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城市
世界上的主要城市与人口规模
世界上的主要城市与人口规模世界上有许多主要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和人口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全球重要城市,并讨论它们的人口规模。
一、东京东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日本的首都。
它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东南部,人口超过3800万,是全球人口最多的都市区之一。
东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繁忙的商业区、高楼大厦和世界级的交通系统。
它还是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二、纽约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纽约市位于美国东北部,人口超过850万。
作为美国的金融中心,纽约拥有华尔街等重要的金融机构和股票交易所。
此外,纽约还是国际艺术、文化和媒体的中心,拥有许多知名的博物馆、剧院和时尚产业。
三、伦敦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和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它位于英国东南部泰晤士河畔,人口超过890万。
伦敦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包括大本钟、伦敦塔和白金汉宫等知名建筑。
此外,伦敦还是全球艺术、时尚和设计的中心,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和时尚设计师。
四、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它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超过2400万。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商业中心,是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重要基地。
上海还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景观,如外滩、东方明珠塔和豫园等。
五、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它位于法国北部塞纳河畔,人口超过2200万。
巴黎是全球时尚、艺术和文化的中心之一,拥有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和巴黎歌剧院等世界知名景点。
此外,巴黎还是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吸引了众多国际机构和企业。
六、孟买孟买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位于印度西部孟买岛,人口超过2000万。
孟买是印度的商业、金融和娱乐中心,拥有许多国际公司和电影工业。
它也是印度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贸易和运输业非常发达。
以上介绍了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城市以及它们的人口规模。
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
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是指根据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的不同,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类型。
人口与城市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支撑,而人口的流动和分布也受城市的吸引和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等级和类型对于城市规划、资源配置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人口与城市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和规模等。
首先,人口数量是划分城市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数量较少的城市往往属于小城市或者县级城市,而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市则往往是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划分城市等级的重要依据。
经济发达、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往往属于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则可能是三线城市或者县级城市。
此外,城市的功能和规模也是划分城市等级的重要考量。
拥有国际影响力和重要功能的城市可能是特大城市或者直辖市,而功能单一、规模较小的城市则可能是小城市或者特色小镇。
在实际应用中,人口与城市的划分标准还需要根据具体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划分城市等级和类型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划分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修订。
总的来说,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和规模等多个因素。
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等级和类型对于城市规划、资源配置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修订,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与城市划分标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人口与城市发展
人口与城市发展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人口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一、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城市人口的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陆续从农村流入城市。
这种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增加了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
2.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需求。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对医疗、养老服务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年轻人口的增多,对职业岗位、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提出了更多需求。
3.人才引进:人口的流动和人才的引进对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发展对人口的影响1.就业机会的增加:城市的发展给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人口可以通过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就业机会的增加也带动了人口的流动和人才的引进。
2.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社会资源。
人口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了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人口密集区域的压力:城市发展也会给人口带来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区域。
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给人口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三、人口与城市发展的互动1.人口引导城市发展:根据不同地区人口结构和发展需求的变化,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例如,在老龄化地区,可以加大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2.城市发展满足人口需求:城市的发展应该以满足人口的需求为中心,建设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人口的生活质量。
3.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浪费和环境破坏。
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升人口的幸福感。
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
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城市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心,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城市会吸引人口,而人口的增长又会推动城市的发展。
本文将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发展阶段等方面分析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一、人口规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功能和特点的体现。
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的功能不断扩大。
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从而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大城市还能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
因此,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然而,人口规模过大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城市承载能力有限,人口过多会给城市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人口过多还会加剧城市资源的紧张,增加城市治理难度。
因此,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承载能力来控制人口规模的增长,避免产生问题。
二、人口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人口结构是指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人口结构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年龄结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城市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
同时,老年人群体对城市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推动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因此,城市需要在老龄化方面加大投入,在服务业方面发展相应的产业,以应对老年人口的增加。
性别比例也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生活和工作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城市的经济结构和服务业也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例如,女性更倾向于从事文化、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领域,因此城市需要在这些领域加大投入,以满足女性在城市中的需求。
教育程度和职业结构对城市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可以推动城市的发展,形成知识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集聚效应。
而城市职业结构的多样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城市,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地理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而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所有人的总和。
人口的增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引起的。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1. 人口变化因素(1)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人口数量与总人口的比例。
(2)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死亡的人口数量与总人口的比例。
(3)自然增长率: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到的差值。
(4)迁移: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2. 人口分布特点(1)集聚性:人口在城市、沿海地区等集中分布。
(2)离散性:人口在沙漠、高山等不适宜居住的地区分布较少。
二、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一个具有相对较大的人口聚集、相对密集的居民点,并提供各种服务和设施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1. 城市职能分类(1)政治中心: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枢。
(2)经济中心:商业、金融、产业等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
(3)文化中心:文化、教育、艺术等活动集中的地区。
2. 城市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城市化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2)社会影响: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3)环境影响: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压力,如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三、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建筑设计等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规划的目标(1)合理的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交通便利: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3)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城市发展(1)资源节约利用:开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碳排放。
城市人口级别标准
城市人口级别标准
城市人口级别标准主要是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来划分的。
按照不同的人口数量,城市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城市人口级别标准:
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
3.大城市:
•I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300至500万。
•II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至300万。
1.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至100万。
2.小城市:
•I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20至50万。
•II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下。
请注意,以上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定义和统计数据而有所差异。
另外,这里提到的城区常住人口通常指的是在该城市的城区范围内长期居住的人口数量,不包括短期流动人口。
这些城市人口级别标准有助于对城市进行分类和比较,从而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人口规模和结构等特征。
同时,这些标准也为城市规划、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人口分布1.人口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2.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可以根据密度、分布特征等进行分类。
3.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人/平方公里为单位。
4.人口分布不均匀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不平衡,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二、人口与人口变化1.人口增长率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2.人口负增长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减少的现象。
3.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的趋势,通常是指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
4.人口红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人口比例增加,经济发展受益的现象。
三、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通常有相对密集的建筑和基础设施。
2.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
3.城市功能分工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在空间上的组织,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的划分。
4.城市发展不平衡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有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城市发展滞后。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1.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以实现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
2.城市污染是指城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城市交通拥堵是指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流量超过通道容量,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
4.城市人口密集度过高是指一些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资源供需失衡。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3.生态城市是指以生态原则为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人口与城市发展
人口与城市发展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的增长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人口增长对城市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人口增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1.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导致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面积逐渐扩展,形成了新的市区和城市群。
丰富的人口资源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 就业机会增加:人口增长带来的劳动力增加为城市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
城市成为了经济中心,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多样性和发展空间。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城市需要提供足够的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这将推动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
4. 市场需求扩大:人口增长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大。
更多的消费者意味着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需求,这将刺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商业和产业的繁荣。
二、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人口增长虽然为城市带来了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城市拥堵和交通问题:人口增长导致了交通压力的增大,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改善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划,以提高交通效率。
2. 住房压力:人口增长导致了住房需求的增加,住房供不应求的情况日益突出。
城市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住房问题,如增加住房供应和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
3. 社会福利压力:人口增长增加了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的需求。
城市需要增加相关设施和资源投入,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4. 环境问题: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包括水资源、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
城市需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人口与城市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城市发展也会进一步影响人口。
1. 经济发展吸引人口:城市的经济繁荣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寻求就业和商机。
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一、人口增长对城市规模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全球人口不断增长。
人口增长给城市规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城市需要提供更多的住房、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
而城市规模的变大则要求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以适应人口的增长和需求的变化。
二、城市规模的变大与人口增长的互动关系城市规模的变大往往是人口增长的结果,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人口增长。
这种互动关系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着人们迁徙到城市。
而人口的增加又驱动着城市更快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这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
三、城市规模的增大带来的问题与挑战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是城市住房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住房供不应求,房价不断上涨,这给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是交通拥堵。
人口的增加导致汽车数量的增加,道路交通压力增大,交通堵塞现象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
此外,城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也逐渐凸显,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以调整和管理。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
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共设施,增加开放空间,改善城市环境。
其次,应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推动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此外,还应适时调整和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多元发展,以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
五、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存在差异。
人口增长率高的地区往往城市规模扩大较快,例如中国的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而一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导致人口增长率较低,城市规模的增长相对较缓。
此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政府政策等也会影响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的变化。
六、人口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启示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的关系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城市的关系人口与城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资源,而城市则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吸引着人口不断流入。
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对于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二、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1.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城市作为现代化的集聚地,吸引着大量农村人口流入。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就业机会: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人口寻找更好的工作。
- 教育和医疗资源:城市拥有较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了农村人口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而迁往城市。
- 城市化建设:城市化建设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劳动力:农村人口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 消费市场:农村人口的流入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 文化交流:农村人口的流入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促进了城市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问题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城市拥堵:人口增长导致交通拥堵,影响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 房地产压力:人口增长加剧了房地产压力,导致房价上涨和住房供应不足。
- 社会保障:城市人口增加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给城市带来一定的财政压力。
- 环境污染:城市人口增加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环境问题的恶化。
三、城市规划与人口发展城市规划对于人口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优化人口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 人口密度控制合理的人口密度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人口密度的合理分布,避免出现人口过度集中导致的问题。
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人口规模和结构,合理规划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确保这些服务设施能够满足人口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一、概述人口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之一。
人口对城市的影响非常深远,它不仅涉及到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还涉及到城市的环境、资源、交通等问题。
因此,深入探究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对于我们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规律以及制定城市发展计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与城市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来市场的扩大、劳动力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等灰姑娘。
在城市中,人口增长也会带来土地的紧缺、交通的压力、环境的恶化等问题。
2. 人口聚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聚集现象日益凸显。
城市人口聚集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的载体设施压力日益加大,城市的交通、供水、污水处理、环保等设施面临更大的压力;二是城市的土地资源受到更大的挤压,房价居高不下,占地面积增大,城市的耕地、生态环境等面临威胁;三是城市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人口聚集带来城市的整体失衡,如城市贫困问题、社会隔离问题、文化多元化问题等。
3. 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很多。
人口流动既有正面的作用,如人口流动的提高了劳动力的流通性和配置效率,把资源和市场连接起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有负面作用,如流动人口导致社会治安问题的凸显,破坏了城市的社会秩序,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三、城市对人口的影响1. 经济就业机会的提供城市作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中心,可以为外来人口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特别是在城市的服务性行业中,更是吸引了很多人口前来发展。
2. 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文化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电影、音乐、绘画、游艺等,满足了人民对于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
3. 教育资源的丰富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包括优质学校、大学、研究机构等,这些资源大大提高了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
城市分类标准
城市分类标准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城市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城市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分类标准是根据城市的规模、发展水平、功能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标准。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进行分类。
一、按照城市规模进行分类。
1. 大城市,通常指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综合发展水平。
大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2. 中等城市,人口在50万至100万之间的城市属于中等城市,这类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高,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3. 小城市,人口在10万至50万之间的城市属于小城市,这类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工业发展相对较弱。
4. 城镇,人口在10万以下的城镇,一般以农业为主,工商业发展较为薄弱,属于农业集聚区。
二、按照城市功能进行分类。
1. 政治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是国家、地区的政治中心,通常是行政机关、政府部门和外交机构的驻地,具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
2. 经济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是国家、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工商业和金融业,是经济交流和资源集散的重要地区。
3. 文化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是国家、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是艺术、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4. 旅游中心城市,这类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而闻名,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5. 居住中心城市,这类城市以其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而吸引人们居住,是宜居城市的代表。
三、按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1. 发达城市,这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文化资源丰富。
2. 欠发达城市,这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3. 新兴城市,这类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而城市则是人口集聚的重要形式之一。
地理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密切相关,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会直接影响城市的规模和结构。
本文将以地理角度分析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并探讨其相互关系。
一、不同地理条件下的人口分布1. 大陆地区人口分布大陆地区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
通常情况下,人口集中在平原、河流流域、沿海地区等人口密集区域。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便于农业和渔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
2. 岛屿地区人口分布由于岛屿的地理特性,岛屿地区的人口分布相较于大陆地区更加分散。
岛屿的面积通常较小,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岛屿上的城市较大陆地区规模较小,人口较少。
此外,岛屿地区通常受限于交通条件,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山区地区人口分布山区地区通常地形复杂,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因此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山区地区的人口多集中在山脚下的平原地带,而山脉本身则相对较少人口居住。
然而,随着交通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一些山区城市逐渐崛起,吸引了部分人口的迁徙。
二、人口分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 人口数量对城市规模的影响人口数量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而言,人口数量越多的城市往往规模越大。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也为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人口分布对城市结构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影响城市的结构和布局。
人口多集中的地区往往会形成大城市,而人口较少的地区则可能只发展成小城镇或乡村。
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特征和功能分工。
三、城市发展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 城市化进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人口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时农村人口减少。
这种人口分布的改变会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资源的分配等产生影响。
人口与城市初步认识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人口与城市初步认识人口与城市的关系人口与城市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的总数,而城市则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高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聚集地。
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首先,人口对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规模和扩张也随之增加。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促使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人口增长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商贸、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
同时,人口增长也带来了劳动力的增加,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助力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其次,城市的发展水平也会对人口产生影响。
相对于农村地区,城市具备更丰富的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城市的先进设施和服务能力,为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激发了人口向城市集聚的动力。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资源压力,需要进行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城市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城市需要面对更多的养老和医疗压力。
同时,年轻人口的流失也影响了城市的人口结构和发展模式。
城市政策和规划需要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来调整,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人口的需求。
从另一个角度看,城市也对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就业选择,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城市还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城市也为人口提供了更多的社交交往机会,增加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综上所述,人口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口对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城市也为人口提供了更丰富的机会和资源。
正确认识和理解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发挥人口资源的优势,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才能实现人口与城市的双赢局面。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与人口分布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与人口分布亚洲:- 东京,日本:作为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其人口超过三千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都市之一。
- 上海,中国: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其人口也超过三千万,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城市。
- 孟买,印度:孟买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该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作为人口密集的都市,孟买的人口接近两千万。
非洲:- 开罗,埃及:作为非洲最大的城市,开罗是埃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其独特的艺术和建筑吸引了许多游客。
开罗的人口约为两千万。
- 拉各斯,尼日利亚: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西非地区的商业枢纽。
其人口超过两千万,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 纳库鲁,南非:纳库鲁是南非的立法首都,也是南非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其位于南非高原地区,人口约为三百五十万。
北美洲:- 纽约市,美国: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
其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
纽约市的人口接近九千万。
- 墨西哥城,墨西哥: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首都,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
其人口约为两千五百万,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食而著名。
- 多伦多,加拿大: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该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该市以其多元文化和繁荣的艺术场景而闻名。
多伦多的人口约为三千万。
南美洲:- 圣保罗,巴西: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之一。
其是巴西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人口超过一千九百万。
-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
人口约为三千万。
- 利马,秘鲁:利马是秘鲁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南美洲的经济中心之一。
其人口约为一千三百万。
大洋洲:- 悉尼,澳大利亚: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也是该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以其美丽的海滩和标志性的歌剧院而著名。
悉尼的人口超过五百万。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的影响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的影响人口与城市化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都有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中二年级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的影响,重点关注人口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 就业机会增加:人口的增长会带来更多的劳动力,增加了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民等其他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形成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
2. 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消费需求和市场规模。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的增长需要更多的住房、道路、医疗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促使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二、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1. 自然资源消耗:城市化过程中,人口集聚在城市导致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特别是水资源、能源以及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2. 生态环境破坏:城市扩张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并且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会破坏一些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3. 污染排放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工业企业的增多和交通运输的增加会导致污染物的排放增加。
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1. 教育与医疗资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集中了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为人口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但同时也会造成城乡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2. 社会结构变化:城市化导致了人口的集中和流动,从而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家庭结构的改变、亲密关系的减弱等因素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 文化融合与冲击:城市化加速了不同地区人口的流动与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高中地理了解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高中地理了解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密切。
人口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和资源,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的迁移、就业、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以及环境压力等方面,探讨人口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移动过程。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迁移是推动城市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城市提供了廉价而且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其次,人口迁移也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满足了城市人口的居住、交通、医疗、教育等更多需求,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人口就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作为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场所,人口就业状况对城市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一方面,人口的就业状况决定了城市劳动力供给能力的大小,从而影响了城市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就业机会的多寡直接相关,高素质的就业人口能够带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人口增长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增长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人口的增长带来了更大的市场规模,激发了消费需求,推动了城市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增长也增加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为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人口众多的城市往往形成凝聚力强、经济活力旺盛的城市群,为区域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人口变迁与城市社会变革的关系人口变迁对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老龄化和青年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城市社会将面临养老、医疗等问题的挑战。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带动了社会居住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以居住小区为基础的社区型社会,由此带来的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建和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推动了城市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人口密度与城市化的地理关系解析
人口密度与城市化的地理关系解析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而城市化则是指人口聚集在城市地区的过程。
本文将分析人口密度与城市化的地理关系,并探讨其对城市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人口密度与城市化的共同特征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它们都是人口集中的表现形式。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迁往城市地区,导致城市中人口密度逐渐增加。
其次,人口密度和城市化都与资源分配密切相关。
丰富的资源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人口密度和城市化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高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往往伴随着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二、人口密度对城市化的影响人口密度对城市化的影响十分重要。
首先,高人口密度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中,存在更为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各种经济活动的展开,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其次,高人口密度使城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商业中心等,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使城市更加繁荣和生活便利。
另外,高人口密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是城市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三、城市化对人口密度的影响城市化对人口密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使人口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地区,导致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
农村地区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使得城市中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人口密度随之增大。
其次,城市化会导致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的重新分布。
一些主城区会因为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密度较大,而郊区和远郊区的人口密度则相对较低。
最后,城市化也会影响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口密度。
周边地区往往因为距离城市较远而相对较低的人口密度,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周边地区的人口密度也会逐渐上升。
四、人口密度与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人口密度与城市化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人口与城市发展
人口与城市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口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受到人口因素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人口的分布、结构和生活方式。
人口数量的增长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为城市的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持。
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大的消费市场,刺激了生产和商业的发展。
例如,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因为这里有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
人口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对城市发展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能够带来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经验,推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人才的城市,更容易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领域取得竞争优势。
人口的年龄结构也会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个年轻人口占比较高的城市,通常具有更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因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和创新。
同时,年轻劳动力的充足供应也有助于城市的持续建设和发展。
然而,当城市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会增大,这就需要城市在相关领域加大投入和改革,以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的流动也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为城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和发展动力。
这种人口流动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资源交流和优化配置,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同时,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也会导致人才的竞争和重新分布,促使城市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分布和密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人口分布可以使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避免出现某些区域过度拥挤而另一些区域资源闲置的情况。
高密度的人口聚居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但也可能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因为人口增长通常导致城市化的加速。
以下是关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关键点:1.人口增长:指在一个地区或国家中的人口数量增加。
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出生率的增加、死亡率的下降和移民的增加。
人口增长对城市化有重要影响,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需要更多的住房、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这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城市化:指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城市化对人口增长也有重要影响,因为城市通常比农村更具吸引力,这促使更多的人口迁往城市居住。
3.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的人口增长往往比乡村更快,因为城市通常具有更好的就业和教育机会,更丰富的文化和娱乐活动以及更多的社会服务和设施。
因此,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包括城市扩张、土地利用的变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交通拥堵、资源短缺和社会问题的增加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城市规划者采取措施来解决,例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等。
总之,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的,城市化是人口增长的结果之一,同时也影响着人口增长的趋势。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和城市规划者需要注意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问题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5.城市化的趋势:全球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加速,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全球约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中。
这一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这些国家的城市化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对城市规划和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6.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城市化也带来了很多机遇,例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文化和社交交流等等。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也成为了创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场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
7.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读图3,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 .中低纬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C .南纬30 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D .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①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②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③利于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④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渔场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图5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3-4题。
3、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A.甲 B.乙 C.丙 D.丁 4.丙国可能是A.肯尼亚 B.印度C.英国 D.尼日利亚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 B .生态环境C .经济D .社会文化 6.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 .资源状况B .生活消费水平C .科技发展水平D .文化水平 7.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A. 交通运输中心B. 商业服务中心C. 经济增长中心D. 行政管理中心 8.北京前门大街、天通苑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9.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的A. 地理位置 B.人口规模 C. 经济规模D. 用地规模 10.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A.建筑风格 B.服装服饰 C.饮食习惯 D.绿地面积读图6“工业生产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最大的是A.原料运费 B.产品运费 C.科技投入 D.工资投入12.下列工业部门与乙类区位要求相符的是A.印刷工业 B. 水产品加工业 C.航天工业 D. 电子装配工业读图7“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13~15题。
13.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A .发电 B .防洪 C .养殖 D .梯级开发 14.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稳定了灌溉水源③避免了洪涝灾害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 15.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B .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C .兴建大坝,疏通河道D .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确定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
据此完成15~17题。
16.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是A .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B .陆地面积增加C .海平面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D .臭氧空洞扩大 17.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A .太阳活动变化B .火山喷发C .耕地面积扩大D .二氧化碳排放日益增加18.为达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倡导低碳的消费模式 ③大量发展火电 ④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人口集中,农业发达,交通便捷。
读图4,完成18~21题。
19.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B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图3°26′N °26′S原料运费产品运费科技投入 图5 20062D.非地带性现象20.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与海南岛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 B.土壤 C.水分 D.热量21.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22.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23.2006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34‰,死亡率为5.28‰。
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4.近年来,北京市户籍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每年新出生人口数量巨大B.农民工进京务工C.在京就读大学生增加迅速D.大量人口迁入25.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严重B.人口老龄化突出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26.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其主要原因是我国A.人口的素质还不够高B.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C.城市建设的经验还不足 D.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27.1949~199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不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近60%,但年产粮食总量增长了3倍多,这说明环境承载力A.与消费水平无关B.可以无限提高C.与科技水平相关D.小于人口合理容量28.北京王府井大街、方庄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29.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A. 行政管理中心B. 商业服务中心C. 经济增长中心D. 交通运输中心30.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城市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A. 珠海、深圳B. 重庆、天津C. 长春、哈尔滨D. 北京、厦门读“1978~2006年北京市人口变化抽样表”,回答21~22题。
31.北京市2006年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2. 该表数据反映出北京A.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城市化水平较低C.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经济结构的变化33. 近年来影响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政治因素B. 生态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34.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A.可供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B.最适宜的人口数量C.未来达到的人口数量 D.实际的人口数量读图6“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回答25~26题。
35.①处的地租为A.大于400元/平方米B.300~400元/平方米C.200~300元/平方米D.小于200元/平方米36.①处形成商业区,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B.交通便利C.水源充足D.环境优美37、郑州是河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A. 行政管理中心B. 商业服务中心C. 经济增长中心D. 交通运输中心38.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图6A.绿地面积 B.饮食习惯 C.建筑风格 D.服装服饰读图6“人口增长模式与总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20~22题。
39.阶段Ⅰ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40.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A.迅速增长B.缓慢增长C.迅速下降D.保持不变41.某国2009年出生率4.3‰,死亡率4.4‰,该国处于图中A.阶段ⅠB.阶段ⅡC.阶段ⅢD.阶段Ⅳ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
图7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23~24题。
42.该功能区属于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43.“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A.地租水平的差异B.人口密度的差异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河北省准备将涿州市、涞水县等13个紧邻北京,交通便利的县(市、区),规划为环首都经济圈。
据此完成25~26题。
44. 这些地区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紧邻北京②交通便利③人口稠密④经济发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5.与北京市相比,涿州市A. 城市级别高B.城市规模大C.服务范围大D.服务种类少46.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 交通拥堵B.噪音污染C.住房紧张D.非农业人口减少47.北京采取机动车尾号限行的措施,可以A.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B. 缓解交通压力C. 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 加快城市化进程读表2“2005~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人口资料”,完成20~21题。
48. 四地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 甲—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乙—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 丙—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49. 与丙地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可能是A. 美国B. 德国C. 印度D. 日本50. 某岛国最多能供养45万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25万,2006年实际人口数量30万,预计2011年人口达到35万。
该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25万B.30万 C.35万 D.45万北京市新东城区、新西城区为建设首都功能核心区,准备将部分人口外迁至周边区县,同时在区内保留并修葺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四合院、胡同和传统商业、民俗文化区等。
据此完成23~25题。
51. 首都功能核心区应重点发展图6图73A. 建筑业、食品加工业B. 商业、服务业C. 服务业、食品加工业D. 商业、建筑业52. 新东城区、新西城区人口外迁对北京市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A. 缓解土地紧张B. 消除环境污染 C.促进经济发展 D. 降低环境承载力53.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保留四合院、胡同和传统商业、民俗文化区等,主要考虑的是A.发挥地域文化优势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继承商业历史传统D.改善城市居住条件读图5“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示意图”,完成26~27题。
54.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2级B.3级C.4级D.5级55.“长三角”各城市中A.上海、南京、杭州三城市等级相同B.上海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C.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D.宁波市比德清县提供的服务级别高随着北京市城市公路环线的修建,环线周边住宅区、大型商场、文化场所不断涌现。
据此完成56~57题。
56.北京市的二环路呈“凸”字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历史因素B.地价因素C.地形因素 D.气候因素57.北京市城市公路环线周边住宅区、大型商场、文化场所不断涌现,体现出A.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交通的发展B.交通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C.商业中心的兴衰只与交通的布局关系密切D.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58.山西省建设我国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是①农业基础好②交通便利③资源丰富④劳动力素质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9.山西省促进能源基地经济转型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减少原煤开采 B.减少煤炭加工转化C.开发新能源 D.加强能源综合利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