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复习终极满分版

合集下载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广阳、永清、固安、涿州等临界北京的县市多年来的城市空间发展都围绕北京,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成密集的带状铺开,大多数城区积极做好“睡城”的文章,让工作在北京的人在此居住,两地通勤。

据此完成1~3题。

1.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县市纷纷定位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优越B.人口迅速增长C.分担北京压力D.区域发展策略2.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县市“邻接京津”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影响是() A.利于发展大企业总部经济B.形成环北京高水平经济带C.增强京津部分资源供给力D.促进京冀经济髙水平融合3.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可以推测()A.大城市群已经形成B.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C.北京人口规模缩小D.北京产业外迁显著【答案】1.D2.C3.B【解析】第1题,“睡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居民点、市县,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仅是晚上回到这睡觉,白天开车或者乘车到市中心或中心城市上班。

所以河北省周边县区区域发展策略定位为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北京近,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是出于区域发展策略的考虑,D对;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县市自然环境并没有优越性,A错;人口增长不是定位睡城的原因,B错;定位睡城可以分担北京压力,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

第2题,大企业总部一般布局在交通和信息通达度较好的大城市中心商务区,A错;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县市紧邻京津,但属于小城镇,不会发展成为高水平经济带,B错;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县市经济相对落后,可为北京、天津提供资源等的供给,C对;邻接京津的位置特点对北京和河北经济的高水平融合没有多大影响,D错。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人口与城镇命题点三城镇化教师用书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人口与城镇命题点三城镇化教师用书

命题点三城镇化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3 (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D )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3)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B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命题解读】本题组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超大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作为情境素材,考查超大城市发展中人口数空间变化特点、城市合理规划等知识,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高考试题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及应用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精归纳1.城镇化的特点、阶段及差异分析(1)描述城镇化的特点,一般包括城镇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城镇用地规模、城镇数量及等级(规模)的变化以及是否形成城镇带(群)等,要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

(2)根据城镇化水平及相关特征,可以判断某地城镇化所处的阶段。

如图中英国2000年以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3)比较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差异比较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一般要从城镇化起步时间、城镇化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和目前的突出特点或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回答,要根据试题提供的图表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景观变化的影响①不利影响: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提分题(全国)专练22 城市与乡村60题(解析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提分题(全国)专练22 城市与乡村60题(解析版)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提分必刷题(全国通用)专练22 城市与乡村60 题.村民在土墙外壁贴挂杉木板,其主要目的是().当地冬季气温低,起到保温作用B.减少太阳辐射,防止土墙干燥剥落.雨雾无法渗入土墙,避免墙倾屋毁D.提升房屋的美感.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的优势条件是()政策支持③生态环境优越④劳动力充足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与新栽种的茶树相比,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其主要原因是(.所产茶叶以满足自需为主B.方便对茶树进行灌溉。

.由材料可知,长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耕地少,耕地资源极其宝贵。

新栽种的茶树,种植规模大,以出.阿纳德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融雪水和雨水B.地下水和雨水C.冰川融水和雨水D.融雪水和冰川融水.推测影响溺谷形成的主要因素是()B.海浪侵蚀C.岩石性质D.地壳运动由材料可知,中下游有平原河流的特征,但河口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其形成可能是流水下切形成正确;河道形态正常状态下,河口不会出现溺谷,.白族传统民居正房坐西朝东,其原因是().观景C.防涝D.避风中的一壁指照壁,其表面多用白色涂料,通过反射可增加正房的采光时间,下列时段(地方11时C.14~16时D.19~9.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10.某建筑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

若屋顶高度不变,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风雨侵蚀A.①③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①②③12.土林开凿洞窟的优势条件是()A.直立性好B.抵御严寒C.挡风避沙D.坡度平缓13.20世纪80年代,部分原住民彻底搬离洞窟的根本原因是()A.洞窟空间狭小B.洞窟生活不便C.现代建筑传入D.社会经济发展【答案】11.C 12.A 13.D【解析】11.由材料可知,土林的土层多为粉砂质黏土或半固结砂砾卵石土,可推断土林的土层经历了河湖沉积;由图可知,土林高于周围的地面,说明后期经历了地壳抬升;地壳抬升后再经历风雨侵蚀,最终形成土林地貌。

2024年高考总复习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高考模拟+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总复习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高考模拟+答案解析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地理·必修2·人教版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改革开放40来建成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促进该城市建成区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社会经济发展B.城郊农业发展C.人口自然增长D.建筑工业发展2.建成区面积变化对该市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地价房租上涨B.热岛效应加剧C.绿地面积增加D.雨水下渗增多1.A 【解题思路】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因此城市建城区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2.B 【解题思路】 地价房租上涨不属于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A项排除;建成区面积增加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减少,雨水下渗减少,C、D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会导致热岛效应加剧,故选B项。

【知识链接】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四川省乐山市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乐山的自然条件,中心城区采取了“绿心环形生态城市”的布局结构。

读乐山市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回答3—5题。

3.城市绿心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休闲用地B.耕作用地C.居住用地D.商务用地4.该规划的实施,将会促进城市产业( )A.规模扩大B.空间聚集C.结构优化D.技术创新5.风景区建在城市中心区的河流对岸,其目的是( )A.地价便宜B.风景优美C.交通便利D.便于市民游玩3.A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乐山市为生态城市,绿心位于城市中心,可优化城市环境,不适宜作为耕作用地、居住用地和商务用地,B、C、D项错误。

4.B 【解题思路】 该城市规划了明确的城市功能分区,将会促使同类产业在空间上集聚,B项正确;该规划的实施对城市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没有直接影响,A、C、D错误。

5.D 【解题思路】 风景区建在城市中心区的河流对岸,距市中心近,便于市民游玩,D项正确;地价便宜、风景优美和交通便利是风景区建设的条件,不是目的,A、B、C项错误。

2024届全国高考(统考版)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统考版)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统考版)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城市与城市化)练习一、选择题[2023ꞏ浙江绍兴模拟]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能有效反映城市建设与发展状况,下表为长沙市部分片区1990~2019年城市部分建设用地贡献率表(单位:%)。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是()A.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C.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D.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2.岳麓片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贡献率偏高,与其相关性最密切的是()A.政府机关集中B.高等院校众多C.交通用地为主D.休憩绿地广阔[2023ꞏ安徽六安测试]都市会展业为全球型新兴行业,该行业包含上游的会展公司、中游的场馆、下游的会展服务配套产业等部分。

上海依托大型会展场馆等设施,举办大型会展、节事活动,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发展与变化。

下图示意2020年上海会展企业密度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会展业空间密集区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策扶持B.土地租金高C.人口素质高D.经济活动频繁4.高密度会展区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是()A.提升商业区的价值B.促进住宅区的扩建C.减少城市绿地的面积D.利于工业区的集聚[2023ꞏ陕西省丹凤高三测试]始建于百余年前的某城市位于9°N,下图示意该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描述符合该城市特点的是()①炎热草都 ②热带春城③富氧大都 ④温润山宫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B.降水丰富C.海拔较高D.土壤肥沃[2023ꞏ浙江金华模拟]建设用地爬坡是指通过平整和梯化改造坡地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建设用地向坡度大的地区发展。

下图是中国四大地区平均建设用地爬坡指数(指数越大表示建设用地爬坡程度越强烈)与上限坡度图。

据此完成7~8题。

7.属于西部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8.乙地区建设用地上限坡度较高的原因是()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化发展快C.地形条件复杂D.社会经济发展快[2023ꞏ全国高三专练]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城市—高中地理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城市—高中地理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题。
1. 简述海港选
址在P地而不在Q
地旳原因。
2. 该城市在规划 中A、B、C、D为 预留地。目前该市 决定在上述四地中 建设一化工小区, 你以为选择什么地 点适合,并阐明理 由。
3. 造成图中局部地域等地租线由中心向外凸出旳原因是什么? 4. 据史料记载该城市早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域,请推 测早期旳城市形态。
5. 交通(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我国北方 旳城市多位于大道交汇处(如邯郸);南方多位于河流交汇处(如: 武汉、重庆、宜宾);铁路枢纽(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 鸡、株洲)
6. 政治、军事、宗教(政治中心:雅典、罗马、西安、洛 阳、杭州、合肥、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宗 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
一、城市区位选择
自然原因: 1. 地形(平原,热带地域别布于高原) 2. 气候(降水和气温适中旳中纬度地域) 3. 河流(供水和运送功能)城市多分布在河流运送旳起

知识整合:
社会经济原因:
4. 资源(多为资源型城市,如:攀枝花、包头、鞍山;大 庆、玉门、克拉玛依、阿伯丁;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 大同、抚顺、开滦;约翰内斯堡)。
成旳区位原因相
同。A城就城市旳
地域形态而言属

3. A城所处旳经纬度位置是
, 该地计划在本地丰富
旳农业原料基础上建设一种新旳工业,这种工业
4. 在图乙中可看出A城有①、②两个规划发展方向,试分
析之。并阐明①方案旳
5. 在图乙中旳工厂布局不合理旳是

【答案】 (1)沿公路干线分布,平原多于山 区 (2)两河交汇处 重庆 武汉 组团式 (3)19°N,110°E 制糖 (4)①方向有大片空地, 发展余地大;②方向接近交通枢纽。①方向接近农 田,不利于保护耕地。 (5)水泥厂、印染厂 原 因是两地分别处于河流上游和城市旳上风向

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源包: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课件+学案+课时训练+阶段检测,10份)第七章 城市与城

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源包: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课件+学案+课时训练+阶段检测,10份)第七章 城市与城

点击进入检测试题
防护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用防护带隔离,防护带主要指城市绿地,也
带 可以是水面、河流
城市 发展 为城市发展留有空间和发展余地,有利于城市后期规划和发展
考题示例:(2013 阳泉模拟)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 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什么功能区?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如果 B 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章末整合
【答题模板创建】(二) 城市区位和城市功能
分区的分析因素
1.城市区位选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维角度
要素分析
气候
气候优越,水热适中
地形 河流
地形平坦 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
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
资源丰富(矿业城市) 经济发展有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
交通 政策
水陆交通便利 优惠政策的促进(如深圳市)
2.城市功能分区
思维 角度
(3)B 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特点 的形成原因。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标准答案:(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 通便利;接近市场。 (2)地处上风向,位于河流上游沿岸;靠近风景区和大学 区;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 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3)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4)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 下风向;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要素分析
经济 一般而言,自市中心至城市外围依次布局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
因素 区,其他功能区根据具体地理区位和自身发展条件布局
交通 所有功能区均需要便捷的交通条件,一般而言,工业区与城市交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9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9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含解析新人教版

限时规范训练19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4·才智上进联盟调研)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

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西安主城区形成了明显的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在中国城市里独树一帜。

结合所学学问,完成下面两题。

A.经济因素 B.收入水平C.历史因素 D.宗教文化解析:读图可知,西安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结合材料中“历朝历代的建设”可知,早期的城市用地布局影响了现在的城市建设。

2.电子城、纺织城历史上是自给自足的中国传统单位大院式城市建设模式的典范。

该模式( C )A.使各城区均亲近自然B.便于各城区职能的专业化发展C.会削减不同城区间的交通D.造成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解析:留意“自给自足”“传统单位大院式”等关键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大量职工及其家属就近上班、上学、就医、购物等,甚至“大院”内部可以满意一个人生老病死的全部需求,因而该模式可以削减不同城区之间的交通。

(2024·保定模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 C )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D.农业人口散居区解析:与2010年分布位置比照,图中数字6分布区距城市快速路较远,交通不便,分布面积广,代表的是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C项正确。

低收入阶层居住区距中心区较远,A项错误;高收入阶层居住区交通便利,靠近快速路,B项错误;农业人口散居区应在市区外围或郊区,分布在7位置,D项错误。

4.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改变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D )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逝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解析: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改变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D项正确。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考点一地图的判读和应用必备知识梳理1.认识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并判断方向(1)图甲的定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的定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图丙的定向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图的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

(3)图甲中,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方位,B地大致位于C地的________方位。

图乙中河流流向大致为________。

图丙中,F地位于E地的________方位,F地位于D地的________方位。

【特别提醒】比例尺的使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比例尺的地图,如平面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计算将一张1∶100 000的地图的比例尺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________(如图)。

若将一张1∶50 000的地图的比例尺缩小1/2,则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如果保持原来的实地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________(如图)。

【思维拓展】比例尺的换算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意:①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②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减五个“0”。

知能转化演练[2023·山东烟台市高三模拟]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区域的地理事物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涌泉镇、⊙”分别表示地图的( )A.比例尺、图例 B.图例、比例尺C.图例、注记 D.注记、图例2.某考古工作队在台州市长5千米、宽3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内进行作业,最适宜随身携带地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0 B.1∶100 000C.1∶5 000 D.1∶500 000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源包: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课件+学案+课时训练+阶段检测,10份)第七章 城市

  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源包: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课件+学案+课时训练+阶段检测,10份)第七章 城市

第六、七章 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3肇庆模拟)读“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回答1~2题:1.由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 )①由省外迁往省内 ②由省内山区迁往东翼和西翼 ③由省外迁往东翼和西翼 ④由省内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解析:1.D 2.B 第1题,读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数量较多的是迁往省内“珠三角”,故D选项正确。

第2题,目前条件下,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待遇和更好的就业机会,属于经济因素,故B选项正确。

(2013南昌模拟)读下表回答3~4题: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资料(单位:万人)3.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4.下列关于城市④人口迁移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必然导致该城市人口老龄化B.有利于该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C.必然加剧该城市的环境污染D.可以缓解该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解析:3.A 4.D 第3题,经计算(年末人口减去年净迁入人口和年初人口,再除以年初人口,然后乘以100%)比较可知,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是①②③④。

第4题,城市④人口外迁,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状况,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但不利于当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故B、C选项错误,A 选项绝对化,也不能选择。

(2013大同模拟)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区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

读表,回答5~7题:5.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C.经济发达D.人口大省6.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7.目前丁市人口增长状况易导致( )A.人口增长模式改变B.老龄化加重C.城市化减缓D.城市管理难度加大解析:5.D 6.D 7.D 第5题,据表可知,甲、乙两省人口比重下降,丙、丁两省(市)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出现负增长说法错误;甲、乙两省人口比重变化小,人口流动量小,经济欠发达。

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精品课件

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精品课件

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城市与 城市化 第二讲 城市化 课件
-5-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 (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
污染、垃圾污染等。 (2)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 交通阻塞
、交通事故、停
车问题等。
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 住房 紧张,
(3)城市住 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
第3~4题。
3.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 )
关闭
A第.3城题市,考化查水城平市化的区域B.差人异口。密由度材料可知,“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主要
C是.在人水口平数方量向上扩大城D市.容经量济,发城市展占水地平面积大,故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
4人.若口在密度我小国的的国城家市,B发项展正中确,。效第仿4美题国,考、查加城拿市大化问、题澳。大若利在亚我的国模的式城,市追
高。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先于 工业化,城市人口 急剧膨胀 。
3. 特大城市
迅速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得最明显。
4.出现了巨大的 城市带 。
-4-
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城市与 城市化 第二讲 城市化 课件
易错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加速阶段的产物。由于人口 急剧扩张,市区规模扩大,城市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郊区城市化是在城市内部出现的,郊区与市区是连为一体的。 (2)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口向乡 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其主要原因有人们对环境质 量的要求提高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逆城市化是 由大城市向乡村、小城镇迁移,已超越原城市的地域范围。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必修2+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学科关键能力提升8及答案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必修2+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学科关键能力提升8及答案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2019·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月考)读“某假想地城市分布图”,回答下题。

城市④形成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丰富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C.气候条件优越D.铁路枢纽,交通便利答案 D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盆地地形。

①处地形平坦;②处有石油,有铁路;③处多条铁路交会,有河流;④处有两条铁路交会。

典例2(2019·智慧上进联盟调研)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

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西安主城区形成了明显的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在中国城市里独树一帜。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影响西安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收入水平C.历史因素D.宗教文化(2)电子城、纺织城历史上是自给自足的中国传统单位大院式城市建设模式的典范。

该模式()A.使各城区均亲近自然B.便于各城区职能的专业化发展C.会减少不同城区间的交通D.造成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答案(1)C(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关中平原;历朝历代改建;材料显示西安以旧城为中心;城市建设为传统的大院式。

典例3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A.林木基地B.果蔬基地C.粮棉基地D.禽蛋基地(2)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A.由劳动力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B.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转变C.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D.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答案(1)C(2)D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适合种植业发展;早期城市规模小,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现在出现高新技术产业区;出现高速公路,传统工业规模比中期时规模小。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篇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篇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汇总2篇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1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__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__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__。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__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__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__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2⑴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__的中部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二湘教版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二湘教版

高考真题专练十二[2024·全国乙卷,1~3]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4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更。

据此完成1~3题。

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4年中心城区人口变更/万人2010~2024年中心城区以外人口变更/万人上海30.3 -30.25 215.42北京59.7 -72.8 300.9广州39.7 129.12 468.46深圳34.0 116.88 596.681.2010~2024年四城市人口变更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削减,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削减,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与四城市人口变更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像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样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3.依据四城市人口变更特点,城市规划应当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2024·山东卷,10~11]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

如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

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据此完成4~5题。

4.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供应生产生活用水 D.应对城市内涝灾难5.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A.降低成本 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2024·天津卷]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

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高校不断供应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演练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演练

其次部分第九章第一节一、选择题(2024年山东济南模拟)经过多年探究,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动“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限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限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限制在50~70平方米。

下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A.敬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B.合理用地,爱护耕地原则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2.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便利居民出行B.靠近农田,便利居民从事农业生产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便利居民生活D.爱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3.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显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 )A.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答案】1.B 2.C 3.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限制农户数量”。

因此“小规模”要求主要集中在人均土地方面,体现了合理用地、爱护耕地的原则,故B项正确。

第2题,与过去的松散分布相比,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有效利用公共设施,便利居民生活,故C项正确。

第3题,农村田园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故A项正确。

(2024年天津河西区一模)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

下图示意深圳市2015年三个空间层次的轨道交通站点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改变状况。

据此完成第4~5题。

4.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为( )A.中心城区站点旁边的房价较高B.中心城区站点旁边环境质量好C.居住类建筑对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D.就业类建筑对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5.近郊区站点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缘由是( )A.地价较低B.商品房供需量大C.城中村多D.配套设施较完善【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而且以就业类建筑增量为主,说明中心城区就业类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等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D项正确。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
真题专练
第二部分 第二章
高中地理大一轮
人 教 版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方向 新教育
(2022·全国文综乙)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 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 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 人口比重/%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个城市中有两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说明中心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已经产 生城镇化问题,需要向外疏导人口和产业,排除A; 核心功能是该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能疏解,需要疏解的是非核心功能,排 除C; 均衡的含义是平均分布,不分条件地把人口均匀地分布到各个地方,中心城区人 口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疏散,并不能“均衡”分布,需要在区位条件相对优越的 某些地点建设次中心区域或者中心城区的卫星城,人口在这些地点相对集聚,B 对、D错。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城市总人口=中心城区人口+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相当于郊区和卫星城)人口。表 格数据显示,上海和北京虽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但减少的数量远小于中心城区 以外地区人口的增加数量,所以城市总人口是增加的;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 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都是增加的,故总人口增加,排除B、D; 选项中是四个城市的共同特点,中心城区人口变化趋势应该一致,可以随意选一 个城市分析即可,如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而总人口增加,显然中心城区 人口比重下降,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三章重点;第二章概念;四五六简答;七八简答或论述,城市圈层;第九章概念题名词解释第二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有高度密集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物质地域系统。

2.城市吸引范围(幅地):吸引顾客前往某一城市购物的最大距离包围的地区,称为城市的吸引范围。

3.中心地: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4.K=3体系:按照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从而最利于低一级的中心地与高一级的中心地展开竞争,由此形成K=3体系。

5.K=4体系:在交通原则支配下的六边形网络的方向被改变了,高级市场区的边界仍然通过6个次一级中心地,但次级中心地位于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边界的中点,这样它的腹地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属两个较高级中心地的腹地内。

而对较高级的中心地来说,除包含一个次级中心地的完整市场区外,还包括6个次级中心地的市场区的一半,即包括4个次级市场区,由此形成K=4的体系。

6.城镇体系: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7.大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以县为基本单元。

主要指就业(居住地、工作地)、休憩、购物、医疗等在一天周期里所及的范围。

常用的统计概念;协调机构;不是一级政府,但在有的国家可能是一级政府。

8.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连绵而成多核心的,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特点:1、星云状结构(高度密集性、多核心);2、马赛克结构(各具特色的都市区镶嵌而成、相互间联系紧密);3、枢纽功能(国家的核心区和国际性);4、沿交通走廊发展;5、规模特别巨大(2500万人以上)9.城市特征:地理集中性、功能多样性、流动性大、异质性突出10.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

11.城市形成条件:必要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充分条件——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地理条件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

12.区域地理条件对城市产生与发展有何影响?1、城市宏观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地形、气候、水文等)2、城市宏观分布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资源、交通、产业等)3、地理位置是单个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直接条件13.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哪些不同特点?14.资本和技术如何影响中国的城市发展?15.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1.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农产品的剩余,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形成与发展。

2.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3.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城市化原理1、城市化概念、类型、动力。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及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生产方式、生活居住方式和社区组织方式转化的过程;人口、财富、技术、服务聚集的过程。

产业革命以来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稳步上升,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向城镇型转化和强化,这一个过程即城镇(城市)化。

●类型:按性质:典型城市化(正规城市化)、假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乡村城市化(中国)按地域特点: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向心型(集中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分散型)城市化按城市化的动力:自上型城市化(自上而下的城市化)、自下型城市化(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又分为操作主体的自上型和自下型;投资主体的自上型、自下型。

●动力:城市化的推力与拉力城市的拉力:1.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2.其他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3.城市生活方式和较高生活水平对农民的吸引力。

乡村的推力:1.人口增殖超过土地开发,人地矛盾增加;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特定条件下的农村破产,农民流入城市;4.农民寻找理想乐土的精神推力。

分析:在初期阶段,乡村的推力不大,城市的吸力也不大,城市化进程不快。

到中期阶段,乡村的推力加大,城市的吸力也加大,城市化进程很快。

到后期阶段,乡村的推力又不大,城市的吸力也缩小,城市化进程不快。

2、世界城市化进程1、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2、中世纪时期的城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城市数量少、规模少、土地利用单一、功能单一。

城市多具备行政、军事职能。

3、城市化的萌芽(15,16世纪)4、工业革命时期(1750—1900) 机器大工业,城市化起步与发展5、现代(1900--)二战后,世界性发展: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迅速增加,巨大城市带的形成,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不断发展。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

世界城镇化的主流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城镇人口向大城市的集中更快,城市规模级越高人口的发展速度越快。

世界城镇化水平与速度的地域差异很大,发达国家水平高,发展中国家水平低。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4、中国城市化进程1、夏商周黄河流域,春秋战国多中心,秦汉唐宋有发展,元明清经营北京。

2、清后期,香港、广州、上海等城市化萌芽。

3、20世纪初期,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与发展。

4、稳步发展时期(1950—1958):工业化带动城镇人口增长。

5、徘徊和停滞时期(1958—1978):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上山下乡。

3、恢复与加速发展时期(1979—至今)。

5、中国城市化特点与问题1、起步晚、反复多、总水平仍然很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由于改革开放前非城镇化的工业化道路,和改革开放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分散城镇化道路,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具备反复性和曲折性,导致目前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且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2、我国城市化类型多样,存在城市群、都市带,小城镇,以及乡村城市化等多种类型,集中与分散的模式并存。

我国城市化质量较低,表现在水电、交通、住房、环境等基础设施差,以及高新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低等产业结构低级等问题。

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东高西低,由东向西递减;北部省区高于南部省区,西南诸省最低。

5、城市中流动人口多。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而城镇吸纳能力有限,导致流动人口过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6、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异曾有过短暂的下降,但随后马上回升,如今城乡差距过大问题仍然十分显著。

7、城市中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大城市普遍交通拥堵,城市土地资源浪费与紧缺并存,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

具体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水、噪声、垃圾)和生态破坏。

2、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公共交通问题。

3、住宅问题,质量低劣,空房、灰区、危房、旧房,房价飞涨。

4、社会问题,就业与失业,贫困导致的贫富差距,老年人的社会服务、住房和邻里结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

中国城市化对策1、农业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开拓,缓和农村推力对城市的冲击。

2、依靠科技发展支撑城镇化和城市发展。

3、加快小城镇发展。

4、建设若干个世界级城市(国际性城市)。

5、从实际出发,分区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6、调动社会资本和现代企业制度等力量促进城市建设。

7、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

8、加强公众参与。

6、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主要影响因素:1、经济快速增长和非农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形成城市化的强大拉力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推力3、国家城市发展政策7、我国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区位影响:自然位置、经济地位;国家政策)8、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①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相适应②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③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④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⑤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9、当代世界城市化特征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②大都市化趋势明显③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⑤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⑦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不断出现⑦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过度城市化层出不穷10、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城乡一体化、城乡网络化、数字城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建设。

3、在城市的空间形态上,“大集中小分散”的趋势将占主导地位。

4、在城市的经济形态上,产业“软化”现象突出,信息产业、服务业占总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5、城市的国际化、开放度日益提升。

6、城市的专门化、个性化的特色日渐突出。

7、城市的共生性是世界城市未来发展的另一大主要趋势。

第四章城市职能分类1、城市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和非基本部分: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城市基本与非基本部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于输出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

由于城市基本活动的建立和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

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也导致了本地区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

基本活动收入的另一部分则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收入。

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每一次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区的需求和本地区的人口。

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

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即乘数效应。

北京二环内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是国家对外事务、国际旅游等中外交往功能的中心,以旧城保护为主的历史文化中心;二环到五环正在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功能、国际城市功能和生态功能,弱化人口居住、工业生产功能,有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奥林匹克公园;五环外正在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扩充经济总量,促进了就业,卫星城建设突出,B/N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