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12物理学-教学进度表-杨芳20140909
量子力学教案
量子力学教案教案标题:引入量子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教案目标:1. 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帮助学生理解量子力学的奇特性质和应用领域;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量子力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3. 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述,包括波函数、算符和观测量等;4. 量子力学的应用领域,如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 引发学生对于量子力学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量子现象或应用场景;2. 提出问题,如“你知道电子是如何存在于多个位置的吗?”或“你了解过量子计算机吗?”等,激发学生思考。
知识讲解(30分钟):3. 介绍量子力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经典物理学的困境和量子力学的提出;4. 解释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通过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5. 介绍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述,包括波函数的定义、算符的作用和观测量的测量方法;6. 探讨量子力学的应用领域,如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讨论与实践(40分钟):7.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讨论波粒二象性的实验验证方法;8.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9. 引导学生思考量子力学的奇特性质对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总结与展望(10分钟):10. 总结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广泛应用;11. 展望量子力学在未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潜力和挑战;1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评估:1. 在讨论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深度;2.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3. 学生对于量子力学应用领域的案例分析和思考的书面作业。
教学资源:1. 量子力学的教科书或参考资料;2.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双缝干涉实验装置;3.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像和视频。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0092适用专业:物理学学时数:72学分数:41.课程类别: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2.教学目标:掌握量子力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能求解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具有分析和处理量子力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量子力学发展的趋向,对量子力学理论有初步的了解;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知识在中学教学阶段中的作用。
通过多种近代物理实验的讲解,了解微观世界的特殊性,了解经典物理不能正确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认识到微观世界建立背后的理论——量子力学的必然性。
3.学时分配:见下表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8学时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经典物理遇到的困难,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
微光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难点:波粒二象性矛盾性的解释。
教学要求:了解: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理解:波粒二象性矛盾性的辩证统一解释。
掌握:波粒二象性模型:λhP =的物理意义与它所包括的科学价值。
光的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的波尔理论。
微光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内容:(1)经典物理学的困难(2)光的波粒二象性(3)原子结构的波尔理论(4)微光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教学时数:10学时重点难点:重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用定态薛定谔方程处理势阱问题和线性谐振子问题。
难点:线性谐振子求解问题。
势垒贯穿。
教学要求:了解:量子力学理论的数学表示方式:薛定谔波动方程;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理解:波粒二象性矛盾性的辩证统一解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掌握: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定态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势阱的求解问题;定态薛定谔方程处理势阱问题和线性谐振子问题。
教学内容:(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2)态叠加原理(3)薛定谔方程(4)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5)定态薛定谔方程(6)一维无限深势阱(7)线性谐振子(8)*势垒贯穿第三章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教学时数:14学时重点难点:重点:表示力学量的算符;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
《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MT2002、课程名称(中/英文):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quantum mechanics and statistic physics)3、学时/学分:51/34、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材料热力学5、面向对象:材料学院6、开课院(系)、教研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7、教材、教学参考书:1)《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2)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材料科学等专业对理论物理有一定要求的非物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由理论物理专业的两门基础课程《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统计物理》(统计物理部分)的主要内容构成。
共51学时,其中量子力学部分约占36学时,统计物理部分约占15学时。
传授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材料科学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量子力学(36学时)第一章量子力学的诞生(4学时)1、知识点经典力学的困难,量子力学的提出。
2、教学内容1.1 黑体辐射与Planck的量子论1.2 光电效应与Einstein的光量子1.3 原子结构与Bohr的量子论1.4 de Broglie的物质波3、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总学时数4 )4、教学目标了解经典力学局限性以及量子力学起源。
第二章波函数和Schrődinger方程(10学时)1、知识点波函数的意义、态叠加原理、Schrődinger方程。
2、教学内容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2.2 态叠加原理2.3 Schrődinger方程2.4 定态Schrődinger方程2.5 一维无限深势阱2.6 线性谐振子3、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总学时数10 )4、教学目标了解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意义、态叠加原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线性谐振子Schrődinger方程的解第三章量子力学中力学量的算符表达(16学时)1、知识点算符的概念,本征值、本征函数、Dirac符号,动量算符和角动量算符、电子在库伦场中的运动、氢原子2、教学内容3.1 表示力学量的算符3.2 算符的运算规则3.3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3.4 Dirac符号3.5 动量算符和角动量算符3.6 电子在库伦场中的运动3.7 氢原子3、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总学时数16 )4、教学目标本章和上一章是本课程的重点,所列教学内容均应掌握。
2013-2014下物电班级课表
现代交流调速 廖育武,廖育武,廖育武,廖育武 1-2;自动控制系统 廖育武,廖育武,廖育武,廖育武 1-6;过程控制及仪表 杨海勇,杨海勇,杨海勇,杨海勇 1-4;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贾巍,贾巍,贾巍 1-4;
通信原理 彭小平,彭小平,彭小平,彭小平 1-6;DSP及其应用 张静,张静,张静,张静 1-9;通信电子线路 王培元,王培元,王培元,王培元 11-16;可编程逻辑器件 王培元,王培元,王培元,王培元 1-9;
微机原理 阮海容,阮海容,阮海容 1-6;VB程序设计 王福林,王福林 1-6;计算机网络 王福林,王福林,王福林 1-6;电力电子技术 王见乐,王见乐,王见乐,王见乐 1-4;电子技术实验Ⅱ 杨海勇,杨海勇,杨海勇 1-15;电机与拖动基础 冯浩源,冯浩源,冯浩源,冯浩源 1-4;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杨海勇 ;。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进度一览表
五
2-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
2-7*.二力平衡的条件。
探究
六
1-11.光的折射。14色散
1-12.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演示
七
1-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8.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9.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
探究
八
1-13.透镜对光的作用。1-14.投影仪1-15.透镜成像的特点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进度一览表
第一学期
初二学年
初三学年
周次
实 验 内 容
类别
实 验 内 容
类别
一
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
1-2.用放大镜看不同的物体。
1-3.乒乓球会下落吗?
1-4.真空罩中的闹钟。
1-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演示
1-1.液变固体积变化。
2-1.天平的使用。
2-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四
2-13.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
1-2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探究
演示
五
2-14.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25.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探究
演示
七
1-26.电能。1-27.电功率
演示
八
2-1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28.电流的热效应。
探究
演示
九
1-29.保险丝的作用
演示
十
十一
1-30.磁现象
演示
十二
1-31.电流的磁效应
1-3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1-33.电磁铁
2-16.研究电磁铁
演示
物理教学教案-量子力学
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作业提交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 作业完成质量:作业的正确率、完整性等 作业难度评估:作业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 作业反馈情况: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情况
期末考试和综合评价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量子力学知识点的 掌握情况。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方面 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分析学生的学习 特点,采用适合 学生特点的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 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 进度,及时调整 教学进度和难度, 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知识
注重学生的反馈, 及时改进教学方 法和手段,提高 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教材选择: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总结:对案 例进行总结,提 炼出重要的知识 点和结论,加深 学生对课程内容 的理解。
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相关主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 力
互动游戏:通过互动游戏增强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 参与讨论,促进师生互动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 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难度 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需求和学习特点的分析
《量子力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量子力学专题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一些重要方法,是初等量子力学掌握的知识深入思考和拔高,为进一步深造和学习高等量子力学做铺垫。
初步具有利用所学方法解决较简单问题的能力。
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
课程教学目标1:深化对基本认识。
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微观粒子运动图像,力学量的算符理论,Virial定理、H-F定理,表象理论,运用量子力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2:加深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深刻理解描述微观世界物理思想,将塞曼效应、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等重要实验与所学理论结合起来,并从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3:结合物理前沿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利用近似方法分析实际问题,掌握微扰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对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双原子分子转动和振动、三原子分子转动和振动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量子力学专题是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量子力学在处理微观粒子体系上的基本应用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量子理论的物理图象, 能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法解决一般的量子体系问题,教学中可根据情况介绍本门学科的新成果,使学生对本学科发展动向有所了解。
三、先修课程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及应用难点:量子力学的连续态问题、经典过渡。
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高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高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高中一年级学生编写的物理科目教案,主要内容涉及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微观尺度下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对于理解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认识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了解量子力学的主要实验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 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数学工具,如波函数、算符等。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波粒二象性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量子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测和数据分析。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波粒二象性- 波动理论和粒子理论的发展历程- 德布罗意假设和波动性粒子的表现形式- 波长、频率和能量的关系2. 光电效应- 实验现象和结论- 光子概念的引入- 光电效应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 康普顿散射- 实验现象和结论- 康普顿散射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康普顿波长与物质的性质和运动速度的关系4. 波函数与概率解释- 波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波函数的归一化和概率解释- 测量与量子态的坍缩5. 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位置-动量不确定性关系的推导和理解- 能量-时间不确定性关系的推导和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引入量子力学的历史背景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提问:"你认为光是波动还是粒子?为什么?"2. 知识讲授- 以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方式介绍波粒二象性的历史发展;- 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波动理论和粒子理论的实验基础;- 运用图表和动态模拟,解释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和相关原理。
量子力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量子力学第二版教学设计前言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提供了对于能量、物质,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描述。
它影响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并且对于我们认识的深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量子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解量子力学的基础原理,掌握数学工具,理解本质的意义。
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以及对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本次教学面向大学本科物理专业的学生,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波粒二象性、Heisenberg不确定原理、波函数和Schrödinger方程等内容。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量子力学的数学工具,在计算中应用;3.理解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的区别和联系;4.理解量子力学对于世界的发现以及其对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波粒二象性1.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区别;2.光的波粒二象性;3.德布罗意假说和物质的波粒二象性;4.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二、Heisenberg不确定原理1.不确定原理的概念和推导;2.不确定原理的例子和实际应用;3.不确定原理和经典物理之间的联系。
三、波函数和Schrödinger方程1.波函数的引入;2.粒子在势场中的运动;3.系统的态和能量;4.Schrödinger方程和其求解方法;5.应用:粒子在势阱中的运动和谐振子模型。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授课和交互式学习。
教师将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讨论计算和实验的结果,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到的内容。
教师会在课堂上引导讨论,让学生进行交流、提问和讨论。
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以提高对于该学科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30%;2.期末考试:50%;3.平时作业、小测验、讨论等活动:20%。
结束语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量子力学的基础原理,以及它对于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教学进度表2013量子力学
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2-2013_年第2学期
学院__ _物理学院____
年级班级__10级2-5班
课程名称__量子力学____
教师姓名_____王光怀_______
系主任___费金有______
教学副院长(主任)_刘惠莲__ _
2013年2月22日
周次
自月日至月日
每周节数
预定教学进度
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变动原因
§5.2简并定态微扰轮
14
5月27
-
5月31
3
§5.3氢原子的一级斯塔克效应
§5.4变分法
15
6月3
-
6月7
3
§5.5与时间有关的微扰轮
§5.6跃迁概率
§5.7光的发射和吸收
§5.8选择定则
16
6月10
-
6月14
3
§7.1电子自旋
§7.2电子的自旋算符和自旋波函数
§7.4两个角动量的耦合
17
6月17
1
2月25
-
3月1
3
第一章绪论
§1.1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1.2光的波粒二象性
§1.3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
2
3月4
-
3月8
3
§1.4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2.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3
3月11
-
3月15
3
§2.2态叠加原理
§2.3薛定格方程
§2.4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
4
3月18
-
3月22
3
§2.5定态薛定格方程
§2.6一维无限深势阱
5
3月25
-
3月29
《量子力学教程》教案设计
(1)
(2)
h p n
这就是著名的德布罗意关系式, 这种表示自由粒子的平面波称为德布罗意波 或“物质波” 。
设自由粒子的动能为 E,当它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时,其动能 E 式可知,德布罗意波长为:
P2 ,由(2) 2
h p
h 2E
(3)
如果电子被 V 伏电势差加速,则 E ev 电子伏特,则:
波函数在空间某点的强度 (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这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 比例,即描写粒子的波可以认为是几率波。 分析:电子的衍射实验,见书 18 页
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可用一个波函数 (r , t ) 来描写。
四、波函数的性质
1.
dw( x, y, z , t ) c ( x, y, z , t ) d
量子力学教案
§1.1 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一、 经典物理学是“最终理论”吗?
十九世纪末期,物理学理论在当时看来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阶段。那时, 一般物理现象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 机械运动(v<<c 时) 牛顿力学 电磁现象 麦克斯韦方程 光现象(光的波动) 热现象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玻耳兹曼、吉布斯等建立) 有人认为: 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已经被揭穿,剩下工作只是应用和具体的计 算。 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 都是相对的, 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认识 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
二、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对科学实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科学实验从一 个发展阶段进入到另一个发展阶段。 就在物理学的经典理论取得上述重大成就的 同时,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无法用经典理论解释。 1. 黑体辐射问题 2. 光电效应问题 3. 原子的线状光谱和原子结构问题 4. 固体在低温下的比热问题
量子力学教学设计
量子力学教学设计背景量子力学是一门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微观领域的基本物理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力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理解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量子力学的抽象性质和复杂性,对于学习者来说,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量子力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场景。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掌握量子态、量子力学基本原理、量子力学中的测量等知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2.量子态和波函数–常见量子态的表示–归一化条件和波函数的物理意义3.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薛定谔方程–哈密顿量和能量算符–运动量算符和位置算符4.量子力学中的测量–广义测量–叠加原理和贝尔不等式5.相关应用场景介绍–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2.实验法–结合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量子力学中的实验方法和现象,加深理解;3.讨论法–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4.项目案例法–选取相关项目案例,通过分组研究和实践切实让学生掌握量子力学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2.学生作品评价:通过展示学生的实验作品和项目成果,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3.教师评价:教师对本次教学的评价和反思。
总结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实践、项目设计等全方位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量子力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场景。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量子力学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课程简介:量子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两个(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最伟大的进展之一,以研究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的量子理论开辟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新途径,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本课程着重介绍《量子力学》(非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公设)及表述形式。
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地让学生认识表述原理的数学结构,如薛定谔波动力学、海森堡矩阵力学以及抽象表述的希尔伯特空间的代数结构。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量子状态的描述、力学量的算符、量子力学中的测量、运动方程和守恒律、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多粒子体系的全同性原理。
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在分析清楚各类基本应用问题的物理内容基础上,掌握量子力学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一维定态问题、氢原子问题、微扰方法对外场中的定态问题和量子跃迁的处理以及弹性散射问题。
课程目标与任务:1.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近似方法及其对相关物理问题的处理。
3.了解量子力学所揭示的互补性认识论及其对人类认识论的贡献。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本课程需要学生先修《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和《线性代数》等课程。
《电磁学》和《光学》中的麦克斯韦理论最终统一了光学和电磁学;揭示了任意温度物体都向外辐射电磁波的机制,它是19世纪末人们研究黑体辐射的基本出发点,对理解本课程中的黑体辐射实验及紫外灾难由于一定的帮助。
《原子物理》中所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经典与半经典理论及其解释相关实验的困难是导致量子力学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高二放学期物理教课进度安排表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计划实质完课时数备注成进度4.1、 4.2 研究感觉电流的产生条件 21 4.3 楞次定律 24.4 法拉第电磁感觉定律 24.5 电磁感觉现象的两类状况 22 4.6 互感和自感 24.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23 5.1 交变电流 3 5.2 描绘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 5.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24 5.4 变压器 25.5 电能的输送 26.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5 6.2 传感器的应用 26.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27.1 物体是由大批分子构成的 26 7.2 分子的热运动 27.3 分子间的作使劲 27 7.4 温度和温标 37.5 内能 38.1 气体的等温变化 28 8.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2 8.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 8.4 气体的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19 考前复习 610 期中考试 611 9.1 固体 3 9.2 液体 312 9.3 饱和汽和饱随和压 3 9.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互换 313 10.1 功和内能 3 10.2 热和内能 310.3 热力学第必定律、能量守恒定律214 210.4 热力学第二定律215 10.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说 3 10.6 能源和可连续发展 315 16.1 实验:研究碰撞中的不变量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16.3 动量守恒定律(二)16 16.4 碰撞16.5 反冲运动火箭17 单元复习18 总复习期末考试212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讲授
实践
课堂讲授
实践环节
期中期末检查执行情况简记
章节和名称
内容摘要
实践名称
内容摘要
1
6
第1章绪论
第2章第2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2.1,§2.2,§2.3§2.5§2.6
说课、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经典物理学的困难,量子力学发展简史,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4变分法
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变分法简介
10
6
第七章自旋与全同粒子
§7.1,§7.2,§7.3
电子自旋、电子的自旋算符和自旋函数、简单塞曼效应
11
6
§7.4两个角动量的耦合§7.6全同粒子的特性§7.7全同粒子体系的波函数泡利原理
两个角动量的耦合、全同粒子的特性、全同粒子体系的波函数、泡利原理
习题课
6
6
第4章态和力学量的表象
§4.1,§4.2§4.3
态的表象、算符的矩阵表示、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述
7
6
§4.4么正变换§4.5狄拉克符号§4.6线性谐振子与占有数表象
么正变换、狄拉克符号、线性谐振子与占有数表象
6
习题课
第五章微扰理论
§5.1非简并定态微扰理论
习题课
非简并定态微扰理论,
9
6
§5.2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
12
6
习题课、期末考试
习题课、期末考试
院(系)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填写日期2013年2月18日
重庆师范大学教学进度表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学院(系)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年级
2012
专业
物理学(师范)
课程名称
量子力学
教师姓名
杨芳
教师职称
讲师
教师编号
06000073
课程类型
选修
课程编号
学分
4
考核方式
考试
总学时数
72
周学时数
6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138
所用教材
量子力学教程
作者
周世勋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波函数,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态叠加原理,薛定谔方程,定态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势阱
2
6
§2.4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
§2.7线性谐振子§2.8势垒贯穿§2.9例题
粒子流密度,粒子数守恒定律线性谐振子,势垒贯穿,例题讲解
3
6
第3章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
§3.1 ,§3.2,§3.3,§3.4
表示力学量的算符、动量算符、角动量算符、电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氢原子
4
6
§3.5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
§3.6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
§3.7算符的对易关系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不确定关系
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算符的对易关系、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不确定关系
5
6
§3.8力学量期望值随时间的变化守恒定律§3.9例题
习题课
力学量期望值随时间的变化、守恒定律、例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