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的 信 仰
新时期的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
的课程 。 举办新生心理 健康教育专题讲 座 , 心理健 康宣 搞好 传、 开展心理健康 咨询 和进 行心理 健 康 教育 、 指导 , 尽可 在 能大的范围 内消除或 减轻 大学 生 的心理 疾患 , 大学 生形 使
、
基础是做好大 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
健全 丰富健康 的情 感 , 高雅 的兴趣 , 良 好的健康心理。 是做好信仰教育的基础。新时期大 成 良好 的个 性 , 的人格 , 学生心理健康应该包括 : 力正常 、 智 情绪健康 、 志健全 、 意 生 乐 观的心态 。 坚强 的意志 。 较强的心理调适 能力等 良好的个 活习惯 良好 、 善于创造 与 自我实现 。
合和高度统 一。经过认 识 、 绪 、 情 意志等 过程 的深 刻融合 , 就形成 了坚硬 的 ‘ 合金 ’ ——信 仰 。 【做好 心理健 康教育 , ”2 培养大学生对学 习 、 活 、 存 和发 展的 热爱 和信 心 。 培 生 生 是 养和坚定对共产 主义 信仰 的基 础 。新世 纪 。 了提 高大 学 为
性 心理 品质 。 要增强 受 教育者 在 激烈 的竞 争 中勤 奋刻 尤其
苦、 勇于进取 、 不怕挫 折 、 自强 不息的意志 品质 和能 力。 二、 重点 是夯 实大学生 的法纪信仰和道德信仰
社会转型 。 益调整 。 利 冲突增 多 。 问题 不 断 。 争激 烈 。 竞 变化节奏加快 。 现实残 酷 。 习、 学 就业压力 日益增 大 。 随 挫折 处可遇 。 经济 中优 胜 劣 汰 的参 与 、 争法 则 冷漠 无情 市场 竞 等 , 广大 大学生 的心理 压力空前加大 。 健康经历 着 都使 身心
大学党委副 书记 、 副校长 李萍 就马 加 爵事件在 接 受记者 采
教育须有信仰——读《什么是教育》
笑 ,甚至是 热情拥 抱 ,或者俯身交谈两句 ,这样 的
愉悦感多一些 吧 !
我 的信仰 ,每天实现 的只不过 是一小 部分 。 读 《 什么是教育 》,第 六章—— 《 依靠全体 的
是 乎 ,我再次 审视我那所谓 的信仰 ,有多少 实际价
值 和实现的空 间?
我 坚信 教 育首 先 必是 心 与心 的交 流 ,其 次 才
是关于知识层 面 、技 术层面的交流 。和孩子 交心 ,
真正的交心 ,似乎做 得很不够 。我奢望一种 和孩子 交流 的时候不说 我的数学 ,不说考试分数 的心态 , 可惜现实往往 逼得 我去和一些孩子 的交 流仅 限于数 学 、仅 限于作业 。每天还会 自责在这方 面做 得不够 好 ,因为 总会有 “ 漏 网 的鱼 ” ,其 他 的 ,我寻 不
教育 》,遇到这样 的句子 :教育必须有信仰 ,没有 信仰 就不成其 为教育 ,而只是教学 的技术而 已。于
所 以 ,我 的 教 育 信 仰 里 必 须 有 这 个 词 语 :
生命 。对 孩子 多一 份 呵护 ,多 一份 宽容 ,多 一份
尊 重 ,多 一份 等待 。可 是 ,就 因为 我 的这些 信仰
吧 ,个 别 家长 告诉 我说 老 师要 狠些 、严 些 ,这样
学 生才 有个 “ 怕 ”字 ,才会 去好 好 学 习 。对 某些 孩 子 ,我 还真 的严 不起 来 ,也 狠不 起来 。好 吧 , 就算在 你 的逼 迫下 完成 作 业 了 ,将 某个 不懂 的问
题 弄懂 了 ,可 是 孩子会 领 情 吗? “ 劝 学 ”里必 须
教师的教育信仰及其塑造
不 疑并愿意身体力行的态度。 信念 l 所承担使命的最高要求 , 是教学活 1 , 人格 使其 自由本性得以充分实 的 形成与个体的体验密不可分。 I 每 动中教师对 自身信仰和对教育信 l 让他们的体力、 现, 智力、 情绪、 伦
个人都会根据 自己的经验及行 动 I 仰的统一。 l 理等方面协调发展。 二是教育在人
有科学的教育理解 , 就不仅能够在 I 世界 自生 自灭 , 而是在社会文化氛 I 言的奇妙 , 思想的深邃 , 体验 心灵
・
课堂上真正创设一种民主、和谐、 围和社会文化机制作用中生成变 l I 对话与交融, 化并接受教育家的 内 愉悦的情境, 而且在这种以情“ 1 发展运作的。学校文化价值观 I 感” 迁、 理念, 领悟和感受教育家的教育实 人、 以理“ 人 的环境 中, 育” 学生获 J 是教师信仰塑造的根基。 学校文化 I 践精神 , 读书能使教师解开教学活 得的不仅仅是对学科的热爱和好 l 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观为核心, l 以 动中的种种困惑, 看清自己的过去
的良知。具体到每个学科 , 涉及对 I 的成长 和 自己人 生理想的实现 l 的树立 。基于此 , 以从两方 面 们 念 可
学科本质的 认识。以数学为例, l 数 勇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使他们的 I 人手: 第一, 阅读教育经典。 哲学家 学教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教学, 生活变得具有教育学的意义。 ’ f 如果 I 贺麟在谈及信仰与知识的关系时 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 而且也是 ! 缺乏教育情感 , 教育认知很难转化 ! : 说 “ 盲目的信仰依于愚昧的知识。 人的情感、 人格和素质形成过程的 I .为教育行为, 也就难以形成教育信 I 知识空洞者, 其信仰必渺茫 ; 知识 教学, 基于这些信念的教师在教学 1 仰。 ’I 混淆矛盾, 必与信仰的杂乱反复相
德育教育中的信仰教育
欠 佳等 问题 。 忽视信 仰教 育对 德育 的重要 意义 , 是高 校德 育长 期 以来收 效甚 微 的重要 原 因之 一 。信
仰 与道德有 着密 切 的关系 。在高 校德 育 中开 展信 仰教育 是必要 的 关 系
信仰与 道德有 密切 的关 系 。 先 , 首 二者 同属 于社会 意识 , 对社 会存 在及人 们 的社会行 为 、 践 活动 实
由此产 生 的对 履行 某种道 德义 务 的强烈责 任感 。再次 , 在一定 意义 上 , 仰是 道德 的精神 内核 , 信 道德是 信 仰力 量 的外 化 ,信仰 为道德 实践 和道 德行 为 提供支 撑 和动力 机制 。信 仰 的重要 任 务就是 向道 德渗 透, 以便影 响和支配 道德 ; 反过来 道德 观念会 主 动地服 务所依 赖 的信仰 , 而实 现 自己的价值 目标 。 从 道德 不仅 不能独 立于信 仰 之外 , 而且 道德 与信 仰是 合二 为一 的 。这是 因 为“ 道德 教 育 的基 础 是道
伴 随着经 济全球 化进 程 的 日益 深入 , 东西 方 各种文 化 思潮 和价值 观念 冲击 大学 生 的思想 , 些腐 某
朽 落后 的生活方 式也 侵蚀 大学生 的心 灵 , 致使 某些 大学 生不 同程度 地存 在 政治 信仰 迷茫 、 理想 信念 模
糊、 价值取 向扭 曲 、 信意识 淡薄 、 诚 社会 责 任感 缺乏 、 艰苦 奋 斗精神 淡化 、 团结 协 作观 念较 差 、 理 素质 心
1 4
杨
洋 , 淑兰 : 育 教 育 中 的信 仰 教 育 杨 德
( ) 仰教 育有 助 于道 德规 范的接 受 一 信
所 有 的道德规 范都 是有 益于人 的生 活 的 , 但道 德规 范无 法说 明 自身 的 价值 。有两 种说 明道德 规范 的方式 , 一是 利害得 失 的权衡 ; 二是 内在 价值 的说 明 。前者 感性 而直接 , 但却 将道 德生 活还 原于它 本应
论信仰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核心地位
就是 把信 仰 教 育放 在 学校德 育 的核 心 地位 ,并行 动起 来 ,切 实 把信 仰教 育贯 彻 到学校 德 育 中去 ,帮助 学 生确 立马
克 思 主义 和 共产 主 义信 仰 。
关键 词 :信 仰 ;信 仰教 育 ; 学校德 育 ; 马克 思主 义信 仰 ;共产 主 义信 仰
直 以来 ,人 们 把 理想 信 念 等 同于信 仰 ,认为 它 们之 间
没 有 区 别 ,其 实 ,它 们 之 间 是 既 有 区 别 又 有 联 系 的 。信 仰 是 人 们 对 世 界 和 人 生 的 总 看 法 、总 方 针 ,是 对 某 种 主 张 、主 义
或 价 值 理想 的极 度 尊 崇和 信 赖 的境 界或 状态 , 寄托 着 人 的精 神 最 高 的眷 注 和 关 怀 ,它 是 人 类特 有 的精 神现 象 的 核 心 部 分 。信仰 体 现 厂人 的 意志 ,凝聚 了人 的愿 望 ,激励 人 们为 了 实现 目标 而努力 奋 斗 ,科学 且 正确 的信 仰是 一个 人 ,一个 民 族 ,一 个 国家 向前 发展 的最 强 有 力 的精 神支 柱和 动 力 。信 仰 有 科学 的信 仰 ,也有 宗 教信 仰 、世俗 信 仰 、邪 教信 仰等 ,在 历 史 上 ,虔 诚 的宗 教 徒 和 坚 定 的 共 产 主 义 者都 是 信 仰 的典 范 。但在 目前 ,只 有 马 克思 主义 信 仰 是科 学 的信仰 。信念 是 有 关 社会 和 人 生 的基 本信 条 或奋 斗 目标 , 它表 示对 一 些 比较 具体 的 观点 的 相信 和 信奉 ,表 现 为一 种确 信 的观 点 、见 解 、 意念 等 : 想 是 与人 们 的 向往 目标 相 联系 并 为之奋 斗的信 念 理
层次。
青年教师的教育信仰及养成路径
一
遵 守 中 国 当下 的教 师 工 资 制 度 ,教 师 属 于 比较 清 贫 的 职 业 。在 这 样 的社 会 环 境 中 ,只 有 教 师 的 教 育 信仰 才 能 引 领教 师 “ 首 甘 为孺 子 牛 ” 俯 ,也 只有 教 育 信仰 使 得 教 师 在 面 对 众 多 “ 二 代 ” 学 生 时 还 能镇 定 地 将 一 个 富 大 写 的 “ ”字 潜 移 默 化 地 传 授 给 他 们 。 三 是 调 节 作 人
可 见 , “ 文 化 人 ” 的 德 育 活 动 不 再 是 单 独 的一 以
环 ,而是 总 环节 中 的一 个 环 节 ;德 育 也 就 不 再 是 仅 仅
只 局 限 于一 次 班 会 ,而 是 会 延 伸 到 课 堂 之 外 ,延 伸 到
学 校 之 外 ,延 伸 到师 生 之 外 ,从 而 使 文 化 成 为 德 育 的
本 质 ,也是 社 会进 步 的 关键 因素 。
[ 关键 词 】教 育信 仰 ;青年 教 师 ;信 仰养 成 ;路 径
一
、
青 年 教师 教 育信 仰 提 出 的意 义
一
个 特 殊 的职 业 , 时刻 走 在 时 代 的前 沿 ,除 了学 校 制
所 谓 信 仰 ,是 人 所 特 有 的 一 种 精 神 活 动 ,是 指 特
宏 大 背 景 ,学 生 自然 也 就受 到 了文 化 的熏 染 。 的确 ,文化 德 育是 革新 德 育 形 式 的有 效 途 径 ,只 有 自觉 意 识 到文 化 在 德 育 中 的 巨大 力 量 ,才 会 放 手 让 学 生 去 参 与 德 育 的 建 构 过 程 ,让 学 生 成 为 德 育 的 主 体 ,从 而 唤 起 学 生 的 自我 品格 提 升 的 意识 ,实 现 道 德 的 内化 。
追求教育的理想与信仰
教育理念:以学生 为中心,注重个性 化教育,激发学生 潜能
教育目标:培养具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人才,为社 会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信仰
信仰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的信仰是教育的 灵魂,是教育的核心
价值
信仰教育可以培养人 的道德品质,提高人
的精神境界
信仰教育可以激发人 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
教育评价:注 重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成长
教育公平:推 进教育均衡发 展,实现教育 公平
教育信息化: 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提高教 育质量
教育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提升 教育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与企 业合作开展项目,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 立校企合作机制,实现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 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
竞争力。
教育理想与信 仰的传承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
家庭教育与学 校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基 础,学校教育 是延伸
教育的理想与信仰
汇报人:XX
目录
01 教育的理想 03 教育理想与信仰的实现
02 教育的信仰 04 教育理想与信仰的传承
教育的理想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道德等多个方面 教育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和创新 教育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力
创新与实践相结 合:通过实践操 作,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
论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
职 时 业空
论 教 师教 育 信 仰 的养 成
王承 高 吴周 强
( 坊 医学 院 ,山东 潍 坊 2 1 5 ) 潍 6 0 3
2年月 04 1 0
摘要 :教 师教育信 仰养成 的过程 ,即教 育信仰 作为客体 使教 育主体教 师客体 化 的形成 过程 ,也 是教 育 信仰 的主体 完成 过程 ,这一过 程往往通 过经验一 习染 、教 育一 督 导 、权 威一 强制等方 式 ,完成 主 体 的教 育信仰 构建 。 同时 ,在教 师教 育信仰 的现 实确立过 程 中 ,包括 社会舆 论 、教 育仪 式等外在 因 素都 从不 同的角度 对教 师教 育信仰 的确 立过 程起 着校正 作 用。 关键 词 :教 师 ;教 育 信仰 ;养 成
深处 去做 ,在于建 造 自我” 。他们的教育信仰 ,不 仅激起 自我 的教 育责 任和 教育 智慧 ,而且极 大地感 染 着 受教育 者 ,给他 们 以求知 的力 量 。 ( )追 求 自我人 生幸福 需要教 师确立教 育信仰 二
二者关系的反映 ,这种教育关系实质是价值关系 ,表
现为 教育 本真属 性和 教师 的 自身需 要二者 所构 成 的 价值 关系 。教师 教 育信仰 不 同于宗 教信仰 、政治 信 仰 、科学 信仰 ,它 是教师 教育 活动 的前提 。教育 活
动 内在 的要求必须 以对 教育 的信 仰为基础 ,以对真 、
善 、美 的 终极追 求为 目标 ,由此实 现人之 为人 ,教 师之为 教师 的价值 追 求 。教师 教育 信仰是 教师 在对 教育信 仰绝对 崇 敬与信 服 的心理状 态 中,通 过意 志 的努力 而使 自身 统一 于教 育信仰 客体 的过程 ,反 映 了教师 对教 育信 仰 的高度 自觉性 ,是教 师在评 价教 育 本真 属性和 教师 需要 关 系的基础 上 ,对 于某 种被 认 定 的终极价 值 的极度 信奉 和 自觉 追 求。
教育需要信仰
教育需要信仰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一种教学技术而已。
”朱自清也认为:“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应努力成为以教育为信仰的人。
”这些名家之见告诉我们,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教师应努力成为有教育信仰的人。
我们应当把教育信仰作为一种教育价值来理解。
教育的价值功能与教育信仰的功能是融为一体的,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言:“教育价值的本质即培养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以引导成长成才为第一要务,即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人文精神,然后才是获取科学知识。
教育若没有教育信仰作为灵魂,就会陷入盲目、浮躁、平庸状态,难以发挥其价值;教师若没有教育信仰导航,就会迷失方向,精神匮乏,不能有效发挥陶冶情感、提升人格、开发潜能的作用。
我们也应当把教育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来把握。
教育信仰具有动力性,即能使人产生内在精神动力。
而人的精神动力一旦需要,便会迸发出来。
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领域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如魏书生、霍懋征等,他们以教育为信仰,把教育作为事业,全力创造教育辉煌;把教育作为科学,精心探索教育规律;把教育作为艺术,不断创新教育活力。
这些宝贵的精神力量,不论是思想的、情感的,还是认知的、智慧的,都来自他们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来自“学校兴衰,责任在我”的担当意识。
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推动着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我们更应当把教育信仰作为一种崇高理想来追求。
教育信仰具有理想性,这是对教育面向未来的展望,也是教师精神修养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为第一重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第二重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第三重也。
可见,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者,无不是以理想信仰为本,立足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
教育的信仰
教育的信仰作者:朱自清来源:《醒狮国学》2016年第04期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一般人所想的。
一般人以为教育只是技能的事。
有了办事才能,便可以做校长,有了教授才能,便可以做教师;至其为人到底如何,却以为无关得失,可以存而不论。
在这种情形之下,做校长的至多是办事严明,会计不乱,再请几位长于讲解的教师,便可邀誉一时了。
做教师的呢,只要多少有相当的根柢,加以辩论的口才,也便可邀誉一时了。
这还是上等教育人才。
等而下之,那些蝇营狗苟,谄媚官绅者流,也未尝不可以做校长!那些凭借官绅势力,不学无术的鄙夫,我总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
现在一般号称贤明的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
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
功利是好的,但是我们总该还有超乎功利以上的事,这便是要做一个堂堂的人!机械的得着知识,又机械的运用知识的人,人格上没有深厚的根基,只随着机会和环境的支使的人,他们的人生的理想是很模糊的,他们的努力是盲目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只能乱转一回,不能向前进行;发荣滋长,如何说得到呢?“做人”是要逐渐培养的,不是可以按钟点教授的。
所谓“不言之教”“无声之诲”,便是说的这种培养的功夫。
要从事于此,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他的人生的理想,不用说,也应该超乎功利以上。
所谓超乎功利以上,就是说,不但要做一个能干的、有用的人,并且要做一个正直的、坦白的、敢作敢为的人!教育者有了这样的信仰,有了这样的人格,自然便能够潜移默化,“如时雨化之”了;这其间也并无奥妙,只在日常言动间注意。
但这个注意却不容易!比办事严明,讲解详晰要难得许多许多。
第一先须有温热的心,能够爱人!须能爱具体的这个那个的人,不是说能爱抽象的“人”。
能爱学生,才能真的注意学生,才能得学生的信仰;得了学生的信仰,就是为学生所爱。
教育需要信仰
教育需要信仰作者:何润彩来源:《中小学德育》2017年第08期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一种教学技术而已。
”朱自清也认为:“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应努力成为以教育为信仰的人。
”这些名家之见告诉我们,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教师应努力成为有教育信仰的人。
我们应当把教育信仰作为一种教育价值来理解。
教育的价值功能与教育信仰的功能是融为一体的,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言:“教育价值的本质即培养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以引导成长成才为第一要务,即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人文精神,然后才是获取科学知识。
教育若没有教育信仰作为灵魂,就会陷入盲目、浮躁、平庸状态,难以发挥其价值;教师若没有教育信仰导航,就会迷失方向,精神匮乏,不能有效发挥陶冶情感、提升人格、开发潜能的作用。
我们也应当把教育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来把握。
教育信仰具有动力性,即能使人产生内在精神动力。
而人的精神动力一旦需要,便会迸发出来。
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领域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如魏书生、霍懋征等,他们以教育为信仰,把教育作为事业,全力创造教育辉煌;把教育作为科学,精心探索教育规律;把教育作为艺术,不断创新教育活力。
这些宝贵的精神力量,不论是思想的、情感的,还是认知的、智慧的,都来自他们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来自“学校兴衰,责任在我”的担当意识。
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推动着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我们更应当把教育信仰作为一种崇高理想来追求。
教育信仰具有理想性,这是对教育面向未来的展望,也是教师精神修养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为第一重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第二重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第三重也。
可见,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者,无不是以理想信仰为本,立足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
【教育的信仰】 教育信仰是什么意思
设立分公司独立经营协议5篇篇1设立分公司独立经营协议协议双方:甲方:母公司名称乙方:分公司名称鉴于,为了进一步扩大母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规模,促进公司整体经营效益,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现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过友好沟通协商,就母公司设立分公司的相关具体事项,达成如下协议:一、设立分公司的背景1.1 甲方为母公司,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主要经营领域为XXXXX。
1.2 乙方为分公司,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由母公司全资设立,主要负责在XXXX地区进行业务拓展和开拓市场。
1.3 为了确保分公司能够独立、有效地运营,保障母公司和分公司的共同利益,双方特达成本协议。
二、设立分公司的权利与义务2.1 甲方有权对乙方全权委托设立分公司,并向分公司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2.2 乙方作为分公司,应当严格遵循母公司的管理制度,服从母公司的统一指挥,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2.3 分公司应当根据母公司的经营发展策略,与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的业务拓展。
2.4 双方应当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处理分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各项困难。
2.5 双方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公司的声誉和合法权益,确保公司的合法经营。
三、设立分公司的经营范围3.1 分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XXXXX业务。
3.2 分公司的具体经营范围需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情况,经过双方协商确定。
3.3 分公司应当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计划,提高企业效益,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设立分公司的财务管理4.1 分公司作为独立经济实体,应当独立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财务纪律的严格执行。
4.2 分公司应当每月提交财务报表给母公司,及时报告公司经营状况,定期进行财务审核。
4.3 分公司应当合理控制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
五、设立分公司的人事管理5.1 分公司应当独立建立人事管理制度,招聘、培训、激励、考核员工,建立稳定的团队。
浅谈教师的教育信仰
浅谈教师的教育信仰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人的理想、人的努力去影响和改造社会现实。
教育信仰则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相信教育,相信教育的目的和功能,追求教育的终极理想,并以此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
教育信仰具有理想性、超越性、主观性、持续性等特点。
它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工作的内在动力,体验职业幸福感创造幸福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它激励教师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教育教学体制,通过教育造就应然的人,继而通过教育变化世界,改造世界。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信仰信仰是人们追求永恒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不竭动力,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行动指南。
坚定的信仰好似照亮黑暗的灯塔;辨明是非的明镜;导人向善的马达。
没有信仰的人必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乱撞,毫无目标和行动方向可言;更如同随波逐流的片片孤舟在茫茫的大海上迷失方向。
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而言,其教育信仰就是:相信他的学生通过受教育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成为人生价值能够得以实现的人;相信通过教育事业,国民素质将更加进步、提高,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自己的祖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将更加牢固、挺拔;相信整个全人类因教育而更加美好。
此种教育信仰可以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引导教师去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也只有拥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人之为师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的幸福、生命的满足;才能保持一种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把教育观念或理念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并贯彻始终,矢志不渝。
一、教育信仰的实质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1]可见,真正的教育过程是伴随着教育信仰的,没有教育信仰的教学过程要想科学、顺利地展开便无从谈起。
我们知道,教育过程是把实然的人转化为应然的人的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一种精神历程和心灵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伟大教育精神的源泉和具体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信仰与人生信仰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信仰与人生信仰1. 引言幼儿园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启蒙者和引导者之一。
他们的教育信仰与人生信仰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信仰与人生信仰,并分析其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影响。
2.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信仰2.1 价值观与人生观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信仰首先包括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
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应当受到平等尊重和关爱。
他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和天赋,应当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
幼儿园老师相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等方面。
2.2 教育方式和方法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信仰还包括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他们注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他们鼓励孩子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来获得知识和经验,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2.3 教育目标和评价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信仰还包括对教育目标和评价的设定。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的孩子,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强调对孩子整体发展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关注学业成绩的评价。
3. 幼儿园老师的人生信仰3.1 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幼儿园老师的人生信仰涉及到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
他们认为教育事业是一项高尚而有意义的事业,通过教育来传递知识和价值观,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他们热爱孩子,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具有担当和责任感。
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可以为社会和下一代做出贡献。
3.2 专业素养和自我追求幼儿园老师的人生信仰还包括对专业素养和自我追求的要求。
他们认为教育事业是一门终身学习的事业,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注重反思和自我评价,不断完善自我,以求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
4. 教育信仰与人生信仰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信仰与人生信仰对幼儿园教育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者
中旁过涂教学参着务自口叹I E-m a il:zh o n g zh en gca n8197@ 做4有信仰的贿苜信仰,指对某种思想、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是人生的动力。
在朝圣的路上,虔诚的信徒,从千里之外的家乡,行进中三步磕一长头,风雪中长跪,河水中匍匐,没有 督促,不会偷懒,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一路到圣地,令人震撼。
这份虔诚、艰辛、执着和坚毅,只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教书育人之路,任重而道远,无信仰亦不能行远。
有信仰的教育者,以育才为使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新时代,赋予教育者更崇高的使命。
有信仰的教育者,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做热爱祖国、德才兼修、求真向善的人,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用灵魂唤醒灵魂的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有信仰的教育者,以身作则,内植深厚的家国情怀,怀揣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秉承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国家人才为己任,远离繁华喧嚣,放弃功名利禄。
身正为范,不戚戚于清贫;志存高远,不汲 汲于富贵。
有信仰的教育者,是学生成才的引路人。
有信仰的教育者,以爱心做底色教育无他,唯爱而已。
真正有效的教育一定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中国自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的教育理论。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倡导平等的全民教育。
有信仰的教育者,爱教育如同爱生命,甘愿为之献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把热血和汗水都洒在这片天地;有信仰的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理念支撑下,以爱为 基,以生为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珍视每个学生的禀赋和潜能,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有 信仰的教育者,爱每个学生,无论学优学困,无论愚钝聪智,无论温顺顽劣,无论贫富地域,都用心欣赏,耐 心等待,倾心浇灌,不放弃每个生命的成长。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有信仰的教育者,以学识添魅力学高为师,扎实、渊博、精专的学识是教师必备素□赵海滢质。
教育孩子有信仰
教育孩子有信仰中国曾一直被冠以“无信仰”的标签,但如今许多的中国人已意识到信仰之于个人以及社会的重要性,重视孩子教育的您也应该思索一下孩子的信仰问题。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有信仰的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教育孩子有信仰的方式找寻信仰是一个过程谈及“信仰和孩子”这一主题时,少年派的故事浮现脑海。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是派的妈妈为他打开了宗教信仰的一扇窗,此后派跟随自己的内心,信仰了许多不一样的宗教。
他的父亲崇尚科学,曾在饭桌上调侃年幼的他,说他如果再信奉一个宗教,那么他一年365天都可以放假了。
后来,在漫长的与虎漂流求生的227天里,是信仰的力量让他存活了下来。
成年后的派对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成了一个泛神论者,坚守他自己理解的信仰。
从最初的印度教毗湿奴派,基督教,伊斯兰教,到最后成年形成自己对信仰成熟的看法,从派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追寻信仰就像人生成长一样,是一个过程。
家庭是培育孩子信仰的最重要场所据环球时代报道,如今在美国,年轻人与宗教组织之间的联系日趋微弱,家庭正逐步取代教堂或寺庙,成为孩子们培养人格信仰的处所,即培养孩子信仰认知的责任已经由公共机构向父母转移。
连美国这一个有着广泛宗教信仰的国家,都把培养孩子信仰的场所转移到了家庭,对于中国而言,国内的宗教社区并没有如西方常见,因而,父母担任起孩子信仰教育引导者这一角色更是义不容辞。
因此,作为父母,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你都会毫无疑问地成为影响孩子信仰的关键因素。
就如同少年派一般,他的信仰意识就是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下萌芽而生的。
给孩子寻觅信仰的空间信仰的形成需要时间,信仰的成熟同样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寻觅空间。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父母和孩子都应该明白: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
宗教是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基督教,佛教都可以是一种信仰,但信仰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
信仰有时可以解读为自己内心所坚守的价值观或者某种执着的追求。
教育信仰格言
教育信仰格言
1、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
2、教导孩子们去信仰人类的潜能,而非信仰上帝。
3、教育的真谛就是火柴精神,用它迸发的火花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炬。
4、宗教,也就是对人生意义的阐释,应成为教育的基础。
对孩子要正直,不可虚妄。
凡允诺孩子之事必要做到,若不如此,便无异于教孩子以虚妄。
5、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造就孩子的成长;用真心、真诚、真人格去换取家长信任。
6、用爱心去塑造,用诚信去感召,用人格去熏陶。
7、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8、三尺讲台,站出学生榜样,若无诚,则误人子弟。
半截粉笔,写就学生未来,若无信,则贻害无穷。
感谢高中教育培养的感谢信
感谢高中教育培养的感谢信
亲爱的老师/领导,
我写这封信来表达我对您在我高中教育中所做的一切的感激之情。
在您的教导下,我
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四年时光,获得了知识、技能和成长。
您的辛勤工作和耐心指导使我能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并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做好准备。
您不仅传授给我学科知识,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负责任、有道德感的人。
您的
言传身教对我影响深远,将激励我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我要特别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您总是在我需要帮助和指导时给予我鼓励和指导。
我将永远珍惜在您身边度过的每一天,学到的每一课。
再次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将永远怀着感激之心。
我会努力在未来的道路上发光
发热,成为您引以为傲的学生。
衷心感谢!
此致,
[你的名字]。
教育需要信仰
教育需要信仰教育需要信仰摘要:教育是需要信仰的教育,也是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教育是直指⼈的⼼灵的,真正的教育是对⼈的精神、灵魂的铸就、创造⼒的挖掘与开发。
在当代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教师教育信仰缺失是当代教育⼀⼤问题,⽂章从什么是教育信仰、教育信仰的价值以及⼤教育家朱⾃清的教育⼈格的具体内涵等⼏⽅⾯分析了教师的教育信仰,教育需要信仰。
关键词:教育信仰;朱⾃清;教育;1、教育信仰的意涵1.1教育关于教育的本质,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是培养⼈的活动,是把⼈类创造的⽣产经验和⽣活经验传授给下⼀代,也就是把⽂化传递给下⼀代,促进他们的智⼒发展,使他们从⾃然⼈成为社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促进⼈的发展,提升⼈的⽣命质量和价值”。
朱永新教授强调:“教育是⼀个培养⼈的事业,是⼀个通过培养⼈,让⼈不断⾛向崇⾼,⽣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性,培养美好的⼈格,使学⽣拥有美好的⼈⽣。
袁振国所长说:“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灵和⼼灵的沟通,是情感和情感的交流,是⽣命和⽣命的对话”,“教育是塑造⽣命、丰富⽣命、延续⽣命的过程。
⼈的本质⽣命是由教育完成的。
从事教育⼯作的⼈,不仅仅是在做⼀种职业,⽽是在塑造别⼈的⽣命,同时也使⾃⼰的⽣命得到提升。
”这⼏位教育权威对教育价值的独到见解,深刻地揭⽰了教育是培养⼈才、开发⽣命的伟⼤事业,教育价值的本质是育⼈成才,社会责任是兼济天下,⽂化使命是学术⾄上。
1.2信仰从词源学意义上,在汉语世界,“信仰”⼀词由来⼰久,《说⽂解字》将其解释为“信,诚也,从⼈⾔;仰,举也,从⼈卯”。
《辞海》将信仰定义为⼈们“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动的准则。
”在英语世界,“信仰”作helief(faith⼀般专指宗教信仰),《⼤英百科全书》对信仰的解释是“在⽆充分的理智认识是以保证⼀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种⼼理状态”。
信仰的本质在⽇常⽣活中,⼈们往往认为,信仰对于我们⽽⾔是可有可⽆的。
关于诚信教育心得5篇
关于诚信教育心得5篇诚实就是对所有人都要以诚相待,有品位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诚实。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诚信教育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关于诚信教育心得一俗语中曾经提及过:人的嘴巴所表达出来的都是最迷人的字眼,倾吐的是最真挚的情感。
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濡染的是“诚实”二字,到公司里“诚信”几乎是普遍的经营理念。
诚,不欺心;诚;不欺人。
经济市场中,时常有一些不法的贩子,靠断斤缺量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欺骗了自己最真诚的心。
也因此,这些人的做法最终得不到消费者的肯定,生意也少了,这是失信于人的代价。
诚信从娃娃抓起。
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是学校的任务之一。
“严谨、诚实、守信”这些字眼都是经常被提到的。
他们认为在孩时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辨别能力是最重要的时期。
教师常解释道:诚实就是对所有人都要以诚相代,有品位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诚实,因为诚实,所以要一诺千金,以坚强意识实现诺言。
可见,学校教育非常重视从娃娃时抓起诚信教育。
常言道: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中国文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某镇的一条村里,凡有勇之士都在准备着防狼工作,有一顽皮少年知道了,为了寻开心,他两度大叫“狼来了”,引起全村鸡犬不宁。
然而,当他再做闹剧的那晚,狼真的来了,尽管他再声嘶力竭,村里人也不以为然。
最后,他死在了他的一句“善意的谎言”之下。
诚信的道理言不尽,诚信的事例处处皆是。
我们应当用平常心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创造一个共享诚的世界,则感情会因诚而充实,生活会因信而美满。
关于诚信教育心得二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信仰
——读《大师的教书生活》有感
“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
”
“我斥责那些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倒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
这是1924年时为春晖中学教师的朱自清先生发表在校刊《春晖》第34期上的文章。
对于朱自清,我们的记忆中马上就会《荷塘月色》、《背影》,没想到他竟然还有这样漂亮的关于教育的文字。
此时此刻,仿佛穿越时间与空间,朱自清先生来到我的身旁,温文而语,我的心里真的是突然感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迅速弥漫全身。
朱自清先生凭着其深厚的学养以及春晖中学教育实践的耳濡目染,写出的《教育的信仰》可以说把现代教育方法的基本问题言之充分。
他提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已成了老生常谈了。
但要认真培养起来,那却谈何容易!第一教育者先须有‘培养’的心,坦白的,正直的,温热的,忠于后一代的心!有了‘培养’的心,才说得到‘培养’的方法”;他痛恨“以教育为手段,同时也以别人为手段”,力主“学校是‘目的国’,才有真教育可言”;他提出教师人格的重要性,“‘做人’是要逐渐培养的,不是可以按钟点教授的。
所谓‘不言之教’,‘无声之诲’,便是说的这种培养的工夫。
要从事于此;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特别地,他主张教师的“人生的理想,不用说,也应该超乎功利以上。
所谓超乎功利以上,就是说,不但要做一个能干的,有用的人,并且要做一个正直的,坦白的,敢做敢为
的人!——教育者有了这样的信仰,有了这样的人格,自然便能够潜移默化,‘如时雨化之’了”。
综合起来,这篇文章对于教育实施过程之根本方法与要求可以说表达得淋漓尽致。
朱自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教育美文,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阔的见识;一是一种融贯在生命深处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及躬亲实践中对教育幽微问题的敏感性。
漂亮、干净、朴实,而又意味深长的教育文字,在日渐体制化的今天是越来越稀见了。
在这个意义上重温教育思想资源,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去接近那一代学人的心灵世界,以求得教育思想曾经辉煌的薪火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不至于中断,而绵延不绝。
更何况,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新词与概念笼罩的烟雾迷离之中,又闪烁着几多精神之薪火呢?
大家都知道教育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知道问题在哪里,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教育的信仰》一文中,朱自清先生提出了“为学”和“做人”并重,“教书”和“育人”齐举的主张,强调学生“尚在“塑造期”,无一定品格而言”,“教师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
但我以为,健全的人格是个相当庞大的概念,需要一个人用一生去打造、检验,教师也不例外。
怎么能肯定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之际,就已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曾抱着和朱先生一样的看法和想法,但在今天,我认为朱先生要求“教师要有‘健全’的人格,在教书的同时育人”,是对现在的教师要求过高了,放大了“教师”的职能。
首先,教师也是人,在教书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学着“做人”。
“老师要做得了学生的学生”,便更多的体现在这一方面:老师与学生互动,互相学习怎么做人,共同进步。
在这一点上大家起点相仿,甚至有很多老师,起点还不如素帛白纸的学生。
老师之名被刻到香火牌位的那
一刻起,其名誉、地位、功效和作用就被放大了,被神话了。
要解决教育的问题,首先得把老师从香火上请下来,归列到自然人、平常人的队伍当中。
其次,“为学、做人”是教育要解决的两大内容,现行的主流教育及学校,单纯的偏重于“为学”,而轻乎了“做人”,导致了无数畸形的教育结果。
陶行知先生说:“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它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
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单纯的“为学”,就是把学生扔进人类已知的文化和文明圈子里,一埋了之。
怎样解决“做人”教育不足的问题?“完善人格,首在体育”,佛、道等宗教,其教义无不以追求真善美为目的,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调试人的心理,教人以“体验”为基本的方法,“以喜悦的心情,认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
“从做中学”、“先行后知”是实用主义理论的教育方法。
在实用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产生了现代“体验教育”模式,它和主流教育模式“认知教育”互为补充。
“怎样做人”是“教”不会的,而只能通过一些活动项目,营造一些情景,让学员亲身参与其中,自己去体验领悟,通过反思,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最终改变自己的行为。