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城邦与灵魂的类比及其正义理论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之真理性的探讨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之真理性的探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围绕“正义”进行讨论,首先通过质疑关于正义的意见从而逐步寻求正义的普遍定义,否认正义是具体的行为或现象;其次通过城邦正义和灵魂和谐之间的类比,指出正义的内在性原理。
由此可知,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原则,研究的是作为真理的正义,即“正义”的理念。
而作为理念的“正义”只能思辨中被理解和把握。
标签:理想国;正义;真理性柏拉图一直努力寻求关于真理的永恒知识,而不是纷繁的、模糊的意见。
柏拉图眼中,只有理念(idea)是永恒的、至高的、真正的存在,具体的事物不过是对理念的模仿。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探讨“正义”这一主题时遵循了这一原则。
一、正义的普遍性和永恒性《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三种不同理解,以此考察正义的具体事例。
然而,柏拉图此举并不是要从正义的现象中去归纳正义的定义,也不是要将正义概念放到情境中去理解,反而是将各种正义的事例当做靶子,逐个反驳它们的局限性。
首先,克伐罗斯认为正义是“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1],而苏格拉底说这在某些情境下也是不正义的。
在作者柏拉图看来,诚实守信看起来是履行了正义,可这只是正义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正义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具体事例,然而作为表象的个例是无法涵盖事物的整体和本质的。
其次,玻勒马霍斯提出正义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1]8,对此苏格拉底反驳道,坏人之间实行这种助友害敌的行为反而会对好人不利。
可见,助友害敌要在具体情境之下分析和实践,并不是普遍适用的真理;此外,事物的有利或有用也总是随着条件转移的,因此正义的有用性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正义应当是超越于有用性的。
最后,色拉叙马霍斯提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1]18,试图从人的行动层面深入到人的内在属性层面,由此提出一种看似更稳定的认知。
在遭苏格拉底以“统治者服务于被统治者的利益”反驳之后,不甘心的色拉叙马霍斯于是坚称“不正义的人生活得比正义的人更好” [1]26,从而引起苏格拉底结束了对正义事例的讨论,转向讨论正义和品质之间的关系。
重思《理想国》中的城邦-灵魂类比
比 》 后 文 简 称 《 比 》 一 文 “ 宰 了 其 后 这 一 主 ( 类 ) 主
题 的有 关 讨 论 。 ”1 论 赞 同 或 反 对 , 世 学 者 鲜 1 3 无 后 有 不 以此 文 为 其 论 证 的 出 发 点 l 有 鉴 于 此 , 文 4 I 。 本
比似 乎 不 仅 仅 是 话 题 的 引 子 , 是 柏 拉 图 正 义 理 而
对 话 中 ,此 处 的 个 人 被 等 同 于 他 / 所 拥 有 的 灵 她 魂 。 ( 3 c) 只 要 “ 义 ” 词 在 城 邦 和 灵 魂 中 所 45 而 正 一 传 达 的 信 息 一 致 或 相 似 , 城 邦 正 义 的 梳 理 将 为 对 我 们 对 灵 魂 正 义 的 探 询 指 明 路 向 。 这 就 是 所 谓 的
亦 即个体 公 民的层 面 。因为 , 我 们说 一 个 城邦 当
意 气 风 发 、 爱 学 习 、 财 好 货 时 , 们 说 的 实 际 热 贪 我
上 是 其 公 民 具 有 这 些 特 性 。 ( 3 e 4 6 ) i ims 4 5 - 3 a W la l
将 首 先 重 构 W iims的 基 本 论 证 , 此 澄 清 《 la l 以 理
江苏社会科学
:r : 、 、j 5
2 0  ̄ 期 09
重思《 理想国》 中的城邦一 灵魂类比
吴 天 岳
内 容 提 要 本 文 『批 判 性 地 考 察 Be n r i i ms对 《 想 国 》中 的 城 邦 一灵 魂 类 比 的 犀 利 ’ rad W la l 理 批 评 , 思 当 代 学 者 对 其 批 评 的 回 应 , 过 剖 析 其 文 中 学 者 们 所 忽 略 的 一 个 关 键 环 节 , 正 义 的 反 通 即 分 工 定 义 ,以 此 重 构 理 性 和 正 义 在 柏 拉 图 道 德 心 理 学 和 政 治 理 论 两 个 层 面 上 的 紧 密 关 联 , 而 进 重 新 确 定 城 邦 一灵 魂 类 比 的 合 法 性 及 其 局 限 性 , 《 想 国 》整 体 论 证 框 架 作 一 种 全 新 解 读 。 对 理
14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伦理思想
个人正义
与个人正义对立的非义,就是心灵的三个部分混淆 和迷失、相互干涉和彼此僭越,一个部分反抗另一个部 分乃至整个心灵,企图取得领导地位;柏拉图甚至认为, 与“四主德”相反的“四主恶”(无知、怯懦、放纵、非义) 乃至一切邪恶,都出自心灵三个部分的混淆和迷失。
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的实质是情感和欲望服从理 智的统率,或者以理率情制欲。个人正义的目的是保证 心灵的健康、和谐。 这种个人正义观,表明柏拉图 在人性论上是一个唯理主义者。
第十四讲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伦理思想
柏拉图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理想国》
(约公元前374年)
1
。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哲学巨擘。他出 生于雅典城的名门望族。→贵胄之家保证了他从小就获 得良好教育,但也使他自幼养成根深蒂固的贵族意识, 据说他因肩部宽大(另说前额宽阔) 而获“柏拉图”绰号(在古希腊语中 对民众心存不屑,对 民主怀有敌意。他受过骑兵训练, 有“广阔”、“宽大”之意)。 并在诗画乐等多方面初显才华。他创作过史诗和悲剧, 这种早年的文学经历,为他后来的文采飞扬的哲学对话 录的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0岁左右,柏拉图追随苏格拉底研习哲学。公元前 399年,苏格拉底因“亵渎神灵”和 “腐蚀青年”。(真实原因是个人冤仇) 被雅典当局所指使的法庭判处死刑。 这一事件对柏拉图触动甚大。
11
。
第三种正义观,正义就是强者(统治者)的利益 苏格拉底首先揭露隐藏于其中的矛盾:统治者在立法 时难免会制定一些对自身不利的法律,当他们命令民众遵 守这些法律时,分明就是让弱者去做对强者不利的事情, 即正义也可能对统治者不利。 然后他引出相反的结论:各种技艺都是为了对象的利 益而非为了它自身的利益,医术不是为了医生的利益而是 为了病人的利益,骑术不是为骑者的利益而是为了坐骑的 利益等等,同理,统治术不是为了统治者 (强者)的利益而 柏拉图显然是为辩论而辩论, 是为了老百姓 (弱者)的利益, 他本人绝对不会承认正义就是弱者 换言之,正义不是强者的利益 的利益,他只是为了辩论赢。 而是弱者的利益。→
浅谈城邦的正义与灵魂的正义
浅谈城邦的正义与灵魂的正义论文关键词:城邦城邦的正义灵魂的正义理想国论文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分别从城邦的正义和灵魂的正义两个方面来阐述正义本身。
而对于为什么当且仅当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说清楚正义问题,柏拉图并没有给出恰当的解释。
同时,柏拉图也从城邦的正义想当然地过渡到了灵魂的正义,并进行了类比,认为两者结构相似、各个部分能够一一对应。
这在逻辑论证的有效性上是值得怀疑的。
这种类比本身也有不少的问题,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就哲学的严谨性上可以说问题很大。
另外这种类比过后也会出现一些“剩余”,而这些在某些偏僻的角落里为柏拉图意识到了,但是却给忽略掉了。
几个世纪前才真正有学者认真地学习柏拉图的本原思想,他们从他的最早读本开始——立刻发现他非常地粗糙和不完善——如果没有后来2000年间的另一些大师,可以说我们的意识中绝对不会出现柏拉图如此光辉的形象。
而且“柏拉图的正义理论之所以能激起人们的恒久兴趣,乃是因为他的视角,而不是其中的细节”。
正因为如此,本文试图阐释柏拉图在城邦的正义与灵魂的正义的论证和解释当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城邦的正义柏拉图认为理想的城邦需要精心的谋划才能建立起来,而这种谋划之所以是好的谋划,乃是由于知识而不是无知。
这种知识不是别的,它是治国的知识,因为它并不是用来考虑国家中某个特定方面的事情,而只是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改进它的对内对外关系的。
于是护国者的知识即智慧也作为一种美德就毋庸置疑了。
说到勇敢只会让人想起为了保卫国家而上战场打仗的那部分人,即护卫者。
可它到底是什么呢?柏拉图认为它就是一种保持,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即什么样的事情应当害怕——的信念”。
也就是说他们要象羊毛接受染色一样,最完全地相信并接受法律,使他们的关于可怕事物和另外一些事情的信念都能因为有良好的天性和得到教育培养而牢牢地生根,并且使他们的这种“颜色”不致被快乐、苦恼、害怕和欲望这些具有最强退色能力的碱水所洗退。
柏拉图《理想国》之“正义论”
柏拉图《理想国》之“正义论”作者:朱静来源:《卷宗》2015年第11期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出生于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城邦危机四伏。
贵族出生的他深深感觉到了当时政治上的危机及建立正义的政治体制的必要性,《理想国》也就在那样的大背景下完成。
作为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书中柏拉图综合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社会、军事等各方面的问题,明确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然而不管他叙述哪方面的问题,其核心都是正义。
《理想国》以正义开头,又以对正义的憧憬结尾,“正义”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
1 《理想国》之正义论“正义”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所追求的,柏拉图却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正义”的哲学家。
此前,虽然正义思想也有所萌芽,但都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柏拉图就是在吸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
1.1 何为“正义”在《理想国》开篇,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苏格拉底驳斥了“欠债还钱”等几个关于正义的错误解释,但也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
为了进一步明确“正义”这个模糊的概念,苏格拉底等人先行探讨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等部分的正义。
1.城邦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正义只有在完整的城邦中才能显现。
完整城邦的构建又需三个阶段,即生产者、辅助者和统治者阶段。
对应这三个阶段有三种等级和三种生活,生产者自然而然的对应经济生活;辅助者对应军事生活;作为“哲学王”的统治者对应哲学生活。
城邦的正义就在这三个阶级各守其职、各安本分的基础上实现。
这里“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这也是社会最大的“正义”。
2.个人正义相对应于城邦的三个部分,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也有三个组成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
个人正义是一种灵魂的状态,需要人心中的三个部分各尽其职、各安其分,理智以智慧统帅心灵,激情以勇敢保护心灵,欲望以节制为心灵的正常活动提供生理基础,三部分协调配合,使心灵处于和谐安宁之中。
3.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用辩证的眼光看,两者是互为条件的。
《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
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正义的理念起初在古希腊是作为一种宇宙的原则,地位崇高。
但随着古希腊的思想家们(例如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等)的关注重点从宇宙转向人类的社会,关于正义的理念也从注重天道转而面向人事,正义作为一种最高原则,能够很好地稳定社会秩序。
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了一种尽善尽美的城邦,从城邦和个体的角度提出了正义的要求和期许。
1 对正义观点的辩证法式的反驳在《理想国》的第一卷,苏格拉底讨论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他通过辩证法的方式驳斥了当时存在的几种关于正义的观点,让其表现出诸种定义的虚幻与矛盾。
当然,第一卷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但笔者认为,辩证法本身只是分析事物本身的一种哲学方法,但涉及事物本身时,辩证法也与未必能起到作用。
《理想国》中呈现了以下几种正义的观点:首先第一种是欠债还钱;其次正义即强者的利益;再次正义即助友损敌;最后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
因为助敌损友是在欠债还钱的结论下引申出来的,因此将两者合二为一进行讨论。
下文将详述之。
1.1 正义就是欠债还钱该定义的提出最先是源于克法洛斯关于对财富的好处的讨论。
苏格拉底指出,克法洛斯年老时俞感交谈的欢愉并不是因为天性,而是因为他是个富翁,“财产是一种很大的安慰”。
玻勒马霍斯引用西摩尼得斯的观点,“欠债还钱理所当然”,此即正义。
苏格拉底则指出,寄存作为一种债务,在叫我归还的人神志不清的时候,如果把金子归还给他,无疑是给他带来了伤害,这与西摩尼得斯的“对朋友永远应该善而不能恶”的思想矛盾。
进而玻勒马霍斯将正义定义为将善良给朋友、将恶毒给敌人的技艺即助友损敌。
苏格拉底却指出此种情形即正义在战争时候有用,在和平时期似乎是无用的。
他进一步指出,“在下棋时,正义的人与下棋高手”,下棋高手是更有用、更好的伙伴,引申出“所有的别的东西,当他们无用时正义有用,当他们有用时正义无用”;并且如果正?x 的人善于看守东西,那他也长于偷窃,这样正义作为一种盗窃的技艺反而受到了赞扬;再次,人们会常常在善恶的问题上犯错,敌友实则会判断失误。
对《理想国》卷一关于正义讨论的解读
对《理想国》卷一关于正义讨论的解读作者:陈钰戬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9期摘要:《理想国》的副标题是“论正义”,正义问题是贯穿整本书的一个核心问题,作为《理想国》导论的第一卷便引出了这一问题。
通过同在场几人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苏格拉底把这一内容引申至自己的最佳政制,但卷一中其与色拉叙马霍斯等人进行讨论所持正义的观点又似乎与之后其理念有所矛盾。
对于如何理解第一卷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本文针对苏格拉底分别与色拉叙马霍斯等人的讨论作出了解读:苏格拉底对于正义的观点从未模糊,只不过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关键词:正义;政制[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2苏格拉底为了探寻正义是什么,通过城邦与灵魂的类比在《理想国》的二到四卷构建起了一个正义的城邦,在他逐步构建的过程中,产生出了生产者的城邦,接着发展成为护卫者的城邦,而他所构建的这样一个正义的城邦,是他王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因而正义问题就是他政制的关键问题。
一、“正义”问题的矛盾众所周知,《理想国》第一卷中苏格拉底被“邀请”到了克法洛斯家中做客,并通过谈话引起了他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几人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
我们能够清晰地知道,苏格拉底一一反驳了克法洛斯关于“正义在于债务的偿还”(331c)、玻勒马霍斯关于“正义是在于有利于朋友而有害于敌人”(332b)、色拉叙马霍斯关于“正义是强者的利益”(338c)的论点,之后他带着“正义是什么”,“正义的人能否幸福”这两个问题为第一卷画下了句点。
《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提出的由哲人王进行统治的正义城邦被其视为最佳政制,但在此城邦中有许多地方又反映出第一卷苏格拉底所反驳的几人关于正义的定义:在第二卷中生产者城邦被构建出来,而纯粹的生产者城邦是按照欲望所行事的,欲望的膨胀便导致了战争,有战争就必定有敌我的区分,为了城邦而助友害敌至少在苏格拉底这个正义城邦中无可非议,那玻勒马霍斯所说的“正义是在于有利于朋友而有害于敌人”这一说法便在此体现;接下去,当生产者城邦向护卫者城邦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战争出现了军人,战争中军人进行统治,那我们很容易理解,当一个没有政治性的生产者城邦发展为具有政治性的护卫者城邦时,其本性体现为强者的力量,色拉叙马霍斯所谓“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又在此体现出来……多数人认为《理想国》后面部分恰恰论证了第一卷中几人所讨论的关于正义的定义,认为苏格拉底是同意他们几人开始对于正义的定义的,事实果真如此?既然他同意,那为何第一卷还要进行如此篇幅的反驳,在论证了他们并不是正义之后,之后的部分却又要暗自体现,这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而第一卷仅仅是为了引出关于“正义”的话题吗?之后本文将阐述笔者对于卷一中正义问题讨论的理解。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正义的涵义的界定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正义的涵义的界定柏拉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里,对正义从法律、政治、哲学、道德四个层面分别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欲构建一个新的城邦带领全体公民达到幸福,首要条件就是寻找什么是正义?在回答正义是什么之前,柏拉图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三种流行的正义观。
一、正义是什么(一)正义就是说真话,欠债还钱。
这种观点把正义当作:其一,是一种信用。
正义就是诚实守信,讲真话,不欺人,不自欺。
其二,是一种责任、义务。
即正义就是把欠某人的东西归还给某人。
当一个人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承担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就是正义。
柏拉图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义,“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有时是正义的,有时是不正义的。
比如将朋友头脑清醒时借的武器还给已成疯子的他,就是不正义的,将全部事情告知一个疯子也是不正义的。
《理想国》中柏拉图对正义的界说就借鉴了这种观点。
他说,正义就是“每个人都不拿别人的东西,也不让别人占有自己的东西。
”他对正义涵义的界定是以财产私有为前提的,区别了“我的”和“他的”财产,厘清了财产的界限。
(二)正义就是以善酬友,以恶对敌。
正义是善,不正义是恶。
这是从伦理道德层面探讨正义,将正义提到了善的地位。
朋友是好人,好人要待之以善;敌人是坏人,坏人要报之以恶,这就是一般人认定的正义。
但敌友如何区分呢?朋友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可靠,而是真正可靠的人。
敌人与之相反,但无论怎样伤害任何人都是不正义的。
(三)正义是强者的利益。
这种观点揭示了正义的内涵是利益——强者的利益。
在阶级社会中,强者就是统治者,强者的利益也就是统治者的利益,而弱者是社会上占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在任何地方,法律都是由强者(统治者)制定的,法律就是正义。
柏拉图坚决反对这种强权正义观,因为统治者立法时也可能制定出对自身不利的法律,并命令人们去遵守,正义并非完全是强者的利益。
因而这是片面的、狭隘的、不正确的正义观。
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和灵魂的类比
② 文中的希腊原文使用的是通用的 M r 字符模板所提供的希腊 字符 ,故一些特殊的上标符号未能完全打印。下 S d Wo
同— — 译 者 注 。
・
1 ・ 3
云南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第九卷 ・ 第一期
是 ,我 们 应 当 返 回去 再 做 尝 试 , “ 许 通 过 或 并列 观看这两 者并且 在 一起 ‘ 擦 ’它们 , 摩 我 们 也 许 可 以 使 正 义 发 出 火 光 ,就 像 出 自
① 本文选 自理查德 ・ 克劳特 ( ihr r t RcadKa )主编 :‘ 拉图 ( u 柏 理想 国> :批判文集》 ( lt eu l :CiclE- Pao R pbi ri s c ta sy) oma &LteedPbi e , n. 9 7年 ,第 4 6 as ,R w n ilfl u lhr Ie ,19 ti s s 9— 0页。本文最初发表于 < 评注和论证 :献给格里高利 ・ 弗
( 义 ] 告 诉 我 们 一 些 什 么 :我 们 观 看 大 字 正 以帮 助 我 们 阅 读 小 字 ( 6 D) 3 8 。但 是 ,如 柏 拉 图确 实 表 明 的 ,仅 当 它 们 呈 现 了 同 样 的 信 息 时 ,大 字 方 是 有 助 手 小 字 的 。 什 么 是
d ’ p tq g zt, 3 B) 在 城 邦 和 人 6 . o o c @4 5 。 o t
( .N e ) .P E .Le ,A .D.穆瑞勒陶斯 ( .P A .D.Morlo)和 R uea s t .M.罗蒂 ( .M.R r )主编 ,Asn, h ehr R ot y s e T eN te - l d :B .vlC ru ndC . 93年,第 16— 0 a s .V a ocma o ,17 n l 9 2 6页。
柏拉图
论柏拉图灵魂论李运香(南方医科大学14级应用心理学专业)一、柏拉图的灵魂三分理论:柏拉图在理想国第4卷中提到理想城邦已经建成,进而讨论城邦的正义是什么,接着,按照城邦与个人的类推,他以城邦中的正义为指导去理解个人灵魂中的正义,这也是他最初之所以要建立一个理想城邦的目的。
苏格拉底说他们建立的城邦是善的,并且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为了证明这个国家是有这四种美德的,苏格拉底说首先在他们建立的城邦中可以看到第一种美德—智慧,因为他们所描述的国家有很好的谋划,所以是智慧的,这种智慧是人数最少部分的统治者的知识,唯有这种知识才是智慧的;接下来说到勇敢,苏格拉底认为勇敢这种美德存在于那些为了保卫国家而上战场的那一部分人。
他认为勇敢就是保持,勇敢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形下他们都永远保持着关于可怕事物的信念。
他用羊毛染色来比喻通过音乐和体操的教育,培养战士要像接受羊毛染色一样来完全接受并相信他们的法律,并且不被快乐,苦恼和害怕,欲望等对人们的信念具有强烈褪色能力的碱水给洗褪色,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教育使战士畏惧法律而不畏惧其他的品质才是勇敢,而那些不是有教育造成的和法律无关的但出现在兽类或奴隶身上的同样表现都不能称之为勇敢;苏格拉底说节制是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他在这里提到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较好的部分和一个较坏的部分,当较坏的部分受到较好的部分时,那这人可以说是自己的主人,反之,当较好的部分受到较坏的部分控制时,他便要受到谴责而被称为自己的奴隶和没有节制的人了;在这里他提到国家和灵魂一样,受智慧的控制,国家里众多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数优秀人的欲望和智慧统治着,同样的,他依此类推,在统治阶层中也有较好的部分和较坏的部分,当较好的阶层统治着较坏的阶层时,这个国家也被称为是自己的主人。
节制和前面所说的智慧和勇敢两种美德不同,它不属于专属的某个阶层,它是属于所有人的,是一种和谐和一致。
关于正义苏格拉底通过和格劳孔进行一些列推断,得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
《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一致性——兼答Bernard William与聂敏里先生
一
何 化解 这个令人 恐怖 的结 局但是 又绝 对不 可简单 的 重 回未 经理性 审视 的伦理 生活 , 是柏拉 图在 构建“ 理
、
在城 邦概 念 中分析“ 想 国” 理
想 国” 时要 解决 的核 心 问题 。柏 拉 图不 再像 格 劳孑 L 等 人那样 简单 地认 为 个 人 与城 邦 的共性 如 此 对立 ,
人都 对这 种 自由充满 了恐 惧Βιβλιοθήκη 。而且 更 加 恐 怖 的是 ,
格 劳孔将 这种 自由探 索 到 了人 的本 性 当 中, 即如 果 没有 第 三只 眼睛监 督 的话 , 凭 其 自身 的决 定必 定 人 要做 对 自身有 利 而不 正 义 的 事 。我们 看 到 , 柏拉 图
将 两 者 之 间 的 张 力 拉 到 了 一 触 就 会 断 裂 的 地 步 。如
21 0 1年 3月 第 2 4卷第 2期
胜 利 油 田 党 校 学 报
J u n lo h ry S h o fS e giOi il o r a ft ePa t c o lo h n l l ed f
M a . 01 r2 1
Vo . 4 No. 12 2
《 理想 国》 中的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一致性①
【关键 词 】 公 共 领域 ; 人 领 域 ; 邦 ; 私 城 灵魂 ; 望 欲
【 圈分 类 号 】 B 2 中 8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 0 - 4 2 ( 0 1 O —0 6 - 0 文 0 9 3 6 2 1 )2 0 4 7
《 云南 大学学 报  ̄ 0 0年第 1期 刊登 了 B rad 21 en r Wii 的 《 拉 图 < 想 国 > 城 邦 与 灵 魂 的 类 la lm 柏 理 中
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类比”的反思
他着力论证 了柏 拉 图《 理 想 国》 中的 正义论 证 的一个 根 本 的逻辑悖谬 , 即在《 理想 国》 的最初 被提及 出来并希 望 得 到 论 证 的是 一 个 世 俗 的 正 义 概 念 ( t h e v u l g a r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j u s t i c e ) 。但是 , 随着这一论证 的发 展 , 取而代之的实际 上是 对 一 个 柏 拉 图式 的 正 义 概 念 ( t h e P l a t o n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j u s t i c e ) 的论证。前者是关 于城邦 的社 会生活 的 , 后 者 却 是 关 于个 人 的灵 魂 生 活 的 ; 前 者 同 人 和 人 之 间 的社 会 关 系有关 , 后 者却仅仅 同个人 内心各种力量 的平衡有关 。 S a c h s 在其 论 证 中 , 不 仅 具 体 指 出 了 这 两 种 正 义概 念 互 不 相 干, 而 且还 扩展 地 讨 论 了 是 否 有 可 能 从 后 一种 正 义 推 出前 一 种 正 义 作 为 其 必 然 的结 果 , 而 答 案 同样 是 否 定 的 。 “ 柏拉图《 理想 国》 中正义论证 的一 个 内在 的逻辑 困难就 被 一种 分析 哲 学 的 方 式 得 到 了 清 晰 地 揭 示 。 ” l 3 S a c h s 的 观点引起 了理论 界 的 极大 争 议 。1 9 7 3年 , B e na r r d Wi l — l i a m s 发表 了 “ 柏 拉 图《 理 想 国》 中城 邦 和灵 魂 的类 比”
第1 3卷 第 3期 2 0 1 3年 3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理想国》中正义问题论文
论《理想国》中正义问题摘要: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系统的论证了其正义观念。
柏拉图从城邦的分工起源出发得出了什么是城邦正义,而后推出个人的正义。
在城邦社会里,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各守其序、各尽其职,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由城邦推及个人,个人灵魂的三个要素达到和谐有序的最佳状态便实现了个人的正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念城邦统治者生产者辅助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由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他的正义观。
他在论证自己的正义观时,基本的逻辑结构是将正义分为公民正义和城邦正义,其中城邦这个整体的正义才是最重要的。
公民正义的实现要以城邦正义的实现为基础。
首先,他把个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
只有当他们灵魂中,理性处于统治地位,激情处于辅助地位,欲望处于从属地位的时候,三部分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他这个人才是正义的。
而城邦也能从公民身上找到正义的类比,统治者对应个人灵魂中的理性,护卫者对应灵魂中的激情,被统治者对应欲望。
城邦正义的实现也需要这三个阶层各司其职、互不干涉,统治者进行统治,护卫者进行护卫,被统治者进行生产。
根据上述逻辑结构,我们可以将柏拉图的正义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样的城邦和公民是正义的,什么样的城邦和公民是不正义的,也就是说正义的内涵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实行城邦和公民正义,也就是说正义的意义何在;第三、既然城邦与公民正义是很有意义的,那么我们将如何去实现它们呢?即正义的实现途径。
一、正义的内涵在理想国首卷中,柏拉图就借苏格拉底之口引出了”正义是什么?”问题的讨论。
在接下来的几卷里, 苏格拉底对五种不同的有关正义狭隘及不确实的定义进行了批评,并且提出了他的正义观点。
以下五个方面对于正义的认识,基本上都来自于感觉、常识。
柏拉图分别给予其批评。
1、正义是”说话诚实,欠债偿还”西蒙尼得的观点是”说话诚实,欠债偿还。
”苏格拉底通过反问他说,如果一个朋友借借了武器给你,如今发了疯,要向你索讨他的武器在哪里,是否要诚实以告?从苏格拉底的反问来看,他并不认为正义是像”说话诚实,欠债偿还”这一类外在行为的表现。
论《理想国》中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
论《理想国》中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正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构成了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
柏拉图试图根据正义在个人灵魂与城邦中的相似性,通过分析城邦的正义来探寻个人的正义,简称城邦—灵魂类比。
对于这一类比关系的论证,有学者对类比提出的合法性、类比结构能否一一对应等问题提出质疑,其中最主要的是正义观念能否作为这一类比的支撑。
通过对“观念”(“■”)一词的内涵分析,揭示了在这一类比关系的论证中暗含着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以此为柏拉图城邦—灵魂类比论证的合法性辩护。
标签:《理想国》;城邦—灵魂类比;正义观念;理念论城邦和灵魂的类比是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探寻正义是什么的基石。
关于这一类比关系的合法性论证,威廉姆斯等人认为柏拉图存在基本的逻辑混乱。
本文通过对“正义观念”的考察,揭示出这一类比关系中暗含的“理念论”思想,即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因分有正义本身而是相似的,以此为柏拉图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辩护。
一、城邦—灵魂类比的论证“正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构成了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
在第一卷,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便向克法洛斯提出“究竟正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1]6,其后直到第二卷提出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类比关系为止,苏格拉底都在否定他人关于正义是什么的定义。
在第二卷368b处,苏格拉底想让他的对话伙伴们相信,正义优于不正义,为此他必须首先弄清楚正义是什么,但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探寻个人正义,因此他借助类比的方式来简化这个问题(368c)。
城邦—灵魂类比就是指个人的正义与城邦的正义的相似性关系:正如写得较小的字和写得较大的字是相同的字而是相似的,人们可以首先读大字然后读小字,这就比直接去读小字要简单得多(368d-369b)。
同样,城邦比个人大,也存在更多的正义,为了方便,探讨个人正义前先探讨城邦里的正义更简单,这就是所谓的“城邦—灵魂类比”,它贯穿于《理想国》第二卷到第九卷的讨论,确定了其后的论证方向,即通过分析城邦这一较大对象的阶级构成和内部正义来探寻灵魂这一较小对象的内在结构及其正义。
《理想国》中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
100《名家名作》·研究一、 城邦正义(一)建构理想城邦《理想国》从第二卷到第四卷都在致力于构建一个理想城邦。
柏拉图在找寻正义前认为要先构建一个理想城邦。
城邦源于人们的不自足,人们有很多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而人们不能靠自己去满足所有的需求。
于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不同分工的人开始居住在一起,这个公共住宅区就是城邦。
由于城邦中的每个人天赋不同,所以适合每个人做的工作也不同。
“个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
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这一行,这样就会使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
” 柏拉图在这里提出了劳动分工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城邦里我们最先需要的就是生产者。
最重要的是粮食,所以首先需要的是农夫,其次是瓦匠、纺织工人,再接着是给这些人提供劳动工具的匠人,加上养牲口的人、技工、商人等,这样就构建出一个健全的城邦。
不过这个城邦还是不够健全,要再扩大点,加入许多必要的人和物。
由于居民的增多,之前供应的农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互相争夺物资和财富的下一步就是战争。
为了避免城邦遭到灾难,保卫人民的生命和所有的财产,又基于分工原则,需要专门的人去从事这一项工作,所以出现了护卫者。
柏拉图认为护卫者的工作是最重大的,所以要挑选有这种天赋的人来守卫城邦。
为了使护卫者产生心灵上的节制和身体的健康,要对护卫者进行体操和音乐的教育。
而且这种教育要从小培养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凡事开头最重要。
特别是生物。
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
” 除了给予护卫者好的教育外,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要有所规定。
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外,他们中的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而且他们也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或仓库。
他们的粮食要由其他公民供应,按照需要定量分给,既不多余又不短缺。
他们必须同住同吃,像士兵在战场上一样。
也不能给予他们金银,护卫者是不能与金银发生关系的。
柏拉图的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
摘要摘要《理想国》中柏拉图为了回答“正义是什么?”的问题,引入了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试图以大见小,通过对城邦正义的分析来引导人们理解灵魂或个人正义,并最终达到对正义的把握。
因此,城邦正义和灵魂正义之间的类比,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论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对于柏拉图的这个正义类比提出了质疑,并进而批判柏拉图的正义理论,代表性的有戴维·萨克斯(David Sachs)和伯纳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
萨克斯和威廉姆斯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批判了柏拉图的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存在的问题。
作为对他们的回应,一些学者站在柏拉图的立场上为柏拉图展开了辩护。
本文在聚焦这一学术热点并结合对《理想国》文本的研究后可以发现,柏拉图并不是不假思索的建立起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关系的。
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在内涵上具有严格的一致性,但在结构上只具有相似性。
因为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分有的是同一个“正义”的理念,所以在内涵上它们是一致的。
在结构上它们都包含有三部分,但内在秩序可以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结构上只具有相似性,不具有一致性。
对于威廉姆斯所说的“城邦是正义的当且仅当他的人是正义的”。
笔者认为,在正义的城邦中是可以实现个人正义的,只是城邦中三个阶层的正义状态有所不同。
由于文化对灵魂结构的影响,欲望与理性并不是最初被识别出的样子,为了满足灵魂内部的需求,在正义的城邦中生产者,保卫者是会服从理性的统治的,这样在实现个人正义的同时城邦的正义也得到实现。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城邦正义;灵魂正义;类比原则AbstractABSTRACTIn ord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what is justice?",Plato’s Republic introduces City-State justice and individual justice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the soul or individual justice by analyzing the City-State justice.Therefore,the comparison of City-State justice and individual justice is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justice in Plato’s Republic to a certain degree.However,some people questioned Plato’s justice analogy and criticized his theory of justice.The representatives are David Sachs and Bernard Williams.Sachs and Williams respectively criticized Plato's city-state justice and soul justice analogy problems in varying degrees.As a response to them,some scholars stood in Plato's position to defend Plato.In this paper,the author focuses on this academic question and combines the study of the text of the Republic and finds that Plato had though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state justice and soul justice a lot.Urban justice and soul justice are same in the content and similar in the construction.City-state justice and soul justice are divided by the same"justice" concept,so they are same in the content.In the structure they contain three parts and the inner order can be different,so the structure is only similar but not same.For Williams’opinion,"the city is right and only when his people are all right".I think that people can achieved individual justice in the justice city,but the justice in state of the three classes is different.Desire and reason are not indifferently recognized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ul,in the justice city producers and defenders will be subject to rational rule.So the personal justice and the city-state justice will achieve in the same time.Key Words:Republic;Plato;city-state justice;soul justice;analogy principle目录目录第1章引言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综述 (2)1.3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5)第2章对柏拉图类比问题的不同争论 (7)2.1戴维.萨克斯和伯纳德.威廉姆斯对类比问题的批判 (7)2.1.1戴维.萨克斯提出的一个谬误 (7)2.1.2伯纳德.威廉姆斯提出的两种类比原则 (9)2.2对类比问题的辩护 (11)2.2.1聂敏里对类比问题的分析 (11)2.2.2吴天岳对类比问题的分析 (12)2.2.3李尔对类比问题的分析 (13)第3章《理想国》中对类比问题的讨论 (15)3.1柏拉图对类比问题的引入 (15)3.2城邦正义 (18)3.3灵魂正义 (21)第4章对柏拉图类比问题的重新思考 (25)4.1对“正义”理念的分有 (25)4.2基于内涵的一致性 (28)4.3文化对灵魂结构的内化 (31)4.4三种不同的正义状态 (34)第5章结语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1)引言第1章引言1.1选题背景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理想国》是其经典著作,更是他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讲述了正义理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他提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并了解其中正义的含义,探讨正义理论对于当今世界的影响。
柏拉图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20 岁时师从苏格拉底一心学习哲学思想,在战乱时代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之后,经历了苏格拉底之死,让柏拉图深刻认识到,正义的伸张必须要靠智慧和权力的结合,没有合法的程序就得不到正义。
柏拉图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正义理论体系,这对于当时追求社会和个人的正义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国家正义;个人正义一、柏拉图正义理论的产生的背景(一)柏拉图正义理论的社会背景柏拉图正义思想的产生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柏拉图的正义思想的产生有其根据,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雅典城邦的内忧外患,伯罗奔尼撒战争被称为古希腊时期的世界大战,在伯罗奔撒战争火热时期长达三十年的战争中,战争双方分别是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同盟,提洛同盟以雅典城邦为首,伯罗奔尼撒同盟以斯巴达为首,几乎整个地中海文明的国家都参与到其中,最后以雅典失败收场。
整场战争大约持续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也摧毁了雅典城邦民主制度。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 年的贵族家庭,柏拉图的父亲是阿里斯通,母亲是伯里提俄涅,父亲和母亲分别是雅典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科德鲁斯,古希腊政治改革家梭伦的后代,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的母亲改嫁给皮里兰佩斯,皮蓝利柏是伯利克利政策的支持者,他重视对于柏拉图的培养,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产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柏拉图正义理论的理论背景《理想国》探求的主题是寻求正义,柏拉图《理想国》思想基础主要有荷马史诗、自然学派、智者学派以及苏格拉底等,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对柏拉图正义思想影响比较大。
柏拉图认为,研究的主要问题究竟做哪种人最为有利,“因为德性概念一方面如此根本地与好之理式联系在一起,而后者对柏拉图而言是辩证科学的主题,但另一方面,若在此缺乏对正确的生活秩序的关切,则等于根本未触及德性概念,所以,同样非常自然,一方面,在此对正确的生活秩序的关切,表现为替道德生活辩护,它引导和支配着整部作品。
《理想国》读书有感
《理想国》读书有感灵魂-城邦类比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于灵魂-城邦类比形式的运用以及对堕落政体的分析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九卷紧承第八卷,讨论正义者与不正义者幸福的差别,这也是之前研究的目标之一。
真正快乐等级的下降正好对应政治形式的堕落以及从属于政治形式的人的类型的堕落。
《理想国》中对于灵魂-城邦的类比问题是建立在柏拉图所提出的“先读大字后读小字”[368d]的前提条件下的。
它为政体变化所定立的原则是一种人类学原则,即灵魂是各种社会力量的整体,社会同时也是各种灵魂力量的整体,并通过欲望的变化来揭示灵魂的腐化过程。
而后代的政体更迭往往建立在历史归纳上。
苏格拉底分析城邦堕落的过程绝非是出于历史参照的,正如建城开始也不是出于历史参考而是为了讨论正义一样。
虽然苏格拉底给出的“城邦谱系”中描绘的“不是历史的时间”[ [美]沃格林《<王制>议证》,张映伟译,《柏拉图注疏集 <王制>要义》,华夏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243页],但是现实政体的堕落并非完全符合苏格拉底所描绘的过程,但是我们很少看到与苏格拉底描绘的过程相逆的政体发展过程。
这也是上述位置交换发生的原因所在,因为要讨论不正义的政治制度必须要从一个理想的制度出发,并且从不完美的政治制度中抽象出一个完美的政治制度是并不容易的[ [德]弗里德兰德,《<王制>章句》,张映伟译,《柏拉图注疏集 <王制>要义》,华夏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40页]。
因而这种政体模式虽不一定存在顺应模式,但是不可逆模式是存在的,这也是分析政体的人类学原则的优越性所在。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理想城邦才算得上“一个”城邦[422e],其他形式的城邦都是各个部分拼凑成的集合,而每一个生病的城邦都是都应某种生病的灵魂的。
依据灵魂-城邦的类比原理,这一三段论的结果就是:生病的灵魂也不是完整的,也是由不同的部分拼凑而成的。
这一点也是本文的立足之地。
伯纳德·威廉姆斯丨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的类比
伯纳德·威廉姆斯丨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的类比伯纳德·威廉姆斯编者按:本文收入娄林主编:《<理想国>的内与外》,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
在开始第一次建构城邦时,存在着一个假定,即有关个人中的δικαιοσύνη[正义],城邦应该能够告诉我们某些东西:我们观看大字有助于我们阅读小字(368D)。
但是,正如柏拉图确实也在暗示的那样,只有当大字和小字呈现的是同一个信息时,大字才将有助于小字。
柏拉图期待那同一个信息的理由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那一理由便是δίκαιος[正义的]同时适用于城邦与人,也就是那一理由意味着这一特征:“因此,就正义这一品质而言,正义的人就不会与正义的城邦有任何不同,而是会与它类似”(καὶδίκαιοςἄραἀνὴρ δικαίαςπόλεωςκατ’αὐτὸτὸτῆςδικαιοσύνηςεἶδοςοὐδὲν διοίσει,ἀλλ’ὅμοιοςἔσται, 435B)。
因此,在询问“δικαιοσύνη是什么”以及在期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时,就似乎有着这么一个预设,即城邦与人之间,在有关它们都是δίκαιος的方面,应当存在着某种类比(analogy)。
的确,在434E处,柏拉图说,当我们从方才就城邦所言转回到人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发现那种类比并没有奏效;但是,道德意志在于,我们应当返回到城邦,再试一次,“或许通过两边对观,将它们相互摩擦,我们便有可能使得正义燃烧起来,犹如两根木棍会擦出火花……”。
很显然,柏拉图有着一个十足的信念,即认为这一方法将会生效:他的信心就在于我将称之为的“含意类比”(analogy ofmeaning)上。
虽然如此,但在435E处,他实际上采取了一种不同的做法。
在那里,他开始对灵魂进行划分,初看起来,他似乎在支持“含意类比”。
“我们不是完全有必要承认,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与城邦中一样,存在着那些相同的种类(kinds)和品质(characteristics)吗?因为除了个人身上而外,那些种类和品质何从出现在城邦呢?要是设想在那些拥有激情这种名声的人民中间……,在他们的国家中,激情这一品质不是来自公民个人,这将是荒谬的,如此等等的设想都是荒谬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理想国》 城邦与灵魂的类比及其主 要争论 D a v i d S a c h s“ 柏拉 图 《 理想 国》 中的一个谬误 ”一文指 出柏拉图在 《 理想 国》 中实际上提出两种不 同的正 义概念 。一种 是世俗 的正义 ,另 种 是柏拉 图式 的正义 ,灵 魂 内部 的和谐 。依 据 这种正义 的 区分 ,s a — c h s 进一步指 出,柏拉图要表 明这 两种正 义是具有相 干性 的,他 就必须 满足两个 条件 :“ 他就必须证 明他 的正义之人 的概念 排除 了公认 的不道 德或犯罪行为 ,亦即 ,他必须证明他 的正义之人 的行 为也 遵循正义 的通 常的或世俗的规范。其次 ,他还必须证明 ,他 的正 义之人 的概念适用 于 被验证于——每一个按照世俗概 念是正 义的人 。 ” “ ’ 但 S a c h s 认为柏拉 图一个条件也没有满足 ,以上两个 正义概念完全 是不相 干的。
《 理想 国》 城 邦与灵魂的类 比及 其 要 :柏拉 图的 《 理想 国》 在探 讨正义时,显著地运 用于一 个类比,即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用柏拉 图的话说 ,在探讨 什 么 a y _ 义时 ,先从城 邦正义出发 ,然后 “ 由大见小” ,考察个体 灵魂 正义。( 3 6 8 D— E )但正围绕着这一理 论基础 ,学者们 有激烈 的争论 ,其 焦 点在于柏拉 图考察正义的这一类比方法是 否恰 当,柏拉 图是否最终在城邦正义和灵魂正义间建构起 内在 的一致性或 内涵的一致性 ?对此持 批评 态度的人甚 多,典型的如 D a v i d S a c h s 和B e r n a r d Wi l l i a m s 。 但辩护者也不少 ,这里基于语境 的考虑,主要将谈及我 国学界聂敏 里和 昊天 岳两位 学者的辩护论文。 我们希望在对这些观点进行批评性介绍的基础之 上,提 出自己的一些观 点,以待指教 。
一
、
在具体阐述我们 的观点之前 ,有必要对 以上 的观点首 先做一些批 判
性 的 回应 。 S a c h s 的论文以两种不 同的正义概 念为前设 ,考察 它们之 间是 否具
有相干性 。但这种考察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 ,它的理论 前设本 身是值得 反思 的,即柏拉 图是否真的在 《 理想国》 中设定 了两种不 同的正义概念 本身是值得怀疑 的。S a c h s 的理论 前设 完全置柏拉 图的这种努 力于不顾 , 不仅无视 了 《 理想 国》 行 文中诸 多明确 的倾 向和表述 ,而且使 《 理想 国》失去 了严密 的结构支撑 。 聂敏里的论 文试 图还原柏拉 图对统一正义概念 的建构 ,但 当他说柏 拉图在建 构正义时,首 先从人 生问题开始 ,接着把人生 问题 与正义 问题 B e r n a r d Wi l l i a m s 的论文 “ 柏拉 图 《 理想国》 中城 邦和灵魂 的类 比” 关联在一起 ,而这就 表明个人 生活 问题与社会生活 问题联 系在一起 ,并 则直指柏拉 图这 一类 比方 法 的不恰 当性 。Wi l l i a m s认 为柏 拉 图最初 在 建构起个人正义问题 与社会 正义问题 的一致性关 系时,他 实际上接受 的 “ 内涵 的类 比”的意义上理解城邦和灵魂 的类 比,并依据 这种相似性 来 是这样一个前提 :正义问题本质 上是社会 问题 ,是人 与人 的关系 问题。 帮助考察正义 的本质 。但很快柏拉 图就因为城邦是 由人构成 的而把这一 即使是理想城邦也包含许多非哲学的大众 ,哲学 王僵硬 统治所体现 的正 “ 内涵 的类 比”转换 成 “ 整 体一 部分 规则 ” ,即 “ 一 个城 邦是 正 义 的, 义难道不正是聂敏里所批判的那种没有任何 现实意义的抽 象正 义? 当且仅 当 它 的人 是 如此 ” 。 _ 2 “ ” ’ 然后 依 据 灵魂 的划 分 把 正 义定 义 为 二 、 以灵 魂 正 义 为 基 础 借 助 于 格 劳 孔 兄 弟 对 不 正 义 的 辩 护 :现 实 生 活 中 没 有 人 因 为 正 义 本 “( 灵魂 的)每一个元素 ( 理性、激情 、欲望 )做 自己的工作” 和 “ 理 性的统治” 。 [ 2 ] ( p p . 1 4 - 1 5 ) Wi l l i ms a 指 出,用这样 的正义定义反 过来考察城邦 身而追求正义 ,柏拉 图 的这种暗 示就更 加 明显 了。正义 要求 人们 不作 恶,甚 至对他人行善 。但关键 的问题还在于 ,人们为什 么要 这样做?人 正 义 ,就 会 导 致 无 法 解 决 的 难 题 。 回 到灵 魂 上来 ,就 会 得 出 这 样 荒 谬 的 结论 :灵魂 中的欲望部分也是具有理性的 ,并 “ 通过它本身所具有 的它 们不会仅 因为城邦提供 了这样 的正义要求就去遵循它 。依据 这样的正 义 观 ,人们做 正义之 事或者 出于 害怕法 律 的制裁 ,或者 出于 它外在 的 报 自己的额外一点点理性倾听在那一灵魂中的理性 。 ” ” 聂敏里 的论文 “《 理想国》 中柏拉 图论大字 的正义和小字的正义的 偿 ,从每个 人追求 自己幸福 的伦理学 出发 ,柏拉 图要建构 自身为善 的正 致性 ”认为柏拉图通过城邦正义和灵魂正义的类 比 ,要确立 的不是两 义概念 ,就必须把正义还原 为个体 自身之善 ,而要做 到这一点 ,他就 只 种不 同正义之 间的结构性 的相似——城邦正义在于城邦不 同等级 之间的 能把正义理解为灵魂 自身的力量 或德性 ,换言之 ,只能 站在灵魂正 义的 和谐 ,灵魂正 义在 于灵魂不 同部分之 间的和谐——而是它们之 间严格 的 基础之上建构 自身为善的正义概念。 或许是考虑到直接把这一点提出来 太过反 常识 ,柏 拉图最初 只是泛 内涵一致性 。“ 这就表 明个人 的生活是 同他 的社会生 活联系在 一起 的” , 并从逻辑 上 “ 建立起个人 的生活和社会 的生活之间的一致性关系 ,也建 泛地谈到他 的对话者都能接受的城邦正义和灵魂正义的类 比,并 先从城 立起 了 个 人 生 活 的 正 义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正 义 之 间 的 一 致 性 关 邦 出发来考察正义 。在生产分工的基础上 ,柏拉图开始引入军 事分工和 军人 阶层 。但非常清楚 的是 ,柏拉 图并不是与生产分工 同一层 次上讨论 系” 。 [ 3 ] ( p p . 3 8 - 3 9 ) 也不是仅 出于军事需要专业化的考虑而要求专 门的军人 阶 吴天岳的论文 “ 重思 《 理想 国》 中的城邦一灵魂 的类 比” 在重 构 军事分 工的 , 3 7 4 B— D ) 。相反 ,他特别 强调军人 阶层必 须具备一 种独 特 的甚 Wi l l i ms a 基本论证 的基础上 ,认为把正义界定 为 “ 理性 的统治 ”能够 消 层的 ( 而 非技 术 ) 禀 赋 :对 自己人 温 和,对敌 人 凶 狠。 解 Wi l l i a m s 所提 出的问题 :在个人灵魂层 面,哲 学家 由于其 知识—— 借 至更高等级 的道德 ( 3 7 5 A一 3 7 6 C) 而 这 实 际 上 就 明 确 地 指 向后 面 灵 魂 划 分 中 出 现 的 比 欲 望 助知识 的本体论证——通过 “ 理性 统治 ”达到灵魂 的善和正义 ;在城邦 ( 更进一 层面 ,“ 理性统治 ” 以哲 学家 当王 的方 式成 就城邦 的善 和正义 。因此 , 更高的激情 ,表明他的城邦 等级 划分依据 的正是灵魂部分划分 。 哲学王理论无需假设 灵魂 三分就 能成 为统一城 邦正 义和 灵魂 正义 的关 步 ,我们或许还可以说 ,导致战争和军人 阶层 出现的格 劳孔对苏格 拉底 自然城邦的蔑视——这不过是个 “ 猪 的城邦” ( 3 7 2 D ) ,不 仅指 向这个 键 :“ 他既能坚守灵魂 自身的正义 ,也能因此确保城邦的正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