽓韵为上 12、《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 13、《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 14、《海岳名⾔》宋、⽶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 15、《林泉⾼致》宋、郭熙——近⽔遥⼭皆磊落 16、《棋经⼗三》宋、张拟——成败纵横界,⽣死⿊⽩间 17、《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唐之⾳,歌舞升平 18、《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名花美⽂两倾国 19、《茶经》唐、陆⽻——临溪烹茗,缓缓醉矣 20、《酒经》宋、朱肱——壶⾥乾坤⼤,杯中⽇⽉长 21、《随园⾷单》清、袁枚——烹天下美⾷,品⼈间⾄味 22、《九章算术》汉、张仓——⼀问⼀答,百题百解 23、《氾胜之书》汉、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 24、《营造法式》宋、李诫——指划⽅圆,丈量天地 25、《天⼯开物》明、宋应星——天⼯巧夺,开物成务 六、笔记 1、《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 2、《⼤唐新语》唐、刘肃——事关政教,⾔涉⽂词 3、《幽闲⿎吹》唐、张固——偶记君⾂事,尽话朝野闻 4、《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考辨名物,注释古今 5、《北梦琐⾔》宋、孙光宪——孤唐五代,乱世碎影 6、《唐语林》宋、王谠——唐⼈世说,风俗可辨 7、《容斋随笔》宋、洪迈——笔记之珍,南宋之冠 8、《⽼学庵笔记》宋、陆游——放翁虽⽼,其学弥⾼ 9、《鹤林⽟露》宋、罗⼤经——博⽽匪滥,醇⽽寡疵 10、《东京梦华录》宋、孟元⽼——千古繁华⼀梦中 11、《湘⼭野录》宋、⽂莹——佛家闲笔,野外别传 12、《梦粱录》宋、吴⾃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13、《铁围⼭丛谈》宋、蔡絛——边城梦回,流⼈呓语 14、《渑⽔燕谈录》宋、王闢之——宦海退居,⼠林清议 15、《唐才⼦传》元、⾟⽂房——诗才济济,诗风泱泱 16、《西南夷风⼟记》明、朱孟震——光照西⼟,风越南疆 17、《古今风谣》明、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 18、《陶庵梦忆》明、张岱——前尘已逝,往事堪嗟 19、《旧典备征》清、朱彭寿——⼤清国故,殚见洽闻 20、《读通鉴论》清、王夫之——读古⼈之书,揣今世之争 21、《廿⼆史劄记》清、赵翼——考正史之得失,究历代之兴废 22、《陔馀丛考》清、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 23、《⼴东新语》清、屈⼤均——粤风岭俗,⾝经⽬睹 24、《⽇知录》清、顾炎武——⽣平志业,皆在其中 25、《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 七、类书 1、《艺⽂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 2、《初学记》唐、徐坚——⾮⽌初学,可为终⾝ 3、《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天地⼈物,包罗万有 4、《太平⼴记》宋、李昉等编——故事渊薮,⼩说⼤成 5、《七修类稿》明、郎瑛——考辩史馀,论载典外 ⼋、⼩说 1、《搜神记》晋、⼲宝——谁道天下⽆神,且看⼈间有⿁ 2、《游仙窟》唐、张鷟——误⼊神仙地,迷堕温柔乡 3、《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说⿁谈狐,⼊世三分 4、《断鸿零雁记》民国、苏曼殊——⾏云流⽔,孤僧情悟 5、《西游记》明、吴承恩——求⼼证性,历难成佛 6、《⽔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官逼⼈民反,替天⾏道 7、《三国演义》明、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 8、《⾦瓶梅》明、兰陵笑笑⽣——酒⾊财⽓,四⼤皆空 9、《喻世明⾔》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 10、《警世通⾔》明、冯梦龙辑——世情多⾇,警以劝俗 11、《醒世恒⾔》明、冯梦龙辑——世⼈多醉,醒以戒⼼ 12、《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 13、《⼆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世风⽇下,近事堪忧 14、《型世⾔》明、陆⼈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 15、《清平⼭堂话本》明、洪楩——⼝传⼼授,话皆有本 16、《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成王败寇,周⾰殷命 17、《东周列国志》明、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 18、《红楼梦》清、曹雪芹、⾼鹗——⼗年⾟苦,字字⾎泪 19、《儒林外史》清、吴敬梓——魃魅魍魉,毫发毕现 20、《醒世姻缘传》清、西周⽣——冤仇相报,两世姻缘 21、《镜花缘》清、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华空驻⽔空流 22、《七侠五义》清、⽯⽟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 23、《⽼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 24、《侠义风⽉传》清、名教中⼈——窈窕淑⼥,侠⼠好逑 25、《孽海花》清、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 九、集部 (⼀)总集选集 1、《晚清⽂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 2、《六朝⽂絜》清、许琏——风⽉⽆边,黯然销魂 3、《骈体⽂钞》清、李兆洛——俪句偶语,⽚⾦漱⽟ 4、《古⽂观⽌》清、吴楚材、吴调侯——天下⾄⽂,⼊我毂中 5、《楚辞章句》汉、王逸注——悲莫悲兮,屈⼦怀楚 6、《⽟台新咏》陈、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 7、《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千年乐府,⼀编尽览 8、《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诗家胜境,⽓象万千 9、《敦煌变⽂》——佛家俗讲,圣窟遗稿 10、《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 11、《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成 12、《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伦敦厚 13、《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 14、《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 15、《全宋词》——词坛盛景,风华绝代 1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选编——词坛晚景,⼣阳⽆限 17、《挂枝⼉》明、冯梦龙——语笑天然活⽣⾹ (⼆)别集 1、《曹⼦建集》三国魏、曹植——贵胄清华,超然⾼蹈 2、《陶渊明集》晋、陶潜——归去来兮,采菊东篱 3、《韩愈集》唐、韩愈——才雄百代,⽂动⼋表 4、《柳宗元集》唐、柳宗元——⽂道合⼀,不平则鸣 5、《欧阳修集》宋、欧阳修——天地⾃在,⼭⽔从容 6、《苏轼集》宋、苏轼——⼤江东去,千古风流 7、《张载集》宋、张载——天地⽴⼼,万世太平 8、《元好问集》⾦、元好问——⼀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9、《明集》明、王守仁——⼼外⽆物,知⾏合⼀ 10、《⼈境庐诗草》清、黄遵宪——我⼿写吾⼝,古岂能拘牵 ⼗、戏曲 1、《西厢记》元、王实甫——⼀见钟情,终成眷属 2、《窦娥冤》元、关汉卿——不分好⽍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 3、《琵琶记》元、⾼明——琵琶弦断,谁⼈堪听 4、《牡丹亭》明、汤显祖——相寻梦⾥路,飞⾬落花中 5、《娇红记》明、孟称舜——⽣死相随,不离不弃 6、《桃花扇》清、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 7、《长⽣殿》清、洪昇——此恨绵绵⽆绝期 ⼗⼀、⽂论 1、《⽂⼼雕龙》南朝梁、刘勰——体⼤思精,笼罩群⾔ 2、《⽂笔要诀》唐、杜正伦——虚字助词,句⾸何⽤ 3、《诗品》梁、锺嵘——诗分三品,⼈分三等 4、《⼆⼗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 5、《⽂镜秘府论》⽇、遍照⾦刚——六合四声,诗格⼤成 6、《本事诗》唐、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 7、《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 8、《六⼀诗话》宋、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 9、《瓯北诗话》清、赵翼——五代⼗家,诗坛独步 10、《词源》宋、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 11、《本事词》清、叶申芗——词缘于事,情动于中 12、《⽩⾬斋词话》清、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 13、《⼈间词话》清、王国维——⼈间阅尽,境界天开 14、《闲情偶寄》明、李渔——信⼿拈来,皆成妙旨 15、《宋元戏曲史》清、王国维——曲学祧祖,风⽓⾸开 国学经典 2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摘要:1.国学的定义和意义2.国学的内容分类3.国学的价值和作用4.国学知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正文:【国学的定义和意义】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累的瑰宝。
它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道德、礼仪、法律等多个领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
国学知识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传承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的内容分类】国学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部:主要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五经,是研究我国古代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2.史部: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二十四史”,以及《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3.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是研究我国古代哲学、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4.集部: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如《楚辞》、《文选》、《全唐诗》、《红楼梦》等,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宝库。
5.蒙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启蒙教育读物,是传承优秀文化、培养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国学的价值和作用】国学知识具有很高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提升文化素养:学习国学知识,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2.增强民族自信心:了解国学知识,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促进社会和谐:国学知识强调道德、礼仪、仁爱等价值观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4.指导人生道路:国学知识中包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如《论语》、《道德经》等,可以指导人们的人生道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国学知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虽然国学知识来源于古代,但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教育领域:在现代教育中,国学知识被融入到课程设置中,如《论语》选读、《道德经》讲解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中国国学文化
民族服饰和饮食文化展示
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如汉族的旗袍、马褂,苗族的银饰,藏 族的藏袍等。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八大菜系 ,以及茶文化、酒文化等。
饮食禁忌
中国饮食中也有许多禁忌,如佛教徒禁食肉食,回民禁食猪肉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和刑罚来约束和惩治人们的行为。这
种观念与儒家“人性本善”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法家经典著作解读
《商君书》解读
该书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阐述了法家的政治、经 济、军事等思想。其中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提出了“壹 刑”、“壹教”等主张。
《韩非子》解读
该书是韩非子的著作汇编,包含了丰富的法家思想。其中 提出了“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等观点,强调了 法律的公正性和普遍性。
古代戏曲
欣赏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代表作,以及明清 传奇剧等,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
01
02
03
书法流派
了解篆书、隶书、草书、 行书、楷书等书法流派的 特点与发展历程。
书法名家及作品
欣赏王羲之、颜真卿、柳 公权等书法名家的代表作 品,理解其艺术风格与审 美价值。
中国国学文化
目录
• 国学概述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兵法战略 • 文学艺术 • 民俗风情
01
国学概述
Chapter
国学定义与内涵
国学定义
国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 艺术等方面的学问,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总称。
国学内涵
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分,涵盖了古代中国 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者也,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含医学、戏剧、书画、星象数术等;按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化、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可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从教育教育角度分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学”即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国家机器认可的学问,是一个民族赖以传承和沿袭的学问,是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
国学中儒、道、释三家之学说,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如《弟子规》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事,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
对人格的养成、养正有着重要的意义。
又如《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的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
它主张把“孝”贯穿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与此同时,《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行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书五经”是人们熟悉的一个词组,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成为简单描述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符号,《四书》、《五经》共同成为国人生活的基础柱石。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四书》《五经》呢?南宋朱熹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
国学内容大全
国学内容大全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它包括了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方面。
国学的核心内容可以从以下12个方面进行概述。
1.经学:经学是国学的核心,主要研究《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经典文献。
这些文献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强调仁爱、礼制、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3.道家思想: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清静无欲的哲学思想。
4.法家思想: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韩非子等。
5.佛教: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形成了汉传佛教的特色,如禅宗、净土宗等。
6.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强调长生不老、神仙修炼和宗教仪式。
7.历史学: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记载,包括编年体、纪传体等多种体裁,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8.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如《诗经》、
《楚辞》、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
9.艺术学: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艺术形式。
10.科学技术:包括古代的数学、天文、医药、农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成就。
11.宗教与信仰:除了佛教、道教外,还包括祖先崇拜、儒家礼教等宗教信仰和仪式。
12.社会习俗与伦理:包括古代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国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学术研究,还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实践和传统习俗。
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
国学知识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们将系统地介绍一些国学知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道”和“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名言,强调超越言语和名实的对立,追求心灵的解脱。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独特的哲学思想。
3.佛家思想。
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解脱”和“慈悲”,主张超脱世俗的烦恼,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佛家经典《金刚经》中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教诲,强调世界的虚幻和人生的短暂。
佛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慈悲和解脱的精神。
4.文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包括《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庄子》、《史记》等,这些经典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5.艺术传统。
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丰富的艺术魅力。
总结。
国学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文学经典、艺术传统等多个方面。
中国20大国学
中国是磁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磁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制造和发明,磁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至宝。中国发明的磁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奉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的磁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磁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磁器之国”。中国的磁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奉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3、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样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制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因此,中医也称为汉医。“中医学”当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奇,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期,中药的开山祖师确实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确实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先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进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因此,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确实是中医的开山祖师。综上所述,中药和中医的开山祖师确实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和轩辕黄帝。
五、丝绸(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动身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奉献的发明家,确实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连年以前,勤劳、聪慧、伶俐的嫘祖就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嫘祖作为中华第一夫人,与黄帝并列为“人文初祖”。嫘祖被誉为“人文女祖”。嫘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奉献,被后世尊为“先蚕”,享誉海内外。嫘祖教民养蚕缫丝,成立了光照千秋的功业,被称为“蚕母娘娘”。由于嫘祖制造了丝绸文明,功高天下,自周朝起就被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从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无穷崇拜。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开启了享誉中外的丝绸文明,泽被天下。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都隆重祭祀嫘祖。西方国家熟悉中国是从熟悉丝绸开始的,因此最先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绸之国。嫘祖发明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可谓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发明”。我以为:丝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丝绸,是人类最漂亮的发明。
国学简介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 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汉朝: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唐朝:
九经——《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周易》《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窦娥冤》(元代关汉卿)、《西厢记》(元代 王实甫)、《牡丹亭》(明朝汤显袓)、《长生 殿》(清朝洪升 )
晚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十二经———《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周易》《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
《孝经》
五代:
十一经———《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周易》《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
南宋: 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周易》《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 《孝经》《孟子》
1、什么叫国学? 国学是指儒学为主体 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 2、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 。 3、国学以学科分: 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 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哲学为主流 。
国学主要研究的典籍:十三经。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中国四大发明: 火药(三国的马钧)、指南针(战国的司南)、造纸 术(汉朝的蔡伦)、印刷术(北宋毕升) 中国四大书院:有河南嵩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 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应天书院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三国演义》(元末明 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 游记》(明朝吴承恩)
国学概述
三、国学的发展历史 “文革”结束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 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枝盛叶茂。90年代“国学” 热再次掀起,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 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 定位。 现在,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学将会获得它的新 生和发展。 现在我们国家和民主制度日益完善,振兴国学、弘扬传统文 化,是国民的自觉意识,学习国学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因 此,国学必然会有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蓬勃的发展,国学已 经进入了它的春天。
六、学习国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我们学习国学,应该做到:吸取其精华,借鉴优秀文化,学习 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结合现实,创造新的文化,指导社会实践。 我们提倡弘扬国学,并不是要搞什么文化“回归”,倒退复古,也 不是要求国人都“一窝蜂”地钻进故纸堆里,将国学奉为圭臬,将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是要求国人将国学所 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继承下来、光大发用,融为 一体,进而转化为全社会的文明自觉。平心而论,国学中确有一些 封建糟粕的东西,比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 封建思想,这是我们应当摒弃的。但其基本内核是健康的、有益的, 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国学,正确认识国学,辩证对待国学,批 判地予以吸收、继承。
四、出现“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物质文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人 们便要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升 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以便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 身,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享受。于是,也便向国学汲取营养。 第三,国学的特质所决定。 (1) 国学的精髓是贵生(2) 国学的精髓是尊道 (3) 国学的精髓是尚和(4) 国学的精髓是悠久、博大 第四,伟大的民族,应有伟大的民族文化。一个强大的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和心理纽带,这条纽带 断了,这个民族也就消失了。学习国学,振兴国学,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民族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 时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需要。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实用版)目录一、国学的定义与意义二、国学的主要内容1.儒家经典2.道家经典3.佛家经典4.诸子百家5.诗词歌赋三、国学的价值与影响四、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正文一、国学的定义与意义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
它涵盖了哲学、道德、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
国学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国学的主要内容1.儒家经典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这些经典主张仁爱、忠诚、礼仪、孝道等道德观念,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道家经典道家经典以《道德经》、《庄子》等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科技、文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3.佛家经典佛家经典包括《金刚经》、《心经》、《华严经》等,传入中国后与道家、儒家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家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对古代中国人的心灵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
4.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的总称,如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等。
各家学派各有所长,相互竞争,共同推动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
5.诗词歌赋古代中国的诗词歌赋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这些文学作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优美与悠久,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三、国学的价值与影响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
它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学习国学,可以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四、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学习国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国学中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对于我们处理现实问题、提升个人品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学ppt课件
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培育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国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春 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
同历史时期。
发展
国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 的学派,各学派思想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现状
现代国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 统文化的范畴,而是与现代社会 、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相结合,呈
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国学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民族认同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国学,可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有助 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培育
智慧启迪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蕴含着丰 富的道德理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君主专制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统 一。
墨家思想
兼爱非攻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节葬节用
墨家主张节葬节用,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非攻非乐
墨家主张非攻非乐,认为这样才能避 免战争和浪费。
尚贤尚同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气或情绪波动过大。
治国理政
总结词
以人为本,勤政为民
• 以人为本
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 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 勤政为民
官员要勤政为民,尽职尽责,为 人民群众服务。
• 廉洁奉公
要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不收受 贿赂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公正公平
国学经典全文
国学经典全文
摘要:
1.国学的概念与意义
2.国学经典的种类与价值
3.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弘扬
4.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正文:
【国学的概念与意义】
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礼仪、法律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爱、忠诚、诚信、宽容、感恩等,这些价值观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的种类与价值】
国学经典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孟子》等众多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阐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人生哲学、政治思想、教育理念等,对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提升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弘扬】
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弘扬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墨客都以传承和发扬国学经典为己任,通过教育、研究、传播等多种途
径,使国学经典深入人心。
如今,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学经典在海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世界各地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国学经典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还能够指导我们在家庭、社会、国家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国学经典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人文素养、丰富内心世界,使我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总之,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查阅全网不同平台对国学定义不同?最全面的是莫过于百科上所阐述的“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来源于百度百科简单而言:国学狭义上指的是:以先秦诸子和后世儒道二教及其衍生的学说,内容范畴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中国哲学。
国学广义上指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
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其中国学经典包括: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孝经》、《春秋》、《诗经》、《论语》、《乐经》、《尔雅》等。
“史”:《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春秋左传》、《尚书》、《山海经》、《永乐大典》、《战国策》、《吴越春秋》、《晋书》、《通典》等。
“子”:《老子》、《孙子》、《孟子》、《墨子》、《列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管子》、《淮南子》等。
“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昭明文选》、《乐府诗集》、《柳河东集》、《王荆公集》等。
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儒家“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大学》“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包含了为人处世的行为标准。
道家的“清静无为”“知足常乐”可谓是养生长寿的不二法门,《道德经》更是世人修身养性的传世经典。
兵家、法家的用兵之道和治国之道,讲的则是君臣之礼权谋之术。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学的核心内容,阴阳相调、天地运转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天地运转,化生万物,天地有正气,天地的德行是世人应当修习的道义准则。
什么是国学
历史学派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 的人物文集。 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 《商君书》 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 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 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 部”。
历史学派
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
国学分类
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 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 《诗经》、《孝经》、《论语》、 《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 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 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 《通志》 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 《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 等; 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 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 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唐代诗人、画家,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尤其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 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诗画作品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主要作品 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
日积月累
鹿柴①
[唐] 王维 空山②不见人, 但③闻④人语⑤响。 返景⑥入深林⑦, 复⑧照青苔上。
①鹿柴:地名。柴,同“寨”, 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 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
日积月累
zhài
鹿柴
wéi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关于国学概念
13
(3)修复中国人为人类未来 筹划的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14
基本判断能力的丧失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西方的昨天已成 为我们的今天,西方的今天一定就是我们 的明天,西方人引领着人类的发展。民族 基本的为未来筹划的能力在西方价值观念 的冲击下丧失殆尽。
15
中国智慧拯救人类
以五经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支配东亚世界 ,平稳地走过了两千多年。西方文化支配 世界只有两百来年,便使人类感受到了种 种危机,此中有一种大智慧在。 五千年的大脑思考与五百年大脑的思考 犹如五十岁成人与五岁孩子思考的差别
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最根本的是文字
文字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
《说文》说:“取,捕 取也。从又从耳。《周 礼》:‘获者取左耳。’ 《司马法》曰:‘载献 聝。’聝者,耳也。” 耻、聑(即妥帖之“帖” 本字,安也 )( 童谣: 羞!羞!羞!,羞掉耳朵打 烧酒。 )
晋
“晋”字,《说文》:“进也,日出万物 进。从日,从臸。” 《仪礼· 大射仪》郑注: “古文箭作晋。”因箭前射,故《释名》 说:“箭,进也。” 司马相如《子虚赋》说:“左乌号之雕弓, 右夏服之劲箭。” 鲁、秦、豫、晋之命名。
51
老子:如何处于不败之地
“道”:世界万事万物所必须遵循的规律。 “德”:得也,是道在万物的体现。 具体可归纳为三点: 一是治国之道。 二是处世之道。 三是养生之道。
52
庄子:如何超越痛苦的人生
让生命超越“物累情牵”的俗世泥淖,开 拓一个新的人生境界,获取充分的自由与 快乐。他认为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唯有生 命是属于自己的,因而生命才是人生最根 本、最宝贵的东西,人的一切追求,都应 该以保持生命的健康、独立、自由和快乐 为原则。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摘要:一、国学简介1.国学的定义与内涵2.国学的起源与发展二、国学经典著作1.四书五经2.诸子百家3.诗词歌赋三、国学学科分类1.文学2.历史3.哲学4.艺术四、国学流派与学派1.儒家2.道家3.法家4.墨家5.阴阳家五、国学的价值与应用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人际交往与沟通3.道德伦理观念4.现代生活中的国学应用六、国学的传承与弘扬1.传统国学教育2.当代国学研究与传播3.国学的国际影响力正文:一、国学简介1.国学的定义与内涵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积累的丰富知识、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精华。
国学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2.国学的起源与发展国学起源于远古时期,历经夏、商、周、秦、汉等历史阶段的积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到了唐代,国学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宋、元、明、清等朝代,国学继续发展,各类学术流派纷呈,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著作。
二、国学经典著作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代表,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
这些著作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生哲学。
2.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的总称,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这些学派各抒己见,相互竞争,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3.诗词歌赋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高尚品质和审美情趣。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诗词歌赋不断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国学学科分类1.文学国学中的文学主要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如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文学领域的瑰宝。
2.历史历史学科涉及古代史、近现代史、地方史等方面。
国学中的历史著作有《史记》、《资治通鉴》等,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当前,大家都在谈国学,但国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国学?国学应该学些什么?国学应该怎么学?我们应该把这几个基本问题了解一下。
国学之名,始于清末。
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或“西学”,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或“国学”。
国学有三个概念:广义的国学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狭义的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先秦诸子的思想从各个不同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有深远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而一般提到的国学,则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而不论广义还是狭义的概念,先秦诸子思想和学说都是国学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
据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第一,国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有一种最起码的亲近感与敬畏心,都应自觉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对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这些内容应该有基本的了解。
第二,国学是一种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当做学问来学习,都是在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受到其熏陶。
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西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譬如,遇上家庭中“红杏出墙”之类的变故,为骑士精神所哺育的普希金,会用决斗的方式与情敌做了断;而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很可能会拜托黑社会老大去把情敌做掉。
最后,“国学”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才是国学最根本的。
总之,要清醒地认识国学。
国学是什么
国学是什么“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现如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终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背景。
20世纪初叶,随着腐败的满清政权走向灭亡,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尽头。
中国自从出了孔夫子,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把儒家学说奉为经典。
而科举制度,又把知识分子牢牢地束缚在做八股文的轨道上,脱离不了四书五经。
因此整个教育体系就是死读儒家经典,而与自然科学绝缘。
从鸦片战争到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的四书五经不堪一击,西方的新潮理论让中国士大夫们的满腹经纶无从招架,从而迫使一部分知识分子睁开眼睛去看世界,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于是就产生了所谓西学,又叫新学。
特别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归罪于三从四德,父子君臣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封建礼教。
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白话文,主张废除科举,废除跪拜等封建礼节,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主张文字改革,主张废除私塾,开办新式学堂,等等。
国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 一,主要讲述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道理和方法。
《中庸》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 ,认为这是实现人生和 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原
则。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包含了 丰富的伦理道德、政治
哲学思想。
《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主要阐 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
国学与个人修养
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散文等文学 作品能够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和 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
国学中的哲学思想能够启发个人 的思考,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个人的道德
品质和人格魅力。
国学教育能够让个人更好地了解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05
国学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 料,探究国学的历史演变、思 想内涵和影响。
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和比较,深 入理解国学的思想体系和价值 观念。
文献研究法有助于系统梳理国 学的知识体系,为深入研究提 供基础资料。
比较研究法
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 观念进行比较,揭示国学的独特性和 普世价值。
比较研究法有助于拓宽国学的视野,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国学的 内涵和外延,发现其与其他文化的异 同点。
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国学的 历史遗迹、文现象和社会风俗
。
实地考察有助于直接感受国学的 实际存在和影响,增强研究的直
观性和可信度。
实地考察法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深入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国学是什么
国学是什么国学是什么?按照老外的学科分类,国学属于中国研究(Chinese study)的一部分。
国学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哲学研究部分。
包括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等。
其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已经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
庄子和老子的道家思想,也影响了全世界。
中国哲学说的就是包含这些,中国哲学思想重在体悟,与西方哲学思想相比,更注重伦理。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哲学很大程度上,就是伦理学。
经学一般指的就是儒家经典之学,国学中的哲学经典书籍包括孔子和弟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孟子的《孟子语录》,王阳明的《传习录》,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周易》等。
第二,艺术研究部分。
艺术研究包括文学研究,绘画研究,建筑研究,舞蹈研究等部分。
其中文学研究包括先秦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明清文学等。
包括诗词,小说,散文等部分。
文学研究部分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的各个优秀诗人,词人,小说家的的作品,也可以称之为国学经典。
比如先秦文学的《诗经》,李白的诗词作品,陶渊明的诗词作品,李清照的诗词作品,曹雪芹的作品。
文学作品注重情感抒发,托物言志。
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感受诗人写作的心境。
学会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备受国人喜爱。
李白的各种诗词,我们也都耳熟能详。
第三,语言学研究部分。
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
这三门学科,在古代也被称之为小学。
主要研究的是中国文字的演变,假借字,语言的发声等主题。
中国文字历经甲骨文,再到如今的汉字,其中的演变规律,就是文字学所要研究的。
训诂学研究文献的语法,修辞,词义等主题。
音韵学也就是声韵学,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声韵系统等规律的一门学问。
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较法,统计法等。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对后代影响深远。
第四,宗教研究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1、孔子是春秋时(A)国人。
A、鲁B、齐C、燕D、韩2、《大学》和《中庸》是( C )中的两篇。
A、《论语》B、《孟子》C、《礼记》D、《国风》3、《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原与《 D 》并称“六经”。
A、《论语》B、《道德经》C、《国风》D、《乐经》4、孔子非常喜欢《 B 》,甚至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A、诗B、易C、书D、乐5、儒家以(A)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经世致用C、博古通今D、经邦济世6、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孔子主张( B )。
A、三人行,必有我师B、因材施教C、文、行、忠、信D、好为人师7、“君子不器”的含义是( B )。
A、君子不应被器重B、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功能C、君子应当被器重D、君子不是器皿,不是摆设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北辰是指( C )。
A、北斗星B、北方的星空C、北极星D、北方的星辰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中,弟是指( D )。
A、敬爱父母B、敬爱师长C、友爱弟弟D、敬爱兄长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D )”]。
A、不逾矩B、谨而信C、不贰过D、思无邪11、“德不孤,必有邻”出自(A)。
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12、“不迁怒、不贰过”出自(A)。
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 D )。
A、《论语·乡党》B、《论语·先进》C、《论语·子罕》D、《论语·泰伯》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B )。
”。
A、光阴如梭B、不舍昼夜C、光阴如晦D、不曾停留15、《论语·泰伯》有言:兴于、立于、成于。
( D )A、乐、礼、诗B、诗、乐、礼C、礼、乐、诗D、诗、礼、乐16、[往者不可谏,( B )。
]A、切问而近思B、来者犹可追C、来者不可举D、道听而途说17、“吾日三省吾身”出自( C )。
A、孔子B、孟子C、曾子D、荀子18、有子曰:“( B )之用,和为贵”。
A、仁B、礼C、信D、勇19、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 D )。
A、忍B、仁C、和D、恕20、“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说的是( B )的典故。
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公D、晋文公21、“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为( C )时期宰相。
A、东晋B、西晋C、北宋D、南宋22、[孝弟也者,其为(A)之本与。
A、仁B、义C、礼D、智23、孔子说的“不迁怒、不贰过”,是指哪个弟子?( B )。
A、子贡B、颜回C、子路D、子由24、子曰:“(A)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A、中庸B、仁义C、忠孝D、孝弟25、林语堂在其1937年版的《C 》中,把中庸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的最高典型而大加称赞。
A、人生的境界B、论语译注C、生活的艺术D、求知的渴望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出自(A)。
A、程颐B、孔子C、程顾D、朱熹27、“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出自(A)。
A、石涛B、郑板桥C、唐寅D、朱耷28、“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中,啮雪是指(A)。
A、精神上的超升B、技法上的精进C、人格上的完善D、意念上的执着29、“吕端大事不糊涂”典出( C )。
A、宋太祖B、宋高祖C、宋太宗D、宋江30、蒋琬是三国时期( B )的名臣。
A、魏国B、蜀国C、吴国D、晋国3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3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34、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35、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36、孔子在( B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37、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A)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B )A.《学记》B.《论语》C.《四书集注》D.《孟子》3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A)A.有教无类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4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A)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42、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A)治天下”的名言。
A.《论语》B.《荀子》C.《孟子》D.《韩非子》43、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B )的教学方法。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诱导D.有教无类44、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A)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4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C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46、古人认为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 B )A.安详B.怨恨C.愤懑D.欢快47、“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A)A.《论语》B.《荀子》C.《春秋》D.《中庸》48、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B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49、《诗》曰:“夙夜匪解。
”是什么意思?( B )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
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
C.早出晚归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
50、子曰:“好学近乎( C )”。
A.仁B.智C.知D.勇51、( C )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林则徐52、孟子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 B )。
A、子由B、子思C、子路D、孔融5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发展为( C )学说。
A、法治B、人治C、仁政D、德政54、孟子的“(A)”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
A、性善论B、性恶论C、人性自利D、仁的思想55、《孟子》一书在( C )时正式被列为“经”。
A、东汉B、西汉C、北宋D、南宋56、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自(A)。
A、《孟子》B、《论语》C、《中庸》D、《战国策》57、成语“仁者无敌”出自(A)。
A、《孟子》B、《论语》C、《中庸》D、《战国策》58、下列孟子认为最为重要的是( C )。
A、君主B、军队C、人民D、社稷5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D )。
A、《孟子·梁惠王上》B、《孟子·滕文公下》C、《孟子·离娄下》D、《孟子·尽心下》6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出自(A)。
A、《尚书·太甲中》B、《孟子·滕文公下》C、《论语·子张》D、《孟子·尽心下》6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 D )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6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3、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A.是非之心B.进退之心C.悲喜之心D.善恶之心64、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B )。
A.义B.仁C.礼D.智65、孟子以( B)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A.人性恶B.人性善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66、孟子认为(A)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67、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 C )的重要性。
A.巩固性B.启发性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68、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A.智之端B.仁之端C.义之端D.礼之端6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B )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D.深造自得70、孟子认为有无( B )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A、知识B、先天善良本性C、才能D、财富7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A)。
A、《庄子·渔父》B、《庄子·天下篇》C、《庄子·杂篇》D、《庄子·秋水》72、庄子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 C )。
A、失宠B、失窃C、失志D、死亡73、在其妻死后能“鼓盆而歌”的人是( C )。
A、孟子B、老子C、庄子D、韩非子74、“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 D )。
A、《战国策》B、《孟子》C、《道德经》D、《庄子》75、在《鲁迅与庄子》中对庄子进行高度赞扬的作家是(A)。
A、郭沫若B、瞿秋白C、刘心武D、茅盾76、认为“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人是( B )A、郭沫若B、闻一多C、刘心武D、茅盾77、《庄子》名句“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中,“指”的意思为( C )。
A、指导B、手指C、油脂D、旨在78、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箴言是:(A)是最可靠的财富。
A、知识B、道德C、权力D、宗教79、司马相如为( C )时人。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80、庄子云:“无迁令,无劝成,过度无益。
”其中无迁令是指(A)。
A、改变法令B、无法下达命令C、执行命令而不改变D、勉强下达命令81、马援之女“马皇后”为(A)的皇后。
A、汉明帝B、汉武帝C、光武帝D、汉章帝82、在汉明帝的马皇后之言行上,我们看到了(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