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1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湘科版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了解哥白尼的贡献:“日心说”的创立者。
2.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3.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4.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二)科学探究:1.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2.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采用对比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是四季形成的重要原因。
难点: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授(一)认识地球的公转。
1.学生阅读课本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贡献。
2.提问,学生回答:哥白尼对天文学有什么重大的贡献呢?3.老师讲解演示,引导理解地球的公转。
可补充说明:153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此后七十年间,虽然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责,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
后因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地动说,危及教会的思想统治(教会以“地心说”为理论基础),罗马教廷才开始对这些科学家加以迫害,并于公元1616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
然而经过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学说不断获得胜利和发展。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有变化的,称之为恒星自行。
174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发现了光行差,即恒星的星像位置在一定极小范围摆动。
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发现了恒星周年视差。
这些发现使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明。
(出示长米尺(两端各贴一个圆片),人从不同位置(视角)观察,两个圆片间的视差不同)。
一边演示(注意保持地轴倾斜方向的不变、自西向东)一边讲解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说课稿(12)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说课稿 (12)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这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以及四季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精美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四季形成这一知识点上,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四季形成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知道四季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的原理。
2.难点:四季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季形成的原理。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四季变化。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以及四季变化的原因。
3.知识讲解:讲解地球公转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原理。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四季变化的理解。
5.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四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7.布置作业:布置一道有关四季变化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四季形成的原理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2.地球轴倾斜3.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4.四季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5)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5)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主要向学生揭示了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使学生了解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四季的变化,但对于四季变化的原因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究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原因。
2.难点: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
2.运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四季变化的过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四季变化的图片等。
2.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衣物穿着、农作物种植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四季吗?四季之间有什么变化?那么,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四季变化原因的认识。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说课稿(18)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说课稿 (18)一. 教材分析《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观察到四季的变化,对四季变化的原因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但学生对四季变化的理解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进一步深化对四季变化原因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难点: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地球仪,模拟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体验四季变化的过程。
4.讲解与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5.巩固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四季变化原因的理解程度。
6.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四季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应对四季变化。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说课稿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是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四季变化原因的课程。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球自身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科学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原因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知道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具体影响,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直观地展示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3.进行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4.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四季变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
3.分析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观察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并交流各自的观点。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本节课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材分析遵循“从现象到原理”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获取直观感性的材料,了解四季的变化后,本课引导学生来研究四季的形成。
设计了“指南车信箱科技史(日心说)”、“四季形成的原因”、“指南车信箱(四季的划分)”3个活动。
通过模拟实验、阅读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探究四季的形成原因,用发现式探究和接受式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问题让学生在获取一定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猜想,进行推测,然后利用资料和对比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后再进行知识记忆,认识四季的成因是地球公转形成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对于四季的成因是地球公转形成的宏观事实,由于离学生生活很远,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对四季成因的探究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将四季成因中地球绕太阳公转这一事实用指南车信箱科技史及课文的形式告知给学生,把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这一四季形成的另一原因作为学生的探究重点,设计了一组对比模拟实验。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哥白尼的贡献,“日心说”的创立者。
2.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3.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4.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科学探究:1.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2.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采用对比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是四季形成的重要原因。
难点: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评价任务本课可以从实验的进行情况来评价学生,评价他们与同学的合作情况、评价实验的观察记录情况等。
教学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授(一)认识地球的公转。
1.学生阅读课本31页的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贡献。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四季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但是,对于地球公转和四季形成的科学原理还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基本知识。
2.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基本知识。
2.四季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从而掌握四季形成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季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示。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四季变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基本知识,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地球公转模型或图示,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完成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进一步巩固对四季变化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种植、气候变化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四季变化的原因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说课教学课件
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怎 样的?
思考: 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怎
样的?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而且倾斜的角度始终保持不变。)
思考:
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怎 样的?
2、如果地球的地轴倾斜的角度不是始 终保持不变,而是垂直的,那么,还会有四季 的变化吗?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太阳与影子
影子产生的条件
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 的物体上才能看见。
光 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
选择同一时间测量
选择不同时间测量
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太阳、物体、影子的关系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 长短。在视觉上太阳自东向西运动时:
思考:
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怎 样的?
2、如果地球的地轴倾斜的角度不是始 终保持不变,而是垂直的,那么,还会有四季 的变化吗?
(如果地球的地轴倾斜的角度不是始终保持 不变,而是垂直的,就不会有四季变化了。)
思考: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四季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 轴始终倾斜保持不变,同一地区太阳 有时直射(温度高),有时斜射(温 度低)的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变化。
当太阳处于东方,则影子方向朝西; 当太阳处于南方,影子方向朝北; 当太阳处于西方,影子方向朝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 太阳高度较低,影子则长。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中午 南
早晨
一天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早晚气温变化图
30 25 20 温度(℃) 15 10 5 0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季的变化教学反思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季的变化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出现了四季更替现象。
本课对学生来说自己动手探究有些难度。
为体现科学学习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这一教学理念,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四季的风景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四季的更替进行质疑,提出探究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在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出分析,学生终于明确:和距离没有关系,和自转无关。
对于地球公转我借助ppt及视频播放,先使学生意识到和公转一定有关系,再借助提供的模拟材料进行模拟,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发现: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总结出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
教学中注重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梳理,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认真操作,观察仔细,氛围热烈,课堂生成效果好。
所以,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9)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9)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和科学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学生对四季变化的原因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2.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
2.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季变化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四季变化的原因。
2.使用图示法,清晰展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和四季变化的现象。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等教学资料。
2.准备四季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地球仪等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什么现象?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四季变化的现象。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再次强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思考和探讨这些现象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14)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1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的影响,以及四季的划分。
教材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四季变化,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观察四季变化,自己探索季节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四季变化的原因。
2.让学生了解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四季变化,探索季节规律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3.观察四季变化,探索季节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四季变化,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地球模型,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如四季变化的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四季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球模型,向学生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讲解地球倾斜角度对四季变化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地球倾斜角度对季节划分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四季变化。
教师提供四季变化的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记录四季变化的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四季变化的理解。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一年四季》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一年四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一年四季》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四季的形成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和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四季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较强,但表达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季节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季形成的原因和季节变化的规律。
2.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答案。
2.运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季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3.准备PPT课件,展示四季变化的特点。
4.划分小组,便于开展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四季的形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记录四季变化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四季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教师收集各组的结论,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思考人类活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一年四季》教学设计 (12)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一年四季》教学设计 (12)一. 教材分析《一年四季》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
本章内容包括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点、季节性现象以及季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认识到季节性现象与季节的关系,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四季的变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学生对于四季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教材内容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学生应该具备观察自然环境的能力,能够发现季节性现象与季节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季节性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2.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季节性现象。
3.能够观察自然环境,发现季节性现象与季节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季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2.季节性现象与季节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观察自然环境,发现季节性现象与季节的关系。
2.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季节性现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讲解法:通过讲解四季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季节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教学多媒体设备。
3.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季节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四季的形成和变化原因,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季节性现象。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季节性现象,并讨论不同季节的特点。
通过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巩固(10分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自然环境,记录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季节性现象。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1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
科学知识了解哥白尼的贡献,“日心说”的创立者。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教学重、难点】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
【教学设计】一、提出问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二、新授:(一)认识地球的公转。
1.学生阅读课本31面的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贡献。
2.提问,学生回答:哥白尼对天文学有什么重大的贡献呢?3.老师讲解演示,引导理解地球的公转可补充说明:153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此后七十年间,虽然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责,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
后因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地动说,危及教会的思想统治(教会以“地心说”为理论基础),罗马教廷才开始对这些科学家加以迫害,并于公元1616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
然而经过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学说不断获得胜利和发展。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有变化的,称之为恒星自行。
174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发现了光行差,即恒星的星像位置在一定极小范围摆动。
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发现了恒星周年视差。
这些发现使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明。
【出示长米尺(两端各贴一个圆片),人从不同位置(视角)观察,两个圆片间的视差不同】。
一边演示(注意保持地轴倾斜方向的不变、自西向东)一边讲解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1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是一篇探究四季变化原因的课文。
课文从地球的运动、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四季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地球运动、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等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这些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知道四季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运动、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
2.四季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地球仪、模型等教学道具。
3.分组讨论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和四季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运动、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等道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解,让学生明确地球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除了地球运动,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四季变化?让学生进行课后调查和研究。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湘科2001版五年级下教案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湘科2001版五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四季变化的规律与顺序。
3.培养观察、思考、实验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四季变化的规律与顺序。
3.培养观察、思考、实验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四季的变化,让学生讨论四季的作用和变化。
2.学生讲述自己所见到、感知到的四季并阐述一个季节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2. 复述1.让学生自由复述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 模拟实验1.利用简单的模型模拟阳光照射角度及其变化,让学生观察能够产生的影响。
2.学生模拟日地距离变化,用观察数据发现影响。
4. 探究1.教师总结目前所发现的规律和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四季变化的科学知识。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研究四季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最后总结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5. 家庭作业1.让家长陪伴学生观察当地四季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记录下来。
2.学生回家根据所观察的数据和经验和家长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启示。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图片、模拟实验和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四季变化的原因和特点,掌握了四季变化的规律和顺序,并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懂得了科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究去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和辅助,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湘科2001版五年级下教案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湘科2001版五年级下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四季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3.掌握四季的温度变化和天气特征。
二、课前准备
1.询问学生对四季变化的了解程度;
2.准备教学工具:课件和实物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首先问学生们知不知道什么是四季?四季会发生什么变化?展开对话。
2. 学习内容
开始讲授四季的变化规律和形成过程。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多变,降水增多;
•夏季:气温最高,天气炎热,降水集中且强烈;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多变,降水量减少;
•冬季:气温最低,天气寒冷干燥,降水很少。
3. 学习方法
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自然界、了解天气预报、测量气温等方法来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
4. 课堂练习
1.如果是春天,哪些衣服适合穿?
2.夏天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3.秋天常见的降水有哪些?
4.冬季天气寒冷、干燥,那么我们在室内要注意什么?
5.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四季变化的规律和形成过程,也学会了通过观察自然界、了解天气预报、测量气温等方法来了解四季变化的情况。
四、课后作业
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记录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和温度变化情况,并写一份小结。
四季的成因教案及反思
四季的成因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四季的成因,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四季的成因。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2. 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天文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四季变化图片、地球自转和公转动画等。
2. 教学器材:地球仪、模型等。
3. 课外阅读材料:关于四季变化的文章、故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四季变化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呢?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四季变化的成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以及它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季变化的成因。
5. 课堂互动: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四季成因的理解。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文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四季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了解了四季的成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文现象。
但在课堂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组织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四季变化。
课后作业的布置需注意难易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四季成因。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过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18)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 (18)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一课,通过讲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现象,使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地球公转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四季变化的同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地球和太阳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四季变化方面的知识仍需加强,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现象,知道四季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现象,四季变化的原因。
2.难点: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变化对四季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地球公转过程。
2.准备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现象。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
同时,教师讲解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变化对四季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题如下:1.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有哪些变化?2.太阳直射点变化对四季有哪些影响?3.为什么地球公转会导致四季变化?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并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四季变化原因的理解。
科学湘科五年级下册《一年四季》教案1
《一年四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行为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2、和同学交流四季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坚持较长时期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四季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和同学交流。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不同季节里的动物、植物的图像资料。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板书:一年四季2、你知道每一个季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吗?新课讲解:(一)四季对我们的影响1、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四季的变化影响着我们人类的活动。
请看我们学校各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2、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表。
(将四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综合为一让学生观察)3、你发现各个季节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知道些什么呢?小组里说一说。
2、PPT出示拖足蜂的四季变化图、雷鸟的羽毛变化图,讨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这样的变化呢?(梅花鹿、雪兔、大雁等)(三)更多的观察——我们的观察计划。
1、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在各个季节又是什么样子?你想观察什么动物或植物?(提示选择安全的,变化明显,易观察的。
)2、制定观察计划:选一种身边的动植物,观察它从冬季到春季的变化。
学生把计划写在课本30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
科学知识
了解哥白尼的贡献,“日心说”的创立者。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教学重、难点】
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
【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授:
(一)认识地球的公转。
1.学生阅读课本31面的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贡献。
2.提问,学生回答:哥白尼对天文学有什么重大的贡献呢?
3.老师讲解演示,引导理解地球的公转
可补充说明:153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此后七十年间,虽然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责,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
后因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地动说,危及教会的思想统治(教会以“地心说”为理论基础),罗马教廷才开始对这些科学家加以迫害,并于公元1616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
然而经过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学说不断获得胜利和发展。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有变化的,称之为恒星自行。
174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发现了光行差,即恒星的星像位置在一定极小范围摆动。
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发现了恒星周年视差。
这些发现使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明。
【出示长米尺(两端各贴一个圆片),人从不同位置(视角)观察,两个圆片间的视差不同】。
一边演示(注意保持地轴倾斜方向的不变、自西向东)一边讲解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
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二)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1.提出问题,作出推测
⑴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之一吗?
⑵学生推测,并说一下推测的依据。
(很重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并想象地球在天空中的可能的情况,对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帮助)
⑶那我们应该怎样实验研究呢?
⑷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实验的几种情况。
(不倾斜、倾斜且方向不变)
2.实验探究
⑴、我们现在就这几种情况进行研究,看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⑵学生阅读课本上33-34面的实验方法,老师说一下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搞好实验记录。
⑶学生实验。
⑷汇报、交流:①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②地轴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要组织好学生对图的分析,组织学生对照分析图描述四季形成的原因。
还要分析太阳直射和斜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
⑸想一想,南北半球的季节有什么区别呢?
三、拓展。
1.阅读资料:四季的划分
2.如果地球在公转中,地轴方向是变化的,又会怎样呢?
3.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4.布置学生课外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