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4课知识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在艰苦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 欢庆粉碎“四人帮” 审判席上的“四人帮 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5.影响
给党、国家和各民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 的挫折,造成了巨大损失。
二、“文化大革命” 1. 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 ( 1)红卫兵运动 的危险 2.时间:1966年夏
1966年5月16日
“五一六通知” 在火葬单上,刘少奇的名字被改为“刘卫黄”, 批斗彭德怀 毁文物 砸校牌 共和国主席成了“无业”游民
4.结束
(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文革”结束的标志)
新课讲 授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1.中共八大的举行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1)时间、地点: 1956年9月、北京
工业国的要求 (2)概况: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
落后的农业国
变化;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当前经济文化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进的工业国 不能满足人民 速发展的需要 的需要 (3)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3 146
煤(亿吨) 原油(万吨)
钢铁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油田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 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 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
大庆油田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新兴工业(电子、原子能、航天)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颗氢弹爆炸
第一枚火箭
交通
包 兰 铁 路
兰青铁路 兰新铁路
水利和生物
“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 奋斗”——1958年国庆节, 天安门前由钢铁工人组成的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 游行队伍。当年8月,中共中 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 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 会议,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 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人大制度的民主理论基础和基本特征
1、人民主权论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和 最终属于人民,即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的 “民有”,并且这种来源是政府或国家权力的 合法化依据或前提。
霍布斯: 1、人在自然状态下总是处于自然状态。每个人对一切事物的自然权利会导致战争; 2、为了保护自己 ,个人把自然权利转让出来组成政府; 3、这个“主权”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4、如果主权者侵犯了个人经济权利,个人可以拒绝服从,不过革命是不允许的。
2、“三三制”参议会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原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权进行了调整。 取消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番号,将其改为国民党 的一级地方政权,称陕甘宁边区政府; 组织普选,召开各级参议会,参议会均为人民的 代表机关,由它选出的同级政府对它负责并报告 工作; 各级参议会及政府中实行“三三制”组织原则, 即共产党、党外进步分子及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 一。
1、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1931年11月7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 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宣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苏维埃地方政府组织条例》等法律,选举产生 了工农兵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并组织了临时中 央政府人民委员会。 《宪法大纲》规定,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在大会闭 会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 政权机关。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人民委员会负 责处理日常政务,发布一切法令和决议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关于 “人民代表大会(本身的产生、组成、职权、 运 行等)” 的制度?
关于 “整个国家权力(立法、行政、司法等)配置 ” 的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经济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重工业落后。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建设成就:(1)工业领域: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建设: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不是青藏铁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只是工业化的开始,不是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二、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 1954 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简称五四宪法)(1)、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材料研读1、P19答案: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的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重工业落后。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武汉长 江大桥
宝
成
铁 路
鹰厦 铁路
观看视频:国家“一五计划”成就
思考: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②中材料国二共:中产共党采取采正取确的正方针确政的策,方确针定了政一策五
课堂小结
新
中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国
工 业 化 的
经济建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基本任务及成就:重工业、交通 运输业等
起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经政 济治 建建 设设
步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推保
和
动障
人 民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4年9月
政经
代 表 大 会 制
政治建设
(武昌)铁路连为一体,
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
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武汉长江大桥
的作用。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铁
江西鹰潭
宝成铁路
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 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福建厦门
鹰厦铁路
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
①苏联的援助
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
兰裔作家爱波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总结+过关训练+答案
第 4 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要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新中国之初,工业依然落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
3.时间:()—()年。
4.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2)交通运输成就: ①宝成、鹰厦等 30 余条铁路建成; ②川藏、青 藏、新藏( ) 相继通车; ③ ( ) 长江大 桥建成。
7. 结果: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 ( )完成。
8.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 )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 ( )年 9月,第一届() 大会在北京召开。
2. 内容:5. 实施的中心:以 ( 先后施工 1万多个工业项目。
6. 成就:(1)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①( 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 ( 一辆解放牌汽车; ③ ( 成投产,中国第一架喷气式 (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帮助兴建的 156个项目为中心,)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 ) 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 ) 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 试制成功; ④辽宁(1)制定了《》。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性质);是真正反映了()利益的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制度。
(2)选举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其他国家领导人也被选举产生。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难点释疑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国家工业化的区别:“一五”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重工业项目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相应地,交通运输业、轻工业也有了发展。
“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还任重道远。
历史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第四课》这个标题可能指的是不同地区、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同的历史课程内容。
由于缺乏具体信息,我将提供一个一般性的历史课程知识点总结,这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和历史时期的概览。
请注意,这个总结是示例性的,并不针对任何特定的教科书或教育系统。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法老的统治,以及其文化特色如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探索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文明起源,楔形文字,以及城市国家如乌鲁克、埃里都。
- 印度河流域文明:学习哈拉帕文明的特点,城市规划,以及贸易路线。
- 中国黄河文明:研究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古典时代的变迁:- 古希腊文明:分析希腊城邦的政治结构,民主的起源,哲学和科学的进展,以及它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
- 罗马帝国:考察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创新,以及对后世的遗产。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理解封建社会的结构,领主与附庸的关系,以及封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基督教的传播:探讨宗教如何影响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 十字军东征:分析其对欧洲、中东和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文艺复兴与探索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认识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艺术和科学的复兴,及其在欧洲文化中的作用。
- 地理大发现:评估哥伦布、达·伽马等探险家对世界格局变化的贡献。
近现代史的转变:-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化如何改变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分析这两个事件对现代民主政治和国民国家概念的影响。
- 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探讨19世纪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列强的殖民扩张。
当代世界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学习一战和二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它们对国际秩序的长远影响。
- 冷战时期:分析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评价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的改变。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时间 56年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 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 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 功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6.建设成就 (1)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检测题 3、下列所举,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DD、实施“863”计划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的原因 结合P18及P19材料研读
比较内容 国民收入
粮食 钢
比较 内容
全国总产量 358亿元 1.1亿吨 15.8万吨
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A、三大改造 B、“十三五”规划
C、土地改革 DD、“一五”计划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
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阅读P19-20完成下列问题)
1.时间 2.中心任务 3.意义
1953—1957年底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阅读P21-22完成下列问题)
1.确立时间 2.确立标志 3.确立意义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苏联等国家的援助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
①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③党的正确领导 ④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全国人民的奋斗 ⑥苏联等国家的援助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4-7课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时间:1953年---1957年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㈠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
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㈢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笔记【导语】历史是一部彩色的画卷,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兴衰。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
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课程内容概要】一、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1、新中国的兴起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重建。
2、新中国开创工业化新路线:以华北煤炭、沙城油田为重点进行能源工业建设,以中原和东北地区为主基地,从点、线、面结合的三步走战略,发展支援他人,艰苦奋斗,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运而生,对各个领域进行制度化改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代议制、选举制、任免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把广大人民放在国家的决策和管理的最高权利地位。
【重点内容详解】一、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任务。
几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府根据国情和时代要求,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使国民经济稳步恢复和重建。
1952年,中共中央制定的“有计划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的一次会议,经过审议,最终通过。
此后,新中国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
1、新中国的兴起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重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处于崩溃和停滞的状态。
国民收入仅相当于1949年的三分之一,而且更多的是低价值的农业产品,工业和农业的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采取了“发展工业,支援农业”的方针,力求将全国各行各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中来,成为一个有序、规范的整体。
2、新中国开创工业化新路线新中国采取了从点、线、面结合的三步走战略,重点发展的是煤炭和石油工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预习提纲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目的:为了有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起止时间:—1957年。
4.成就:①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②第一汽车制造厂;③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④新建、鹰厦等铁路;⑤川藏、青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⑥1957年,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的面貌,向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时间、地点:年9月,召开。
7.内容:①制定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大会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为国务院总理。
8.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二、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1954年9月召开地点:北京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八年级历史第4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4课知识点八年级历史第4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介绍这一知识点。
一、先秦文化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得到了初步形成和发展。
《易经》、《道德经》、《论语》等众多著作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成。
同时,建立完善的制度也是先秦文化的重要特征,例如秦朝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货币等等,都是在此时期建立的。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类已经尝试着使用石头制作简单的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许多标志性的发明,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对世界的文明进步贡献甚大。
三、汉唐文化中国的文化在汉唐时期达到巅峰。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一个朝代,文化繁荣、科技昌盛、经济发展。
古代汉唐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民歌、诗歌、绘画等,它们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四、中国艺术文化中国艺术文化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文化之一,包括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和雕刻等多个方面。
其中,中华丝绸的制作以及传统中式家具、瓷器等,都展现了中国艺术精湛的技艺。
五、传统和现代结合在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在不断地与现代文明融合。
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也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
(注:本文所陈述的历史事实,均经过翻阅专业历史书籍等权威资料核实。
)。
八年级历史下册4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4课知识点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四课是关于“全球化与文化交流”的,该课程为我们展示了现代全球化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为我们了解全球化与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分析该课的重要知识点。
一、现代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现代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和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联系的加深。
它是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其基本特征包括:1.全球生产和市场网络体系的建立。
这是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的制造、生产和销售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络体系。
2.国际化的经济竞争加剧。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各国必须更加努力地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3.文化交流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
全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文化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呈现出许多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二、现代全球化的历史渊源全球化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现象。
自古以来,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就通过商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了交流。
无论是丝绸之路或是鹦鹉螺之路,都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现代全球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及世界贸易大跃进期间的全球经济繁荣。
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快速发展对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跨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交流能够促进各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融合。
文化交流也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文化交流能够增加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减少误解和分歧,从而促进和平和谐的共处。
四、全球化和文化冲突的问题尽管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文化冲突的问题。
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交流既有相互融合和包容的一面,也有排他和冲突的一面。
八下历史第4课课件
技术创新在交通、通讯方面应用
蒸汽机的改进与应用
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重要改进,提高了其效率和可靠性,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铁路的兴起
随着蒸汽机的应用,铁路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迅速兴起, 大大缩短了人们的旅行时间,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莫尔斯发明了电报,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通讯技术的出 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 联系。
牛顿提出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构成 了经典力学的基石,对物理学和天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揭 示了光、电、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电磁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制定了元素 周期表,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及世界 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进了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其他 国家提供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范例。
法国大革命后政治制度演变
01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02
法国大黎人民起义、制宪议会召开、共和
火车和轮船的发明,极大地改善了交 通运输条件,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煤炭和钢铁工业的崛起
煤炭的大量开采和钢铁冶炼技术的进 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 础。
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推动了城 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念。
国建立等。
03
法国大革命后政治制度的演变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包括拿破仑的军事独裁、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笔记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以及秦汉时期的思想家墨家、兵家和农家等。
1.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老子和韩非。
孔子提倡“仁”、“礼”、“义”、“智”等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则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观念,主张追求道的境界,追求内心的宁静;韩非则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严明执行,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来规范行为。
2. 秦汉时期的思想家在秦汉时期,除了儒家、道家和法家,还出现了墨家、兵家和农家等思想流派。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以和平、兼爱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兵家注重军事策略和战争思想,强调兵法、用兵的原则;农家则提倡耕战法,主张农耕和战争的结合,认为农民也应该参与国家的防御和战争。
3. 思想家的影响和贡献以上各个思想家和思想流派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政治、伦理和文化,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儒家的思想影响深远,被奉为中国的国学,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道家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法家的思想强调法律的严明执行,影响了中国的法律制度。
4. 思想的发展和传承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长河,各个思想家和思想流派都在各自的时代和环境中展现出独特的思想和贡献。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这些思想家和思想流派的思想不断传承和发展,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宝库贡献了丰富的内容和智慧。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思想家和思想流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进一步认识和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深厚底蕴。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要深入思考和思想,发现和体验中国古代思想的魅力和智慧,为自己的思想和人生道路提供启迪和指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笔记History is a subject that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past, appreciat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learn from the mistakes and successes of our predecessors. 历史是一门让我们了解过去,欣赏不同文化,并从我们的前辈的错误和成功中学习的学科。
Through studying history, we can gain insight into the origin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tructur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es, and the impact of significant events on societies.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和政治结构的起源,经济的发展,以及重大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As students, it is crucial to pay attention to historical lessons as they offer valuable perspectives 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作为学生,关注历史课程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对现在和未来有价值的视角。
In the eighth grade history curriculum, the fourth lesson delves into a particular period or event that is significant in shap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today. 在八年级历史课程中,第四课深入探讨了一个在塑造我们对今天世界理解中重要的时期或事件。
The lessons usually involve detailed accounts of historical events, key figures, and their impact on society, politics, and culture.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对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及其对社会、政治和文化影响的详细描述。
历史八下第四课笔记
历史八下第四课笔记学习历史就像是穿越时空的旅行,每一课都像是一扇通往不同时代的大门。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八下第四课,这课的内容可真是丰富多彩,就像一部精彩的历史大片!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翻开课本,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仿佛都在向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先来说说第一个重点——新中国的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觉得震撼。
当时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了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我仿佛能看到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能听到那激昂的国歌,在耳边回荡。
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再讲讲土地改革。
以前的农民们可苦啦,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都被地主给抢走了,自己只能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土地改革可真是一场及时雨!政府把土地分给了农民,让他们有了自己的地,能种出属于自己的粮食。
我能想象到那些农民拿到土地证时的激动心情,他们双手颤抖着,眼里含着泪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下好了,这下好了,终于有自己的地了!”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还有抗美援朝,那也是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
咱们的志愿军战士们,远离家乡,奔赴朝鲜战场。
那条件艰苦得没法说,天寒地冻的,吃的穿的都不够。
可他们就是有那股子劲儿,不怕牺牲,和敌人拼命。
我记得有个故事,说有个小战士,才十七八岁的年纪,在战斗中受了伤,腿都被炸断了,可他还咬着牙坚持战斗,最后倒在了战场上。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真让人敬佩!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就像是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
我能感受到人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能体会到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和勇敢。
回顾这一课的笔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
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八下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 )B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改革开放的实行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
C 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51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5、下列不属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
D 的是( )
③意义:中 有国 史第 以一来部真社正会反主映义人宪民法利,益也 的是 宪法我国
总结 (三个“一”)
背景
经济 一个计划: “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
(1953-1957) 成就及意义
政治
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大 (1954.9) 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性质 意义
一五计划
第一部 宪法的 颁布
1、密切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意义 2、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时间: 1954 年 9 月。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内容:我国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 人民。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了 人民利益的宪法 。
(1950年产量)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中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
说明什么问题?如 何做才能尽快解决
这个问题呢?
一、一五计划 (1953-1957年底)(阅读课本18-20页)
4课.第一个五年计划_(新).MP4
1.背景: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仍是落后的农业 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2.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
4.成就: 超额完成 4 4 3 2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1953-1957)
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②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③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特点),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
(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5.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人大)
7、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8、内容、成果: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制定机构:一届人大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领导人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9、影响:①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10、一五计划成就—“一二三四”
一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1957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工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东北)
11、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①新中国成立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②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③抗美援朝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④苏联的帮助等。
12、一五计划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②国防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③苏联的成功经验。
14、怎么看待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方针是正确的,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